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北洋軍閥長成記(上)

北洋軍閥(上) 來自李涵說歷史 11:42

清末新政奠定了中國近代化的發展框架,意義重大。就新政本身而言,其重中之重是實現軍事近代化,按「西法」建設新軍,逐步裁汰舊軍,完善軍事教育系統,建立近代軍事體制。袁世凱一手編練的北洋新軍,是當時中國近代化程度最高、建制最為完整的新軍部隊,從建成之始一直充當著「中央軍」的角色。從北洋新軍的建設之初,直到清朝覆亡,圍繞著它的控制權和主導權,一直存在著或明或暗的角力與爭鬥。

那麼,爭鬥的雙方是誰?北洋六鎮新軍為何能在短短几年時間裡編練而成?後來稱霸中國的北洋軍閥集團又是如何形成的?慈禧為何卸磨殺驢,剝奪袁世凱的兵權?載灃掌權後,是如何在北洋新軍中進行去袁化改造的?最終,清廷又是如何在北洋新軍的逼宮下垮台的?本期節目,李涵為您講述:清末政治的風向標——北洋新軍的前世今生。

庚子事變後,清廷痛下決心,開始施行新政。新政施行之時,正值慶親王奕劻主政中樞。奕劻處世圓滑,深得慈禧信任,權傾一時。但他能力平庸,又為人貪鄙。李鴻章死後,袁世凱署理北洋大臣兼直隸總督。在袁世凱的重金籠絡下,奕劻成為袁世凱在朝廷中的重要幫手。無論辦洋務、練兵、實業,凡遇重要事件,必會先跟袁世凱商量。因此,新政一直是在袁世凱的主導下進行。

1901年,朝廷下令逐步淘汰全國原有的兵勇,招募常備、續備、巡警等軍隊,一律使用新式槍炮,同時廢除武科考試,在各省建立武備學堂。袁世凱上任後不久,即奏准從善後賑災款中撥銀100萬兩,在直隸各屬招募新兵6000人,彙集於保定進行訓練,號稱「新練軍」。隨後,他成立了直隸軍政司,作為直隸練兵的領導機構,並將新練軍改編為北洋常備軍左鎮,同時又將直隸舊軍一部進行改編,作為成立右鎮的基礎。

在北洋常備軍組建的同時,清廷也有意在旗人軍隊中編練新軍。1902年底,朝廷在八旗禁旅中挑選3000名壯丁交給袁世凱訓練,袁世凱奏准以此成立京旗常備軍,並推薦內閣學士鐵良為京旗練兵翼長。沒想到,此人日後竟成了袁世凱的強敵。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袁世凱藉此之機,成立了北洋常備軍右鎮,隨後又將左右兩鎮改稱北洋常備軍第一、二鎮。到1905年春夏之交,北洋常備軍陸續擴充到五鎮。此外,京旗常備軍的實力相當於半個鎮。1905年2月,袁世凱奏請清廷,提議統一全國新軍番號,將常備軍各鎮一律改稱陸軍各鎮。從這年夏天起,練兵處開始著手實施改編,將京旗常備軍擴充為鎮,定名為陸軍第一鎮,北洋常備軍第一至五鎮分別改稱為陸軍第二、四、三、六、五鎮,以上六鎮仍由袁世凱負責訓練指揮,即所謂的「北洋六鎮」。

北洋六鎮的程度各有差別,但總體而言要比其它各省新軍的水平高出一個檔次。第二、三、四、六鎮與袁世凱的關係較近。第五鎮遠在山東,受北洋大臣與山東巡撫的共同節制。第一鎮以旗人為主,最為清廷所倚重。因此,第一、五兩鎮與袁世凱的關係較為疏遠,但這兩鎮的軍官仍由袁世凱推薦委派,大多出自小站集團。

袁世凱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年時間裡迅速編練起一支頗具規模的近代化新軍,首先得益於朝廷的強力支持。1903年底,清廷設立了練兵處,專責全國的新軍編練事務,由奕劻任練兵處總理大臣,袁世凱任會辦,練兵處三個司的正副使、提調委員等,幾乎清一色出自袁世凱的部下。而且奕劻僅是掛名而已,日常事務都由袁世凱管理。練兵處每年從全國各省收繳約600萬兩的練兵經費,其中大多數都撥給北洋練兵。因此,北洋六鎮實際上是傾全國財力編練而成,這是其它各省所無法享受到的特權。

