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糖尿病的食療葯---玉米須

有一首民間兒歌:玉米寶寶特怕冷,衣裳穿了五六層。頭髮長長從不剃,披頭散髮為擋風。

這裡面說的就是北方非常常見的玉米和玉米須,玉米的「頭髮」即玉米須,是常用中藥。玉米是玉蜀黍的種子,又名苞米,俗稱苞谷。用玉米磨成的玉米面,又稱棒子麵,是北方做窩窩頭的主要原料。玉米雖然是粗糧,但其營養價值並不低於細糧大米。除澱粉和鈣的含量略低於大米之外,所含蛋白質、脂肪、磷、鐵以及B族維生素都高於大米。

祖國醫學認為,玉米須味甘、淡,性平,入膀胱、膽經。有利尿、泄熱、平肝、利膽的功能。《本草綱目》說它有「調中開胃」的功效;《本草推陳》則稱「煎服有利尿之功」。玉米須含有大量營養物質和藥用物質,如酒石酸、蘋果酸、苦味糖苷、多聚糖、β—谷甾醇、豆甾醇等。自古以來,玉米須在我國就有較為廣泛的應用。在《滇南本草》等中也記載,玉米須具有止血、利尿的功效。不過,一直以來人們對玉米須的認識,僅限於它的利尿消腫作用,殊不知它還是一味治療糖尿病的良藥。我國南方就常用玉米須加瘦豬肉煮湯治療糖尿病,在《嶺南採藥錄》中有此記錄。此外,我國民間很多偏方中也有類似的內容,或用玉米須泡水飲用,或將玉米須煮粥食用,都取得了不錯的療效。據考證,玉米原產於南美洲,約在16世紀中期,中國開始引種玉米。目前,我國玉米的播種面積很大,種類有黃玉米、白玉米、糯玉米和雜玉米等,是我國北方和西南山區及其他旱谷地區人民的主要糧食之一。玉米可煮湯代茶飲,也可粉碎後製作成玉米粉、玉米糕餅等。一、玉米可以延緩衰老中醫學認為,玉米性平味甘,入肝、腎、膀胱經,有利尿消腫、平肝利膽、健脾滲濕、調中開胃、益肺寧心、清濕熱等功能,立秋時令食用不但能祛秋燥,還有助於延緩衰老。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現代醫學認為,玉米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營養成分。現代研究證實,玉米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亞油酸的含量高達60%以上,它和玉米胚芽中的維生素E協同作用,可降低血液膽固醇濃度,並防止其沉積於血管壁,因此,玉米對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症及高血壓等都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三、玉米可以明目:玉米含有類黃酮,對視網膜黃斑有一定作用,所以多吃玉米有明目作用。四、玉米能防癌、抗衰老:玉米中含的硒和鎂有防癌、抗癌作用:當硒與維生素E聯合作用時,能防止十多種癌瘤,尤其是最常見的乳腺癌和直腸癌,另外,硒還可以調節甲狀腺的工作,防止白內障的發生;鎂一方面能抑制癌細胞的發展,另一方面能加強腸壁蠕動,促使體內廢物排出體外,這對防癌也有重要意義。它含有一種長壽因子——谷胱甘肽,它在硒的參與下,生成谷胱甘肽氧化酶,具有恢復青春、延緩衰老的功能。五、玉米須還有美容、減肥作用:因為玉米胚芽中的維生素E還可促進人體細胞分裂,防止皮膚出現皺紋;玉米須有利尿作用,也有利於減肥。膨化後的玉米花體積很大,食後可消除肥胖人的飢餓感,但含熱量卻很低,是減肥食品之一。六、調節荷爾蒙:玉米中富含的維生素E可通過生殖腺增加荷爾蒙的分泌,改善性能力,預防小產。七、健腦:玉米中含有的谷氨酸還有一定的健腦功能。食療方子:1、特發性水腫:玉米須50克,大棗5枚,以開水沖泡代茶飲,每日1劑,一般2-3劑奏效,可連用1月。2、妊娠水腫:玉米須30克,冬瓜皮60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300毫升,分兩次服,連服5日。3、膽結石:玉米須100克,大棗50克,茵陳60克,水煎。食棗,飲湯,每日1劑,分兩次服。可清熱利濕,利膽排石。

