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佛明燈集 上集

學佛明燈集 上集

發布:隨喜功德[全部文章空間留言]

日期:2011-10-9 8:40:00

閱讀:收藏

分享到:

提示:繁體版為簡體版的濃縮版(不含評論和相關文章),如果需要看全版,請將域名中的big5改成www即可。

 

明 燈 集 《上集》

目 錄

為什麼燒香?……………………………………

寺院上香禮儀! ……………………………………

遊人寺院禮儀……………………………………

如何請經、持經! ……………………………………

如何誦經! ……………………………………

淨空法師:學佛須知……………………………………

現代的變體佛教……………………………………

佛教的教學目標……………………………………

什麼是佛教?……………………………………

學佛的方法……………………………………

念佛以外的助行……………………………………

怎樣念佛……………………………………

余話……………………………………

淨空法師:學佛有什麼好處?……………………………………

淨空法師:學佛從哪裡學起……………………………………

真正修行的人該做什麼?……………………………………

為何我皈依十年還不敢說自己「信」佛?……………………………………

淨空法師:關於開光……………………………………

常用供品:香、燈、水、花、果等物……………………………………

佛弟子萬勿身上佩帶佛像、觀音像掛件![摘編] …………………………

淨空法師:釋迦牟尼佛禁止看相算命看風水………………………………

淨空法師開示:趕快解救迷信拜佛的人……………………………………

淨空法師:對佛法不解的人,沒有資格說佛教是否迷信! …………………

淨空法師:真正的道場,不搞廟會,不勸人供養…………………………

慧律法師:誤將方便當究竟?……………………………………

宣化上人:斷欲去愛,才能超出三界,了生脫死…………………………

很多人最放不下的是「我」 ……………………………………

淨空法師法語:報復手段之狠,叫你死無葬身之地………………………

如何學會「放下」……………………………………

當你無法包容別人時,看看這則故事………………………………

淨空法師:願力超過業力,壽命可以自己做主…………………………

淨空法師:真誠心;什麼叫做真?什麼叫做誠?這個要搞清楚………………

諸佛菩薩及龍天護法怎樣暗示真修行人!!!…………………………

淨空法師開示:迴向眾生、迴向法界……………………………………

淨空法師法語:只管自己,不管他人……………………………………

南懷謹先生:學佛人易犯的毛病……………………………………

印光大師開示:什麼樣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孫?……………………………

淨空法師:如何應對末法時代諸多妖魔的開示…………………………

星雲法師:可怕的神通不要為神通所迷、害人害己…………………………

淨空法師開示:吃素念佛並不就是修行! ……………………………………

淨空法師開示:不要被別人耍得團團轉……………………………………

淨空法師開示:一門深入,成就學問;至誠感通,成就德行………………

淨空法師答疑:古大德講:「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 ……………

淨空法師:選擇法門要靠智慧,否則很難成就……………………………

淨空法師:法門無量,我只追隨阿彌陀佛……………………………………

淨空法師:阿彌陀佛提供我們七寶池,蓮花要自己種………………………

淨空法師:見到阿彌陀佛光明,照觸其身,自然引發自己自性的智慧光明…

淨空法師:煩惱重的人要下決心,趕快到極樂世界,你才會有成就

佛,還在心中嗎?……………………………………

道證法師:不是我在念佛,是佛在念我……………………………………

淨空法師法語:念佛要怎麼念?……………………………………

淨空法師法語:佛學家念佛不能往生……………………………………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念佛頭上就有光……………………………………

淨空法師:我們要怎麼懺悔?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懺悔………………

淨空法師:打佛七,念佛不如法,所以你念得沒效果……………………

淨空法師答:念佛時,經常有很多的惡念 …………………………………

淨空法師開示:佛號壓不住惡念.怎麼辦?………………………………

淨空法師:學佛為什麼沒有效果、沒有進步?……………………………

冤親債主:眾惡莫為、不精進的時候看看,馬上警醒………………………

淨空法師開示:生死關頭,自己做得了主宰………………………………

開願法師開示:千萬不要拿自己這一生的道業開玩笑……………………

為什麼必須相信三世因果?……………………………………

父轉為子母為妻 怨仇眾生轉為家人……………………………………

宣化上人:梁武帝餓死台城之因緣果報……………………………………

弘一大師:我知道我的福薄!……………………………………

淨空法師:你修的福, 未必是真的福報……………………………………

淨空法師:如何修福報才能修得財源滾滾?…………………………

淨空法師:鬼神應不應該崇拜……………………………………

學佛是人生最高享受。

《學佛明燈集》上集這是一本很不錯的集子,書如其名,其意願就是啟迪學佛者的正知正見,使人們有真正明辯真、妄、邪、正、善、惡的能力,建立理智、大覺、慈悲、樂觀、清淨的宇宙人生觀。宛如茫茫原野上與人指路的標識,夜色迷茫中亮起的一盞引航的明燈。

書中摘錄了《認識佛教》、《覺海慈航》、祖師大德與居士們的體會。主要從《網路空間》上收集了相關內容,通俗易懂,理事圓融,眾生得此廣受法益。對初入佛門之信士來說確實有「拋磚引玉」、「茅塞頓開」之功,即使對自認為學佛時日己久的人也可起到「指點迷津」 的作用。實則渡人的一葉法舟。

現代社會不信佛的人很多,信佛、學佛的人也很多,佛是什麼?什麼叫佛法?佛教的目的是什麼?許多人並不懂。有的人認為求神拜佛就是修行、還有的認為我念經了、吃齋了,這就是信佛、學佛了,還有人認為磕頭、念佛就可以到將來臨命終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這些都是沒有從根上理解了佛法的核心要義。

佛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佛才是真正的自已,佛法的精髓就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

佛教的目的就在於徹底破除迷信,啟迪正智、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使所有善良的人親力親為,從而達到解脫一切苦難,獲得圓滿、真實、辜福生活的目標。

佛法是一門高深的科學,但本書並沒有收集一些讓人望而生畏、高深莫測的術語,而是採用了祖師大德與居士們的精要淺顯。

最適當的闡述,把讀者急需要了解的佛法展示給大家。把佛法的核心要義以最接近生活的方式介紹給大家,讓讀者耳目一新,從筒單明了的闡述中獲益良多。

我的兩位皈依弟子淨青、淨壽摘編整理完成此書後,並不是要獻給學佛弟子的一種說教,而是要廣大和宏揚佛法,並與眾弟子共勵、共勉。在請吾作序時,兩位在家弟子一再提及自己修行有限,本集子可能有不如法之處,還需讀者依「四依法」為准。但願有緣獲得此書者,能從中得到利益。則讀者幸甚,編者幸甚,老衲幸甚。願與佛有緣者,能因此入門,專修淨土,一生成就,則諸佛歡喜。

淨青、淨壽兩位在家弟子讓余審閱,粗略覽其精要,心生欣慰,隨喜數語,廖為作序。

山西省原平市五峰山壽寧寺釋清如合十

二O一一年二月十九日

為什麼燒香?

「香」代表戒、定真香,燒香就是提醒我們,要修學戒、定,從而開顯智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   修學戒律,就是要遵紀守法,修十善業。十善業包括: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惡口,五、不兩舌,六、不妄語,七、不綺語,八、不貪,九、不嗔,十、不癡。或稱十善業道。來源:《中國佛教網寺院禮儀》

寺院上香禮儀!

進寺院:

(1)要從左往右繞,不可從右往左繞,這叫右繞塔寺。

(2)進大殿:要往左進,要抬左腳進門。要往右進,抬右腳進門。不可在正中間拜佛,因大殿裡中間的拜墊,是寺院方丈或當家師主法用的,其它人不可。

(3)進殿堂:不可在正中間問尋(即鞠躬)必須到兩側方可。因中間只有方丈及當家才可。

(4)燒 香:最好在寺院殿堂外面的大香爐燒香,因寺院大多數使用木料建築,在殿堂裡燒香,如有不當會燒壞寺院物品。但是到寺院裡,每個殿堂都會有「香燈師,」有什麼事情也可問「香燈師」 。《同上》

遊人寺院禮儀!

進廟門有講究:

(1)遊客進廟門應盡量走兩邊。走右邊門先邁右腳,走左邊門先邁左腳;不要跨中間門檻,更不可站在或坐在門檻上,那是對佛和菩薩的不敬。(2)跪拜禮佛的規范動作: 遊人、香客先要將身上背的,手裡提的包放在旁邊,然後在佛像前右邊的蒲團上跪拜,雙手掌心向上,頭觸兩掌中間之拜墊,抬頭時翻掌伏地,再合十。(3)上香的規矩: 遊人、香客燒香,最好是在香爐裡插三根香,所謂」燒三炷高香」。香要插端正。如果隨緣插一炷香,也要插正,否則視為對佛之不敬。(4)吃齋飯的規矩: 游九華山能在寺廟裡吃頓素齋,是很有風味的。素齋,不但有各式素食名菜,而且米飯是用柴火燒大鍋,山泉水煮香米,味道清香可口。僧尼在吃齋飯前都要舉行上供儀式。儀式結束後,入齋者應謙讓地落座於下席(背朝北為下席)。注意不要坐在當家師的對面,在佛堂上更不可坐在佛像對面,吃齋飯時,夾菜要用桌上的公筷,切忌高聲說話,更不可嬉笑吵鬧;出家人惜米如金,注意不要灑下飯粒。一般情況下,在寺廟裡用齋,僧尼是不收飯錢的,入齋者應自覺在佛堂功德箱內投入一些香火錢,以示樂施的誠意。 (5)舉止有禮 在寺廟中見到僧尼,要合十施禮。經堂法器、香案蠟燭、供品不可隨意亂動。此外,僧人都忌諱別人探問他(她)的身世和出家緣由,不可隨意向其提出這種」敏感」的問題。《同上》

如何請經、持經

一、請經時,經要夾於食指與中指之間,食指與大拇指同置於書面,另三指置書下。

二、凡持經像,皆當雙手捧之平胸,不可將經書只手攜行、隨意放置或置於腋下。

三、不可將經書卷之若筒。《同上》

如何誦經

一、讀佛經律時應焚香端坐,如對聖容,不可靠背交足,有失恭敬。欲讀經,必先靜坐片刻,默念偈雲:「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誦經時,亦不可邊誦經邊吃東西。

二、讀經必字字理會義解,與心相應,不可草草涉躐。

三、經書當覆以經蓋,以免灰塵積落。經上有灰塵當以淨布拭之,不可用口吹塵。經典上不可放置世俗典籍及雜物,當敬法如敬佛。

四、個人誦經以不妨礙他人為宜,團體則應隨眾誦念。

五、讀經中止,當以紙條記之,不可折疊經頁。誦經中可休息。

六、專供讀誦之經本,不可寫字。萬不得已,以鉛筆為記,熟誦之後必須擦淨。講課之經本則不妨於消隱處筆記。

七、誦經時,有人造訪或問話時,可以合掌答禮,或以紙條記之,將經典合起,起身迎客,千萬莫未將經典合起,即對著經典談論世俗話,或大笑不已,這是褻瀆法寶的行為。若咳嗽需以袖掩口。切莫因未誦完而心生煩惱。

八、讀經時忽生雜念,則應將經本合上,待雜念消去後再讀。

九、放置經書時,不可一半在桌內,一半在桌外,當端正之。對經書、袈裟、衣缽、錫杖、念珠、佛塵及一切法器,皆當恭敬處置之。

十、經書損壞應當修補,如實在無法修補時,可以焚燒之,將余灰灑於清淨之處,勿使人踐踏到。《同上》

淨空法師:學佛須知

◎問:你學佛了,佛是什麼?

答:佛是佛陀的教育,佛法是心法,讓我們明心見性。

◎問:佛經裡面講的是什麼? 答:講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生活環境,人生是我本人,就是說我本人與生活環境的真相。要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必需有真正的智慧

◎問:佛法所求的是什麼? 答:是究竟圓滿的智慧。佛門裡面求財、求富貴、求功名、求兒女、求平安….那是小事;能不能求到呢?不一定能求到。可是如果你能夠求到真正的智慧,那麼這些事情樣樣都可以求得到。為什麼呢?有了智慧,那一樣辦不到呢!所以智慧是第一,智慧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有智慧,就是佛家常講的有求必應,有求必應是建立在圓滿究竟智慧的基礎上。 ◎問:智慧是什麼? 答:智慧是定心的起用,換一句話說就是清淨心起作用,那就是智慧。我們今天妄想、執著、分別、煩惱很多,就是心不清淨,所以看人、看事、看物,雖然在面前,往往看錯,想錯,說錯,做錯,追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心不清淨。 ◎問:智慧怎麼求? 答:佛教給我們要修行。每一個眾生,每一個人,都有如來智慧德相;我們的智慧、德能、才藝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可是現在諸佛菩薩智慧、德能流露在外面,我們的智慧、德能到那裡去了呢?用現代話來講就是已經被「污染」了。我們今天思想有污染、見解有污染、心地有污染。佛法在三千年前就教給我們要如何保護我們心地的清淨。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清淨心起作用就是萬德萬能。 佛法宗派很多,修行的方法很多,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這麼多方法、門徑作什麼用的呢?都是幫助我們把精神的污染、心地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見解的污染……,統統化除掉,把它斷掉,恢復自性清淨心。 ◎問:如何修正錯誤的行為? 答:錯誤的行為就是污染,如何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這叫修行。行為不外乎三大類,就是身、口、意三業:身是身體的造作;口是言語;意是思想、見解。這三大類的行為有了錯誤,就把它修正過來。那麼到底什麼是正?什麼是錯?這個正的標準是什麼?佛實在是高明,實在偉大,佛沒有制訂一個標准要我們去遵守,佛給我們講,標准就是自性,是你自己的自性,不是從外面來的。 ◎問:什麼是業障? 答:業障就是分別、執著。怎麼能夠把分別、執著離開呢?這個話不能聽錯,聽錯犯的過失更大。倘若不分別、不執著,父子也不分了,男女也不分了,那還得了嗎?你去打仗連敵人、自己人也不分了,這不是糟糕了!那就犯了大錯了。 真正的不分別、不執著就是自己心裡頭確確實實沒有分別,可是在日常生活當中,隨著眾生分別而分別,隨著眾生執著而執著。自己有沒有呢?自己決定沒有。這就對了,這是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世間法就是分別執著,並沒有破壞眾生的分別、執著;眾生有這個分別、執著,他才能建立社會的秩序,世間才不至於亂。 ◎問:如何打好修行的基礎? 答: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一定要以三福作基地。就好像我們蓋房子一樣,無論蓋什麼式樣的房子,蓋得多高,千千萬萬種,但基地是一樣的,一定要做非常堅固的基地,從這個地基上才能夠建造各種不同的建築物。由此可知淨業三福是修行的基礎。今天我們修學,費的時間比古人長,用的精神比古人多,為什麼沒有古人的成就呢?這時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們把基礎疏忽掉了。

◎問:何謂淨業三福?

答:一切菩薩成佛都以這三條(三福)作基礎。不管你修學那一個宗派,那一個法門,如果沒有將這個基礎修好,都不能成就。淨業正因者,共有三條: 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三條一共十一句,十一句就好比十一層大樓,後面的包括前面,前面不能包括後面就好像這個大樓一樣,第二層一定包括第一層,第一層不見得包括第二層,因為第二層不蓋可以。這個基礎就非常之堅固,第一是根本的根本,這一條做不到,後面統統都沒有。我們要想成佛、成菩提,假如人都沒有做好,怎麼能成佛作佛呢? 那麼發菩提心是在第幾層?第八層!倘若前面七層都沒有,那來的菩提心呢?菩提心沒有,那麼念佛也不見得能往生。為什麼呢?往生的正因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我們若修行只有一半,缺了一半,這往生靠不住了!想到這個地方,我們才真正明了為什麼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那麼少,倘若我們的心還是糊裡糊塗的,還是顛倒夢想的,這樣念佛怎麼能往生!原因就在那裡。

◎問:菩提心是什麼? 答:菩提是覺的意思;菩提心是覺心,覺而不迷的意思。 ◎問:菩提心是什麼「心」? 答:這個「心」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心。具體來說就是四弘誓願,四弘誓願是菩提心,要真正發度眾生的心。「眾生無邊誓願度」,什麼是度呢?度是幫助他、協助他的意思。幫助裡面最重要的,是幫助他破迷開悟,是幫助他斷煩惱,恢復清淨心。如果把這個標准放到最低,就是幫助他,教他孝親,教他尊師重道,教給他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引接一般沒有學佛的眾生。不學佛的,要用這個方法教他,這是人天法。已經學佛的,要教他真正回頭,三歸依是回頭。教他守法,教他守規矩。對於老修,那就是要勸他「發菩提心」,一定要自行化他。 ◎問:怎樣讀經才能收到真實的利益? 答:讀經這個方法是修定,用讀經的方法斷煩惱。到你煩惱斷了,心地清淨了,這個時候就可以思維經義了,你不會把經的意思想錯了,因為智慧開了;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所以心不清淨,不要去胡思亂想,你所想的全是妄想,全是把佛經的意思錯解了。我們初學要讀一點古人的註解,研究研究是可以的,作為補助。初學者以修定為主,修清淨心為主,一天用八小時來修清淨心,修定;研究註解、註疏,研究經典的理論,一個小時,頂多兩個小時足夠了,那是補助。這個補助是怕自己老是在念,念到自己不開悟,念到自己興趣沒有了,會退轉了,所以叫你讀一點註解、聽聽講,調劑調劑,目的在此地,不是叫你真正開智慧的。讀誦大乘一定要知道我們現在在什麼程度,應該要如何的修學,我們才不會浪費時間,浪費精力,這一生當中才真正的能得到殊勝的成就,殊勝的利益。 ◎問:佛經跟世間書有什麼不同?

答:佛經跟世間書不一樣,所有聖人的經論完全沒有意思;因為它沒有意思,所以它就有無量義。譬如說我們今天是讀《無量壽經》,我們讀得很有味道,裡面的東西我很懂得;我再學個一年、兩年,我的程度高了,看到裡面的意思愈看愈多,愈看愈豐富,原來它的意思是沒有止境的!所以佛經有無量義,它隨著你的心地清淨的純度,隨著你境界的提升,你會看到它圓滿的義理,愈看愈廣大,愈看愈圓滿。經典的受持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你念不厭,念不倦,道理就在此地。

◎問:佛法所修的是什麼?

