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揭秘:創作好故事是一個大陷阱

創作好故事,跟入行多久沒有關係,跟拜誰為師也沒關係,只跟你的悟性和毅力有關係。

編劇

作者:劉開建

前言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會有一些真理式的格言,比如,懷才就像懷孕,失敗乃成功之母等。我們無比的信奉這些格言,它們深入了我們的骨髓,我們不知不覺中是在按照格言行事,而且從未感覺有哪裡不對。那麼,它們真的就那麼正確嗎?這裡我正是要質疑它們的正確性。它們其實並不一定正確,甚至會誤導人。

任何看似無比正確的話,都需要一個合適的語境,脫離這個語境,它就不能成立。

在任何場合,在任何人的口中,你都能聽到他們以前輩的口吻告訴你,現在真是太缺好故事了,如果你有一個好故事就會一下子得到別人的認可。這沒有什麼不對,這也是我一直告訴自己要堅持的東西。好的創作者,是要靠作品說話的嘛。

還有一句話也一直在激勵著自己:把事情做到極致,美好的事情自然會發生。

我無比的信奉這句話,我覺得應該花費大力氣用在打磨極致的作品上。但是,時間一天天過去了,一年過去了,兩年又過去了。我連好故事的味道都聞不到,更別提如何創作出它們了。我陷入了無比的困惑之中,到底問題出在哪裡了?我在紙上寫滿了問號,並把它們貼在牆上,但我仍然沒有找到答案。

直到一天早晨,我腦子裡突然蹦出兩個字「陷阱」,我的大腦告訴我,創作好故事其實就是一個大陷阱!我自己也被這種想法震撼到了。那麼,為什麼創作好故事是一個大陷阱呢?

一、別讓懷才像懷孕

懷才就像懷孕,時間久了,就會被發現。這是看上去多麼正確的話。要知道這裡還有另外一句話:世界上到處都是有才華的窮人。這又該如何解釋呢?如果你不能解釋,那麼就先觀察一下你看到的一些現象吧。

兩個現象

在農村,你總能看到有那麼一兩個人,他們沒什麼文化,卻總會有十分奇怪的想法,行事十分特別,他們做點小買賣發點小財,過著舒服的小日子。他們腦瓜特別靈活,可惜的是他們生在了一個錯誤的環境里,不然的話,他們的成就可以堪比馬雲。

再看另外一些人,他們在所屬的行業里也有些名氣,他們樂於結交社會名流,但是實際上他們自己並沒什麼才華,甚至連庸才都算不上,但他們依然過的很舒服。

環境與資源主導了成功?

比較一下,這兩種人,是環境和資源主導了他們,而不是才華。對於那個農村人來說,才華可以讓他在農村的環境里改善自己的生活,但是資源才能讓他產生質的飛躍。

朱之文,唱歌唱紅了,但是假如那時候沒有山東綜藝頻道的《我是大明星》這個節目呢?你可以說,互聯網時代埋沒不了人才,即便沒有《我是大明星》和《星光大道》,朱之文也會在其他的媒體上大火起來。這樣說也有道理。但是退一步想,假如朱之文在二十歲的時候,就有人發現了他的獨特的嗓子,他就可以進行系統的專業的學習,為何還要等到四十多歲的時候才火呢?

在這裡有一個這樣的事實:靠優勢資源和機會取得一些成就的人,會更加強調才華的重要性,他們會故意弱化甚至隱去資源和機會帶給他們的巨大好處,而把這都歸因於自己的才華。

才華未必就是通行證?

所以,我想說的是,不要還那麼傻呵呵的信奉才華就是通行證。

才華如果在錯誤的環境里只能產生增量的改變,產生有限的量變。而才華只有遇到合適它的資源,才能產生冪數級別的改變,才能產生質的改變。

姜子牙遇到周文王的時候都七十多歲了,那麼在遇到周文王之前他就沒有才華嗎?你非得讓自己的才華累積到七十歲才讓人知道嗎?

