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秘密——警言妙語、醍醐灌頂之文
反思成溪,感念成谷
作者:摩尼寶兒(QQ:632810098)
發表時間:2009-10-18 10:05:01.0 位元組數:10406
一、山水為心
菩薩無心,以眾生心為心;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把自己的心柔和,聽清心幽雅的音樂以養性,尤其是佛經咒語類的唱誦,其氣場會漸漸改觀一個人的脾性,因為咒語本身就有佛菩薩不可思議,無以言說的加持在裡面。再以眾生比較接納的方式音符之類傳播開來,更為巧妙。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做任何事都要作為自己的心為事,不是為誰幫忙,為誰而為,破我執。
感恩的心,感恩一切,你所發出去的磁場頻率與所感恩的事物均能對接。
時而設想下他人的處境,或者設身處地的轉換在自己身上,或許能領悟更多,常常把自己都感動的稀里糊塗,淚眼模糊。
偶爾,自己很失落沮喪時,朋友就說:你知道嗎?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你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你是一枝獨秀,是爸媽眼裡唯一的可愛。
像師父說的一樣,這世界是你的,這場戲你是唯一的主角,別人都是配角,都是為了成就你的道業而閃現的菩薩。不管是善緣,惡緣,都要感恩感激每一個眾生。一山一水,一花一草,都是為了你而燦爛的。
自己冷的時候,就學著去關心別人,暖別人的心,相信能量絕不會憑空消失,那麼愛的力量一定能反饋到自己的心上,暖自己的心。
尤其是父母恩,孝順--有孝才有順。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夫孝,德之本也。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
二、真心不緣善惡
不思善,不思惡。
念動百事有,念止萬事無。
世間所有的善惡,都有相對性,在別人看來的是非曲折,只要當事人彼此無分別,那是他們之間盡有的因果。自作自受,非褒非貶。
「不要把別人的善惡拿來自己去執著!」每件事物,每個人的存在,都有既定的因緣,都可成就不同的境遇。一個惡人可以成就一個善人,一件善事也可能墮落一個善人。佛菩薩是沒有分別心的,佛度有緣人,便說世間法,若無世間人,何說諸般法。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每個人的生命歷程,生活氛圍不盡相同,學會接納別人,別為難別人也別折磨自己。許多事情當達到一定境界時,就會發現都是互相融洽交合的。
三、莫向外求
聖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為人處世的經典警句,大德聖言,很多很多,但自己做了多少,需要時刻反觀自己。今天的舉心動念都決定了未來的一切,不是嘴皮上磨磨,熟悉幾次,可以認同到自己內心的,需要用行動烙在心肺上。
常常去千佛山,往往是稀里糊塗地頂禮跪拜,不知道說啥,心忙腳亂地大磕一通,祈願所思所願皆能成就。卻不明白自己的起心動念。那日跪拜起身後,偶爾轉立一望,禪寺的大門內掛一副大匾「莫向外求」,自己卻一直未留意。吾人懷揣寶葫蘆,何必向外討飯吃!那刻自己恍惚明白了點什麼,也更加慚愧了。轉身自觀,轉念自求。譬如哪裡有病,可對應到自己的行為上改正,並不是迷信的去磕破頭,而不反省自己。莫向外求,冤親債主就潛伏在身體的每個部位,也是在助你尋找自己的不足,檢點惡的行為,思想,就是一個助緣。從因果來講是有債要償,推及生活里,就是舉止行為,舉心動念。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莫向外求,一切自取。樂,內求,從自性清凈心裡生出來的。真樂,有滋養作用,源源無盡。
