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透禪公案兩則之二)
(議透禪公案兩則之二)
圓
(清廷歷史無頭疑案)
(「《禪宗經典精華》中冊:478頁:『有僧問』、495頁有『儒士問』。」)
一、 有僧問:「一人發真歸元,十方虛空悉皆消殞,意旨如何?」
(議:此,「一人發真歸元。」指「破本參」、 「明心性」、謂證「十方虛空悉皆消殞」等同「頓失身心、大地平沉、虛空粉碎」之喻;此境界唯達者自知;亦謂:言語不能及、文字沒交涉;即使強立妙語佳言,也只謂半提、不可全彰;佛說法四十九年,言未說一字,即此意也;四七、二三諸祖,權說之如來禪、祖師禪、惟說以心傳心,亦即此意旨。)
王云:「因他有,因他濁」。
(議:錯!此謂毀篡宗門禪法。其語中「他」比喻佛性;他無形相、一法不立、一塵不染、本來清凈;其說「因他有,因他濁。」豈不在謂倒因果?且,說有、道無,顯然謂兩邊知見;又且「因他濁」之語,又顯然背離六祖《壇經》:「何期自性本不污染。」之旨;如此毀篡佛法,寧不驚怵、寧不應緣受報?!)
云:「晴空如何言得有污?」
(議:問得如理,可謂,有見地者方有如此高超之問!)
王云:「一闍提會中,許上座添一位。」
(議:亂統!為擺脫難堪尷尬局面,竟然依人王妄代法王、以佛法送人情、懵懂胡亂授記!其只能以人王攬世權施世法、封候賜爵;而未達法王之見地,豈可以人王妄代法王說禪、論道?更有何德何能為他人授記?豈不實為未證謂證、未得謂得之大妄語、荒唐騙人之舉!毀篡佛法之咎,待因緣相會時,可謂絲毫不爽!對此,歷史豈不謂已作見證?!他這自稱「禪門祖師」的圓
有儒士問:「曹溪一派則且置,五家宗旨請王宣示。」(議:別以為稱個禪師光榮,問到關鍵處,冒牌貨者會栽跟頭的!)
王云:「圓明但知曹溪旨,不解五家宗。」
(評:只此一句,就露出不明曹溪旨的底:「曹溪旨」即是六祖《壇經》主張的「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之義旨、即明鑒空性;「五家宗」即達磨大師以心傳心延至「一華五葉」、亦即繼六祖法脈相續的:雲門、法眼、曹洞、溈仰、臨濟等五家宗旨;實則,曹溪旨、五家宗可謂名異,義旨同;皆屬達磨大師在華夏嫡傳之頓悟成佛的一乘法脈;致於分宗別派,權謂應眾生之機緣方便之舉之謂也。)
士云:「一旨五宗,是同是別?」
(議:此,問到關健處,見地非一般!可謂:瞅准他,看他哪塊怕戳,就戳他哪塊!)
王云:「遇正則同,遇邪則別。」
(議:不明曹溪旨,才有如此邪見妄說!實則,一旨、五宗是事、用分五、七;即謂假名有別;而理、體則共一;即空性同;而其答「遇正則同,遇邪則別」實謂在違背佛說不二之法;不二之法,謂:凡聖不二、正邪不二,兩來平等;凡證悟實相者,對明不二之法、說不二之法、用不二之法,可謂易如翻掌;但若對未明曹溪旨、即未證實相者,來解說五家、七宗、曹溪旨,則必然如此之東拉西扯的順口胡謅了也!)
云:「曹溪一派之旨如何?」
(議:對!哪塊怕戳就戳其哪塊!你不自稱「圓明但知曹溪旨」嗎?那就說說曹溪旨,這總算不過份吧?實則,曹溪旨謂聖諦第一義,纖塵不染、一法不立,說他是凈,皆謂塵埃污染。這對未證實相者來說,也只能靠學語販言來遮擋搪塞了)
王云:「不取不舍。」
(議:果不其然再吞吐古人剩語!曹溪旨,即六祖在《壇經》中強調的:「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也就是說,曹溪旨是一法不立、一塵不染;遍一切處、不住一切處、空含妙有之性體;若沒有見性之體驗,妄稱見性騙人者,也只能靠搬學祖語來嚇唬人了,此其之「不取不舍」之語,查之系抄自《六祖大師語錄》(《禪宗經典精華》611頁):聽我偈曰:「無上大涅盤,圓明常寂照。凡愚謂之死,外道執為斷。諸求二乘人,目以為無作。盡屬情所計,六十二見本。妄立虛假名,何為真實義?唯有過量人,通過無取捨。……如此斷章移取比量之祖語,和現量之曹溪義旨可謂毫無瓜葛之謂也矣!)
