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縣」陽新的英雄讚歌(照片珍檔)

1957年,當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第二個五年計劃發展時期,社會主義改造任務剛剛完成,地處鄂東南的湖北省陽新縣人民委員會在加快社會主義建設步伐的同時,應全縣人民的要求,決定在城西的職工文化宮內修建革命烈士陵園,準備將1927年2月27日在「陽新慘案」中壯烈犧牲的9名烈士重新安葬。在修建烈士陵園之初,陽新人民就想到了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國防部部長彭德懷。自從1930年彭德懷率領紅三軍團離開陽新後,陽新人民時刻想念著帶走近萬名子弟兵的彭大將軍。於是,縣人民委員會給彭德懷寫了一封請其為革命烈士紀念碑題詞的信函。

彭德懷付(副)總理:

自從您1929年(應為1930年)因當時形勢需要,離開我縣後,全縣人民至今還是時常的提到您,想念著您,謹祝您身體健康!

為了紀念當時的革命先烈,我們於十月開始在城郊職工文化宮內修建革命先烈紀念碑一座。為此,想請您在萬忙的工作中給紀念碑提(題)幾句詞,是否可以,請答覆我們。

此致

敬禮!

湖北省陽新縣人民委員會

1957年10月24日

當這封信發出去後,陽新縣人民委員會的同志們心情是複雜的,日理萬機的彭德懷能夠把此事放在心上嗎?焦急與期待在大家的心裡交織著。

在彭德懷的心目中,陽新縣是有著十分重要地位的。在接到陽新縣人民委員會來信的當天,這位日理萬機的共和國副總理便欣然提筆回信。

1957年10月30日,彭德懷給湖北省陽新縣人民委員會的回信。湖北省陽新縣檔案館館藏

陽新縣人民委員會:

十月廿四日來信函,擬在文化宮內修建革命先烈紀念碑,用以教育後代,這是好事是必要的。陽新人民的勇敢勤勞是突出的,特別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組建了紅軍第八軍,對於中國革命是有重大貢獻的。我謹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向陽新共產黨和人民致以熱烈的敬意!

彭德懷

一九五七年十月卅日

這封書信記錄了彭德懷對陽新的關心和厚愛,以及他對陽新人民的特殊感情。在回信的同時,彭德懷還為陽新的革命先烈紀念碑題詞:「先烈之血澆成了革命之花!」

彭帥心中的陽新情結

彭德懷元帥在回信中提道:「陽新人民的勇敢勤勞是突出的,特別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組建了紅軍第八軍,對於中國革命是有重大貢獻的。」這是元帥對陽新發自內心的肯定。

中國工農紅軍第八軍,是由平江起義紅五軍第五縱隊擴編而成的。1929年6月,根據紅五軍軍委擴大會議決定,紅五軍第五縱隊在司令員李燦、政委何長工的率領下挺進鄂東南,10月到達陽新。在陽新中共黨組織的支持下,在吸收大冶、陽新起義部隊和地方紅軍之後,第五縱隊在短短几個月時間裡,就由剛來時的800餘人迅速發展到近8000餘人。同年12月,中央軍委和中共湖北省委都先後發出指示:「紅五縱隊要從速擴編為紅八軍。」但紅五縱隊「因擴充過快,內部空虛,領導力量尚弱」,故這一指示並未付諸實施,只是「加深內部訓練,為將來成立八軍做準備」。

1930年3月,中央特派員柯乃康(柯慶施)由上海返回陽新,又一次帶來了中央關於要求紅五縱隊從速擴編為紅八軍的指示。4月12日,中共中央再次指示:「活動在鄂東南的原紅五軍五縱隊,中央決定擴大成為八軍。」根據黨中央的多次指示,紅五縱隊於3月中旬集結於陽新的太平塘、三溪口及大冶的花猶樹一帶交界地區,加緊軍事訓練,為部隊擴編為紅八軍做準備。

1930年5月,彭德懷率紅五軍主力第二、三、四縱隊到達陽新,第一次領略了陽新人民對紅軍的熱情,讓他發出了「進至陽新縣龍燕區,該地群眾對紅軍的熱愛,比平江群眾有過之而無不及。外地紅軍到該區,均不願離開」的感慨。

1930年6月初,出席全國蘇維埃區域代表大會和全國紅軍代表大會的滕代遠、何長工,先後帶領中央派來紅五軍工作的周恆、周吉可、譚政文、楊光池、肖振綱等軍事幹部抵達陽新,後即赴大冶的劉仁八與彭德懷會合。6月10日前後,彭德懷在劉仁八主持召開了紅五軍黨委擴大會議,大會宣布中國工農紅軍第八軍和第三軍團正式成立。

