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別錯過,讓孩子受益終生

別錯過,讓孩子受益終生

大家知道,人生的記憶,一半在0—3歲,另一半的一半在3—6歲,餘下的四分之一在6—13歲。所以,紮根教育最好在13歲之前完成。

兒童十三歲前,天真未泯,善言易入,善心易導,善行易養,記憶力最強,最容易教導,也最需要「先入為主」用聖賢的智慧去教導!!孩子將受益終生!!

《弟子規》就是聖賢智慧的結晶。

《弟子規》教的是:倫常大道,為人子弟處世態度、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學等應有的禮儀規範。如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言語行為,要小心謹慎,講信用。和大眾相處要平等仁愛,親近有高尚人格、品行的仁德之人……等,這些都是人生必須面對,最基本、重要、非做不可的事。

父母應牢牢把握,孩子人生這段寶貴的時機,讓孩子有幸「先入為主」接受《弟子規》聖賢智慧良好的啟蒙教育!打好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基礎,這對孩子一生的發展極為重要。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日積月累,必定奠定他一生為人處事、成家立業、幸福成功的基礎,孩子將終生受益無窮。不懂如何做人,人生將是荊棘密布,一定會走得非常坎坷……關心教育的家長、老師,千萬不要輕忽!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願與天下為人父母、師長者共勉之。

當機立斷,不遲疑,別給孩子錯過人生寶貴的0—13歲的年齡段!孩子一生只有一次!!

● 孩子是雙親的鏡子,孩子的眼睛就像錄像機,耳朵像收音機、錄音機,然後潛移默化於意識里,根深蒂固地影響著孩子的一生。比如他會把我們念念都在孝順我們父母、公公婆婆、岳父岳母時的孝順心靈、言語和行為錄進他的思想里,從小就會感到在這個世界上,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孝養父母……。

所以,孩子的健康成長開始於搖籃時期,父母則當仁不讓地成為孩子第一個學習與模仿的對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

所以,成功的家庭教育往往不是嚴肅的告誡、喋喋的訓導,也不是成套的理論、成體系的課程,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在父母不經意的行為、舉止、言談與禮儀風範中、在看似隨意卻傳遞著豐富意識和情感的表達行動中。

● 想培養孩子具有良好品質,父母的「教」是次要的,「做」才是主要的。所以倡導親子共讀,父母家長與兒童一起讀誦,有利於融洽親子關係,有利於生活實踐,有利於共同成長。這一歷程不僅對兒童是終生享用的財富,對父母也是一舉兩得的收穫,是為人父母人生的第二次成長。父母會背能做,孩子會背能做,親子之間有話可說,父母子女之間一輩子的共同語言就建立了。

●「至要莫若教子」,人生第一大事是要把孩子教好。即使自己不在,孩子還能非常懂事,離開父母,孩子還能遵照父母給予的正確人生態度做人,這才是真正的成功。孩子沒教好,一生都不會幸福,尢其中、晚年,假如養育出來的孩子不懂事、不孝順,不知孩子哪天又會上演哪一齣戲,讓我收拾殘局……後半輩子會很難熬!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沒有父母不愛孩子,但給予孩子的「愛」是幫他,還是害他,的確要省思!!試想想,一個孩子如果沒有受過《弟子規》的教育,一味的溺愛、嬌縱、順從任由自私自利的習氣伴隨成長,長大了,習氣已經根深蒂固。離開父母走入社會,誰又能像父母那樣溺愛、嬌縱、順從他呢?如同溫室里的花兒,一旦搬到室外,恐怕就要枯萎了:跟領導、同事的關係不可能處得好,結婚後跟另一半在一起,常常也是看別人毛病,怎麼可能幸福快樂?如果生了孩子,他能把他的孩子教好嗎……?

因此,一個孩子的成長,如果沒有良善的教育,吃虧的絕對不只是這一個孩子啊!他會影響身邊所有的人,影響到孩子的下一代,所以一定要從小就學習《弟子規》!

