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多爾袞(十二)多爾袞十四大正確決策之謎
上一講,我們講到了多爾袞在擁立了愛新覺羅·福臨繼承皇位以後,很快,就趕上了大明朝與大順政權的對立,他終於抓住這個百年難遇的大好時機,在一舉取得山海關大捷以後,又迅速地佔領了北京,並宣布定都北京,此後,多爾袞又派他的哥哥和弟弟兵分兩路,向西北、西南和東南地區挺進,繼續征討大明政權的余部南明政權,和大順政權、大西政權的余部鬥爭。我們說,這個時候,多爾袞應該是很容易地就取得定鼎中原最後決戰的勝利,因為這個時候,無論是大明王朝的殘餘部隊來講,還是大順政權,大西政權來講,那都是兵敗如山倒,迅速地就將失敗,但是,我們說,多爾袞卻沒有抓住這個大好時機,轉眼之間,這個機會就被他給喪失了。
在他沒有抓住這個大好時機的時候,我們要說這個責任孝庄皇太后是應該要承擔一定責任的,那是不是說,多爾袞在佔領北京以後,就一點好的措施都沒幹呢?一點好的措施都沒有實行呢?話不能這麼說,我們說,多爾袞進了北京之後,除了宣布定鼎北京之外,他還實行了十四大正確決策,但是我們說,你的正確決策,儘管很多很多,只要你智者千慮,你只要有一點閃失,你就會完蛋,何況多爾袞呢。伴隨著他這14大正確決策,還有6大錯誤決策。多爾袞這個人,他的14大正確決策是什麼呢?我們可以把多爾袞的14大正確決策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對於全國的措施,三個。第二部分,對於漢族地主和知識分子的決策,五個。第三,對於普通百姓的決策,這加在一起,是14大正確決策,首先,我們看看,他對於全國統治,採取了哪些正確決策。
第一點,頒布法律。多爾袞於1644年定鼎北京以後,馬上就命令,以大明律為藍本,參考滿洲舊志,參考他的大清朝的舊的制度,利用三年的時間,就制定出了這麼一部叫大清律集解附例,這麼一個文件,這個文件呢,可以說是大清朝第一部全國通行的統一的基本**,它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就是律,是基本**,436條,第二部分,就是例,是輔助法,824條,第三部分,就是律文,7篇文章。這個大清律集解附例,後來幾經重修,增加內容,到了同治年間的時候,它已經不是這麼多條目了,它已經改叫大清律例,就是我們俗稱的大清律。這個大清律,它律和律文都沒有變化,有變化的是這個例,這個例由原來的800多條,增長到了1892條,越來越完善。
第二,設立官職。我們說,多爾袞進了北京以後,怎麼樣統治全國呢?他效法明志,設立了很多官職,並且根據清朝統治的需要,進行了一定的改革,使得統治機器更加運轉自如,我們說這個方面,多爾袞是太在行了,他早在1636年他20幾歲的時候,就擔任了大清朝的吏部尚書,管人他太在行了。在中央的行政體制上面,他全盤接受了明朝的體制,在中央機構中,仍然以六部作為國家的主要權力機關,但是,六部尚書都由滿人擔任。
在1648年,他又規定,六部各分滿漢,每一個部都有滿尚書,漢尚書,滿尚書的職權要大於漢尚書,除此之外,那多爾袞還根據他這個政權是一個少數民族政權,這個特點,增加了一些內容,他引進了幾個方面。一個就是議政王大臣會議,這是一個權力機構,議事機關,就接近於我們的全國**會,接近。第二,他還增加了一個機構,叫理藩院。這個理藩院是專門管理少數民族事務的,此外,明朝有內閣,清朝設置了內院,但清朝的內院,它的權力要比明朝的內閣小。