云:「不取不舍個什麼?」
(議:此之問,謂見影不放、句句戳其痛處!亦謂變換語氣逼問曹溪旨,看樣了,非把他頂死不可!對此,若遇達道人,隨便掏出一句無不如是;如須於句下明者:捻三門上燈籠、面南看北斗,這是借古人語一用,亦屬學語;不用古人語,余試試說看:「七四、三二、七五八,這不是曹溪旨,是什麼」?諸如此現成語句可謂多得很。對此,正如心密初祖上大下愚阿闍黎上師,點撥
王云:「不取妙明,不舍妙明。」
(評:果不其然又以文字語言抵對;「妙明」一詞,是權喻「曹溪旨」、佛性的別名;那麼,不取曹溪旨、不舍曹溪旨,這能說明什麼?聞者能明白個什麼?這不是胡諂八扯亂彈琴嗎?這樣的「公案章句」掛皇名《御選語錄》選載入《大藏經》,不知後人如何看待這一問題?世界人民如何從東方文化寶庫中看待這一問題?實則,是在丟中華民族的臉面呀!圓
云:「如何行履?」
(議:該儒士看戳不動這條死蛇,則權以「行履」之說引逗。實則,宗下亦如「溈山禪師答仰山 『行履』之問時,曰:『只貴子眼正,不說子行履』」。「眼正」即明心見性後之心眼洞明;眼正者,若說見性,時時處處皆可見;對此,古德曰:「掄刀上陣亦可見」;「理須頓悟」即此意;該儒士通過遞言鬥法,已知其死在「無位真人」之句下、謂不可救藥的死蛇;再次湊語引逗,無非勘其還有何伎倆耳,實則是在藉機斗他,令其獻獻醜而已!)
王云:「惺惺著。」
(議:對「曹溪一派之旨」如何行履之問?只抵對「惺惺著」;也只有圓明這未證實相者敢於亂統!著實仿效不得!此實謂死在句下、永無解脫之時日矣!其「惺惺著」之語,是從古尊宿那「惺惺寂寂是」開示語中,單提「惺惺著」而來的;如此斷章取語為禍不淺!此:惺惺著,等同「觀」、即「覺知」;「寂寂」等同「止」即「空靜」;所以,若只覺知而不空靜、即只觀而不止;豈不將心常值起心動念之中、不得歇閑之胡亂求索?久之,必致顛狂!此和清凈本然,不著邊際矣!如此學語自以為是者,可謂不在少數,不用往無看,看看我們熟悉、恭敬的那位!這,豈不值得我們深思嗎?!此正是當今禪學界,一特大誤區啊!……)
云:「如何修證。」
(議:對!就這麼整治這類冒牌貨!)
王云:「修證則不無,污染即不得。」
(議:我們查查他這句話是從哪兒嫖竊來的呢?噢!是搬自《六祖慧能大師語錄》:(《禪宗經典精華》610頁):「懷讓禪師禮祖,祖曰:『何處來?』曰:『嵩山。』祖曰:『什麼物恁么來?』曰:『說似一物即不中。』祖曰:『還可修證否?』曰:『修證即不無,污染即不得。』」如此學得祖師半提之一言半句,就冒充禪宗祖師,那他這腦袋瓜,不丟掉才怪呢!別以為自是皇帝,可是佛法不講權勢、也不講人情啊!)
云:「向上還有事也無?」
(議:此時之雍正,別看身為皇帝卻如坐針毯,無地自容也矣!該儒士可謂舌槍唇劍、語言鋒利!看來,若不畏懼點其皇威,非將其頂死不可!學禪修道,只明薦法性謂破本參、初悟、得道、明道、明體、破初關、見道位等假名;對此,古德曾悲心婆意的提醒,曰:「不可得少謂足,還有法身向上事在」;即「理須頓悟,事則漸除」;亦即,習氣須經磨鍊方可消除,習氣消盡、瀟洒為人,亦稱能入佛亦能入魔,方可稱謂大徹大悟;方敢承當菩提煩惱不二、煩惱即菩提之義理;在此,對連腳跟還沒站穩的圓明居十,勘問向上事,不亂套!才叫怪呢?)
