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長短腿?你可以這樣來糾正
造物者是神奇的,什麼都講求公平、公正。在人類身體構造上也一樣,如果我們的下肢長度不一,那麼骨盆和脊椎也會受影響,我們的身體姿勢會產生扭曲與歪斜做代償,嚴重者會產生脊椎側彎;嚴重的甚至會使胸腔臟器受到壓迫,產生心臟、血壓的毛病,如果是腹腔的器官被壓迫,就容易產生消化系統腸胃的毛病。
常見的長短腿表現:
1、閉眼走路時容易偏向長腿側;
2、走路時的第一步、穿褲子、和翹腿時都習慣長側腿在先(上);
3、長腿一側的肩下垂,皮帶腰較高;
影響方面:
1、長短腳患者鞋跟磨損情況可發現單側磨損較為嚴重;
2、長短腳可能引起腰背痛不耐久坐,無法步行較長時間;
3、髖關節疼痛,走路重心偏移,容易摔跤或足踝扭傷;
4、走路時,身體會搖晃,或其中一腳會覺得無力,或常無故跌倒。
一般而言,長短腳應該是後天造成的,成人或長大後腿長短相差在2公分以內者,多半不需治療,外觀上也不易看出。先天性的長短腳應該算是跛腳,算是肢體障礙的一種。
長短腳成因可以分為結構性和功能性兩大類:
(一)結構性長短腳:
常常是因為足部、脛骨、股骨或盆骨曾經出現車禍或骨折,癒合之後,長度減少了。另一種長短腳的形成是因為成長時下肢有不對稱的生長現象。
先天長短腿:由於骨骼真正短縮所致,通常與先天性疾病、外傷等有關。通常需要手術。
(1)輔具方法
如果是結構性長短,且長短差小於2公分,可以由鞋墊來墊高短側腳底的厚度;如果長短差大於2公分,由於鞋子空間的限制,方法多為墊高鞋底。
(二)功能性長短腳:
長短腿其實大部分都是功能性的,雖不是真正的腿長不等,但腿長有左右不同的現象就會造成身體姿勢姿勢異常,生物力學的改變,很容易引起其他關節、部位的病變。
如果懷疑有長短退的話,請先找醫師確認你是否有結構性長短腳(真正腿長不等)。若有,才可以在醫生建議下穿有墊高之鞋墊,否則可能會雪上加霜。
若確定不是結構性的,而只是外觀的腿長不等,那麼你就需要要做骨骼矯正。 日常生活要養成正確姿勢,以及治療性瑜伽或脊椎運動來平衡骨盆、脊椎與髖部。
功能性長短腿與結構性長短腿的區分:
一、功能性長短腳之檢測的方法:
1、兩膝併攏跪坐下來,臀部正坐在腳心上,背挺直。用手摸摸兩腳的大拇指,是否一樣長?若不一樣長,大拇指比較後面的那隻腿,通常比較長。
2、躺平在硬地板上,兩腳同時向上舉高到垂直於地板,請家人或朋友幫忙看一下兩拇指是否一樣長點?若有一側比較長,那麼它就是比較長的腳。
3、平躺或是俯卧測量雙腿長度。
選擇姿勢觀察,或是用軟尺測量量從肚臍眼或髂前上棘至足內踝的長短,確定腿的長短。
由於力學的原因,躺著的長腿,會在站姿(窄站距)的時候將骨盆上頂,如下圖。這點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區分好。
一般來說,骨盆高的一側會伴隨著骨盆前旋,高側主要的涉及肌肉有腰方肌,髂腰肌等肌肉。就如下圖,緊張的腰方肌將骨盆上拉,造成功能性長短腿。
低側和外展肌肉群的縮短有相關性。
單腿抬高測試,當一側外展肌無力時候,站立下肢髖關節會出現下降。
糾正方法:
結構性問題的,兩腿超過2CM,日常生活中可以選擇矯形鞋墊墊高。
設計訓練的重心是恢復髖關節周圍肌群平衡,培養正確的發力模式。
(一)短腿一側的糾正:
短腿側髂腰肌拉伸
短腿側腰方肌自我拉伸 30-45秒 3次
做短腿側的外展肌群強化:側躺,手支撐頭部,下方的腿屈髖屈膝,上方腿直線上抬。動作過程中保持骨盆的穩定。 15次每組 進行3組
做短腿側的內收肌拉伸 30-45秒 3次
(二)長腿一側的糾正
將長腿屈膝屈髖,保持此姿勢在30-45秒,3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