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原生態太極拳那裡找(下)
神秘的原生態太極拳那裡找(下)
考證原生態太極拳存在的關鍵要素
探索、求證一個史傳拳術;若該拳的史傳文獻、武族宗傳鏈都存在,應該說該拳宗傳遺產在形式上是完整的,但是缺少宗門的精髓。因為它作為一項文化遺產是非物質性的。在代代承傳過程中,往往受到各代的社會環境、人文變化而變化。承傳過程中可能有發展,或有變異,甚至失傳。還有可能被人盜名承傳。所以求證真傳還須在現實社會中,找到活生生的,掌握該拳種的拳性的高手。這樣經整理才能確定該項武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北有嵩山少林,南有武當太極。判定少林拳是這樣。判定太極拳也應是這樣。「太極拳」,這個拳種在本世紀前後已被人割斷歷史,盜名承傳。原本在江湖上,是神秘、稀少的武當高功夫拳。現在變得家喻戶曉,人人都學的說拳不是拳,說操又象拳的東西,也有萬能拳說法。實是現代版的偽拳。
據考證;中國遠在明朝就有太極拳存在。有遺留的文獻、完整的拳論和代表人物傳說等史證。若要進一步完整考證。難點是在以後的五百年歷史期間,有關資料空白,文獻失滅。讓現代人不知原生態太極拳的真實面目。所以要搞清楚本來面目,只能從明朝三位太極拳家張三丰、王宗岳、張松溪等遺留給我們的太極拳理論文獻研究入手,在江湖上找到符合原生態太極拳理論的真人和高手。才使它成為完整的武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一項艱難的古文化挖掘工程。過去的事實告訴我們,在中國的「武協」系統里,因為認識的本質差異,在那個群體里是不可能有這樣人才存在。只能在「武協」視線之外的民間江湖上去尋找。
太極拳不是生死博擊拳術
古今中外,一提到拳術,按常理總是聯想到古代戰場,刀光劍影,徒手力搏,你死我活,武藝高超的英雄形象。拳術是徒手的武術,也是生死博擊技術。在今天的體育運動項目中,也引進各種拳術,雖然不是生死博擊,但比賽總須力搏求勝。現在通過理論研究發現,原生態太極拳並不是常人想像的生死博擊拳術。也不是攻防兼有,有招有法的進攻性力量型拳術。它是另類的非力量型拳術。拳論講「非關學力而有為也」。原生態太極拳產生的真實背景;古代明朝道教武當山派道士修鍊之餘,偶然發現並經總結提煉,成為一項有規則的,對抗性的,非力量競技的無傷害的拳術。因為學拳必須掌握太極陰陽法則故命「太極拳」。道士通過競技比試,大大提高修鍊的水平和樂趣。集養生、競技、娛樂為一體。拳藝精熟之後也是防身功夫,對付圈外之力士的侵犯,觸手驚彈。文獻資料記述;七十多歲老裁縫張松溪功夫在身,一招手應接,就將少林武僧放倒在地。史評;「得其一、二足勝少林。」
這個發現將震動整個武術界。完全推翻武術界許多專家、行家傳統的固有論說。也打破西方有關人體運動的基本理論。顛覆了當今存在半個多世紀的太極拳界。
江湖上有原生態太極拳蹤跡
在過去的五、六年期間,筆者在民間江湖中遊走,尋尋覓覓,終於很幸運的找到原生態太極拳愛好者小群體。並發現罕見的幾位太極拳高手,他們支持筆者的學習探索和研究,給予很大的幫助。讓筆者從理論到實踐頓悟其中奧秘,基本搞清楚原生態太極拳的全貌。包括形態和內功原理。
原生態太極拳無固定形、法,神奇功夫並不表現在肢體語言上,而體現在體表見不到的人體意念活動,體內的氣能和整體重心的精細轉換上,運用太極陰陽法則,通過意引氣,氣帶動身體整體筋、骨精微運動,開發人體內功和內功技巧。達到弱御強自衛和養生的目標。因為是內功技巧,除了交手競技外,無形體語言可展示。所以難懂、難學、難授、難傳,依賴天賦悟覺的得道者稀少。直至今日也就是維持一個人數極少的小宗拳種。從全國範圍來看,愛好者不過百餘人,內圈拳族的人群約十餘人。大多集中在上海的黃浦、虹口、楊浦等幾個區。
