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滿族的興起與後金的建國(中)

滿族的興起與後金的建國(中)收藏到手機 轉發(5) 評論(12) 11月26日 09:24

按:本篇講的是滿族的興起與後金建國那一章之第三、第四二個小節,第三小節講的是努爾哈赤時期建立的八旗制度,第四小節講的是後金的建國。關於八旗制度,我主要根據孟森先生《八旗制度考實》那篇文章。八旗制度在某種意義上是軍事與生產合一的組織形態,八旗的組織形態起始於狩獵的需要,狩獵最原始的武器便是弓和箭。一個牛錄是十個人,牛錄是大箭,額真是主子,也就是十個弓箭手要有領頭指揮的人,這個人就叫牛錄額真,這是狩獵時十個人在一起圍獵野獸的一個指揮員。狩獵對滿族人講既是生產活動,也是戰爭的演練,一個旗就是二十五個牛錄,每個牛錄三百個壯丁,合在一起七千五百個壯丁,加上家屬人口就多了。一個旗是一個單位,八個旗便是八個單位的聯邦,旗的主人便是固山額真。滿洲人通過八旗制度把滿洲所掌控的全部人口都組織起來,有組織的力量大於同樣人口分散相處的無組織力量。關外滿洲人的八旗是狩獵、游牧與農耕混合的生產組織和軍事組織,與周邊的蒙古人、漢人相比,他們在經濟上還處於比較原始的階段,但由於他們是以努爾哈赤為首的、八旗聯合起來的有組織的人口,這樣一種組織形式,它動員起來的力量,要超過他們周邊分散的缺少組織動員的農耕社會,如明王朝和蒙古族單一的、分散的游牧為生的部落所能集合起來的社會力量,加上努爾哈赤嚴格限制內部矛盾發展的措施,所以能充分利用他後發的優勢,壓倒文明程度比他高但處於分裂狀態的蒙古部落。及忙於內部黨爭的明王朝,後發的優勢還在於它文化上對於周邊比它進步的一切文明都能抱著兼收並蓄的態度,這就為它後來包容游牧和農耕地區的各個民族,把後金這個國家發展為統一中國的大清帝國。經濟落後固然是一個劣勢,但在冷兵器時代,他們在關外通過八旗制度體現了它藉助組織上的優勢戰勝周邊內部處於內部分裂狀態的各個政權結構。那個時代也是歷史機遇給滿洲帝國興起的一次天賜良機,其實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迅速崛起也是如此。滿洲帝國興起的歷程,也許可以給我們一點有益的啟示,儘管我們經濟上還落後一些,只要組織得好,團結得禁,沒有出現內部分裂的局面,只要我們方針路線沒有重大的失誤,在相對和平的條件下,也許是我們今後戰勝一切困難的根本保障。真能這樣的話,那麼任何外部的離間和顛覆活動,都奈何我們不得,中華民族自能獨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我們不想稱霸,歷史已經證明,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稱霸世界的強者是永恆的。(三)滿洲八旗制度講八旗制度前,我們先說明一下滿洲一詞的來源。女真原來是肅慎的轉音,女真的稱呼始於唐代,明代時滿人自稱女真其音又作諸申。努爾哈赤之子皇太極在天聰九年(公元1635年)十月,諭:「我國無知之人稱為諸申,今後一切人等,止許稱我國為滿洲原名。」滿洲是滿文中對部落的尊稱,當時是蒙古人對建州女真部落的尊稱,諸申即女真反變為下賤人之專稱了。滿洲人稱自己為旗人,因為滿人無不在旗,這個旗就是指八旗。孟森在《八旗制度考實》一文中稱:「八旗者,太祖(即努爾哈赤)所定之國體也。一國盡隸於八旗,以八和碩貝勒為旗主,旗下人為之屬人,屬人對旗主有君臣之分。八貝勒分治其國,無一定君主,由八家共推一人為首長,如八家意有不合,即可易之。此太祖口定之憲法,其國體假借名之,可曰聯邦制,實質聯旗制耳。」這裡是講八旗制度建制時的狀況,這個聯邦制在本質上是八個部落的聯盟,君主由八家共推。這種狀況不可能維持很久,這與民國初年所謂聯省自治有一點接近。中國歷史上秦統一六國以後,實行郡縣制,就很難再回到帶有分封色彩的聯邦制。地方行政機構,只能是中央的派出機構,人事上只能是任命制。毛澤東講過「百代皆行秦政法」,講的便是郡縣制這個基本格局很難再改回去了。現在我們的人事制度還不是自上而下的任命制嗎?