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後 這14萬中國人終於被歐洲人想起
原標題:百年後,這14萬中國人終於被歐洲人想起!
當地時間11月15日,曾被長久遺忘的一戰華工青銅紀念雕像在歐洲一戰主戰場,比利時西部與法國接壤的波普林格市正式落成,供後人緬懷憑弔。
這座雕像再現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中國勞工挖戰壕、運炮彈和抬擔架的典型形象,提醒人們不要忘記這段苦難的歷史。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今天,100年後,數萬名中國勞工終於得到了肯定。
中國駐比利時大使曲星高度評價了一戰華工所發揮的歷史作用。「我們認為,對我們享有和平的這一代來說,建立一座紀念一戰華工的紀念碑是一項責無旁貸的責任,以紀念那些將生命獻給他們從未去過的地方,去幫助他們從未相識的人們的2萬名中國勞工。」
遲到的百年記憶
誰還記得一戰華工?恐怕只有研究相關內容的專家、老師才會記得吧。比利時著名一戰華工專家、西弗蘭德大學孔子學院外方院長馮浩烈先生說,很多歐洲人以前並不知道華工曾經參加一戰。
從平民到勞工
歷史上,中國政府曾宣布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但並不是派出軍隊參戰。而是用14萬北方農民為主的中國勞工代替,以緩解英法兩國所面臨的人力危機。這些被招募的中國勞工被協約國稱為「中國勞工旅(the Chinese Labour Corps)」,在1916-1918年期間遠赴一戰戰場。從那一刻起,他們的未來,生死未卜。
健壯、廉價的「工蟻」
順利到達海外的華工們,來不及抹去路途的疲憊就立刻被送去工作。在那裡,他們沒有名字,只有編號。按事前的合同約定,中國勞工是「以工代兵」,但千萬別以為他們只是去工廠製造軍事用品,或是去碼頭做搬運工,他們中的很多人都被派到了戰場的最前線。
挖戰壕、運彈藥、救傷員、埋屍體、清理戰場,還要冒著生命危險建設重要的道路和溝渠系統、鋪設鐵路、維修坦克、甚至拆除未爆炸的炸彈……「無所不能」的他們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0-18個小時,每年只有三天假期。無論是在前線還是後方,華工從事的都是最艱苦、最繁重且危險的工作。
搬運彈藥的華工
據中國勞工第十三營的隨行翻譯張邦永回憶,他們被英軍派往法國東北邊的阿拉斯挖戰壕時,事實上已在敵人的步槍射程之內,有些地方與敵方戰壕的距離不過50米;直到中國勞工挖好戰壕後,英國兵才進入陣地,換言之,勞工們被頂在了最前線。在法國皮卡第的一場戰鬥中,很多修繕戰壕的華工們即死在戰火之下。
此外,華工的付出與回報也不成比例。按照合同約定,華工的工錢為每天5個法郎,到達戰場後,扣去伙食費、住宿費、置裝費、醫療保險,工資縮水一半。
中國勞工的三種歸宿
一戰的中國勞工有三種歸宿:約滿歸國、定居國外、長眠異國。
戰爭結束後,許多華工仍然繼續做戰場清理工作。合約期滿的華工約有11萬人選擇離開歐洲,回到故土。英國的華工最後一批在1920年回國,法國的華工也在1922年才得以回國。
此外,還有數千名華工留在了法國,成為法國的首批華人。一些華工與當地女子結婚,有的甚至又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有人在對家人的思念中孤獨終老。
活著的勞工是幸運的,還有大批中國勞工下落不明或長眠於異國。關於華工在一戰中的傷亡數字,沒有一個定論。據現有不完全統計,當年華工奮戰的法國下加萊省、索姆省、塞納濱海省等地,共有56處公墓的1791個墓穴葬有華工。
