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定解寶燈論新月圓滿46

定解寶燈論新月圓滿46

希RA千措上師傳講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對於阿羅漢是否已圓滿證無法無我空性,有以下三種說法:

1、阿羅漢完全沒有證悟法無我空性;

2、三乘見道相同,阿羅漢證悟圓滿法無我空性;

3、阿羅漢只證自相續粗細五蘊空性,他相續粗細五蘊、外境色法未證空性,其實也是承認阿羅漢未證法無我空性。

這三種說法都不圓滿。

自宗寧瑪派持什麼觀點?

自宗寧瑪派持月稱論師和無垢光尊者的觀點,月稱論師的觀點已經講完了,現在接著講無垢光尊者的觀點。

上一節課講到麥彭仁波切以海水作比喻,一個人渴了一口海水,就已經知道海水的鹹味,不能說他沒有喝過海水,以此肯定阿羅漢證部分法無我空性;因為只是喝了一口海水,並非喝了全部的海水,以此否定阿羅漢證圓滿法無我空性。

由上可知,修習般若可以得到暫時與究竟的兩種解脫,如果只希望自己得解脫,自然只是小乘的修法,也只能證人無我的暫時解脫果位,若發起了大乘菩提心,抉擇了甚深的法無我空性,才可得究竟一切智智的佛果。

做每一件事,都以發心決定善惡,發心善,做的事就是善業;發心惡,做的事就是惡業。修持般若空性也一樣,發心小,只求自己解脫,獲得暫時解脫,還不能成辦自他二利;發心大,為利益一切眾生希求佛果,終將獲得能夠成辦自他二利的究竟解脫。

因此,佛在《妙法蓮華經》卷三藥草品中云:「今為汝等,說最實事,諸聲聞眾,皆非滅度,汝等所行,是菩薩道,漸漸修學,悉當成佛。」

佛在《妙法蓮華經》云:現在為你們說最真實的事,諸聲聞眾獲得的阿羅漢道,都不是真正的滅度,只是暫時滅度,而你們所行持的是菩薩道,一步一步地漸漸修學,最終悉當成就佛果。

《妙法蓮華經》又云:「我悉除邪見,於空法得證,爾時心自謂,得至於滅度。而今乃自覺,非是實滅度,若得作佛時,具三十二相,天人夜叉眾,龍神等恭敬,是時乃可謂,永盡滅無餘。佛於大眾中,說我當作佛。」

解釋:舍利子說:我全部斷除了人我執邪見,得證人無我空性法,那時自認為心已得滅度。如今聽聞大乘法後,覺悟到當時並非究竟滅度,等到將來成佛時,具足三十二相,受天人夜叉眾,龍神等恭敬,這時才可以說,獲得永盡滅無餘涅槃。因此,佛在大眾中,授記我當來作佛。

那麼我們自己是修大圓滿,為何還要來抉擇聲緣的境界呢?通過詳細伺察抉擇小乘道,從理論上弄清楚,欲證悟究竟的法界本性,得到究竟的解脫,必須發起菩提心,而不僅僅是出離心,必須聞思修習法無我空性,而不僅僅是人無我空性。

「從理論上弄清楚」,這句話很重要,也就是說,抉擇聲聞境界,僅僅為了從理論上弄清楚,絕非要發小乘心修行。

修學大圓滿的人,等同博士生的級別,博士生不可能不精通中小學的課程,大圓滿瑜伽行者也應通達小乘教法,及其發心、證果,這些是大乘教法的部分內容,而大乘又是大圓滿的基礎,因此,修大圓滿抉擇聲緣的境界很有必要。

這有如下必要:一、大乘修行人發心度化一切眾生,對於小乘種姓的眾生,應該對他們宣說小乘法。因此,大乘菩薩必須通達三乘佛法;

大圓滿不僅是菩薩大乘,更是佛的最上乘。如《金剛經》云:「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說。」大乘指菩薩乘,大乘菩薩發利他菩提心就是發大乘者;最上乘指佛乘,菩薩在利他的基礎上希求佛果,就是發最上乘者。

可見,大圓滿瑜伽士更應通達三乘佛法。三乘指聲聞乘、緣覺乘、大乘(包括菩薩乘和佛乘)。

二、暫時分三乘、究竟一乘,眾生都具足如來藏都可成佛,為了將一切眾生最終都引入佛地,大乘菩薩應通達三乘法義;

首先對二乘宣說相應的小乘法,待其大乘種性成熟時,就宣說大乘法,最終能將他們引入佛地,從這點而言,大圓滿瑜伽士應該通達三乘佛法。

以上第一第二條是從利他而言,大圓滿瑜伽士應通達三乘佛法。

三、自己真正入大乘、永不退轉。

這條從自利而言,應通達三乘。

通達三乘,知道自己修的,不僅是顯宗大乘,更是六個月極速成佛的最上乘大圓滿,超勝一切諸乘,從而更加發奮,永不退轉。

以下對此條做廣說。

因無始以來俱生我執的習氣,對自己的貪執很深很重,很難發起渡化眾生、得究竟佛果的菩提心,雖然很多人口裡說的是學大乘法,而實際上只求個人的解脫,發的是小乘心,這樣最多也只能證到阿羅漢果,走了一條迂迴曲折的道路,

如果不抉擇聲緣的境界,沒有對比,就無法知道這些過患,不知道自己有此過患,就無法對治,極容易從大乘道徹底退轉。

因此應以上面對大小乘區別的論述,對照自己的發心,看自己的發心是不是為了度化六道一切的眾苦逼迫、毫無自在安樂的父母眾生,回報他們的恩德,讓他們遠離輪迴的痛苦,得到究竟安樂的佛果。