基層的直接選舉都難以真正有效實施,縣、市、省到中央各部還不都是任命制,選舉只是過場的形式罷了。八旗制度在關外就變了,到關內來以後變化更大。這個制度固然使滿人衣食無憂,但也坑了滿人,旗人成了無所事事的懶人了,衣食無憂,人就沒有上進心了。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來說八旗怎麼發展起來的。孟森在《八旗制度考實》一文中說:「八旗之始,起於牛錄額真。牛錄額真之始,起於十人之總領。十人各出箭一枝,牛錄即大箭,而額真乃主也。此為太祖最初之部勒法。萬曆十一年癸未,太祖以父遺甲十三副起事,自後即有牛錄額真之部伍。吞併漸廣,糾合漸多,至萬曆二十九年辛丑,乃擴一牛錄為三百人,而牛錄額真遂為官名,蓋成率領三百人之將官。當時有四牛錄,分黃、紅、藍、白四色為旗,蓋有訓練之兵千二百人矣。」這是在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的規模,到了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女真、蒙古、漢人歸附的人多了,在原有四旗之外,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黃、白、藍均鑲紅邊,紅旗鑲白邊,合為八旗,並規定三百人為一個牛錄,設牛錄額真一人,五牛錄設一甲喇,設甲喇額真一人,五甲喇為一固山,設固山額真一人,副職二人稱梅勒額真。固山額真稱旗主,一個固山領有步騎七千五百名。努爾哈赤是八旗的共主,他有直屬的禁衛五千餘騎,是八旗的精銳衛隊。這個八旗分屬於努爾哈赤與其諸子侄分別管轄,努爾哈赤領兩黃旗,代善(努爾哈赤次子)領兩紅旗,皇太極(努爾哈赤之第八子)領鑲白旗,莽古爾泰(努爾哈赤之第五子)領鑲藍旗,杜度(努爾哈赤之長孫)領正白旗,阿敏(努爾哈赤的侄子)領正藍旗,八旗的旗主之間是平行關係。固山,也就是旗主是各旗的最高統治者。八旗制度最初是兵農合一、軍政合一的部落制度,類似於金人猛安謀克的制度,後來管轄的人口眾多,蒙、漢自為牛錄,各設八旗。滿洲八旗各有旗主,各置官屬,各有下屬之戶口和兵員,以及各自的地域。在努爾哈赤時期,八旗制度的狀況便如上所述。努爾哈赤時,八旗中有四大貝勒的稱呼,即代善、阿敏、皇太極、莽古爾泰。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以前增封的貝勒有代善的長子岳託,次子碩託,三子薩哈廉,努爾哈赤的第七子阿巴泰,第十子德格類,第十二子阿濟格,那一年努爾哈赤去世時以多爾袞(十五歲)、多鐸(十三歲)托於諸王,於是封為貝勒。原來稱和碩貝勒的只有四大貝勒,後來加上齊爾哈郎,皇太子的長子豪格,稱和碩貝勒的只有六人。努爾哈赤以後,皇太極即帝位,八旗中兩黃旗與正藍旗歸皇太極自己統率。天命七年(公元1623年)努爾哈赤對於身後八固山與共主的關係,他有過一番交代。《武皇帝實錄》載其言:「繼我而為君者,毋令強勢之人為之。此等人一為國君,恐倚強恃勢,獲罪於天也。且一人之識見能及眾人之智慮耶?爾八人可為八固山之王,如是同心干國,可無失矣。八固山王,爾等中有才德能受諫者,可繼我之位,若不納諫,不遵道,可更擇有德者立之。儻易位之時,如不心悅誠服而有難色者,似此不善之人,難任彼意也。至於八王理國政時,或一王有得於心,所言有益於國家者,七王當會其意而發明之。如己無能,又不能贊他人之能,但默默無言,當選子弟中賢者易之。更置時,如有難色,亦不可任彼意也。八王或有故而他適,當告知於眾,不可私往,若面君時,當聚眾共議國政,商國事,舉賢良,退讒佞,不可一二人至君前。」可見努爾哈赤安排八旗固山共議國事,共推君主,倒是一個集體領導的體制。話是可以如此說,實際上很難做到。四大貝勒中,皇太極處於第四位,軍功最多。努爾哈赤死後,是代善推皇太極為君,四小貝勒當然附和。論實力,上三旗都在皇太極手中,這樣便是皇太極即位了,實際上還是經過鬥爭的,多爾袞便曾說過「太宗文皇帝之即位,原系奪立,以挾制中外」。努爾哈赤原本安排多爾袞繼承汗位,因其年幼,大貝勒代善攝政,努爾哈赤去世後,諸王沒有遵循努爾哈赤的交代,皇太極憑代善的支持奪取了汗位。