●幼兒最好的紮根教育,無過於聖賢的智慧、經驗!從小接受聖賢經典的熏陶,聖賢教誨長存腦海,就如聖賢常伴左右,人生中遭遇任何挫折問題,可信手拈來聖賢的教誨,做最合理的應對,把握方向,掌握目標。有能力、勇氣,走出陰霾,走向光明,不至束手無策。……會發現聖賢典籍是人生的導航。

《弟子規》是一個人理智形成的基礎。所有做人、做事的行為規範、綱領都含在裡面。是超越時空的聖賢智慧。「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古代的孩子,五六歲前就教學了。小時候規矩好,循規蹈矩,長大就有自律能力,而不隨波逐流。

一個人的理智和智慧,越早形成越好。這樣,人生會越走越輕鬆。假如人生的理智、智慧,沒有建立起來,下錯很多抉擇,他的人生越走越沉重……

所以,家教重要!一定要教超越時空的經典聖賢的智慧!!

學習《弟子規》釋疑

問:學習《弟子規》的孩子,走向社會後會吃虧嗎?

答:孩子最危險、最吃虧的莫過於誤入岐途。孩子為什麼會誤入岐途?是由於善惡不分。學習《弟子規》的孩子,頭腦中有明晰的善惡觀念,知道什麼是善人,什麼是惡人,透過對善惡的了知,明白怎樣做人才是對的,自然對各種行為有敏感、清晰的判斷能力,能很好地把握自己和選擇良善的朋友。「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學習《弟子規》的孩子,是讓家長放心、安心的孩子。現實社會是複雜的,即使吃一、兩次小虧,學《弟子規》的孩子,靠頭腦中清晰是非、善惡標準,可以明白地反省分析,積累經驗後,自然能近善遠惡,趨吉避凶。吃虧難道會吃一百次嗎?反之,看人不辨善惡、好事看成壞事、壞事看成好事,將會吃人生的大虧。

問:未來社會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答:維繫社會安定,促進社會發展是需要傷風敗德的人嗎?如果您是老闆,您是要浮華的,還是要踏實、有恭敬心的?您要會耍小聰明的,還是要用有責任感的?學《弟子規》的孩子有禮貌、懂事、明理,就有得到「貴人」相助的資質;學《弟子規》的孩子,有聖賢的教誨在心中,是能經得起大用的人才。

其實不止是中國人認為德行重要,西方人也開始意識到這一點。原來在西方教育中,對德行的陶冶比較少,他們是以法製為主,不是以德修身、治國的。但是在現實面前,他們也意識到,沒有德行的人,一個就足以把整個公司毀掉。

問:現在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要把孩子培養成羊還是狼?

答:不是羊也不是狼,不是動物,是人,是堂堂正正、頂天立地的人,懂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仁德之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您會重用什麼樣的人?您會選擇什麼樣的人與之交往?誰會贏得人和?誰的機會更大?

問:學《弟子規》會與社會格格不入嗎?

答:這種疑慮實際是家長並沒有深入學習領會《弟子規》的內涵而產生的。細讀《弟子規》文中的每一條,找不出與社會人心不符、與社會格格不入的內容。也許有人會說:「揖深遠,拜恭敬」這一條與現在社會不符。其實我們細細思維,透過這句話是要教孩子什麼?這是在啟發、長養他們恭敬長輩的內在存心。如果孩子在這句話的教誨下,見到您恭敬行禮問好,您定會喜上眉梢,認為他是有禮、惹人疼愛的孩子,絕不會認為他怪異。故,我們要善察《弟子規》每一句背後聖賢的存心,不能死在句下。一個在生活、學習和未來的工作中,踏踏實實地落實《弟子規》教誨的孩子,定順親師之心,合民眾之意。而順人心者——必昌,逆之者——無以長存。如此,我們家長是不是可以理得心安,消除疑惑了呢?

最後,我們以1988年全球75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巴黎的聯合宣言作為結束語:二十一世紀人類要想生存,必須汲取兩千五百年前孔子的智慧!

聖賢言語,神欽鬼伏。積金千兩,不如明解經書。同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世間的好話,都被我們的聖賢人說盡了,而這些好話,都足以讓我們的人生少走幾十年的彎路。確確實實我們越深入經典,就越對老祖宗生起無比的崇敬之心。

聽話的人有福!尤其是肯聽祖宗的話!肯聽五千年聖賢智慧的話!那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的更遠!必定一生平安、幸福!


推薦閱讀:

女人願意給你「泡」的四大信號, 別傻傻的錯過了!
不可錯過的三大開運招財法
5-8萬就想要合資,那麼這五款好車你不容錯過!
你錯過巨蟹座了嗎?

TAG:孩子 | 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