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學良:富國的平民在反擊我們!——英國脫歐和非富國丨專業視角

本期作者:丁學良(香港科技大學社會學教授)

本期精彩內容:

  • 富國的平民從自己的切身工作和生活經驗里,更多感受到的是全球化帶來了討厭的人、討厭的物、討厭的事、討厭的規章體制,於是他們決定對全球化說「不!」——歐盟自從歐洲經濟共同體演進以來的四十多年裡,終於被一個主要成員國的微弱大多數選民一腳踢開。

  • 從數量上來看,最具有競爭力的比不過那些遍布全國的教育程度較低、收入較低、工作經驗較狹窄的同胞們。「量」打敗了「質」——只要是一人一票,再高的質也打不過更大的量。

  • 隨著富裕國家平民對全球化的不滿高漲及其在政治過層中的強勁表達(不要忘了美國還有一個特朗普),看來中國「去產能」的苦果絕大部分只能自己吞咽下去了。

  • 要是富國的勞工連帶普通平民能把對全球化不滿的情緒化成政治投票,那就有可能頓然改變這個國家自身及其與外部世界的政經關係大格局。

  • 以下是正文內容:

    自本月24日早晨三天來不斷輪換收看全球六、七家主要英文頻道的電視兼瀏覽大報網站,關於英國公投退出歐盟的各種可能後果對各主要經濟體包括中國有啥影響的大辯論,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絕大多數評論人常用一個詞——連鎖反應(dominoeffect多米諾骨牌效應)。令我印象第二深刻的是,評論家們使用「危機時刻」這個字眼倒是不多。

    英國首相卡梅倫宣布十月前將辭去首相職位。

    在筆者的視野里,把這兩個深刻印象綜合一起,我們便可以解讀這件全球性大事件的含義中相當豐富的成分。英國退出歐盟不算是令人太過吃驚震撼的突發事件,因為事先多次的民意調查都表明雙方太接近了,勝負只差一點點。這也許解釋了,為什麼那麼多評論家沒有用「危機時刻」這個提法。但是,英國發生的這件事,卻並不僅僅局限於英國,好幾個西方最發達(注意:是最發達的那一檔,而不是像希臘一類)的國家最近兩、三年來都有和英國類似的民意潮流洶湧澎湃,這才是那麼多評論家用「連鎖反應」提法的依據。富國的平民不理睬各路大腕如果閣下限定我只用一個短語來形容英國公投退出歐盟的這一舉動,筆者的回應是:富國的平民,真狠!說他們「真狠!」,首先是因為直到公投之前的最後一剎那,幾乎所有的英國大公司、大多數議員和更多的政府高官、大多數的著名學者包括十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多數的主流媒體、主要國際組織、絕大多數在英國投資的大牌外商包括我們熟知的索羅斯和李嘉誠,都在苦口婆心勸告英國投票者支持留在歐盟,但結果仍然差強人意。這說明了什麼?這首先說明了富國的平民在用選票反擊全球化(歐洲一體化是其先行的部分),是重重的一擊!他們從自己的切身工作和生活經驗里,更多感受到的是全球化帶來了討厭的人、討厭的物、討厭的事、討厭的規章體制,於是他們決定對全球化說「不!」——歐盟自從歐洲經濟共同體演進以來的四十多年裡,終於被一個主要成員國的微弱大多數選民一腳踢開。

    脫歐公投,「量」打敗了「質」。

    英國分析家很快理出這次公投的一條耐人深思的分布曲線——大倫敦市選民里,投票贊成留在歐盟的佔大多數,高達60%,他們是教育程度高、收入高、工作經驗多元化的社會階層。而在全國範圍內,不持有高校學位的選民中,只有39%投票留歐,他們不具有高競爭力(引自《衛報》2016年6月24-25日)。從數量上來看,最具有競爭力的比不過那些遍布全國的教育程度較低、收入較低、工作經驗較狹窄的同胞們。「量」打敗了「質」——只要是一人一票,再高的質也打不過更大的量。那麼多評論家眼下最擔心的連鎖效應,就是被這個根本的差異所震懾:在最發達的西方國家,雖然大型公司、技術精英、高級經理、投資能手越來越勁推全球化,因為這給他們造就了賺更多錢但交更少的稅的更廣闊天地。然而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平民感受到全球化帶來的種種負面效應,他們一定不會做沉默的羔羊到底。「半島電視台」駐英國的評論員一語點破:首相卡梅倫及其領導團隊低估了英國勞工階層的不滿,他們原以為英國經濟得益於全球化,選民會跟著他們走的,他們沒有細看得益的分布如此不均。連鎖效應在冒頭英國平民大多數人所反感的種種,諸如外來移民太多(這不但擠掉了飯碗、分走了社會福利,而且連帶到擴增恐怖主義分子入境的機會)、外包工作太多、進口的低價產品迫使本國公司消減職位太多、外國投資者來本國買房子太多抬高房價、本國資本家把產業轉移去發展中國家太多,等等,在其它最發達的國家也有。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不失時機地在蘇格蘭就此大加發揮:「世界各地的人民都對移民問題感到憤怒。他們憤怒的原因是,移民來到一個地方,佔用了資源,但沒人知道這些移民是誰。……這種憤怒發生在英國、美國和其他很多地方」(BBC2016年6月24日現場報道)。

