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的民族性格與其歷史的關係?
河南電視台樂游天下 03-06 19:26 48贊 踩
從韓民族傳統出發,韓民族特別推崇祖先、仰慕強者,並由於「同質性」,使個人和民族融合而存在一種國民整體感。對於他們而言,祖先的輝煌就是他們的光榮,個人的光榮便是整個韓民族的光榮。基於崇尚祖先的民族性,特別注重「文化歷史共同體」的維護,視其族裔傳統文化為滋養民族和民眾的沃土和唯一的文化來源,使韓國對於本民族歷史文化遺留存在一種特殊的感情,具有較強的「認同性」。加之「文化中心論」的民族主義感情要求民族文化的不可分割,認同這些文化遺產便成了民族主義者的目標。它成為民族集體自豪和愛國主義的一部分,從而深刻地影響著對外政策的制定,在尋求政策合法性和貫徹實施方面起著首要作用。
國土面積相對狹小,地理位置特殊,安全心理較強,因此帶有利己排他傾向。朝鮮半島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比較封閉的國度,又因其地理環境特殊,造成朝鮮民族對於生存的心理需求強於其他國家,在努力保持自己獨立性的同時也培養出了民族性格中的排外傾向。正是由於它的閉關自守,排外態度,被西方人稱之為「隱士之國」。[7] 另一方面就是近現代因素,排他性也是在朝鮮淪為殖民地的進程中形成的。20世紀初日本吞併朝鮮民族,朝鮮成為其殖民地,而這也正激起了朝鮮民族的民族意識,民族主義思潮在抵抗外國侵略的進程中成熟起來。
二戰後,朝鮮民族被人為地分裂了。「由於內部紛爭和體制不同,半島南北各自在美蘇的支持下建立了國家,並且最終引發了民族間的戰爭,這就使得韓國形成了以反共為核心、北韓形成了以反美為核心的民族主義。」[8]從而,韓國的民族主義開始敵視並排斥同一民族的朝鮮,並出現了雙重性質,即「國家統一指向下的包容性和敵視排斥北韓的排他性。」[9]而後在短短的三十年間創造了「漢江奇蹟」,實現了經濟的大崛起。總結經濟發展的歷程更使韓國人感覺到自己民族文化的優越,更加突出強調本民族的集體自豪感。90年代以來,「世界化」開始成為韓國民族主義的特點,將世界看成是為國民而存在的,而韓國無疑應該處於優勢地位,民族自豪感和優越性膨脹。而到金大中政府時期,1997年是韓國人民刻骨銘心的一年,這一年韓國經歷了金融危機導致的社會混亂與挫折。而IMF對韓國經濟的過分管理干預,在其看來是傷害了韓國民眾的自尊心,一時間「美日資本陰謀說」甚囂塵上,激起了韓國民族主義。從而在國家經濟社會生活中凸顯了以支持國貨為表現的民族主義排他性。
二戰後在國民教育理念下逐漸形成「自強自立」精神和較高的「警惕性」。韓民族具有較強的民族主義精神,這種性格形成的直接因素就是受到了二戰後形成的教育理念的影響。在1945~1948年,韓國確立了民主、民族主義教育理念;1948~1961年,確立的弘益人間的教育理念,在1949年末制定的教育法中第一條規定:教育的宗旨是在弘益人間的理念下,協助所有人完善其個人品德,培養獨立生活能力和公民應具有的資格,使其為國家的建設服務並努力實現全人類的繁榮理想;而1961年之後,由於二戰後西方思想和技術的湧入,傳統的價值觀念受到衝擊,教育重新強調樹立國格觀念,培養尊重歷史和傳統的態度和創造性的進取精神;直到1992年後,要做「世界人」的教育。可以看出,韓國光復後,首先強調的是教育的民族性和民主性及弘益人間的教育理念,民主理念的確立在二戰剛剛結束這一歷史背景下是必然的結果,而民族這一理念的確立和國家理念的強化則是受到儒家思想影響的結果。儒家文化強調家庭集體和社會的相互尊重,這對韓國民族主義觀念具有潛在的促進作用。
