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說《文昌帝君陰騭文》《太上感應篇》--過去必讀的經典
我肯定地說一句話:中國過去的教育,與中國前輩讀書人的知識分子,他由少年到一生的人格道德教育,大多都以儒家的思想做規範,以道家與道教的精神做基礎。
這是什麼理由呢?這便是道教兩本書的力量:(1)《文昌帝君陰騭文》(2)《太上感應篇》。這兩本書的內容,等於便是道家與道教的戒條,也就是中國文化教人為善去惡的教育範本,它以天道好還,福善禍淫的因果律做根據,列舉許多做人做事、待人接物的條規,由做人做事而直達上天成仙的成果,都以此為標準。
因此,很多世代書香的人家,儘管大門口貼著「僧道無緣」的標語,但在他們案頭放著教導子孫家庭教育的範本,都擺有《文昌帝君陰騭文》與《太上感應篇》等書,如果一個立志上進,要讀書求取科名的青年,不照這個規矩做去,雖然文章學問最好,也難以有求得科名的希望。
現在你們在座的年輕人,五十歲以下的大都不清楚,講中國文化,過去我們小時候念書,最早背的是《昔時賢文》,我們七、八歲就念得相當順口了,一輩子做人都用得著。
其次,我們小時候念書,先背《朱子治家格言》,不但會背,像我所受的家庭教育,父母管得很嚴,再冷的天也要叫起來掃地、掃雪,手都凍得發腫,非做不可,所謂「黎明即起,洒掃庭除」硬是要做到。
另外有一本書也很重要,每個讀書人案頭都有一本《太上感應篇》。換句話說,我們以前念這些書,好比你們現在念的公民道德的課,都是必須讀的。
我跟幾位老朋友、老教授談,我們當年所受的這些教育,一輩子無法忘記。我們那個時候,最差的人做得再差也還有個標準,這個標準就是在這些基礎上;拿學佛做人來講,這些就是標準。
《老子》里說「不召而自來」,人生的禍福善惡因果之間,沒有另外一個做主的,就是所謂的「無主宰」。我們中國道家的《太上感應篇》,等於是國民道德須知,也是中國古代闡述人倫道德的一本書,成為中華民族人人須知的手冊,至少百年來是如此。其中有一句重要的話,「禍福無門,惟人自召」,禍與福是沒有主宰的,也不是神祇。不是說吃了供養的豬頭地就保佑你,沒有供養的話,鬼就找你,那是空話。「禍福無門」,鬼神也做不了你的主,上帝菩薩都做不了你的主,只有人自己的心念,所謂「惟人自召」,是你自己召的。所以我們人生一切的遭遇,嚴格地反省下來,痛苦、幸福、煩惱等等,都是自己召來的。天道就是這樣一個東西。
想到當年有位朋友,一表人才,相貌堂堂,才華出眾,樣樣都好,就是太風流瀟洒了。算命看相,都認為!會官至極品,命相都是第一流的,因此他也很自負。不過後來太過於風流瀟洒啦,得了性病,甚至連眉毛也生瘡爛掉了,變成了無眉的人。還有什麼相?都破壞了,只好上山去了,最後不知所終。這就是我親眼看到的,我們過去一般的同學談起這個老兄,都非常懷念,也非常惋惜。他的才華真高,真好,但結果是這樣。
古人所說中國文化的道理,不是什麼菩薩、上帝在保佑你,也不是命中規定了不能變的。所以我們從小必讀的課外讀物——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中就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禍福沒有一個是命運規定不變的,就是看人自己的作為了。這個道理大家千萬要注意。
我們曉得,一切眾生平常日用之間,動壞念頭比好念頭多得多。前面講過儒家等於是佛教的律宗,都講戒律的。我們年輕的時候一定要讀《文昌帝君陰騭文》《太上感應篇》這兩本書。你們年輕人沒見過,我們小時候讀書,書桌子旁邊有一張紙,叫作功過格,這個紙上有很多圈圈,一個月一張。每天檢查自己的心念行為,有不好的,就拿黑筆在圈圈裡點一點,有好的,就拿紅筆在圈圈裡點點一點,然後定期檢查,到底是黑點多還是紅點多。
