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楚漢相爭的軍事藝術

最近再讀楚漢之交的歷史,深感對戰之精彩。這是一場弱小的漢軍戰勝強大的楚軍的戰爭,劉邦的勝利實在比原先想像的要來之不易。在戰略戰役層次上,都有很多精彩之處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1. 韓信的軍事藝術 韓信可以稱為楚漢之間最偉大的將領。韓信指揮的戰役,無不是楚漢之際最精彩的戰役。暗度陳倉已經足以顯現他的軍事才華,而之後獨立作戰,成為劉邦方面獨當北方,實行對項羽戰略迂迴的第一人,「滅魏時,陳船蒲坂,暗渡夏陽;滅趙時,背水布陣,偷襲敵營;滅齊時,出其不意,攻其無備;濰水之戰,沉沙斷流,半渡而擊」,每個戰役都有不同的作戰方式,真是精彩絕倫、出神入化。 為方便系統行文,本文沒有按照時間順序先介紹劉邦入關中,搶佔中原的戰略行動,而先從韓信的北方戰略迂迴入手,評說戰役層次的問題。實際上韓信的一系列北方行動都是有堅實的戰略背景的。首先北伐魏的戰略背景是劉邦在奪取了中原要塞後,在彭城戰役中疏於防備,被項羽以精銳部隊擊潰,原先從屬劉邦的諸侯,包括魏王豹,紛紛叛漢歸楚。劉邦一方面要在滎陽、成皋一帶穩定防線,一方面要解除魏王豹的側後威脅。同樣的,項羽要與劉邦進行主力決戰,也必須安定北方側翼,在這個背景下,發生了劉邦派遣韓信北征魏的戰事。 韓信進軍的對象是晉西一帶的魏王豹。攻擊需要度過陝、晉間的黃河。魏軍主力集中在南部的蒲坂渡口,北線黃河段則疏於防禦。韓信得知魏軍部署後,在蒲坂對岸大量集中船隻,造成從蒲坂渡河的假象,然後與曹參用木罌(口小腹大的木桶)在北面的夏陽偷渡黃河,立即向魏軍背後的安邑進攻,並迅速攻克。魏王豹驚慌失措,從蒲坂回師。這個時候,等待在蒲坂對岸的灌嬰趁機渡河,前後夾擊,大破魏軍。主力擊破,魏國再也無力抵擋韓信軍隊的攻勢了。 韓信破魏之戰實在是十分精巧,首先是因勢誘敵,使本來就集中起來的魏軍更加牢牢的釘在蒲坂,然後用木桶偷渡,偷襲後方,再與灌嬰部合力夾擊。這與紅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比較像,紅軍也是在安順場渡河後,兩路沿江出擊,合擊川軍於盧溝橋。相較之下,韓信顯得主動的多。渡河地點出乎敵軍意料,手段隱蔽,完全沒有被敵軍發現,渡河後並沒有直接攻擊魏軍,而是攻敵所必救。當然,直接襲擊魏軍,一樣可以在黃河岸邊殲滅魏軍,一樣是精彩的偷襲戰例,可是先打安邑,這樣魏軍就不得不離開固守的營地,被調動在運動中,同時使得灌嬰的渡河也沒有了阻擊,兩路夾擊驚恐的運動中的魏軍,魏軍便更加潰散,損失更大了。 破魏後韓信展開了新的戰略構想,準備北擊燕、代,再南下攻擊項羽後方,並請求劉邦增兵三萬。劉邦採納該建議,並派張耳參戰。韓信遂向趙進攻。首先曹參部在一系列進攻中殲滅了代軍(趙相陳余同時是代王,趙、代一直聯繫緊密),隨後回到滎陽主戰場支援。韓信、張耳乘勝進軍,與趙軍主力在太行山井陘口一帶相遇,隨即發生了著名的「背水之戰」。 「背水之戰」是韓信的經典之戰,幾乎是他的代名詞。在此後的中國軍事史上,經常有後輩學習韓信的這一做法,但是往往是失敗者多。