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南師懷瑾 | 圓覺經略說 第十一章 圓覺菩薩 (2)

圓覺經略說

圓覺汝當知,一切諸眾生,欲行無上道,先當結三期,懺悔無始業。經於三七日,然後正思惟,非彼所聞境,畢竟不可取。奢摩他至靜,三摩正憶持,禪那明數門,是名三凈觀。若能勤修習,是名佛出世。鈍根未成者,常當勤心懺,無始一切罪,諸障若銷滅,佛境便現前。

【若經夏首,三月安居,當為清凈菩薩住止,心離聲聞,不假徒眾。】

在佛教出家眾有個名稱叫作『結夏安居』,就是在夏天的時候,大家集中在一起共同修行,不能出門。尤其在印度,夏季就是雨季,出家人出去化緣不方便,而且在雨季也是萬物生長的季節,出去化緣容易踩死許多小生命,所以,佛規定在這個時候結夏安居。

現在,在這裡正是講到結夏安居,為期三個月,應當與清凈的大菩薩們一起專修,『心離聲聞』,為什麼呢?聲聞是小乘道,菩薩道是大乘道,大乘道並不是不要小乘,而是包括了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學佛的第一步是先學做人,人做好了之後,行一切善,止一切惡,達到天人境界。雖然到達了天人境界,但是,仍然沒有跳出三界外。因此,要修跳出三界外的法門,那就是聲聞道,甚至要完全出世,出世的話,當然最好是出家,出家就是離情棄欲,杜絕拖累。這樣專修,證得四禪八定,乃至於永遠在清凈無為中,這還是屬於聲聞緣覺小乘道。

大乘菩薩則不然,不離人間,甚至,不離三惡道,菩薩願意來做畜生,願意來做惡鬼,願意下地獄,以一切眾生相來度一切眾生。所以,像觀世音菩薩的普門品,觀世音菩薩以三十二應化身度眾生,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譬如說這個人喜歡打牌,菩薩度眾生,先要學會打牌,應以打牌身得度者,即現打牌身而為說法。菩薩要有這種本事,又如應以王者身得度者,你就要現王者身而為說法,你是總統,我也是總統,而且我這個總統還比你高明一點。普門品有三十二應化身,密宗也有二十一度母,例如白度母,紅度母、綠度母......等等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原理相同。

這是最偉大的教育,依一切眾生性向的不同,而顯現不同的性向,與他共事,因此影響他、教化他,使他成道。所以,大乘菩薩道不是那麼簡單,這是非常痛苦,非常艱難的事。大乘菩薩不只以一個方式度眾生,你喜歡什麼,他會什麼;你懂什麼,他也懂什麼,而且,總比你高明一點,讓你跟他走。所以,菩薩要具備五明,那五明呢?第一是因明,就是邏輯,一切理論的學問無所不懂。第二是聲明,不管中文、英文、日文都要懂。第三是醫方明,菩薩要懂得醫理醫藥,隨手可以救人。第四是工巧明,就是一切科學技術都要會。第五是內明,內明最重要,內明就是明心見性悟道;不悟道的話,以上四明學得再好,還是世間法。此處所說的清凈菩薩,就是指得內明的菩薩。

若要進一步了解這些菩薩的境界,就要參考『維摩經』,維摩詰居士所說經,出家佛是釋迦牟尼佛,在家佛就是維摩詰,他所講的是入世在家菩薩的修行,雖有妻子,常修梵行。同時要參考『法華經』,以及『瑜伽師地論』的菩薩地。菩薩的一切作為不是為自己,絕對的利他,絕對的清凈。例如禪宗的葯山禪師告訴李翱:『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最偉大最崇高的成就,最普通最平凡的行為。『中庸』也講『極高明而道中庸』,最高明的人,他的行為做法是最平凡的,是最合適的,而不是古怪奇特,奇特與古怪不是大乘道的行為。

再說,這一段講結夏安居三個月,等於是閉關。閉關這兩個字是出自於『易經』——先王以至閉關,什麼是至呢?日子到了就去閉關,不是這麼解釋。中國曆法有二至,夏至與冬至,夏至一陰生,冬至一陽生。冬至是在陰曆的十一月之間,冬至一陽生,陽氣初生,屬於復卦,一陽來複,恢復生機的意思。二陽是在十二月,到了三陽則是正月歲首,所謂三陽開泰,地天泰卦,又稱為三羊開泰,羊是吉祥的意思。我們現在陰曆以正月為歲首,這是周代文化,周代上一朝的殷商,則以十二月丑月為歲首;再上一朝的夏朝則以十一月為歲首,取冬至一陽生之意。

中國的老祖宗先王閉關做什麼呢?齋戒沐浴。持齋不是吃素,吃素不是持齋。其實,吃素也不能叫作吃素,什麼是素?很難講,素者白色乾淨,應該說不吃肉最準確。更不能講成持齋,齋者清凈謂之齋,真正持齋的意思是『洗心退藏於密』,把自己的心洗得乾乾淨淨,一念不生,什麼思想都沒有了,空了,找不到了,所以,叫作退藏於密。

