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正:寺院規範化管理必須力行十方叢林制

寺院規範化管理必須力行十方叢林制張智正2012-12-24 08:43:55 / 個人分類:智正文集 要實現寺院規範化管理的首要條件——佛教寺院的定性,必需是名副其實的十方叢林。只有十方叢林,才可具備寺院的規範。因為非十方叢林的子孫廟,一般是難以遵循傳統叢林清規戒律的監督機制,是故難言「規範」二字。子孫道場是末法時期的現象,其任人唯親的管理模式,最要害的是「依人不依法」,權大於法,廟主一人的獨裁處事就是該廟的「法」。所行之事不論如法以否?必須不折不扣的執行,不規範的「僧制」以及財務制度等管理方式,可謂弊端重重。論其性質應屬於「小集體所有制」或「私有制」,與十方叢林僧團「十方公有制」比較,兩者有明顯「質」的區別。從大乘佛教的原則根本上分析,子孫廟的性質極其管理模式,也大有違背佛陀原始的教義和精神。 濟群法師開示:「無論通過什麼方式建成的寺院,都應屬於十方所有。個人以任何名義占為已有,都屬於盜用常住物,罪過是很嚴重的。」「依法不依人」是佛教的基本原則;漠然正法,一人說了算的家長制、宗法制、老大式、任人唯親等有礙佛教事業發展管理模式的子孫廟,其實質即是「依人不依法」。 十方叢林走向子孫化的問題重重,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實。如何健全僧制,杜絕十方叢林走向子孫化,子孫化將造成何等危害等等問題,有待十方信眾的不斷討論。佛教寺院是住持三寶的形式體現,是弘法利生,廣大信眾種植福田的莊嚴場所,對於造福人類和社會有著深遠意義。太虛大師:「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這四句膾炙人口的格言,和「志在整理僧伽制度,行在瑜伽菩薩戒本」的開示,是每位佛教徒修學和建立健全僧伽制度的行持指南。太虛大師德厚流芳,光照人天,是中國近代佛教界的泰鬥,新佛教運動的巨擘。大師的言教時時嘉惠後學,應予借鑒,以大師在民國時,曾於逆流中為掃蕩教界腐朽,革新佛教,勇猛無畏,一往直前,奮鬥不息的「無我」精神,來革除當今教界的時弊。 《瑜伽師地論》雲: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思惟,法隨法行。是修學佛法的必然次第。《阿含經》雲:「二因二緣,能生正見。多聞多思,多熏多習」。由此可見聞思是怎樣地重要!我們應正確認識現階段中國佛教制度的特殊意義!希望在這現存的各級佛教團體組織中,力求進步,力求僧眾與信眾的品質提高(品質主要是正信,正知、正見,正行),齊心協力荷擔如來的使命,為續佛慧命而共同完成護持正法的責任。竭盡全力促進發展,並實現更符合於佛法的叢林制度! 百丈大智禪師《叢林要則》二十條雲:「叢林以無事為興盛,修行以念佛為穩當,精進以持戒為第一,疾病以減食為良藥,煩惱以忍辱為菩提,是非以不辯為解脫,留眾以老成為真情,執事以盡力為有功,語言以減少為直截,長幼以慈和為進德,學門以勤習為入門,因果以明白為無過,老死以無常為警策,佛事以精嚴為切實,待客以至誠為供養,山門以耆舊為莊嚴,凡事以預立為不勞,處眾以謙恭為有禮,遇險以不亂為定力,濟物以慈悲為根本」。據「叢林要則」可顯現百丈禪師創建叢林之苦心,更體現了一代宗師豁達的胸懷與嚴謹的修持。中國佛教的叢林制度對中國佛教的健康發展意義深遠。 佛教自傳入中國至隋唐時,可謂佛教的黃金時期。叢林制度在此時期應運而生,於是就有馬祖設叢林,百丈立清規的中國佛教之叢林制度。規範有序的叢林制度,是弘法利生,振興佛教的首要前提。縱觀當今佛教現狀以及叢林制度的種種問題,不禁令每位有正知正見的佛教界同仁們無不感慨萬分。 佛教寺院是住持三寶的形式體現,是弘法利生,廣大信眾種植福田的莊嚴場所,對於造福人類和社會有著深遠意義。 祖國醫學講究「治病必求於本」。要振興佛教的首要前提,要使佛教寺院真正能成為名副其實弘法利生的莊嚴道場,力行佛教寺院十方制,將是重中之重的關鍵。誠如太虛大師開示:「中國民族以至中國佛教最大的弱點,則在家族性太深,中國佛教僧寺亦變為一個一個家族,此為中國僧寺沒法整興的癥結處,若能醫好此病症,中國佛教乃可重振。」 趙樸老在在《中國佛教協會三十年》和《中國佛教協會四十年》的報告中,分別引用古人說 「三十而立」,中國佛教協會有了三十年的閱歷,到了而立之年。古人雲:四十而不惑。在中國佛教協會進入不惑之年的時候。到了2003年,中國佛教協會已進入正式成立後的第五十個頭年。按古 人之說,五十為「知天命」之年。時至今日的2009年,已是五十有六矣!中國佛教發展前景如何?當前佛教界的現狀能否荷擔如來使命?能否弘法利生,續佛慧命?十方叢林走向子孫化的問題重重,弊端重重,若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恢復佛教應有的莊嚴形象,實現正法久住度眾生。那麼,中國佛教將走向何方?這等等等的問題,乃每位有正知正見的佛教界同仁們所共同關注、思考、憂慮、期盼的大問題。正如樸老所說:「佛教自身建設的好壞是決定中國佛教興衰存亡的根本內因。自身建設的重點是以戒為師 , 大力加強建立在具足正信、勤修三學根基上的道風建設 ;自身建設的關鍵在於培養佛教人才, 提高 四眾素質。只有這樣,佛教才能保持健康的肌體和活力,續佛慧命,弘法利生, 莊嚴國土 , 利樂有情 。」 願每位有正知、正見的佛弟子們,為力行佛教寺院十方制,齊心協力荷擔如來的使命,為續佛慧命而共同完成護持正法久住的責任,需竭盡全力促進佛教弘法利生事業的健康發展,並實現更符合於佛法的十方叢林制度! 張智正原稿發表於 2008-9-7http://home.fjdh.com/thread-54134-1-1.html

