[轉載]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李梓逝世 曾為《簡·愛》配音
昨晚(1月5日),我國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李梓與世長辭,享年83歲。她在40年間,曾經為近300部戲配過音。《簡·愛》、《音樂之聲》、《望鄉》和《葉塞尼亞》都是這位配音老藝術家的經典之作。
李梓生於1930年12月23日,河北省獲鹿縣宋村人。在北平度過了中學時代後,1948年,她和幾個同學越過封鎖線奔赴山東濟南解放區,進入華東大學學習。1950年,李梓轉入山東大學藝術系學習表演,肄業後於1952年調到上海電影製片廠當演員。1954 年,李梓開始從事譯製片的配音工作。
同事:李梓之聲已刻進了一代人的記憶
據上海電影譯制廠導演、配音演員曹雷介紹,李梓晚年罹患帕金森綜合症,「這種病很難控制,好多年了,她的手都會抖,發病的時候頭都抬不起來,後來連走路都蹣跚。我們都不太敢去看她,就是跟她打打電話,但聲音已經不像原來那樣了。」
但在曹雷的心目中,李梓還是那個爽朗、活潑的人。「我們每天在廠里加班時都在一起,李梓老師性格大大咧咧的,她還常常容易忘記東西放在哪兒,大家也經常和她逗笑。」
「記得我剛進廠的時候,我們一起搭檔配《傲慢與偏見》,她配的是一個比我還小的小妹妹,沒心沒肺,一天到晚出去玩的感覺,她配得特別像,撒得很開。還有一次,給《羅馬之戰》配音,她配一個長官的女兒,是一個長得特別漂亮的少女,她配得特別溫柔,我很吃驚她塑造人物的能力。」曹雷回憶道。
李梓和蘇秀
曹雷說,李梓之聲已刻進了一代人的記憶。
同為上海電影譯制廠的著名配音演員和導演蘇秀(作品《尼羅河上的慘案》、《孤星血淚》、《化身博士》)也曾提及李梓。
蘇秀在文章中寫道:「她吐字清晰而又聲音放鬆,也能比較快地領會導演意圖,所以,迅速地成為了我們廠的當家花旦。她與邱岳峰合作配的蘇聯片《白夜》,應該是她的第一個代表作。」
更令蘇秀欽佩的是,到了八十年代,年屆半百的李梓不但可以配中年婦女,年輕的少婦,甚至還可以勝任十五六歲的少女。
蘇秀還不忘提及一些趣聞,「由於李梓經常配一些大美人,有的人無法想像銀幕外的李梓是什麼樣的,竟問她的丈夫:『我看你也挺土的,怎麼娶個那麼洋的老婆?』『她一天到晚那麼說話,你怎麼和她交流啊?』現在,這些話題已經成為我們聚會時茶餘飯後的談資了。 」
家人:她太辛苦了
在位於安順路的一間不大的老公寓里,記者見到了李梓的丈夫、《新民晚報》前任副總編輯任榮魁,他滿頭白髮,思路清晰,但眼神里有著掩飾不住的悲傷和思念。他指著書架上的幾張合影,如數家珍地回憶著:「這張,是我們在杭州西湖邊上照的;這張是2010年在南通準備坐遊船的時候照的。我和她(李梓)一起去過挺多地方,延安、西柏坡、井岡山……她為這個家真的付出了很多。」任老的語氣里有著掩飾不住的感慨和內疚,「我去了西藏15年,只回來過5次,她一個人帶著3個孩子,除了忙事業還要操持這個家,真的太辛苦了。」
李梓與《葉塞尼亞》主演傑奎琳·安德列合影
任榮魁李梓夫婦在西湖邊合影
在任老的印象里,李梓是個對事業要求很高,對生活卻沒什麼要求的人。當時家裡條件很差,只有兩間屋子。3個孩子大了,都要有自己的空間,她沒地方背台詞,只能躲在廁所的馬桶上背。在他們搬家前的老房子里,有著李梓老師留下的一摞一摞台詞本,本子上寫得密密麻麻:幾分幾秒進點位,角色什麼時候轉身,什麼時候做表情,記錄得十分詳細。「她對自己工作要求嚴格,對我的工作也特別理解。」任榮魁說,「我從西藏回來的頭兩年,沒一天在家裡休息過,連星期天都要上班。有人問李梓:『你沒意見嗎?』她說:『既然能回來,星期天算什麼。』」
