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律大比拼,這40字足可秒殺西方詩學聖經

唐代詩歌度量寬,雄渾千古耀文壇。

若非底蘊沖牛斗,哪見傾心代代傳?(網友:僻遠何傷 《論唐詩》)

話說小編在頭條號「暗盒子」開壇講唐詩以來,引來眾多唐詩愛好者圍觀、交流。上面錄的一首詩,就是油菜網友的大作,唐詩為何歷經千年而不衰,反而歷久彌新,此詩可謂一語道破天機。也有網友指出,論格律詩創作,唐不及宋明。小編也覺得沒錯,畢竟格律是自唐發端,有個發展演化的過程,自然是越往後越講究。但,唐詩能夠屹立千年,讓後人難望其項背,更重在氣勢,貴在境界。

閑話少提,且說小編此前粗略談了絕句、七律,雖贏得不少喝彩,卻也是蜻蜓點水、掛一漏萬,反而是網友的評論更加精彩、耐讀。今天,小編再次拋磚引玉,談談唐代五律詩。與七律相比,五律字數少了三分之一,自然難度更高。但,這又怎能難倒我大唐英才?

——寫在前面

1

要講唐五律,可以不提李白,也可以不提白居易,卻不能不提杜甫。

為什麼是他?怎麼說呢?

首先,少陵才高八斗,學識淵博,特別是對於律詩的創造性發掘,直接憑一己之力,就將五七律推到一個可望不可及的高度。其次,是他寫詩的態度,人稱「詩史」可不是蓋的。李白寫詩恣意縱橫、天馬行空,杜甫就不一樣,必須言之有物,針砭時弊,可謂「民間疾苦,筆下波瀾」,自然在格式上更規整、收斂些。

更為重要的,小編認為,是歷史和時代選擇了他。想杜甫一生顛沛流離、窮困潦倒,他的一生,正是大唐由盛轉衰的巨變期,重大歷史事件接二連三,而他也或多或少捲入其中。

所謂胸中有乾坤,下筆如有神。社會的動蕩、政治的黑暗、民間的疾苦、身世的飄零,自然激發了杜甫強烈的憂患意識和憂國憂民的胸懷。這些,正是把他推上唐詩巔峰的必要條件。何以見得?請看其詩——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春望》)

該詩先寫自然景物,再感世事維艱,後念及家人,最後落到自己「時不我待」的感慨,可謂沉鬱頓挫、一氣呵成。大家可以默念三遍,不難體會到其雄渾壯闊的意境。更難能可貴的是,該詩感情飽滿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即便是1000多年後的今天,讀來仍鏗然作響,震耳發聵。

再看一首——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杜甫 《登岳陽樓》)

這首詩歷來被公認為盛唐五律第一名,更被譽為古往今來「登樓第一詩」,風頭甚至蓋過了崔顥《黃鶴樓》、王之渙《登鸛雀樓》。為何?

一般地讀,可能讀不出這首詩的獨特之處。我們需要對該詩的創作背景做個了解。

該詩創作於代宗大曆三年冬,公元768年。這年,西川大亂,詩人思鄉心切,遂攜一家老小從夔州出峽,漂泊在湖湘一帶。他先到江陵,又轉公安,年底漂泊到了岳陽。在這裡,他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陽樓,憑欄遠眺,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內心發出由衷的讚歎,繼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無定,國家多災多難,又不免感慨萬千,於是揮筆寫下這首名篇。

此後,詩人繼續在湖南一帶漂泊。兩年後,臧玠在潭州作亂,詩人繼續逃亡,打算投靠舅父,沒想到江水暴漲,只得泊岸,五天沒吃到東西,幸虧縣令相救。詩人原一心想北歸,無奈洪水不退,只好順流南下,最終在寒冬一條小船上病逝,享年59歲。

了解這段歷史,再看來此詩。首聯虛實交錯,今夕對照,擴大了時空領域;頷聯寫景,壯遠遼闊,氣勢不凡;頸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尾聯寫眼望國家動蕩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

詩人屏棄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畫,從大處著筆,吐納天地,心繫國家安危,悲壯蒼涼,催人淚下。時間上撫今追昔,空間上包吳楚、越關山。其身世之悲,國家之憂,浩浩茫茫,與洞庭水勢融合無間,形成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有人說,它所達到的藝術境界,已經使人不覺得有藝術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覺得有語言的存在,只覺得詩人的思想感情撞擊著心扉。

2

唐詩之所以形成如此氣象,又豈是一人所能為?實際上除了杜夫子,堪稱五律聖手的大有人在。隨便舉幾個,大家感受一下:王維(詩三百收其五律9首)、孟浩然(詩三百收其五律9首)、劉長卿、李白、司空曙、李商隱……