入關以後,多爾袞執政時,才會說這一番話。努爾哈赤去世後,諸子之間爭奪權力的鬥爭則是後話,不一一在此細說了。由於在八固山中,皇太極的實力佔了優勢,八旗制度由八固山和碩貝勒共議大政,變成皇太極一個人說了算,定於一尊。他死了以後,便由他兒子福臨繼位,多爾袞攝政,八貝勒共推君主變成皇太極一個家族世襲君主制了。然而八貝勒這八旗的名義還在,入關以後所謂八旗實際上是宗室待遇,入八旗者有親王的待遇,封爵至公,即有入八分與不入八分之別,宗室有入八分與不入八分之別,只是身份地位的一種表示了。(四)後金的建國在游牧部落的首領稱王,是稱汗,是對獲得部落聯盟首領地位的認可。如蒙古人的成吉思汗,他的名字叫鐵木真,蒙古人稱部落首領便稱可汗。鐵木真在公元1203年打敗了克烈部,才有在蒙古高原上稱可汗的地位。公元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何召開勿里雅台大會,那時有巫師帖卜·騰吉里向鐵木真進言稱:「上天授你以地上之帝位。」在大會的那一天,他又裝神弄鬼地對鐵木真說:「如今地上各稱古兒罕之諸國君均為你所服,其領土均歸你治下,因此你應成為普天下之汗,諸王之王的尊號,上天旨意,你的稱號應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這個稱呼就是這樣來的,他藉助於神,藉助於對天命的信仰,這幾乎是游牧部落剛剛崛起時帶有的共同特徵。滿洲八旗制度建立以後,努爾哈赤是八旗的共主,是女真部落聯盟的共主。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喀爾喀蒙古的使臣來朝見努爾哈赤時,向他叩頭,並稱他為昆都侖汗。在滿洲人內部,他是淑勒貝勒。故從萬曆三十五年到萬曆四十四年(公元1607-1616年)之間,他被稱作淑勒昆都侖汗,說明那時與蒙古高原上蒙古族聯盟過程中,他只是明朝北方地區共主的稱號。在滿洲人建國之前,先後曾有過二次建國,一次是東北地區的渤海,一次是滅遼後建立的金。金已是中原王朝,與高原游牧民族部落聯盟的首領稱汗相比,又高了一個層次。在公元1612年、1614年和1615年,在北方出現北極的極光現象,十七世紀那個時候正是北極光頻繁出現的時期,當時歐洲出現了觀賞極光的熱潮。這本來是一種自然現象,卻被巫師們解釋為努爾哈赤受天命的徵兆。於是努爾哈赤在這一年宣布建立後金,把萬曆四十四年稱為天命元年,那就開始亮旗幟與明朝對抗了。孟森認為努爾哈赤稱天命,只是一種尊稱。其實不然,在中國歷史上,君權神授,這個神授就是天命。天命的觀念最早起於西周,「天命靡常,惟德是依」,這是中國的傳統觀念,每次改朝換代,新朝代替舊朝,總要祭起天命有歸的概念。清廷聖旨的第一句話便是「奉天承運」,那就是表示自己的統治是天命有歸,說明自己統治的合法性。雖然這個時期努爾哈赤稱天命,是由北極光頻現而引起,提出這個建議的卻是漢人,當然知道「天命」這個詞的重大意義。《武宗皇帝實錄》載其事云:「丙辰歲正月壬申,八固山諸王率眾臣,聚於殿前排班。太祖升殿,諸王、臣皆跪。八臣出班進御前,跪呈表章。太祖侍臣阿東蝦、侍衛厄兒得溺榜式(即漢音之博士,後稱筆帖式)接表。厄兒得溺立於太祖左,宣表,頌為列國沾恩英明皇帝。建元天命。於是離坐當天焚香,率諸王、臣三叩首,轉升殿。諸王臣各率固山叩賀正旦。時帝年五十八矣。」這就是努爾哈赤當時登基的狀況,亦有後人為之紋飾之處,但那一年他確實舉行了登基的儀式。努爾哈赤去世是在天啟七年,也就是公元1626年,在位的時間十一年,繼承他皇位的是他的第八子皇太極,他的年號是天聰,後來正式定年號為崇德,共十七年,其中天聰是九年,崇德是八年。他死的那一年是崇禎十七年(公元1643年),次年農民軍進北京,為後金入關滅明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後金與明的公開對立,從當時記載看,努爾哈赤在天命三年四月,即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告天七大恨」是一個標誌。