後世拙劣的模仿者一味抓住韓信「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理念,結果真的背水布陣的時候,軍士倒沒有那種退路被斷死戰求生的精神,反而是入了死地軍心渙散,常常是出現「死溺者不計其數」的結局。細細分析韓信背水之戰的細節,可以發現實際上並沒有簡單的「置之死地而後生」一句教條而已。 首先,韓信派2000輕騎,每人持漢軍赤旗一面,連夜隱蔽在趙軍大營附近的山中,要他們在作戰開始後迅速進入趙軍的大營,拔掉趙軍旗幟,換上漢軍旗幟。然後全軍傳令「今日破趙會食」,派萬人為前鋒,出井陘,背綿曼水布陣。關於這個步驟,韓信自己解釋說,趙軍已經先佔據了有利地形紮下大營,是準備一舉殲滅我軍的,現在先鋒先去布陣,趙軍怕貿然行動驚動主力,所以會讓我軍安然背水布陣。結果是先鋒萬人成功背水布陣,趙軍大笑,以為韓信不會用兵。隨後,韓信與張耳率主力大搖大擺出井陘口,趙軍出軍迎戰。戰鬥一會後,韓信佯敗,退入布好的背水陣中。趙軍一看時機到了,傾巢而出,追擊韓信。背水戰鬥的韓信軍沒有退路,拚死作戰。這時候埋伏的輕騎攻入空蕩的趙軍大營,換了旗幟。趙軍攻打「敗退」的韓信軍,在江邊莫名其妙的遭到了猛烈的反抗,一回頭髮現老巢被佔了,軍心立時渙散,頓時大亂。韓信趁機進攻,趙王歇、陳余潰散逃跑。 仔細看戰役經過,會發現韓信不是單純的背水列陣。首先他有伏兵,是要偷襲敵軍主營,瓦解軍心的。不然我軍雖然置之死地士氣高漲,敵軍處於優勢也不會莫名潰敗。其次韓信的背水方向主力是分兩撥的,佯敗之後退到水邊是有萬人精兵接應的,後世有將領直接退,結果假敗就成了真敗。先在背水列陣的先鋒,韓信料定敵軍為了全殲自己不敢驚動,必然不會打擾。不然在背水列陣的時候遭到突然襲擊,軍隊必然潰敗。 當然戰役還有些別的細節。按照爛大街的重大戰役套路,每個失敗方在戰前總有人出來指出正確的作戰方法,可惜統帥剛愎自用沒有採用,於是最後潰敗。這個正確方法幾乎也是前篇一律,大體上都是「敵軍千里來襲,銳不可當,我們只要堅守不戰,派人斷他糧草,他自己就敗了」。真是毫無趣味的枯燥的打法,但這確實是安穩妥當的行軍之法,因此我們也看到戰爭史上兩邊都是名將時一般都不會有精彩的戰役,都是枯燥的堅守不出,直到一方中了反間計撤換了主帥…… 扯遠了,這次給趙軍提出上述標準答案的是李左車。這個本來沒什麼好分析的,但是史書後面立馬跟著韓信聽聞後大喜。初看不過是從側面烘托李左車策略的正確性,細細想就覺得十分可怕:韓信竟然知道對方軍事會議的內容!這其實也引出了背水之戰最關鍵的條件:韓信是知道對方統帥能力遠不如自己的(韓信使人間視,知其不用,還報,則大喜,乃敢引兵遂下)。這樣他才有把握趙軍一定會空營而出,對上自己的軍隊時士氣下降的更快,唯此方能滿足背水之戰關鍵的士氣彼消我漲的要點。韓信生擒李左車後虛心向他請教攻擊齊、燕的策略,李左車傲嬌了一會後指出,漢軍遠征已經疲憊,強攻燕國難以取勝,不如休兵,以滅魏滅趙的聲威脅迫燕國降服。燕國降服,齊國自然就不足為慮了。韓信採納了,燕國果然投降。 同時,極其擅長逃跑的劉邦屢次在正面戰場遭遇挫折,又一次被項羽打的打敗。