四、愛美的心
靜卧常思自己過,閑談莫論他人非。
不要看別人的缺點,所謂「眼中釘,肉中刺」,便是自己的心用眼睛沾染來的,不是任何外境觸就的。專註於別人的錯誤就是把別人的業障,惡習氣,吸引到自己身上來。轉變心態,用另一種美好的心境來對待,認同讚美每一個人,你會發現萬紫千紅總是春。
心現言出,在說別人的時候,對照下自己。要有愛美的眼睛,尋找美的色彩,懂得去收斂外轉的心。反之感恩:別人犯錯誤的代價,做犧牲來提醒,成就自己。善者敬之,惡者警之,學會不管順逆境都能改善自己。
話語要柔和。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禍從口出,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要說的絕對,即便開玩笑也要有分寸,有度有量,不要觸及人敏感的神經。
脾氣好,就是貴神。歡歡喜喜就是歡喜神。人貴事事順,歡歡喜喜過生活。發脾氣會損自己福,消別人的業,有多大脾氣就有多大業障。尤其是學佛的,更要盡心做個榜樣,身教大於言教。
利刃割體猶事可,惡語傷人恨不消。或許一句話,可能影響一個人的一輩子,也可能扭轉一個人的命運,所以,毒辣無味的話盡量少說,最好不說,免得殺人不見血,為何不用激勵鼓舞的語言來成就一個健康快樂的人生。譬如一滴感恩之心,一句謝謝之意,清凈平和的念力,小小善行為善心念,日積月累,就會有大的力量,定會有意外收穫。
五、修道要趁早
人生直做百歲翁,亦是萬古一瞬中;有福方登賢聖地,無緣難入涅槃門。
記不得是哪位大德曾講:一個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對他就是一種懲罰。明白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
我們常說自己,沒時間,沒空,沒精力,沒心情。儘管往往是: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不要拿懶惰當借口,黃泉路上無老少。生前身後事兩茫茫,誰也不知道哪日為自己的末日,更不知道今晚睡去明早還能自然地醒來。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營家計,昧昧昏昏白了頭;是是非非何時了,煩煩惱惱幾時休?明明白白一條路,萬萬千千不肯修。
君子不恆年之將暮,而憂志之有倦,故末路晚年,君子更應精神百倍。不管是為了跳出輪迴也好,為了擺脫一時的困境也罷,修心學道,在世為修養涵蘊,出世為解脫超越,都是人世間再好不過的享受。
公知:顏回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常人雖達不到此等境界,亦可見賢思齊。切不可自惰,切不可自欺。無論是在什麼環境里,順境也好,逆境也好,一定要以行填願,久久功德自然圓滿。
認識自己才能救自己。一直以來自己就懶惰,邋遢王,不幹凈不利索,好睡覺,考試上課都能揉著眼睡著,深感久睡傷氣。且好做白日夢,說夢話,安慰自己,會有天使來愛你。一般凡事,無動於衷,視而不見。散漫遲到,對時間沒有概念。自己整天暈暈乎乎,說么不是么的,很隨性自在。那種天不管,地不管,於人無關,於人無礙,恍惚得很。不知道的還以為真是「狂來輕世界,醉里得真知」呢,實則是魂不守舍,沒心沒肺,愚痴無知。
之前,愛美養皮膚,長個痘痘都會影響自己的心情,甚至好幾天心神不定,念念不忘。討厭那痘痘,萬一碰著留個疤了,可能會鬧幾天情緒。為了美麗的童話,為了風花雪月,為了花前月下,為了憧憬的記憶,費盡了思量,而今,轉身再瞧,一切都如泡沫般,無痕無意,曾經的牽腸掛肚,曾經的痛如刀割,沒有什麼大不了,日子還是要過的,一恍過了,每天都是過去。於生命,於靈性,簡直不值一提。為了這個臭皮囊,把人的精力都折騰不輕了,再光鮮也不能光養著它,圍著最無常的外境轉了,該是出力的時候了。