筆者通過理論研究發現上世紀的王薌齋的意拳,其功夫表現及理論同太極拳的功法和理論很一致。早期王薌齋練就的意拳應該就是太極拳功夫。所以也可通過學王薌齋早期意拳理論學太極拳(論文網上找)。意拳後期改名大成拳。它的拳性和理論都發生變異。與太極拳比較有原則性差異,太極拳是純防禦拳,(不存在先發制人和後發制人的戰術動作。)唯有以靜制動。不致人身體傷害。大成拳強調即防即發,後發制人,有肢體運動。實戰性強。族人宣稱「練三年打死人」。
民間確有太極拳高手
在這個小宗拳中,領軍人物應是楊浦區的王震聲老先生,他掌握太極拳功夫較全面,接近傳說中道教太極拳頂級功夫「金鐘罩」。他曾接受台灣太極拳尋根考察團實戰認定。曾經辭推過幾個高校,包括上海體育學院的任教聘請。樂於過隱居生活。可惜去年病故,享年八十歲。王老師身邊沒有一個直傳學生,即有一位經指導獲成功的得道者。那就是鄒章福先生。77歲遇見王老師,在三年時間裡,請教王老師二百次,就悟透並掌握高層功夫,成為一位耄耋高手(可惜鄒先生83歲因病去世)。他的成功範例告訴我們,原生態太極拳功夫雖然難懂、難學、難授、難傳。但是它不是特異功能,存在於人體固有的生理功能可開發,有規律好整理。學習亦有捷徑好走。過去不少人企圖通過練「拳操」,久練成精。可惜三十多年過去,拳操還是拳操。一事無成。祝大彤寫書很多,有點名氣。也有幾分內功技能,可惜對於史傳「拳論」棄之不用。自己瞎捉摸,終脫不開拳操框框。山東有位推手高手石崇英。70餘歲,看他視頻確是一位原生態太極拳高手,可惜他把自己功夫定位在行意拳的「推手」上,沒有為自己的功夫正確定位和理論研究。
上海有個推手角
上海有一個推手角,很有著名度。位置設在沿南京路的人民公園北門。是開放式的。每月首個周六上午,來自各區的推手愛好者都會自覺在此集會交流切磋技藝。人數時多時少,大約百人左右。大家把這個集會地點稱作太極推手角。交流內容很多,很雜。大致可分二種,力量型推手和非力量型的上海推手。力量型推手中最典型是八法推手,愛好者多是習過推手的青、中年。交流動作較猛,有的在盤手中雜帶摔跤、擒拿技法。所以這一類推手,很容易發生傷害事故。對於不認識的人,不宜貿然交手。
非力量型的上海推手比較文明,是上海人特有的推手運動。動作慢起慢落。也可以說是探索原生態太極拳的一種形式。正確的講;是界與推手與原生態太極拳的中間形態。有盤手套路,可以慢盤慢動。你攻我化解,攻防雙方時時交換,不頂不抗,追求化解技巧,既養生也有競技樂趣。(網上有視頻可觀摩)
原生態太極拳高手的蹤影
在這個推手角里,三、五一夥,六、七一群。各玩各的。興趣上來就伸臂接搭比試一下。見不到勝,也見不到負。有人夸夸其談,有人三言二語交流的心得體會。時有少數幾位原生態太極拳的高手來客串。凡是原生態太極拳愛好者都可藉此機會開開眼界,見識一下神奇,或者向老師求教,親身體現一下。在這裡筆者要向大家交代,許多人只知高手的功夫高超,並不知道這是原生態太極拳。原生態太極拳沒有固定的套路動作。搭手比試都是隨意、隨機。技法是內功和內功技巧。兩人一搭上手即能定勝負,判高低。高手們悟性各不同,悟覺到的技道也不同。所以技藝各有所長,各有短板,大部分人多少還遺留一些上海推手技法。因為大家都是抱著學習探討態度,所以兩人交手沒有急烈動作,稍有接觸,慢起慢落,還未轉臂半圈,就可分勝負。點到為止,你知我知便罷手。再來第二回合。站在邊上的第三者,第四者未必能看懂。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原生態太極拳是有規則的競技拳術。所以競技形式是不脫手,近似推手不是推手。筆者根據自己對拳術的研究和觀察,為大家提供一些識別門道;
1.在場子里;重點看「上海推手」那群人。上海推手也有盤手套路動作,基本上就是「八法推手」模式。盤起來圈子小,不動步,動作緩慢。通過盤手雙方相互感覺,看誰佔主動,形式上主動運動的一方是主動。事實上能與對方運動頻律同步的是主動,你進我退,退到你進攻落空失勢撲出去,我步不移身穩坐。你退我粘,不離不丟。退到你後仰彈出去。「四兩撥千斤」是高手。
