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背後隱藏的故事——想當英雄學項羽,想當老大學劉邦

(圖)中國象棋

中國象棋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它源遠流長,趣味濃厚,基本規則簡明易懂,千百年來長盛不衰。在中國古代,象棋是士大夫們的一門修身之藝。現在,則被人們視為是一種修心益智的智力遊戲活動。象棋活動集文化、心理、戰爭、藝術、競技、遊戲於一身,不但可以開發智力,啟迪思維,鍛煉辨證分析能力和培養頑強的意志,而且可以修心養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生活,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在今天的中國社會,許多城市的大街小巷,常常可以看見一群群圍觀對弈的下象棋愛好者。

「紅先黑後,死了不臭」,這句話背後所藏的故事

「楚河」和「漢界」是中國象棋里棋盤中的分界線,來源於楚漢戰爭。從棋盤的格式上看,「楚河」和「漢界」兩邊分別是九條直線、五條橫線。九,在數字上為最大,五,在數字中處於中間,豎九橫五組合成了「九五」至尊,它至高至大至廣,代表了皇位。兩邊擺上了棋子之後,形成的黑紅相峙、相爭,正好藝術地再現了楚、漢爭奪天下的歷史面貌。下象棋的人都知道,在象棋的開局中,民間有句流傳了千年的俗語「紅先黑後,死了不臭」,這句話背後又隱藏著什麼故事道理呢?

象棋棋子分紅、黑兩種顏色,帥方是紅色,將方為黑色,俗稱「紅帥黑將」。在象棋最早形成的時候,人們一般把紅帥代表劉邦,黑將代表項羽,即紅方代表劉邦的軍隊,黑方代表項羽的軍隊。相傳,劉邦率領義軍在芒碭山起義,並親自在山上斬死一條大白蛇,這就是民間流傳很久的「高祖斬蛇」的故事。自從斬殺白蛇後,劉邦便自稱是赤帝的兒子,也就特別喜歡紅色,連軍中的大旗都改為紅色。而項羽則喜歡黑色,他穿的衣服,披掛皆為黑色,就連騎的烏騅戰馬也都是黑色的。「紅帥黑將」大概由此而來。

(圖)劉邦斬蛇起義

「楚河漢界」指的是中原地區今河南省滎陽市黃河南岸廣武山上的鴻溝。溝口寬約800米,深達200米,是古代的一處軍事要地。現在鴻溝兩邊還有當年兩軍對壘的城址,東邊是霸王城,西邊是漢王城。秦朝滅亡後,劉邦、項羽兩大軍事集團為爭奪天下發生戰爭,歷時約3年,史稱楚漢戰爭。很長一段時期內,雙方互有勝負,誰都無法滅掉誰,僅在滎陽一帶就爆發了「大戰七十,小戰四十」。公元前203年,項羽、劉邦在滎陽、成皋已相持兩年多。項羽因腹背受敵,少食無助,被迫與劉邦訂立和約,以鴻溝為界,東歸楚、西屬漢。《史記》上記載:「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鴻溝便成了楚漢的邊界。

公元前203年九月,項羽按約東歸。劉邦採納張良、陳平建議,乘項羽無備,楚軍飢疲,突然對楚軍發動戰略追擊。並約韓信從齊地(今山東),彭越從梁地(今河南東北部)南下合圍楚軍。公元前202年十月(漢初承秦制,十月為歲首),因韓信、彭越未能如期南下,劉邦追擊楚軍至固陵(今河南淮陽西北),楚軍反擊,漢軍大敗。為調動韓信、彭越,劉邦劃陳(今河南淮陽)以東至海廣大地區為齊王韓信封地;封彭越為梁王,劃睢陽(今河南商丘)以北至谷城(今山東東阿南),為其封地。韓、彭遂率兵攻楚;韓信從齊地南下,佔領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和今蘇北、皖北、豫東等廣大地區,兵鋒直指楚軍側背,彭越亦從梁地西進。漢將劉賈會同九江王英布自下城父(今安徽亳縣城父集)北上;劉邦則率部出固陵東進、漢軍形成從南、北、西三面合圍楚軍之勢,項羽被迫向垓下退兵。

十二月,劉邦、韓信、劉賈、彭越、英布等各路漢軍約計40萬人與10萬楚軍於垓下展開決戰。楚軍迎戰不利,韓信揮軍反擊,楚軍大敗,退入壁壘堅守,被漢軍重重包圍。楚軍屢戰不勝,兵疲食盡。韓信命漢軍士卒夜唱楚歌,導致楚軍士卒思鄉厭戰,軍心瓦解。項羽見大勢已去,乘夜率800騎突圍南逃。劉邦遣灌嬰率5000騎兵追擊。項羽迷路,被漢軍追至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蘇皖界上的烏江鎮)兵敗自刎。