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讓肉身多勞作,不能光養他。色身如房子般,好好利用好這暫寄的處所,免得一朝無常,白修得了一場人生。
六、不要怨天尤人
欲知前生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
任何的抱怨都是無益的,埋怨會折福報,損德力。面對問題要學會反觀自己。人與整個宇宙都是一體的,起心動念,如影隨行。怨尤之心,易感召怨尤之事。順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
福報智慧不是求來的,是自己一步步在心田裡,眾生里修來的,用心去耕耘,福慧雙得。用心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所思所願,自然水到渠成,那是自然的收穫。
修道之人心莫疑,疑心若起便途迷。不是誰欠你的,誰也不該你的,是你做的不夠,不到位,眾生千千萬萬,無量無邊,每個眾生都具足如來藏妙本真心,自己又有什麼資格要求上天菩薩特別的賜予與護佑。
富厚福澤,不過厚吾之生;貧賤憂戚,乃是玉汝於成。生活對我們只有恩賜,沒有懲罰。即使有是非橫事,也是在考驗測度一個人。尤其是對修道之人,時時處處的警戒和愛護。因為愛才會在乎,因為愛才會費盡思量的磨鍊你。
七、有舍有得
嗜欲深則天機淺,物慾少則心智明。
不要只知道祈求,賜予,更要懂得施予。
施比受有福,因為至少你有能力,可以救助,一個成就你的人。宇宙能量不能憑空而消,你所做的一切事,善惡也罷,都會以同等的力量回射到自身。
菩薩三輪體空,發大願,行大善。發大願,為一個人發願,就有一個人的助力,為眾生髮願,就有十方眾生的助力。心有多大力就有多大。當我們祈求觀音菩薩賜福保平安的時候,反觀自己又給別人帶去過了什麼方便,什麼福力嗎?救度過別人的危難嗎?所謂成人之美,美人之美,又成就過什麼?
有句講:世間人比賽,誰都賽不過不動心機的人,誰也爭不過什麼都不爭,什麼都不求的人。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想要幸福,就成就別人的幸福;想要快樂,就成就別人的快樂;想要歡喜,就用歡喜的心來對待任何人。
在世間營銷中有個話術:認同,讚美,反問!這是一種攻心的策略,無形中便是抓住了心的作用力。平等、放下、勿分別、如此便能積聚善的力量。想啥予啥,於人有益,於己有利,那清凈的力量就會反饋到自己身上,機緣成熟,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心想事成,如償所願。
八、民以食為天
三餐常思農夫苦,日用難忘眾生恩。
一定要知道愛惜糧食,知福惜福,每一口擺在面前的飯菜,都要經過許許多多的程序,眾生辛辛苦苦勞作而來的。
自小大家誰都會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如今的人們,行住坐卧沒有空調,沒有風扇,沒有降溫的設備就會叫苦連天,不堪忍受。一顆米,七顆漢。怎麼知道一個農民在烈日驕陽下,播種耕犁,收割採摘,每一寸土地,每一滴血汗,每一粒糧食,可想而知,那汗如雨下的艱辛。他們也是我們的父老鄉親,是我們的兄弟姐妹,淳樸善良。
話說,祿盡而亡。當一個人的福祿,糟蹋而盡時,還有什麼資糧去維持生命。許多青壯年,人高馬大,正值風華正茂,大展宏圖之際。說不準哪一天就會嗚呼哀哉,一走了之。可惜嘆之,人之常情,用常人的觀點,更是唏噓不已。可是如果我們去認真反思,他們的生活習慣,方方面面的尺度,或許就會懂得什麼是理所當然。
