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對馬克思經濟理論的誤解
06-09
陳文通:經濟學家對馬克思經濟理論的誤解中央黨校經濟學教研部教授陳文通來源:人民網>>理論>>2011年11月09日16:45 一、引言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中央逐步確立了經濟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由傳統計劃經濟體制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伊始中央就明確指出:我們改革經濟體制,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一系列相互聯繫的環節和方面,這種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中央還強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這就是說,必須把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和市場經濟形式結合起來。 但是,即使是贊成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人們,對於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能不能相容和結合也存在一定的疑慮。從理論上講,無論是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傳統社會主義國家的領袖人物,還是現代西方主流經濟學家,都明確地認為,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經濟(在馬克思那個時代,「市場經濟」概念還沒有出現,經常使用的是「資本主義經濟」和「貨幣經濟」)。從實踐上講,無論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還是發展中國家的,迄今為止的市場經濟都是以私有制、經濟自由和僱傭勞動為基礎的,以社會主義制度為基礎的市場經濟還沒有先例。如果我國按照市場經濟的一般要求進行改革,並不得不遵守由西方國家制定的「國際規則」,那麼,把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就意味著只能是社會主義適應市場經濟,而不是相反。這樣一來,社會主義制度還能夠堅持下去嗎?反過來,如果改革把堅持社會主義制度作為前提,真正的市場經濟體制還能夠建立起來嗎?對這樣的疑問做出回答是擺在經濟學家們面前的理論難題。 在經濟學家中,除少數人之外,大多數人都贊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方向,但他們的出發點、著眼點和目標模式是有顯著差異的。有些經濟學家的出發點是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著眼於讓市場經濟為社會主義服務,主要目標在於通過市場機制建立經濟聯繫和配置資源,改革的底線是不能根本改變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有些經濟學家的出發點則是合理有效地配置資源,著眼於改變公有制實現形式、企業制度創新和市場體系建設,目標是使我國成為符合「國際慣例」的「市場經濟國家」;為此,任何同市場經濟不相適應的法律制度都可以和應當突破,公有制經濟的比重不應當成為既定的前提和束縛改革的框框。 贊成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經濟學家們意識到,要確認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能夠結合,首要一點是,必須從理論上說明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不相容這個「傳統觀點」是不成立的。但是,既然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那麼就必須重新認識馬克思的經濟理論。不過,在不同的經濟學家那裡,「新的認識」也是各不相同的。 有的側重於對「社會主義」含義的重新認識。他們認為,只要確認凡是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制度形式就是社會主義,只要確認生產、資本和企業的社會化本身就是社會主義,只要確認社會主義不必以公有製為基礎;只要確認「民主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正統,那麼,社會主義就可以和市場經濟直接統一起來了。 有的側重於對「公有制」內涵的重新認識。他們認為,不管生產方式和實際經濟關係發生了什麼變化,只要確認保持公有資產(國有資產和集體資產)所有權就是堅持了公有制,只要確認股份公司形式本身就是馬克思所說的社會所有制,那麼公有制和市場經濟就沒有矛盾了。 有的側重於對「商品生產」和「市場經濟」的重新認識。他們認為,只要確認商品生產和市場經濟古已有之,和經濟制度的性質沒有關係,只要確認市場經濟本質上不過是等價交換關係;只要確認計劃和市場不過是資源配置的不同形式、方法和手段,那麼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就可以結合了。 有的側重於對現實經濟關係及其範疇的重新認識。他們認為,只要確認勞動力成為商品不過是分配社會勞動的方法,因而不會影響勞動者的主人翁地位,只要確認勞動和資本不過是不同的生產要素,它們共同創造價值,並按照各自的貢獻獲得相應的「回報」,不存在資本剝削僱傭勞動的問題,那麼區分姓「資」姓「社」就沒有意義了,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的矛盾就不存在了。 有的側重於對「生產一般」和「規律一般」的重新認識。他們認為,市場經濟是社會化大生產,只要確認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揭示的許多經濟規律都屬於社會化大生產的一般規律,去掉其特有的資本主義性質同樣適合於社會主義經濟,那麼社會主義就可以採取市場經濟形式了。 有的側重於對馬克思經濟理論正確性的重新認識。他們認為,只要確認馬克思的經濟理論不是僵死的教條,只要確認老祖宗的理論中本來就有一些空想成分,只要確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那麼同我國改革現實不相符和的一些理論觀點都可以大膽突破和修正,被當代社會主義實踐證明是不正確的觀點都可以拋棄,按照「創新」的理論,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就不會有矛盾了。 經濟學家們提供的理論依據都是科學的嗎?我們當然不能做出簡單肯定和簡單否定的結論。但是,我們應當注意到:一方面一些中高級黨員領導幹部不斷地重複提出一些基本理論問題;另一方面有一部分人把我國當前存在的問題歸咎於「市場化」改革,在他們看來,改革存在方向性問題。這不能不說明,經濟學家們提供的理論依據還缺乏廣泛和充分的說服力。我們還應當注意到,有些經濟學家對馬克思的主要理論貢獻--「兩個偉大發現」和「一個科學結論」--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知之不確,對馬克思經濟理論(《資本論》是這一理論的集大成)中的重要內容存在明顯的誤解。有鑒於此,經濟學界應當堅持「科學上的誠實」(馬克思對李嘉圖的評價)精神,系統地澄清政治經濟學的一些重要理論觀點,為我國的「第二次革命」提供更加科學和具有充分說服力的理論依據。(全文較長 分拆轉帖 未完待續 )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經濟學家眼中的《道德情操論》
※保羅·薩繆爾森:主流經濟學家眼中的全球化
※民國經濟學家:劉大中Ta-Chung Liu 1914-75
※小故事大道理:皆因繩未斷
※18.2.14經濟學人官譯:不募股直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