楚漢戰爭中劉邦的漢兵率先攻楚軍,拉開了「中原逐鹿」的序幕,造成了廣武山紅、黑兩軍的對壘;當楚、漢相約「鴻溝為界、中分天下」之後,又是漢兵率先進攻,最終殲楚軍於垓下,為中國歷史留下了極其壯烈又極為重要的一幕。中國象棋由戰爭楚漢爭霸轉變而來,其中紅帥被看作劉邦,因為戰爭中劉邦軍總是先出擊,所以中國象棋中紅方先,黑將被看作項羽軍,項羽雖然輸了,但人們卻對劉邦背信棄義、不擇手段、撕毀和約的行為所不齒,反而對項羽這個視死如歸的失敗英雄有所同情,雖然在戰爭中劉邦是勝利者,項羽是失敗者,但人們從道義方面卻常說項羽是英雄,劉邦是流氓。故口口相傳,千百年來下棋時就有了同情項羽「死了不臭」的傳說。項羽「破釜沉舟」,「霸王別姬」的故事,還不斷被人們搬上舞台所演繹,那段歷史也不斷被後人所深思。

(圖)破釜沉舟

西楚霸王項羽失敗原因分析

司馬遷是漢朝人,他在《史記·高祖本紀》中對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做了諸多的描述,雖不敢直言其為流氓無賴,但通過件件史實,還是基本上勾勒出一個生動的劉邦真面目。如果僅僅從道德的層面來看,劉邦確實不怎麼樣。司馬遷同時也給失敗的西楚霸王項羽做了一個只有帝王資格才有的「本紀」,這也表明司馬遷對項羽還是比較欣賞的。唐代詩人杜牧在《題烏江亭》寫有:「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的題語;宋代詞人李清照在《夏日絕句》里有對項羽:"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贊句;偉人毛爺爺的七律作品《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之中,也有反思項羽失敗,留下「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警語。勝者王侯敗者寇,一般失敗者都會被塗上顏色,但是項羽失敗之後更多的是同情。很多人對項羽極其傾慕,認為他是真英雄。相比較劉邦,大家的評價多是說他是一個地痞流氓出身,奪得天下純粹是意外。歷史真的和大家所說的一樣嗎?

項羽一人在戰場所殺者過千人,當初起義之時項羽曾獨自斬殺殷通的衛兵近百人,嚇得眾人趴在地上不敢動彈,後來的七十餘次大戰每次都身先士卒殺兵斬將,於最後的烏江邊上更是步戰騎兵獨殺數百人!戰死前還來了個「寶馬贈亭長,頭顱送故人」。項羽是傳奇中的英雄。但項羽的軍隊比較殘暴,秦軍已經投降,他還擊殺活埋了20萬降兵。項羽佔領咸陽後,大開殺戒,連秦王子嬰也被誅殺,又火燒秦宮室,大肆劫掠秦宮內的金銀財寶美女,最後大封天下,卻厚此薄彼。分封不均導致項羽集團內部矛盾激化,也為劉邦的策反項羽集團做好了準備。大殺大掠大燒失盡民心,又不注意安撫百姓,廢除秦朝嚴刑苛法,百姓很是失望。劉邦則相反,一入咸陽,把秦宮的金銀財寶都封存起來,退出秦宮。向天下表明劉邦與秦的統治者是不一樣的,不取民財,心憂天下百姓疾苦,還與民約法三章,深得人民的擁護。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項羽沒得到大多數人的擁護,才有了後來的烏江自刎的結果。

鴻門宴上的事,只能說項羽實在是剛愎自用,自己太狂妄自大了。滅秦之後,項羽是絕對的老大,劉邦和他的實力那是沒法比。劉邦明白這一點,主動向項羽示好,送東西送錢的,表了好一頓忠心,麻痹了項羽。劉邦贏得了發展壯大、伺機而動的時機。而項羽呢,卻是春風得意,好大喜功,喜歡聽奉承話,聽到劉邦稱他為「將軍」,自稱「臣」就感到高興,甚至留下劉邦一起喝酒。還要把王城建到老家,好光宗耀祖呢!