你說的這些跟創作好故事有什麼關係呢?因為好故事是有才華的人創作出來的,而有才華的人不會一下子就創作出好故事,這也是一個積累和蛻變的過程。

勃朗特三姐妹也不是一下子就寫出《簡愛》、《呼嘯山莊》、《艾格尼絲·格雷》,他們最初的寫作也是很糟糕,文筆生硬,只不過他們循序漸進,更有一個合適他們施展才華的環境。

糟糕的故事當然不值得拿出來,但我們也不必非得一下子就要拿出一個絕好的故事。我們堅持要創作出絕好的故事,但是在沒有創作出它們來之前,我們完全可以創作出一個一般的故事或者稍微好一點的故事。你看一下,現在很多爛故事都能播的很好,而熒屏上充斥著的一半也不是絕好的故事,而是一般的故事。既然如此,先創作出一個一般的故事又有何羞愧的呢?只是要花心思考慮怎樣把一般的故事賣出去。

二、故事的現狀

二八法則:只有兩成好故事?

讓我們看一下故事的現狀,你就更有理由先創作一個一般的故事,而不是著急創作一個絕好的故事企圖讓所有人都滿意,當然你著急也創作不出來。

目前的故事現狀是怎樣的呢?在這裡可以運用一下二八法則,只有兩成的故事可以說是很好的故事,另外八成則不屬於很好的故事。一半左右的故事只是一般的故事,還有一部分只是爛故事。

這裡面得有八成是命題作文,命題作文就是拿錢命令編劇寫故事,而編劇很有可能對被命的題目沒感覺,即便本身其實是一個不錯的故事,也有可能被發送命令的人給把故事命壞了。

命題作文盛行的壞處

命題作文盛行的壞處就是,編劇沒有寫出自己完全有感覺的故事。也就是說一大半作品並不是因為先有了個不錯的故事而後才把它投拍,而是先有了個題目,然後就進行創作。

而這個過程中,命題人和被命題的人是不知道最終完成的故事是怎樣的,故事最終完成的質量是靠命題人的意見所左右的,而命題人對於好故事的判斷是存在一定狹隘性的,他們在賺錢方面上判斷力強一些,在對好故事的判斷力上則弱一些。這種生產方式,必然會導致出不來那麼多的高品質的劇。

一個絕好的故事所面臨的困境

退一步講,即便你手裡有一個絕好的故事,就一定會怎樣嗎?

你首先要面臨的是有人知道你手裡有個絕好的故事,然後是有人能夠鑒別出這是一個絕好的故事,再然後是有人真正看好這個故事並無損品質的把它拍出來。

事實上,這個過程並不順利。發現一個絕好的故事並無損品質的把它拍攝出來,比成功的製作出一個爛故事要困難多了。目前一個比較現實的例子就是《盜墓筆記》。

即便創作出一個絕好的故事,你仍然要面臨很多的不確定性。所以,你更沒有理由一下子就要創作一個絕好的故事。而實際上,也並不存在讓所有人都拍手叫好的故事。如果你一心想創作一個讓所有人都拍手叫好的故事,那麼你就掉入了他們的陷阱里,你會非常累,而且你根本就沒法讓所有人都滿意,你只需要讓願意投錢並懂你的人滿意就行了。

任何的成功都是正向積累的結果

如果你能創作出橫空出世的作品,那另當別論。只是,要知道,任何的成功都是正向積累的結果。那些一下子創作出橫空出世作品的人,在之前都有相當長時間的積累。

比如,南派三叔,他很小就看故事寫故事,在你還發愁怎麼寫二百字作文的時候,人家就開始寫作長篇小說了。在這方面,你是比不過人家的。當然,對於能力的積累還是要繼續的。只是,不必等到故事100分的時候才好意思拿出手,如果你的故事能夠有60分,70分,你就可以有底氣的花心思把它賣出去,這樣你就可以快速的獲取一些資源,從而進入一個良性的創作循環。

而一旦你真正創作出了90分的故事,那麼你所面臨的資源也是優質的,你可以把這個好故事迅速的變現,而不是被動的去面臨那麼多的不確定性。

三、故事的窘境

有些人雖然嘴上口口聲說缺好故事,但是正是他們親手把故事推向了深淵。之所以說,先不必著急創作一個絕好的故事,是因為目前的故事處在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

1.大編劇重複模式

之前我們提到過,好的故事是附著於高質量的見解之上的,當你沒有高質量的見解的時候,你可能就需要不斷的重複自己的創意模型下的故事模式,甚至不斷的重複別人創意模型下的故事模式。很多人都在這麼干,包括一些大編劇。

王朔的《私人訂製》在重複自己的模式,而那些不斷翻拍的金庸劇則是在重複金庸的模式。大編劇尚且沒有能力持續創作好故事,你怎麼敢說你必須要創作出一個絕好的故事呢?也許會,但可能不是現在。