2.高手入場。他一雙手接你雙手時,你會感覺兩手空空,手上硬勁、暗力所到之處都有空感,你輕,他更輕。想發力發不出來。一般拳手用肢體運動化解來力,高手肢體只要微動就能化解。反之他伸過來手總會如筷子點上你的骨頭。讓你沒有反應餘地。等到感覺到了,整體也給封住了,只能整體跳出去後撤。拳論講:「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
3.一對老漢,身體互不接觸練攻、防。有招,有勢,一個用手臂做攻擊手勢,對手似接到力球,整體跳起來向後跳退。說是中招,化解不了。很神、很奇。都以為發者是神功。不觸到對手膚肌,也不用力就能將對手放出去。河北的閆芳也有此功夫,到台灣吹噓自己是太極神功。後被記者揭穿。這個功夫不是特異功能。實是氣功的一種表演形式。是氣功者之間的收、放氣功練習。俗稱「隔牆打牛」。相互要配合表演才行。太極拳手應該有氣功,氣遍全身是拳手基本功。高手氣功煉到身體周圍產生氣場。如你有氣功,在旁能感受到,氣功功力越強氣場也越大。雙人對陣,還未接觸,拳手就佔上風,已勝七分。
4.推手練得好的人,兩腿弓步下盤坐穩,盤起套路又沉又圓滑,兩手臂有擰勁,纏絲勁。一般人一搭此手,二轉、三轉就會被拋出去。如看到有人隨意輕輕的搭上手,就封住他雙臂,讓他動也不能動,如發硬力,彈出去是他自己。那個人便是原生態太極拳高手。應了拳論「以靜制動,犯者應手立撲.」這樣高手難得一見。
5.原生態太極拳是純防禦拳。凡是主動推、拉對手,兩人互攻,雖有勝、敗。但那不是我們要研究的原生態太極拳。太極高手技術還不全面時,往往會夾帶攻擊動作。旁觀者須分清兩種技法,自己採取選擇性學習就有進步。
6.上海推手中,有些人動作幅度大,搭上對手任意一臂,就能控制對手全身,全身一抖發很小遲發勁出去,足以讓百餘斤重的對手雙腳離地,直接跳退出去,狠的時候會彈出幾米遠。競技形態很美,輕輕一發,就讓對手跳起來退飛出去。此種技法在上海推手中是上乘功夫。許多人拿這樣功夫捧為太極拳上乘技擊功夫。有的其中夾帶擒拿,盤腿摔跤動作。這樣功夫雖然競技交手取勝。顯然是用力和主動攻擊等有違太極拳宗旨。這種表現也要有條件,首先雙方都有點氣功,能收氣、放氣。二是雙方要配合,為師方放勁,為徒方化不掉必須立即主動彈退回去,跳起來要輕鬆、退得遠為好。含有表演性質。這些該是原生態太極拳初級表演。不少宗人講自己有多高太極功夫,徒弟佩服得五體投地。其實就是這一套東西。他們的軟肋就是只敢在門內做大,不敢接招門外其他人挑戰,就是因為它是表演性的。
7.太極拳競技典型形態是「以靜制動,犯者應手立撲.」。拳手輕輕的用雙手粘貼上對方雙手,那怕是位大個強者,自己身不動,手輕若羽毛。就能用自身氣場貫穿對手全身。掌控對手,這是太極拳基本技法中「收」法,「以靜制動,」這一層功夫易講難做。做到隨心所欲是更難。太極拳另一個基本技法是「放」法。接前勢,對手依自己力大、練過。一心取勝,主動發勁。那麼高手會做到原姿態不變,攻力來多少就即化即放,對手發力如碰到不倒翁,力一下子消失落空,不倒翁返回力又從原路彈回來者身體,使對手來不及反應就後仰倒地。而身體不會有傷著點。一般情況是看不到這樣實例。因為攻擊力不大,即化即放的力也不大。退一、二步即止。有的兩人僅用食指相粘貼,對方一發力就讓你後跳。還有對手把手掌平貼住拳手胸口,一掌過去,跳出去的是你自己。拳手紋絲不動。太極拳表現形形式式,總之是弱能御強。
目前原生態太極拳還是處在挖掘、發現階段。愛好者人數還很小。但是這開始是會發展的。總有一天「太極拳為得到正名,以一個正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列入史冊。下階段筆者將多一些訓練方法研究成果介紹給大家。2015。7。23
推薦閱讀:
※共濟會是什麼神秘組織?共濟會會統治世界嗎?共濟會有多少黑幕?
※女明星突然變漂亮的神秘法寶
※靈異!人臨死前的十三種神秘感受
※有沒有已經被證實存在的超能力?有能夠後天習得的超能力嗎?
※【揭秘】神秘的中央巡視組是如何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