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的自由秩序解讀

哈耶克思想體系的核心概念是他在最後一本著作中稱做「人類合作的擴展秩序」(the extended order of human cooperation)的東西(這個東西在哈耶克其它的著作里被稱為「自發秩序」(spontaneous order)認為「人不可能經由審慎的思考而決定人類的未來」(所有文明的創造並非精英群體的精心設計,而來自於「自生自發的秩序中的無數的試錯的結果」)給人一種徹骨的冷寂感,人類對自生自發的秩序只有接受而不是對抗,更不是精英的設計。英雄改變世界,還是世界造就英雄,也就不言自明了。

人的必然為善?社會的必然為善?還是減少其惡=努力為善?人是有必然缺陷的,社會也是有必然缺陷的?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有時是愉快的,但是有時又是令人絕望的,這起源於人與人之間的經歷、經驗不同時的如鴻溝般的差異,更是人的性格和骨子裡的差異。在最關鍵的階段,這一差異在現實意義上人們是無法超越。

文明只是在一種自生自發的需要或對需要的預見產生時來進行一種暫時的、實用的、被動的、應對性的設計及履行這一自然進化過程中的產物。設計在本質上只具有階段性——不能超越階段性——沒有一勞永逸的社會制度問題的設計及解決方案。任何此類的大系統或絕對精神、終極真理、只會造成文明的災難。而無論這一精神或真理看起來多麼崇高、精妙,具有救世情結的人必須深刻理解這一 「理性的不及性」,才不至於救世不成而反倒禍國殃民時,痛呼「為什麼」。變化本身是絕對變幻莫測的。進化中的問題千變萬化、層出不窮,你不知道下一個問題是什麼,對問題的設計、解決方案在一定意義上「窮於應付」;你不知道下一個設計、解決方案是什麼,你也不知道下一個解決方案其結果究竟要走多遠。人類文明成果其實就是一個無限多次「試錯」過程中的自我無限糾偏導致的進化結果。歷史是沒有規律可循的,人心性本身得的深邃錯雜所衍生的變化互動聯繫後所造成的結果是不可預見的,也缺乏邏輯意義上的必然聯繫——這就是歷史決定論的貧困?那麼,設計、改革還有意義嗎?

設計、改革還有必然的意義!正是意識到社會歷史的變換莫測、無規律性,所以任何以「命令與服從」這一等級關係為基礎的組織,皆顯然是一大謬誤。而獨裁體制、寡頭體制以最為人為的方式設定最明確的社會秩序去強制地創建規律,則是最大的無知及最大的反動,並具有最大的破壞性。強制必須為自由服務!任何強制必須是法律意義上的約束,而法律也必定為自由服務!

只有自由的個體、自由的群體、自由的社會都在自由地追逐自己認可的生活,自由地意識自我生活中的問題,並自由地進出各種團體、社會資源,自由地嘗試自己問題的解決方案和為未來作準備時,這一社會才開始最成功的文明狀態,而制度和設計、改革上的成功就是一切國家行為意義上的努力,它們都必須服務於唯一的目的:保障個人的自由!

自發社會秩序參與者行為的規則並非有智識的精英分子審慎思考並設計的結果,實際上,它們本身亦是自生自發活動時的文化進化的產物,或以傳統、或以習慣等以並不必定很明確的自覺意識表現出來。

保證善的最佳方式乃是自由。

任何人類重大的劃時代的創造發明都是本質上的自由意義上的自發探索的結果?從來都是對一定形式的強制的突破,某種觀念上的異見、一點點的嘗試的行動最終悄然地形成一種發明,而正是它們,拓展出更為深廣的生活、思維空間。人類正是在這一無盡的過程中,自生自發地嘗試、創造、和擁抱日益豐富的自由。

國家的作用即是建立平等、公開、公正的規則,維護和保障這些一般性規則,進而保障自由。而語言、貨幣、市場、宗教、法律、道德、書寫等都是在自然流程中的歷史自發進化的產物。沒有一成不變的語言,就象沒有一成不變的貨幣一樣。一切都將成為過去,都將過時,然而,過時之物的意義皆可以通過現時之物的流行、被接受而追尋、而關照,而確立。