要知道,少數的大編劇不僅僅是在重複模式,有的則是在炮製爛故事爛劇本。他們利用自己的名氣,把爛故事和爛劇本賣給一些公司,對於一些公司來說因為名氣而找到大編劇,付了錢拿到的卻是有失水準的作品,他們腸子都悔青了。

如果有下次,他們依然會找大編劇,因為他們不能夠從其他方面來判斷一個人的創作能力,唯一的方式就是名氣。無名小編劇更是入不了他們的法眼。

這正是我要說的,越是無名小編劇,越不要指望靠作品說話,因為現在還到不了靠作品說話的地步,前提是必須有人找你寫劇本,你的故事被順利投拍,你才能靠作品說話啊。現在是要告訴別人我乾的很好,嗨,我在這裡。

2.團隊創作

大編劇意味著品牌,品牌意味著質量。所以,當一個編劇慢慢變成大編劇的時候,會有很多人來找他寫劇本,這時候大編劇面臨著一個困境,那就是:擴張。他恨不得一下子生出十隻手來接活,他一個人沒法批量的生產故事。

所以,他要組建團隊。當他靠團隊創作的時候,他就面臨著另外的一個困境,質和量的衝突。快,意味著量的增多,而同時意味著質的下降。我不相信任何的創作團隊可以持續的快速的創作高質量的故事,因為質和量之間,有團隊創作解決不了的衝突,他如果選擇對二者進行折中,那麼肯定是速度的相對提升和質量的相對下降。

而此時,大編劇則不是編劇了,他成了創作總監,他負責大方向上的把控。當越來越多的大編劇選擇這樣的方式進行創作的時候,則意味著整體的劇作質量是下降的。

所以,大編劇出爛劇本也好,大編劇重複模式也好,大編劇團隊創作帶來的質量的下降也好,這都意味著機會,意味著不是絕好的故事才有機會,一般好的故事就可以有機會。

3.二大爺手裡的三味「毒藥」

在我們農村老家,如果一個人總是能說出一些看似有道理的話(其實並不是真正有道理),我們會稱呼他為明白二大爺。這當然是具有諷刺意味,人們想說的是其實他一點都不明白。

在影視圈裡,就不乏明白二大爺。他們往往是資源和資本的掌控者,或者是有主導權的人。就目前來看,二大爺們手裡握著三味毒藥,他們逢人就撒這種毒藥,並且為此獲得一種優越感,讓別人更加確認自己是「明白二大爺」。

二大爺手裡的三味毒藥就是:IP,顏值,話題性。

這三個詞其實本身是中性的,而且也能很好的表達一些概念。比如之前的「接地氣」,接地氣本身是非常形象,非常貼切的,詞本身沒有什麼問題,只是很多人過度使用了。那麼,為什麼說:IP,顏值,話題性,是二大爺手裡的三味毒藥呢?

因為二大爺們擅長把一些表面現象歸結為根本原因,並為自己的這種發現興奮不已,他們要向別人四處傳播自己獲得的「真知」,並在傳播過程中獲得極大的優越感和滿足感。可怕的是二大爺們有話語權和故事的主導權,所以二大爺們手裡的熱詞變成了毒藥,二大爺們用毒藥糟蹋了故事,熏出了歪風邪氣。

結語

現狀如此,你還有什麼理由說非得先要創作一個絕好的故事?

除了上述理由以外,這裡有一個更加殘酷的事實:創作好故事,跟入行多久沒有關係,跟拜誰為師也沒關係,只跟你的悟性和毅力有關係。

對於一部分人來說,他可能一輩子都只能創作一般的故事,好故事跟他沒緣。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職業生涯里能夠有那麼一兩部作品能夠被稱為經典,已經十分難得了。所以,創作好故事這件事,更像是實現共產主義,是長遠目標,需要靠悟性靠不斷的努力還需要靠合適的機會。

創作好故事的原則不能變,只是我們不必等到那一天才敢拿出手,我們需要的是當創作出一個稍微好點的故事的時候,就儘快讓別人知道。

推薦閱讀:

有哪些講人和鬼之間發生的故事?
沒有答案的青春
看完電影之後,我愛上了「見光死」的網友
將現代科學與玄幻、鬼神結合能得到什麼樣的故事?
靈童

TAG:故事 | 創作 | 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