寺院規範化管理必須力行十方叢林制張智正2012-12-24 08:43:55 / 個人分類:智正文集

要實現寺院規範化管理的首要條件——佛教寺院的定性,必需是名副其實的十方叢林。只有十方叢林,才可具備寺院的規範。因為非十方叢林的子孫廟,一般是難以遵循傳統叢林清規戒律的監督機制,是故難言「規範」二字。子孫道場是末法時期的現象,其任人唯親的管理模式,最要害的是「依人不依法」,權大於法,廟主一人的獨裁處事就是該廟的「法」。所行之事不論如法以否?必須不折不扣的執行,不規範的「僧制」以及財務制度等管理方式,可謂弊端重重。論其性質應屬於「小集體所有制」或「私有制」,與十方叢林僧團「十方公有制」比較,兩者有明顯「質」的區別。從大乘佛教的原則根本上分析,子孫廟的性質極其管理模式,也大有違背佛陀原始的教義和精神。 濟群法師開示:「無論通過什麼方式建成的寺院,都應屬於十方所有。個人以任何名義占為已有,都屬於盜用常住物,罪過是很嚴重的。」「依法不依人」是佛教的基本原則;漠然正法,一人說了算的家長制、宗法制、老大式、任人唯親等有礙佛教事業發展管理模式的子孫廟,其實質即是「依人不依法」。 十方叢林走向子孫化的問題重重,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實。如何健全僧制,杜絕十方叢林走向子孫化,子孫化將造成何等危害等等問題,有待十方信眾的不斷討論。佛教寺院是住持三寶的形式體現,是弘法利生,廣大信眾種植福田的莊嚴場所,對於造福人類和社會有著深遠意義。太虛大師:「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這四句膾炙人口的格言,和「志在整理僧伽制度,行在瑜伽菩薩戒本」的開示,是每位佛教徒修學和建立健全僧伽制度的行持指南。太虛大師德厚流芳,光照人天,是中國近代佛教界的泰鬥,新佛教運動的巨擘。大師的言教時時嘉惠後學,應予借鑒,以大師在民國時,曾於逆流中為掃蕩教界腐朽,革新佛教,勇猛無畏,一往直前,奮鬥不息的「無我」精神,來革除當今教界的時弊。 《瑜伽師地論》雲: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思惟,法隨法行。是修學佛法的必然次第。《阿含經》雲:「二因二緣,能生正見。多聞多思,多熏多習」。由此可見聞思是怎樣地重要!我們應正確認識現階段中國佛教制度的特殊意義!希望在這現存的各級佛教團體組織中,力求進步,力求僧眾與信眾的品質提高(品質主要是正信,正知、正見,正行),齊心協力荷擔如來的使命,為續佛慧命而共同完成護持正法的責任。竭盡全力促進發展,並實現更符合於佛法的叢林制度! 百丈大智禪師《叢林要則》二十條雲:「叢林以無事為興盛,修行以念佛為穩當,精進以持戒為第一,疾病以減食為良藥,煩惱以忍辱為菩提,是非以不辯為解脫,留眾以老成為真情,執事以盡力為有功,語言以減少為直截,長幼以慈和為進德,學門以勤習為入門,因果以明白為無過,老死以無常為警策,佛事以精嚴為切實,待客以至誠為供養,山門以耆舊為莊嚴,凡事以預立為不勞,處眾以謙恭為有禮,遇險以不亂為定力,濟物以慈悲為根本」。