(圖)鴻門宴

鴻門宴上項羽不打算殺劉邦的想法既沒有告訴亞父范增,更沒有和其他人商量研究,而是只聽了項伯的小報告所作出的決定。這能說明什麼?只能說明他剛愎自用,過於任人唯親。事實也確實證明了項羽有此缺點,後來劉邦用陳平的反間計,本來是一個很小兒科的計策,卻讓項羽馬上削弱了范增的權力,導致范增憤而出走,最終氣死在回家路上。比起劉邦的有事就和謀士商量研究,項羽就差了太多。陳平曾說離楚原因是:「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與劉邦回營立刻誅殺叛徒曹無傷的態度相比,項羽根本就沒有覺得長輩項伯是個叛徒,自然也沒有處罰他。用范增的話來評價他是「君王為人不忍」,不足與謀;也有人說他是婦人之仁,既沒有殺了劉邦也沒有嚴懲叛徒。項羽將自己的領地分封了13個王,但是他建立的並不是一個中央政府,而是一個王國聯盟,他只是一個名義上的國王,但卻並沒有直接領導他們的權利。

項羽本來是貴族出身,應該是最大方的,可是,因為他出生不久後,楚國就被秦國滅了,他顛沛流離吃了很多苦,所以,本應該大方的人卻變得吝嗇了。《史記·淮陰侯列傳》里韓信說:「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背後所藏的意思就是:項羽小事上慈愛士兵,但在分封給手下人官職的時候卻會猶豫不決,他把官印放在手裡反覆的撫摸思考,因為他的手太有力了,以至於官印都給磨平了,也不捨得授給該賞的人。而且有些將領功勞大但名聲小就分賞少,有些將領功勞小卻因為與項羽關係好,有知名度就分賞多,這一點不光是封賞,選賢任能亦是這樣,全都隨著自己性子來,他項氏宗族和老相識一律重用,其他外人較難得到他的重用和封賞。這樣其它有才有功的人覺得自己沒受到重視,自己的價值沒有得到認可,自然不會再為他奔走效勞。

毛爺爺指出項羽戰敗的三個錯誤:鴻門宴不聽范增的話,放走劉邦;機械遵守鴻溝協定;以及建都徐州。其實是說少了,還應加上三條:一、沒有順應歷史潮流,採取加強國家統一的郡縣制,而是逆歷史潮流恢復分封制;二、項羽不會識別人才,重用人才,駕馭人才。有才能的人,如:先前在他帳下幹事的韓信、陳平、張良等人得不到重用都轉而投向劉邦。他僅有的忠於他的謀士范增最後也離他而去;三、項羽太小氣和吝嗇。勝利後自己把秦宮的財寶全運回了老家,不肯重用和封賞有才有功但不是自己親信或名聲小之人。

(圖)鴻門宴

劉邦成就帝業所用的手段

一、 劉邦擅於拉攏人,善長化敵為友。

鴻門宴前項羽準備第二天擊殺劉邦的部隊,當時劉邦10萬兵,項羽40萬,打的話,劉邦非敗不可。項伯和張良有舊情,晚上來通風報信,劉邦聽到張良報告這個消息後,劉邦極恭敬地以事兄長的禮節約見項伯,並給項伯祝酒,還約為親家,並誠懇地解釋了產生誤會的事情,表明了他對項王的忠誠之心。項伯完全相信了劉邦的忠誠,甘願充當雙方和解的中介人,不僅給劉邦提出了一個自己認為不錯的主意,而且還回去說服項羽,為劉邦到新豐的鴻門道歉做了很好的鋪墊,這才有了鴻門宴上項伯捨命救劉邦的事。劉邦在彭城兵敗後,「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項羽率軍乘勝追殺,劉邦率領幾十個親兵逃跑,項羽命大將丁公追擊。丁公率領軍隊很快就追上了劉邦那幾十人。雙方短兵相接,展開激戰,眼看劉邦就要被抓住了,他見形勢不妙,忙誇大將丁公是「賢明將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丁公放過自己留條後路,丁公聽了劉邦的誇獎語和拉攏話,竟然心動,真的放過劉邦,下令全軍停止戰鬥,然後引軍撤退了。

二、劉邦會識別人才,敢於大膽重用有爭議的無名之輩。

劉邦是一個只認實惠,不拘常理,很會收買人心,能讓有才而無名的人賣死命的流氓英雄。

韓信年少時性格放縱而不拘禮節,一群惡少當眾羞辱韓信,讓韓信從一個惡少的褲襠下鑽了過去,被世人譏笑為甘受"胯下之辱"的懦夫。秦末參加反秦鬥爭先投奔項羽,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後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劉邦大膽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英雄莫敢與之爭鋒,韓信為劉邦奪取天下立下了不世之功。陳平很有鬼才,劉邦破例任陳平為都尉,但許多將領們都不滿,紛紛說陳平品行不端,貪圖賄賂,人品不好,有「盜嫂偷金」的毛病,認為這種人不能信任重用。劉邦經過調查後,堅持重用陳平,陳平遂成為劉邦的重要謀士。劉邦困守滎陽時,還給陳平黃金四萬斤,離間項羽君臣,陳平略施小計,使項羽的重要謀士范增憂憤病死;公元前201年,陳平又建議劉邦偽游雲夢,逮捕韓信;次年,劉邦被匈奴困於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部)七天七夜,後採納陳平計策,重賄冒頓單于的閼氏,才得以解圍;劉邦死後,朝綱被呂后所亂,也是陳平和周勃聯手,匡扶漢室。可見劉邦在識別人才,大膽重用無名人才方面確實有比項羽厲害之處。

