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歷史 | 辛亥革命104周年紀念日
06-09
1911年10月10日武昌
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奪取了位於中和門附近的楚望台軍械所。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並號召各省民眾起義響應,武昌起義勝利後的短短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宣布獨立。1912年2月12日,清朝發布退位詔書。至此,2132年的帝制歷史告以終結。
臨時政府成立
1911年12月20日孫中山經香港回國,胡漢民,廖仲愷等乘兵艦到港迎接。胡漢民勸孫中山留在廣東,整訓軍隊,舉兵北伐。孫中山堅持前往滬,寧,主持內外大計。1911年12月15日,孫中山到上海,收到熱烈歡迎。同日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
對辛亥革命的評價
民國初年,孫中山等革命黨人對辛亥革命多有論述和解讀。在民國前幾年,知識分子們和革命的參與者尚為辛亥革命的成功推翻滿清而興奮不已,對辛亥革命的成就有較高的評價。 不過,由於共和民主並沒有在辛亥革命後得到真正的實施,因而人們也從不同的角度作出反思。1919年,尚未成為職業革命家的毛澤東在《民眾的大聯合》中,肯定了革命黨和咨議局在辛亥革命中的同等重要作用。 20年代登上中國政治舞台的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期對辛亥革命也有切合時代特點的解讀。
(本文源自網路)
推薦閱讀:
※宋教仁能夠翻起什麼大波浪?為什麼要刺殺宋教仁?
※辛亥革命期間仁人志士為什麼選擇革命?
※對於辛亥革命時對滿族進行的清算行為該怎麼評價?
※辛亥革命後,以李宗仁、白崇禧為代表的是哪個系的軍閥?
※為什麼黎元洪能力平平,卻在民國初期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