這告天七大恨的對象是對著明廷來的,其中第一條是針對當年明軍誤殺努爾哈赤父祖,其他都與努爾哈赤同葉赫部之間的矛盾有關。海西部與建州女真本來就是聯姻關係,萬曆十六年(公元1588年)葉赫部允許把部長卿家奴之女嫁給努爾哈赤,把其次女嫁給代善貝勒。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葉赫部聯合蒙古人共九部落與努爾哈赤建州女真發生衝突,葉赫部卿家奴的次子卜寨被殺,戰爭中努爾哈赤破九部三萬之眾,取得勝利。戰爭結束,葉赫的卿家奴答允把卜寨的女兒許配給努爾哈赤,次子金台吉之女許配代善,但是葉赫部很快便悔婚了,把金台吉之女嫁給蒙古人,卜寨之女留在葉赫部,故稱其為老女。實際上卜寨之女,在萬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才十五歲。為了此事後金興兵討伐葉赫,明朝派兵幫助葉赫抗擊努爾哈赤。故在七大恨中,有好幾條都是努爾哈赤責明廷不該幫助葉赫部與努爾哈赤對抗。當時葉赫向明朝求援,明派游擊馬時楠、周大岐率槍炮手一千協助葉赫守衛。明朝對出兵幫助葉赫部的問題亦有記載,葉赫的貢市在鎮北關,明簡稱為北關,這次戰爭又以明軍失敗告終。七大恨中的最後一條是蕭伯芝冒充明朝蕭子玉使後金,努爾哈赤厚贈蕭子玉,送蕭歸境時,努爾哈赤拍蕭子玉肩稱:「汝是遼陽無籍蕭子玉,安得假稱都督,臨我郊境,我非不能殺汝,顧不忍見此以辱耳。為我致意撫台,後無再作許事。」蕭子玉狼狽而回。這件事反映明代邊防官員的無能,鬧笑話給別人看。努爾哈赤曾親詣撫順,將「七大恨」交給撫順的游擊李永芳而歸。從「告天七大恨」原來的文字上看,努爾哈赤還自稱其祖宗以來,稱明為天朝,又稱南、北關的關係,俱為臣屬。這個文告是控訴明朝的邊境政策,但仍以明的藩屬自居。他去撫順面見李永芳游擊,此前他曾兩次親去北京朝貢,與明邊將的來往相當密切,所以對明邊防的狀況,對明內政腐敗無能,邊防缺餉沒有作戰能力應是了解很深。「告天七大恨」是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也就是天命三年四月十三日的事,不久便把這份文告送達明撫順的游擊李永芳。五月七日,他率領一萬餘人的軍隊進攻撫順。撫順的地理位置在渾河岸邊,西距後來的瀋陽只有十公里,是明在邊境上的貿易和軍事重鎮。努爾哈赤遣使致書駐守撫順的將領李永芳說:「因爾明國,兵助葉赫,故來征之。」還下令讓李永芳投降,如果李永芳出降,兵不入城,軍民皆得保全。否則兵入城中,「老幼必驚散,爾之祿位亦不保矣。」還說:「不戰而降,必不擾爾軍民,仍以厚禮待之。不特赦汝然,縱至微之人,猶超拔之。結為婚姻,超升爾職,與吾一等大臣相齊。」金兵只發動了一次進攻,李永芳便率所屬千戶所一起出降,其中包括秀才范文程等一批在遼東的明朝士大夫。這是一次對明代邊疆將吏的一次策反行動,對降者優待重用,實際上是削弱敵對方,分化對方力量最易奏效的方法。後金在遼東的迅速崛起,得力於這一政策。如後來覺華島上毛文龍部下的尚可喜、耿精忠的投降後金,甚至洪承疇的投降,都是幫助滿清迅速平定南方抗清力量的有力幫手。從這一點上講,明朝垮塌的根本原因,是由於明朝自身沒完沒了的派系鬥爭,明朝文官的腐敗,武將的無能。努爾哈赤進攻撫順時,四月二十一日,明總兵張承胤率軍前去增援,結果被努爾哈赤的主力部隊全殲,張承胤本人力戰而死。撫順的丟失,援軍被全殲,這件事驚動了皇明朝廷的上上下下。《明史·神宗紀》萬曆四十六年記載此事云:「夏四月甲辰,大清兵克撫順城,千總王命印死之。庚戌,總兵官張承胤帥師援撫順,敗沒。閏月庚申,楊鎬為兵部左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經略遼東。」


推薦閱讀:

從建國到現在
千年老省,五百年望洋興嘆,建國後獲1595公里出海口
飛盤奇門遁甲預測石建國預測不準案例
建國後出土九大金縷玉衣之二:中山懷王、楚王
美國建國史話 (9):法國和印第安之戰

TAG:滿族 | 建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