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 | 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構建持續增長基礎
在告別了高速增長階段後,中國經濟是會順利完成換擋,進入穩定增長的「新常態」,還是會出現斷崖式下滑,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從根本上看,這一切並不取決於某幾項短期的刺激政策,而取決於我國是否能實現全要素生產率的持續提升。
一、必須高度重視對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在三十多年中,我國GDP的年均增長率超過了9%,這樣長期、持續的高增長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但從2012年開始,我國的經濟增長勢頭開始出現了回落。2012年和2013年的實際GDP漲幅都只有7.7%,而2014年更是降到了7.4%,創出了近年新低。在告別了高速增長階段後,中國經濟是會順利完成換擋,進入穩定增長的「新常態」,還是會出現斷崖式下滑,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從根本上看,這一切並不取決於某幾項短期的刺激政策,而取決於我國是否能實現全要素生產率的持續提升。
所謂全要素生產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以下簡稱TFP),是一種反映要素使用效率的指標,它指的是扣除各類要素(如資本、勞動等)投入的貢獻後,所不能解釋的產出。經濟學相關理論告訴我們,經濟增長的動力無外乎兩個方面:一是要素投入的增加;二是既定要素投入下的產出增進,也就是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而大量的經驗研究則已表明,依靠增加要素投入獲得的增長並不能持久,更持久、高速的TFP增進才是決定經濟增長的關鍵。
在改革之初,我國擁有相對豐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和自然資源,因此增加要素投入就成為了拉動經濟增長的最重要力量。但是隨著「劉易斯拐點」的到來和資源、能源、環境壓力的增大,這種增長模式已變得難以為繼。因此,要讓我國在未來繼續保持持續增長,就必須努力提升TFP,在要素投入既定,甚至減少的前提下要效率、要產出。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否能夠讓TFP得到持續、穩定的提升,將是決定我國未來經濟興衰成敗的關鍵。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國TFP的走勢並不讓人樂觀。儘管在本世紀初,我國的TFP有過一輪較長時間的快速提升,但是在2008年的國際經濟危機爆發後,我國的TFP增幅就出現了回落,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也大幅下降。在危機過後,世界主要國家的TFP都實現了迅速反彈,但我國TFP漲幅的下降趨勢則未能得以扭轉。在2013年,我國的TFP增長率甚至已接近於0。從這點上看,能否扭轉TFP增長速度的下降,讓TFP重新成為支撐我國增長的關鍵力量,應當且必須成為下一階段經濟工作的當務之急。
圖1:全要素生產率增長趨勢1990-2013(%)。數據來源:美國大型企業聯合會(Conference Board)的整體經濟資料庫(TED)
圖2:勞動、資本和TFP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數據來源:美國大型企業聯合會(Conference Board)的整體經濟資料庫(TED)。
二、對全要素生產率潛力和來源的分析
那麼,我國能否成功扭轉TFP增長率的下降?在TFP提升上,我國是否具有足夠的潛力?我國TFP的增進能否足以在未來支撐起我國的經濟增長?要回答上述問題,我們需要首先對TFP增進的源泉進行分析。
提升TFP的源泉有兩個,一是資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二是技術的進步。所謂資源配置效率的改善,指的是在既定的生產技術條件下,將更多的生產要素配置到效率更高的產業或企業,從而讓既定技術水平和投入下的產出得到提升。根據定義,這種配置效應既可能發生在產業之間,也可能發生在產業內部。其中,產業之間的資源配置通常隨著技術變遷的發生而進行,它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經濟體的發展程度;而產業內部的資源配置則發生在企業之間,它對TFP的影響主要取決於經濟體的制度狀況和市場的運作效率。所謂技術進步,指的是通過引進更為先進的生產技術,讓既定要素投入下的可能產出獲得提升。要實現技術進步,可以通過自主研發,也可以通過技術引進。一般來說,對於臨近技術前沿的經濟體,自主研發的作用更為重要;而對於離技術前沿較遠的經濟體,技術引進將更為重要。
在明確了TFP增進的源泉後,我們可以據此對我國TFP增長的潛力給出如下幾點判斷:
第一,通過產業間資源配置來提升TFP的空間已經較小。
作為一個轉型國家,我國在改革前期的工業化水平較低,且產業結構扭曲較為嚴重,因此產業間的資源配置對TFP增進起到了較為重要的作用。根據我們的測算,在2005年之前,大約有10%-20%的TFP增長都可以由產業間的資源配置來解釋。但是,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所謂的「鮑默爾病」開始顯現,產業間資源配置對TFP增長的貢獻開始迅速減弱。在2006年之後,TFP的增長中僅有不到5%由產業間資源配置貢獻。而從2011年起,產業間資源配置對TFP的貢獻甚至將為了負值。這表明,在未來通過在不同產業之間重新配置資源來拉動TFP增長的空間已不是很大。除非在信息經濟時代,我們能夠更好地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等技術手段。
