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孫中山紀念堂巡禮

天陰,雨絲飄拂,從桃園機場搭乘大巴,駛過淡水河,行駛在雙向高速公路的中間道路上,鱗次櫛比的樓房迎面而來,雖然沒有大陸那樣拔地而起的摩天大廈,但依然感到大都市的氣息。台北只有260萬常住居民,和蘭州城鄉總和差不多。但加上流動人口,卻高達500萬。那高架橋,盤旋路口,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卻非一般省會城市所能擁有;而那萬千氣象,恢弘氣魄,也非千篇一律的地方都市所可比擬。日本經營台北五十年,國民政府經營台北六十餘年,她的文化積澱、物質積累、經濟實力,已經很雄厚的了。這自然是她非一般都會所能比肩的原因。

經過台北交流道口不久,隔著基隆河、高架公路,遠遠望見對面的山坡高地,那裡曾經是圓山原始社會遺址。如今,劍潭山上,一座大屋頂的標誌性建築就矗立在高地的頂端。那就是1952年興建於日本神宮廢墟,1973年10月10日年最後落成的圓山大飯店。由建築師楊卓成設計,14層中國宮殿式大廈,突出於台北盆地之上,在風水學上屬於龍脈之地,地理位置極佳。目不暇接地觀望著車窗外的景物,來到了圓山交流道口,向南行駛上建國路,進入台北市中心。午飯後,就要去拜謁國父紀念堂了。遊人們的興緻高漲了起來。

天公作美,小雨停了,西邊的天空,雲層單薄了。一個好兆頭。大巴駛向忠孝東路,三段,四段,經過交通部觀光局,來到中山公園。公園中央,矗立著大屋頂的雄偉的國父紀念館,館前是音樂噴泉廣場和花壇。而南面,和國父紀念館遙遙相對的,是矗立於雲表的101觀光塔。台北最高的地標式建築。

台北國父紀念館介於忠孝東路、仁愛路、光復南路與逸仙路之間,為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而興建。「民國」53(1964年)年籌建,「民國」61年5月落成(1972年)。是二十世紀台灣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大陸時期國民政府外交部部長王寵惠之子王大閎的作品。大閎早年在瑞士接受中等教育,後入英國劍橋大學學習建築。1941年進入美國哈佛大學,受教於現代建築大師葛羅皮斯(WaiterGropius),並與著名華裔建築師貝律銘同窗。國父紀念館的平面是長為100米的正方形,高度30.4米,每邊由14支灰色大柱,支撐黃色屋頂,使其起翹角像大鵬展翼。全館分前後兩大部分,前為中山雕像紀念堂,後為表演廳。正面入口處的屋檐向上翻起,由兩排,八根大理石柱支撐,中央上門楣懸匾大書「國父紀念館」五字。整個造型可追溯至唐宋。王大閎在借鑒傳統建築的同時,以簡潔有力的線條勾勒屋脊,巧妙地將屋頂形成三度曲面,並注重柱子、門窗、屋檐的線條美感,色調樸實且耐看,具有淡薄而寧靜致遠的氣質,使整個建築散發著一種東方古典的含蓄美。

懷著莊嚴肅穆的心情走進一樓大廳,迎面是端坐於沙發之上的孫中山銅像。高5.8米,重達17噸。台座上鐫刻著孫文先生題寫的《禮記·禮運》孔子論述「大同」的名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兩邊台座側,是持槍的雕塑似的巍然不動的兩位衛兵。深藍色的軍禮服鑲著銀邊,手持的自動步槍也是特製鑲銀的。恰逢下午衛兵換崗,是一場難得的儀式展現。遊客們涌滿大廳紅線外側空庭,等待著那莊嚴時刻的到來。