答:修的是覺、正、淨。

◎問:什麼方法修覺、正、淨? 答:方法很多,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參禪修覺正淨,持咒修覺正淨,念佛修覺正淨,讀經也修覺正淨。 「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因為每一個法門統統修的是覺正淨,離開覺正淨就不是佛法了;覺正淨達到圓滿的程度就叫成佛。 ◎問:苦從那裡來? 答:苦從「迷」來的。 ◎問:樂從那裡來? 答:從「悟」來的。覺悟就樂了,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統統清楚,統統明了,自然就快樂了。你能夠掌握事實,能夠自在地運用和支配這個事實;而不是被環境所支配,被環境所約束。樣樣作得了主宰,他怎麼不幸福,怎麼不快樂呢! ◎問:如何辨識佛陀教育學位的名稱? 答:佛法是教育。教育有學位,像我們在世間這個教育,最高的學位是博士,其次是碩士,再其次是學士,三種不同的學位。在佛門裡面亦復如是,名稱不一樣而已。佛法裡面最高學位叫佛陀,所以人人都可以稱佛,像我們這個世間,人人都可以拿到博士學位。「佛陀」是學位名稱,菩薩也是學位的名稱,像碩士,比佛陀低一級;阿羅漢又低一級,像學士一樣。修學分成三階段:第一階段–正覺第二階段–正等正覺第三階段–無上正等正覺如果你得到正覺,你就叫阿羅漢。如果你修到正等正覺,那麼你就拿到菩薩的學位。如果再往上去修無上正等正覺,你就拿到佛陀的學位了。 ◎問:家裡供養佛菩薩形像的意義是什麼? 答:佛的弟子和學生們在家裡供養佛菩薩的形像目的有兩個: (1)不忘本,返本報始: 佛是建立佛陀教育的創始人,是我們第一個老師,我們對於這個老師都念念不忘,應當尊敬,如同我們中國人懷念祖先,家裡供祖先的牌位;祖先的牌位在家裡可以跟佛像供在一起,祖先是我們的親人,佛是我們的老師,孝親、尊師,所以可以供在一起,這叫返本報始。遠祖我們這樣地敬重他,眼前的父母沒有不孝順的;三千年前的老師,我們這樣尊敬、這樣懷念,眼前的老師那有不敬愛的,不尊重的呢!這是生活教育,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要提倡。你在家裡天天敬祖先、敬老師,家裡面的子弟看到你,這個印象從小就種在他心目當中,他將來會孝親,會尊師。 (2)見賢思齊 一看到佛,他是凡夫,他能成佛,我也應該成佛。見到佛像提醒我們覺而不迷。菩薩是佛弟子,是僧寶,菩薩僧;見到僧寶我們立刻想到身心清淨,所謂六根清淨,一塵不染,他給我們這樣大的幫助。 ◎問:何謂持戒? 答:持戒就是守法、守規矩;守法這一個理念,范圍是無限的深廣。佛是我們的老師,老師在經典裡面的教誡是法,都得遵守。除了老師的教誡之外,世間的法律要遵守,國家的憲法要遵守,法令規章要遵守,社會的道德要遵守,風俗習慣要遵守。佛法教育范圍廣大無邊,因時、因地教學的設施就不同,特別是現代這個時代,由於交通的發達,資訊的便捷,已經把地球縮小了,我們隨時可以去世界各個地區去觀光、旅遊;我們也有弘法利生的使命。我們到別人的國家,他們的國家法律、風俗習慣、社會道德都要遵守,這樣才能夠跟那個地區的人民融合成一片,佛法教育才能夠深入推行。戒律在今天來講一定要了解它有很深遠的含義,絕不僅僅限於戒條。 ◎問:何謂修定的基礎? 答:人能守規矩,他的心是平靜的;不守規矩的人,心是浮躁的,因為常常犯法,心裡常常有恐懼感,他的心如何能定下來。一個真正守法,守禮的人,沒有過失,他的心是定的,所以這是修定的基礎。「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佛家修學的樞紐就是在「定」,戒是手段,用這個手段來得定;心定了之後,智慧就現前。 ◎問:持戒修定的目的是什麼? 答:持戒修定的目的是得清淨心。有時候我們看到有一些持戒的人,戒律持得非常精嚴,但是他不能得定。為什麼不能得定呢?因為他分別、執著。看到別人破戒他心裡不高興,生氣,無名火就起來了。我們大家想一想這個人是真持戒還是假持戒?戒律持得再嚴,他已經犯了很大的過失,只可以說他這個戒律之嚴是修世間有漏的福報,他不是在學佛。因為學佛是要修定,他不能得定,因為他心裡面的妄念太多。所以六祖大師說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就對了。我持戒,別人不持戒與我不相干,我修定。如果我能把世間一切人的過失都不放在心裡,這個人才能夠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所以見到別人的過失,實在講就是自己的大過,你沒有過失怎麼會見到別人的過失呢?見到別人的過失正是自己的過失。 ◎問: 病從那裡來? 答:病苦的由來有三種原因: 第一「病從口入」中國人常講「病從口入」,是你吃東西不小心,這個說法也有道理。我們想想哪一個人不貪吃?特別是中國人,不但貪吃,還都要吃活的,殊不知肉類裡面帶的病菌比蔬菜多得多。這些病菌是傷害你身體的,短時間你不察覺,日久天長,經年累月地累積,病就發作了。 素食的人和肉食者體質就不相同,一般講素食的人身體應該要健康一些,但是我們往往看吃素的人身體也不健康,照理說他應當要健康。他為什麼不健康呢?妄想。妄想多的人會生病,所以有禪定的人不生病。於是乎我們這才發現一切的病源就是從妄想、煩惱、執著來的!佛在經上講:「一切法從心想生。」人為什麼生病?他天天想病,想病,病就來了。這裡痛,那裡不舒服,越想病就越重。假如把病忘掉,往健康方面去想,像佛身心清淨,內外透明,哪來的病!佛法修行,觀想是非常重要的方式,常作如是觀,身體就透明,就沒有一點痛。我們為什麼不去想佛?為什麼不去念佛?為什麼去想病、想老?想老就老了,想病就病了,能把老、病從內心去掉,就永遠不老,永遠不衰退。 對治: 如果我們能夠把妄想去掉,飲食簡化,保持清淨心,實在講飲食愈簡單愈好。我們的身體就是一部機器,胃是擔任消化的工作,你每一天只吃一樣東西,它容易消化,它工作得很舒暢、很舒服,因為不復雜。倘若你每一天要講究花樣,吃許許多多東西,增加它的困難和痛苦,它忙不過來,這就是增加了胃、腸的負擔。長年累月地,它怎麼會不出毛病呢?怎麼可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呢? 第二「冤業病」 此類病不屬於生理的病,不是醫生能治療的,這是從前的冤家債主在閻羅王面前告了狀,繼續不斷要你到地府打官司對質。有時候還受刑罰,痛苦大叫,我們不知道他大叫是什麼原因,其實是他在惡道裡受刑,痛苦的現象。有些是附身報復討命的,在佛門裡用超度的方法來化解。超度就是與冤家調解,說道?「誦經、拜懺,給他迴向,給他修福。」告訴他冤家宜解不宜結,冤讎報來報去沒完沒了,都不是好事。他一旦覺悟,聽懂了,明白了,自然就離開,這時病就好了。 第三「業障病」 業障病就是我們講的植物人、老年癡呆症、癌症病人。這種病是因為自己造的罪業太重而起現的,這個病非常難辦。誦經、拜懺無效,因為不是冤家找來,而是自己累劫的罪業太多,起現的。這樣的病還是能救,要真正懺悔,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才能轉變。 對治: 植物人是因為他有福沒有壽,則錢財躺在床上花,他放不下,必須把命中的錢財花光,福報用盡,他才肯走。如果我們懂得事實真相,只要把他的錢財捐出去做慈善事業,就會有兩種情形出現:一、病好了。二、如果是壽命盡了,他很快就斷氣,能夠生善道。要捨財修福才能解脫,否則有人躺在床上花錢,要躺十幾年才花光! ◎問:經上所寫的《善男子、善女人》,這個《善》的標準是什麼? 答:善的標准就是觀經三福十一句統統做到。善有三等,「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世間善;假如經文說世間男子女人,就是指這四句。若沒有用「世間」,而用「善男子善女人」,是大乘經,那麼這四句還要加上「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再加上「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十一句通通做到,才是「善」的標准。 ◎問:未學佛之前,已經造了不少業,應該怎麼懺悔?怎麼懺除業障? 答:懺悔不應該每天在佛菩薩面前把自己所造的罪過說一遍給菩薩聽,這不是懺悔,這是再造罪業!因為雖然你的身業沒有造,但是你的口業在那裡念念有辭,口業造了,你心裡想一遍就造了,不但口業造了,連意業也一起造了。想一次又造一次,阿賴耶識裡罪業的印象就跟著加深一遍。本來要懺除罪業,卻天天把罪業再增加一次,到什麼時候才能把罪業懺除!那麼,怎麼樣懺除罪業呢?那就是不要去想它,老實念佛。不想它,罪業就沒有了;天天念佛,佛是善中之善,念佛是無上的善業,我們天天造善業,罪業就沒有了。過去無論造什麼罪業,都不要去想它,從今以後,一心念佛,所有一切罪過我都不造了,這就叫真正的懺悔。滅罪的效果力量沒有比這個更大的。 清朝慈雲灌頂大師在他所著觀無量壽經的註解「觀經直指]」裡告訴我們:「六道眾生所造的罪業,任何經典、任何法門、任何懺法,都懺悔不掉,都消除不了,念阿彌陀佛能消除罪業」原來這句佛號是消災滅罪的無上法寶。他的話不是隨便說的,這句話確實有很深的理論依據,這句話真實不假。一句佛號能滅最重的罪,何況是小小的過失!可是我們看到許多念佛人業障沒有消除,以致使我們對祖師大德的話不敢完全相信,其實那是我們自己看錯了。錯在什麼地方?這些人是真念還是假念?大勢至菩薩跟我們講[淨念相繼],那是真念。「淨」是清淨心。我們若有懷疑、有夾雜,心就不清淨,這樣念佛就不得力了。 ◎問:怎樣才是真正信佛? 答:信佛不容易,有很多出家人一輩子都不信佛。什麼才叫信?必須對佛法有正確的認識、理解,真正做到「信受奉行」。如果沒有做到這四個字,那麼信心是流水道心,古德比喻為水上的浮萍,是無根的信心。我們今天信佛沒有根,哪來的力量呢?真正信佛就是信了之後就發願,發願之後就真正修行。信、願、行三資糧同時具足,才有真實的成就。 ◎問:勸人念佛好,還是也可以勸人念其他經綸? 答:勸人念《無量壽經》,念《阿彌陀經》,這個不會有錯誤。勸人念其他經論就有一點問題。什麼問題呢?怕那個法門不契機。就好像人家害病的時候,你介紹藥給他吃,這要負責任的。你對病情不了解,對藥性也不知道,只看到那個人生病吃這個藥好了,這個人也生病了,趕快把這個藥給他吃,他害的病不一樣,這一吃吃死了,那你要不要負責?這不是容易的事。 「阿彌陀佛」可以介紹,那就是他適應的能力很廣泛,什麼病都可以用,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像萬金油、八卦丹一樣,縱然不能把你治好,但是不會有加重的情況。介紹其他方法的時候,如果不契機,就會害人。所以我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勸人參禪、勸人學密、念咒,都很危險。那個人雖然是一番好意,好心想幫助人,但是,他確確實實不知道事實的真相,對於法門不了解,眾生根性也不了解,這一種盲目地勸進,非常危險,縱然不是有心造罪,可是他的過失就很重。 ◎問:佛法如此殊勝的功德利益,我們怎樣報答佛恩? 答:只有一個方法,佛的願望是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夠圓成佛道,成佛就是成就最圓滿的德行,最圓滿的學問。我們若能夠幫助佛,把佛教的教育普遍地介紹給眾生,推薦給眾生,這就是報佛恩,淨業三福裡其中一條「勸進行者」,就是這個意思。要把佛陀的教育普遍向世界每個角落去弘揚,去介紹。 ◎問:佛寺院表的是什麼法? 答:佛寺院也就是道場,進去大門第一個建築物就是房門。房門也叫天王殿,天王殿裡面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彌勒菩薩。 彌勒菩薩 天王殿進門第一個見到的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塑造的是布袋和尚的形象;布袋和尚肚皮很大,滿臉笑容,他所代表的意義就是佛弟子必須要具備以下的資格才可以入佛門;第一要有肚量,要能包容;第二要慈悲,要以歡喜心接待一切眾生。所以彌勒菩薩代表的是「生平等心,呈喜悅相」。 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是表「護法」的意思。護法就是保護道場。道場是一種形式,是一種藝術,要是懂得它真正的意思,佛給我們講的道場其實是在我們的心地。護法保護道場,真正的意思是保護我們心地的道場。 東方持國天王 「持」是保持;「國」是國家。這裡面的含意就是「負責盡分]。我們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負責;每一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把自己的工作盡心盡力做得圓圓滿滿,都能盡忠職守,這才能護持國家。 表法–琵琶(樂器) 負責盡責要做到恰到好處,不能超過,也不能不及。就像弦一樣,你要是太緊了,他就會斷掉;太鬆了,就彈不響了,一定要恰到好處,這就是我們對人、對事、對物都要守分寸,都要恰到好處。 南方增長天王 「增長」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求進步。佛法講精進,不但要進步,還要精純。所以德行上要進步,智慧要增長,技能要進步。我們苦行是在修學的階段,不是永久的,不但幫助自己離苦得樂,將來幫助整個社會,也能幫助一切大眾離苦得樂。 表法–寶劍 這是表「智慧之劍」,能斷煩惱。煩惱像絲、像亂麻一樣,所以快刀斬亂麻,唯有智慧才能夠把所有的這些繁雜的事情,統統都解決掉。 西方廣目天王 北方多聞天王 這兩位天王教給我們的是要多看,多聽;要讀書,要讀大乘,要到處去考察,增長自己的學問和見識。看看人家的長處,我們學習;人家的缺陷,反省我們有沒有。我們能夠采人之長,捨人之短,來建設我們美好的國家,建設我們美好的社會。 表法–廣目天王(左手拿一條龍或蛇) 龍跟蛇代表變化莫測。這是講復雜的人心、社會、世界,常常在變化,有智慧才能控制得住,才能掌握到局勢。表法–廣目天王(右手拿一個看似像飛鼠的動物)要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飛彈,是戰斗機。你有智慧,你能夠控制,能夠控制軍事,控制軍備,這樣才能夠真正達到世界和平。 表法–多聞天王(手拿傘蓋) 傘是遮蓋,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環保,遮蓋灰塵,保護自己身心的清淨。

現代的變體佛教

 目前這個世界上,佛教至少有四種不同的形式,同時出現在世間,所以把我們搞迷糊了。

 第一、是剛才講的『傳統的佛教』,就是『佛陀教育』。釋迦牟尼佛原本就是這個樣子。但是傳統的佛教教育現在很少見了,其它的佛教,多少也都是變了質的。

 第二、是『宗教的佛教』。佛教本來不是宗教,現在變成宗教了。今天我們聽人家說佛教是宗教,我們也沒有辦法否認!為什麼呢?擺在外面的形式確確實實是宗教。不像從前的寺院叢林,每天上課八小時。現在你們看哪個寺院上八個小時的課?古時候中國寺院每天上課八小時,修行八小時。修行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坐禪,一種就是念佛。所以修行人每天用功十六個小時,解行相應。上課是聽講、研究討論,是理論上的;然後修清淨心,修覺、正、淨。每天有十六個小時在用功,妄念當然少了,所以成就很快。現在我們所見的佛教道場只是每天供供佛,修一點福報而已,佛教確實變成宗教了。

 第三、是『佛學』。佛教變成學術,變成哲學了。現在有些大學開『佛經哲學』這一門課,把佛的教法當作哲學研究。為什麼把佛教當作哲學來研究也錯了呢?諸位想想,佛教教育是一個完整的大學,所有的科系統統都包括了,現在只認定它是哲學部門,把它縮成這麼一點點,所以這也錯了。歐陽先生講得很好,佛教不是哲學,也不是宗教,佛法就是佛法,佛法是為一切眾生所必需。為什麼?它真正能幫助我們解決所有的問題,從現前的生活問題,到將來的生死大事,沒有一樣解決不了的。可見得佛教的教學內涵是非常精深廣大,認作學術也是變質。

 第四、是『邪門外道的佛教』。這是最近三四十年才出現的,那是非常的不幸。諸位要知道,宗教的佛教是勸善的,勸人做一個好人;學術的佛教追求真理、研究知識,對社會沒有多大的傷害;若是變成邪教,變成外道,利用人性的弱點,拿著佛法作招牌,欺騙眾生、傷害眾生、擾亂社會、危害大眾的安全,那是變質變得太不像話了,變得太過分了。這些邪門外道也有一些言詞、一些行為,很能吸引人、誘惑人。一旦涉入,等到事敗,知道吃虧上當,後悔就來不及了。

諸位同修,目前佛教在社會上有這四種,我們要把眼睛睜大,要看清楚、想明白,我們究竟要學那一種佛法,對於我們才真正有利益。摘自 《認識佛教-幸福美滿的教育 淨空法師講述》

佛教的教學目標

佛教教學的方針是徹底破除『迷信』。佛門常講:『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迷是什麼呢?對自己、對生活環境的真相不了解。因為不了解真相,往往就看錯了,也想錯了;看錯、想錯,也就做錯。做錯的結果就是苦啊!如果一個人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能夠真正理解,沒想錯、沒看錯、沒做錯,所得的結果一定是快樂。所以『破迷開悟』,是從因上說;『離苦得樂』,是從果上說。為達到這個目的,佛教教學的方針是『破除迷信,啟發真正的智慧』,讓我們有能力在現實環境裡辨別真、妄、邪、正、是、非,乃至於善、惡、利、害。然後再幫助一切眾生建立理智、大覺、奮發、進取、樂觀、向上的慈悲濟世的宇宙人生觀。可見佛教既不消極,也不落伍,是能給我們真實利益的。

無量壽經上講:佛教是圓滿地幫助我們解決眾生一切苦難的問題,讓我們每個人在這一生中得到幸福快樂、家庭美滿、社會和諧、國家富強、世界大同。這就是佛教在我們世間的目標,至於往後的目標——斷煩惱、出三界,殊勝的利益,就更不可思議了。所以大家要認清楚,佛法是教學,是真的能讓我們得到真、善、美、慧,永恆真實幸福的教育成果。摘自 《認識佛教-幸福美滿的教育 淨空法師講述》

什麼是佛教

問:創造佛教的人是誰?