第三個措施,整頓吏治。1647年,多爾袞確定了官吏的考核辦法,叫四格六法的考核辦法。一聽四格六法,有的人就知道,我記得,畫畫有一個四格六法,我們這裡不是講的畫畫的四格六法,多爾袞說的四格六法是官員的考核辦法。四格指的什麼呢?指的操守,還有政績,才能,年齡。操守又分成三個方面。第一,廉潔奉公,第三,貪得無厭,第二是什麼,就是很平庸,每一個都分成三個方面,這是操守。第二是政績,政績也分成三個方面。第一,勤於奉公,第三就是消極怠工,第二就是平庸的,才能也分成長平短三部分,才力有餘,才力有餘和才力一般般。年齡分成老,中,青三個部分,太老的就不要了,這是四格。六法呢?是考核當中,六種人不要,哪六人呢?一個,不謹,辦事不謹慎,盡犯錯誤。第二,疲軟無為,軟綿綿的,辦什麼事都辦不利落,決策不到位。第三,浮躁,心浮氣燥,一般年輕人可能愛犯這種錯誤。第四,才力不足,笨。第五,年老,第六,有病,有疾。這種人他分成三類,一類是謹,和疲軟無為者革職。第二類,浮躁,才力不足者降職。第三,年老,有疾者退休,這是他的四格六法的考核辦法,他不是光說,還真做,經常舉行全國性的考核。比如1650年正月,他命令全國考核,這一次考核就刷下去816個官員,分別加以革職,降職,還有退休。這是我們介紹的多爾袞對於全國的統治的辦法,三點。
那他對於漢族,原來明朝的官員和地主階級知識分子採取了哪些措施呢?我們稍微休息一會兒,然後再講。
那清朝多爾袞入關以後,他很清楚,他要奪取這個天下,就要化解矛盾,就要爭取大多數人對自己的支持,實際上他也清楚,他就不知道什麼叫統一戰線這四個字,但是對於這個詞,他是很理解的。所以,他要採取措施,要贏得明朝的地主階級對他的支持擁護,所以怎麼辦呢?他就發表了一篇長篇演講,他就說,國家之定都燕都,乃得之與闖賊,非得之於明也,我們這個國家,能夠定鼎中原,我們是從李自成那兒得來的我們跟明朝沒有任何衝突,前面的衝突都是什麼,哥們兒傷了和氣,那就過去了,我這個天下是奪自闖王李自成的跟你們沒關係,我們進入中原,就是為你們報君父之仇的,所以我們現在報了仇,咱們各就各位,該幹什麼還幹什麼,明朝的皇上就是我們家皇上,皇上死了,我們替發喪,結果他這個做法,他的出殯,真的舉行儀式出殯,給埋了,這個禮儀很隆重,所以很多漢族地主階級,覺得這個人不賴,所以就投降了。他的這個措施,他成功地達到了分化漢族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這個做法,把這個矛盾怎麼樣,又挑起來了,讓漢族地主階級投降於他,很多人,包括前明的很多什麼,皇帝的親戚,都投降。
那第五,就是吸收明朝官員為清朝效力,清朝迅速地進入中央,打下了這個天下,那麼大一片江山,誰來負責具體管理?具體事誰干?整個八旗兵,四八32旗,還有打勝八旗呢?四八32旗才20萬人,你渾身都是鐵能捻幾個釘,您不能把你的官兵,都派去當官吧,都派到各地吧,所以,面對那麼大一片江山,真的沒有人幹活,怎麼辦呢?惟一的有的辦法,就是全盤**前明官員,全盤接手,一個不落,所以這就是范文程草擬的那詔書寫的,吏來歸復其位,你們每個人,明朝的時候你當什麼官,現在你只要投降,我立即就官復原職,一個不落,而且,不僅如此,比如說,多鐸,攻打南京的時候,一路上有372個人投降,結果這372個投降的人,經他上報給多爾袞,馬上這372個人,完全官復原職,除此之外,後來多鐸退回北京,他自己回去了,然後這部隊交給洪承疇管理,洪承疇到了江南以後,又撿了149個人,結果報給多爾袞,多爾袞馬上讓他們官復原職。我們說,多爾袞的這種做法,吸收前明官員,為清朝效勞,這種做法,有利有弊。利,那可以迅速穩定政局,減少阻力,這個迅速穩定政局,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多爾袞在向西北、華北地區用兵的時候,基本上沒有遇到阻力,那明朝的官員都是望風投降,因為他們知道,只要投降我官復原職,該幹什麼還幹什麼,無非就是兩個變化,一,頭髮換了,二,衣服換了。無非就是這點而已,望風投降。但是,它也有弊端,這個弊端也是很明顯的,你想,明朝為什麼會滅亡啊,不就是這些官,人浮於事,不負責任,上面還那麼多矛盾,別提下面了,不就是這些朋黨之爭嗎?這些貪官污吏魚肉人民嗎?所以這些官吏官復原職之後,依然故我,把明朝滅亡前後的那些個腐敗的現象,悉數都帶到了一個新的,嶄新的大清王朝,不但這樣,他還把大清王朝的滿洲人給感化了,也帶著腐敗了。所以,這個我們看,後來康熙說六次南巡,微服私訪,每一次都遇到了很多案子,那些案子您去看吧,大部分都是前明官員。當然也有滿洲八旗的貴族。這就是我們講他的第五個措施,是有利有弊。
