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宇宙模型看中醫

1.宇宙(時空)模型

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宇宙即天地、時空、質量、能量,其大象有形眾星渦旋。各式揭示謎底的眾圖,古今具有、生克制化、相互佐證,闡述的形態、內涵是一致的。在天為宇宙、在地為空間方位、在人為臟腑。天有五行,見之者昌。古人已經描述無數遍,只是稱呼不同並為現代科技所佐證。

規律性的根本就一點,宇宙模型決定萬物,歷史、社會、人體生命、物質構成、傳統文化、現代科技等無不包含其中,或者說宇宙全息、生命全息。宇宙模型,可以說由無形之象理數與有形之形體構成,即東方文化的易經河圖洛書,西方文化的金字塔為代表,內蘊陰陽五行,雙螺旋軌跡。太極是雙螺旋軌跡的平面表述,金字塔輸出的同樣是雙螺旋能量。揭示了物質與非物質這對陰陽各具能量、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概括的講,宇宙模型即渦旋的星圖,其象河圖,其數理河圖,其應用洛書,其軌跡雙螺旋,其有形金字塔,其五行生剋,合則無極,分則陰陽四象。宇即空間,宙即時間。宇宙其運動模式平面似太極,立體為螺旋,此宇宙模式決定其所有衍生物的模式。

天地一個大宇宙,人身一個小宇宙。人體在宇宙中,人體是宇宙模型的縮影,中醫闡述生命、宇宙模型既是中醫模型。中醫模型是宇宙模型在眾多領域應用的其中之一。

2.易經描述宇宙易經從象、數、理、卦、爻等推理至五行八卦,實則河圖洛書,宇宙模型;同時,以此應用於社會、中醫、堪輿、軍事、煉丹等領域,是初期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天文、軍事等學科,甚至達到相當深淵的層次。易經可以說偏重於內涵功能領域揭示了宙模型的無形作用,並在有形物質領域,初具雛形。這也是華夏文明重視無形而輕視物質的本源。相比之下,金字塔就是有形之模型,可以代表西方文明重視有形物質能量、崇尚叢林法則、近代物質發展迅速、同時在人文理念上的自私與掠奪成性。另外,在此推測金字塔與易經同為這個世界上價值相同的兩大奧秘。

易經闡述宇宙,即陰陽、五行。從易經陰陽橫圖可以推演先天八卦,乾兌離震1234,巽砍艮坤5678,乾坤立極,水火東西,內涵五行。然後推演後天八卦,面南而坐,坎離震兌,南北東西,夏冬春秋,土居中而生萬物。時空俱全。道可道,非恆道。雖四大皆空,卻萬法歸一。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天有五行,見之者昌。

老祖宗確實厲害,超越洋鬼子五千年至一萬年,已經用易經記載了宇宙模型的奧秘。河圖與洛書既是易經描述宇宙的無字天書。

3.中醫是宇宙模型廣泛應用之其一

回頭接著侃中醫。易經闡述了宇宙模型,是如何指導中醫的?用宇宙模型河圖洛書,按照天、地、人三才層次,用人身既是一個小宇宙比類取象,指導中醫實踐。

太陽系十大星球, 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為朋,四九為友,五十同途,十簡為五,在天上,五大星球木火土金水,運動生化,便是五運;五運在天產生周期各為半年的六氣風熱暑濕燥寒。

在地球上,木火土金水便為春夏土秋冬,四季輪迴,地之六氣便對應於四季的而周期為兩個月的六氣。

在人體內,木火土金水便為肝心脾肺腎,六氣便對應手足十二經絡。

六氣中厥陰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人為肝、在氣為升、在味為酸、在色為青、在竅於目、在體為筋甲等,諸般以類取象,其餘類推,便有如下簡表:

如此源自天地宇宙的精簡模型與理論指導,開始了數千年的中醫旅程。種種方葯無不符合派生於宇宙模型的河圖洛書,以此便有了九宮十六神方,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土屬四象,一氣周流。

4.中醫流派

自此開始,大家智者見智,仁者見仁,學說紛紛,各派叢生。

傷寒學派:創立於東漢之際。漢代醫家張仲景將理論與方葯熔於一爐,著《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學辨證論治的基礎,專門探討傷寒雜病的診療規律。其書被奉為經典,其人被尊為醫聖。從晉唐至宋元明清,研究者如雲,歷代不衰,各展所長,形成了時間最長,醫家眾多,影響最大,學術昌盛的傷寒學派。

先看九宮十六神方:其中小陽旦湯即桂枝湯,大陽旦即黃芪建中湯。余此類推。

陰旦4朱鳥9勾陳2

青龍35 白虎7

陽旦8玄武1騰蛇6

再看五臟補瀉:君臣佐使實則五行,實則瀉其子,虛則補其母。

三看經絡三陰三陽。天之木火土金水五運產生六氣風熱暑濕燥寒,太陰、厥陰、少陰,陽明、少陽、太陽;在地春夏秋冬四季六氣各自周期不同,在人濕土、風木、君火、燥金、相火、寒水,六氣源自五運之化。

天、地、人六氣周期各自不同又相互疊加,影響而作用於臟腑經絡之肌體、功能、形神。從人體角度看既是外六淫、內七情、不外不內飲食勞作、病毒污染、金蟲外傷等造成生化功能障礙致病或直接塤壞人體肌體。

寒涼學派:又稱河間派,金元大家劉完素主攻火熱病機,提出「六氣皆從火化」之說,創「火熱論」,療疾多用寒涼藥物。他不僅對中醫病機理論的提高有很大貢獻,並對後世創立溫病學說大有啟迪。因劉氏家住河間,又稱河間學派。

