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樹菩薩中觀論:《八不》

龍樹菩薩中觀論:《八不》

已有 11 次閱讀2012-10-8 18:40 | 菩薩 佛友日誌 燕塞雪公博客 佛教網 佛緣網站

龍樹菩薩中觀論:《八不》 -

-

龍樹菩薩在《中觀論》說:「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去不來」。如果這幾句話我們確實理解了,則般若經即能通達無礙,而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大藏教也能窺其全貌,知其所以然了。 -

中觀論所說的這幾句話,講的就是「中道實相」的真諦,是佛說般若經二十二年的精要。我們若能充分理解而善巧地運用在日常生活行住坐卧、語默動靜一切作息之中,那麽必定是左右逢源、自在無礙,能過著無憂無慮、幸福快樂的生活,則當下的娑婆五涿惡世即是華藏世界、不異於西方極樂世界的蓮池海會。 -

中觀論這幾句話與心經所說的不垢不凈、不增不減,都是如出一轍,講的都是中道實相的真諦。 -

一)不生不滅: -

有生的是「相」,而不滅的是「性」。相是有生滅的,就像人的身體一樣,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死不息地在六道中輪迴,所謂轉身受身,改形易道,又如時間晝夜的改變、四季地運行。白天來了,黑暗就消失了;當夜幕低垂時,白日就走了;春夏秋冬四季也一樣不停地在運轉,所以「相」是剎那無常地在改變。而這些相都是「緣起性空」的一種假相,只是吾人一念迷失了本性所產生的「妄」覺而已。一切法從心想生,宇宙的萬象都是「心現識變」的虛妄相。真正不變的是真心,真心是體,也就是所謂的「佛」性,佛性是不滅,如如不動的。一切相都是自性隨緣所產生的虛妄相。緣生無性,當體即空,了不可得,只是暫時存在的假相而已。既然是假,即是不生;不生,又何來的滅呢?所以是不生不滅。生滅只是我們凡夫的妄覺,就像眼疾的人看東西,所看的東西都看成了好幾個,實際上都是自己的錯覺。 -

二)不斷不常: -

凡夫世人因為不明白諸法實相的道理,所以不是執著「常」,就是執著於「斷」。執常,就是執著一切事相都是存在的事實,以為這些相都是恆常不變的,永遠也不會消失。而事實上,宇宙萬物都不時地剎那在變化,如:人有生老病死、草木有生住異滅、礦物也有成住懷空。只是它們的時間長短各個不一而已。但無論時間多長或者多短,像是星球的壽命,或許幾百、幾千億萬年,但它終歸還是會爆炸而消失在太虛空之中。那麽請問:幾分鐘、幾小時,與幾天、或幾年,幾千億萬年來相比到底有何差別?在表象上似乎是有很大的差異,若與宇宙恆長的時空相較時,是否就覺得那隻不過是剎那之間而已,根本就顯得微不足道了。所以,一切的物命,無論是有情、或者是無情,都是無常變化的。既是無常,即沒有永恆性,又哪裡是實有的;它也是虛妄不真的,只是暫時存在的一個假相而已。假的東西如何可以執著,那不是自取煩惱嗎?! -

有些人知道世事無常,終歸壞滅,所以執著於「斷」滅相。也就是認為一切法不能永恆存在,只要一但消失了,就不復存在,故誤以為「人死如燈滅」,人死了就一了百了,不會再生了。所以只要是活在的一天,就要盡情地享受人生,於是吃喝玩樂地盡情揮霍,無所不為,當然是更不信因果。往往為了享樂,而作姦犯科,以供他在生活上的花費享用,因而造作許多的罪業。殊不知,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一切凡夫、有情的眾生都在六道中輪迴生死,包括世間所有一切的「相」也都是緣聚緣散的一種現象。然而,「緣」是聚散無常,此刻可能消失不見了,下一刻當緣具足了,它又悄悄地出現了。 -

許多人尋尋覓覓找尋自己心目中的對象,找了幾十年,不知道歷經多少的挫折,走了多少冤枉路,最後找到的對象居然還是小時侯的玩伴,或者就是自己初戀的情人。世間的事往往是無法預期。世事的變化就像天氣一樣有時難以預料,所謂:東山飄雨,西山晴,過一會兒,又烏雲密布,下起大雨來了,所以說世事無常就像天氣一樣陰晴不定、變化萬千。說是好時即是壞;說它壞時又轉好了。所以「相」是剎那變化,交替無常,不是斷滅相。若執著斷滅就著了「空」相,以致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就會失去了方向、沒有了目標,於是缺乏奮鬥向上的動力,所以會消極避世、沈淪怠惰,過著好像沒有明天,灰暗陰晦的生活。因而覺得人生乏味,只曉得沉迷在聲色犬馬、酒色財氣的玩樂之中,銷蝕自己寶貴的生命,成為社會的包袱、寄生蟲,為人所輕蔑不恥。 -