劉邦沒了軍隊,便北上,詐稱自己是漢王的使者,直接闖入韓信大帳,趁他睡覺摸了軍符就走,接管了韓信、張耳的大軍,拉下去對抗項羽了。命令韓信從趙地重新徵兵,進攻齊國。韓信不愧名將,兩個月內又重新召集訓練起了一隻部隊,準備攻齊。 齊國並不是項羽的堅定屬國。實際上劉邦之所以在楚漢初期迅速攻佔中原,打下彭城,就是因為項羽主力忙著和田橫等人在齊地糾纏。劉邦打下彭城,項羽就跟田橫達成了合約,實際上並不穩固。劉邦就趁機派了說客勸齊王投降。本來齊軍主力集結在歷下準備抵擋韓信,齊王准本議和,便撤去守衛。在謀士的慫恿下韓信不顧合約,強渡黃河突襲歷下,齊軍毫無準備,一觸即潰,韓信再次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齊國被破,項羽翼側受到重大威脅,便派龍且率領20萬大軍救齊。龍且與韓信軍在濰水對峙。當時龍且方面有20萬,且多是楚國精銳。韓信只有數萬(兩個多月招新兵的結果)。開戰前又是無處不在的謀士提出老掉牙但正確的堅壁斷糧的策略(這次直接連謀士是誰都不知道了,直接或說),大反派龍且果斷拒絕。韓信連夜做了萬個沙袋,堵塞濰水上流,引軍半渡,誘使龍且出軍,然後佯敗。韓信原來在項羽軍中帶過,龍且可能是見過韓信,認為他很膽怯,如今一看韓信敗走,「果喜曰:『固知信怯也。』」當先渡水追擊。渡了一部分,漢軍突然掘開沙袋,濰水瞬間沖斷楚齊聯軍。已渡河的龍且軍少,迅速被韓信軍圍殲,龍且被曹參斬殺。另一邊的楚軍雖然仍然佔據數量優勢,但是主將被殺,軍心渙散,在隨後的戰鬥中被擊敗。從此,沙袋塞河這招被廣大軍事將領所喜愛,而且這招不像背水陣條件苛刻,屢試不爽,堪稱經典。 綜合來看,韓信每場戰役都用了不同的方法,魏軍集中,就偷渡;趙地多山,就先示弱以便軍力展開,背水列陣以便化不利地勢為高昂士氣;齊軍強大,就攻其不備;淮泗一帶水網密布,就利用水來衝散敵軍。韓信一方總是掌握主動權,自如調動敵軍,再在運動中殲滅敵人。看韓信的戰役,實在是酣暢淋漓!韓信這些戰役的對手將帥能力都很弱,有人因此指責他的功名要有折扣。實際上避實擊虛本來就是兵家要道,雖然韓信不停進攻,主線都是為了沿側後戰略迂迴,以迂為直,最終打擊項羽。精彩的以少勝多實際上也往往要建立在雙方指揮官巨大的能力差異上。最後垓下決戰,韓信終於碰到了有水平的指揮官項羽,他就不再使用奇謀巧計,而是簡單的用群毆的方式。反正繞了一大圈屯了一堆兵,以多攻少就圍著打好了。戰鬥中韓信將軍隊層層布開,首先自己領軍和項羽交戰,結果不利後撤,然而後備軍隊一層層的湧上,項羽再強也無力回天。「以正合,以奇勝」,兩軍指揮官水平都高,但是軍隊規模差距太大,一切的「奇」也都不用使了,直接「以正合」,韓信就這樣平淡無奇的贏了最後一場戰役。(未完待續)
2 項羽的戰役指揮 項羽無疑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家,當然,僅僅是戰役層次上的優秀。關於項羽的戰略失誤不在本段討論。 項羽的戰役不像韓信,充滿了事先的準備與計謀的運用,主要是依靠軍隊強大的機動力和強大的突破力。當然,這也可能是漢朝史料有目的的選取了史實,塑造了一個憑勇力取勝的失敗者的形象。 以項羽的成名之戰——巨鹿之戰來說,項羽用兵的特點是手下的士兵戰鬥力很強悍,可以正面突破的方式以少打多。