孫子任重,已經是上海電台知名的主持人,在採訪期間幾度哽咽。他說,自己從小是奶奶帶大的,和奶奶感情特別好。「在我的印象中,奶奶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她不太像自己表演的人物那樣,喜怒哀樂都表現在臉上,她其實是比較嚴肅,比較謹慎的。」老了退休了,她更加關心家裡人。「每次我們輪流陪護她的時候,她都會問遍每一個人到哪裡去了,彷彿只有那樣才會放心。」
1957年4月1日,上海電影譯制廠成立。至今已有50多個年頭,《追捕》、《佐羅》、《葉塞尼亞》等等許多優秀譯製作品已成為百姓的美好回憶。也許譯製片不再受熱捧。但李梓和她同事們的聲音已經不可磨滅。正如曹雷所說,李梓之聲已刻進了一代人的記憶。
翻頁可見李梓作品《簡·愛》 、《英俊少年》以及蘇秀文章《我們的當家花旦李梓》、《李梓配男孩的風波》
我們的當家花旦李梓
文/蘇秀
李梓是一九五七年建廠時從電影演員劇團調到我們廠來的。她是北京人,語言沒有問題,聲音也很好聽,顯然是一塊配音演員的好材料。
一九五九年,根據席勒名著改編的電影《陰謀與愛情》是我們準備向文代會獻禮的影片。李梓擔任了女主角露易莎的配音,那是我作為譯制導演跟她的初次合作。她那時就已經是一個在話筒前收放自如的配音演員了。她吐字清晰而又聲音放鬆,也能比較快地領會導演意圖,所以,迅速地成為了我們廠的當家花旦。她與邱岳峰合作配的蘇聯片《白夜》,應該是她的第一個代表作。
在我廠生產內片的年代,她更是擔任角色最多的演員,像《巴黎聖母院》中的艾絲美拉達,《簡?愛》中的簡?愛,《音樂之聲》中的瑪利亞,《冷酷的心》中的阿依媚,《葉塞尼亞》中的葉塞尼亞,《鹿苑長春》中的母親,還有《巫山雲》和《女人比男人更兇殘》的女主角。除了這些主要角色,她還在很多影片中擔任了重要角色,像《魂斷藍橋》中的女友,《化身博士》中的瑪莎,也都起到了很好的陪襯作用。
到了八十年代,她已年屆半百,基本上配的是中年婦女,像《卡桑德拉大橋》中的醫生,《希茜公主》中希茜的母親等等。但是,她仍然能配年輕的少婦,如《尼羅河上的慘案》中的林奈特和《望鄉》中的記者。她甚至還能配十五六歲的少女,如《啊,野麥嶺》中的阿峰。同時,她也可以配《猜一猜誰來赴晚宴》中的老年婦女。當然,《英俊少年》中的海因切,這個會唱歌的男孩,也是她的成功之作。她跟我合作配男孩,這已經是第三次了。六十年代,她曾在我擔任譯制導演的西班牙影片《瞎子帶路人》中配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七十年代又在一部阿爾巴尼亞影片《勇敢的人們》中配一個十二三歲的半大男孩;八十年代再配海因切已經是駕輕就熟了。
還有,她配女主角的電視連續劇《安娜?卡列尼娜》和《居里夫人》,也都是我廠的重點片子。
李梓作風穩重,踏實,不顯山,不露水,不事張揚,好像也不是很會說話。我幾乎不記得她談過什麼像樣的配音心得、體會,可她配出來的人物卻很貼切。配《猜一猜誰來赴晚宴》時就像個老年知識婦女,配《葉塞尼亞》時就像個帶著一股野性的吉普賽女郎,而配《啊,野麥嶺》時就像個農村小丫頭。我特別欣賞她配的《音樂之聲》中的瑪利亞,原片的唱和李梓配的對白銜接得那麼天衣無縫,好像就是李梓自己在那裡又說又唱,非常精彩。
由於李梓經常配一些大美人,有的人無法想像銀幕外的李梓是什麼樣的,竟問她的丈夫:「我看你也挺土的,怎麼娶個那麼洋的老婆?」「她一天到晚那麼說話,你怎麼和她交流啊?」現在,這些話題已經成為我們聚會時茶餘飯後的談資了。
李梓配男孩的風波
文/蘇秀