在儒家「自強精神」的基礎上,陸九淵又提出「自立、自重、不可隨人腳跟、學人語言」的思想。而所謂的國民精神教育就是要確立民族自信心和自立、自我的民族意識,培養民族自尊和民族復興的責任,確立民族主體性,以實現復興韓國的民主思理想。」[11]因此可以看出,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培養出來的韓國民眾和領導者具有較強的民族主義性格是歷史的必然結果。正是由於韓國對外政策帶有較強的民族性格,使得韓國在處理周邊國家和世界事務時經常受到本國民族主義特徵的影響,這也是韓國製定對外政策的更深層次原因。我們分析韓國對外關係,決不能就現象論現象,而應把握像民族主義這樣的決定性因素,從更深處理解韓國對外政策走向的動意,以利於我們可以預測並採取相應的政策措施。
韓國民族主義影響下的中韓關係韓國這些年的對外政策是韓國對近現代史反思的產物,而且與地緣政治觀念密切相關。由於歷史恩怨,韓國對周邊大國一直懷有疑慮和敵視心理,認為外部世界充滿敵人,最好遠離外部世界。雖然隨著經濟的發展這種狀況有所改變,但是還會不時地反映在韓國的對外政策中。而韓國周邊客觀環境更是為這種警惕性心理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首先,是東北亞局勢造成的。東北亞至今沒有形成固定的安全體系,東北亞的安全局勢還處在動態和不穩定的狀態中;其次,周邊存在經濟大國日本及政治大國中國和俄羅斯;再次,東北亞地區存在著大國之間政治、經濟力量和利益的鬥爭。處在這樣的地緣政治環境中的韓國,近些年在處理對外關係上警惕性更高,行事更加小心翼翼。對於中韓關係而言,中韓兩國都是在東亞地區能夠發揮關鍵作用的國家。1992年正式建交後,各方面來往越來越頻繁,尤其是在經貿方面發展迅速,中韓關係的發展也隨之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建交以來,雖然中韓關係發展較快,但也存在一些消極因素,這與韓國民族主義思潮的復興和對外政策中包含民族主義特徵有一定的關係。韓國民族主義那種傳統的警惕性心理和對周邊的擔心,在一定程度上作用到了中韓關係中,使之發展出現了不穩定現象。中國作為東北亞區域性大國,又是韓國的最大鄰國,並且中國經濟建設不斷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政治改革也在順利展開,無不更加刺激了韓國緊張的神經,在同中國發展正常關係的同時,更多地採取防範的心態和措施。與中國合作是其對外戰略的重點,而防範中國也是其外交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以不同的社會心理為基礎的政策取向可能會影響兩國的政治開放度,從而使中韓之間的合作不具多領域、多渠道和穩定性,而是極具「臨時性」和「應急性」,從而導致脆弱、膚淺的結果。
87評論
曉風殘夜 03-06 19:23 3贊 踩
韓國人的無知自大稱得上是聞名全球了。篡改歷史、惦記中國長白山、甚至宣稱各種發明和文化源自韓國的舉動,讓中國網友們哭笑不得,並送了它了一個「宇宙第一大國」的雅號;而針對日本的各類極端表現,甚至讓日本人都深表無語;甚至韓國的這種臭德行還觸怒了本來沒半毛錢的歐洲——2002年日韓世界盃上,韓國人利用主辦國優勢賄賂裁判,靠黑哨連勝歐洲列強,引得西方輿論大嘩,直接導致歐洲人對韓國印象大壞,影響至今猶存。
按道理說,韓國應該不至於這麼偏激才對。畢竟從哪方面看,韓國都算不得一個有分量的存在——國土面積10萬平方公里、人口5000來萬。放在東亞,別說跟中國,就是跟日本比都差了幾個檔次;經濟水平雖則不錯,但也撐死接近中等強國,與中美日全不能比;即便是最為出色的人均GDP,也不過就是發達國家的中游水平,比他強的大有人在。而說到地緣格局,韓國則是糟糕到極點:不僅北方有個同根相煎的朝鮮,周邊更是被中美日俄這全球排名前四的強國包圍——最倒霉的是,朝鮮半島還是這四大勢力的博弈中心!實力有限,又身處列強夾縫,這種國家別說沒有自大的本錢,連想維護國家安全,都得要看列強臉色。可現實中的韓國人,卻不僅不低著腦袋做人,還表現出與自身地位完全不符的驕狂,甚至淪為世界笑柄仍毫不自知。這不得不讓人奇怪——棒子們這全民失心瘋的顛症到底是咋來的?