答:這個人說起來誰都知道。他是印度迦毗羅衛國淨飯王的太子,名叫悉達多,成道後稱為釋迦牟尼。他在幼年的時候,已經通曉世間一切學問,及至年紀漸大,看見世界上的人和物互相殘殺,互相吞啖,循環不停, 又感到生老病死是免不掉的,就覺得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是苦的,非出一個解除苦惱的方法不可。 因此到了十九歲的時候,他放棄了富貴榮華,出家修行,在修行的時候,受過許多艱苦,時常忍著饑餓,但卻絕不因此灰心,到了三十歲的時候,就得了道,成了佛。成佛以後,就在各處說法勸化他人。無論什麼人能照他所說的話去做,就可以解除苦惱,就可以享受永久的快樂。釋迦牟尼佛這樣說法,說了四十九年,直到他八十歲的時候就涅槃了。以後佛的弟子們把佛四十九年當中所講的道理記錄下來,這就是現在我們所念的經。我們經常談起的佛,就是這位釋迦牟尼佛 問:你說的涅槃,是什麼意思呢? 答:那兩個字的道理很深,不容易拿俗話來說明。涅槃的意思,粗淺地講,就是除盡了煩惱,到了不生不滅,永久安全和平、快樂寧靜的境界。佛為了教化世人,所以才出現世間,同世人一樣的生活,等到教化的事辦完了,佛就離棄肉身,回到原來不生不滅,永久安全和平、快樂寧靜的境界中去了,那境界就是涅槃。不知道佛的人,看見佛入了涅槃, 就說佛死了,其實佛是永遠不會死的。佛如果有死,那就和凡人一樣了,還能算是佛嗎? 問:釋迦牟尼佛從降生到現在,有多少年了? 答:佛降生在公元前約565 _ 486年間,相當於我國周昭王二十四年的時候,到現在已經三千多年了。 問:學佛的不都是出家的和尚嗎? 答:不是的。學佛的人不一定都是和尚。無論做哪種工作的人都可以學佛的。只要能誠心學佛,不一定都要出家。古今因學佛而往生極樂世界的在家佛教徒,是很多的。他們就是在家中專心念佛所得到的成就。這就是事實上很好的說明。 問:聽說歷代學佛的都是名人學士,象陶淵明、蘇東坡、白居易、柳宗元等有大學問的人,那末,象我們這些平常的人,不是夠不上學習的嗎? 答:這倒並不是這樣。比方大海裡的水,不管多麼大的動物,不能把海裡的水喝盡;不管多麼小的蟲兒,都能去喝一個飽。佛法的深廣也和大海一樣,雖然絕頂聰明的人不能把它學盡,然而一般的人也一樣能學習的。 問:佛教裡的事情也可以對不學佛的人說嗎? 答:佛教徒所信的是正大光明的真理,哪有不能對人說的事情。因此,一切經論完全公開,什麼人都可以研究,不比別的教門,偏要說有什麼真言秘訣不傳外教的人。 問:學佛的人是不貪圖財寶和勢力嗎? 答:真正學佛的人是不貪圖的。你想,釋迦牟尼佛拋棄了一國的太子不做,無數的金銀財寶不要,他可是貪圖錢財勢力的嗎?學佛就是學佛的思想,學佛的行為,自然也不該貪財圖勢了。不過,要知道,干一點有益於大眾的事業,用自己的精神或勞力,換幾個錢以養活自己和家庭,這不算是貪財。凡是在軍政機關幹事的人,只要能真誠地為大眾謀福利,保衛弱者的利益,這不算貪勢力。 問:和尚是專門學佛的人,怎麼有些和尚很胡鬧呢? 答:什麼事情都不可一概而論。和尚是出家的佛弟子,來自各個不同的社會階層,有品質善良的,有品質下劣的,有動機純正的,有動機不純的,有懂佛法的,有不懂佛法的,怎麼能責其個個好呢?你所說的,只是不好的一部分人罷了。 古時候的玄奘、鑒真、一行,近代的印光、弘一等高僧,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代佛宣揚,對人講說佛法,勸人為善,福國利民,化度眾生,是大有益於世間的。現在雖不及古時,可是到處仍有講經說法,一面自己修行,一面化度人家的高僧。因你沒有學習佛法,所以沒有看到。你只看見不懂佛法,不守清規的庸僧,便懷疑佛法不好,那就大錯了。 問:和尚也有懂佛法和不懂佛法的兩種不同,我也知道了,相信了。但是有些研究過佛學的人,他們的人品怎麼也不見得好呢? 答:這也不可一概而論。佛教徒良莠不齊,不能歸罪於佛教。要知道,一大片谷地裡面有幾莖稗子,這是難免的。況且這少數略懂佛法,品行不正的人,若是全不懂佛法,他們的行為可能會更壞哩。再說,學佛不是一發心修習就可以把行為修正過來的。一部分學佛的人確是真心學佛,可是他們過去世所帶來的惡習氣,一時不容易除去,所以他們的行為,有時反不如惡習氣淺而未學佛的來得正直。可是我們只見他們行為失當,而不知道他們暗地裡在對佛深深懺悔,毅然決然地想逐漸洗清自己的污漬哩。對於這輩人,我們正應當以寬大的懷抱去原諒他們,同情他們,鼓勵他們,對於他們的前途,寄予極大的希望才是。 還有一點,學佛要真信實踐,不是披上袈裟掛串數珠,念句佛號,就算盡學佛的能事了。真實學佛的,一定要心心念佛,堅持五戒,實行十善,修習六度。 那一部分借學佛為名,行盜竊之實的人,我們怎麼可以承認他們是佛門弟子呢?譬如我們不能誤認穿著漂亮西裝,披上雪白號衣,掛了個聽診器的就是醫生。一定要考查他的醫理是不是高深,為病人診斷是不是悉心研究,用藥是不是准確;我們也不能因為一部分的滑頭醫生,而懷疑醫藥是無用的。我們學佛是學習佛的行為和佛所指示我們的法門,不是學習某一些不守清規以身謗法的和尚和居士,我們須以佛說的經典為學習的准繩,而依教奉行啊。佛教講些什麼道理 它的目的是什麼 問:我知道,佛教在以前雖然很興盛,但現在是科學時代,將來恐怕難免被打倒吧? 答:這倒用不著擔心,因為佛教不是迷信。它有它的高深的哲理,無論經過多少年代是不會改變的。如果你有空餘時間的話,可以把佛教裡的書多讀一些。 問:佛教的書籍太多太深,我都看不懂,你能不能把容易明白的道理說給我聽聽呢? 答:可以的。現在的人不是經常談論平等、博愛、自由嗎?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都可以成佛。他所說的眾生,並不是專指人類,而是連一切有生命的動物都包括在內的,就是狗貓牛馬等都一樣可以成佛,因為它們也都有佛性。等到成佛以後,也就和釋迦牟尼佛處於同等地位。這才是真平等啊。 既然狗貓牛馬等都有佛性,所以我們要愛護他們,應該和愛護人類一樣。這才叫真博愛哩佛教是專門研究解除苦惱的辦法的,等到煩惱斷盡了,心裡無掛無礙,無憂無慮,這才算真自由哩。 &nb, sp; 由此可見,佛教的道理不但不和現在的學說違反,並且更徹底了一些。如果人人都照著佛的說法去做,你想,世間還會有刀兵盜賊的劫難嗎?況且,這不過是頂淺的道理,隨便拿來給你說說罷了,至於高深的理論,任你說多少年都說不完的,真是無窮無盡的呢。 問:這麼說來,想要逃避災禍和, , , , 各種苦難,最好是學佛了,是不是? 答:是的。不過學佛的好處,卻不是僅僅可以避免災難,學佛的人所希望的最終目的是,將來也能成佛,和釋迦牟尼佛一樣。 問:真的嗎?請問成了佛,有什麼好處呢? 答:你要知道作為一尊佛的好處,應先明白眾生的不好處。且就我們人類來說吧。我們一生下來,就和苦惱訂了合同,親愛的偏不到頭,仇怨的偏纏攪不休,還有天然的災害,意外的禍患,任你有錢有勢,災禍還是跟在後面。即使那些可以擺脫得了,卻沒有不病不老,更不能不死。這都是因惑造業,因業受苦的自然規律。(關於惑、業、苦,後面再詳說),佛是已經覺行圓滿,了脫生死,進入涅槃,可以不受以上所說的種種苦難。這便是成佛的好處。佛看到我們受苦,象在火坑裡一般,特地教我們許多成佛的方法,使我們脫離這個火坑,改造這個火坑。 問:既然這個世界是個火坑,學佛又很費工夫,我們還不如直截了當弄點毒藥把自己藥死。這樣,不是一了百了,立刻跳出火坑了嗎? 答:你怎麼能這樣說呢?這個世界雖然是火坑,只要我們大家肯發心學佛,是可以用我們的力量把它變成樂園的,這是佛教的積極精神。如果用尋死的辦法,死後真的一切都完了,那倒未嘗不可。應該知道,死後並不是一切都完了,以後還須要轉生的。照佛經來說,自殺是有大罪的,再轉生時,所得的報應將為更苦,那不是跳到火坑更深的地方去了嗎?所以自殺的人往往長期沉淪鬼道非常痛苦! 問:人死了後,靈魂再去轉生,這事是真的嗎? 答:怎麼不真。自古以來,正史上記載死後轉生和借屍還魂的事,不知有多少呢。就是現在,也時常有這類的事情發生。你以為都是哄人的嗎? 問:自然不全是哄人的。但不知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答:你聽說過六道輪回嗎?我來說給你聽聽。一般人所說的靈魂,在佛學上叫作神識。人的肉身死了,他的神識是永遠不死的。那神識憑著他生前行為的善惡,或者升天,或者再轉生做人,或者作阿修羅,或者變畜生,或者變餓鬼,或者入地獄。這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就叫做六道。等到這一道受報完了,再轉入另一道去。這樣死了又生,生了又死,來回輪轉,永遠沒有停止的一天。 問:這六道裡面,哪幾道是好的? 答:比較起來說,天道最享福,壽也最長。人道是也享福也受罪的。再往下說,一道不如一道,餓鬼和地獄兩道所受的罪,那就不堪設想了。 問:那麼,我們最好想法子生到天上去享快樂。不知可有方法嗎? 答:方法雖有,不過我們卻不應該希望生在天上。因為上面說過,無論在哪一道裡,等到報應完了,就要轉到其它的道裡去。那麼,生到天上,就算做了玉皇大帝,等到天福享盡了,也非死不可,死後仍舊可能到畜生或其它道裡去受罪,佛經裡是有許多事實說明的。可見,只要落到六道裡去,就沒有一處是安身之地的。要想享受永久的安樂,非想法子跳出輪回不可。 問:怎樣才可以跳出輪回呢?

答:我不是已經說過,只有學佛了嗎。

問:我們憑著良心多行善事,不能跳出輪回嗎? 答:那不行。行善的人將來能生到天道或人道享受好的報應,上面我也已經說過。可是這些享受是不長久的。要長久,就是脫離六道輪回;要脫離六道輪回,非學佛不可,單憑行善是不夠的。 問:常聽人說:人的生死是玉皇大帝和閻王掌管著的。既然說,學佛就可以脫離輪回,難道佛也管得著這些事嗎? 答:不是這麼說的。你的生死,不但玉皇大帝和閻王管不著,就是佛也管不著,只有你自己能掌管著的。 問:我不願意死,怎麼早晚要死呢?我願意上天堂,怎麼往往入地獄呢?你說生死全是自己管著的話,我真不明白了。 答:這也沒有什麼不容易明白的。懂得因果的道理,就不難了解了。有因就有果,有果必有因。你所做的事情就是因,所得的報應就是果。比方說,你今生的行為合乎人的道理,那麼你來生就還是個人;你今生行為和天道相似,那麼來生就能升天;其它各道都是這樣。這就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樣,都是自然而然毫無足怪的事。你種的是豆,神不能教它變一株瓜。同樣的道理,你種的是人的因,神自然不能強把你變成畜生,這是很顯然的。再說得簡明一點,就是作善的得福,作惡的得禍。作善作惡當然由你自己作主。那麼,生死福禍還不是你自己掌管著嗎? 問:有些好人往往遭著不幸的事,作惡的人反倒運氣很好,你說的因果報應怎麼講得通呢 答:比方種樹,種子剛下到土裡立時就能結果嗎?比方借錢給人家,哪有才交到他的手立刻就來還呢?佛教講的因果報應是包括前生、今生、來生三世來說的。有的前生造的因今生才結果,有的今生造的因,當生就結果,有的今生造的因,隔幾生幾十生或幾千萬生以後才結果。這就和果樹的結果有早晚一樣,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怎麼會講不通呢? 問:閻王、判官、城隍、土地究竟有沒有呢? 答:有是有的,不過他們和世間的法官一樣,只能照著法律辦事。你不犯法,他們怎麼也管不著你的。 問:要不要供養他們? 答:他們也和我們一樣都在輪回之中,但他們造了善業,有福德,我們應向他們表示敬意,但不必象佛菩薩那樣供養他們。 問:玉皇帝呢? 答:玉皇也在輪回之中,但他是護法天神,我們也應當對他表示敬意。 問:神仙呢? 答:神仙有天仙、地仙等等不同。或屬天道,或屬人道,都是六道眾生。我們不應該崇拜他們、學習他們,因為我們是要了生死、出三界的。 問:大仙堂一類的東西,不是就該取消它了? 答:那還用說麼?狐狸之流都在畜生道中,用不著恭敬它們。 問:不恭敬它,它作怪起來怎麼辦呢? 答:學佛的人,天上的神都要來恭敬的,妖魔鬼又怎敢來作怪呢?但我們既然學佛,當普度眾生,雖不要恭敬它,也不要妨礙它才是呢。 問:佛既然也管不著我們的禍福,自然我們也不用恭敬他了。對嗎? 答:那又不然。我們既然想脫離輪回,就要照著佛的教導去學,那麼,佛就是我們的老師了。你不去恭敬老師,那還是個學生嗎? 問:還有菩薩呢,我們應該恭敬他們嗎? 答:菩薩是梵音,照原來的意思翻譯,就是「覺悟眾生」。因為眾生不覺,菩薩就將他們覺悟到的道理來教化眾生、覺悟眾生。菩薩的慈悲心很切,他們專門幫助佛來度脫眾生。拿學校來比方,佛是校長,菩薩是教員。那麼學生恭敬教員是當然的事了。 問:我有這樣的想法,我們學佛的人除了供養佛菩薩以外,再供養天仙鬼神似乎更好些,因為有些神廟裡各類神祗和娘娘很有靈感,求事求財,求病早愈,求消災免禍,也很有感應。我們難道不要去恭敬他們嗎? 答:有的神鬼確實也有一些靈感,可以滿足你的所求,但他們總不如觀世音菩薩的願力大、神通廣。你為什麼不去求觀世音菩薩,以獲得更迅速更圓滿的效果呢?而且信仰了觀世音菩薩,時刻想念他,還能開發智慧,消除人生各種煩惱和痛苦呢。還有,因為你要成佛,須一心一意的學佛才行。假使你一面和佛菩薩接近,一面又常和神鬼來往,心裡自然不專了。等到臨終的時候,可能會把佛忘記了,一直跑到鬼道裡去,也說不定。摘自 《覺海慈航 》

學佛的方法

問:佛法既是人人該學,並且人人能學,我決意學一學了。請你告訴我學佛的方法吧! 答:學佛的法門很多,佛教通常分為五宗:禪、教、律、密、淨。各宗的方法是不一樣的,這需要看每個人的根性和愛好,選擇一門去學了。 問:佛為什麼要說這許多法門呢? 答:這叫做對病下藥。比方眾生是些病人,眾生害的病不一樣,所以佛開的藥方也就不一樣。有的用涼藥,有的用熱藥,其目的都在把病治好。再說一個比方,比如從南京去上海,有的人愛坐火車,佛就教他坐火車的方法,有人愛坐輪船,佛就教他坐輪船的方法,有人愛坐飛機,佛就教他乘飛機的方法。方法雖然不同,目的都是到上海。佛教也是這樣,佛說的法門雖多,其目的都是教人成佛的。 問:學習這許多法門都是一樣費氣力嗎? 答:不是的。有的很難。有的很容易。 問:我沒有什麼才能,你就教我一個頂容易的方法可以嗎? 答:你要學頂容易的,那就最好學淨土宗的法門了。問:什麼叫淨土宗,它的修法是怎樣的?答:上面不是說過,佛教分為五宗嗎,這個淨土宗就是五宗裡的一宗。它的方法就是念佛求生西方淨土。 問:怎麼樣算是念佛求生西方淨土呢? 答:就是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在這個世界的西方,離這個世界很遠,有一個世界叫作極樂世界,也叫作西方淨土。學佛的人應該乞求死後生到那個地方去。所以說求生西方淨土。 問:生在那裡有什麼好處呢? 答:極樂世界的好處多得很。根據《佛說阿彌陀經》和《觀無量壽佛經》所說,生在那裡的人都是從蓮花裡化生出來的,並不是肉骨凡胎。他們想吃什麼食物就有什麼食物,想穿什麼衣服就有什麼衣服。住的是玉宇瓊樓,都用金銀寶貝建築而成的。想到什麼地方去,不論多麼遠,立刻就能到,不用坐車坐船。那裡沒有災荒,沒有疾病,沒有老少,沒有冷熱。並且一生到那裡,就永遠活著,不會死亡,終日能聽到阿彌陀佛說法。我們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一切苦惱,極樂世界裡連影子也找不到。這就是極樂世界大概的情形。至於詳細的好處,盡管說多少時節都說不完的,除非你生到那裡的時候,就一切都明白了。 問:那就算成了佛嗎? 答:那還不算成佛,但總是決定可以成佛了。因為生到極樂世界,已超脫了六道輪回,永遠可以不死了。既然生到那裡,就無憂無慮,不饑不寒,自然可以安安穩穩修行,並且常和阿彌陀佛在一起,可以聽佛說法。這樣,時間長了還愁不成佛嗎? 問:阿彌陀佛就是釋迦牟尼佛嗎? 答:不是的。他是另一尊佛。因為他的願力很大,又和這個世界上的眾生最有緣,所以釋迦牟尼佛才教我們念阿彌陀佛。 問:「阿彌陀佛」前面,為什麼要加「南無」兩個字呢? 答:這是印度話,應該念做「那摩」的音,就是歸投、依託、敬禮等等的意思。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說,我們投托阿彌陀佛為老師,處處學習阿彌陀佛的樣子,求他救度我們。 問:極樂世界誠然很好,但是用什麼方法才能去呢? 答:常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句名號就可以去了。 問:就那麼容易嗎?恐怕還靠不住吧? 答:這是釋迦牟尼佛親口說的,不會有錯的。 問:佛在什麼經上說的呢? 答:專門說這個方法的有三部經。一部是《佛說阿彌陀經》,一部是《觀無量壽佛經》,一部是《無量壽經》,其餘許多大乘經裡,也都附帶地說過的。 問:別的宗裡說的是些什麼方法,也說給我們聽聽行不行? 答:我想你們暫時可以不必去研究它們,因為有句俗話說得好「貪多嚼不爛」。又況且別的法門,都不是我們一般根機的人所能學得到的。有些方法很難,很費工夫,我們的壽命又短促,恐怕等不到修成功,生命已經完了。豈不是枉費一番工夫?還有些方法,非有高明的老師指教不可,否則,往往弄出毛病來,這是很危險的;只有這個念佛求生淨土的法門,最穩當,最容易學,誰學了誰就成功,可是這也盡夠我們一生學習的了,為什麼要放棄容易的,反而去尋找難的呢? 問:這個法門既然是專給我們一般根機的人學的,想來那些有學問很聰明的人,自然不要學這個了? 答:那倒不然。這個法門看似容易,其實佛教各宗的一切法門已經都包括在內了。所以自古以來,有大學問的人,學這個法門的不計其數。例如,在中國最先提倡念佛的晉朝慧遠大師,以及後來的善導、永明、蓮池、藕益、省庵、徹悟等大師都是最有學問、最有道德的人,他們也一生專門念佛。可知念佛不單是愚夫愚婦、齋公齋婆的事了。 問:念佛既然比別的法門容易,將來的成功恐怕比學其它法門的要差一些吧? 答:哪有這種道理。不管什麼事,難的未必便好,容易的未必就差。比方治病吧,不管用什麼藥,都為的要把病治好。所以只要有效力能把病治好,那末,貴重的藥也好,不值錢的藥也好,都是一樣有價值的。「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就比方一服萬病皆治的藥。既然什麼病都能治,又僅僅是單方一味,你想這味藥的效力該有多大呢? 問:念佛可以往生極樂世界,既是經上說的,這一定有個所以然的道理在裡面吧?還須請你說明一下! 答:這個道理很深,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明白的。現在我把《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念給你聽。經上說:「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這就是念佛的人將來一定成佛的道理。 問:這倒也有理。但不知古今念佛往生的人多不多,怎麼知道他是往生西方的呢? 答:《淨土聖賢錄》和《往生傳》等書,記載往生的事實很多,並且敘述了往生時種種的情況。大凡念佛的人到了臨終時候,能自己知道往生的日期和時刻,預先沐浴更衣,和親友從容話別,到臨終的時候,一點痛苦都沒有,依然向西坐著,合掌念佛,看見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來迎接他,他便滿臉笑容地往生。或者有時候侍侯病人的人還能聽到音樂的聲音,聞到奇異的香氣。有以上種種情況的,我們就知道他是決定往生的。你要知道,人在平常的時候可以裝模作樣,到了臨終是不能假裝的。 問:這些書上的話可信嗎? 答:這些書都是歷來很有道德,很有名望,不會說謊的人記述的,怎麼不可信呢?而且近年來往生的人也很多的,各種佛學刊物常有登載,都是確實有據可考的 問:你說臨終的人看見佛來迎接他。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答:原來阿彌陀佛曾發過很大的誓願:「凡一切眾生誠心念佛,願意往生極樂世界的,這人臨終的時候,佛一定來接他到極樂世界去。」歷來至誠念佛的人臨終看見佛來接引,就是體現了佛的宏偉誓願。 問:上面你既然說,凡事都是自作自受,佛管不著。現在又說臨終佛來迎接,不是自相矛盾嗎? 答:我說的何嘗矛盾呀。那還是要靠自己種因,自己得果的。這怎麼說呢?就是先要自己肯學佛、肯念佛作為因,然後臨終才能感到佛來接引的果哩。假使你自己不肯學佛,不肯念佛,佛雖有大願力也不能強拖你去的。這還不是自作自受的道理嗎? 問:學佛的人除了念佛以外,是不是還要念經? 答:經。念也好,不念也好,可以隨各人的忙閒和力量,不必勉強。 問:如果念經,應該念什麼經呢?