據「叢林要則」可顯現百丈禪師創建叢林之苦心,更體現了一代宗師豁達的胸懷與嚴謹的修持。中國佛教的叢林制度對中國佛教的健康發展意義深遠。 佛教自傳入中國至隋唐時,可謂佛教的黃金時期。叢林制度在此時期應運而生,於是就有馬祖設叢林,百丈立清規的中國佛教之叢林制度。規範有序的叢林制度,是弘法利生,振興佛教的首要前提。縱觀當今佛教現狀以及叢林制度的種種問題,不禁令每位有正知正見的佛教界同仁們無不感慨萬分。 佛教寺院是住持三寶的形式體現,是弘法利生,廣大信眾種植福田的莊嚴場所,對於造福人類和社會有著深遠意義。 祖國醫學講究「治病必求於本」。要振興佛教的首要前提,要使佛教寺院真正能成為名副其實弘法利生的莊嚴道場,力行佛教寺院十方制,將是重中之重的關鍵。誠如太虛大師開示:「中國民族以至中國佛教最大的弱點,則在家族性太深,中國佛教僧寺亦變為一個一個家族,此為中國僧寺沒法整興的癥結處,若能醫好此病症,中國佛教乃可重振。」 趙樸老在在《中國佛教協會三十年》和《中國佛教協會四十年》的報告中,分別引用古人說 「三十而立」,中國佛教協會有了三十年的閱歷,到了而立之年。古人雲:四十而不惑。在中國佛教協會進入不惑之年的時候。到了2003年,中國佛教協會已進入正式成立後的第五十個頭年。按古 人之說,五十為「知天命」之年。時至今日的2009年,已是五十有六矣!中國佛教發展前景如何?當前佛教界的現狀能否荷擔如來使命?能否弘法利生,續佛慧命?十方叢林走向子孫化的問題重重,弊端重重,若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恢復佛教應有的莊嚴形象,實現正法久住度眾生。那麼,中國佛教將走向何方?這等等等的問題,乃每位有正知正見的佛教界同仁們所共同關注、思考、憂慮、期盼的大問題。正如樸老所說:「佛教自身建設的好壞是決定中國佛教興衰存亡的根本內因。自身建設的重點是以戒為師 , 大力加強建立在具足正信、勤修三學根基上的道風建設 ;自身建設的關鍵在於培養佛教人才, 提高 四眾素質。只有這樣,佛教才能保持健康的肌體和活力,續佛慧命,弘法利生, 莊嚴國土 , 利樂有情 。」 願每位有正知、正見的佛弟子們,為力行佛教寺院十方制,齊心協力荷擔如來的使命,為續佛慧命而共同完成護持正法久住的責任,需竭盡全力促進佛教弘法利生事業的健康發展,並實現更符合於佛法的十方叢林制度! 張智正原稿發表於 2008-9-7http://home.fjdh.com/thread-54134-1-1.html

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11.jpg (168.23 KB, 下載次數: 0)

2012-12-24 10:26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推薦閱讀:

做ERP銷售,諮詢。以後做管理可行嗎?
請問德魯克的《管理的實踐》與羅賓斯的《管理學》選哪本?各有什麼特色?
"時間管理"害死人
顧比選股法和管理【一】

TAG:管理 | 規範 | 寺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