如果回過頭看看歷史,其實古時候的朝鮮民族並不偏執輕狂;相反,在李朝時代,它們還有溫順謙和的名聲。直到二戰結束,韓國獨立建國,其民族性格才一夜之間徹底逆轉,顯露出極端狂妄自大的特徵。而之所以如此,我們可以從地緣關係的歷史演化中找到答案。
元代以後,隨著中原王朝對遼東的經營開發日趨深入,朝鮮半島與東亞大陸的陸上聯繫日趨緊密。朝鮮也不可避免的感受到中國的影響和威脅。
古典時期的東亞,中國是無可爭議的主宰。無論是文明的規模還是質量,擁有東亞大陸的中國,均遠勝偏居半島一隅的朝鮮。在與中國地緣關係加強的大背景下,朝鮮無論是出於自保,還是接受先進文明輻射的需要,都只能臣服於中國。而朝鮮的這種臣服,也使他獲得了中國的保護。中國令人恐怖的實力,可以保護她免於日本勢力的侵擾。
朝鮮對中國的長時期臣服,反映到民族性格層面,就是呈現出溫順謙和的性格,而中國對他的強有力保護,又使它沒有形成強硬民族性格的必要。朝鮮民族的軟弱,也就理所當然了。
只不過,隨著工業文明的到來,一切發生了變化——東亞不再是獨立的封閉體,原先的王者中國走向衰落,新興的日本和外來的西方列強,紛紛在此擴展勢力。朝鮮面對的國際形勢發生根本性變化:
由於中國已無力再保護朝鮮,而朝鮮自身又軟弱可欺——很快,它便被日本徵服。
二戰後,日本戰敗,韓國獨立。但此時朝鮮半島地緣形勢更加複雜,成為中俄美日地緣博弈的焦點。
由於各國博弈的出發點,都是維護本國利益。韓國身處其中,很容易遭受池魚之殃。為避免淪為炮灰,韓國必須加強自身的實力。
雖說地緣實力的限制,決定了韓國不可能改變自身的弱勢地位。但如果國家實力夠強,那麼在這場他國對弈的棋局中,那她至少可以成為一顆有分量的棋子。
只要韓國這顆棋子足夠強大,甚至對雙方的勝負至關重要,那麼無論是中俄還是美日,在博弈的過程中,都必須充分考慮韓國的利益,這樣一來,韓國就可以利用自己勝負手的關鍵作用,在東西兩方勢力中左右逢源:
第一,強大的韓國,能更好的阻止衝突在不利於自身的情況下爆發——任何一方嚴重侵犯韓國利益,都將會被韓國背棄,進而導致整個博弈態勢向不利於自身的方向演進。
第二,哪怕衝突難以避免,一個強大的韓國,最起碼也有更多的力量捍衛自身權益,不至於因為盟友的實力不濟而導致自身受難——像清朝被日本擊敗後,朝鮮輕而易舉被日本徵服的局面,會因韓國的自身強大得到改觀。
第三,雖說韓國再怎麼折騰,也擺不脫當棋子的命。但相對強大一些,至少能讓半島形勢對自己更加有利——美日自不必說,就算是中俄,要想在與美日博弈的過程中得到韓國的配合——至少是騎牆觀望,也不能忽視其對半島統一的訴求。
綜上所述,韓國要想在大國的夾縫中維護自身利益,其最重要就是確保自身的強大。這種強大不僅表現在其物質層面的國力,同樣也表現在凝聚力上頭——一個愛國主義情節濃厚的國家,其捍衛自身利益的能量會因此加倍。
而韓國的經濟發展,同樣離不開愛國思想的支撐。
不光政治,就連經濟層面,韓國握著的,也是一副天生的爛牌:地域狹小、國內山地眾多平原稀少,礦產資源十分匱乏,所處的東北亞邊緣地帶又遠離任何一條世界貿易主航線。如果僅以地緣實力為標準的話,韓國不具備任何發展經濟的先天資本。
沒有經濟發展,就沒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沒有國家的強大繁榮。在客觀條件嚴重欠缺的情況下,韓國要想發展經濟,只能靠主觀能動性彌補——直白點說,就是靠韓國國民的加倍努力工作。
所以我們看到,韓國人的勞動強度,在世界各國中稱得上首屈一指——這其實真不是韓國人天生命賤,實在牌面太差,不玩命就混不下去。