答:佛教裡的經論有八千多卷,很少有人把它全都讀完的。學淨土的人,常念的是《佛說無量壽經》、《佛說阿彌陀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圓通章》、《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往生淨土論》、《地藏經》、《妙法蓮華經》、《華嚴離垢地章》、《華嚴第一迴向章》、《普門品》、《金剛經》、等。其中,以《佛說阿彌陀經》、《佛說無量壽經》為最重要。如果不能念,也不要緊,只要念佛號也就足夠了。 問:念咒可以嗎? 答:佛經上的咒叫做陀羅尼,人人都可以念。不過也不如念佛要緊。旁門外道的咒很多,都是任意胡湊,念了毫無用處。就是佛經上的咒,也要有人傳授才好,否則,容易把字音讀錯,失去效益。總之,經、咒都可緩念,都以少念,最要緊的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同上》

念佛以外的助行

問:學佛的人除了念佛以外,沒有別的事了嗎? 答:念佛叫正行,是頂要緊的。還有其它一些事叫作助行,也是不可少的。&n, bsp; 問:助行是什麼呢? 答:那就是多行好事,不作一切不好的事,所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問:什麼事是不好的事呢? 答:最重要的有五種:一是殺生,二是偷盜,三是邪淫,四是妄語,五是飲酒。這五件事在佛教裡是嚴厲禁止的,那就叫做五戒(應該戒除的五種不好的行為)。學佛的人對於五戒是不可不守的。還有,不可吸各類的煙,因為吸煙的人口氣常臭不清淨,這樣去禮佛念佛是不恭敬的,更不必說煙草含有尼古丁毒素,對健康有害了。 問:殺生怎樣戒呢? 答:就是一切生靈都不去殺害,也不吃它們的肉,因為照因果報應的道理講,現在你殺它,將來它必殺你,現在你吃它的肉,將來它必吃你的肉。你想,可以不戒殺嗎?至於殺人,那就更不用說了。 問:這麼說來就不難了。請問戒偷盜是怎麼樣戒的呢? 答:戒偷盜,就是不貪圖不義之財。不屬於你的,不應該拿的財物,絕對不可以拿。明偷暗搶,貪污受賄是要嚴格禁戒的。 問:怎麼叫戒邪淫呢? 答:就是除了正式的夫妻以外,不可和其它男女有******腐化行為,也就是說,要切實遵守一夫一妻制。 問:戒酒自然就是不喝酒了,戒妄語是什麼意思呢? 答:就是不說謊言誑語和不做哄騙人的勾當。 問:這些事都還不很難。 答:不過還要知道,對這五件事不但要戒住身子不去作,也要戒住心不要動犯戒的念頭。就以戒偷盜來說吧,去偷盜或搶奪別人的東西,固然算偷盜,就是看見人家的東西,心裡想著,怎麼可以拿來算自己的,這也是偷盜。其它四戒都是這樣。你不要以為我不過這麼想想,並沒有去實行,又沒有別人知道,還怕什麼呢?不知心裡一來念頭,就種下了因,將來早晚定要結果的,怎麼可以不加小心呢? 問:要掌握住這顆心,那就難了。自己約束不住自己的心,這可怎麼辦呢? 答:念佛就是唯一的好辦法。當你覺得你的心不受約束的時候,趕緊一心念佛,惡念自然就消滅了。 問:不作惡倒還可以勉強著辦。說到行善,我沒有錢,不是沒有辦法嗎? 答:這就錯了。行善不一定要用錢,你有身體,遇見對於人們有益的事,費點氣力去做一做,這便是身善。你有口,遇見有爭斗的,給他們勸解勸解,遇見好人好事極力贊揚贊揚,這便是口善。看見人家做好事,聽見人家說好話,覺得滿心歡喜,這便是心善。有錢的,捨衣施食,修橋鋪路,以及供佛齋僧、印送經書,固然是行善,無錢的,就是聞見善事,心口隨喜,也同樣是行善。 問:做什麼事情,不用費錢而功德最大呢? 答:勸人學佛功德最大。因為捨衣施食,不過救人肉體上一時的痛苦,若能勸人學佛,是救人永遠脫離六道輪回的苦。你想功德大不大呢? 問:念佛還有別的問題嗎? 答:大概就是這樣。不過初入手還有要緊的三件事是必須知道的。 問:是哪三件事呢?請你說說好嗎? 答:學佛難得到是真信,對於西方有個極樂世界,和念佛的人臨終佛來接他生到那裡去,這一事實,要真信不疑。果然能信,那就成功三分之一了。既知這個極樂世界有種種好處,須發切願,要向那裡往生。心中常存著那是我的老家,其它的地方不管是好是歹,我都不去。果能抱定這個念頭,那就成功三分之二了。再加上實行去做,那就完全成功了。話雖這麼說,但是這三件事——信、願、行是聯貫的,缺一便不成功了。《同上》

怎樣念佛

問:念佛不就用嘴念嗎,還要注意什麼呢? 答:有些人口裡雖然不住的念佛,心裡卻盡管胡思亂想。這種念法只種遠因,利益不大。必須口裡念佛,心裡想佛,心口如一,然後才易成功哩。 問:那不是很難嗎? 答:你看,你一會嫌念佛太容易,一會又嫌太難。實在說,念佛一法,說易極易,說難很難。不過不管難易,只管耐著心多念,日子久了,心自然慢慢地不會亂了。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就怕心不專。」堅持下去,就能獲得成功了。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念佛的時候要使每個字都從心裡經過。口裡念得清清楚楚,耳朵聽得清清楚楚,每個字都從心裡發出來,再聽到心裡去,一個字也不可把它放鬆。這樣時間久了,亂想雜念自然少了,心也就安定了。這是最好的一個方法,千萬不要忘記。 問:念佛應該在什麼時候呢? 答:應該在每天早晚兩個時間立一個課程,限定念佛多少,或幾百聲,或幾千聲。可以照各人的情況規定。規定以後,無論忙閒,非念完這個數目不可。此外,不管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都可以念。念的遍數越多越好,念的時間越長越好 問:在工作的時候也能念佛嗎? 答:是的,搬柴挑水的時候可以念佛,刷鍋洗碗的時候可以念佛,耕種除割的時候可以念佛。不論行住坐臥都可以念佛。總之,除了用心的事情,其餘工作都是礙不著念佛的,而且一面工作,一面念佛,能使雜念不生,心志專一,頭腦清醒,工作做得更好。 問:念佛要大聲念,還是小聲念呢? 答:大聲念也好,小聲念也好,口裡不念心裡默念也好。只有睡在床上的時候和不幹淨的地方,只可心裡默念,不可念出聲來。念出聲就不恭敬了。但是遇著危急的時候,無論在什麼場合都可以出聲念的。 問:學佛要供佛像嗎? 答:最好供一張釋迦牟尼佛像,或西方三聖像。(阿彌陀佛和觀音、勢至二菩薩,稱作西方三聖。) 問:佛像供在什麼地方合適呢? 答:有閒屋收拾出一間最好。如果沒有,就供在自己住的房間裡也可以。但總要收拾得干淨些,並且在像的上面遮塊淨布,不念佛時把布放下,這樣就不至於褻瀆了。佛像最好向東,念佛的人向西對著佛像,如果不能這樣,就是隨便向那一邊也都可以供佛的。 問:實在沒有適宜的地方,不供佛像也可以嗎? 答:假使實在辦不到,那末只要誠心,不供佛像也可以。 問:對佛應該行什麼禮呢? 答:這可有多種方式。可以磕頭,可以作揖,可以鞠躬,可以合掌。(把十指伸直,兩手掌並攏一起放在當胸的地方,叫作合掌或合十。)但以磕頭禮拜為最恭敬,最能滅罪得福的。 問:念佛的時候必須跪在佛的面前嗎? 答:也不一定。跪著、站著、走著、坐著都可以念,不過要誠心就是了。當然啦,能跪更好。 問:這佛、法、僧為什麼都稱做寶呢?

答:因為它能增長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就象世間的財寶能養活人的生命一樣。禮念這一句,是表明我全心全意以佛和佛說的經,以及菩薩高僧等為我的老師。我就從此依託他們,做一個佛教的信徒。 問:請問念釋迦牟尼佛作什麼? 答:因為這個念佛法門是他教導我們的。想念他,禮拜他就是不敢忘本。 問:念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又是什麼意思呢? 答:因為念佛的人臨終的時候,是這兩位大菩薩和阿彌陀佛,一同來接引到西方去的。所以念完佛以後,對這二位大菩薩的名號,也要念也要拜。 問:清淨大海眾菩薩是什麼菩薩呢? 答:清淨大海眾菩薩是其它眾位菩薩的總稱,「清淨」是說極樂世界的一切菩薩都是很清淨的。「大海眾」是說菩薩的眾多就和大海一樣。我們早晚就要和這些菩薩作伴侶,所以預先要念他們,拜他們。 問:迴向偈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用處呢? 答:迴向偈的用處很大,修行的人不論念經念佛,念完了,一定要把迴向偈念一遍的。「迴向」有歸攏趨向的意思,就是要把念佛念經的功德,匯集到一個目的上去。那是什麼目的呢?就是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不但念佛念經要迴向極樂世界,就是做了無論什麼善事,也要迴向到極樂世界,而不應要求有什麼名利、健康、長壽等的報應。這樣積得功德多一分,往生的希望也就大一分。若是把所作的功德不迴向到求生極樂世界上去,恐怕下一世只能得天道或人道享福的報應,那麼,依舊不能脫離六道輪回。而且福報越大,造罪越容易,等到再下一世就很危險了。 因此,學佛的人必須把一切功德都迴向到往生西方這個目的上去。這樣,壽終以後就可以盼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功課的最後,念迴向偈的時候,也和念佛一樣,要一字一句都從心裡經過,不能隨口念念就了事的。《同上》

余話

問:那麼,焚化錫箔、紙錢、冥器有沒有用呢? 答:佛教的經典裡不說錫箔、紙錢、冥器可以給鬼使用,或可為生人存庫。這是中國人的習俗,自漢朝「喪葬瘞錢」,才開始演變而來的。因為佛教不認為人死以後一定去做鬼。鬼只是六道之一,人死後說不定能生到其它五道中去。佛教更不相信經過焚燒的紙扎冥器、錫箔、紙錢能夠供鬼使用。 問:一個人能夠修成仙人,有了種種神通,不是也很好嗎?為什麼一定要求生極樂世界去,巴望成佛呢? 答:仙人雖然也有神通,不過他們的神通最多不過得了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五種通罷了。講到六通中最重要的漏盡通,他們是一點也沾不到邊的。所以有一句話叫做「五通神仙,六通羅漢。」就是說仙人只能得到五種神通,羅漢才可以得到六種神通。而且仙人所得到的五種神通,比較羅漢所得的,表面上看起來,雖然一樣是五種神通,但是神通的作用就相差得遠了,就比如土塊比泰山一樣了。那麼,仙人還比不上羅漢,又怎能和佛相比呢? 還應知道,最重要的一點是,那仙人因為得不到漏盡通,所以就不能超出三界,只好仍舊在這個輪回裡不住的轉來轉去。他們花了很長時間和很大的功力,由於沒有依照佛所指示的方法去修行,到頭來還是不能回復本有的佛性,了生脫死,超出三界,實在太可惜了。 問:你的一席話使我了解了佛教的大概情況,不過,我的記性很不好,今天你所談的話又多,我覺得有點模糊了。請你再簡單了當地重說一遍,不知還耐煩嗎? 答:可以的。我且分成幾條來說說吧。

一、人的肉身會死亡,但人的神識是不滅的。因果報應、 六道輪回是確實存在的。要脫離六道輪回必須學佛。

二、信仰不好的教門害處很大。佛教的教理最深,宗旨最純正,歷史最久遠,信徒最眾多,所以我們應該信仰佛教。

三、佛教的法門很多,大多數法門都是很難學的。最方便,最容易的要算淨土宗了。所以我們學佛應該學淨土宗。 四、修淨土的人應該信極樂世界是真有,阿彌陀佛是大慈大悲的,只要我們一心念佛,到了臨終的時候,佛自然會來接引,一定不會錯的。

五、修淨土的人必須願意往生極樂世界,並且要勸化一切眾生同生極樂世界。

六、修淨土的人應當時常誠心念佛。在勞動中,除了用心的工作以外,都可以念佛的。

七、念佛的人應該遵守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並且根據自己的力量,隨時隨地多行善事。

八、學佛的人隨著功夫的深淺,今生就能得到或多或少的利益。

九、學佛的人應該把念佛行善等一切功德,完全迴向往生淨土,不可但求避免災難,或求天上人間的一切享樂。

十、學佛的人應該隨時隨地勸人念佛,對自己的眷屬親戚朋友更為要緊,以便臨終的時候能得到他們的幫助。

十一、學佛的人不可相信外道書籍,不可聽旁門外道的瞎說。以上十一條,你只要記得住,信得真,踏踏實實去修行,往生西方淨土是穩穩當當的。 問:現在我對於佛教,已經絲毫沒有疑問,決計如法去實行了。將來我得脫離苦海,往生極樂,全是沾了你的光,我將怎樣報答你呢? 答:我不敢接受你的報答。把學佛的利益和方法老老實實告訴人,是學佛者的本分。但願你照著我的話多多念佛,同時,多勸別人念佛。這樣,當你生到西方淨土,見佛聞法,證得無生法忍以後,早日回到這個世界上來,把一切在苦惱中的眾生完全度脫,那就是報我的恩了。《同上》

淨空法師:學佛有什麼好處?

1、學佛一定是愈學愈歡喜,所謂法喜充滿、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2、迷惑、煩惱、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不容易做到;至少是一年比一年少,這總是一定要做到的。功夫再好一點,一個月比一個月好,能夠做到一個月比一個月好,那我就很恭喜你。為什麼?你的功夫得力了,非常得力。

3、如果你說你一個星期比一個星期好,那我就可以說,你這一生決定成佛,沒話說,決定成佛。一個星期比一個星期進步,這還得了嗎?這不得了!這是我們要努力的。就是我們的煩惱、習氣、妄想、執著要逐漸地減輕,心一天比一天清淨,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長。智慧增長,對人、對事的看法不一樣了,處理起來也不相同。

4、有很多很用功的人,我教他念經,一天念十遍。念了一年多來見我,他說是不一樣,妄念少了,現在好像是聰明了。為什麼?辦事情很順利,講話也不會顛三倒四了,處理事情好像也很有條理。

5、心清淨,智慧現前,你看看,一、兩年效果就收到了,所以,我們要懂得一門深入!學佛有什麼好處?「佛法德用」。這個德跟得到的「得」是一個意思,古時候這個德是通用的。你所得到的是什麼?是「大覺」,得到的是智慧。

6、智慧起作用,起作用就太多太多了,歸納成兩大類,一類是「大慈」,一類是「大悲」,常講大慈大悲。大慈是「利樂有情」,我快樂,我也要幫助大家都快樂,這是大慈,這是佛法的用處;大悲是「教化眾生」,悲心就是憐憫心。

7、佛大慈大悲,普渡眾生、幫助眾生、成就眾生,令一切眾生在一生當中成就無上菩提。我過去迷惑顛倒,得到佛法的啟示,才能夠恢復自性的清淨光明,我得到這個好處!

8、世間有許多人還沒有得到好處,機緣成熟了,機緣成熟就是他肯接受、肯相信、肯依這個方法去修行,我要把這個法門介紹給他們,讓他們統統都能夠得到好處,統統都能夠離苦得樂,統統都能法喜充滿!這就是學佛!

淨空法師:學佛從哪裡學起

1、人在一世當中,能夠過得最幸福、最美滿是什麼人?知足的人!

2、一生過得最有意義、最有價值、最幸福的人,不一定是大富大貴,不一定有財富,不一定在社會上有很高的地位。

3、像祖師大德所示現,我們社會一般人看的是貧賤,他在社會上沒有地位,這叫賤,賤是沒有地位,貧是沒有財富,但是他過得最幸福。

4、世間大富大貴的人,有地位、有財富,沒有他幸福,沒有他自在,沒有他快樂。所以你要想成就究竟圓滿、幸福自在,首先要懂得知足。

5、知足是大富,知足是大貴,世間人不曉得!何以說知足是大富大貴?知足的人全心全力幫助別人,幫助別人是種善因;既種善因,後面必定有善果,這是一定的道理。

6、知足之人決定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他樣樣都在做,熱心在做,他捨己為人地在做,所以他的果報就無比的殊勝。

7、不知足的人不肯布施,吝嗇!貪吝是一切眾生根本煩惱,所以佛教菩薩斷煩惱,頭一個就對准這個根本煩惱,教菩薩學布施。

8、六度,布施在第一個;四攝法,布施也是在第一個。知足的人能施,不知足的人不能布施,所以把布施擺在第一。我們要細心去觀察,深深體會到這個意思,那我們學佛從哪裡學起?自己就曉得了,從知足學起!

真正修行的人該做什麼?

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廟裡,更在社會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頭、撥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習氣、煩惱依舊,性格、心態依舊,沒有任何改變,這不是真正的修行。

我們修行應該做什麼?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明了我們學佛人的義務和學佛的目的。淨空老法師講,學佛人要「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這就是我們必須盡的義務。

你的工作環境也是你的道場,你的壇城。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都要把你的修行融入到你的工作中,面對境界歷事煉性,對人煉心。要盡你的責任和義務,要盡心盡力地做好你所承擔的一切,要制心一處,用心去做每一項工作。把你的服務對象視為父母眾生,一切為他們的利益著想,以真誠心對待每一個眾生,關心他們,幫助他們,理解他們,體諒他們,做眾生的公僕,全心全意地為他們服務。當你不求任何回報地去給予、去奉獻的時候,這就是你的修行,你會得到無比的快樂。你的事業、你的工作、你的一切都會順利。不要怕遇到違緣障礙,他可以歷煉你的心性,提高你的層次,增長你的智慧。

你的家庭就是淨土,就是你的寂靜處。要把你的淨土打掃的乾乾淨淨,布置的清淨莊嚴,要任勞任怨的盡你的責任和義務,擦掉灰塵就是擦掉你的業障,掃除垃圾就是掃除你的煩惱。你的家人都是你的親人,都是你的父母眾生、兒女眾生,都是你的金剛道友,要關心他們,照顧他們,尊重他們,不要傷害他們,怨恨他們。各有各的因緣,各有各的福報,你執著什麼,什麼就會傷害你,你執著誰,誰就會讓你傷心,一切都要看成如夢如幻,放下所有的妄念,但放下不是放棄,該做的還要去做,還要做好。人生如同一場戲,戲已經開場了,你就要演下去,但是你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知道,你是在演戲,哪裡有真的夫妻?哪裡有真的兒女?既要演好你的角色,又不要假戲當真,其實人間並不是我們的老家,眾生只不過是匆匆過客而已,有什麼可執著的,有什麼可計較的,少說一句又能怎樣?退一步又能怎樣?凡事不要只考慮自己,要為對方考慮。只有去掉了自私、自利、自愛,你才能夠自在。你真正有了慈悲心、菩提心,不但上師三寶會加持你,就連山神土地都會幫助你,只要你如理如法地修,真心誠意地去做,別人自然會尊重你,喜歡你。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待你,不要總是怨天尤人,不要總是挑別人的毛病,看別人不順眼,不要總想去改變別人,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修好自己的心,一切境都會隨心轉。如果你以寬闊的胸懷容納一切,包容一切的時候,你就不會有想不通的事,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看一切境都是好境,能經常查找自己的缺點,能不斷地去掉我執,這就是修行,否則修什麼呢? 其實,修行和生活、工作並不矛盾,佛性是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的,然而人們陷入了繁忙的事務,到處奔走尋求,忘記、失落了自我,不知道最重要的、最寶貴的東西應該從自己心中尋找。佛就在心中,真正的佛就是自己的心。我們一定要有信心,信心有多大,成就有多大。認真學,堅持修,,一門深入、專修專念、一句佛號求生淨土,今生一定能夠成就。摘自《原平居士的QQ 空間》

為何我皈依十年還不敢說自己「信」佛?

「真正的慈悲不僅僅只是單純的行善,更是要勇敢承擔和面對自己靈魂深處隱藏的陰暗,心裡還有一絲一念的虛假和掩飾,就離道遠去。」 ---行者

「真信必見於真行,真行必然是真信」---行者

本文作者:拉珍菩薩

我曾對一個煩惱不堪的行者說:「你不信佛」。她圓瞪眼睛反駁:「我學佛修行十幾年,不信佛信什麼?」我說:「你不信。佛陀說煩惱生時即是我執魔,你不信;佛陀說諸法如夢幻泡影,你也不信。你若真將佛的說法信到心坎裡了,你會放心大膽讓自己進入魔境嗎?你會對一個夢執著成這樣嗎?在煩惱侵襲你的時候,佛說的對治方法你丟在一邊,這能算信佛嗎?」她不說話了。

這是大約兩年前的事,自那時起,「信佛」的問題就常在我心中盤繞。信,是學佛修行的第一個重要課題。《法集要頌經》偈語:「無信不修行」;《說無垢稱經疏》雲:「信為入法之基礎」。可見信的重要,沒有信,其它一切行持都談不上,信如高樓之基。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拉珍今天的題目只是針對那些還沒皈依的門外漢,大多數佛門中人會氣定神閒的給自己下一個不錯的評語:「我當然是信佛的,『信』這個課題早就解決了,要不怎麼會皈依佛門?」其實未必。皈依這個形式並不能代表真的信佛。

就像逛商店,不是每一個進入商店的人都是要買東西的,很多人只是路過隨便逛逛,湊個熱鬧,看個風景,或無聊打發閒暇,即便有人拿起了商品也不見得會買。而在百千萬億佛門弟子中,能算得上真信佛的,很少。正因為不是真信,才不能正解,更不能付諸於行,因而成就解脫的人鳳毛麟角。

一、真信必見於真行

曾經有位老法師,修行幾十年了,弟子也很多,有一天卻發出這樣的感慨:「昨晚我看到院子裡的一個鬼,真沒想到,哎呀,這個世上竟然真的有鬼呢!」

還有位在家弟子,一天非常驚訝地說:「嘿,我才發現啊,動物還真的有感情!」多可歎啊,佛陀說了那麼多六道輪回、眾生平等的道理,他們聽了學了幾十年,且已為人師表,竟然從不曾相信!

