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的佛法(組圖)

太空中的佛法(組圖)

中國宇航員在浩瀚的太空中舉步量天,留下「中國人的腳印」。科技又一次向人們展示了巨大的智慧力量。在人類追求真理的歷史中,科學以實事求是的嚴肅態度和永不滿足的探索精神成為人類前進的希望。科學曾經義正言辭地將宗教拉下了神壇,二者之間的對立似乎是不言而喻的「真理」。佛教也被加上了封建迷信的稱謂,長久為人所輕視。

本世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發出了這樣的感慨:「科學不是萬能的,人類在走出宗教迷信的怪圈後,不應盲目地走進科學萬能的迷信中。能彌補科學之偏,又能經實驗驗證的只有佛教。」(引自《智海浪花·發現真理追求大樂》)在世人看來消極的佛教怎麼會被愛因斯坦賦予如此高的地位?在乘著科技翅膀的神舟七號翱翔於宇宙之際,也讓我們將科學與佛法在太空相遇。

宇宙到底是什麼樣?  

佛教從其創始至今的2500年間,一直堅持相信空間和時間的無限性,相信有許多的世界的存在以及歷經無數劫的時間過程,沒有絲毫受到當時物質科技條件的限制。從空間上,佛經中一再地說,虛空無盡,世界無量,國土眾生無量,所以三千大千世界亦無量。從時間上,佛經亦冷靜地指出:宇宙是從「成、住、壞、空」再到「成、住、壞、空」的不停流轉變化過程。這恰恰與現今的天文學異語同義。

在佛經里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並不是指三千個世界,而是集一千個小世界為一小千世界,集一千小世界為一中千世界,集一千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因為其中含有三千個千的倍數,所以稱為三千大千世界。地球,不過是太空間的一粒微塵。  

佛陀在《華嚴經》中還指出,在我們這個無邊的世界中有世界名為「普照十方世界種」,上持二十中華藏世界,即有二十層結構,其中第十三層共包括十三個佛剎微塵數的世界在內,我們所在的娑婆世界是這第十三層之中的一塵。如是在「普照十方世界種」周圍還有「無垢世界種」、「因陀種」、「法界種」、「廣大種」等無邊無際的世界中,一一種上,各有二十重華藏世界次第安立。如此的廣大寰遠!  

在6世紀的佛教著作《立世阿毗曇論》這部主要論日月運行的書中,就幾乎談到了現代天文學所說的「光年」的概念。佛經上說到數字時,往往說萬,說億,說恆河沙,無量數,百千萬劫,非算數譬喻所能知。這樣廣大的單位,或許只有現今的我們憑藉天文望遠鏡,面對虛空無盡的太空時,才能夠想見一分。  

在科學對宇宙的認識上,自從哥白尼的日心說被接受以後,大約有幾百年之久,人們都認為太陽系是宇宙的中心,後來發現銀河系以後,又認為所有的恆星、行星和星雲及太陽系中的一切天體都屬於獨一無二的銀河系,除銀河系外再沒有別的天體了。  

直到18世紀,英國有一位天文學家赫歇爾,不僅觀測到本銀河系的形狀,還發現星雲的存在,因此他預言在本銀河系外可能還有別的銀河系。1900年,英國天文學家伊斯敦指出,銀河系是一個洄旋不已的星雲系統,我們所在的太陽系位於其中一隅。  

1918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使用精密的望遠鏡深入研究遙遠的天體,證實了赫歇爾所看到的星雲的確是遙遠的外銀河系。實際上每一個銀河外星雲,就是一條銀河系,目前已證實有近10億個外銀河系存在,這些星雲有的像漩渦,有的像棒槌,有的呈現不規則形狀,每條銀河系都包涵有上億乃至數億億顆像太陽一樣的恆星。  

1924年,美國天文學家赫伯爾發現,宇宙在不停地擴展散開,除了我們最鄰近的星雲漩系外,一切星雲漩系都不停地飛離我們,世人此時才開始注意到宇宙的遼闊無邊。  

1983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天文學家阿倫.谷斯發表「大泡泡學說」,認為我們現在的宇宙是由虛無形成,源於幾百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這就是迄今為止科學上最先進的宇宙學觀點。

在科技缺失的年代,佛教如何發現宇宙?  

人類發展的歷史,就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歷史。天文望遠鏡,微觀望遠鏡都是我們認識宇宙的工具,在它們的幫助下,我們見到了從未有過的世界,也開始了向太空的征程。  

由此可見,對太空的研究科學,主要依靠人的肉眼觀察和從人的思維方式中研製出來的望遠鏡等進行探索,探索到望遠鏡所不能繼續探索下去的那一步,就是科學家們所發現的最先進成果。這一點,我們在前文追溯天文學發展的歷史中可以明顯地看到。  

這樣的研究方法導致了天文學的結論永遠在變動,隨著儀器的改進,假設條件的變化,探索結果也會發生改變。所以,科學所的得出的都是在一定的假想條件下的相對知識。  

而在2500年前缺少任何技術設備的佛陀時代,通過修行培養禪定,發展心智能力是超越肉眼限制的方法。佛教認為,人不僅有肉眼可以認識事物,還有天眼、慧眼和法眼,人的看的能力本來是無限的,亦無需藉助外物。佛陀的智慧超越分別念的覺性,遠離了一切自我偏執和習慣認知方式的束縛,用人人皆有的一顆佛心,覺照了知大千世界的萬事萬物。  

因此相對於科學極力的向外探索,佛教更加註重內觀的智慧,注開發心靈的潛能。科學家尤智表說:「科學和佛教真是世界上的兩盞明燈,他們照破了世間的愚暗,解除了人們的迷執,使人類的智慧得以無止境的發展,而達到無上的正覺。可惜現代的科學只限於明了物質的相貌,凡有關於心的部分,仍非借重佛教的一盞慧燈,不足以破除迷暗。」  

就科學實事求是的精神來看,對於不了解的領域和認識方法,至少應該存而不論,給予人們實踐佛法,實證佛法的空間。因此,請讓我們清醒地知道:在我們知道更多知識的時候,開拓更多領域的時候,正在面對更多的未知。  

外在的虛空世界,吾人窮其一生,所能到達的,只不過如微塵般而已。俗語說:「擁有良田萬頃,夜眠不過八尺。」佛法告訴我們:「心內的空間比心外的空間還大。」對於心外的空間,不必去執取,最要緊的是去開發心內的空間,開闊心內的空間。經云:「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比宇宙更廣大的,是人的內心。


推薦閱讀:

袁莉炮轟著名女星暗指李冰冰?(組圖)
中國名樓(組圖)
世界各國王室婚戀大觀(組圖)
爆笑: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的深V...(組圖)
寶寶3歲後高危性格家長要干預(組圖)

TAG:太空 | 佛法 | 組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