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中東進入新一輪動蕩期

【國際政治】中東進入新一輪動蕩期2015-09-07田文林學習時報

  中東劇變數年來,地區舊格局被徹底打破,並出現系統性崩潰跡象。動蕩持續將成為中東「新常態」。

  民主轉型未能拯救中東國家

  中東劇變以來,中東威權政體紛紛垮台,但隨後啟動的民主轉型,未能拯救中東。

  中東劇變前,阿拉伯國家當權者牢牢掌控軍隊、警察等強力部門,有能力為民眾提供安全穩定等「公共產品」。隨著威權政權垮台以及民主化啟動,相關國家不同程度出現中央政黨內耗、權力空轉、安全形勢惡化等種種新問題。例如:埃及短短四年經歷兩輪政府更替;利比亞出現「兩個議會、兩個總理」;葉門胡塞武裝乘勢興起,政府運行陷入癱瘓;敘利亞政局動蕩演變為全面內戰;突尼西亞兩位反對黨領袖被暗殺,臨時政府三次更迭。

  所謂民主轉型並未有效解決阿拉伯國家面臨的結構性問題,中東民主轉型「只開花,不結果」。缺乏治本之舉,加上政局不穩,使相關國家經濟狀況雪上加霜。埃及外匯儲備急劇下降,經濟至少倒退 15~20年;利比亞由非洲最富裕國家變成半失敗國家。突尼西亞經濟持續下滑。敘利亞經濟恢復至少需要30年。總之,民主轉型並未給中東國家帶來繁榮穩定,反而引發嚴重政治衰朽和經濟惡化,「阿拉伯之春」變成「阿拉伯之冬」。阿拉伯國家仍需探索新的治理模式。

  地區博弈呈現「地緣爭奪+教派衝突」的「新冷戰」態勢

  中東劇變後,中東權力格局重新洗牌,溫和陣營中,沙特等海灣國家憑藉「鈔票換平安」,成功躲過「政權更替潮」,取代埃及成為阿拉伯世界「領頭羊」。激進陣營中,伊朗政體穩固,綜合國力較強,加上在地區熱點問題中敢於使用武力,地區影響力日趨提升。中東地區博弈日漸成為沙特與伊朗間的較量。

  這種「新冷戰」表現在各個領域:在地緣政治領域,沙特與伊朗將實力相對弱小的地區國家作為博弈戰場和戰略棋子,展開代理人戰爭。在經濟領域,沙特憑藉其擁有的7500億美元外匯,以及第一大產油國地位,自2014年6月以來主動發起價格戰,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削弱伊朗。在安全領域,沙特為首的海灣國家宣布將成立共同的海軍部隊,就是為了應對「伊斯蘭國」和伊朗的威脅。在媒體領域,伊朗媒體頻頻指責沙特王室腐朽,並指責沙特在伊斯蘭世界製造衝突。沙特也指責伊朗是中東問題的一部分,而不是解決問題的一部分。據維基解密稱,沙特高官曾向美國建議軍事打擊伊朗,並赴俄談判,以採購俄石油換取俄中止對巴沙爾政權和伊朗支持。由於沙特與伊朗內政外交均有較重宗教色彩,因此雙方博弈兼有「地緣政治+教派衝突」雙重性質。

  沙伊「新冷戰」導致地區形勢更趨動蕩。一方面,地區國家教派矛盾升溫。中東多數國家都是遜尼派與什葉派混居,但教派矛盾並不突出,至少不是主要矛盾。隨著中東形勢日趨失控,中東各國部族、教派等原生性矛盾普遍升溫。沙特與伊朗地區爭奪,使上述矛盾火上澆油。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葉門均不同程度出現教派衝突升溫跡象。這種以教派衝突為底色的地區矛盾,比單純的國家利益爭奪更難化解。另一方面,以色列成為「鷸蚌相爭」的最大受益者。以色列長期生活在阿拉伯世界敵對包圍中,最希望伊斯蘭世界陷入內訌,從而無暇或無力對其圍堵。中東劇變數年來,中東溫和與激進陣營內鬥加劇,使相關國家地緣版圖碎片化趨勢明顯,以色列地緣環境日趨改善。