人常習慣,點滿桌滿宴的佳肴美味,可真正入口的菜,到肚的飯有幾口。或許是礙於情面,或許為了人情,或許是一種滿足,或許是一種虛榮,可是這一切都是需要自己買單的,不只是金錢的單,還有福報利息的單。尤其是浪費一類,更能透支折損人的福德。且節飲食,驅遣鬼屍,欲心輕。哪怕做不到「為眾生少吃一口飯,節省一寸布」,但仍可為自己節約點福德資糧。
悔過不如寡過,造福不如惜福。不怕你浪費,就怕你沒有足夠的福德去折騰。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犯了錯誤要勇於承擔,勇於面對,而不是畏畏縮縮,止步不前。有句諺語:年輕人犯錯誤連上帝都會原諒的。況且彌天大罪,一懺既消。
逝者如逝水,《金剛經》中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知錯,悔過了。並不意味著可以一錯再錯,把悔過作為放縱自己的後路。再用懺悔去洗刷自己的良心,而後肆意自己的貪嗔痴。
享受後則非屬於己,施諸悲敬乃真屬於己。願歲月的水能把人心越洗越清涼,而非庸俗世故,不堪理喻,藏污納垢,還自以為是,洋洋自得。
九、直心是道場
因地不真,果遭紆曲。
心決定性叫心性,性決定命叫性命;命決定運叫命運,運決定氣叫運氣;氣決定色叫氣色,色決定相叫相貌。
原來一切的根本都在於心和性,而一個性字,又是豎心旁的心字邊加一個生命的生--心生的循分盡責。
話說:分別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戲,活的就是糊塗,不執著,聽風就是雨。預知的夢,周易八卦,堪輿術數,都可把歷史的長河,如山水輪廓呈現於前,何況小小的人呢!誰都不是一振臂天地搖的英雄,且渺如微塵。國有國運,家有家運,人有人命。人生酬業,神通不敵業力。而知命改命莫過於心,看過了《了凡四訓》等,有心閑時多翻幾遍善書,受持讀誦佛典經咒,多去反思回顧,日久歲深,定能改變自己的業力。
九九歸一,萬法歸一,而這一又是什麼呢?用自己目前的知解,放下萬緣,自凈其意,大概就是用清凈心來做事,心圓滿一切都圓滿吧。起初難免用一些方式,善巧方便,觀機逗教,而終是不著相的。待到「修德有功,性德方顯」時,自性中流露出的就是無礙的清凈心。
諸佛菩薩都是大慈大悲,無畏廣博的。發菩提心,生慈悲的大心,如《金剛經》中講無四相,「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心存善念奇妙多。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一切都好。用靈性的心感受每一個生命,生命真奇妙。
十、厚德載物
孔子: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欲,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不爭不貪,福祿無邊。貪來的有過,爭來的有罪,攪來的有孽。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道不是用個人的私心妄念為標準來衡量的,也不是世俗的界限來隨波逐流的。不予不取,懂得去尊重別人,別人才尊重你。不要死摳錢財,能舍才有得,回饋給眾生才得到更多。
德者本也,財者來也。財富如水,自己需要用心的培植積存。德土厚,才能厚德載物。德土厚,自然能孕育萬物。大地不垢不凈,不擇善不思惡,有容乃大,才滋養萬物。富貴不可求而得之,當修德而得之。想錢就要修德,不是你千方百計深謀遠慮的賺錢,而是錢來找你的,是你的福德,自然而然感召來的。
記得有人說,一個家庭一個天,兒女是父母最大的財富,可這大財富,想要好的兒女時,是否反思一下自己的德行,擔得起嗎?自己又有多少的陰德來遮被庇護後代子孫呢?