    6月24日,慶祝脫歐成功的英國民眾。

    因此,這些地方也呼聲高漲要辦公投:法國國民陣線負責人勒龐(MarineLe Pen)再次重申法國脫盟的要求。根據多個民意調查結果,大多數荷蘭人贊成就荷蘭是否繼續作為歐盟成員國舉行公投,雖然目前程序上做不成。丹麥人民黨要求一旦英國退歐,丹麥也舉行公投,表示「這關係到我們贏得更多自決權的問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 ClaudeJuncker)前不久就表示,一旦英國退盟,其它國家會跟著效仿(DW:「英國退盟可能引發脫歐之風」,2016年6月24日)。富國平民反擊全球化與我們有何干係?如果英國脫歐只是對歐洲一體化有巨大的負面影響,那也僅僅會成為我們亞洲大學課堂里的學術話題。然而,英國平民儘力剎車全球化的公投直接間接地警示我們:中國作為最近一波全球化受益最大的主要經濟體(這是世界銀行幾年前一份研究報告的結論,得到學術界的廣泛認同),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最發達國家平民反擊全球化已經和即將帶來的陣陣震蕩。如果我們整理一下最近幾年裡涉關中國對外的產品貿易、項目投資、公司兼并、各類移民,一個趨勢變得日益明顯——所有這些全球化的操作層面在富裕國家裡遭遇的質疑反彈乃至中途夭折,很少是基於純粹的經濟效益的理由(也就是說效益最大化這個信條不是主要權衡標準),而是出自這些富裕國家的平民尤其是勞工階層,懼怕低收入國家的生產要素參與他們的經濟圈,必然會大大壓縮他們的工作良機和實際收入,降低其生活品質。僅僅是目前發達國家對中國鋼鐵業產能的指責和抵抗,就凸顯了這一趨勢。

    中國目前正在艱難推動著幾大行業「去產能」。

    中國目前正在艱難推動的幾大行業「去產能」,是中國今後經濟發展的一個主題。隨著富裕國家平民對全球化的不滿高漲及其在政治過層中的強勁表達(不要忘了美國還有一個特朗普),看來中國「去產能」的苦果絕大部分只能自己吞咽下去了。內地現在廣為流傳的「賣一噸鋼材的利潤只夠買幾瓶礦泉水」,在許多大宗產品上都可能逐步顯現出來(參閱《中國青年報》2016年6月23日鋼鐵廠裁員的報道)。標題解釋及退而思之本篇評論標題中所謂的「非富國」,既包括低收入的許多國家,也包括我們這樣剛剛邁進中等收入的國家。最發達國家的平民反擊全球化,對這兩類國家都有不等程度的傷害。最受到傷害的,當然是非富國里低中檔收入的社會階層。他們想快速脫貧變得更加不容易了,他們裡面那些已經脫了貧還想快步跨入中產階級的,越來越艱難了。他們的國家作為一個整體要想從中等收入圈邁步走進高收入國傢俱樂部,路途上霧霾重重,這條道走起來異常曲折。我們青少年時,教科書里經常有名言教導學生:各國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各國資本家勾心鬥角。所以順理成章,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打倒資產階級!過去二、三十年里我們目睹全球化的實際過程,倒是看見了另一副圖景:各國資本家繼續在勾心鬥角,經常搞什麼「割喉戰」惡性競爭。但是,一旦許多資本家有合法途徑把資本轉移到綜合生產成本低的不同地方,各地勞動人民的切身利益就變得非常不一致,甚至互相掐脖子。一個地方的勞工就業機會的增多、收入水平的改善,往往就引起其它地方勞工的丟失崗位、或至少降低工薪和福利。而背後的投資方即資本家們,卻樂呵呵的——他們的產品得益於成本降低而變得更有競爭力了。沒有資本的富國勞工階層在一般情況下,包括舉行怠工罷工之類的傳統戰法,是制服不了可以方便地越境跨國經營的資本財團的,本專欄里筆者的前兩篇評論對此已有討論。然而,要是富國的勞工連帶普通平民能把對全球化不滿的情緒化成政治投票,那就有可能頓然改變這個國家自身及其與外部世界的政經關係大格局。這個眼下還在發酵的教訓,是近些年來竭力擴展全球經貿關係的中國必須反覆權衡的課題。至少,中國的政策研究機構不能不退而思之。

    (作者:丁學良;編輯:李大白、張寧;文中圖片系編者所加;圖片來自網路。)

    推薦閱讀:

    35年沒導演敢拍,對越自衛反擊戰,馮小剛上了,真的都不願意看?
    雷霆反擊 第六十一章:混亂的局面
    如何反擊吊著你胃口的女人,讓她倒過來追你?
    蒼鷺捕蛇竟遭頑強反擊
    擺拳實戰用法(防守反擊)

    TAG:英國 | 英國脫歐 | 反擊 | 視角 | 脫歐 | 專業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