鼓樂響起,在指揮前導揮旗指揮下,兩位交接班衛兵隨著儀仗兵,踏著節拍,一步一頓,一邊揮動著銀槍,一邊將馬刺皮鞋鏗鏘有力地踩著大理石地面,走向銅像台前。兩位值守的衛兵按拍節,側轉,持槍,前行,也是一步一頓,極有章法。銀槍在手臂,右身側來回揮舞,落地,發出厚重的撞擊聲。兩對衛兵,在鼓樂指揮下,在台前相逢,依然莊嚴地揮臂,舞槍,一板一眼,有招有式,相互致禮,擦肩交換位列,各自一步一頓地步向自己的位置。換崗持槍衛兵左右轉,走向護衛崗位,意態軒昂地完成了最後一個禮儀,端正地站立在哨位上,一動也不動了,連眼珠都凝固了,瞬間化為了新的雕塑。

舉場震動,心生敬慕,肅穆地離開大廳,各自走向自己應去的展廳。

大廳左右兩邊,是寬敞、明亮又氣派的國父史跡展東室、西室。東室是以中山先生與中華民國為主題的展覽室,西室則是以中山先生與台灣為主題,並有關於台灣歷史的介紹。東室面南牆壁,鏡框里鑲著孫中山於民國13年(1924年)4月12日手書的《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全文僅二十五條。這是中華民國成立後,孫文針對國家建設所提出的規劃方案。展室里還有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印璽。

台北國父紀念館館內規劃有可容納觀眾2500多人的大會堂,總面積2,844平方公尺,為島內最大型的國家級表演場地,表演廳燈光、設備一流,演講廳常有學術性、生活性的講座。 紀念館二樓有中山國家畫廊和孫逸仙博士圖書館,三樓還有逸仙藝廊、德明藝廊和逸仙放映室,在地下一樓還有翠亨藝廊、載之軒、翠溪藝廊、書報閱覽室、視聽中心,是台北市民室內藝文、知性活動的多元化地點。

國父紀念館館外綠意盎然,消暑廣場環繞四周。公園正中央升旗台、噴水池與館建築物為軸線,兩邊採用對稱方式設計,植物配置也採用對稱方式。北面健康步道採用花蓮特產——墨綠色小卵石鋪設了健康步道,在蒙絡搖綴的亞熱代植物和花卉的映襯下;安靜而恬淡。西面是中山碑林展示區;南面是噴泉池、花壇區、草坪區;西南面是綠意盎然、垂柳搖曳的翠湖區。整個的一個風水寶地,令人流連忘返。

孫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滿清統治,建立民國政府的革命家之一。祖籍廣東香山,旅居夏威夷的他早年即接受西方教育,傾向於民主共和,通曉外語,兼以醫術博愛天下,推行推翻滿清的革命主張,因而在國內外享有知名度,成為一代革命領袖。為有志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志士仁人所擁戴,成為在東京成立的同盟會的代表人物,也因此在武昌起義後順利被選為臨時大總統。

孫中山去世後,蔣介石領導他創建的國民革命軍進行北伐,名義上完成了中國的統一。北伐主要領導人物,特別是蔣中正、汪兆銘(汪精衛),均為孫文培育出來的精英,自然要奉導師為最高的精神領袖,並以三民主義為治國綱領。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孫成為蔣中正之外,凝聚全國向心力的象徵人物之一。國民政府與旗下將領也一概以「保障孫總理的革命成果」為號召,鼓動人民建設和將士作戰。因此到戰爭中後期,孫中山很自然被推舉為中華民國的國父。在台灣建立這樣一個紀念館,自然成了凝聚人心,鞏固政權的必然。

雲散天開,天晴了,春日和煦地照耀著中山公園,國父紀念堂的大屋頂熠熠生輝,那也是一種象徵……


推薦閱讀:

2018.3.21 台北記事——不曾落幕的人間煙火
不要忘了在那山的那邊海的那邊還有個國寶展|台北故宮「書畫菁華特展」七大講座
2018年台北跨年的正確打開方式
雲開天青 極致千年 —— 台北故宮汝瓷珍品大圖細品(下)
台北小記

TAG:台北 | 孫中山 | 紀念 | 中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