其次,袁世凱掌握的軍官資源也是練兵不可或缺的條件。從袁世凱在小站訓練新建陸軍開始,就認為「練兵必先選將」,注意系統化地培養軍官。小站時期的將領多來自北洋武備學堂畢業生。在淮系舊軍中,學堂畢業生受到歧視,一直得不到重用,他們被袁世凱搜羅入小站之後,委以重任,才得以施展抱負。

此外,袁世凱在小站建立了新建陸軍隨營學堂,將一批批學兵培養成初級軍官。因此,在袁世凱接任北洋大臣時,手中已積累了相當一部分近代軍事人才,具備獨有的優勢。在北洋新軍成立後,高級軍官以北洋武備學堂畢業生為多,基本全有小站的經歷,中低級軍官大多出自小站的隨營學堂。這些軍官的地位、命運都與袁世凱息息相關,也是袁世凱賴以控制北洋新軍的基礎,日後的北洋軍閥集團即肇始於此。

在中央財力的支持下,北洋六鎮的軍餉得到極大保障。軍官的薪水銀、公費銀的標準要比舊軍軍官高得多。而且在士兵軍餉發放上制定了較為嚴格的制度,以避免軍官剋扣軍餉。新軍士兵的軍餉本來就比舊軍要高,發餉又比較正規,因此許多下級官兵對袁世凱感恩戴德,視為衣食父母,唯袁世凱馬首是瞻。再者,北洋六鎮的士兵基本從華北各省的壯丁中招募,較為單純樸實,文盲較多,新思想的流行不易,更容易在思想上受袁世凱的控制。這一點與南洋新軍有所不同,湖北、江蘇等省讀書人較多,自廢除科舉、斷了出路後,相當一部分士子進入了軍隊,因此文化程度較北洋新軍為高,思想也更為複雜。狹義地看,北洋新軍主要就是指北洋六鎮,都受到袁世凱的節制。

袁世凱作為一個漢人大臣,掌管了這麼重要的一支近代化新軍,難免會受到朝廷的猜忌。因此,袁世凱在練兵之始,除了以重金結交奕劻、李蓮英等人外,還選擇了滿人鐵良作為自己的練兵助手,以減少慈禧太后的疑忌。鐵良是滿洲鑲白旗人,出自官宦人家,少時家貧,進入神機營辦差,從底層干起,後來進入榮祿的幕府,協助處理軍務,在旗人中有懂軍事的名聲。經袁世凱推薦,鐵良先後當上了京旗常備軍練兵翼長和練兵處襄辦,協助袁世凱辦理各項練兵事務。

鐵良雖是一個幹事的「能吏」,但苦於手下無人可以驅使,周圍都是袁世凱的舊部,因此在上任之初不得不處處仰袁世凱的鼻息行事,不敢稍有違抗。曾有御史密參,說袁世凱在閱兵時公然「僭越」禮儀,並說鐵良「甚畏袁世凱,不敢發一言」。因此,在最初幾年,袁鐵二人之間保持了較為融洽的關係,練兵條令也多以二人聯署發布。在外人眼裡,鐵良是袁世凱的「爪牙」。

但鐵良的內心極其保守,一意維護滿人政權,只是因實力、地位與袁世凱相差太多,最初不得不委曲求全。到1905年鐵良出任戶部尚書後,即開始從財務上對北洋財務嚴加稽核,使得袁世凱再也無法將練兵處籌來的經費隨心所欲地充實到北洋軍上。袁世凱曾計劃在北洋建立第七鎮,但因為財力匱乏,不得不放棄。

另一方面,清廷自庚子事變後,即從國內選送學生赴日本學習軍事,程度好點的可升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當北洋六鎮建立後,留日士官生開始陸續回國,逐漸形成了一個非袁系的軍事人才集團。留日第二期士官生中有多爾袞的後代良弼,是旗人中難得的軍事人才,回國後被鐵良所倚重,介紹到練兵處工作。鐵良以良弼來結交延攬留日士官生,與袁世凱抗衡。這一切都招致袁世凱的不滿,袁、鐵關係日趨惡化。