後來,佛教思想進入中國,用了『閉關』這個名詞。你們學佛可不要輕易談閉關,禪宗有兩句話:『不破本參不入山,不到重關不閉關。』沒有悟道以前,還沒有資格到山裡住,因為你身心的煩惱還沒有清凈,即使到了最清凈的地方,你還是有煩惱,要悟了道,破了本參,破了初關,明心見性,才有資格入山。初關是見空不見有,到了重關是起有而修,此時,晝夜都在定中。真正的閉關不是在拜佛、看經,關房裡什麼都沒有,一個蒲團,一個水壺,非常簡單幾樣東西。到了現在,把門一鎖都閉關了,你閉什麼關?觀音關,拜經關,都是關。

我們講了半天,是解釋『清凈菩薩住止』,千萬注意,大乘菩薩不止於內明,不止於悟道,更重要的是行願,你的行為是不是真正的利世利人?光想修道,青菜蘿蔔吃得很好,萬事不管,那不是菩薩道。

『圓覺經』在這裡說,結夏安居的時候,必須找這麼一位清凈菩薩大善知識共同進修。剛才提到閉關,有些同學要去閉關,你憑什麼閉關?我想去專修一下,你憑什麼修呀?你拿什麼來修?你知道修行的路嗎?有方法嗎?到了這個境界,下一個境界如何,你知道嗎?不知道,你怎麼修啊?例如打坐搖起來了,搖起來又怎麼樣?搖到那裡去?你說氣脈通了,通到什麼程度?通到那裡去?這些都不懂,你如何專修?你如何閉關?古人閉關是依止明師而修的呀!照應你閉關的是老師,真正護關護法的是善知識,隨時告訴你下一步怎麼辦。我有幾位年紀大的老朋友說要去閉關,誰去照應你呀?我有學生,我有徒弟,好吧!你去關吧!

『心離聲聞,不假徒眾』。結夏安居,修的是大乘佛法,不是聲聞乘。『不假徒眾』,假就是藉,借用;決不依靠徒眾。

【至安居日,即於佛前作如是言:我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踞菩薩乘,修寂滅行,同入清凈實相住持,以大圓覺為我伽藍,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涅槃自性無系屬故,今我敬請不依聲聞,當與十方如來及大菩薩三月安居,為修菩薩無上妙覺大因緣故,不系徒眾。】

至安居日,道場布置好了,日子確定了。布置道場並不一定要花很多錢,乃至於你沒有錢買佛像,寫一個『佛』字掛在那裡也可以。即使不掛『佛』字也可以,佛在那裡?佛在心中,內心莊嚴就可以了。以前的印光法師,他的寮房裡沒有佛像,也沒有供一個『佛』字,只有『死』字,念死,隨時想到死,所以,趕緊修。我把一切安頓好,等到後天再來修行,死!明天有沒有你還不知道呢!還有後天?常常有同學問:老師啊!年底打七不打七呀?我說我啊!明天在不在還不知道,還到年底?人世無常。但是,你要布置一個佛的壇場就要莊嚴了,香、花、燈、水、果一應俱全,敬佛如佛在。

道場布置好了,跪在佛前,告訴佛說:我比丘某某。假如是男居士就說我優婆塞某某某。然後就是發願,發什麼願?這是上乘禪的修法,也是無上密的修法,假如是真心至誠發願的話,願力到了,功夫也到了,初發心即成正覺。『踞菩薩乘』,我要修的是大乘道。修大乘道,先要求證內明,就是寂滅行,一切念,一切行,了不可得。

『同入清凈實相住持』。同入,與誰同入?與諸大菩薩同入,包括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同入什麼呢?清凈實相。什麼是清凈實相?智慧的成就——般若實相,般若波羅蜜多。此實相般若不假修持,自然清凈。『住持』,住持正法,以實相般若為主持。

『以大圓覺為我伽藍』,以大圓覺境界為我的道場,盡虛空、遍法界均是我的道場。『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我相沒有了,一切眾生與我性相平等,同一本體,沒有差別。為什麼呢?『涅槃自性無系屬故』,因為一切眾生與諸佛的本性本來清凈,本來解脫無所系,本來平等無所屬。

『今我敬請不依聲聞,當與十方如來及大菩薩三月安居』,我現在請十方一切佛與一切大乘菩薩,與我同在,與我共同修行。

『為修菩薩無上妙覺大因緣故,不系徒眾』。因此,在這樣一個莊嚴的道場,十方一切佛與菩薩都與你同在,自己的身心隨時要清凈,以求得無上妙覺,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徹大悟。在此大因緣下,當然不系徒眾。