那些道理他們認為只是道理,從不實際運用,古人常說「地獄門前僧道多」,他們只是披上了聖潔莊嚴的袈裟,徒有佛弟子的外表,卻從未相信佛說的法義。別以為這種人是少數,事實上,不信佛的佛弟子,遍布佛門。

還有這樣一個公案:一行人,修行多年,神通都修出來了,卻忽然因為修行前種的大惡因,業果成熟,種種惡報現前,最後還鋃鐺入獄。在獄中,他產生了很大的煩惱,覺得學佛無用,幾乎退失道心。此時佛陀化現為一老僧入獄點化他,他對老僧說:「我現在非常痛苦,你能不能跟我說點什麼開導我一下?」老僧遞給他幾卷經書,然後對他開示因果的道理、修行的道理。他卻更煩惱了,對老僧嚷嚷:「這些經書我都讀過,你說的這些道理我早就知道了,怎麼還是這些啊?能不能說點新的啊?」老僧長歎一聲:「唉——你要我說什麼呢?佛陀掌中無秘密啊,一切解脫的方法都教給眾生了,我都說了兩千年了,你們總是不信,我還能怎麼辦呢?」說罷,老僧憑空消失不見。行者此刻才幡然醒悟,生起正信之力,繼而於獄中修成正果。

信佛的概念,不止是皈依了就叫信佛了,不止是在家供個佛像,手腕帶串佛珠,入廟磕頭隨喜就叫信佛了,也不是穿上僧衣,披上喇嘛服,或者登上高位為人師表就真的信佛了,甚至不是聽聞了羌佛法音,熟讀了世尊經卷就叫做信佛了。就像那獄中的行人,他所學頗多,可一到實用對治的時候所學非用,所以佛陀說他不信。

信、不是一種形式,僅僅停留在形式上,遲早會變成虛偽。信的層次有多種不同,每一種層次所相應的修持境界也不同。《大乘莊嚴經論》將信分為十三個品類,「一者可奪信。謂下品信。二者有間信。謂中品信。三者無間信。謂上品信。」直至第十三品「遠入信」也叫「極淨信」,為八地菩薩至等佛覺地所相應之淨信。由此可見,信的問題,絕不是入了佛門,就可以放下不管的,而是貫穿於直至成佛的全部行持,無論任何層次的行者都應該隨時反觀自查的一件大事。

放眼我們的修行人,下品、中品信者居多,上品信者少之又少。而下品、中品信者,嚴格說來不算是信。因為那種「可奪」之信,即易被奪走,易被動搖,易被本人捨棄之信,如牆上之草,根不入土,稍有風吹便轟然倒梉,或者「有間信」,時而信時而疑,時而信時而放逸,像破損的錄像帶,中間不停間插著沒有磁劑的空白畫面,信中有覆,信中有障,不能朗淨如一,這種不淨雜染信因,定然結不出成就解脫妙果,這種信的意義微弱,算不上真的信。

信佛,信佛的什麼?一信佛之實有,二信佛之言教。信佛實有是一個基礎,連佛之實有都不信,聞佛說法還起厭謗的人,正是《究竟大悲經》中所說的「皆是宿世久遠造五逆行謗一切混融行者。以謗因緣而便墜落墮於三途受苦無量。經百劫千劫百千億劫受罪畢已。謗報受飛禽走獸之形。復倍上數受謗報畢。生在人中或為下賤。復受畢已生在種性之中。以本謗因緣還復起謗名為下士。」這類劣根下士不是此文論及的主要對象,本文主要針對已入佛門的弟子和皈依佛門的在家學佛人,對於「信佛」這個概念的片面理解,而這個片面理解正是障礙行人正確行持獲得受用的關鍵所在。

僅就信佛實有這一點,多數佛門弟子大體可以過關,但行人對「信佛」的誤解也往往在於此,以為這就是信的全部。其實,信佛實有只是一個開頭,比如有醫王教你做醫生,信醫生之實有,信醫生之好處只能算一個好的開始,若僅止於這種信,還遠遠不能達成你做醫生的目的,因而更重要的是信醫王之言教,將此言教付諸實踐鍛煉培養才能最終成為醫生。同理,信佛之目的在於解脫輪回成聖,那麼只是信佛實有這一點,並不能直接達成解脫成聖的目標,信奉、遵從、行持佛陀的教言教戒,也就是依教奉行,才是結出解脫成就妙果的真信因。真的信佛,不只是概念上的基本認同,這種大體上的粗糙認識,只會結出下品、中品信。真信是會生力的,因為真信是深入靈魂的,是用全部的身心去迎接,是用徹底的誠懇去受納,這種純淨的信,會在人內心形成一種力量,這力量會排開許多過往和當下的阻礙,帶動人的思考、語言和行為自然的趨向、近附、相應他所相信的對象,這種趨向、近附和相應的程度越深,面越寬廣,其信奉對象對自己產生的作用就越大,效果就越鮮明。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真信的作用效果是表現在身口意三方面,而不僅僅是意識概念大體認同這麼簡單。那麼,當一個佛弟子反觀自己,那種對於諸佛教言的信從,並沒有深入內心生起強大的心力,在身口意三業上並未產生深刻的力用效果,則說明他對諸佛教戒的真信力尚未生起。在《大方等大集經》中,具體列舉了十七種信力,條條都是將佛陀教戒落實於三業無有遮障遲疑的正行,如「能一切施不求果報是名信力」,「若有修行忍辱之法不求其果是名信力」等等,它清楚地告訴行人,只有當我們將佛陀教言實實在在施展到行持上了,才能叫做有信力。有人會說:「唉,要到這種程度才能算真信,太難了吧?」不對,這是最基本、最起碼的。

我來說兩個簡單的世間譬喻:

有一個人,常走一條山路,一日遇見樵夫,樵夫告訴他:「你不要走這條路,這路上毒蛇猛獸很多,危險!你要走山下的大路。」此人萬分感謝樵夫,並表示一定聽從勸誡。但第二天,這人站在路口想了想樵夫的話,覺得山路其實也沒那麼危險,終究放棄了大路繼續走山路。請問,這個人相信樵夫了嗎?你當然會說他不信。你從哪裡看出來的?從他的實際行動上看出來的,是從行上鑒出了他的信。不管他說了多少好聽話給樵夫都不能代表對樵夫的相信,到了實際行動的關口,他放棄樵夫的指點,選擇了自我的判斷,充分說明他其實並不真的相信樵夫,真的信進去了,他一定不會再走山路。

再比如,你生病了,醫生告訴你要吃什麼藥才能痊癒,你不反對他的說法,還不斷贊歎對方學問高,醫術好,但說一千道一萬,你就是不按照他的處方吃藥,這叫什麼?這叫應酬,叫虛偽,你從心底裡並不真的相信他的醫術,或不信他的診斷,或不信他的藥效,你的那些贊歎都是客套應付他的,你對他沒有生起真信心。真的信,你會立即行動,毫不遲疑地按他的藥方抓藥、吃藥。

那麼佛陀告訴眾生:六道輪回是充滿痛苦的,凡夫眾生是必定要生死輪回的,如佛教戒修行才能了生脫死離開輪回痛苦……眾生口頭稱是,恭敬贊歎佛陀偉大佛陀光明佛陀說得太好了,可是一轉頭,照樣熱衷於輪回諸事,漠然於佛說出離之行,這不正是行路人對於樵夫的不以為然,不正是病人對醫生的虛偽嗎?

所以,行者們,真信必見於真行。

二、真行必然真信

前些時有人批評我多餘,可能會哪裡用得著你在這裡東呼籲西吶喊的?這個說法雖然只是一時嘲諷氣話不必當真,但它卻又讓我思考到「信佛」這個問題,因為這種增上慢所遮弊的正是對於「信」的誤解,這是一種比較普遍的偏見,很值得一提。

很多人認為佛陀的法,我恭恭敬敬聽過了知道了就萬事大吉,但卻不知,這是「夏蟬高唱知了歌,無常生死半月近」,那不是真知,真知乃真信真行之所獲,否則皆為數他人珍寶的表面敷衍之知,不能解決任何實際問題。釋迦世尊傳三藏十二部佛法在這個世界已經兩千五百年,如果這些法義,每一個修學者當下信奉不二,一絲不苟完全如法施用於三業,那麼娑婆世界應該是菩薩羅漢滿虛空,到處是極樂聖境了。可惜事實不是這樣,佛陀說的法,不是每一個聽過的人都生起了真信力,多數人淺淺的理解一下,口頭掛一掛,在現實的利益興衰湧到面前的當口,無始業力帶動世間八法立刻左右他的心識,他就會無視佛陀教言,選自自我判斷,現實生活、社會人際的標准成為他要採信的主體,佛陀說得再多再好,那些道理他總覺得離自己很遠,甚至用起來還有些別扭,還是不如從小習慣的人世規則來得真實,不如自我利益的需要來得可信,因而修行解脫之途總是在佛法與世間既得利益之間走得坑坑窪窪,成就解脫總是遙不可及。

究其原因,都是因為真信之沒有產生,不能帶動三業相應於諸佛菩薩的加持之力,驅不散惑業無明的緣故。同樣都自以為是在學佛,修行,但究竟有多少人因佛法而徹底醒悟,進入真修實證呢?仔細看下去,多數行人對佛法經典的認識人雲亦雲,嘴上說著了不起,但心中一片茫然混沌,大法義理從心識表面滑過,沒有落進靈魂深處,內心根本沒有產生強大的信力驅散障業生起光明覺醒,學了半天還是凡夫我執依舊。例如,我今簡略舉出行者中常見的一頭一尾三大不信。

第1、不信無常。

八種正見之第一正見「無常心」,很多人以為只有不學佛的人才不信無常,其實不然,佛門弟子大部分都不信無常。諸法無常,苦空無我,這是佛陀醫王對輪回世界的診斷,很多行人對這個偉大的真理,只是聽聽而已,聽的時候覺得很有道理,很贊同,但就是不用它來觀照自己的日常生活,如同病人對醫生的悉心診斷首肯贊歎,但出得門來就把醫生的處方丟進了垃圾桶,好像醫生對自己的診斷只是講了一場事不關己的醫學講座,那是泛泛的理論,跟我沒關系,不是在診斷我。這種人不僅不信醫生,更是侮辱了醫生。而我們學佛修行的弟子們,就經常干這種侮辱佛陀的事。

我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景:有人剛念完佛,懺悔完不一會兒,就跟人忿忿然說著某人的長短是非,沒多久又因為某人做事的方式他看不慣而氣憤數落個沒完沒了,沒過多久又在電話裡教唆他人如何打擊旁人爭奪利益,或者又因為一點吃喝拉撒的生活瑣事吵到掀房頂,或者為了一點利益分配算計到廢寢忘食,或者為了誰的名聲最近比自己大,誰在哪方面佔了自己的上風而機關算盡,如何能讓自己更風光……如此等等,千狀百態的計較執著,這就是剛學完無常心的行人,萬法無常的道理也就是那麼耳邊一聽就不見了,輪回因果的苦處也就那麼一歎就消失了,跟他自己的生活好像毫無關系,他就是不以佛說無常觀來映照周遭從而放開執著,反而以對周遭一切的執著自我蒙蔽,驅趕遠離著佛說的真理,或者因為他現在活得自以為不錯,便並不真的相信他所學到的那些「無常苦」就是自己的前景。輪回無常的問題,在閒坐無事的時候,可以想想,可以感慨,一旦具體面對一件事,一個利益,一個需要,一個矛盾,一個困難,就什麼都是實實在在的恆常了,什麼都是必須抓住不放的了,佛陀的真理就被眼前的現實需求壓下去了。這不是個別現象,幾乎人人都在做這種程度不同的漠視甚至嫌棄佛陀教誨的事情。我們不信佛,因為從不實行佛之所說。

第2、不信六道眾生皆為父母。

大悲我母菩提心第一條「知母:了徹三界六道眾生無始以來於輪回轉折中皆我父母。」這是羌佛和十方諸佛於無量智慧神通中觀照後告知六道眾生的絕對真理,可是,我們很多行人卻有意無意將它看作只是一種理論或心境上的假設,並不十分當真,更不如法觀行。比如我曾親見這樣一幕:道場藏經樓正在整理,螞蟻大軍卻黑壓壓開了進來,僧侶們慌忙用各種柔軟工具將螞蟻裝起來送到藏經樓外,但因為太多了,這邊送走那邊進,時間稍長,有些人不耐煩了,為了自己做事方便,假裝看不見,在螞蟻分布的區域大踏步來回,有人制止,他們狡辯:「我看這一片好像沒有螞蟻了嘛」,繼續走,直到我怒吼:「你腳下踩死的就是你親人父母!」他們才悻悻離開。這些人也是學佛修行的人,也在說自己在修行,但眾生父母這幾個字他們學進去了嗎?真的相信了嗎?若真信眼前的眾生往昔之中就是自己的父母,他會把大腳往父母背上踩嗎?會這麼冷漠的殘害他們的生命嗎?

還有嗔恨,恨矛盾對方恨得咬牙切齒,恨得不能相見,恨得夢中都在鞭撻斥罵,恨得盼其衰敗倒霉,恨得不留任何心理空間給予原諒;還有惡意的算計、整治,還有決不罷手的爭奪,惡毒刻薄的傷害等等,這是學習修行大法的行者應有的觀境?這是佛弟子對佛陀的真信?他若真的相信眾生是父母,他會用這麼惡劣的心境相對嗎?

再如有行人於眾生受難的實驗室、解剖間、展覽場、市場等處,或見眾生悲慘身世、痛苦狼籍的生活,無動於衷,以因果二字為自己生硬荒涼的內心作掩護,卻不知這恰恰不是真的明信因果,是愚癡的錯行,真明信了因果,應該知曉當下一刻面對眾生的苦難,於自心中該生起什麼樣的心念才算種了一個善因,將能結出好果。因而,真信因果的人見到這些苦難會如羌佛所教,明觀眾生無始以來皆是養育愛護過我的父母,生起悲憫心、憐惜心、拔救心,怎麼可能漠然罔顧?此類行人有何資格論及菩提,那麼麻木的心地怎能利益眾生?怎算是佛陀弟子?自當羞愧到無地自容矣。

再者,如果世上所有的在家人,出家法師,都能跟無量慈悲的阿彌陀佛,釋迦世尊一樣,真的把六道眾生看成自己的父母親人一般呵護關懷,則十善、四無量乃至菩提心的行持都能如法建立,哪裡還會有那些為了自己的面子或利益阻礙眾生學到正法的事存在?哪裡還會有用假法邪見殘害眾生的事發生?

這是頭上兩個常見的不信,再說尾上一個不信。你問每個學佛修行的人想不想成菩薩?每個人都會說想。問他有多想,他會說非常想,如果立刻成菩薩,立刻五明通達、神通廣大法力無邊那就最好。但問每日如法觀省七支行條,大悲從善了嗎?多數人卻沒有。為什麼?因為他把佛說的法,只當一句話看過聽過,不曾真心認為是成聖的神效藥而實實在在吃到肚子裡,信到心坎裡。

我這裡只提到三條,再把八基正見、雙七支菩提心法一條一條拿來對照,到底有幾條落到我們的行持當中生用了?多麼偉大的解脫法啊,是我佛大悲,為讓眾生徹底脫胎換骨,直取成就聖道而傳的最上菩提大法,但可惜,醫生的本事再大,開出的藥方再神效,病人不真信,不照章辦事,不照方抓藥吃藥,再神效的藥方也生不了用,病人的病還是不會好。無論佛陀的修行大法有多麼偉大多精深,無論它對修行人的行持有多強大多快捷的幫助,受教的我們,若不對此法生起絕大的信心,不產生深刻的信力,不從靈魂深處徹底認識到佛法是從根本上解決現實問題的良藥,不把它用到觀照行持當中,法再偉大,跟我們是脫節的,沒有實際關聯,佛法的力量怎麼落到我們身上? 怎麼為我們驅除障業?怎麼解脫?就算無量諸佛菩薩都匯聚在我們面前施以加持,不具真信的我們也同樣不能相應其力,解脫不了。佛陀的法不是拿給我們鑒賞的,不是拿給我們贊歎的,不是拿給我們作理論研究的,不是拿給我們供奉而已的,佛陀的法是拿給我們實用的,用來對治輪回的。正如羌佛所說:法音不是聽了就算了的,聽了要照著做才行。一到具體施用時,你放棄佛陀教戒,忽略世尊教誨,忽略至尊三世多傑羌佛法音,這叫信佛嗎?

所有行持的起基,就是一個「信」,無信,無真信,一切成就都無從談起。《維摩經義疏》雲:「通辨一切群生有信心者。則入佛法。故智度論雲。如人有手至於寶山。隨意所取。若其無手。則空無所得。有信心人。入佛法寶山。得諸道果。若無信心。雖解文義。空無所得也。」

釋迦世尊和十方諸佛菩薩的法義如一座寶山,山中有玲琅滿目八萬四千珍寶,寶山無人看守,來者不拒,但憑行者真信心取寶。真信如手,伸手可取寶無數,滿載而歸。無真信,便無手,即便進入寶山,見到真寶,也是空無所獲。其實檢驗自己是否真信就這麼簡單,你有所獲了嗎?無獲因無手,無手即無真信,未曾真行也。

三、魔障與真信

障蓋行者對佛陀法教真正生信的,不僅是疑,諸如多忘、懈怠、惡友、放逸、少聞、驕慢、自卑、迷信、執迷戲論、沉湎享樂、不厭生死等等等等,一切不相應心行,都是阻礙行者生起真信力的障業。

而魔之所為,往往也為在這個「信」字上,以種種相,生種種障,與行者不相應心行共舞,藉助這些凡夫執障全面破毀行者對佛法的信力。於行者初入佛門時,於行者遇到真聖時,於行者得聞正法時,於行者想要思維佛法正理時,於行者欲實際行持時,於行者快要明悟真諦時,於行者功德上升時……於一切時,他們都在盤查,盤查每個行人的內心,還有什麼樣的盤根錯節,還有哪些強盛的凡夫意識,還有哪個角落是把持不松的世俗執境,那種地方正是他們的盤踞棲息之地,他們會在這些用凡夫我執構成的土地上著陸,並以此為根據地漸漸擴大地盤,一點一點啃蝕你心中原有的真信光明領域。或許他們顯現為一種思潮,一種洶湧輿論,形成一種使你舉步維艱的困境,讓你因畏懼而放棄對真諦的信從,放棄智慧清晰的明鑒而甘願隨波逐流;或許他們顯現為某種道貌岸然的說教,迷障你的擇法眼,不知不覺依從他們邪惡貪欲的目的;或許他們顯現為世俗忙碌,讓你完全沒有時間行持佛法甚至思維佛法;或許他們會顯現為某種極具誘惑的利益,讓你在它面前貪念增盛,徹底忘記佛說的一切真理;或許他們顯現為一種權勢,帶給你強大的壓力壓制你的正念,讓你被邪見牽引;或許他們顯現為一種榮譽或尊嚴,讓你為了捍衛它,不惜採用邪行;或許他們顯現為一種逆境,糾纏你,將痛苦悲傷憤怒等等劇烈的情緒充斥你全部內心,什麼樣的真理都被你丟到十萬八千裡;或許他們顯現為現實的需求,習慣的喜好,美麗的執著,醜陋的厭棄,難離的惡友,不可侵犯的驕傲,難以放下的面子……等等等等,以種種相,生種種障,直到你的每一個心念上都站著他們的兵力,你的整個心靈都被他們侵蝕,他們就滿意了,因為你已經徹底被他們俘虜,你已經不再採用佛說的行持法對治他們,你不再真行,也就丟了真信,你滿腦子都是世俗執念,你的心念行為所相應的全是世間八法、邪知邪見,此刻你縱入寶山也是空無所得的結局,一座道場已被破毀,一切佛陀言教於此行者都不再生用,魔之目的達成矣。

當如何是好?如何鏟除這魔障領地?很有意思,魔最喜障弊的是佛弟子的信力,而驅除諸魔的利器,恰恰又是這個「信力」。《說無垢稱經疏》說:「有信根故。萬善因此而生。有信力故。四魔不能屈伏。」「信如水精珠。能清濁水。」為什麼?因為真信力,是驅魔的大利器!因為佛陀教言正是用來對付眾生的迷妄、執著等諸輪回垢病的大善法,佛陀教給眾生的,正是如何鏟除那些用凡夫我執構成的心識土地的方法,一旦行者對佛的教言生起真信,則必真行,一當真行,凡夫執迷心土即刻被化滅,真行一法,化滅一處,直到處處都是佛陀所屬光明智能領域,那時,魔到何處棲居?正因為如此,《大乘集菩薩學論》說:「信能超出諸魔境。顯示最上解脫道。信為不壞功德種。謂能增長菩提苗。信為出生勝智門。」

那麼,信從何處生?不從外面生,從自心中生。怎麼生?主動自我熏習生。常於靜處思悟正法,深切領悟法義,深切審思心行,點佛法之香,遍熏我心。把持自心,觀省自心,常自發心,增上願力,誠贊佛德,憶持法教,除己罪念,觀無常苦,生出離願,求佛珍寶,真信力生。

常觀無常輪回苦,常見眾生苦處掙。常念佛陀智無量,常想我佛大悲勝。常贊佛陀拔救功,憶佛功德信力生。識我無常苦報身,放下我執入教門。百千萬劫遇羌佛,勿失光明成就燈。修行大法教我行,八基雙七松執根。執土松化魔無居,正信真行閉魔門。正信羌佛悲智圓,羌佛法教出真聖。如法造化身口意,依教真行善功盛。善業築壁魔奈何,魔去法耀信力真。信力生時魔軍顫,信力真時魔無門;信力生時智慧增,信力真時聖位等。

四、真行者真信

有真信力的行者是不同的,佛陀對宇宙萬法真相的教言他毫無遮障的全部真信,深深銘記,因而他不會在乎世俗興衰,名利是非,好壞對錯,苦樂榮辱,因而他不會認為現實世界的物質和精神需求有什麼值得把持不放的價值,因而任何來到他面前的世俗境界,他都會用佛說的真理照出它們的原形。如何出離輪回,如何度脫眾生,是他惟一要追尋的事情。

我知道這樣有真信力的行者,每天徒步四十裡來到上師駐地,只為聽一句法,聽完這一句再徒步四十裡返回,每日如此,終究學成大法,成為一代宗師!

我知道這樣有真信力的行者,從普陀山開始,三步一叩拜、朝拜到五台山,途中掉進河裡淹死,一個乞丐將他救活,醒來後他接著拜,歷時三年不變初衷,終於拜到五台山頂得見文殊菩薩真容!