王云:「有。」
(議:此舉可謂「自甘入瓮」、甘為瓮中鱉!對「向上事」談有道無,實謂風馬牛不相及!有、無屬世間二法;和佛法不二之理相悖;實證法性之者,對如此之問,應對方法可謂多不勝數,如:拂袖歸方丈、或舉手中任何什物反問:「這是什麼?」等舉,皆謂顯露向上事。可圓明他根本未明本分事,豈可會表露向上事呢!應對「向上事」,道個「有。」即,喻情自甘願墜入魔窟谷底,翻轉不了身矣!他圓
云:「如何趣向?」
(議:此法戰勝負已見分曉;再問如何趣向?實謂伺機脫身之為也。)
王云:「佛言不可說,千聖豈能宣?」
(議:如此鸚鵡學舌、吞吐古人俊慧,和曹溪旨可謂不著邊際矣!既學語,何不學那句:「擬向即乖」?雖謂算不上神偷!那將此法戰會接下去的。)
云:「恁么則不可得聞也。」
(是啊!既然實相不可說,可有方便也無?古德對此可謂手段頗多,如德山棒、臨濟喝、趙州無、以及後來大慧宗杲禪師提昌的參話頭等法,皆稱謂應世應機接人之妙法;乃至當今上元下音老人指示的:「這一念不生,了了覺知的當下,非同木石;這就是我人的佛性啊!」)
王云:「證者自知非可測。」
(議:證者自知非可測之語,是從古德雲「三世諸佛也只有自知」的法語中,翻版揣摩出來的,豈不只能以經言祖語搪塞?可是,雖說現量不可說,而古人對此卻留有諸多公案;雖謂比量,但大可於此語下,有益於學人;即從此比量的妙語下,而悟入現量之實相。為酬饗大家,如何應對「向上事」?余今拾取古人剩語說說看:「才別玉蓮顏、又見禾稻香。」敬請諸方勘驗,可否?此雕蟲小技,惹諸位見笑了。再說,該儒士既明其屬學語販言、籠統佛性之能事,那為何還對其恭敬有加,以禮謝收場呢?噢!因圓
綜議:所謂「圓
余是從其《序言》中,勘破其露出馬腳的,即其:「二月中復結制於集雲堂,著力參求。十四日晚,經行次,出得一身透汗,桶底當下脫落,始知實有重關之理。」正是此,自以為是之妄想知見,恰此疑點畢露:「出得一身透漢」這,能說明什麼?若達「桶底當下脫落」之境;始知一物也無、一法不立,哪還有什麼「重關之理」?曹溪頓悟一乘之法,只有悟後消除習氣之說、亦即悟後牧牛之喻。「三關」是漸次法中,即將「四禪八定」之歷程分為:初、重、牢關;法雖有萬千,目地則一,即終歸一實相;故而將漸次法三關之說比喻頓悟一乘法中:破本參即腳尖點地、破重關即站穩腳跟、破牢關即瀟洒自在出世為人,能入佛、亦能入魔;所以說,於曹溪頓悟法中大講三關之說者,純屬不明曹溪旨者,妄論曹溪旨在騙人。豈不聞,虛雲老和尚當初證悟實相後,有語曰:「……虛空粉碎也,家破人亡口難開。」只有親臨此境,才有資本說達到 「漏盡通」的資格;至於虛老悟後之 「春暖花開處處秀,山河大地是如來」見地之語,可以說是含融漸次法之「重、牢」二關之心地功夫;對曹溪旨頓悟之法,虛雲老和尚可稱謂,表法之標!又,對圓
圓
遼寧省建平縣文化館 聞無鼎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南泉斬貓這宗公案?
※2011觀音法會開示(一)百業經公案選講·詈罵聖者 多生為狗
※淺談禪宗公案
※林公案
※佛門公案:陳曉旭之死的謎團和爭議
TAG:公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