  「伊斯蘭國」異軍突起

  中東劇變以來,中東政治保守化趨勢明顯:2011年中東世俗民族主義政權垮台或削弱後,「穆斯林兄弟會」等溫和伊斯蘭運動風光一時。但隨著中東亂局進入深水區,以「伊斯蘭國」為代表的極端宗教勢力後來居上。與其他極端恐怖組織相比,「伊斯蘭國」具有四個新特徵。一是政治野心更大,其目的是建立跨境遜尼派國家。二是政策更極端。該組織主張嚴格恪守伊斯蘭法,還屢屢用綁架勒索、斬首、殺戮、活埋等血腥方式對付「異教徒」和俘虜。這種極端做法甚至連「基地」組織都無法容忍。三是財源更充足。「伊斯蘭國」通過收取保護費、走私、綁架、搶銀行、海灣捐助等方式,成為「世界上最有錢的恐怖組織」。四是戰鬥力更強。「伊斯蘭國」創立初期,只會安放路邊炸彈,無力與美軍或伊軍正面相抗。但如今該組織已經能夠嫻熟運用各種輕重武器,實施地面群組協同作戰,是「最難纏的恐怖分子」。

  中東地區秩序是英法殖民者由外部強加的,因而先天不足,試圖顛覆和重組地區秩序的訴求始終不絕。「伊斯蘭國」興起後,宣稱其目標之一就是摧毀英法劃定的邊境和國家,並揚言在五年內佔領整個中東、非洲東部、中部和北部、歐洲的伊比利亞半島、黑海東部、南部和西部,亞洲中部和西部,建立一個「哈里發帝國」。這種狂妄想法雖不可能實現,但「伊斯蘭國」攪局使維繫近百年的主權國家體系根基動搖。

  首先,伊拉克「一分為三」可能性增大。伊拉克當年由英國殖民者製造,由奧斯曼帝國三個行省(巴士拉、巴格達、摩蘇爾)拼組而成。2003年薩達姆政權被推翻,使該國三大教派矛盾由隱性轉向顯性。當前「伊斯蘭國」建國並煽動教派仇恨,使伊拉克教派矛盾更趨惡化。伊拉克很可能沿著自然和歷史界限形成三足鼎立的分裂局面。

  其次,敘利亞面臨分裂前景。敘利亞種族和教派林立,結構比伊拉克還要複雜。從宗教信仰看,85%居民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佔60%,阿拉維派佔12%,遜尼派庫爾德人佔10%,德魯茲派佔5%),還有13%信奉基督教。目前巴沙爾政府日趨失去對全國掌控。「伊斯蘭國」將敘利亞作為擴張重點,不僅打通敘伊兩國邊境,而且不斷擴張領土,敘地緣版圖碎片化已成定局。

  再次,庫爾德人問題日漸凸顯。庫爾德人是中東人口最多的四大民族之一(其他三個民族是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但至今沒有建立自己的國家。庫爾德人謀求獨立運動一直延綿不絕。2014年6月「伊斯蘭國」興起後,伊拉克庫爾德地方武裝乘亂佔領石油重鎮基爾庫克,地盤一夜間擴大40%。敘利亞庫爾德武裝力量不斷壯大,與伊拉克庫爾德人聯手跡象越來越明顯。

  恐怖組織成為地緣政治的新主體

  中東地區恐怖活動一直十分猖獗。中東劇變後,中東地區安全真空增大,為恐怖活動滋生蔓延提供豐厚土壤。「伊斯蘭國」成為中東極端恐怖組織的「領頭羊」和「策源地」,並將整個西亞北非的極端勢力連點成面:自東向西,出現了阿富汗塔利班、巴基斯坦塔利班、葉門「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黎凡特地區的「伊斯蘭國」、北非「馬格里布基地組織」、利比亞「利比亞伊斯蘭戰鬥團」、奈及利亞「博科聖地」和索馬利亞「伊斯蘭青年黨」等恐怖極端組織。「伊斯蘭國」還得到幾十個極端恐怖組織支持。受這種極端思想影響,西方國家「獨狼式」恐怖襲擊事件明顯增多。「伊斯蘭國」興起使反恐成為中東的新難題。

  總之,在中東地區,和平與發展問題一個也沒解決,動蕩仍將是中東「新常態」。


推薦閱讀:

阿拉伯國家的富豪們是如何賺錢的?
深度│「民主化」為何不能拯救中東?
部落衝突高頻發生,卡扎菲的統治是該懷念還是該被推翻?
為何以色列戰鬥機出入敘利亞如無人之境?俄制防空武器是擺設?
三國空襲後敘政府並未收手讓美國不滿,正在準備新的干涉

TAG:政治 | 中東 | 國際政治 | 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