紅三軍團由彭德懷任總指揮,黃公略任副總指揮,滕代遠任總政治委員,袁國平任政治部主任,鄧萍任參謀長。下轄紅五軍、紅八軍、紅十六軍。隨後,由陽新子弟兵組建的紅八軍便跟隨彭大將軍進入中央蘇區,歷經數次反「圍剿」鬥爭、血戰湘江、四渡赤水、爬雪山、過草地,最終到達陝北。雖然紅八軍番號在1931年9月正式取消,但軍魂永存,陽新子弟兵英勇善戰的形象深深鐫刻在元帥的腦海之中。

革命戰爭年代的紅色陽新

彭德懷在回復陽新縣的信中,從陽新人民的革命精神與為人民軍隊發展做出貢獻兩個方面對陽新給予了讚譽。

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同時為中國工農紅軍兩個方面軍提供兵源的根據地是為數不多的,而陽新縣就是其中之一。

1930年6月,當彭德懷率紅三軍團南下湖南後,留在陽新龍港的紅八軍後方留守處奉命開始了組建第四、第五縱隊的擴紅工作。隨著紅三軍團東渡贛江與紅一軍團兵合一處後,中央軍委下令原來為紅八軍組建的第四、第五縱隊,改為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經過陽新中共黨組織和人民的大力支持,紅十五軍在陽新縣李清村組建完畢,並於10月上旬抵達黃梅縣吳祥村,正式宣布紅十五軍成立。1931年1月,根據中央指示,紅十五軍與活動在鄂豫皖根據地的紅一軍合併,成立紅四軍,為後來成立的紅四方面軍奠定了基礎。

當年在陽新曾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小小陽新,萬眾一心;要糧有糧,要兵有兵。」陽新人民的革命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的,早在1927年大革命時期,成子英等九烈士用血肉之軀赴湯蹈火,喚起了30萬窮苦工農。土地革命時期,這裡的中共黨組織通過不懈努力,使得55萬大眾成為土地的主人,為革命事業在陽新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而中國共產黨在陽新的隊伍也隨著革命的深入不斷壯大。根據《中國共產黨湖北志》記述,1932年湖北境內的中共黨員超過6萬名。根據中共鄂東南特委的組織報告記載,這一時期陽新的中共黨員就有1.2萬人。

堅強的中共黨組織是革命成功的保證,1928年8月,中共湖北省委特派員吳致民在向中共湖北省委彙報了陽新的大好革命形勢後,也帶回了省委的指示:大陽區的「工農武裝割據」,應「以陽新為中心」,「建立政權於陽新」,並「幫助鄰縣工作」。陽新縣委遵照省委的指示,於10月在汪武頸召開了擴大會,積極推進「幫助鄰縣工作」。會後,縣委即派多個由縣委執行委員帶隊的工作組,分赴鄂東各縣工作,幫助其建立和發展中共黨組織,開展土地革命鬥爭。1931年4月19日,中央巡視員汪洋、全生吾在《關於鄂東情況向中央的報告》中寫道:「……凡瑞昌、武寧、通山、咸寧、大冶、鄂城、兩蘄(蘄春、蘄水)、廣濟、陽新,除黃梅之縣在外,十個縣委書記,均為陽新同志。」正是因為陽新中共黨組織的無私幫助,最終出現「遍地鮮紅鄂東南」的大好局面。

青山處處埋忠骨

據《陽新縣誌》記載,1928年陽新縣共有人口60.8萬。據1949年統計,陽新縣的人口數僅存8.59萬戶34.16萬人,與1928年相比,銳減26.64萬人。陽新縣人民為中國革命事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從30萬農民協會會員奪得鄉村一切權力,到55萬勞苦大眾中20萬人拿起刀槍誓死保衛著勝利果實,再到從1930年至1934年的反「圍剿」鬥爭,讓陽新蘇區人民全部武裝起來投入戰鬥……陽新人民始終和敵人進行著不屈不撓的鬥爭。從1934年1月起,陽新人民便遭到國民黨軍和還鄉團的瘋狂報復,大量的共產黨人慘遭殺害,大批紅軍家屬被賣掉,所有曾經支持共產黨、紅軍的群眾遭受欺凌,多數鄉村被徹底摧毀,滿門英烈的家庭比比皆是。

今天,在陽新大地上仍有19座紀念碑、5座烈士陵園得到有效保護,其中,湘鄂贛邊區鄂東南革命烈士陵園裡掩埋著3011位紅軍將士的忠骨,他們是中國共產黨最忠誠的革命志士,是共和國的英雄。因此,陽新成為全國聞名的「烈士縣」。這也是彭德懷元帥信中所說的「對於中國革命是有重大貢獻的」有力證明。

原載於《中國檔案報》2016年7月29日 總第2945期 第三版

推薦閱讀:

時隔半個多世紀!今天,20位志願軍烈士回家了!
如何評價"農民運動大王"彭湃?
貴州籍參戰老兵 烈士家屬和愛心人士組團來麻掃墓 (三)
羞煞多少記者?余旭母親清明憶女兒文給媒體人3大啟示!
老軍人激動演講《守住尊嚴》,他曾遍尋全國收集戰友屍骨,並自費修建烈士陵園!

TAG:照片 | 英雄 | 烈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