【善男子,此名菩薩示現安居,過三期日,隨往無礙。】

不管是出家的比丘或是在家的居士,如此專修三個月,如何專修呢?就是遵照剛才的發願內容而修,修寂滅行,晝夜都在清凈實相中,身心安居平等性智,如此經過三個月,『隨住無礙』,得大自在大解脫。

【善男子,若彼末世修行眾生,求菩薩道入三期者,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佛又再吩咐,末世時代修行的眾生。修行的眾生不只指出家眾,包括在家眾,想求得菩薩道,以三個月為一期努力專修。『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意思就是說一切境界來的時候,都不要抓住,不要執著,一執著就入魔道了。有許多人打坐修行,慢慢地會聽到一些聲音,聲音告訴他什麼都對了,哦!這是菩薩指示我。全錯了,早就著相了,非著魔不可,這決不是神通,而是神經。記住啊!此時要記住『金剛經』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佛在這裡特別作原則性的叮嚀吩咐,『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修行上的障礙,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眼睛看到什麼了,以為是得眼通了;另一種是耳朵會聽到聲音,或者聽到美妙的音樂。記住!這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圓覺經》,全名《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又名《大方廣圓覺經》、《圓覺了義經》、《大方廣圓覺陀羅尼》、《修多羅了義》、《秘密王三昧》、《如來決定境界》、《如來藏自性差別》。一卷。唐代佛陀多羅(覺救)譯。師罽賓人,於洛陽白馬寺譯《圓覺了義經》一部,其後行不詳。

圓覺,是圓滿的覺性。謂如來所證的理性具足萬德,圓滿周備,靈明朗然。又以一切有情皆有本覺、真心,自無始已來常住清凈,昭昭不昧,了了常知,就體而言,稱一心;就因而言,稱如來藏;就果而言,則稱圓覺。與真如、佛性、法界、涅槃、菩提等,畢竟同一。而本經即演說此法。如《圓覺經略疏序》載,統眾德而大備,爍群昏而獨照,稱為圓覺,其實皆為一心。背之則為凡,順之則為聖;迷之則有生死,悟之則息輪迴。親而求之,則止觀定慧;推而廣之,則六度萬行。引而為智,然後為正智,依而為因,然後為正因,其實皆為一法。終日圓覺而未嘗圓覺者為凡夫,欲證圓覺而未極圓覺者為菩薩,具足圓覺而住持圓覺者為如來。離圓覺無六道,舍圓覺無三乘,非圓覺無如來,泯圓覺無真法,其實皆為一道。

本經是透過文殊師利、普賢、普眼、金剛藏、彌勒、清凈慧、威德自在、辯音、凈諸業障、普覺、圓覺、賢善首等十二位菩薩,與佛陀的問答,而宣說大圓覺的妙理,並為不同根機眾生開示各種修行方法,使眾生能隨順悟入圓覺。全文分為十二章,自文殊章起,至圓覺章,共十一大段,每段先長行,後重頌;最後賢善首菩薩章是屬流通分。內容結構嚴謹,譬喻精彩,南宋後流通甚廣。

十一、圓覺菩薩章

廣說入凈覺的種種方便。

□安居修圓覺行的方法

□若在伽藍中,因為有安處徒眾等眾人緣上之事,不能專心修習,即可隨分思察,如《普眼章》所說;若無有他事因緣,即建道場,當立期限:若立長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凈居。此是說明結戒壇、立期限修圓覺行。

□若佛現在,當正思維;若佛滅,施設形像,心存目想,生正憶念,還同如來安住之日。懸諸旛華,經三七日,稽首十方諸佛名字,求哀懺悔。遇善境界,得心輕常。過三七日,一向攝念。此是說明入壇最初三七日禮佛懺悔之事;過此以後,即可一直修習三種法門。

□若經夏首,三月安居,當為清凈菩薩止住,心離聲聞,不假徒眾。至安居日,即於佛前作如是言:我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某甲,踞菩薩乘,修寂滅行,同入清凈實相住持,以大圓覺為我伽藍,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涅槃自性無系屬故。今我敬請,不依聲聞,當與十方如來及大菩薩三月安居,為修菩薩無上妙覺大因緣故,不系徒眾。

□修習三種凈觀的初首方便

□奢摩他:先取至靜,不起思念,靜極便覺。如是初靜,從於一身至一世界,覺亦如是。若覺遍滿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眾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復如是。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三摩□提:先當憶想十方如來、十方世界一切菩薩,依種種門,漸次修行勤苦三昧,廣發大願,自熏成種。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禪那:先取數門(數息法門),心中了知生住滅念分劑頭數,如是周遍四威儀中,分別念數,無不了知,漸次增進,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猶如目睹所受用物。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推薦閱讀:

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二集
《圓覺經》第03部分,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佛經
圓覺經近釋(明 通潤)
趣品《圓覺經》之六
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八集

TAG:菩薩 | 圓覺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