人奸地薄,德土不足,怎可養育出好的兒女,根扎不牢,怎能鎖住水,留住財,否則怎會說:積金遺於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遺於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此乃萬世傳家之寶訓也。
如今世風日下,面對古人視若糞土的金錢,人往往情不自禁的為其所轉,擁有了它似乎就擁有了一切,滿足一切顛倒夢想的奢侈和虛榮,因此走向不歸路的,數不勝數。人賺錢以養色身,是控制它的,而如今人被錢所奴役,為之奔波不息,為之廢寢忘食,為之痴心妄想,為之家破人亡,等等,不勝枚舉。到頭來反觀一切,其實很可笑,錢如水,只有流動才是活水,才能培育花草,滋養生命。
問渠哪來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它不是誰的,更不是註定屬於某個人,只是有暫時應用它的權利。如一面刀,非善非惡,用好了,自會自度度人,自利利他;用歪了,也會傷人損己,得不償失。
十一、緣來如此
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
夫妻是緣,是良緣,是惡緣,無緣不來;兒女是債,是要債,是還債,無債不來。
百年修的同船渡,千年修的共枕眠。緣分是很奇妙的東西,珍惜眼前人,不只拘泥於愛人之類,相逢何必曾相識,每個有緣人都值得你用心去善待。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們,誰不想擁有一個稱心如意的美眷屬,而人之不如意十之八九,也是人之常情,不管如何,人生都是酬業。
成家立業,尋個有車有房有家境的好歸宿,比喻生命的第二次投胎,的確很形象。人是因業而生的,周圍一切的境遇也是因自己的業力所現。人以群分,物以類聚。結合成一個家庭,承擔的就是一個共業,同甘共苦,福禍相當。自己的德土不厚,福德不足,怎麼能有大的磁場吸引有同樣福德的異性。
直心直受直福,巧計巧來禍因。即便是一個人巧思奇謀的捉來個大富大貴,有權有勢的人。如果本人沒有如此的福德來擔,即使如願以償,生活終究過的很矛盾,很苦惱。本身一開始處心積慮的謀劃早已損耗了自己的福德,精氣神被折磨的痛苦不堪,甚至生不如死。
自己就是凡夫一個,人的七情六慾,人的悲歡離合,人的生老病死,都屬於你的,移花接木不到別人身上。也會傷,也會笑,也會哭,也會悲。情到深處天地動,常常告誡自己:心若冰清,天塌不驚。感情不要支柱於誰,攀緣於物,要自己撐起一片天,而不至於慌手慌腳,苦不堪言。
一直就很欣賞,勃朗特在《簡·愛》中的吶喊:你以為,就因為我窮,低微,不美,我就沒有心,沒有靈魂嗎?我跟你一樣有靈魂,也完全一樣有一顆心。要是上帝也賜予我美貌和財富的話,我也會讓你難以離開我,就像我現在難以離開你一樣!
曾經以為在這世間除了感情,沒有任何平等的存在。如果在情愛中屬於心靈方面的感覺,都沒有平等可言,那外境的一切榮華富貴,貧窮困窘,是非曲折,家長里短更是沒有平等可說。而今懂得了,所謂一切的不公平不對等,都是自己心現而來,也是因自己的業障而現前的是非外境。眾生均具足清凈平等的智慧德相,只是歷劫以來被無明覆蔽,障礙了萬德具足的心性。有果就有因,沒有什麼公平不公平,平等不平等,概念中的名詞也是有相而言,無相了又何言如此如此!
你和我,我們手牽手站在上帝面前,平等,一樣的平等。放下身段,你並不比別人高貴,你也並不比別人低賤。情如此,事如此。
十二、反觀自照
有鏡常照自家面,不如常照自心田。
人貴有自知之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要用錯誤的思想和論點,誤導了別人。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不要以自己的語言和思想,去度量別人的行為舉止。一瞻一禮,福不唐捐。即便別人上香磕頭,任何的善念善思都不要妄加干涉。不要阻礙別人的機緣,自己做不到就不要妨礙別人修德的機會,即便是一句善意的語言。
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論心不論事,只要是別人善心善意就值得去讚歎,心圓滿就是真圓滿。生活中有句話說:不要用你的腦袋定忖別人的口袋。不要讓你今天的無知,增加你明天的後悔。不是誰都有他心通,可以不偏不倚,指正到位。