從世俗發心而言,抉擇聲緣的境界,通達三乘,恆時以正知正見攝持自心:看看自己是發小乘心還是發大乘心?若發小乘心則改正,發大乘心嘉勉。

同時,對照相似所修的空性,是不是四邊八戲遠離的究竟法界本性,是不是遠離了暫時單空的邊執。

從修勝義空性而言,若修的是遠離四邊八戲的人法二無我空性,就是成佛的修道,應嘉勉,若執著無分微塵、無分剎那是組成粗大色法心識的實有法,說明尚未遠離暫時單空的邊執,屬於小乘修法,應以大乘的離一多因等勝義理論做觀察抉擇,從而遮破對二剎那的實執。

這樣,時時調整,使自己的菩提心和見解不斷穩固,與大乘相應,永不退轉。

可見,抉擇聲緣的境界,通達三乘,對於自利尤為重要,如果自己不能做到入大乘道永不退轉,無法成辦他利。

在這基礎上再修大圓滿,才能穩速趣向究竟的佛果,任運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發菩提心,並不是一開始為自己求佛的一切智智。

一開始發利益他菩提心,在此基礎上發希求佛果之心。如《現觀莊嚴論》云:「發心為利他,求正等菩提 。」《金剛經》也是教誡菩薩,先發利他菩提心,再發無上正等覺心。

華智仁波切說,真正大乘種姓的弟子,對天下的眾生有一個永不退轉不可思議的大悲心,想任運度化所有的眾生。而要任運度化無邊眾生,只有佛的智慧才能做得到,因此大乘菩薩要求佛智。有了佛的一切智智,自在轉falun輪,眾生聞法後去修,可遣除二障種子習氣,才能得究竟的安樂。

即是說,自他二利,缺一不可。

  要利益眾生,必須轉falun輪。只要佛法住在世間,眾生的安樂、利益便自然獲得。而轉falun輪必要先聞思修,尤其首先必須聞思佛法。

聞思的佛法是包括小乘法在內的一切佛法,並非單方面的大乘或密乘法,修的時候,就不是大小乘法一併修,而是修大乘法:發心方面,以出離心菩提心攝持,捨棄小乘希求自我解脫的發心;修行方面,修離一切戲論的究竟大空性,捨棄墮入暫時單空的邊執。

欲成辦二利,先要有顆善良的心,在此基礎上,逐漸生起菩提心。重要的是看自相續有沒有真正的菩提心,是不是為求任運度化眾生的能力而希望成佛。

善良的心指慈悲喜舍四無量心,願眾生獲得安樂是慈心;願眾生離苦是悲心;隨喜眾生離苦得樂是喜心;怨親平等饒益是舍心。四無量心是菩提心的基礎,在《大圓滿前行引導文》中,要求先修好四無量心,再發菩提心。

四無量心與菩提心的差別,前者僅僅利他,沒有希求成佛的自利,這種利他無法達到究竟,只能令眾生獲得暫時的世俗安樂,無法令眾生成就佛果而獲得究竟安樂;後者可以成辦自他二利,暫時究竟安樂都能獲得。

若無出離心、菩提心,僅以污染執著去求成就的功德,則恰似緣木求魚。

沒有出離心,就會貪著世間瑣事,沒有菩提心,自我的執著深重,根本不會饒益眾生,如此修學佛法,只是獲得世間安樂而已,無法獲得出世成就功德。

證悟的智慧不會無因無緣的產生,只有在菩提心的基礎上,修法無我空性,功德才會生起,俱生我執、法執才會斷除。

為什麼呢?所謂菩提心就是智悲無二,相對初發心的凡夫菩薩而言,佛智和悲心方便是暫時分開的兩個層面,故叫世俗菩提心,證悟空性後,就能通達智悲原本無二無別,此為勝義菩提心。

若雖有出離心,但無菩提心,僅以小乘發心去求佛果,則永不會成功。

只有出離心,沒有菩提心,成就的佛果是小乘中佛(獨覺阿羅漢),並非斷證圓滿的究竟佛果。如《入中論日光疏》云:「小乘的聲聞與中佛(獨覺)皆從能王(佛陀)之語所生。」

因此,修法的方向、目的要先弄清楚,再加上堅定深廣的願心攝持,才能精進修法,業障消除後,修法自然會上去,度化眾生的事業也會歡喜去做,自他利益皆順利成辦。若無相似的菩提心,修大圓滿、大手印等密法,也修不上去,反會造業。

修這些密法修不上去,沒有密宗見解攝持而持密宗禁行,就是造業。

就象旅行的人已在地圖上確定了目的地及路線,有了菩提心,自他一切眾生成佛的大道就在眼前,依此皆可極快到達佛一切智智的安樂彼岸。

可見,聞思時抉擇聲緣的境界是何等重要,它牽涉到自己的菩提心穩固與否,智者應如理抉擇。

《定解寶燈論新月圓滿46》思考題:

1、修習般若可以得到兩種解脫,如何辨別?

2、我們作為大圓滿的瑜伽行者,抉擇聲聞境界是為了修行嗎?

3、請分別從利他和自利說明,抉擇聲聞境界的必要?

4、「發菩提心,並不是一開始為自己求佛的一切智智」一開始先如何做?

5、聞思與修有何不同?

6、「欲成辦二利,先要有顆善良的心」,善良的心指什麼?

7、為什麼說「只有在菩提心的基礎上,修法無我空性,功德才會生起,俱生我執、法執才會斷除。」?

8、如何理解「若無相似的菩提心,修大圓滿、大手印等密法,也修不上去,反會造業。」?

迴向、: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 托內尼波札南潘協將

傑嘎納其瓦隆徹巴耶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推薦閱讀:

了解寶寶究竟是因為什麼哭
解珍解寶憑啥能進天罡星
破《定解寶燈論新月釋》邪見 卷四

TAG:解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