巨鹿之戰帶給各觀戰諸侯國的是震撼,展現的是一支軍隊整體的強大的戰鬥力。而楚軍的強大戰鬥力似乎是只有在項羽手下才是強大的,交到龍且手下一樣被韓信虐。 最體現項羽戰役水平的應該是彭城之戰。背景是項羽率軍和齊地的叛軍交戰,劉邦突然殺出關中,三路大軍直取楚國首都彭城。在戰役開始前夕,劉邦方面已經攻下了彭城,大約有五十六萬的諸侯聯軍駐紮在彭城、蕭一帶,驕傲的劉邦自以為勝利在握,根本沒有做出應對楚軍的任何措施。此時在齊地的楚軍主力絲毫無損,項羽聽說劉邦佔據了彭城,勃然大怒,命令諸將繼續攻齊,自己帥3萬騎兵回師彭城。 三萬打五十六萬…… 彭城大致在現在的江蘇徐州,交通方便,非常利於騎兵機動。彭城北面是泗水,南面是睢水。泗水和睢水向東共同注入淮河。所以從大的方面看,彭城就處在一個三面環水的平原的中間。項羽從北面繞了個弧線,奔襲到彭城的西面,一舉擊潰了蕭一帶的漢軍,隨後與漢軍在彭城決戰。半天內項羽便擊破漢軍,漢軍逃到泗水邊,被殲滅了一大步,余部逃到睢水邊的靈壁,又被楚騎追上,「睢水為之不流」。劉邦在亂軍中逃走,項羽方面取得全勝。 彭城戰役的精彩之處在於項羽是從北方的齊地繞圈到彭城以西進攻,實現了把漢軍逼到泗水、睢水的戰略構想。當然,這一進攻方向的選擇也防止了漢軍直接向西退回本據地的可能。 項羽強大的正面突破能力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地方。項羽率領的全部是騎兵。這個時候的騎兵依照秦和西漢的資料來看是沒有馬鐙、也沒有騎兵用的厚背大刀,騎兵武器以弓箭為主,也有用矛一類的步兵武器。項羽的騎兵,應當不是弓箭騎,要麼是下馬步戰,要麼是持長矛突破步兵。以漢軍巨大的崩潰,和兩次重要殲敵都是在水邊來看,應當很可能是長矛突擊,將步兵擊潰後趕到水邊,造成大量漢軍溺水。考慮到此時還沒有馬鐙,楚騎兵的素質應該是相當高。當然下馬步斗也是有可能的,這一點需要更詳細的史料佐證。劉邦在此役之後估計是受到了騎兵的刺激,也相應的組織了較龐大的騎兵隊伍。前文韓信以2000騎兵偷襲趙軍大營即是一例。 項羽之後的戰役,主要是向劉邦主力堅守的滎陽、成皋一帶進攻。項羽也曾一度攻下滎陽,也曾幾次造成劉邦倉皇逃出危城。項羽本人的進攻雖然屢次佔優,但整個戰略局勢越來越不利,最終攻勢耗盡。項羽的特色,主要是用兵迅速,出其不意。巨鹿之戰迅速北上,彭城之戰抄到漢軍西面,都在一天內解決了戰鬥。楚漢相持時有次彭越偷襲後方,項羽叮囑將領守住成皋十五日,十五日內自己必然破彭回軍,果然做到了。在戰役層面上,不愧是傑出的天才。 後面的部分將按照時間順序主要講述楚漢相爭精彩的戰略布局。
3.楚漢初期的戰略展開(上)——項羽分封諸侯與劉邦還定三秦 鴻門宴後項羽分封諸侯。總的形式是自己封梁、楚之地九郡,號稱「西楚霸王」,都彭城。親信封在自己周邊。有原楚將英布,封九江王,都六,封國位置在淮水、長江之間的西楚國西南方向。在巨鹿之戰期間違反齊王命令,率兵救趙的齊將田都,封齊王,都臨淄,佔據原齊國大部,在西楚之北。原齊王遷為膠東王,都即墨。西楚西面,由南到北分別是原項梁所立的韓王成,隨入關的河南王申陽,隨入關的殷王司馬卬,隨入關的常山王張耳,隨入關的燕王臧荼。