有些華工甚至在路上就失去了生命。1917年2月24日,德國潛艇在地中海海域擊中運送華工的郵輪,船上543名華工全部葬身大海。
身在異國的中國心
一戰後,英軍曾在比利時舉行戰勝國運動會,華工一併受邀參加,見到會場唯獨沒有中國的旗幟時,華工當即就向英方提出抗議。
歐洲人的種族歧視,也激發了華工們強烈的國家意識和民族意識。1918年,遠在歐洲的華工向直隸省因受洪水災害而面臨饑荒的中國同胞寄去捐贈錢物;在里昂的華工邰魁義將全部積蓄550法郎捐出,鼓勵政府興國;巴黎和會期間,為了抗議《凡爾賽條約》,在正式簽字的前一天,留在巴黎的華工和中國留學生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抗議活動。
「被遺忘的軍隊」終於被記起
在英國六萬多個戰爭紀念碑中,沒有一個為紀念中國勞工而立;現代英國少有華工後裔,因為他們在戰後被拒絕定居英國;他們的服務記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摧毀。英國媒體因此將他們稱為「被遺忘的軍隊」。而這段被遺忘的記憶,在百年之後終於得到了關注。
當地時間11月12日晚,英國第四頻道電視台播放紀錄片《英國被忘卻的軍隊》,這是英國主流媒體首次製作紀錄片回顧這段歷史,肯定中國勞工對一戰勝利作出的貢獻。
紀錄片中講到,華工在當時的報道中都是被忽視的。最諷刺的體現之一就是,在為期待一戰勝利而準備的巨幅壁畫《戰爭萬神殿》中,法國畫家為加入美軍的形象,而「犧牲」中國勞工。
英國許多媒體也紛紛致敬中國勞工,《每日快報》稱這部紀錄片為改寫掉歷史的謊言。
英國老人約翰·德·露西在整理爺爺威廉·詹姆斯·霍金中尉的舊物時發現了一個裝滿舊照片和底片的盒子,裡面滿滿都是參加一戰的爺爺與中國勞工的合影。
今年一戰停戰99周年當日,30多名華僑華人和英國友人代表來到倫敦和平紀念碑前,向在英國付出鮮血和汗水的一戰華工敬獻花環。這是英國首次在正式活動中紀念參與一戰的中國勞工。
英國部分學校也舉行了各種活動,讓學生了解這段被遺忘的歷史。這個月,有關一戰華工歷史的講座也在陸續進行……
20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00周年之際,法國政府和旅法華社在巴黎舉行高規格儀式,紀念一戰期間赴歐參戰的中國勞工。
時任法國國防部長德勒里昂等高管參加紀念儀式
此外,英國華僑華人也在為「還一戰華工一個公道」而努力。從2014年10月14日開始,英國華人社會論壇副主席陳德梁正式提出為一戰中的中國勞工建立永久紀念碑的倡議——「確保我們銘記」。據悉,正在籌資修建的紀念碑將於2018年8月落戶倫敦東部,屆時,英國將舉行紀念一戰結束一百周年的盛大活動。
除了籌建紀念碑,英國華人社團還親自走訪、收集信息,製作完成紀錄片《華工:一戰中不可忘卻的面孔》,相對完整地展現了一戰時期,中國勞工的戰地生活、工作以及戰後生存狀況。紀錄片在英國議會大廈和當地部分高校、博物館播出並得到積極反響。
參與制作的倫敦華人彭文蘭表示:「我們希望讓更多英國人知道,一戰華工的故事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英國。這是一段共同的歷史,我們需要一起紀念他們。」
留言來自於倫敦唐人街China Exchange中國勞工影像展現場。(來源:《歐洲時報》)
中國勞工為一戰歐洲戰場的後方提供了寶貴的勞動力,中國人民為實現世界和平作出了不小的貢獻,是歷史事實。這段歷史的真相需要得到歐洲乃至世界的正視。而作為中國人,我們更不能忘卻這段歷史和那些「英雄」。
來源:中國僑網、看歷史、江淮時報、參考消息、中新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