第六,恢復科舉考試製度,多爾袞,他這個人可聰明了,他曾經很驕傲,很自豪地說,別的聰明我不能,這知人善任一事,我最在行,一進北京,馬上兩道詔書下去,一道詔書,下令全國各地徵聘,叫山澤遺賢,馬上請,所有老頭們,只要你有學問我就請你,你可以不出山,但是不許我不請你,顧炎武你給我藏哪了,派人查,查著以後請,三請,不來不來吧,黃宗羲你藏哪了,也查,這黃宗羲,顧炎武都被人家查著過,都專門去請,你不出來沒關係,你讓不讓你的徒弟出來?然後,黃宗羲,顧炎武沒辦法,我留著這根辮子,我學生你還是該幹嘛幹嘛去吧,他的學生就都保衛大清朝去了。
第二,他下令重新開科考試,這是范文程跟他提出來的,范文程告訴他說,治天下在得民心,士為秀民,士心得,則民心得矣。士,官員,知識分子,他說,我建議您迅速開科考試,多爾袞馬上第二個命令下去,確定,每年到子午卯酉四年,就進行鄉試,省級考試,子,屬鼠那一年,午,屬馬那一年,卯,屬兔那年,酉,屬雞那年,一遇到這四個年份,咱們就省級考試,然後,第二年,也就是屬龍那年,屬狗那年,屬牛那年,屬羊那年,叫辰戌丑未四年,進行會試,全國的考試,然後考完以後到中央考進士,1645年實際上就恢復了開科考試,從1646年到1649年,短短的幾年時間,他就錄取了進士1100人,其中首科考試,他就出了四位大學士,八位尚書,15位侍郎,三位督撫,還有六個督察院副督御史,通政司使,大理寺卿,內院學士等等,還有六個,出了很多高級官員。那麼這些人都分門別類,被他充實到了地方各級官員之中,這個措施我們說很有利,有利於他鞏固政權。
第七,創造綠營,綠營,為什麼呢?這個所有的軍人,打綠棋子,咱們清朝的八旗兵就四種顏色,對不對,有正有鑲,紅黃藍白,沒有綠旗吧,但是,我們要注意,清兵入關以後,多爾袞注意到了兩種情況,第一,八旗兵四八32個旗,滿八旗,蒙八旗,漢八旗還有打勝八旗,浸種,滿八旗是他爸爸努爾哈赤行里的,其他三個八旗都是他的哥哥皇太極時期創立的,四八32旗,一共多少人?20萬,八旗兵就20萬,這20萬人,要分一半守北京,叫京營,另外一半守衛全國那麼多地方,叫駐防,這點人,夠幹嘛的?夠鎮壓農民起義的?肯定什麼也不夠,這是第一,八旗兵實力太小。
第二,這個投降的明朝軍隊有多少人?60萬,足足有60萬,這60萬人你怎麼處理?多爾袞非常清楚,你讓他回家,你不給他找點事干,那他不反了,60萬人消滅你20萬人,最起碼夠20萬人對付會吧,所以,面對這60萬人,你既不能讓他回家,回家他不集體造反,他給你惹事,你也惹不了,你20萬人疲於奔命,多爾袞就注意到,一個我這20萬人太少,一個他那60萬人太多,怎麼辦呢?乾脆讓他們也入旗吧,但是,不能叫那八旗,所以,專門發他們一個綠旗,叫綠旗兵,所有投降的。後來,當然這綠旗兵有死的了,死的就添,開始是什麼呢?招募,後來就是世襲,你們家,老子就是綠營兵,老子死了以後,兒子接任,綠營兵也有少數人負責協防北京,其他的大部分都在地方。也就是說,清朝一共有多少軍隊在清初,80萬。綠營兵誰來管理?綠營兵由地方長官來管理,有總督的省總督管理,沒有總督的省,則由巡撫管理,所以,有的人老跟我打聽說,老師,我記得總督和巡撫是地方官員,是地方行政官員,他不掌管軍隊,這是錯誤的,他掌管軍隊,但是不掌管八旗兵,他掌管綠營兵。但是,平常的軍事訓練呢,操練,打仗,具體打仗他不管,他就管下命令,具體的操練,還有戰爭呢,則由提督和總兵具體負責,這是我們講的綠營。