原燕王遷為遼東王,原趙王遷為代王,原魏王遷為西魏王。此外還有番君吳芮封衡山王,大致在湖北東部及湖南一帶,原義帝的柱國共敖封臨江王,大致在湖北一帶。齊國氏族田安封濟北王。把原先的義帝遷到湖南。 對於最大的潛在敵人劉邦,封漢王,領有巴郡、蜀郡、漢中郡,都南鄭(今陝西漢中)。關中一分為三,給了三個秦朝降將以防範劉邦北出東進。以咸陽為界,咸陽以西封給雍王章邯,以東封給塞王司馬欣,陝北延安一帶封給翟王董翳。 可以說,項羽失敗的種子在封王開始就埋下了。首先,經過秦朝統一,項羽再去搞諸侯分封已經是開歷史的倒車。放棄建立統一的國家,反而一口氣封了18個諸侯國,加上義帝楚懷王和自己的西楚,總共20個割據勢力。單單從軍事角度說,這麼多封國嚴重削弱了項羽本來統帥全部反秦聯盟的實力。而西楚又沒有號召全封國的絕對權威,封國與封國之間,未封國的和已封國的,封國與西楚,都有無數的矛盾。項羽剛剛分封完畢,全國幾乎所有封國立馬陷入彼此爭鬥之中,實踐上說明了項羽的分封的徹底破產。另外,從封國來看,親信聚集在西楚四周不失為正確是選擇。但實際上西楚的三個方向都有潛在的隱患。南面,由於未封彭越為王,彭越時刻準備起兵奪取梁地。北面,齊地一分為三,原齊王與齊相田榮充滿了不滿。西面,常山王張耳和原先和陳余原來是至交,因巨鹿之戰發生矛盾,陳余未參加入關未封王,與張耳轉為仇敵。劉邦方向,雖然利用三王封住關中,且三王實際上對項羽是忠心的,可三王在巨鹿之戰投降項羽後,下屬20萬秦軍被項羽坑殺,關中父老對丟下屬下自己保命的三王恨之入骨(且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記……項王詐坑秦降卒二十餘萬,唯獨邯、欣、翳得脫,秦父兄厭此三人,恨入骨髓)。而劉邦入關中時約法三章,關中民心完全倒向劉邦。 當然,項羽本身選擇的自封國也有問題。好的措施應當是自封關中,控制河南,掌握天下命脈。假如這樣,劉邦必將永遠被壓在巴蜀。不去關中也罷,卻定首都為彭城。上文可見,彭城地處平面,遙遙三面有水(但不緊鄰),而沒有水的位置恰恰是對著劉邦方向。雖然以項羽的強大,可以擊退任何進犯的軍隊,可是彭城無險可守,一旦項羽在前線作戰時有人偷襲彭城,必然迫使項羽回救,錯失前線軍機。事後戰事發展中,無論是南方的英布還是北方的彭越都可以輕易的威脅到彭城,使得項羽疲於奔命。 當然,項羽還犯有其餘的錯誤,比如弒殺義帝,使得自己處於政治不利的地位。 四月分封完畢,到了五月份天下便動亂起來。齊相田榮不滿分封,聯合彭越,先後擊殺齊王田都,膠東王田市(田榮不讓原齊王田市去就封膠東王,田市懼怕項羽偷偷去了,田榮怒而殺之),濟北王田安,並據三齊,而彭越也南下攻梁,擊敗楚軍。原燕王韓廣不滿被遷,進攻臧荼,八月戰敗被殺,臧荼全並燕地。陳余不滿未封王,攻擊張耳。張耳兵敗逃向劉邦。陳余接回趙王歇仍任趙王,趙王封陳余為代王,陳余本人仍留趙任趙相。項羽剛剛建立的分封體系瞬間崩潰,而周邊的田榮、彭越、陳余都把矛頭指向了自己,項羽終於嘗到了自己釀製的苦果。 劉邦見天下大亂,迅速做出北上奪取關中,進一步東出進取天下的戰略決策。原先劉邦到封地的時候,為了向項羽表誠心,下令燒絕棧道。於是三秦不復戒備劉邦。