4、糖尿病:玉米須100克,水煎服;或玉米須30克,豬胰200克,水煎服,每日1劑。5、高血壓:玉米須100克,夏枯草30克,菊花30克,水煎服,每日1劑。 6、心腦血管疾病:用玉米須30克,開水沖泡代茶飲,可以消暑清熱。常飲有減肥作用,對防治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病大有裨益。 7、開胃:玉米須還有開胃作用,用它煮水熬米粥治療手術後、化療後和重病後食欲不振的病人,效果很好。玉米須通常用法是煎湯後服,內服常用量是每天50~100克。

玉米須在我國的資源非常豐富,玉米是我國主要農作物之一,總產量已多年突破110億噸,因此,作為玉米副產物的玉米須,資源巨大,而且經濟實惠,但利用不多,非常浪費。目前除少量玉米須入葯外,大部分被白白丟棄。由於玉米須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及醫療保健作用有待於進一步深入研究,現在的整體研究還不夠深入,特別是有效成分、單體化學成分及其作用機制方面的研究還存在不足,臨床應用比較局限,在藥用、食療以及保健品等領域進一步精細加工以及工業化開發,提高其經濟附加值,如何開發和利用玉米須,利用新的藥理作用更好地服務於臨床,是我們需要不斷探索的問題。

附:玉蜀黍原產美洲。明代始傳入中國,入葯始載於《滇南本草圖說》。《綱目》云:「玉蜀黍種出西土,種者亦罕。其苗葉俱似蜀黍而肥矮,亦似薏苡。苗高三四尺。六、七月開花,成穗,如秕麥狀。苗心別出一苞,如棕魚形,苞上出白須垂垂。久則苞拆子出,顆顆攢簇。子亦大如棕子,黃白色。可炸炒食之。炒拆白花,如炒拆糯谷之狀。」《植物名實圖考》也云:「玉蜀黍,《綱目》始入谷部,川、陝、兩湖,凡山田皆種之。俗呼包穀。山農之糧,視其豐歉,釀酒磨粉,用均米麥;瓤煮以飼豕,稈桿干以供炊,無棄物。」所敘所繪皆此種。

藥師法門,食療香菜---芫荽

香菜又名芫荽,最初稱為胡荽,英文名字CorianderHerb,原產於中亞和南歐,或近東和地中海一帶。據唐代《博物志》曾記載說,「張騫使西域還,得大蒜……胡荽」種子歸。至少在南北朝時,肯定已經得到了廣泛種植。因為在《齊民要術》里,就已記載了頗為詳盡的種植胡荽以及製作腌芫荽的方法。芫荽在漢代本稱荽。到了後趙時,石勒做皇帝,「諱胡,故晉汾人呼胡荽為香荽」。如今流傳最廣泛的,就是晉地俗傳的香菜之名,河南叫之作芫荽,而南方仍稱之為芫荽、胡荽或香菜。

一般認為芫荽從歐洲西南部的地中海沿岸起源。根據記載,芫荽大約出現於公元前1500年的埃及。因為公元前1世紀在義大利古城龐貝廢墟中曾經發現芫荽籽。但也有人指出埃及人在公元前5000年就開始使用芫荽。《聖經》中,《出埃及記》16章31條文用芫荽籽的味道來解釋別種食物,顯見香菜籽乃是當時常見食品。羅馬人用之為麵包調料。一度用為芳香劑和驅風葯。

香菜傳入中國後,民間主要用作調味,比如蘭州牛肉拉麵或西安羊肉泡饃,非香菜不正宗。據有關記載,因帶有刺激的特殊清香氣味,香菜被道家列為「五葷」之一,並被當作驅邪鎮鬼的法寶。例如,將香菜和酒煮開,灑在受驚嚇的小孩身上,便無大礙了。此外,香菜還有頗高的藥用價值,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香菜可消谷,補虛,治五臟。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講,「芫」字為「魚毒也」:「荽」字為「香口也」。

傳統中醫認為,香菜性溫味甘,能健胃消食,發汗透疹,利尿通便,驅風解毒。現代研究發現,香菜之所以香,獲得香菜的美名,主要是因為它含有揮髮油和揮發性香味物質。香菜富含營養素,其中維生素C含量為番茄的2.5倍,胡蘿蔔素含量為番茄的2.1倍,維生素E含量為番茄的1.4倍。礦物質含量更遠勝於番茄,如鐵為番茄的7.3倍,鋅和硒為番茄的3.5倍等。