與此相對應的,八旗兵在地方最高的領導人叫都統,咱們前面講過的和珅他的爸爸不就是副都統嗎?這是我們前面介紹的。綠營兵常有的人數就是60萬,它具體也分成好多級,咱們就不說了。
那第八個措施,就是准許滿漢聯姻。多爾袞他在1648年下令,准許滿漢官民聯姻,當然,他這個准許滿漢官民聯姻是有條件的,不是所有的滿洲人都可以和所有的漢人結婚,不是,只允許什麼呢?只允許包括漢族官員在內的漢軍八旗,綠營不可以,只有漢軍八旗的人,你可以娶滿洲女子為妻,滿洲人呢?你要想討漢人做老婆,你也從漢軍八旗這些討,他們的後人,別的人不可以。雖然我們說,他這個措施範圍很小,但是從另外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看,這個規定對於消除那個民族偏見,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那對於漢族百姓,多爾袞採取了哪些措施呢?我們稍微休息一會兒,然後繼續講。
那對於漢族的百姓,他採取了六個方面的正確決策。這些決策您聽吧,個頂個的,水平都很高,真可以說是聰明睿智。
其中第一個方面,我們按順序講第九個措施,嚴格軍紀,多爾袞聽從了范文程的建議,命令八旗兵入關以後,不得濫殺無辜,不得強掠財物,不得焚毀民宅,所有不聽話的人都要斬首示眾,都要受到嚴厲的處罰,按理說,這條措施,應該是使全國百姓,所有漢族百姓,都受益的措施,這個措施太重要了,太應該了,它可以穩定秩序,可以減少他平定全國的阻力,但是這條措施也是最難做到的一條,俗話說,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說起來,操作起來太難了,他能做到嗎?即使能做到的話,他又能堅持多久呢?這個措施是很難說的一個措施。
第十個措施,廢除三餉。三餉我們前面講,剿餉,遼餉,練餉,多爾袞這個人,漢人的書讀得不多,但是他非常清楚,中原王朝,歷代中原王朝,開國的帝王都採取了撫民,安民的措施,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如何減少百姓向政府交納錢糧,所以他馬上宣布,我滿家天下入主中原,不向漢人征這三餉,我們再困難,我們自己克服,一下子和明朝形成鮮明對比,明朝天天征正稅之外,還要加收三餉,三餉是越加越多,而這個措施,一句話,天下所有人的三餉不交了,很得人心裡的措施,可以說,這個措施贏得了漢族百姓的衷心擁護,大大降低了多爾袞平定全國的阻力。
第十一點,獎勵墾荒。多爾袞入主中原以後,我們可以看看,這個時候的中原,從1627年,明末農民起義,一直到1644年,您看,這十幾年間,十七八年的時間,中原哪一天安生過,誰來種地,到處都泛荒,面對這種情況,三餉你又不能加收,征塵的賦稅沒人種地,怎麼辦,你怎麼生活,這個時候范文程向他建議,向種糧大省,建議在七個種糧大省,獎勵墾荒,告訴他說什麼呢?誰開的土地歸誰所有,五天不向你收稅,五年以後跟你要錢,稅呢,跟正稅一邊多,這五年你開的土地就不用交稅。後來,多爾袞說,幹嘛在七個省,在全國,馬上推行,獎勵墾荒,所有開墾的土地,五年都不交稅。那個時候,全國的荒地太多了,很容易就能,一開就一片一片的,這條措施,它也得到了漢族人民,百姓的衷心擁護。要說多爾袞聰明,這還不算是最聰明的,要說他水平高,這都不算,他水平最高的還是他後面的三個措施。