這兩種人都是煩惱的始作俑者,他們不明白一切萬物的生命都是生生不息,未曾間斷。人死了會再生,只不過是轉變一個身體,換一個形貌出現而已;草木枯了也會再生,會不斷地繁衍下去,它們是生滅不息、不生不滅的。也就是說,不生不滅之中有它生生不息的現象產生,而生滅中也有不生不滅的恆長性存在。這就是宇宙事實的真相,講的也就是我們人生的真諦。若能了解諸法的實相,生活才能過得有意義,才會活的有價值;換句話說,才能使我們的生命發光發亮,活出尊嚴。 -

三)不一不異: -

「一」在佛法里說的是一真法界。「一」是理體它性常不變,即所謂的實相。禪德說「萬法歸一」,而「一」即是實相。佛法說不二之法,有了「二」即是妄念。能入「一」即是清凈念,則心就清凈、平等沒有分別。所以,「一」是我們的真心、真如本體,也就是佛性。「異」是差別、不同的意思。講的是現象,而現象是有差別的。不異即是沒有不同。 -

為何說「不一」,又說「不異」呢?不一,指的是外面的境界相。外塵的境界是千奇百怪、無奇不有,就像萬花筒一樣,變化無常,但無論它的相如何地變化,它還是從體變化出來的,所謂「萬變不離其宗」。我們知道,萬花筒里的圖案是千變萬化的所以是「不一」,但無論如何地轉動,都不可能出現同一組圖案;雖然它千變萬化,還是從同一個體所變現出來的。這個本體沒有變,它還是「一」,所以說「不異」。故「不異」講的是體,而「不一」說的是外在的相。「相」確實是千變萬化的,而「體」卻是一,是不變的性體。若了解不一不異,就能明白華嚴所說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這「一多不二」即沒有差別了。 -

外面的境界相是自性隨緣所產生的幻相,故「有」即是「無」,沒有分別,所以相即是性,性即是相;性相不二,理事圓融。若確實明白這個道理,就契入了般若實相的理體。 -

四)不來不去: -

宇宙萬象的本體既然是清凈寂滅、一塵不染、一 法也不立,是一絲不掛、本來無一物的。既然無一物,哪裡還有來去的現象?!有來、有去只是一種幻相,就像人有生死一樣。這一口氣斷了,就死了;七七四十九天之後,神識又去投胎去了,如此轉生受生、輪迴不息,何有來去生滅呢?故來去是它的相。實際上,真心是遍一切處、無所不在的,哪裡有來去的相?蓮池大師說:「身在花中佛現前,佛光來照紫金蓮,心隨諸佛往生去,無去無來事宛然」。我們念佛人,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對於理與事一定要明白,才能有助於我們境界的提升。如果理事不了解的話,恐有著相修行之虞,而不能夠成就。歷代的祖師開示後世的學人:念佛法門是最方便了義,又直截了當的法門,是下手易成功高,第一殊勝的妙法。它是由「事」入「理」,由有念而入無念,從事念而入理念,從而契入念佛三昧、一心不亂的境界。也就是說,能達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知道能念的是我的心,所念的是阿彌陀佛。能念之心外沒有佛為我所念,這即是心外無佛;所念之佛外也沒有心能念於佛,也就是佛外無心。換言之,念佛到此境界,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心佛不二,惟是一心而已。除心之外,若還有一物,即是妄見。所以我們念佛往生是心往生,心是遍法界虛空界,故而哪裡有來去!雖心遍一切處,無來也無去,但事相上,確實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故相是有的,不能斷滅,但理是空無的。因為虛空、法界、佛土、眾生也都是我們一念心性妄動而有的幻相,這一切的相都離不開一念心性之外。所以說,「心隨諸佛往生去,無去無來事宛然」,前一句話是約理而說的,是從「性」上講的,而性是空無、寂滅的;後一句是約「相」而說的,相是存在的幻相,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不可以壞相,否則就落了空。然事實的真相是:亦有、亦無,非空、非有。迷時,是一切皆有;悟了,一切皆非-


推薦閱讀:

(1)神秘的金剛手菩薩
夢齋心語:菩薩如何保佑眾生
今天是觀音菩薩的生日, 恭逢觀世音菩薩聖誕日!
觀音菩薩簡介
諸佛菩薩聖日表

TAG:菩薩 | 龍樹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