模仿是重要的生存手段,甚至是導致後來者居上的必備因素。社會互動——普遍聯繫或以難以預見、覺察的方式相互作用的各種因素——中的個人所處其中的情勢中的變化,在不同的時空中又衍生出萬花筒式的變化,這種變化從系統性上講,是無理性的、反覆無常的、乖的,沒有一脈相承的因果線索。如果非要找出歷史的本質內核的話,這就是。認識到這點,就必將放棄豪情蓋天者的「全面規劃、改造、創建」國家或社會的新格局的理想這些也許源自真誠切善良的衝動。而是在具體細節上力求盡善盡美,放棄「全盤的建構」。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極富深刻性。在點滴的建設中個人儘力圖謀,但全局的掌握,最後的結果非個人理性、能力所能達成,只得達觀地任由天定了。

自由在本質上意味著多種途徑下的自願選擇。

真正的個人主義遵循的結果既保證了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也保證了那些社群主義者不遺餘力所強調的社會整體的共同善和共同目的。

保守主義的實質來源有兩個方面:1。思想上的怠惰,觀念或思維方式上的慣性,對變化、革新或進步的敵意和冷眼,對現狀的習慣性的固守、蔓延、遷就;2。對既得利益、地位和社會關係的自私意義上的狹隘堅持;對有可能動搖、破壞既得利益秩序的任何新生事物的恐懼、抵制及鎮壓。

與變化本身如影相隨的便是「試錯法」。以前對確定性的追求真是危險!

這裡面涉及到唯理主義的限度性運用問題。運用理性去反對理性並非等同於「自己打自己嘴巴」,而實質為:以有節制的理性,在意識到理性不及性的前提下,堅決反對全盤建構意義上的唯理性是瞻式的、實質上的濫用理性。

一般規則如傳統、道德等為非理性預設的結果。其形成過程本質上就是一種文明進化的自然產物,而且它不停息、靜止,永遠在時空的變換中表現不同的內容和形式。認識到這點可能依靠理性的洞察力,但並非需要把理性的力量窮盡。即在一種合理的理性主義的條件下發現一些東西。同理,哈耶克對「自然自發」的發現正是如此。在這種基礎上對自由主義的堅決捍衛時運用適當的理性武器,並不會陷入哈耶克本人堅決反對的唯理主義,也根本不存在什麼哈耶克學理的內在緊張或困境。

任何自負或狂妄都起源於對自己無知的無知。走投無路情況下的選擇並不是自由的,因為它們仍然包含了情勢的強制。因「外在強制力剝奪而喪失」與「自然的喪失」時自由的含義應不一樣。

自由並不意味著(多種途徑下的)自願選擇,而毋寧說,途徑本身的形成亦是他自願運用自己經驗、智識的結果。他人不能干涉(強制)他的選擇,更重要的是不能干涉、強制他選擇時形成途徑的過程。

敞開各個領域,讓每個人在平等的規則下自由進出其內外,則每個人都將在不斷的試錯中找到自己最喜歡的、最擅長的領域,讓他們最終決定自己的事業,認同他自身努力方向的價值依歸所在。正是通過必要的、自由的試錯,讓他逐步在試錯中成熟,形成自己的經驗,鞏固自己的智識;也正是通過試錯,他逐步意識到自己在某些領域的缺陷,吸取必要的教訓,從而更堅定最終選擇的事業。這一整個過程對於尊重各色人等的多樣性,同一個人再不同時期的判斷的多樣性,尊重多層面健康的人格,至為必要。

人必嘗試多個領域後,才滿足他對新奇社會參與的渴求心理,才有助於儘可能多角度地客觀了解社會、了解自己,形成成熟、負責的人生觀、社會觀——一個健全的社會必將由健全人生觀、社會觀的人去組成——人必將嘗試多個領域後,才最終忠心耿耿,在專註中矢志一業,才更易於有所成就。


推薦閱讀:

《政治秩序的起源》
本世紀下半葉的世界秩序
有些人佔小便宜,鑽法規空子的惡習如何才能摒棄?
在旅行中,讓你最反感的不文明行為是什麼?
尹薦:家庭秩序不可錯位

TAG:自由 | 秩序 | 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