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打擊孩子的父母,究竟能教會孩子什麼?

壹在網上看到一個熱門問題:小時候經常給孩子挫折教育,是否能提高他成年後的抗挫折能力?雖然回答也是五花八門,但是比較一致的觀點是,挫折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搞不好就弄巧成拙,給孩子留下一生難以擺脫的陰影。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幾乎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過一個固定的夙敵,TA的名字叫: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孩子從來不玩遊戲,不聊QQ,不喜歡逛街,天天就知道學習。長得好看,又聽話又溫順,回回年級第一,還有個有錢又正兒八經的男/女友。研究生和公務員都考上了,一個月七千工資。會做飯,會家務,會八門外語。上學在外地一個月只要400元生活費還嫌多……」這已經是個爛大街的段子了,但是,很多人都表示,只要想起那些被父母們惡意打壓的瞬間,就覺得自己特別可憐,特別辛酸。比如小時候當了個「一道杠」,興沖沖把臂章戴在胳膊上,反而被父母嘲笑一番——當個小組長有啥可嘚瑟的?你咋不去爭取中隊長大隊長呢?我明明已經那麼努力了,為什麼你們還不滿意?是不是我承認自己傻,承認自己笨,承認自己懶,你們就高興了?

貳挫折教育到底會對一個人產生多大的影響?張愛玲大概是最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人了。張愛玲在香港大學讀書的時候,她的老師弗朗士憐才惜才,以個人的名義,贈予她八百港幣的獎學金。在張愛玲看來,這筆獎學金是一張生存許可證,是「這世上最值錢的錢」,等不及拿去給她母親看。然而母親知道這件事後,半晌方才咕噥了一聲:「先擱這兒再說吧。」隔了兩天張愛玲再去,才得知母親在牌局上把那八百港幣給輸掉了。後來有種說法,說也許是母親覺得她太過得意,甚至是以為她與這個弗朗士教授有私情,要用這種方式打壓她。事實上,按照她母親的秉性,這種猜測在很大程度上是成立的。在此之前,張母一直是「虎媽」的形象,對女兒的教育,也極盡嚴格,甚至嚴酷。而在這八百元事件發生後,以後,張愛玲就徹底對母親死了心。直至最後,母女倆的感情,也幾近於「還債」的模式。在《小團圓》里,張愛玲寫下了這樣一段情節:

九莉自己到了三十幾歲,看了棒球員吉美·皮爾索的傳記片,也哭得呼嗤呼嗤的,幾乎嚎啕起來。安東尼柏金斯演吉美,從小他父親培養他打棒球,壓力太大,無論怎樣賣力也討不了父親的歡心。成功後終於發了神經病,贏了一局之後,沿著看台一路攀著鐵絲網亂嚷:「看見了沒有?我打中了,打中了!」

這是在寫她自己。字字都是血淚。

叄有位學霸朋友曾經感慨,自己不管考多高的分,拿多少獎,甚至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爭取到公派留學生的名額,父母都從來不加以表揚。因為在他們看來,這都是應該的。聽他說起這件事的時候,忽然想到了賈寶玉。在《紅樓夢》第十七回里,賈政要試寶玉的功業進益如何,就帶他去大觀園裡擬聯試對。寶二爺倒是也挺給老爹長臉的,清詞麗句信手拈來,眾賓客也紛紛拍手稱讚。按理說,老爺子該高興了吧?最起碼也得賞把扇子作獎勵吧?但是,現場的畫風是這個樣子的:

賈政一聲斷喝:「無知的業障,你能知道幾個古人,能記得幾首熟詩,也敢在老先生前賣弄!你方才那些胡說的,不過是試你的清濁,取笑而已,你就認真了!」

這還不是最過分的,後面還有更奇葩的:

那寶玉一心只記掛著裡邊,又不見賈政吩咐,少不得跟到書房。賈政忽想起他來,方喝道:「你還不去?難道還逛不足!也不想逛了這半日,老太太必懸掛著。快進去,疼你也白疼了。」

整本紅樓夢裡,賈政對寶玉的態度,差不多都是這個樣子。然而在這樣的挫折教育下,寶二爺非但沒有發奮讀書,反而越來越逆反。用老太太的話來說,就是:「素日都不是你們調唆著逼他寫字念書,把膽子唬破了,見了他老子不象個避貓鼠兒?」

肆絕大部分家長所謂的「挫折教育」,不過是「打擊教育」而已。最具代表性的行為,就是無論你取得怎樣的成功,都給你當頭潑冷水。最具代表性的話語,就是五個字——「恨鐵不成鋼」。心理學有個名詞叫習得性無助,通俗地說,就是一種消極心理。他們總是對自己所做的事持懷疑態度,認定自己永遠是一個失敗者,無論怎樣努力也無濟於事。而這種習得性無助,往往來自於外界的打擊,而非內心天生軟弱。人生是個不斷自我提升的過程,而不是剛有點進步的苗頭,就被一腳踩回塵埃中去。很多父母都喜歡用「挫折教育」來打擊孩子,卻完全不懂得,如何幫孩子們從挫折中站起來。自己不會鍊鋼,還妄斷孩子是塊頑鐵。其實很多時候,父母對孩子的刻薄和不滿,往往源於自身的焦慮和失敗。他們無法痛恨自己,只能將這種負面情緒投射到孩子們的身上。說白了,就是為了在這種控制欲中,尋求自身的存在感。最可怕的是,來自父母的陰影,往往會伴隨孩子的一生,並以相同的教育方式,繼續傳給下一代。這才是真正的惡性循環。

伍其實,陶行知早就說過: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挫折教育」不等於「打擊教育」,正如鼓勵教育也不等於溺愛教育。該批評的批評,該表揚的表揚,孩子才會知道自己的短板和長處,才能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錢鍾書考大學,數學只得十五分,爹娘也沒嫌棄他。因為那個時候,他在文化學術上的造詣,早已是一等一的人才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和專長,正是因為如此,這個世界才會變得如此豐富多彩。就像《阿甘正傳》里,正是因為主角的媽媽從未放棄過阿甘,才硬是把一個智商只有75的孩子培養成了美國英雄。最後來說說《當幸福來敲門》這部電影吧。男主角與兒子相依為命,因為失業又交不起房租,父子倆甚至只能住在公廁里。即使如此,父親也從來沒有絕望,不停地打散工掙錢,同時也努力培養孩子樂觀面對困境的精神。他始終相信:只要今天夠努力,幸福明天就會來臨。所以,真正的挫折教育,其實就是教會孩子,如何面對困境。須知,只有內心足夠堅強,才會有應對挫折的勇氣。
推薦閱讀:

【六一兒童節】這些必要的安全配置,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9歲孩子壓力過大突然失明,失明與心理也具有關聯性嗎?
告訴孩子:努力不苦,不努力的人生才苦(深度好文)
千萬別賺得了世界,卻失去了孩子
讓孩子走運的二十個秘訣

TAG:孩子 | 父母 | 教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