從漢中方向到關中要翻越秦嶺,中間行軍道路由西自東分別是故道、褒斜道、黨洛道、子午道。燒的棧道應當是直接連接關中和南鄭的褒斜道。也有可能一併燒了黨洛道或子午道。故道是一個從漢中先向西北後折東北的通路,通向的是關中的西端陳倉。散關即在這條道上。劉邦軍以曹參、樊噲為前鋒,劉邦、韓信率大軍繼後,西出故道,奇襲陳倉。雍軍完全不知敵情,倉促應戰,直退廢丘,一面向塞、翟求援。章邯弟章平退至好畤,在廢丘北面。曹參、樊噲的前鋒部隊進圍好畤,劉邦、韓信的主力進軍廢丘。三秦援軍抵達後章邯向西出擊,韓信一面正面攻擊,一面調曹參等北下夾擊,大破三秦主力。章邯退守廢丘,劉邦迅速佔據好畤、咸陽。除一部繼續圍攻廢丘外,漢軍四面出擊,塞王、翟王先後投降。隨即漢軍大量東集,準備東出臨晉、武關。此時方為9月,距劉邦出軍不足一月。 此時,張良向項羽寫信,說劉邦只要打下關中就停下來,決不東進。同時還偽造了一份田榮的反書,說田榮要興兵滅楚。項羽信以為真,竟然不顧劉邦奪取關中這一嚴重威脅,反而親自領兵向齊地進發。劉邦在戰略上步步先機,項羽卻一步步滑向失敗的深淵。
4.楚漢初期的戰略展開 下 在進一步說明劉邦東向中原的戰略態勢之前,有必要更深入的了解下這個時期交戰雙方需要力爭的戰略要地是什麼。這裡我們著眼的是以統一全國為目標的戰略要地。從經濟發展(人口數、產糧量)來看,此時最重要的地區是關中、三晉、齊。其中,關中經濟最發達,糧食儲備最多,兵員質量最好,三晉地區是中原咽喉,可以控制四方,戰略地位顯著。齊地各方面都要次一些。更詳細的論述在本節的總結中闡述。 我們先暫時接受這三處是重要地區,再看有哪些節點是重要據點。以重要的糧倉來看,秦代比較大的糧倉有關中地區的櫟陽、咸陽、霸上。櫟陽即是塞王的都城。咸陽遭了戰火,楚漢時期地位應有所下降。霸上就是鴻門宴前「劉邦軍霸上」的地方。中原地區是敖倉、陳留倉、宛倉。河南境內黃河南岸由西到東依次三個大城市:洛陽、鄭州、開封。其中敖倉在鄭州一帶,陳留倉在開封一帶。齊地的琅邪,腄,黃三倉。還有成都倉等分布各地。 然後看重要的通道。主要的要塞和險道集中在關中到中原的地區。由關中出中原有兩條路。一條順著崤山,沿黃河流向,經函谷關到洛陽。一條東南走向,出武關穿秦嶺直達今河南南陽,也就是宛倉所在地。 中原各據點,以配屬敖倉的滎陽最為重要。滎陽周圍水網發達,中原各地的糧食都匯聚在滎陽邊的敖倉,據有滎陽,相當於佔據中原交通之樞紐;佔據敖倉,相當於獲得整個中原地區的儲糧。滎陽西北側的成皋要塞,西、北是黃河,東、南是深澗,易守難攻,配備重兵把守,退可保洛陽,進可出黃淮。秦末起義時各地都迅速攻破,唯有宛、滎陽(時為三川郡郡治)等要塞久攻不克,章邯破殺吳廣即在滎陽。直到新末綠林起義時期,這些據點依然是雙方必爭的要害。(成皋在三國時名為虎牢關) 劉邦的本據地是關中,要出中原,就要牢牢掌控崤函通道東側的洛陽。確保洛陽,並進一步的掌握中原,就要拿下滎陽。滎陽、成皋在手後,整個黃河中上游的險阻就全部掌握了,進可攻,退可守,牢牢掌握戰局的主動權。秦滅六國的戰略準備也正是這樣進行的。 對於準備出關的劉邦,項羽的準備是什麼呢?「項羽大怒,北擊齊」 「乃以故吳令鄭昌為韓王(原韓王成被項羽殺於彭城),以距漢」。