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中國】三國魏·鍾繇《宣示表》
三國魏 鍾繇 《宣示表》小楷
【碑帖鑒賞】梁武帝蕭衍譽道「勢巧形密,勝於自運」。筆法質樸渾厚,雍容自然。相傳王導東渡時將此表縫入衣帶攜走,後來傳給逸少,逸少又將之傳給王修,王修便帶著它入土為安,從此不見天日。現在所能見到的《宣示表》只有刻本,一般論者部認為是根據王羲之臨本摹刻,始見於宋《淳化閣帖》,共 18行。後世閣帖、單本多有翻刻,應以宋刻宋拓本為佳。現在傳下來的是逸少的臨摹本,字體端整古雅,結體略呈扁形,筆畫已脫八分古意,全是真書筆法,是元常的傑作,也可以說是楷書之祖。此帖較鍾繇其他作品,本帖無論在筆法或結體上,都顯出一種較為成熟的體態和氣息,點畫遒勁而顯朴茂,字體寬博而多扁方,充分表現了魏晉時代正走向成熟的特徵。本帖與鍾繇其他書作《薦季直表》、《力命表》等,都是我國早期楷書的傑出代表,垂範後世。此帖風格直接影響了二王小楷面貌的形成 (從《黃庭經》、《樂毅論》,《洛神賦十三行》等就可看出),進而影響到元、明、清三代的小楷創作,如趙孟趙孟頫、文徵明、王寵、黃道周等。更具歷史意義的是,此帖所具備的點畫法則、結體規律等影響和促進了楷書高峰——唐楷的到來。因此,鍾繇《宣示表》可以說是楷書藝術的鼻祖。釋文:尚書宣示孫權所求,詔令所報,所以博示。逮於卿佐,必冀良方出於阿是。芻蕘之言可擇廊廟,況繇始以疏賤,得為前恩。橫所盱睨,公私見異,愛同骨肉,殊遇厚寵,以至今日。再世榮名,同國休戚,敢不自量。竊致愚慮,仍日達晨,坐以待旦,退思鄙淺。聖意所棄,則又割意,不敢獻聞。深念天下,今為已平。
【作者簡介】鍾繇 (151~230),中國三國時魏書法家。字元常,潁川長社(今河南省長葛縣)人。舉孝廉為郎,歷官侍中尚書僕射,封東亭武侯;魏國初建,遷相,明帝即位,遷太傅,封定陵侯,人稱鐘太傅。謚成侯。工書,師法曹喜、蔡邕、劉德升,博取眾長,兼善各體,尤精於隸、楷、行書。對書法的章法和結體有深入周密的研究。其書法的藝術特點是:巧趣精細,茂密幽深,自然天成,無雕琢氣。點畫之間,多有異趣,結體朴茂,出於自然,形成了由隸入楷的新貌。其楷書筆法和結體上帶有濃厚的隸書氣息,風格古樸,被歷代奉為楷模。被北宋《宣和書譜》譽為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與張芝、王羲之齊名,並稱「鍾張」、「鐘王」,為後世所宗。。同張芝、王羲之、王獻之合稱書中「四賢」。真跡已無存,歷代奉以為法。《書法正傳》云:「鍾繇書法,高古純樸,超妙入神。」唐張懷瑾《書斷》稱他:「真書絕妙,乃過於師,剛柔備焉。點畫之間,多有異趣,可謂幽深無際,古雅有餘,泰漢以來,一人而已。」古臨本有《薦季直表》,毀於民國年間,只有影印本傳世。刻帖有《宣示表》、《賀捷表》、《力命表》、《墓田丙舍帖》等,都出於後人臨摹。相傳魏《上尊號碑》、《受禪表碑》亦為鍾繇所書。《宣示表》是鍾繇書法的代表作品,現在流傳的刻本傳為王羲之所臨,此帖字形略扁,法度嚴密,帶有晉以後書法風格,可能為晉人臨寫所致。《宣示表》收入《淳化閣帖》、《大觀帖》等叢帖中。《賀捷表》又名《戎路表》、《賀剋捷表》,是鍾繇書法中最具有特色的作品,書於建安二十四年(219),此書保留許多隸書筆意,是隸楷遞變過程中的書體。《賀捷表》有《郁岡齋》帖本。《力命表》,楷書8行,《快雪堂帖》中刻有此帖的王羲之臨本。
【作品大圖欣賞】
推薦閱讀:
※陳式心意混圓太極拳24式要點提示【原創】-中國太極拳網
※星巴克為何關閉店面?深度剖析中國咖啡廳市場規模及發展趨勢
※中國漢中
※劉夢溪:「敬」是中國文化的終極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