《英俊少年》上演後,我曾接到過一封觀眾來信,他對李梓配英俊少年海因切大感意外。當然,在觀眾心目中,李梓是配簡?愛和葉塞尼亞的,沒想到她還能配男孩子,所以他在信中不僅對李梓大加讚揚,還對我的大膽識人也大大稱讚了一番。其實他不知道,李梓在我導演的譯製片中配男孩已有多年的歷史了。早在六十年代,李梓就曾在我擔任譯制導演的西班牙著名影片《瞎子帶路人》中配過主角——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應該說,七八歲的小男孩還沒有變聲,相對來說,女演員配起來還容易一些。倒是七十年代我與李梓的另一次合作更具戲劇性,頗值得一提。
那是「文革」時期,只有阿爾巴尼亞影片。有一部影片叫《勇敢的人們》,主角是個十三四歲的半大男孩,由我擔任譯制導演。我考慮,影片主角台詞又多又有一定難度,如果真的找個男孩來配,又要對口型又要掌握情緒變化,恐怕難以勝任。我想起李梓在我們演小話劇《母子會》時也曾扮演過半大男孩。那時,她的兩個兒子也差不多是十二三歲的年紀,她在家中仔細揣摩她兒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笑,演得很像那麼回事兒,因此我很想讓李梓配這部阿爾巴尼亞影片的主角。我悄悄地問她:「這個男孩你來配怎麼樣?」她爽快地說:「你敢用,我就敢配。」那時是「工人階級領導一切」,每部戲的角色分配名單都須工宣隊批准。那位負責的工宣隊師傅一聽我打算讓一個四十幾歲的女演員配男孩就立刻表示反對,他大概以為我在胡鬧,斷然否定了我的方案。
然而我反覆考慮下來,還認為讓李梓配是最佳方案,可我也知道硬頂是不行的,於是我耍了一個小小的花招。
我找來了幾個真的男孩,讓李梓、楊成純和他們混在一起,男的、女的、大人、孩子都配半大男孩,錄了一場戲。平常生活中,有人離開家鄉多年,把家鄉話差不多都忘了,可是一旦遇到老鄉,又會把家鄉話想了起來。讓李梓、楊成純和真的男孩在一起錄戲,他們的語氣和語調就會自然地向男孩們靠攏,就像遇到老鄉自然地湧出鄉音一樣。我請全廠同志一起審聽我錄好的那場戲,由於李梓大大地改變了平時的語言習慣和說話的聲調,廠內的大多數人都沒有聽出那個男孩是李梓配的,那位工宣隊師傅當然就更分辨不出了。在這種情況下,總算通過了我的方案。
戲配好後,我們請了阿文翻譯來看完成片,我問他:「小主角配得怎麼樣?」他說:「不錯。你是從哪兒找來的孩子?」我把李梓推到他的面前說:「是她配的。」那位翻譯瞪大了眼睛,半天沒說出話來,自然,我跟李梓都得意極了。
到了八十年代,李梓配《英俊少年》的時候,我們很多女同志都有了配男孩的經驗。不過,我選李梓配海因切,是因為她的聲音有厚度,更接近原片演員的音色。原片有很多唱段,必須使原片的唱段和我們配的對白相銜接。為此,李梓還特意把影片中的歌曲都錄了下來,以便更好地向原片靠攏。
讓大人和孩子混在一起配孩子,成了我們的一條經驗。香港片《少林小子》中有一大群自七八歲至十七、八歲的男孩。我們的女演員,劉廣寧、程曉樺、王建新、曹雷都上陣了。有意思的是,這些男孩中還有喬榛的兒子喬暘和程曉樺的兒子男男,大家不分彼此,又打又鬧,長幼尊卑一概不分了。
一九八八年春天,我們為上海電視台譯制一套系列片《快樂家庭》,狄菲菲就配一個十一歲的女孩迪?傑,配她妹妹絲黛芬妮的,則是一個真正的女孩,八歲的貝倩妮。開始,小狄還怕和倩妮同場戲時自己會露餡。實踐下來,她也感到跟倩妮同場搭戲時自己的語氣更自然,信心也更強。後來,她看到我就抱怨說:「都是你們讓我配迪?傑,現在人家老找我配小孩。有大人戲也不讓我配。」是呀,這當然要發牢騷了。不過,我感到她的牢騷中還很有幾分得意呢。
推薦閱讀:
※親情家事里的周恩來|紀念周總理逝世40周年
※看張·愛玲畫語(張愛玲逝世十周年祭)(31) 作者: 安意如
※?《沉默的羔羊》導演喬納森·戴米逝世 享年73歲
※黛安娜王妃逝世時侄女才6歲,如今27歲的侄女卻神似黛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