而劉邦在佔據關中後穩定政權,頒布有利於關中民眾的政策,從南鄭遷都櫟陽,充分發揮關中的根據地作用。以蕭何和韓信繼續圍攻廢丘的章邯,本人率軍東出臨晉,南邊派軍隊匯合秦末起義軍的王陵部隊,出武關攻南陽。劉邦另立了一個韓國貴族為韓王,稱韓王信,率兵進攻鄭昌。鄭昌毫無韓地民眾的支持,迅速兵敗投降,劉邦遂佔據河南地。然後出兵臨晉渡黃河(即後來韓信蒲坂之戰的渡口),迫降魏王豹,然後乘勝東攻殷王司馬卬,司馬卬被俘投降。這樣,河南、河內、河東全部為劉邦佔據。劉邦於漢高祖二年三月,南渡黃河至洛陽,會聚諸侯,以為義帝報仇為政治口號,正式討伐項羽。漢軍聲勢浩大,各路諸侯紛紛響應。趙地的陳余提出先殺張耳,隨後助漢,劉邦砍了一個長的像張耳的小卒,送人頭給陳余,陳余信以為真,出兵助漢。原項羽的親信九江王英布雖然沒發兵助漢,但也從此不再響應項羽。於是劉邦總共匯聚了五諸侯聯軍,共56萬人,分河北,洛陽,南陽三個出軍方向,向彭城進軍。在進軍至外黃時又得到彭越的三萬援軍,合軍直抵彭城。 項羽是於高祖二年正月出兵平定齊國叛亂的,與田榮交戰於城陽,田榮兵敗,被當地百姓所殺。本來項羽的平叛行動是得到當地百姓的支持的,但是項羽卻「遂北燒夷齊城郭室屋,皆阬田榮降卒,系虜其老弱婦女。徇齊至北海,多所殘滅」,齊地人民遂起而反抗。田榮弟田橫收集散兵數萬,於城陽起兵。項羽這次不能一擊而勝,長期滯留在齊地。劉邦迅速奪取中原的消息傳來後,項羽錯誤的認為齊地戰事膠著,應當先徹底平定齊國再去解決劉邦,便只派了部將守衛彭城一帶。劉邦三月誓師,四月就迅速擊潰龍且等守軍,攻佔了彭城。項羽終於發現劉邦才是最大威脅,怒不可遏,親率3萬騎兵回師彭城。彭城一役,楚軍大破漢軍,劉邦數十萬大軍化為烏有,劉邦本人狼狽逃遁,妻子和父親都被項羽軍擒獲,逃跑中還多次把兒子推下車,一直退到滎陽才穩住陣腳。項羽聲勢大振,一下扭轉了初期不利的戰略局面,轉為進攻姿態。劉邦聯軍的諸侯中,殷王司馬卬戰死,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重新投降項羽。魏王豹借故歸國,叛漢和楚(此事發生在高祖三年,但魏王離漢之心肯定在彭城之戰後便已有之)。陳余得知張耳未死,也背約和楚。田橫在項羽殺了原齊王田假後(項羽殺田假是因為他被田橫擊敗逃走,怒而殺之)與楚議和。彭越北撤至滑縣。 劉邦逃至滎陽,得到了蕭何從關中徵集的大量人員協助,韓信也從關中引兵出發,在京、蔡間擊敗楚軍前鋒,使得滎陽前線穩固。隨後劉邦分軍平定各地叛亂,穩定了中原局勢。至此,楚漢的戰略展開階段結束,此後數年楚漢主力一直相持於滎陽一線,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 項羽雖然有彭城大勝,大大扭轉了不利局面,但總的來說,劉邦仍佔據了大優的局面。首先項羽就在分封諸侯上大大失策。分封諸侯本身相對於郡縣制,單純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是不利的。這個不利,在戰爭時期,具體表現為諸侯不能完全如最高統治者的意願領兵協助出戰,整個分權局面不利於兵力的集中調配,戰爭資源和戰爭力量隨著分封而被轉移到了各個地方,相應的,中央的力量就減弱了。