  芫荽由於有刺激性氣味而少蟲害,一般不需要噴洒農藥,接近有機食品,非常適合生食、泡茶和做菜用。生食香菜可以幫助改善代謝,利於減肥美容。日本現在流行用香菜泡茶,並認為香菜茶的排油效果超過檸檬茶和薄荷茶。其做法是把香菜葉子或整棵香菜洗凈,用沸水沖泡即可。如今在東京,居然出現了香菜餐館「香菜屋」,裡面有各種用香菜製成的菜肴,從生拌香菜、炒香菜、香菜冰激凌到香菜餅乾,生意異常火爆。

芫荽性味辛溫,歸屬脾、胃、肺經,有消食下氣、發汗、解表、透疹、醒脾調中、伴陽助興等功效,對於脾胃不和、食欲不振、噁心、感冒有輔助治療作用。

夏天人們大量進食冷飲和瓜果,易損傷脾胃,出現「苦夏」,表現、乏力。而通過健脾益氣則往往能達到開胃增食、振作精神的效果。所以,盛夏常吃芫荽,可以達到助食、醒脾的功效。一般在做菜時,加少許芫荽即可。

民間的一些芫荽吃法食療效果更佳。涼拌芫荽:取鮮芫荽150克,生薑15克,紅辣椒兩隻。將三者洗凈,生薑、紅椒均切絲,再用溫開水浸泡芫荽、薑絲、紅椒絲30分鐘後,瀝干水裝盤,加入精鹽、香麻油適量拌勻即可。此餚具有開胃醒脾、和中理氣的功效,適用於納差、食欲不振、脾胃不和等。芫荽麵條:取鮮香菜100克,挂面500克,紅辣椒1隻。芫荽洗凈,紅椒切絲備用。將雞湯或牛肉湯15O0毫升燒開,再放入挂面,待八九分熟,入芫荽、紅椒絲、精鹽,芫荽入味即可起鍋。此面具有開胃和中、增進食慾的功效,適用於脘腹脹滿、不思飲食、體倦乏力等。芫荽豬肝湯取鮮香菜100克,鮮豬肝25O克,生薑適量。將芫荽洗凈,豬肝洗凈切片,生薑切碎。將少許植物油燒熱,加水500毫升,燒開後入豬肝、生薑,豬肝將熟時入芫荽、精鹽即可。此湯具有補肝和胃、促進食慾的功效,適用於脾胃不和所致的噯氣返酸、不思飲食、眩暈等。黃豆芫荽湯:取黃豆10克,芫荽30克。先將黃豆浸泡,洗凈,加適量水煎煮15分鐘後,再加入芫荽,煎15分鐘即成。此湯具有辛溫解表、健脾益胃的功效,可預防和輔助治療感冒。芫荽米湯:取芫荽10克,飴糖5克,粳米50克。將芫荽洗凈,切成小段或切碎,與飴糖放在一個碗內。將粳米淘洗乾淨,加水兩碗熬成粥,濾出米湯,再把米湯倒入芫荽、飴糖碗內,加蓋隔水蒸至飴糖溶化即可。此湯具有散風寒、解邪毒的功效,適合小兒受涼感冒後食用。另外,痢疾患者可取芫荽籽搗碎研細末,用紅糖水沖服,空腹服用,每次10克,每日2~3次。效果非常好。香菜雖味美,但不宜多食或經常食用。這是因為中醫認為香菜辛溫香竄,內通心脾,外達四肢,辟一切不正之氣,有溫中健胃的作用,但因香菜味辛能散,多食或久食,會耗氣、損精神,進而引發或加重氣虛。對於那些平素自汗、乏力、倦怠及易患感冒的氣虛患者,更應少食香菜。產後、病後初愈的患者也常常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氣虛,此時,也應和香菜暫時保持距離。此外,香菜還具有溫熱、發瘡的作用,故狐臭、口臭、胃潰瘍、腳氣、瘡瘍患者均不宜食用,否則會加重病情。香菜一般作調料,但不可多食。我國的名醫華佗認為:患口臭、狐臭、齲齒、生瘡的人,不宜吃芫荽,吃了反而會加重病。芫荽雖芳香,但多食會令人多忘、腳軟、氣虛。現代研究發現芫荽內服過量會減少精液,並對癱瘓患者、氣質寒性者、健忘和神經衰弱者有害。矯正葯為蜂蜜、雞蛋黃、蓽茇、肉桂。
推薦閱讀:

老年高血壓的特點及治療體會
「生蛇」如何治療?
復方大承氣湯治療腸梗阻68例
瑜伽如何治療骶髂關節紊亂
曲安奈德聯合玻璃酸酶干擾素治療瘢痕疙瘩102例療效觀察

TAG:糖尿病 | 食療 | 玉米 | 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