我知道這樣有真信力的行者,即便身處牢獄也不放鬆行持戒律,上個世紀中國文化革命年代,這位僧人被紅衛兵抓起來,強迫他吃肉,他便拒絕進食,四十多天粒米不進打坐禪定!

我知道這樣有真信力的行者,一步一長頭禮拜三世多傑羌佛,無論驕陽烈日還是傾盆大雨,環台灣島禮拜一千多公裡,拜到觀世音菩薩親自出現於虛空贊歎其禮佛功德!

我知道這樣有真信力的行者,棄絕俗世繁華享樂,深居山谷幾十年只為表率於眾生修行成就,並立誓有生之年絕不踏出山谷一步!

我知道這樣有真信力的行者,逃亡到深山十幾年,與獵戶野獸為伍,卻矢志不渝,默默行持,終成一代禪門祖師!

我知道這樣有真信力的行者,在牢獄中,從同牢囚犯仁波切處學到甚深密法,沒有半分疑惑,信奉真行,兩月後修成此法,化紅光飛身佛土!

我知道這樣有真信力的行者,當誹謗三世多傑羌佛的惡浪沖擊到他面前,他哈哈大笑,斥以無稽之談未有絲毫動搖,因此真信功德,他上供時,佛國聖品竟降臨供器之中!

我知道這樣有真信力的行者,代眾生受苦,真修苦行,以血書經,血流幹了便抱佛像痛哭乞求,鮮血頓又充滿全身,如此用血寫核桃那麼大的字體,寫完三部佛經;他挖心供佛代生受苦,將自己活活燒死在寺廟大殿上,醫生判定他徹底死亡,三天後,他卻奇跡醒轉,完好重生!

我知道這樣有真信力的行者,做苦力,背石頭,房子修起來又讓他拆掉,修起來又讓他拆掉,反反復復,被折磨得皮開肉綻,鮮血淋漓,肉體的痛苦,精神的折磨,什麼不能奪毀他對佛法的真信,終於障業魔除,求得大法,成就為名震佛史的巨聖!

我知道這樣有真信力的行者,無論什麼樣的誹謗、挖苦、謾罵、打擊、磨難,他們坦然承受,未有一刻放逸行持,如法而觀,如法而行,只思自己因果業報,不曾半點向外嗔怨!

我還知道很多很多有真信力的行者……

真的信佛,是心的徹底歸屬,是將佛陀的法義深入反復的琢磨,正確理解,以它為標准來取捨、塑造自己的一切心行,將自己全部的思維、心念作為它的土壤,讓佛法的標准在這片心土中深深植根蔓延,讓它茁壯的生長,生長出一種強大而堅實的信力,一種不為世間八法所生一切障業之力所動搖的堅定力,一種能用此信力撥開所有撲面而來的外相紛擾,將此佛法准則作為惟一擇訣標准、惟一行為原則的定信力。從古至今,所有修得大成就的聖者,其成就聖果均來源於百折不摧、堅定不移、不折不扣如法實施的的真信力,他們真信自己是輪回的病患,真信世界是無常壞滅的幻境,他們真信人生是痛苦的果報,真信佛法是治病的聖藥,他們真信佛陀有無邊的悲智,真信依佛所教,如是奉行,才是惟一的解脫正道!

我願意稱呼那些真修行人為行者,因為他在行,在依佛教戒真行,說明他對佛之所說恭誠真信。他是珍貴的,上品的,真行者真信。

「信佛」,這是一個重大而非常深遠的課題,遠非拉珍此番淺述所能道盡,只是拋磚引玉,希望大家能藉此靜下心來思考,我們經過百千萬劫的磨難才終於有機會遇到三世多傑羌佛的如來正法,但反觀自己,對羌佛之正法教誨我們到底生了多少真信心,到底把這些法義用到三業上沒有?只有這樣深入的自查自省,才不至昏昏然被一些自以為在修行的假象所迷障,冤枉白費了寶貴的時日,才不至於等到自身壞滅臨頭還沒弄懂學佛的真實含義,那就太晚太可惜了。我們應該經常思考這個問題:我真的信佛了嗎?

再請行者銘記,信佛,不僅是信佛實有,更重要,是信佛教言。而信佛教言表現於哪裡?表現於具體如法的行。因為真信必定真行,真行方能表真信。

後記

文章開頭說到的那位行者,她本是個真想修行的人,只是無明障蓋她不了佛陀真意,自那次對話後,她若有所思了好些日子。後來很長時間我忙東忙西,甚少與她見面,僅前不久偶然見她獨坐道場樹下誦讀《什麼叫修行》,不時抬手擦拭眼淚,當時因有法務,未及上前詢問。

大約一月前,忽見郵箱裡有她發來的郵件,是一封發自肺腑的簡訊:

當年您那一句「你不信佛」壓在心頭,幾年揮之不去,可是我卻越來越清楚的看到自己思考一切,判斷一切,處理一切的方法,大多數不是佛說的那些方法,原來,我真的沒有信佛。近來一點一點照自己,每照一遍,就對自己多一些難過和痛切的懺悔,原來,我真的騙了自己十幾年,也敷衍了佛菩薩十幾年,十幾年誦經念佛打坐都在白費時間。我什麼都還沒修,卻總是把修行掛在嘴邊。佛說的成就方法我都不實行,卻大言不慚自己信佛。用修行法照自己,一直照到放棄了心裡最後一絲抵賴,終於看清,原來我連個信佛的佛教徒都還算不上。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以後,我哭了一整天。我從現在開始真的信佛,希望還來得及……摘自《原平居士的QQ 空間》

淨空法師開示:關於開光

一般人在正式供養佛菩薩形象之前,都要舉行一個開光儀式,開光究竟是什麼意義?有沒有必要?開光了,這個佛像就靈;不開光,佛像就不靈?到底什麼樣的人有資格去替佛菩薩形象開光?

這個問題,我們過去在講經、講習當中也多次的提到。現代一般開光,已經趨向形式、迷信,把開光的意義完全喪失掉了。實際上,開光這樁事情非常重要,它真正的意義,就是說明我們供養這一尊佛菩薩形象意義之所在。這個事情就如同我們世俗間一個偉人的形象,我們建築成就了,舉行一個開幕的典禮。在典禮當中一定要向大眾說明,說明這個人他在世的時候,豐功偉業,他對社會大眾的貢獻,對國家民族的貢獻,交待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使社會大眾見到他的形象,就生起效法他的這種心念,這就是佛教開光的意義。譬如我們供養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這個像造好了之後,我們要啟用,供養啟用。在啟用的時候,我們要向大眾說明,我們為什麼供養觀世音菩薩,供養觀世音菩薩意義是在哪裡?借這尊像,開發我們自己自性的光明,所以不是人替佛菩薩開光,是佛菩薩形象為我們開光,這意思在此地。

如果說這一尊佛菩薩形象,請一位法師來給他開光,他就靈了,不開光他就不靈。因為有很多人找我去開光,給佛菩薩開光。我就老實告訴他,你不要供養佛菩薩了,他問為什麼?我叫他靈就靈,叫他不靈就不靈,我比他還靈,你供養我就好了,你供養他干什麼?你想想對不對?這叫迷信。所以我也可以去裝模作樣比劃比劃,我幫他這一比劃,他就靈了,你們想想,我豈不是比他更靈嗎?連這一點都想不通,那你是愚癡迷惑到極處。一個頭腦冷靜聰明人一看就恍然大悟,就明白事實真相。我說替佛菩薩開光,他就靈,這是欺騙眾生,你們未免也太愚癡、太胡塗了,哪有這種道理!所以開光是宣說這個佛菩薩代表的意義。譬如說供養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代表的是慈悲,把菩薩大慈大悲救度一切眾生這個本願宣說出來。我們供養佛菩薩,供養觀世音菩薩,就要效法佛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這一種悲願。所以見到觀音菩薩的形象,聽到觀音菩薩的名號,就把我們大慈悲心引發出來。我們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要以大慈大悲,真正去愛護、關懷、幫助,這是這一尊名號,這一尊形象開發我們自性慈悲的光明,這叫做開光。所以是借佛菩薩名號,開發我們自性的光明;借佛菩薩的形象,啟發我們自性的光明,是這個意思。決定不能搞錯,錯了,那你就迷信。迷,決定不能解決問題,唯有智才能解決問題。這個是學佛不能不知道的。

至於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來給佛像開光,對於佛菩薩的經論、歷史淵源,他所表達的意義,都能夠通達明了,為大家解說清楚、解說明白,這就對了。絕對不在那些形式。每一種形式都有很深的教育意義,都要把它講解清楚、講解明白,才不至於趨向迷信,把佛菩薩當作鬼神來崇敬、來崇拜,祈求天地鬼神、諸佛菩薩來賜福,這是錯誤的觀念,這是不正常的想法。

常用供品:香、燈、水、花、果等物

香——是代表信香。燃一支香,見到這個香,聞到這個香,對於佛陀在經典裡面的教誨深信不疑,它表信,一定要依教奉行。所以香是表信香,表相信。香也代表五分法身香,五分法身是什麼?是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它表這個意思。香不是讓佛聞的。

燈燭——代表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換句話說,我們在社會上,要知道犧牲自己成就別人,這是菩薩行。以我們的智慧、技能、勞力,無條件的為社會大眾服務,這就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花——代表因果的因,開花之後就結果,花好果就好。所以看到花,就要想到種善因得善果。善因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修六度萬行,六度:布施(度慳貪)、持戒(度染污)、忍辱(度瞋恚)、精進(度懈怠)、禪定(度散亂)、智慧(度愚癡)。

果——代表菩薩涅槃的果報是我們希求的。水果不是供給佛菩薩吃的,果代表我們本具的四種果德:常、樂、我、供果就是教我們看到水果時,就要想到破除妄想執著,才能恢復自性德能。

水——表清淨平等。看到水,就要想到像水一樣平等不起波浪。我們的心一天到晚妄念很多,妄念是波浪,心裡面貪瞋癡慢是染污。看到水之後,立刻覺悟,日常生活當中,不論外境善惡美醜,要用清淨平等的心態面對一切人事物。清淨心、平等心就是佛心、就是真心。

願大家都能點燃自己心中的燈,象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用自己的心香去感染別人,用自己的燭光去溫暖他人,種好花,得好果,上善若水,心淨如水。

佛門的一切設施,都含有深廣的教育意義,並不是諸佛菩薩需要,是時刻都提醒我們行菩薩道,讓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念念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是要達到這個目的呀。由此可知,供養這些器具確實有它的必要性,而不是迷信。 摘自《淨土修行必讀第三集》

佛弟子萬勿身上佩帶佛像、觀音像掛件![摘編]

印光大師在《復鄔崇音居士書》 中講:前三日接到歧路指歸二本,見後附之徽章,頗不謂然。民國二年北京法源寺道階法師做佛誕紀念會,以釋迦佛像為徽章,光絕不知其事。事後道階來普陀,送光一徽章,光痛斥, 其褻, 瀆。, 至十, 二年仍復如是。上海亦仿而行之,今居士亦仿而行之。作俑之罪,始於道階。道階尚能講經,而於恭敬尊重,完全不講,亦可歎也。彼會中所來之一切人員,各須身佩一徽章。若佩之拜佛,亦不合宜。佩之拜人,則彼此折福。然現在由道階提倡,已成通規。光亦知此事不易收拾,然以居士過愛,不能不為一說耳。

現今之善男信女及在家居士,不太明白佛理的人們,為了自己及家人和朋友平安吉祥,想依賴佛教吉祥物作為「護身符」,一些工藝品廠家便趁機迎合人們的心理需要,用佛菩薩像做徽章、多以玉制(或金、銀等)佛像、菩薩像、掛件為護身符,不僅不帶在衣服外,還緊貼皮膚,進廁所也不摘,洗澡也不摘,褻瀆之罪絕非淺淺!還妄想依此植福消災,豈有如願之理?還宣揚「男帶觀音女帶佛」,之說!印光大師乃大勢至菩薩化身,於此弊端之始就極陳其過,鑒於此流弊之泛濫,特錄大士之法語示眾!故願在家居士脖不掛念佛珠,手不戴念佛珠上廁所,不穿衣服、不洗手就不掐念珠,以此修恭敬心。唯願大眾惜福,莫遭罪業!

佛菩薩莊嚴聖像不管是金、銀、銅、鐵、木雕、石刻、泥塑、針線所織,筆墨彩繪,只要一成像,那就是佛。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正等無二,無差無別。當受十方一切眾生禮敬供養頂禮恭敬。須知佛法利益當從恭敬中求之,存一分恭敬,則得一分利益,滅一分罪障,增一分福慧。故而一切佛像當視如真佛看待。絕不可輕慢之。故將佛像製成胸章、護身符佩戴、隨意置放,實際是未得實益,先獲其罪。

佛教護身之法物甚多,當依我佛經典開示為據。如楞嚴咒。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七雲:「……若諸世界,隨所國土所有眾生,隨國所生樺皮貝葉紙素白(疊毛)書寫此咒,貯於香囊。是人心昏,未能誦憶。或帶身上。或書宅中。當知是人盡其生年,一切諸毒所不能害。……」

(此卷所言《楞嚴神咒》功德不可思議!內容太多,在此不錄)。密宗經典中開示可佩帶之神咒也甚多,功德皆不可思議!現今科技又加工出許多各種質地的精美飾件,內裝此種神咒,不但植福護身,又不失美感。實乃替代佛像掛件之善法!望大眾廣傳,皆獲殊勝利益!阿彌陀佛!摘自 《 淨土修行必讀第三集》

淨空法師:釋迦牟尼佛禁止看相算命看風水

1、世間有一些人說,天下的風水都被佛家占盡了。有人來問我:是不是你們學佛的人都會看風水?為什麼你們居住的地方都這麼好?這個問題提得不錯,應當提出來的。

2、我告訴他,釋迦牟尼佛教誨我們,不許可看風水。《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裡面,佛就說了,看相、算命、占卜、看風水,都是佛所禁止的,出家人絕不看風水。 3、為什麼出家人選擇這個地方會這麼好?剛才講了,修行,修戒定慧三學,正報轉依報,依報增上正報,互相輾轉,所以這個地方就愈來愈好,是這麼個道理。

4、世間人要想找一塊好風水地,決定找不到,為什麼找不到?心不善。是一個很好風水地,他去住個幾年,這個地方風水破壞了。誰破壞了?佛說了,「境隨心轉」,你的心不善把這塊善地破壞,它也不善了。

5、如果你心很善,你居住這個環境非常不好,過幾年之後,這個地方變成非常好。為什麼?你的心善把那個風水轉過來。有沒有這個例子?有,古代的大舜王,他就是個很明顯的例子。

6、他在年輕時,他所居住的環境極其惡劣,家裡面父母對他不好,兄弟對他不好,他那個日子難受。他唯一真誠盡孝,幾年之後把一家人感動了,一家和睦,鄰裡鄉黨感動,連國王都被他感動,那個時候的國王是堯王。人心感動了,風水也就變了,這不是證明依報隨著正報轉嗎?

7、所以佛教導我們要轉境界,不要被境界所轉。世間人喜歡看相、算命、看風水,這是被環境所轉。這是凡夫,不是聖人。聖人有能力轉環境,不為環境所轉,無論是人事環境、物質環境,自己真正做得了主。

淨空法師開示:趕快解救迷信拜佛的人

摘錄於淨空法師相關佛學講座

現在社會佛法確實衰了。為什麼會衰呢?沒有善知識教誨。經典雖然流通量很多,沒有人講解。他只有讀誦,他讀誦不能理解。他也曉得造像好,也發心造像,可是遇到一些惡知識,告訴他,「你這是迷信,你這沒有功德。」他聽了之後很容易退心。如果這惡緣很廣,遇到一個人,一個人這個說法;遇到兩個人,兩個人也是這個說法;再遇到四、五個人,都是這個說法,他的信心就動搖了。

《地藏經》念的人很多,《地藏經》裡面的意思,幾個人了解?由此可知,如果令一切眾生在佛門裡面做真實功德,現前就能夠得到果報,一定要有人宣揚。將地藏法門講得透徹、講得清楚,人家一見地藏菩薩形象,他感受就不一樣。如果對於佛法完全不了解、不明白,甚至有誤會的,他會說「這是偶像」。地藏菩薩形象供奉著,他看到絲毫恭敬心都沒有,而且還批評拜偶像、迷信。

什麼是多福德?接觸淨土,聽到這個法門,就生歡喜心。能信、能願、能依教奉行,這是多福德啊!我們也聽到了,但聽了不能相信,信了不能夠理解,理解了又不肯做,不肯真正修行,修行不能夠克服自己煩惱習氣,這都叫少福德。善根雖然有,緣有你遇到,你的福報很薄,還是欠缺這一點,這一生當中不能往生,再等來世。來世不是等來一生,不見得,下一個機會可能是無量劫之後,你才曉得這個事情麻煩啊。所以遇到機會,聰明人這一生馬上把它抓住,不要再等來生、下一次。下一次,不曉得什麼時候再等到,絕對不是來生、第二生、第三生……,不是的。下一次,可能就是多少劫,多少億萬年,你才會再遇到。這個事實真相一定要明了。

淨空法師:對佛法不解的人,沒有資格說佛教是否迷信

我們不怕人說我們迷信,實在迷信不是我們,迷信是他。什麼叫迷信?事實真相沒搞清楚你就相信,這就叫迷信。我們學佛的人,對事實真相沒搞清楚就相信佛法,就念經拜佛,這是迷信,沒錯!他說我們迷信的人,他也迷信,為什麼?他對佛法也沒搞清楚、也沒搞明白,就敢說它迷信,所以他那個迷信也是迷信。我們這個迷信有好處,他那個迷信有壞處,沒好處,所以都是迷信。你真把佛法搞清楚、搞明白,你說我們是信還是說是迷信,你那個說的是對。沒搞清楚就說我們迷信,我覺得他是迷信開方,迷信迷信,我們是一層迷信,他是雙重迷信。所以要真正來下批評,你一定要搞清楚,你不搞清楚,隨便妄言,容易得罪,容易遭受經上講的惡報。惡報怎麼形成?愚癡。怎麼愚癡?沒搞清楚就隨便說話、隨便批評,這是不許可的,在做學問的態度上,這是錯誤,不是正確。聽人說的都不行,人說的能靠得住嗎?聽人說的,我們自己還要深入研究求證。正如同我們學佛的人一樣,我們讀釋迦牟尼佛的經典,並不是一味順從聽他的,我們在這裡面修學求證,證明佛所講的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是佛陀教學的殊勝,佛給你說,說了是讓你理解,信解行證,你信了,信了以後求解,單信不行,一定要了解。了解之後,你要去求證,證明你所信、你所解,確確實實是自性本具,不是從外面來的,佛法稱為內學,意思就在此地。

淨空法師:真正的道場,不搞廟會,不勸人供養

釋迦牟尼佛一生,十九歲出去參學,三十歲開悟,開悟之後就開始教學,教了四十九年,七十九歲圓寂。 佛一生的事業是辦班教學,佛一生當中,天天跟大家上課,沒有休息,沒有放假,佛除這樁事情之外,沒有別的事。 佛當年在世,佛的道場在哪裡?佛講經說法的處所,那裡就是道場。 佛坐在大樹下,坐在一個石頭上,這些學生們,有出家的,也有在家的,圍繞在佛的身邊,聽佛講經說法,那就是道場。 所以,真正的道場,它的功能是一方面弘揚正法,另外一方面培養弘法的人才,就像學校一樣,是培養人才的地方,是教學的地方。 如來真正的道場是教學,如果這個寺廟建得富麗堂皇,香火很盛、徒眾很多,裡面沒有道、沒有學,那只有場而已,不能稱之為道場。 要建立道風,要建立學風,這才是個道場。像現在建築得富麗堂皇的寺院庵堂,那都是屬於形式,這些形式是什麼?熱鬧的道場,不是真正修行的道場。 不搞廟會,不搞熱鬧,不勸人來供養,這是真正的道場。黃念祖老居士講得很好,今天學佛要重實質不重形式,不要搞場面,不要搞熱鬧,為什麼?末法時期,真正有善根的人不多,搞那麼大的場面沒用處,勞民傷財! 我們建立道場,是為佛法而建立的,是為眾生而建立的。怎麼樣才是為佛法、為眾生?道場要有道風,要有學風。 所以自古以來,道場裡面一定有宗旨,有獨特的道風、學風。「道風」是什麼?就是修行的法門,大家共同修學一個法門,這是道風。修淨土的同學,一句阿彌陀佛,長年不斷,精進不懈,這就是道風。 什麼是學風?我們淨土宗的道場,依淨土五經一論,學這六樣,這是學風! 道是講行,學是講解,解行並重、解行相應,這才叫真正的道場。如果說這個道場裡面沒有所宗的經論,沒有一定修行的方法,那就不能稱為道場。 李老師常常講「有廟無道,不能興教」,雖然有廟,雖然信徒很多,香火鼎盛,但是他沒有依靠的經典,沒有修行的方法,這不能算為真正的道場。 真正道場一定要有學、有道!哪個道場有獨特的道風、有學風,你到哪裡去修學,一定有成就。 世間人喜歡大場面,所以今天許多道場,建得富麗堂皇,參拜的信眾很多,供養很多,香火鼎盛,比釋迦牟尼佛的興旺太多了!釋迦牟尼佛的道場哪有這麼大?哪有這麼多人?香火哪有這麼盛? 可是,你問他學風?沒有。道風?也沒有。這個道場是什麼道場?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其實只要覺悟,在哪裡都好修行。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希望大家能夠了解到佛法的本質,學習正法,效仿正法。這才是一個如法道場應該做的事。

慧律法師:誤將方便當究竟?