我小時候家裡請了位前清的秀才先生,按那時的說法,我家是東家,他是西席。他留過洋,可是從不說洋文,每天除了教我們讀書就自己讀《金剛經》。他是吃素的,所以我母親每天都為他準備齋食。我常常覺得這先生的嘴中有香味,覺得奇怪,就問我母親,她說一定是先生的牙齒鬆了,素菜中的芝麻落在牙縫裡我才閑著香。我後來上課時仔細觀察先生的牙,果然如此!這是一笑。但是他很誠心,有一年他留在我家中過年,他在自己房間里讀過經之後,供上祖宗牌位,供上菩薩,拿出功過格,很緊張地看著,就跪著一面打自己耳光,一面罵該死!該死!我看是黑點比紅點多的緣故。我那時好奇,是從門縫偷看先生才看到的,這是確確實實的事。這就是中國文化的國民道德教育,它有自己的一套。現在學校里有什麼訓導處,越訓越盜,訓得了嗎?《文昌帝君陰騭文》《太上感應篇》,我現在都還保存著。像這樣修持,叫勤集善根。
關於《陰鴛文》與《太上感應篇》的內容太多,研究教育思想的人,不妨找來做一參考,以很客觀的胸襟去讀,對於中國文化,與世界道德教育的了解與重建,我想還是具有相當價值的,青年的同學們,不妨以極度的耐心去試試看。當然我說的耐心,也是有意義的,否則,你也許不肯卒讀,大起反感,過去讀書人用的日常「功過格」,便是根據這兩本書的精神而來。
在此附帶說明中國文化對於人倫道德的基本哲學,徹始徹終,都建立在因果報應的觀念上。無論儒家與道家,畢竟沒有離開這個範圍,只有程度的深淺而已。儒家的思想中,成分比較輕,道家的思想中,成分很重,後來加進佛家的思想,更特別注重三世因果的信念,所以在人生道德修養的方面,便與儒、道思想,不謀而合,很容易互相輔掖並行了。
整理自《禪宗與道家》《老子他說》《易經系傳別講》《藥師經的濟世觀》《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附】
《文昌帝君陰騭文》原文: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未嘗虐民酷吏。救人之難,濟人之急,憫人之孤,容人之過。廣行陰騭,上格蒼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賜汝以福。
於是訓於人曰:昔於公治獄,大興駟馬之門。竇氏濟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蟻中狀元之選,埋蛇享宰相之榮。欲廣福田,須憑心地。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為國救民。忠主孝親,敬兄信友。或奉真朝斗,或拜佛念經。報答四恩,廣行三教。濟急如濟涸轍之魚,救危如救密羅之雀。矜孤恤寡,敬老憐貧。措衣食周道路之饑寒,施棺槨免屍骸之暴露。家富提攜親戚,歲飢賑濟鄰朋。斗秤須要公平,不可輕出重入。奴婢待之寬恕,豈宜備責苛求。
印造經文,創修寺院。舍藥材以拯疾苦,施茶水以解渴煩。或買物而放生,或持齋而戒殺。舉步常看蟲蟻,禁火莫燒山林。點夜燈以照人行,造河船以濟人渡。勿登山而網禽鳥,勿臨水而毒魚蝦。勿宰耕牛,勿棄字紙。勿謀人之財產,勿妒人之技能。
勿淫人之妻女,勿唆人之爭訟。勿壞人之名利,勿破人之婚姻。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勿倚權勢而辱善良,勿恃富豪而欺窮困。善人則親近之,助德行於身心。惡人則遠避之,杜災殃於眉睫。常須隱惡揚善,不可口是心非。翦礙道之荊榛,除當途之瓦石。修數百年崎嶇之路,造千萬人來往之橋。垂訓以格人非,捐貲以成人美。作事須循天理,出言要順人心。見先哲於羹牆,慎獨知於衾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永無惡曜加臨,常有吉神擁護。近報則在自己,遠報則在兒孫。百福駢臻,千祥雲集,豈不從陰騭中得來者哉!