最是心靜之時反觀自己,悔過往之愆,不如防將來之非。譬如,愛惜物命,盡其所用。節省每一張紙,每一口飯,每一雙筷子,甚至小到一個牙籤。少吃一口飯,於本身並無大礙,而且有利於腸胃的消化吸收。但日積月累會節約很多口的飯菜,讓那些在溫飽線上掙扎的人們,少點飢餓感。
十三、心平地平
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但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
曾經自己表面笑嘻嘻,卻不能把心放低,把脖子打彎,時而年少氣盛,許多人情往來,禮數問候,在自己眼裡似乎是那麼庸俗不堪,俗不可耐。有時發簡訊自己都懶的回,感恩不到別人的心情。甚至連個茶杯也不會為誰主動端一下,定格為,一切的世俗禮儀都透著偽善,寧可挨罵受訓,裝聾作啞,也不肯損傷了自己所謂的「氣節」。
話說,飽滿的麥穗總是謙虛地垂向大地。而今懂得,是自己的心浮氣躁扭曲了事境。善用智慧的慈悲才是真慈悲,善用智慧的清高才是真風骨。
思想通,一通百通;觀念轉,天闊地寬。而今學會用腦袋正視了,《弟子規》中懂得了,於人於事,不管善惡,都要把自己的心端平,心平則事平。
《弟子規》不只是兒童的啟蒙教育,更是每個人為人處世的行為準則,道德水準的基礎原則。「上為父母,中為己身,下為兒女,做得清方了卻平生事;立上等品,為中等事,享下等福,守得定才是個安樂窩。」尊老愛幼,敬長禮賢,乃是人之常情。畢竟這世能為人,就有為人的福力和資糧,既然值得去尊崇每一個生靈,何況人呢!端茶倒水,為一切的眾生,用一片真誠的愛心去服務,並不卑微,並非虛偽,而是對生命的尊重,為人的基礎。
《太上感應篇》中講不可指天罵地,呵風罵雨,指天地以證鄙懷,引神明而鑒猥事。對萬物萬事有敬畏之心,且不要與攤販小販佔便宜,鬧口舌。芸芸眾生,孰不愛生?愛生之極,進而愛群。身邊有好多的人,路邊小巷裡處處是菩薩,為我們閃現娑婆世界的苦,他們風吹日晒,他們披荊帶刺,不過都是為了生活,深處講便是酬業。為我們展現了生活百態的辛酸苦辣,我們更要用愛從心底感激他們,不要討價還價,不管多多少少,都是在供養今日菩薩未來佛。遍一切處,窮一切時,每個有緣眾生和整個法界一體,都是成就你而示現的。
話說敬老得老,不僅對父母長輩,推及長老大和尚,更是大種福田。
起初,面對著師兄們那頂禮的莊重和虔誠時,甚至不理解。後來理解了,從心裡接納了,還是彎不下膝蓋。記得有師兄說:自從皈依了,還沒有頂禮過師父呢,每次都感覺不好意思!他年長望重,而自己年幼德輕,懂要破我執,卻仍放不下那一點點的小九九。告訴自己:向師父頂禮,跪下去!也曾試想過好多好多次,左右的掂量,那一刻自己該如何?
這夜又夢到了師父,記不得已是幾多次,師父平靜慈悲的神情,常在自己不知所措之時,撫慰內心的彷徨。下雨了,我慌慌跑到一間屋裡避雨,正見師父端坐在堂前,瞬間心不再慌,不再怕……大殿里,師父囑咐著好好拜佛,他靜靜地走來,柔和的目光讓人慚愧……叢林中,師父嚴肅地坐在桌前似乎要諄諄教導,自己則緊坐在對面,忐忑不安,坐立不穩,走也不是,聽也不上勁……只是這夜,師父終是開口了。立在一側,旁觀著來往的芸芸眾生,師父指點著隨緣眾生,演說一切的生老病死,何事為真?何心為常?只道虛幻不實為真,萬事無常為常!弟子正是鬱悶不安之時,那刻如沐著春雨,甘露縈懷。就那麼一瞬,自己終是跪了下去,師父忙起身,內心愈是慚愧。「禮本折慢幢,頭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無比。」為何就沒有早點頂禮師父?為何仍沒有徹底放下自持的那一點點稚氣?還好,心終是折服了,終是曲彎了膝蓋,終是降服了一點惡習性……
悲田敬田,平等歡喜。把一切都看做眾生佛,公交,行走,路遇,等等方式結緣來的眾生,都可有個美好的祈願,就如同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大智慧,大願力,大慈悲,三者自然結合的心叫菩提心。菩提心,大智慧的心,不妄不著相,否則善行只是有量的,只是福德了,非功德。
十四、到無求處便無憂
念動百事有,念止萬事無。
大廈千間,夜眠不過八尺;良田萬頃,日食只是三餐。簡簡單單的道理誰都懂,可仍是往往隨著貪性追逐於世間,隨波逐流。正是:理雖頓悟,事須漸除。頓悟雖同佛,多生習氣深;風停波尚涌,理契念猶侵。
有居士問宣化上人:據說放生功德最大,是否正確?