第二,通過產業內部資源配置來提升TFP的空間依然較大。
由於體制性障礙的存在,目前產業內部的資源還遠沒有達到十分有效的配置。在不少產業,一些效率低、績效差,本應退出市場的國有企業卻應能藉助政策以更低價格獲取資源而持續經營;而一些效率高、績效好的非國有企業則因難以獲得資源而舉步維艱。我們對1998-2007年間製造業的TFP增長狀況進行了分析,發現在2004年之後,企業間資源配置對TFP增長的貢獻出現了大幅下降。而造成這一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由於「國進民退」導致了相對低效的國有企業的過度膨脹,從而降低了資源配置的效率。由此可見,即使不考慮其他狀況,只要切實讓非國有企業享有和國有企業相同的市場地位,促進資源在不同所有制企業之間更有效率地流動,其能夠帶來的TFP進步也將是相當可觀的。
第三,通過技術引進來提升TFP的空間將會越來越小,但通過研發來提升TFP的空間卻越來越大。
在改革之初,我國的技術水平較低,和世界技術前沿的距離較大,因此「後發優勢」較為明顯,通過引進技術就能實現技術水平的較大躍升。但是,隨著我國的技術迅速接近技術前沿,通過這一途徑來實現TFP增進的潛力已經發生了變化。
與此同時,自主研發在提升TFP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將會越來越重要。隨著信息技術的興起,全球範圍內很可能迎來新一輪的技術革命,如果我國能利用好這些機會,那麼用研發促進TFP增長的空間將是巨大的。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國在自主研發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雖然從投入總量上看,我國的研發的力度是較強的,但這些研發主體主要是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而企業從事研發的比例卻很低。據統計,我國的企業中只有1.39%在進行自主研發,其比例遠低於國際平均水平。此外,目前我國的研發轉化率較低,大量科研成果都沒有被轉化成現實的生產力。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阻礙了我國TFP的提升。但是,從另一角度看,如果可以切實調動企業的研發積極性,設法加強成果的轉化率,那麼通過研髮帶動TFP增進的空間將會十分廣闊。
綜上所述,現階段我國TFP增進的潛力是巨大的,只要引導得當,完全有可能重新實現迅速提升。為了促進TFP的提升,促進產業內部各企業間的資源優化配置,以及鼓勵企業研發、增加研發轉化率,應當成為相關政策的主要著眼點。
三、關於促進TFP提升的幾點政策建議
為了促進TFP提升,為下一階段我國的經濟增長注入持久的動力,就必須不斷優化資源配置、不斷加強研發創新。為了實現以上目標,我們在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第一,應當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處理好市場和政府之間的關係。資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制度問題,而最大的制度問題,就是如何處理政府與市場兩者之間在經濟發展中的相互關係。在這一問題上,應當嚴格遵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所指明的方向,切實讓市場發揮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政府應當徹底改變長期奉行的干預主義,將自身的經濟責任則嚴格限定在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以及為市場運作提供良好的制度保證上。同時,應當努力激發各類經濟主體的活力,打破行業壟斷和所有制歧視,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只有這樣,整個社會的資源才可能得到最優化配置,整個社會的創造熱情才會得到最有效的激發。
第二,應當讓官員樹立效率思維,將效率作為考核官員績效的重要依據。在中國當前的政治體制下,政府在經濟發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政府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官員,因此要促進TFP的提升,就必須先讓官員做對事。這需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加強官員教育,幫助官員樹立效率思維。應當認真批判當前盛行的「唯GDP論」,讓官員的思維從增長至上轉變到效率至上來,讓GDP沒有水分。另一方面,應當改變用單純的GDP增長作為官員考核標準的激勵機制,建立新型的效率考核指標。在具體操作中,可以參考新加坡的經驗,為TFP制定年增長1%-2%的增長目標,將其作為考核官員績效的一項指標。
第三,應當努力為企業家精神的發揮創造條件,促進資源的進一步優化配置。相比於政府官員,企業家更有能力預測經濟走向、更能夠判斷項目的優劣。由於要自負盈虧,他們在投資時也會比政府部門更為謹慎。這些特徵決定了企業家的投資往往比政府更有效率,因此更應當作為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主體。為了用好企業家的力量、讓企業家精神得到充分發揮,政府應當努力營造各項制度條件。例如,應當進一步放寬行業管制、革除各種歧視政策,讓企業家們不再面臨各種「玻璃門」、「旋轉門」的困擾,讓他們的經營不再有後顧之憂,同時,認真貫徹、落實市場退出機制,研究依法執行個人破產和個人擔保法規。