第十二,廢除匠籍制度。有人不知道什麼叫匠籍,匠,工匠,手藝人啊,我是木匠,我是泥瓦匠,元朝開始規定,所有的匠,不管是金匠,銀匠,木匠,泥瓦匠,你都得到官府報道,你的戶口跟別人的戶口不能分一塊兒,你們家的戶口是單立的,這叫匠籍。凡是上了匠籍的人,你在找對象結婚的時候,你就得從這堆人里,你們這堆人里找,你是木匠,找對象就得找木匠家的孩子,你是泥瓦匠,你就得找泥瓦匠家的孩子,你們生產出來的東西,一律不得在市場上銷售,都得交我,這是元朝規定,明朝呢,朱元璋在主持全國政治以後,明朝接受了這個制度,沒有做出大的改變,所以,你元朝,明朝,你在街上什麼也看不見,你想買點什麼手工藝品,什麼也沒有,因為什麼?這些人都在官府,都給官府幹活。你偷著干就會受到處罰。但是多爾袞1646年他注意到了這件事情,馬上下令,廢除匠籍制度,所有的工匠都回家,各自回家,愛幹什麼幹什麼,跟我沒關係,你就該交稅,該交錢交錢,該交人頭稅交人頭稅,你有地就交地稅,沒地就交人頭稅,就完了,我不向你們要,你就是一樣,交稅就可以;你的身份,你是工人,匠,手工業者,我們講士農工商,農民第二,工人第三,士農工商,你的身份和農民一樣,不存在任何歧視問題,這一點是很高超的。
這點還不算,還有下面一點,第十三點,放寬對手工業的壟斷。剛才我們講廢除匠籍,那你現在可以從事什麼職位呢?你現在可以幹什麼呢?我哪知道你能幹什麼呢?多爾袞我就告訴你,三不準,這仨你不能幹,除了這三個,你愛幹什麼幹什麼,哪三不準呢?第一,你允許從事武器製造事業,你不能造槍,不能造炮,不能造這些東西**我,這是一不準。二不準,你有很多銅,你那兒有銅礦,你不能給我鑄造銅錢,你有銀子,你可以存著,你不能給我鑄造銀元,不能從事貨幣鑄造業。第三,你不能從事宮廷製造業,皇上穿的衣服,那上面綉著龍,綉著鳳的,那你不能做,那我專門派人做,那你不準做,除了這三不準之外,你愛做什麼做什麼,只要你交稅,我就讓你做。這樣,他有這個措施以後,中國人就可以不用都去種地了,所以,這個措施是非常好的一個措施。
最後一個措施,提高商人的社會地位。剛才我們講工匠,你製造出來,你必然就得賣,在中國,從戰國時期的秦國開始,商鞅變法開始,重農抑商,商人的地位就極低,讓人看不起,但是,多爾袞下令,廢除商人的稅負,他既沒生產,他既沒地,也沒東西,所以他不用交稅,交什麼稅,鼓勵經商,提高商人的社會地位。這在中國歷史上太好了,您想,如果沒有這一點做保證的話,現在咱們設想一下,中國漢朝的時候,六千萬人,5950萬人,種中國這麼多地,那一人幾百畝地,等到了清朝,四億多人,也種這點地,大家都在搶地種,只有農民被人看得起,工商業者都被人看不起,那我們會出現什麼情況?人人都會種地,那,地肯定不足,都得搶地種,地不夠之後怎麼樣?圍湖造田,圍海造田,圍河造田,無非就是伐樹,向山要糧食,那肯定就會出現生態環境嚴重惡化,這種情況,肯定會出現這種情況,而這種情況一旦出現,我們這代人可以活,我們的子孫後代怎麼生活,有的觀眾就說,老師,我聽您這意思,這睿親王是挺聰明的,的確如此,是挺棒的,這樣的人要領導中國,他能夠統一不了中國?他就統一不了呢。有的人說,這為什麼呢?不多爾袞後來就犯傻了嘛,他除了實行這14條正確決策之外,他還有六大敗筆呢,他還有六大弊政呢,轉眼之間,這個多爾袞實行了14個正確政策,隨之而來的是六個錯誤政策。你說誰讓他實很這錯誤政策,挺聰明一個人怎麼犯傻了呢?應該說,促使他犯傻的很多原因,但是,在眾多的原因之中,孝庄皇太后對他的影響,是我們不應該忽視的。那他實行了哪六項弊政呢?這六項弊政,到底與孝庄皇太后有什麼關係呢?這六項弊政實行以後,會引起中國社會的哪些反響呢?我們下次再講。
推薦閱讀:
※多爾袞的後裔為什麼只能是他15弟多鐸的血脈
※此女才是吳三桂決定投降多爾袞的關鍵,而不是名妓陳圓圓
※清軍入關之時,多爾袞問算命先生:大清能否安坐天下?大師這麼說
※多爾袞一生唯一的孩子,在其死後,順治如何處置的她
※多爾袞能力出眾卻拒稱帝真的是因為孝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