常言說:「一個人渾身是鐵,能打幾根釘」,再好的一塊磚頭也蓋不成一棟大廈。要知道一個領導者不是做具體事務的,是規劃事務,讓別人實施的。就像劉邦一樣把權和利下放給能人,自己只需要監管就行了。這個正如古人說的智慧和聰明不是一回事:「畫圈規劃的人要智慧,實施的人要聰明」。一個集團領袖要決策和謀劃整個集團整體的利益,而不應該只會自己親自上陣打仗殺敵。連劉邦自己也不得不承認: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他不如張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犒賞,不決糧道,他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他不如韓信。在用人方面,他能夠知人善任,對其信任無比。劉邦當了皇帝以後,曾經問他手下的大臣,「你們說說,為什麼我能打敗項羽?為什麼我能當皇帝?」大臣們七嘴八舌說了一堆,劉邦說:「都不對,最重要的是,天下有三個傑出的人才,一個是韓信,一個是蕭何,一個是張良,這三傑都為我所用,所以我打敗了項羽」。可見劉邦是很有自知之明的。政治是金字塔形狀的,站在塔頂上的人用不著管很多人,找幾個人管好下一層,層層落實管好,就能成為一個無懈可擊的整體。

(圖)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三、劉邦為人處世非常慷慨,捨得和別人分享勝利果實

一座城池被攻陷之後,劉邦會把所有的珠寶賞賜給官兵,給有功之臣封官更是毫不吝嗇。因為他知道造反只有死路一條,能活命的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奪得天下,而和這個目標相比,金錢、官職、女色都可以不要。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沒有利益,哪有動力?相反地,劉邦很懂得「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硬道理,不管是誰,不論出身、門第,只要有能力,能幫劉邦得天下,他就大開支票,封官許願,甚至可以共天下。在建立漢帝國過程中劉邦共分封過八個異姓諸侯王,他們分別是趙王張耳、長沙王吳芮、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韓王信、齊王韓信(後徙為楚王)、梁王彭越、燕王盧綰。為了一個反間計,一出手就給了陳平四萬斤黃金,這樣的「該出手時就出手」,怎麼會不讓人屁顛屁顛地為之效命?捨得捨得,舍掉的是官職、金錢,得到的卻是整個天下,這無本買賣也太合算了!

還有劉邦比項羽臉皮厚,俗話說叫「不要臉」。劉邦為勝利可以不要臉,項羽為勝利可以不要命,最後卻是不要臉的,戰勝了不要命的!人常說:樹沒皮得死,人沒皮天下無敵。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厚過一次臉皮,和劉邦打仗的時候,把劉邦老爸抓來要煮了吃,用以逼劉邦投降,而沒臉皮的劉邦卻狡猾地說,我和你項羽曾經結為兄弟,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既然你要把自己的父親殺掉燉湯喝,那不妨也分我一口。果然天下無敵啊!而最後在烏江,項羽明明可以過江再捲土重來,可一句:「吾無顏再見江東父老」,就自殺了。項羽把面子、名聲看的過於重了,要知道,成大事者需不拘小節,臉皮薄不足以王天下!

劉邦在短短的8年時間內,由一個誰也不看好的「地痞流氓」,成為一位叱吒風雲的開國皇帝。除有「時勢造英雄」的機遇外,也和他身上的某些特質所分不開。可以說劉邦是一個不學無術、生性喜歡酒和女人的「無賴」加「流氓」,但他懂得審時度勢,善於韜晦藏拙,敢於散財放權,擅長根據情勢揣摸人的心理,籠絡手段極為高明,能夠吸引能人為己所用。而且劉邦還知人善任,從諫如流,以及所採取的恩威並施、團結內部、分化敵人的手段,關鍵時候不講信義,不要臉皮。於是劉邦就從一個什麼都沒有的小無賴,干成了開國皇帝,真正的「流氓」天子。

*作者:董方,魚羊秘史原創專欄作者。中學教師,喜歡古玩及收藏研究,願交天下朋友。


推薦閱讀:

誰這麼有才,用毛澤東時代的整整100部老電影片名編成故事!
裝逼有什麼樣的意義?
一碗牛雜湯
第一幕,遺迹炮
奇妖錄·天狗

TAG:大學 | 故事 | 項羽 | 英雄 | 象棋 | 隱藏 | 劉邦 | 背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