1906年8月,清廷召開御前會議,討論立憲事宜。鐵良以反對袁世凱的「急進」為由,與袁世凱發生激烈爭執。會後,袁世凱聯合奕劻,奏參鐵良阻撓新政,反而引起了慈禧太后的疑忌,袁世凱因而成為清廷眾臣的眾矢之的。11月,清廷頒布上諭,改革官制,將兵部與練兵處等機關合併成立陸軍部,一切軍務歸陸軍部管轄,任命鐵良為尚書。陸軍部各司局員役中,有不少都是留日士官生出身,袁系的人大為減少。陸軍部的成立,標誌著全國練兵的領導權從袁世凱手中轉入鐵良手中。

陸軍部設立後,著手收歸北洋軍的軍權。袁世凱也知道大勢已去,只得以退為進,主動奏請將第一、三、五、六鎮交與陸軍部直接管轄,但請求將最精銳的第二、四兩鎮仍歸直隸統轄,得到清廷允准。鐵良派自己的親信鳳山為訓練京畿附近陸軍各鎮大臣,專門統轄袁世凱交還的四鎮。

1907年9月,清廷諭令袁世凱擔任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以明升暗降的方式削去了他最後的軍權。但袁世凱對北洋六鎮仍有一定的影響力。首先是由於鐵良手中的士官生資源還不夠雄厚,鳳山又是個糊塗的滿族官僚,並沒有多少能力,因此交還陸軍部的四鎮中的袁系軍官並沒有進行大的調整。其次,因繼任直隸總督的楊士驤與袁世凱私交很好,對袁極為推崇,亦步亦趨,凡涉及直隸管轄的第二、四兩鎮軍務,都向袁世凱請示後再辦理。

袁鐵之爭最後以鐵良佔了上風而告一段落,這主要是因為鐵良背後有慈禧太后的支持。慈禧太后極善於玩弄權謀,對滿漢大臣恩威並重,權不旁落。帝國最精銳的新軍全部掌控在袁世凱的手裡,顯然並非慈禧所願。所以,新軍一旦練成,收兵權也是必然之舉,鐵良只是慈禧的一顆棋子而已。當然,慈禧自認為可以控制局面,並沒有除掉袁世凱的想法,僅是做到讓其「無害」而已,仍希望袁世凱繼續為帝國效力。

1908年11月,慈禧、光緒去世,溥儀即位,由其父攝政王載灃監國攝政。載灃因戊戌變法袁世凱告密,害了自己的哥哥光緒,因而恨死了袁世凱。初掌大權後就想殺了袁世凱。但由於張之洞、奕劻等老臣的勸阻,又忌憚於北洋新軍的異動,不敢動手。懂得審時度勢的袁世凱於是以「足疾」為由奏請回河南彰德老家「養病」。

載灃執政後,重用宗室少壯派,軍務交給弟弟載濤和宗室貝勒毓朗辦理,這就與陸軍部尚書鐵良產生了矛盾。有傳聞,鐵良曾密勸隆裕太后訓政,以排擠載灃的勢力,更加招致載灃的惡感。不久,載灃撤掉了鐵良的陸軍部尚書,貶往南京任江寧將軍。鐵良的親信鳳山也被外放任廣州將軍,北洋六鎮先後全部改歸陸軍部直轄。之後,由載濤、毓朗倚重良弼為智囊,主持軍務決策,陸軍部尚書蔭昌則負責處理日常軍務,這一格局持續到武昌起義爆發為止。

在局勢基本穩定後,載灃等開始著手對北洋新軍進行去袁化改造。這一進程基本上由良弼主持籌劃,首先是對袁系幹部進行分化,將擁袁態度明確的將領進行調離或撤職,對態度較為和緩的予以籠絡與留用;其次是選取留日士官生背景的將領調入北洋新軍,充實到關鍵位置上。