咱單說王維。先看其詩——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王維《山居秋暝》)

與杜甫的心系蒼生、沉鬱頓挫不同,雖然同為五律,王維寫起來,卻別有一番風味。該詩被譽為歷代山水詩的代表作。作為山水田園派代表詩人,王維描繪自然風景的功力,可謂空前絕後,有「詩佛」之稱,蘇軾稱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其他不說,單就「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已秒殺詩人無數,相信不少人家的廳堂里都掛有這行字幅(反正小編幼年時在老家,這句可是家喻戶曉啊)。

跟王維有得一拼的當然是孟浩然。此二人相交甚厚,詩風也頗為相近,可謂「一對碧玉,字字珠璣」。錄其詩一首——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孟浩然《臨洞庭上張丞相》)

這是詩人西遊長安,希望在政治上得到張九齡提攜而寫的詩。起句就不凡,描繪了洞庭湖波瀾壯闊的景象,氣勢雄偉。後半部分則表達了自己不甘隱居,迫切求仕的心情。整首詩構思新穎,委婉含蓄,不落俗套。

此外,僅憑一首(或幾首)詩就名列五律高手的也不少。這些詩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小編不多說,暫錄幾首供大家回味回味——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張九齡《望月懷遠》)

3

有一段時間,小編很是痴迷西方現代詩歌,特別是以波德萊爾、艾略特等為首的象徵主義詩歌。其中,艾略特的恢弘巨著《荒原》甚至被稱為西方現代詩歌的聖經,表達了西方一代人精神上的幻滅,更成為現代西方人的「精神家園」。

「四月是最殘忍的一個月,荒地上

長著丁香,把回憶和慾望

參合在一起,又讓春雨

催促那些遲鈍的根芽。」

《荒原》起句不凡,春天本該是萬物復甦的季節,詩人卻將其寫成萬物蕭瑟、生機寂滅的荒原,流露出詩人深深的痛苦和無盡的失望與悲哀。在這沒有生氣的棲息之所,人不生不死,雖生猶死,心中唯有幻滅和絕望,眼前的世界只泛濫著海一樣的情慾。在這令人窒息的現實中充斥著庸俗卑下的人慾,死亡的陰雲濃濃地罩在了西方世界的上空,人們在渾渾噩噩之中走向死亡。

那時,400多行、5000多字的《荒原》,小編幾乎可以背下來,只覺得詩人旁徵博引,整首詩融合了象徵主義、意象主義和玄學派特點,以及意象疊加、時空交錯等現代詩歌表現手法的運用,更讓這首詩內涵深遠、意味深長。然而,直到小編讀到唐代大詩人寫的一首五律,完全顛覆了以前的看法。

倒不是說刻意貶低《荒原》(艾略特是我最喜愛的西方現代詩人之一),其實《荒原》與這首五律,也確實沒有太多的可比性。而是說,從文化地域上來看,相比《荒原》,小編更能體會這首五律的意境;從文字錘鍊上看,短短40字足矣表現《荒原》5000多字所展現的內容。因此,從某一定程度上來說,這首五律足以秒殺西方現代詩歌的聖經——《荒原》。

你道是哪首五律?請看——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杜甫《旅夜書懷》)

該詩是杜甫在率全家離開成都到重慶一帶時所作。此前,杜甫受友人邀請到四川做官,他舊情難卻只好勉強就任,卻一直不得志。永泰元年,他終於辭職回到草堂,不久攜家乘舟東下。詩歌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半生漂泊的情懷。詩的前半部分描繪江上夜景,境界開闊雄壯,動靜結合,後半部分抒寫旅夜感慨,對自己在政治上的抱負不得實現而以反語的形式表示極大的憤慨。

細細品讀,整首詩充滿一種孤寂而又凄涼的情緒,讓人感受到一種說不出的哀傷。但與《荒原》相比,這種哀傷又隱含著極大的正能量,反映了自己有造福人民的志向,希望能夠建功立業,可一生追求卻無成就,甚至只能四處飄零,遺憾無窮。

好一句「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雖歷經千年風霜,至今讀來仍悲憤莫名,斷人肝腸。

推薦閱讀:

逾越節:從猶太教除「酵」規定看猶太人的智慧
《表演聖經》的金句
基督徒可以吃血嗎-徒15:20的聖經神學基礎
讀聖經和禱告的秘決
【書摘】更準確地來認識聖經

TAG:聖經 | 西方 | 詩學 | 秒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