具體在楚漢時期,項羽所分封的諸侯不但自己交相攻伐,使得項羽疲於平叛,而且整個戰爭期間項羽分封的18諸侯王(除去開局即被迅速殲滅的以外)竟然沒有一個自始至終站在己方作戰。劉邦方面,大大的利用了諸侯交錯複雜的形式,或拉攏或收買或說服,使得項羽分封出去的王反而成了劉邦的助力。當然,從當時的條件的來說,尚不具備中央有效掌控全國的技術條件,當時的歷史慣性和秦末起義的複雜形勢也決定了分封是必須的。問題在於封誰為王,封在哪裡。項羽封了一堆六國後代無能之輩為王,這些王族後裔不但不能在軍事上有效的支持中央,本身「六國之後」這樣的政治地位實際上決定了他們和項羽代表的楚國是平起平坐的,項羽並無法有效的約束他們。相持階段時劉邦集團在是否立六國後為王的問題上,酈食其與張良的爭論便很好的反應了這一問題。封國位置上,項羽放棄關中良好的稱王之地,轉去即不富庶也不險要的淮河流域。關中和中原的王也不是適合的人選,導致在劉邦的進攻下一觸即潰。 在此有必要敘述一下為什麼關中是最發達的地區。以當時的自然條件和生產力水平,黃河流域無疑是最發達的地區,也就是上游的關中地區,中游的三晉地區,下游的齊地。在地理上來說,關中地勢最險要,其次三晉,齊地則幾乎都是平原和丘陵。以兵員的質量來說,戰國時期便有「齊之技擊不可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敵秦之銳士(《荀子》)」的說法,這一部分是地理條件帶來的居民性格使然,一部分也是戰國時各國進行的改革徹底程度不同帶來的長期歷史積累有關。秦國長期實行獎勵耕戰措施,關中人民的素質良好,非常適合作為本據地。且戰國中後期的大破壞中,秦只被聯軍攻入函谷關一次,三晉則飽受戰火摧殘,齊也曾在樂毅破齊時遭受嚴重損害。秦王朝建立後,又實行強幹弱枝策略,毀掉關東各地要塞城郭,徙民關中,將糧食、武器等軍備集中關中。雖然項羽入關中後焚毀咸陽,但關中整體無論是經濟價值還是軍事潛力都是當時各地之冠。劉邦佔據關中後每次損兵都可以得到關中源源不斷的補充,而項羽在彭城就幾乎沒有辦法補充兵員,使得楚軍在消耗中力量漸漸減弱。項羽不但失了關中,而且還放手把中原要塞讓給劉邦。實際上劉邦佔據關中便足以抗衡項羽,何況又佔據了中原的糧倉和要塞,形成了不敗之勢。項羽甚至連齊地也從來沒有完全控制。他可以憑藉自己卓越的軍事能力和握有關中、三晉的劉邦打成平手,但等到韓信把齊地也攻下,項羽便只有「虞姬虞姬奈若何」了。 項羽封國時就已錯誤百出,沒有在一開始牢牢掌握關中和中原地區,政治上又錯誤的擊殺了義帝,在一開始戰略出擊方向上錯誤的選擇了具有割據野心的齊地田榮部而不是具有天下野心的劉邦部,導致剛剛建立的霸王政權在短短一年內就分崩離析。雖然彭城一戰恢復了楚國疆界,但對於已經牢牢把握成皋要塞,以關中為根據地的劉邦,項羽最終還是大大輸掉了這場天下爭奪站的開局。

推薦閱讀:

有一種老師叫班長、叫老兵!致敬那些年的青春
退伍時哭的兵越來越少?老牛發現真相是…
中國在關鍵時刻果斷亮出六大殺手鐧 震懾潛在對手 滿滿全是大殺招
瑪雅文明算不算第五大文明古國?

TAG:軍事 | 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