何者為究竟?何者是方便?倘能悟到究竟,所有方便皆是究竟。所謂究竟,就是要見到不生不滅的清淨本性。若一切活動,未能配合覺性的啟發,只能稱之為增上緣。拜懺不能隨文入觀、自我省察惕勵,仍是習氣不改,就失去拜懺的意義。朝遍名山,唯獨遺漏我慢高山,心地如何能平?所有方便法其立意本善,但眾生往往在相上打轉,忽略了應從心地下手。若能了解朝山是緣起法,當體即空,便能悟明心性。但能契入空性,參與一切活動,都能法味盎然。倘誤把方便當作究竟,認為自己在修行,欲覓菩提,了不可得。《祈願正法重現》

宣化上人:斷欲去愛,才能超出三界,了生脫死

生死愛情的海,就是障道的根本。修道人,無論對人或對物,生出愛欲之心,都會障礙修道的發展。詳言之:「愛欲就是生死,生死就是愛欲,愛欲就是生死之根。」若是不破愛欲無明,終不能離開生死大愛海。如何能離開生死?簡單的很,就是「斷欲去愛」,別無他法。

修道人,不要有情愛的思想,更不能有情愛的行為。對任何人,不要生出一種情愛心;有了情愛,苦根不斷;有了情愛,生死不能了。有人說:「人是有感情的動物,食色性也。」就因為這樣,所以才要修道!在《四十二章經》上說:「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脫心,息滅惡念。」我們修道人,就須存這種的觀想。

如果無情無愛,見到人是不是就把嘴堵起來,不理睬人呢?這樣也不對。我們不執著情愛,不生情愛之心,但還不能討厭人,也不能說我不愛人,我就憎恨人,這樣也不對。

那麼,要怎樣才對?就是不愛,也不憎。「不愛不憎為中道」,修道修什麼道?就是修這個中道,對誰都是平等相待,慈悲為懷,但要謹慎行事,不可落在情愛樊籠裡。各位注意!不要被情愛所迷惑。有人寫封信給你,你的心就好像小兔子在懷中,亂蹦亂跳,以為有人愛你,這是好事,其實是想把你拖到地獄去!

各位善知識!要在這個地方用功夫,要真真實實的了解:「愛欲,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從無始劫以來,生死不了,為什麼?就因為被「情愛」二字所害。若能「斷欲去愛」,才能超出三界,了生脫死。凡是你所願意的,就是愛;你所討厭的,就是憎恨。我歡喜這個,就生出愛心;我厭惡那個,就生出憎恨心,這都是感情用事。

修行人不應該用感情來處理一切事。可是也不能像關帝公似的,坐在那裡繃著臉,給他叩頭,他也不理睬。對人要和藹,要有禮貌,不可貢高我慢,目空一切。總之,對人要以慈悲為懷,方便為門,處處為人著想,令人生歡喜心,我們還有這口氣在,就要對人好,可是不應有情愛的思想摻在內。各位!切記切記!這是很重要的法門。

很多人最放不下的是「我」

我們經常習慣說:我的父母,我的家,我的妻子,我的丈夫,我的兒女,我的錢,我的財產、我的面子,我的名譽,我的身體等等。「我的」這兩個字讓人們處處計較,耿耿於懷。

而世間事,常常因求不得而心生煩惱,進而生痛苦,生貪婪;貪婪不滅,人就起罪惡心,如此循環,惡果便接踵而來。一旦破除「我執」,則一切煩惱痛苦之事即時消滅,禪定境界立現於眼前。

庸人自憂,自尋煩惱;愚人自縛,自綁天足。這是世間天天不斷上演的悲劇。我們常常像蠶蛹一樣,忙碌地為自己編制一個精緻難破的繭,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就是作繭自縛。

究其根底,那就是一切都是為了一個「我」,最放不下的也是這個「我」。於是所有人都拼盡一生,去賺取這個「我」所需要的物質享受和精神享受,最終衍生出無窮無盡的痛苦。過於執著於自我,就會讓人常常被外物牽著鼻子走。

【一日禪,感悟人生】

宋代蘇東坡到金山寺和佛印禪師打坐參禪,蘇東坡覺得身心通暢,於是就問禪師道:「禪師!你看我坐的樣子怎麼樣?」

禪師答:「好莊嚴,像一尊佛!」蘇東坡聽了非常高興。

佛印禪師接著反問蘇東坡道:「學士!你看我坐的姿勢怎麼樣?」

蘇東坡從來不放過嘲弄禪師的機會,馬上回答說:「像一堆牛糞!」

佛印禪師聽了也很高興!禪師被人喻為牛糞,竟無以為答,蘇東坡心中以為贏了佛印禪師,於是逢人便說:「我今天贏了禪師!」 消息很快傳到他蘇小妹的耳中,妹妹就問:「哥哥!你究竟是怎麼贏了禪師的?」蘇東坡眉飛色舞,神采飛揚地如實敘述了一遍他與佛印禪師的對話。

蘇小妹天資聰穎,才華出眾,她聽了蘇東坡得意的敘說之後,說道:「哥哥你輸了!禪師心中如佛,所以他看你如佛;而你心中像牛糞,所以你看禪師才像牛糞!」 蘇東坡啞口無言,方知自己禪功不及佛印禪師。

蘇東坡為什麼會輸給佛印禪師?原因就是在於他心中還有一個執著於我的羞恥心,說自己是佛就喜笑顏開;蘇小妹指明了他看佛印禪師像牛糞是因心中像牛糞時,就慚愧不已。人總是趨向於保護自我,相信自我,信賴自己的感覺,憑自己舊有的經驗行事,將自己抓的緊緊的。殊不知,世人所執著的我並不是那個真我,而是自性的一個幻影。因此,星雲大師說:「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給我們的啟示是:要用智慧去莊嚴一切,不要用我執我見去分裂。」 那麼如何放棄「我執」心呢?

星雲大師為我們講了一個禪宗的故事:一次,藥山禪師在山上散步,看到了兩棵樹,一棵很茂盛另一棵卻已枯萎。這時,藥山禪師的兩位徒弟道悟禪師和雲巖禪師恰巧走過來,藥山禪師就問她們:「你們看哪一棵樹好看?」

道悟禪師首先說道:「茂盛的這棵好看!」 藥山禪師聽後,點點頭。

雲巖禪師接著便說:「我倒是覺得枯的那棵好!」 藥山禪師聽後也點點頭。侍者則不解地問藥山禪師:「師父,你都點頭,到底哪一棵好看啊?」

藥山禪師於是反問侍者說:「那麼,你認為哪一棵好看呢?」 侍者想了想,回答道:「枝葉茂盛的那棵固然生氣勃勃,枝葉稀疏的那棵也不失古意盎然。」 藥山禪師聽後微笑不語。

確實,真正的禪者不會以「我」的標准和偏見去要求萬物,因此在他們的心中,萬物平等,並沒有高下之分,沒有善惡美醜高下貴賤的分別。因此,榮枯是一樣美好的。

破除「我執」也是如此,首先要沖出「我」的束縛,打破私慾,拓寬胸懷,提升境界,經常反省自我,學會站在別人和對方的角度看問題,學會關愛他人,關愛有情眾生,甚至關愛無情眾生。這就是《金剛經》裡所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只有這樣,才能破除「我執」。破除我執後,順本心而游於萬物,煩惱不生,心蓮綻放。

淨空法師:《什麼是真我和假我?學佛就是找回真我》

真我是什麼?靈性就是自性,自性才是真我,自性能生萬法,自性_具足無量智慧德能。我們學佛,學佛最後的目標是什麼?就是把我找回來,真我找回來。別再執著假我,我們要把真我找回來,假我也在真我之中,好像真我是我們一個人身,假我是什麼?假我是身上一根汗毛,是身上一個細胞。我們現在忘掉了,真我忘掉,把一根汗毛當作我,把一個細胞當作我,就這麼回事情。在楞嚴會上,釋迦牟尼佛用大海做比喻,把大海比作自性,我們這芸芸眾生是什麼?是大海裡面起一個水泡,浪花一沖水泡就很多,一個水泡個個都執著它是我。什麼時候水泡破掉了,才曉得大海是我,水泡是假我,大海是真我,才曉得自性是真我。從自性裡起的現象,就像大海起的水泡。認識大海了,才曉得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法統統是我,不再分別了,那真的叫覺悟。樹木花草、山河大地跟自己什麼關系?我,是真我。摘自《原平居士的QQ 空間》

淨空法師法語:報復手段之狠,叫你死無葬身之地

1、佛經上說,「斧在口中」,斧頭在哪裡?在口中。縱然這個人有惡,造惡多端,你批評他,他記恨在心,找到機會,肯定報復你,災禍就來了!

2、佛菩薩有智慧,看到眾生造五逆十惡罪,必定墮地獄,受無量苦楚,也不說一句話,什麼原因?不能說,說了他不能接受,懷恨在心。

3、等到什麼時候,他受盡苦頭,回心轉意,能接受了,佛菩薩就來了,「佛氏門中,不捨一人」,這些地方,我們看懂了沒有?我們學到了沒有?

4、我們在歷史上看到,在現實環境裡頭看到,報復手段之狠,叫你傾家蕩產、死無葬身之地,你不知道這個禍根在哪裡,你沒有從過去歷史生活當中吸取教訓,這不叫愚癡嗎?

5、千萬不要小看人家!現在他沒有地位,沒有身分,苦不堪言,你怎麼曉得他將來不發達?

6、自古以來,多少大富大貴之人,青少年的時候都苦不堪言,窮途潦倒。韓信當年受胯下之辱,有誰想到他最後會封王?

7、這就是種種示現,叫我們不敢輕慢一個眾生。你今天侮辱他、欺侮他、瞧不起他、諷刺他,說不定他將來成佛在你前面,你比不上人家,你慚不慚愧?

8、你隨意侮辱人家,諷刺人家,人家修行真有道心,你得罪他不要緊,他不報復你;他如果是凡夫,你跟他結了冤讎,那你的麻煩就大了!

 

如何學會「放下」

人生的一切煩惱,歸根到底就是在生活中沒有學會放下,使身心背負著沉重的包袱,因而生活也變得越來越累,越來越辛苦。「智者無為,愚人自縛」,人通常喜歡給自己的心靈套上枷鎖,精神添加壓力。所以說「放下」,不僅是一種解脫的心態,更是一種清醒的智慧。不管境遇如何,請放下昨日的輝煌,放下昔日的苦難,放下所有束縛你的包袱。放下了,你就會有頓悟之後的豁然開朗,重負頓釋的輕松,雲開霧散後的陽光燦爛。 人往往擁有的越多,煩惱就越多。因為萬事萬物本來就隨著因緣變化而變化,我們卻試圖牢牢把握讓它不變,結果自然沒有人能做得到。人生的道路上,很多人都有貪得無厭的心態,俗話說得好:「欲壑難填。」自古以來,人們都有著對金錢、美女、權利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嚮往,它猶如滔滔江水,在人們內心深處澎湃,因小失大的事情,使自己遺憾終身,正因為有這樣喜貪的毛病,反而失去了太多,結果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只有學會放下,你才能夠騰出手來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對於放下,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其實,放下是一種智慧的選擇。處事時,該放就放,該斷就斷,不要因小失大。放下是一種隨其自然的心態,人生總是在取捨之間,面對不同的選擇,應該學會放下,學會滿足,這是智者的心態,是成功的階梯。人只有放下生活中不必要的東西,才能邁出灑脫的一步,活出自我的風采。 憂慮來自內心,一切的煩惱都來源於自身。人生路上會遭遇到許多不幸,挫折,失敗,打擊,痛苦,孤獨等,當你放下這一切時,心靈就會得到解脫,該放不放,必是大患。同時放下不等於放棄,只有懂得衡量事物間的利弊得失,不過於強求自己,不過於委屈自己。一味地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但會迷失自我,也會徒增煩惱。可見放下是為了更好地選擇。 我們不快樂的原因,就在於我們不知如何放下。我們常常會因為一些事而煩惱,帶著煩惱去忙碌,必然會因為分心和消極情緒而影響我們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事實上,我們擔憂的問題通常並不會像我們擔憂的那樣發生或帶來不利影響。既然如此,又何必讓這些困擾著自己呢?何不放下,全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與工作中,不為這些因素影響呢? 佛教中所說的「放下」,不是說什麼都不要,而是說究竟要什麼,要多少,這才是最重要的。正如利奧·羅斯頓說過:「你的身軀很龐大,但是你的生命需要的僅僅是一顆心髒。多餘的脂肪會壓迫人的心髒,多餘的財富會拖累人的心靈,多餘的追逐、多餘的幻想只會增加一個人生命的負擔。」而人生苦短,必須學會放下,才能享受真正的人生快樂。 在人生路途上,我們要放棄沉重的慾望,放下過度的需求,捨棄不必要的執著,還自己一片純淨的天空。修習佛道的人如果不能放下七情六慾,就無法修習到博大精深的境界。只有懂得放下自我,才能體會到人生的真諦。佛教有一個故事,說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有一位婆羅門兩手各拿了一大朵花前來獻佛,佛陀大聲地對婆羅門說:「放下!」婆羅門聽從指教,將左手拿的那個花朵放下,佛陀又說:「放下!」婆羅門將右手的花朵也放下了,佛陀又說:「放下!」這個婆羅門無奈地回答:「我已經兩手空空,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再放下了,為何還要我放下?」佛陀聽了他的話說:「我的本意並不是讓你放下手中的花朵,而是讓你放下六根、六塵和六識。只有當你將這些都放下時,才能從生死輪回中解脫出來。」  「當斷不斷,反被其亂。」我們應該保留生命中最純粹、最有價值的部分,放棄累贅,調整心態,這樣才是最好的選擇。在當今社會,想要找一個理想的職位並不容易,除了與整個客觀環境有關外,也與許多求職者心態不穩有關,即好高騖遠、自命清高,大事做不好,小事不願做,滿腹牢騷,虛度了許多好時光,人生短短數十年,轉眼即逝,一旦選准了目標就要追求。但是,當目標不適合自己時,應果斷豁達地放棄,懂得以理性來面對一切,這樣才能夠柳暗花明。懂得放下執著,才能獲得新生力量,才會贏得更多的回報。放下是另一種方式的擁有,學會了放下,就是成全了自己的幸福。曾有人說:「世事愚人,追逐功名迷本性。雲山忘我,拋開得失現天真。」 其實禪宗裡有很多公案,都是講教人放下的例子:如禪宗二祖慧可,為斷臂求法,請達摩祖師給他安心。達摩說:「把心拿來,我給你安。」這就是教他把心放下,所以慧可才開悟。另一個是當年六祖慧能受傳五祖衣缽向南去後被慧明等弟子追趕,當慧明要搶回衣缽時,才醒悟到不是為衣缽而來,而是為法而來,這時六祖才出來為他開示說:「不思善,不思惡,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意思是叫他拋棄人我,把善惡念頭都放下,這樣才能獲得心靈的解脫。 其實,人世紛繁,法事俗務,名利地位,私心慾念,聲色犬馬,該放下的就得放下,什麼都抓在手裡,其實是累贅。不少功成名就之人,或捐資濟世,或甘於淡泊,既能入世,又能出世,勇於並捨得「放下」;他們在「放下」的同時,其實已獲得了意外的幸福,這種幸福或許是無形的,卻是雋永的,更高層次的。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是什麼,就是人的慾望,貪、嗔、癡、如果能放下這些念頭就能成就佛果。  一般來說,心胸狹窄的人總是喜歡為難別人,他們不願意幫助別人,也不寬容或原諒別人。有時乘人之危,抓住別人的把柄不放,洋洋自得。其實,將個人的恩怨放下,寬容別人,不難為別人是一種美德。但有些人並不注重這種美德。這種美德能夠感化人,提升人們之間互助親善關系,使社會形成一種寬厚、達觀的向善風氣,小人就不會產生,陰暗的東西就會少一些,當自己有了不幸的時候,也容易得到他人的幫助。 人的一生,要歷經千萬門坎,打開的大門並不完全適合我們的軀體,有時甚至還有人為的障礙,我們會經常碰壁,或不得不伏地而行。因此,要學會低頭,不逞匹夫之勇,胳膊擰不過大腿,該低頭時就低頭,巧妙地穿過人生荊棘,這既是人生進步的一種策略和智慧,也是人生立身處世中不可缺少的風度,同時,這也更是一種修養。 現實生活是殘酷的,很多人都會碰到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有時候,你必須面對現實,學會低頭示弱,說得俗點,也就是該低頭時就要低頭。要放下所謂的「面子」和「尊嚴」。低頭是一種智慧和勇氣。要知道,敢於碰硬,被視為有「骨氣」。若一味地有「骨氣」,到頭來,不但會被拒之門外,而且還會被「門框」撞得頭破血流,元氣大傷,有些人會因此而一敗塗地。正如我們去旅遊時穿過山洞時該低頭就低頭,該彎腰就彎腰,低頭更好走路,彎下腰來避免磕碰,走得過去又一勝境,這是為人處世的一種智慧,也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境界 我們都是常人,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不管昨天你是成功還是失敗,都已成為歷史,不能成為最終的決定因素。因此,不要沉溺於過去,把過去的一切都放下,卸下心頭的包袱,才能更好地重新開始新的生活。摘自《原平居士的QQ 空間》

當你無法包容別人時,看看這則故事

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裡有一個小和尚講故事。這個小和尚對自己的頭腦、學問、智慧還算比較自信。聰明人當然願意和聰明人交流,那確實是一件很快樂的事。而遇到學識淺薄、思維混亂、說話纏夾不清的師兄師弟,每每會氣急敗壞,大發脾氣,常常把一句:「你怎麼還不明白?你豬腦袋啊」掛在嘴邊。師父為此批評了他很多次,他嘴上承認錯誤,但一遇到類似情況,仍然忍不住要發脾氣。可是有一天,一次上山打柴的經歷讓他改變了看法。

這一天柴打得特別多,他的心情也很好。回去的路上他累了,就放下柴擔到溪水邊喝點水,洗一把臉。這時「小強」來了。小強是山裡的一隻小猴,經常來這邊玩,也經常碰到上山打柴的小和尚。日子久了,他們就成了好朋友。小和尚洗完想要拿汗巾擦臉,卻發現汗巾還掛在那邊的柴擔上,他也確實是很累了,於是就指著柴擔,示意讓小強替他去拿汗巾。

小強跑過去,從柴擔上抽了一支木柴,給小和尚拿了過來。小和尚覺得很有趣,又讓小強去拿,並用手比劃呈方形,嘴裡說著:「汗巾、汗巾」。小強又去,拿回來的還是木柴。小和尚笑得更開心了,這次他拿一塊石頭丟過去,正好丟到汗巾上,然後指給小強「看到了吧?拿那個汗巾」。小強再去,拿回來的還是木柴,而且還是一幅得意洋洋的表情,好像在說「你看,我多能幹!」看著小強一幅志得意滿的樣子,小和尚笑得前仰後合。

回來以後,小和尚把這件有趣的事告訴了方丈。於是方丈問他:「你跟師弟們講道理,他們聽不明白,你就會發脾氣。可是小強聽不明白,你為什麼反而覺得有趣?」小和尚一愣,回答說:「小強聽不懂是很正常的,因為他是猴。可師弟他們是人,他們不應該聽不懂我說的道理。」

方丈說:「應該?什麼又叫做應該呢?首先每個人天生的悟性不同,悟性好的人,並不是他的功勞;悟性差的人,也不是他的過錯。就算是悟性相同的,後天所處的環境又不一樣。出生在書香門第的人,並不是他的功勞;出生在走卒屠戶的人,也不是他的過錯。就算是環境一樣的,能遇到的師父又不一樣。遇到一燈和尚的,未必是他的功勞;遇到酒肉和尚的,未必是他的過錯。人與人有這樣大的差異,你憑什麼就能說誰『應該能』怎麼樣呢?」

小和尚聽到這裡,低頭不說話了。方丈接著說:「更何況,天道無常,人世無常。今天他比你差,你可以看不起他,明天他若比你強了呢?那時候他再來看不起你,你心裡感受卻又如何?」