宣化上人答:佛教中的一切功德,一切功德皆平等。放生要本著慈悲心放生,如果抱著求功德心,就談不到功德,所謂功德最大,不過利誘而已,是不正確的說法。放生不要太迷信,要合乎中道,不多不少,力量所及,盡自己的力量。
隨緣,量力的放生,讓每天都是動物的節日。不能僅為求福報,貪求功德去做善事,眾生越求心越窄,越計較,煩惱越多。抱一顆沒有得失的心,包容一切,能生一切智慧,力量,才是真功德。論得失,求取捨,那是生意經,不是佛法。
用智如水,水濫則溢;用勇如火,火烈則焚。上香,聽經,佔位,念經,誦咒,亦不可貪,起執著。
無欲無求,有度有量,知福惜福。有福莫享盡,福盡身貧窮;有勢莫使盡,勢盡冤相逢;福兮常自惜,勢兮常自恭;人生驕與奢,有始多無終。
記得一篇善文中說到:大悟之後的禪人,連「悟」之一念都不生了,生命是一片清朗,沒有作意的法執,只是隨緣順性地過滋味清美的好生活。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花花草草,都有生命的姿色。話說,女人如花,花似夢。每當見到零落遺棄的花瓣,自己會撿起來,輕輕移到路邊花草叢裡,或者樹枝下,至少有個善終,花兒如同美的化身,讓人從心裡愛戀憐惜。你愛她們,自然界中的力量就會護佑你,愛你,疼你。再深的夜裡,孤孤單單時也不怕了。
一日本禪師有句禪詩:人心是不待風吹而自落的花。
那該是以一種本性的善良,當下是美。
十五、觀音菩薩是媽媽
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
慈與眾生樂,悲拔眾生苦。每個眾生都是她的孩子,而且是累生累劫,生生世世的媽媽。媽媽慈憫寬厚的愛護著孩子。每個孩子都當寶貝般攬在懷裡,牽在手心裡。阿彌陀佛懷抱著小童子,以及諸佛菩薩與眾童子們相偎相守,那慈悲祥和的面容,威嚴和藹,親切自然。每每念及這類鏡像,一種幸福油然而生,似乎每每都看到了溫暖的歸宿。有時用清凈的心去感念,甚至潸然淚下,不知道是內心中的痛隱隱發澀,還是尋到回家的路喜極而泣?反正自己是全心身的頂禮,感恩。終於找到家了,或許偶爾還可以撒撒嬌。即便犯點小錯誤,媽媽都會愛恨交加的寬恕,原諒,撫慰,何況還是觀音媽媽呢!
《大勢至菩薩圓通章》里講,「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菩薩之心不舍眾生,如父母親般那殷殷之切,憐念疼愛著每一個孩子。願走失的孩子早日回家,做個聽話的好孩子。
(
推薦閱讀:
※16條不為人知的愛情秘密---看了必受益
※猜透12星座的秘密心事
※女人的15個「行為秘密
※揭開男女壽命差異的秘密
※QQ說說隨感整理,智障的青春和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