《太上感應篇》原文: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又有三屍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其過大小,有數百事,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履邪徑,不欺暗室;積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懷幼;昆蟲草木,猶不可傷。宜憫人之凶,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長;遏惡揚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寵若驚;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
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
苟或非義而動,背理而行;以惡為能,忍作殘害;陰賊良善,暗侮君親;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誑諸無識,謗諸同學;虛誣詐偽,攻訐宗親;剛強不仁,狠戾自用;是非不當,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諂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輕蔑天民,擾亂國政;賞及非義,刑及無辜;殺人取財,傾人取位;誅降戮服,貶正排賢;凌孤逼寡,棄法受賂;以直為曲,以曲為直;入輕為重,見殺加怒;知過不改,知善不為;自罪引他,壅塞方術;訕謗聖賢,侵凌道德。
射飛逐走,發蟄驚棲;填穴覆巢,傷胎破卵;願人有失,毀人成功;危人自安,減人自益;以惡易好,以私廢公,竊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丑,訐人之私;耗人貨財,離人骨肉;侵人所愛,助人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勝;敗人苗稼,破人婚姻;苟富而驕,苟免無恥;認恩推過,嫁禍賣惡;沽買虛譽,包貯險心;挫人所長,護己所短;乘威迫脅,縱暴殺傷;無故剪裁,非禮烹宰;散棄五縠,勞擾眾生;破人之家,取其財寶;決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亂規模,以敗人功;損人器物,以窮人用。
見他榮貴,願他流貶;見他富有,願他破散;見他色美,起心私之;負他貨財,願他身死;干求不遂,便生咒恨;見他失便,便說他過;見他體相不具而笑之,見他才能可稱而抑之。
埋蠱厭人,用藥殺樹;恚怒師傅,抵觸父兄;強取強求,好侵好奪;擄掠致富,巧詐求遷;賞罰不平,逸樂過節;苛虐其下,恐嚇於他;怨天尤人,呵風罵雨;鬥合爭訟,妄逐朋黨;用妻妾語,違父母訓;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貪冒於財,欺罔其上;造作惡語,讒毀平人;毀人稱直,罵神稱正;棄順效逆,背親向疏;指天地以證鄙懷,引神明而鑒猥事。
施與後悔,假借不還;分外營求,力上施設;淫慾過度,心毒貌慈;穢食餧人,左道惑眾;短尺狹度,輕秤小升;以偽雜真,採取奸利;壓良為賤,謾驀愚人;貪婪無厭,咒詛求直。
嗜酒悖亂,骨肉忿爭;男不忠良,女不柔順;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每好矜誇,當行妒忌;無行於妻子,失禮於舅姑;輕慢先靈,違逆上命;作為無益,懷挾外心;自咒咒他,偏憎偏愛;越井越灶,跳食跳人;損子墮胎,行多隱僻;晦臘歌舞,朔旦號怒;對北涕唾及溺,對灶吟詠及哭;又以灶火燒香,穢柴作食;夜起裸露,八節行刑;唾流星,指虹霓;輒指三光,久視日月;春月燎獵,對北惡罵,無故殺龜打龜。
如是等罪,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算盡則死;死有餘責,乃殃及子孫。
又諸橫取人財者,乃計其妻子家口以當之,漸至死喪。若不死喪,則有水火盜賊、遺亡器物、疾病口舌諸事,以當妄取之值。又枉殺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殺也。取非義之財者,譬如漏脯救飢,鴆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胡不勉而行之?
****************************
歡迎關注公眾訂閱號:迦陵仙音禮敬南懷瑾,本公眾號及新浪同名博客相關文章均由迦陵仙音禮敬南懷瑾整理首發。
歡迎分享文章至「朋友圈」,歡迎閱讀過往文章(點擊查看歷史消息進入),歡迎瀏覽「迦陵仙音禮敬南懷瑾」同名博客,請點擊「閱讀原文」進入
推薦閱讀:
※Crystall老師詳細講解新概念一冊第13-14課
※可愛老師仿心香一瓣作品披肩(戀舞)詳細教程
※吳老師漢字大會(53)
※如何鑒別命理老師?
※近期搞笑糗事:今天考六級的監考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