第四,應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創造機會公平,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經濟的發展和TFP的提升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為了營造這樣的環境,政府要進一步完善收入分配製度,並重視為社會成員提供公平的機會。應當通過稅收和轉移支付為低收入者提供有效的生活保障、努力擴大中產階級在人口中的比例,對高收入群體的收入進行適當的調節。在完成這一目標的過程中,政府應當將著力點放在二次分配上,而不能通過一次分配進行調節,否則就有可能損害人們的勞動和創造積極性。同時,政府還應當給底層人群提供更多的教育、就業機會,讓他們在機會均等的條件下更好地實現社會流動。
第五,應當推進稅收改革,進行結構性減稅,降低稅收負擔、減少稅收扭曲。我國當前的稅制是以流轉稅為核心的。由於流轉稅在生產至銷售的整個過程中環環徵收,因此很容易導致稅負過重、重複徵收、稅負不平衡等問題。這不僅有損社會生產率,也有損社會公平。針對這一現狀,政府應當採用結構性減稅政策,逐步建立以所得稅而非流轉稅為主的財稅結構,在降低總量稅負的同時,消除稅負差異。只有這樣,資源的配置才能更有效率地進行,人們的生產和創造熱情才能得到更好的激發。
第六,應當提供更有效率的基礎設施,為經濟發展提供支持。目前,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具有質量較差、使用效率較低、重複建設嚴重等問題。這些都嚴重製約TFP的進步。針對這些問題,應當儘快建立完善的成本-收益分析框架,對相關的建設進行審核和監督,引導各級政府在進行基礎設施時,對那些能產生更為長遠的社會效益、促進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設施多加以傾斜。對於那些低效率的基礎設施建設,應當追究建設者的責任。
第七,應當完善教育培訓體系,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多優質人才。人才是支撐經濟增長的根本,要實現TFP的提升,就必須建設一支優秀的人才隊伍,這就對我國的教育體系建設提出了要求。我們認為,教育體系的建設必須把握「基礎教育必須厚實,高等教育必須精鍊,技能教育必須適用,在職教育必須提升」這四個原則。必須要通過教育將新時代要求的技能提供給勞動者。在評價教育的質量時,必須以是否提升了TFP作為準繩,要力爭通過教育讓我國實現從人才大國向人才強國的根本性轉變。
第八,應當完善金融體系的建設,強化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為進一步加強金融體系的建設,如下幾方面工作尤其需要重視:其一,要推進「財金分開」,實現財政和金融業的分離。尤其是要實現地方政府的負債陽光化,讓地方政府自己對債務負責,防止它們通過「影子銀行」融資,對金融體系帶來不可控風險。其二,要繼續深化銀行業的改革,讓銀行對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的業務願意做、會做而且能做好。其三,要積極推進資本市場的發展和規範。對於一些發展相對緩慢的市場,例如債券市場,應當予以大力推進。對於擾亂資本市場運作的行為,要加強監督、加大打擊力度。此外,在維護資本市場穩定時,也要慎用政府的力量。其四,要放鬆金融管制,鼓勵金融創新,積極引導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
第九,應當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為全面提升我國經濟潛力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為實施好創新驅動戰略,如下幾點需要尤其重視:其一,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需要建立透明高效便捷的行政審批機制,最大限度避免權力商品化對創業創新的損害;其二,要完善支持企業創新的政策設計,激活企業自主創新活力和能力;其三,要強化創新的知識儲備,優化創新的體制設計;其四,要把強化創新的知識儲備,著力提升創新質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其五,要完善產學研利益聯結機制,改革現有科技立項和評價機制;其六,要完善創新資源整合機制,突出重點行業強化協同創新;最後,要完善服務機制,探索新型平台,強化創新支撐體系。
第十,應當突破原有的引進途徑,探索技術引進的新渠道。應當突破過去主要依靠FDI、貿易等手段引進技術的方法,變引進項目、引進商品為直接引進人才。創造有利環境,邀請國外有技術的人員來華工作、創業,這樣就可能更為直接地獲取技術。同時,還要讓本國的人才主動走出去,去先進國家學習、經商,在學習和工作中逐步吸納和引進先進的技術,為我國的TFP提升做出貢獻。
我們相信,只要我們營造良好的環境,讓市場充分發揮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資源的配置效率就會不斷得到提升,社會的創新熱情就會被有效激發,整個經濟的TFP水平就有可能再度實現高速提升,而這將會為我國未來的持續、平穩增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本文的完整版本載《比較》第84輯
推薦閱讀:
※擇吉基礎
※【佛教基礎】佛教小知識
※術數基礎(上)
※閑談風水(卅五)回頭看龍,風水基礎之龍《補上》
※「斗數基礎技法講義」(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