北洋六鎮各統制官中,鐵心擁護袁世凱的當屬第六鎮統制趙國賢。趙國賢是袁世凱的同鄉,曾是袁世凱早年的隨從,一直受袁的提攜,極其忠心。趙國賢此前曾補授了潮州鎮總兵實缺,但袁世凱以北洋軍務重要為由,奏請將趙國賢仍留在直隸帶兵。載灃處置袁世凱之前,曾徵求了各鎮統制的意見,趙國賢的反對態度最為激烈。因此在袁世凱開缺回籍後不久,載灃就解除了趙國賢的統制職務,將其趕去廣東赴潮州鎮總兵之任。

第六鎮是由袁世凱起家的新建陸軍延續下來的舊部,受袁的影響最深,為了安撫軍心,載灃任命袁世凱的親信段祺瑞繼任統制。袁世凱賴以控制北洋軍的幾個最重要的助手,除王英楷、劉永慶已死外,王士珍、馮國璋的態度較為平和,對清廷表示了忠心,受到朝廷的籠絡。唯獨段祺瑞素來自有主張,在北洋軍中威望很高,與袁世凱的關係最近。慈禧死後,段祺瑞曾派兵前往保護袁世凱,之後對撤掉袁世凱也頗有微詞,對朝廷而言終究是個隱患。1910年,載灃以明升暗降的手段,任命段祺瑞為江北提督,趕去了蘇北。

到宣統年間,回國的留日士官生較前幾年又有增加,良弼大加籠絡。北洋之外的各省由於近代軍事人才稀缺,對歸來的士官學生特別重視,常常一開始就給予管帶、標統等高級職位,升遷也較快。而袁世凱對留洋學生的思想傾向一直抱有懷疑態度,兼之手下的軍事教育已成氣候,梯次分明,人才也較多,因此對回國的留日士官生限制使用,很少給予實權,只讓他們干教育、參謀方面的差事。因此在袁世凱主政時,北洋新軍中的留日生勢力不大,而且處於被排擠的地位。到宣統年間,在良弼的居中運作下,載灃陸續任命了一批南洋出身的留日士官生到北洋新軍擔任了協統以上的高級主管職務。

留日學生或多或少地受到新思想的影響,如第六鎮統制吳祿貞、第二混成協統領藍天蔚等受同盟會革命思想影響較深,第二十鎮統制張紹曾則對立憲主張較為推崇。曾有人向良弼提醒過注意吳祿貞等人的思想傾向,良弼與吳祿貞等人交情頗深,也並非全無所知,但一來去袁化的步驟時不我待,一時也沒有其它合適的人選;二來良弼自信憑藉私交與權術,加上朝廷的號令與權威,一切尚在可控之中,因此並沒有採取什麼措施。

以上進入北洋新軍任職的留日士官生,除張紹曾原先出自北洋,關係尚能理順外,其餘人等的處境則非常困難,幾乎受到了軍中上下的一致仇視。以吳祿貞為例,此前在東北處理延吉邊務,在國內負有盛名,任第六鎮統制之初也曾雷厲風行,撤去了親袁的協統周符麟等人,但仍感到一籌莫展,僅有參謀何遂等少數親信聽他的,其餘協統、標統以下各級軍官都是袁世凱的舊部,對吳祿貞陽奉陰違。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清廷驚慌失措,再度請袁世凱出山,載灃被迫交出了權柄,跋扈一時的載濤、毓朗也辭去了職務。吳祿貞因密謀發動革命,被自己的馬隊管帶刺殺。張紹曾、藍天蔚也都被清廷一紙命令而交出了軍權。北洋新軍輕而易舉地被袁世凱再度完全控制,成為袁世凱手中最大的本錢與工具。到1912年1月下旬,清廷主戰的強硬派良弼被革命黨人彭家珍炸死,同時北洋軍將領由段祺瑞帶領實行逼宮,通電支持共和政體,直接導致了清朝的垮台。

《同舟共進》馬雷


推薦閱讀:

解密餓命改運的:九個密碼  三大吉卦
明代梃擊案始末解密
(4){奇門遁甲}三奇六儀解密
帶你去看風水 蔣介石王宅風水大解密
解密黎族婚俗的那些事兒……

TAG:軍閥 | 解密 | 北洋軍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