但長時期高強度的工作,畢竟嚴重侵害人的基本權利。儘管韓國可以利用拜金主義來驅使國民人為財死,但金錢也不是萬能的,不是每個人都願意為了金錢而無休止的工作——事實上絕大部分人都不願意。
何況,拜金主義還有嚴重的副作用,會引發社會道德體系的崩潰,進而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因此,韓國在打造驅使國民高強度工作的社會氛圍時,還必須採用一個正能量的文化體系——而能選擇的只有一個,就是愛國主義。
將國民的努力工作與愛國主義掛鉤,不僅可以激發國民的勞動慾望,還可以避免利己思潮的和社會道德秩序的解體,使國民創造出的財富更多的轉化為現實國力,絕對是有利無弊。
政治上,用愛國主義增強凝聚力;經濟上,用愛國主義促進財富積累。愛國主義對韓國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可問題來了,怎樣才能培養國民的愛國主義情懷?
要在國民中普及愛國主義,那除了基於個人利益的理性教育外,更要讓國民在感情上覺得這個國家值得愛戴——直白的說,就是要讓韓國人覺得,愛國是件光榮的事兒。
對中國這樣的文明古國來說,這不是問題。僅僅是歷史上的燦爛輝煌,就足以讓龍的傳人對這個國家充滿感情。
對美國而言,這更是十分簡單——現實中實打實的江湖老大地位,決定了他不用太擔心國人的背棄。
可輪到韓國,就麻煩了。朝鮮民族在歷史上毫無出彩之處,反而儘是臣服和被征服;在現實中,韓國更是在大國的夾縫中艱難求存,再怎麼努力都改變不了當槍使的命——換句話說,如果實事求是,那麼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實,韓國的境遇都只會讓國民感到喪氣和屈辱,想激發愛國情懷幾乎不可能。
既然尊重事實只會起到反效果,那韓國就只能通過造假,來證明國家的不同凡響了。於是我們可以看到韓國各式各樣的奇葩行為——通過篡改和編造,將中國的領土和古代文明成果竊為己有,藉以證明自己有偉光正的歷史;通過與日本、乃至中國在領土問題上的強勢對抗,顯示自己有不亞於世界大國的實力;通過文化的輸出,以此證明韓國乃東亞甚至亞洲文明的核心(好吧,它到底不敢蓋過美國);甚至在足球這種體育運動上,它也要通過賄賂裁判,擊敗歐洲列強,來證明大韓民國的強盛繁榮。
通過一系列的弄虛作假,韓國構建了一整套足以激發國民愛國主義情懷的思想體系——雖是憑空捏造,但也確實起到了凝聚人心之效。
可是,假的終究是假的,韓國人自己可以陶醉其中——作為韓國人,他們當然願意相信,但外人卻看的一清二楚。尤其是,當這種弄虛作假,是以污衊乃至侵犯他國利益為代價時,各國人民對韓國人的厭惡自然也就不可避免。而當沉浸在虛構強大中的韓國人,與生活在現實中的中國、日本、歐洲人發生碰撞時,大家對韓國無知自大的印象,也就不可避免了。
1評論推薦閱讀:
※日本為什麼自近代崛起以來就從沒有對自己的擴張國策在正義上產生懷疑?
※韓國人是不是民族自尊/自信心過分強烈?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為什麼奧地利對SM特別有興趣?
※和日本女友總關於中日問題的爭論,到底誰被洗腦?請不要答成感情貼?
※中國未來會民主化嗎?——兼談中國與歐洲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