易水學派:金代醫家張元素,河北易水人,在《內經》、《中藏經》的啟示下,以臟腑標本虛實寒熱的論點來分析疾病的發生與演變,歸納用藥,執簡馭繁,創立了「臟腑病機學說」,對後世醫家頗有影響。

攻邪學派:金元大家張從正,強調「病由邪生,攻邪已(治癒)病」,主張治療應以驅邪主,善用吐汗下三法,偏重攻法,反對濫用補法。從一個側面深化了中醫治則理論,並豐富了臨床經驗。

補土學派:又稱溫補學派,金元大家李杲認為「人以胃氣為本」,獨重後天脾胃,創立「脾胃論」,長於溫補之法。

滋陰學派:金元大家朱丹溪受到劉完素「火熱論」的影響,又接受李杲「內傷論」的觀點,提出「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新論,治病多用滋陰降火之法。

溫補學派:明代薛已、張介賓、趙獻可、孫一奎、李中梓諸醫家重視命門水火的研究。探討臟腑病機逐漸側重於虛損病證,形成了善用溫補的特點。充實發展了命門學說,使中醫理論有所突破。

溫病學派:明代末年,溫疫流行,用傷寒治法無效,以明代吳又可為開創,清代葉天士、吳瑭為中堅,對外感熱病的治療規律進行了大膽探索,提出了溫疫病機和溫病學說,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火神派,江湖名稱,撫陽派,當代門徒,盧鑄之,李可,劉力紅,楊雨,辨證依據,創派祖師:鄭欽安,(1824年-1911年)87歲。代表著作:《醫理真傳》、《醫法圓通》、《以注重陽氣,擅用附子。 本派特點:鄭欽安,火神派用對了很好,能起死回生,古代王好古《陰證例略》裡面就講得很清楚了,後世醫家張景岳、趙獻可、薛生白、陳修園乃至於清代的黃元御,都是箇中高手。強調陰陽,不但善於扶陽,也善於滋陰清熱。以善用附子,單刀直入,撥亂反正著稱,「人咸目予為姜附先生」,實醫林一代雄傑。鄭欽安出成都名醫劉芷塘門下,劉生平事迹不詳。善用附子、乾薑起大證、重證,驚世駭俗,在全國獨樹一幟,而且還不斷地發揚光大(如祝味菊用附子治高熱心衰,吳佩衡用附子治麻疹險證),歷百餘年而不衰。

匯通派,江湖名稱,中西醫結合派當代門徒,辨證依據。 創派祖師:唐宗海 56歲,張錫純73歲,朱沛文、惲鐵樵四人,代表著作:幾乎是同一時代,年紀以唐氏較長。著作:《血證論》、《醫學衷中參西錄》等。本門特點:祖先們主張的並非完全是中西醫結合,而是洋為中用,夷為華用,就像游擊隊之歌里唱的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一個道理,驢和馬只能生出騾子,而騾子是永遠都沒有後代的,這個簡單的道理古人很懂。所以先人們不是硬生生的要把西醫和中醫結合到一起,而是在那個洋人凌辱中國文化的年代,要闖出一條如何利用西醫來武裝中醫,而能夠使中醫可以更好的生存並發展下去,所以那個年代的中西匯通很不同於今天的中西醫結合。

近代黃元御學說如世藏之珍寶,璀璨奪目,土屬四象,一氣周流,其醫理葯法完全符合宇宙模型,必將廣大中醫。

這幾大醫學門派,成為中國醫學發展進程中的主要鏈條與脈絡,清晰地向我們展示了中醫發展、演變、日臻完善的軌跡。至於歷史上的眾多醫家,其中包括那些名垂青史的歷代名醫,技藝高超,著述頗豐,但未有明顯的學派傾向,亦不失為醫界星空的一顆顆璀璨明星。

中醫的門派遠遠不止這幾個,一些小門派里,諸如眼科傅仁宇、傷科藺道人劉涓子、針灸科的王惟一、楊繼洲,兒科的錢乙,婦科的傅青主,內科的華佗,李時珍,外科的吳師機,還有葛洪的道家派,神仙派;朱曾柏痰病學說更是闡述了中醫有形之病理產物,中醫骨科技術等等各家學說都是各有千秋。需要注意的是,中醫在可見物質維次空間中的應用之外,在不可見的非物質維次空間同樣有許多應用,如五志、七情、三魂七魄、經絡、氣、夢境預示現實、託夢等;尤其是八卦象數療法用先天之數治療疾病而且有效等;量子科學家實驗至量子不在具有質量;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中醫門派是歷史的產物,是寶貴的遺產,值得我們醫界後人萬分珍視。

5.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既是時空之道,也是中醫之道

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世事如此,中醫莫不如此。宇宙分之四象,合則陰陽一體,無極混沌恰似宇宙星圖,渦旋生克制化,螺旋生生不息。十天干十二地支,陰陽,五行,八卦這些學說源自宇宙天地模型,衍生傳統醫學。中醫核心實則精、氣血、陰陽,分層次天地人靈,執天之行,盡矣。

欲知後話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推薦閱讀:

來自教育心理學的模型|不同的進步速度,是因為不同的自我效能
1平米微縮模型,神還原上世紀老香港城
為何有些人寧願不吃不喝也要買模型人偶收藏?
如何選購二戰德國陸軍模型?

TAG:宇宙 | 中醫 | 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