小和尚慚愧的說:「師父,我知道我的錯了。」方丈卻搖頭道:「不,其實你最大的錯,卻並不在於此。」小和尚睜大了雙眼問:「那我的錯在哪裡呢?」

方丈說:「錯在你沒有學著用佛的眼睛去看,用佛的心去想。」小和尚忽然覺得,自己似乎就要領會到一些什麼東西了,於是連忙磕頭說:「和尚慈悲,求師父教我!」

方丈微笑道:「你仔細想一想,同樣是不能理解你的意思,為什麼你對師弟就會發怒,對小強就會開懷大笑?他們是相同的,而變化的是你自己。所以問題並不出在他們身上,而出在你身上。你不對小強發怒,是因為你是人,他是猴,你比他的智慧高得多,因此你就可以包容他的錯誤。而你師弟他們是人,你也是人,你的智慧跟他們是同一個檔次,因此就包容不了他們的錯誤。如果是佛呢?佛看到你師弟們的錯誤,他會發怒嗎?他當然不會,因為佛的智慧可以包容一切。」

「你最大的錯誤就在於,沒有試著用佛的眼光去觀察世人,用佛的慈悲去憐憫世人,用佛的智慧去包容世人。」摘自《原平居士的QQ 空間》

淨空法師:願力超過業力,壽命可以自己做主

1、我們能不能延長壽命?能!釋迦牟尼佛的學生迦葉尊者,他還沒有死,現在多大年歲?根據中國人的記載,三千多歲了,外國人的記載也二千五百多歲了,他還在。他要活多久?他要等彌勒菩薩出世,把釋迦牟尼佛的衣缽傳給他,他才能入滅。世尊在《彌勒菩薩下生經》裡面告訴我們,彌勒菩薩什麼時候到這兒來?我們這個世間的時間是五十六億七千萬年,迦葉尊者要活五十六億七千萬歲。

2、壽命可以延長,都在一個願望,這個有道理的。佛在經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只要我們的願力超過業力,自己就做主了。改善命運最明顯的例子,其實最明顯的例子很多很多,沒有人說出來,袁了凡先生說出來了,所以大家知道他。他的壽命五十三歲,他改變了,他活到七十四歲才往生。壽命可以延長,延長壽命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一點都不難。

3.、我在道場,我是一絲毫隱瞞都沒有,完全透明化的,我年輕的時候,很多人給我算命看相,都說我活不過四十五歲,我今年七十五歲,多活了三十年。壽命可以改的,那個看相算命我都很相信,我有研究過,我自己也會算命,學佛之後丟掉了,不搞這些,從前很喜歡搞這個。願力超過業力,命運就轉過來。

4、改變的方法,了凡先生說得好,他講有從事上改,有從理上改,有從心上改。最上乘的是從心上改,心上怎麼改?無我,無我無私,那你就徹底改變過來,你在這世間想住多少年就住多少年,一絲毫妨害都沒有;從事上改,可以延年益壽,但是不會很長;從理上改的,可以再長一點,不是很久的;只有從心上改。《金剛般若》上告訴我們,遠離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是從心上改,這個改得究竟,改得徹底,你會得大自在。

5、最健康的飲食,就是最自然的飲食;最健康的心理,就是回歸大自然的心態,對人對事對物一切都不計較,一切都不執著、都不分別,你的身心完全放鬆,完全自在,沒有憂慮,沒有煩惱,沒有牽掛,你說你多自在!完全回歸大自然,那個壽命就很久了。所以我們一個人在這個世間,保持身心的健康,活個一兩百歲,正常!

6、不是說老了體力就沒有了,愈老身體愈好。老了身體不好,是你沒有修行,沒有修行,是你沒有修正你自己錯誤的思想行為,這叫沒有修行;你能夠常常注意你的思想生活行為,錯誤的修正過來,你一定會得到健康長壽。中國人講的「老當益壯」這四個字意思很深刻,愈老愈強壯,愈老精神愈好、體力愈好,愈有智慧,愈有經驗。不可以老糊塗,那就壞了,那就完全錯誤了。

7、我們修,修個什麼?無論在家出家我們四眾佛門弟子,要曉得我們修行的功夫在哪裡?身體就是招牌。所以我們講到病有三類,生理上的疾病,只要我們自己留意,注意保健,可以避免,飲食特別要注意,藥不能隨便吃。生理上的病一定要請教大夫,讓他提供一些飲食方面的參考,他可以幫助你,這是生理上的病。

8、冤親債主找到身上,這魔鬼、鬼附身了,這個東西醫生沒有辦法,佛有辦法.佛用什麼方法?調解,兩方面調和,如果對方接受了,他就離開,病就好了。第三類很麻煩,業障病,既不是生理上的,也不是冤親債主,業障造作的罪業太重了,這個罪業多半是前生造的,這一生福報享盡,業障現前。所以佛常常勸我們要惜福、要培福,不要疏忽了這兩句話,太重要了!

9、一個人的幸福是在晚年,你年輕少壯的時候,你享福報,你到晚年沒有福報,可憐!真正的福報是在晚年,所以在年輕少壯的時候,要懂得惜福,要懂得培福,希望把福報留在晚年享。有福就不會有這些業障病現前;福報享盡的人業障病現前,現在一般人叫老人病,老年癡呆症,都是屬於這一類業障病,醫生束手無策,佛菩薩幫不上忙。

10、可是有沒有方法治?有,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什麼方法?佛教你懺除業障,只有你自己真正懺悔、真正改過、真正自新、真正回頭,你那個病有救。凡是害這種病,不但自己身體痛苦,連累家人,還要花一筆可觀的醫藥費,所以應當覺悟,把這筆醫藥費拿去做慈善事業,你的病就會好。你要懂得這個道理,把你的醫藥費統統捐出去做好事,後面兩個結果,如果你還有壽命,你的病好了;如果你壽命到了,你就很安詳過世,不受病苦折磨。

淨空法師:真誠心 什麼叫做真?什麼叫做誠?這個要搞清楚

1、學佛一定要用真誠之心,不欺騙自己,不欺騙別人,要真、要誠。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從早到晚,生活處事待人接物,我們一定要用真心、誠心。

2、佛菩薩跟我們什麼地方不一樣,實在講,就是用心不一樣。處事待人接物這些禮節、態度、方式沒有兩樣,就是用心不一樣,佛菩薩用真心,真誠到極處!我們凡夫用的是妄心,妄心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

3、佛菩薩用的心是真誠,我們也用真誠心,跟佛菩薩就沒有兩樣。可是,什麼叫做真?什麼叫做誠?這個要搞清楚。

4、我們常聽到一些人說,「我誠心誠意,用真心待人」,他說他是真心待人,其實他不真,他也不誠。他不曉得「真誠」兩個字怎麼講法,他誤會了。

5、曾國藩在讀書筆記裡,對「誠」下了一個定義,這個定義下得很好,很簡單,也很容易明了,他說:「一念不生謂之誠。」這個念是指妄念。

6、心裡乾乾淨淨,一個妄念都沒有,這個心就是誠心。誠心就是真心,真心裡頭沒有妄想,沒有雜念;你有妄想有雜念,這個心就不真,就不誠了。

7、你沒有受菩薩戒,你會用真誠心,就是你已經發了菩提心,那你就是菩薩。受菩薩戒的,未必是菩薩!你用真心待人,那你是真菩薩,為什麼?發了菩提心。

8、受了菩薩戒,還是以虛情假意待人,那叫什麼菩薩?那個菩薩,說得不好聽,是騙佛的,實在講,是騙自己的。佛哪能騙得了?所以學佛的人,要想在這一生中成就,一定要用真誠心。

諸佛菩薩及龍天護法怎樣暗示真修行人!!!

修行人都會遇到一個共同的問題:財和色。說的委婉點就是錢財和姻緣。 錢財 很多修行人會發現,怎麼自己這兩年突然的運氣不順了,怎麼老破財啊。以前很好賺錢的,現在很難賺錢。甚至負債累累,而越是急著賺錢還債,就越是破財,債務越來越重。 有的人,念佛。發現運氣好了,財運順利了,很歡喜。而有的人,則相反,越是修行,財運反而越背,很是煩惱。因為這些問題很普遍,每位真修行人都要遇上的。佛家有逆度,順度。對財運,講究的是中道。對真修行人,要求的是功德不是福報。也就是說,你如果真修行,佛家護法和菩薩,一定會保障你的衣食住行,不會讓你受凍挨餓,為吃飯而辛勞奔波。護法和菩薩會幫助你,保障你的衣食住行,保障你的生命安全。這是肯定的。

所以窮困的人,誠心念佛,護法和菩薩,會幫助他們,讓他們衣食住行無憂,可以養家糊口,這樣才能安心修行。此為順度。 而對於生活過的很好,甚至奢侈浪費,開始腐敗的弟子。如果他們不是真的修行,只是念佛燒香布施供養,求求福報。他們很多也會事業順利。而因為他們奢侈浪費,這個福報,很快就享受完了。此為順而不度。而真正有福報而真心修行的人,佛菩薩和護法,絕對不會讓他們奢侈揮霍,很快的耗盡福報。所以這個時候就會有磨難。讓他們事業不順利,經常出現破財等等。讓他們煩惱,生起出離心。不執著於世俗的享受和福報。 這時,你如果還一心想著發財,甚至求菩薩讓你發財。你會發現,你越念佛越是求,你越是破財。而有的人這時就會對佛菩薩失去信心,覺得,我都這麼虔誠了,佛菩薩和護法怎麼不保佑我呢? 其實佛菩薩和護法,都是為你好。是真正的再保護你。你只要靜下心來,就會發現。無論你怎麼破財,其實你都沒有傾家蕩產,沒有一無所有。即使有欠債,債主也不大逼迫你。而你其實還是衣食無憂。只是沒法發財。而問題就在這,你是要修行呢,還是要發財?要真修行,就應該放下貪圖發財的念頭。不要再為錢財而勞累一輩子,應該放下對這些東西的執著。做自己該做的喜歡做的事情,不再為錢財而辛勞,而作奴隸。因為你一旦發財了,就會想著要更多。更多了,有想著如何守住,如何讓子孫不會敗掉。所以你一輩子都在為錢財而辛勞。一輩子都在做錢財的奴隸。那你還如何修行? 其實你無須為錢財擔心,因為你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養家糊口。雖然沒有發財做富翁,沒轎車豪宅。但起碼衣食無憂,吃穿住用還是不用愁的。 這就夠了,行者應該安於平淡,清茶淡飯,能有飯食充饑,能有房屋安身,這就夠了。這樣有利於身心健康。也有利於子孫的健康成長,培養健全的人格。所謂「有錢難買少年窮」啊。對孩子不要太過於溺愛,不要讓他們從小就養尊處優,嬌生慣養。而應該培養節儉,勤勞的美德。所以,護法和菩薩,其實一直在努力地讓你從世俗的束縛中擺脫出來。讓你能淨心修行。同時要你懂得「惜福」。此為逆度。也是真度。 而當你碰上這個情況,要恭喜你,因為你是真修行人。同時要提醒你,你現在要作出選擇,是要功德還是福報?是要惜福還是享福?透露一個靈界秘密,冤親債主要害一個人,而如果這個人很有福報,他們不能靠近。他們往往就是想方設法,讓他發財,讓他們享福,讓他們腐敗,這樣他們很快就福報盡了。如果再加上作惡多端,這個人,很快就會讓冤親債主找上,甚至拉到地獄去。所以,一定要記住「惜福」在造福。摘自《原平居士的QQ 空間》

淨空法師開示:迴向眾生、迴向法界

1、眾生,有有形的眾生,還有無形的眾生,諺語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那是無形眾生。無形眾生,比我們肉眼能看到的,不知道要多多少倍。 2、諸佛菩薩,我們肉眼看不到;天地鬼神、妖魔鬼怪,我們也看不到。這些眾生裡面,有善也有惡,數量不知道有多少,無量無邊。 3、有形、無形的眾生,跟我們都有緣分。無量劫來,我們跟他們都有關系,這裡面的關系,世尊給我們講,關系再復雜,不外乎四大類:報恩、報怨、討債、還債。你要是把這人世間看穿了,就這麼回事情。 4、人與人的關系也是如此,不僅父子是四種緣,夫妻也是,親戚朋友都是,那就比較淡一點了,統統都是的。這是佛把人世間的真相給我們說出來了。

5、我們要怎樣處理惡緣?佛教我們要化解,「解冤釋結」,怨要化解。再跟諸位說,恩也要化解,為什麼?恩愛一不謹慎,就會變成冤家。感情會變,所以不要認為恩愛是好事情,你看哪個冤家最初不都是恩愛,後來都變成了冤家的? 6、感情是迷,變幻無常,所以說所有的情結都要用智慧把它化開。智慧出自於真誠心,真誠是無私,決定沒有佔有、控制的念頭。諸位要知道,所有的惡業,都是希望佔有、都是希望控制,這不是智慧。 7、你有真實智慧,你就決定沒有控制別人、沒有佔有別人的念頭,與一切人往來,你就不會跟人結怨了。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冤親債主無論是有形、無形,我們就知道怎樣處理。自己一定要住在甚深高度智慧之中,《無量壽經》上教我們「住真實慧」,就是這個意思。 8、我們要用真實智慧來處理問題,以真誠心、清淨心、慈悲心,對有形的眾生如是,對無形的眾生也如是。我們要將自己修積的一切功德,迴向眾生、迴向法界,與一切眾生共享,叫大家都歡喜!

淨空法師法語:只管自己,不管他人

1、佛家的戒律是戒自己,不是戒別人的,所以佛法這個戒律,真正值得我們贊歎。戒律,我們自己守,不管別人,別人守不守與自己不相干。

2、六祖說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他人過」,不見他人過,你就得定了。自己修行得好,看這個也不順眼,看那個也破戒了,「戒律持得再好再嚴,不會得定。為什麼不得定?心地不清淨,心不平等。

3、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定是清淨平等心,看到別人不持戒、破戒,他生煩惱,他怎麼能得定?一定要知道,定是清淨平等心,這個很要緊很要緊!

4、一心決定是清淨、平等的,如果我常常拿戒律衡量別人,我這個「一心」這一生當中決定得不到。我的戒律學得很好,看到他今天又破戒了,他又犯戒了,我還能得一心嗎?不能得一心。

5、佛的戒律真正是偉大,真正是了不起,他的戒律只戒自己,不戒別人。別人犯戒也好、破戒也好、持戒也好,與我統統不相干,我對於一切人決定不起心、不動念,我自己才能得一心。

6、所以佛教我們每一個人自己守戒律,不要管別人,這真正是了不起!這種構想非常符合現代人講的科學精神,純粹是叫我們自律而不律他。每一個人都能自律,每一個人都能容忍,自己守規矩,不管別人,這個團體當然和合。

7、別人不守規矩的,有,僧團裡頭有不守規矩的,佛教我們一個方法——默擯。默擯就是不理他。不要管他,不要理他,我們的心還是清淨。

8、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清淨心,才能達到一心不亂,這是非常重要的原則。諸位要記住,我們修的是覺正淨,學的是戒定慧,只管自己,不管他人,他清不清淨、覺不覺悟,我們不要理會;一定要問問自己有沒有覺悟,自己有沒有清淨,這個叫做學佛。

南懷謹先生:學佛人易犯的毛病

一、見地不對。平常人到廟裡花百元錢,供上香蕉,然後燒香,磕頭,求丈夫女兒好,陞官發財,然後把香蕉帶回去,自己慢慢吃。學佛人誤以為沒有這種心理,其實是方式不同而已,也想打坐就能成道,雖不求香蕉,卻在求腿。都喜歡打坐的功夫和境界,只要聽說那個人有功夫,反正好奇就去追求了,至於道與功夫是什麼定義,也搞不清楚,這就是見地不清。

二、不信因果。不信六道輪回、三世因果,學禪也好,學密也好,學淨土也好,根本基礎是錯誤的,等於想在沙灘上建房子,這是不可能的。學佛人在理論上搞清楚的沒有,在事實上求證到的更是沒有。這是值得大家反省的地方。

三、喜歡神通。佛法道理談得頭頭是道,卻沒有研究心行。多少人說自己的奇經八脈打通了,三脈七輪打通了。打通了又怎樣呢?又比如神通,神通又怎麼樣?先知又怎麼樣?多少個自稱有神通的人死於高血壓、糖尿病。真正的修行,最後就是一個路子:行願。什麼叫行願?就是修正自己的心理行為。

四、好尋明師求法。我們做功夫、打坐為什麼不能進步呢?大家一定以為方法不對,拚命找明師求方法。不是的。不要自己騙自己。為什麼不能得定?是因為心行沒有轉。學佛的人只高談理論,對於生命根源沒有掌握住,經一萬劫也證不到聖人的境界。

五、不慈悲。學佛人因為學佛,先看空這個人世間,所以先求出離,跳出來不管;因為跳出來不管,慈悲就做不到。我們口口聲聲談慈悲,自己檢查心理看看,慈悲做到多少呢?這個要反省。

六、不謙虛。易經六十四卦中,沒有一卦全好,也沒有一卦全壞,好中有壞,壞中有好。只有一卦比較起來算是六爻皆吉,那就是謙卦。所以佛家教我們學空,戒律上第一個要做到謙虛。試問幾個人做到了?自己反省一下,誰做到了?

七、神經兮兮。什麼是修行人?是永遠嚴格檢查自己的人。所以,不要認為有個方法,有個氣功,什麼三脈七輪啊,或念個咒子啊,然後一天到晚神經兮兮的。那是不相干的。

八、不知不覺跟著煩惱轉。每個人,尤其是學佛人,隨時在煩惱中,一天24小時當中,有幾秒鐘身心都是愉快的?維摩經上講:煩惱即菩提。把煩惱轉過來就是菩提。因煩惱的刺激,引起我們的覺悟,發現自己在煩惱中,知道不對,立刻警覺,這一轉,當下就是菩提。但是我們不知不覺中,總是跟著煩惱在轉。

九、見不得老師罵。大家都佩服木訥祖師(密勒日巴),但學不到。木訥祖的教師故意整他,四幢房子蓋起來後要他拆掉,把背上都磨破了,流濃流血,他沒有怨恨。你們天天想要教師傳密法,只要教師開口罵兩句,你們就要罵教師了。像這樣的心行怎麼行嘛!都想自己當祖師、當六祖。可六祖慧能到五祖那裡求法,五祖叫他舂米舂了三年。我們不必舂米,反過來好像老師欠學生的。

印光大師開示:什麼樣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孫?

印光法師(1861~1940),即釋印光,法名聖量,字印光,自稱常慚愧僧,大師振興佛教尤其是淨土宗,居功至偉,是對中國近代佛教影響最深遠的人物之一。

大師在佛教徒中威望極高,與近代高僧虛雲、太虛、諦閒等大師是均為好友,弘一大師更是拜其為師,其在當代淨土宗信眾中的地位至今無人能及。

印祖言,住持佛法之人,若不依佛制,即是魔類,況彼魔子是魔王眷屬,完全不是佛法乎!今之此種,到處皆是,而無目之人,如蠅逐臭,樂不可支,亦只可隨他去了,因彼勢盛人眾,已喪心病狂,勸之必致反噬,故勸人亦只可勸其可勸者耳。望有識之士,當以佛經、祖訓、戒律為鑒,識其正邪,勿墮魔網,否則險不可言。 一、凡不遵守國家法令,破壞佛門戒律者,不是善知識。

二、凡自稱,或通過他人透露,自己是佛菩薩再來者,不是善知識。

三、凡利用人們的好奇心理,大談感通,編造鬼神故事、佛菩薩顯像、授記,吸引信眾者,不是善知識。 四、凡不修實行,專門做破血湖、還壽生、寄庫、超度等佛事,謀取錢財者,不是善知識。 五、凡不勸人精進,自修了脫生死,謊稱有妙法送人往生者,不是善知識。 六、凡以種種苦行、自我傷殘,妄稱代眾生受過者,不是善知識。 七、凡以弘法利生為借口,巧立名目,控制信眾,騙取錢財者,不是善知識。 八、凡自稱有奇法異能,可以為人借壽,讓人立刻致富,誆騙信眾者,不是善知識。 九、凡已皈依佛門,仍行外道,斂財滅法者,不是善知識。 十、凡嚴守戒律,弘揚正法,教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一門深入,老實念佛者,才是真正的善知識。

淨空法師:如何應對末法時代諸多妖魔的開示

末世修行,多諸障難,陰魔干擾,行人正見稍失,便陷魔網。

這幾句話,正是現前社會的寫實。現前的社會,妖魔鬼怪太多了,是有史以來沒有出現過的現象。世間的任何一個角落,都有妖魔鬼怪。這些妖魔鬼怪,就是來障礙你修行,不讓你成就,障礙你往生。這就是說現在修行難。那些是妖魔鬼怪?顯神通的是。總而言之,凡是用種種方法來誘惑你,不讓你專心修學,就是妖魔鬼怪。我在這裡老實念佛,那邊有個密宗大師灌頂,我們一同去看看。誘惑你,把你念佛功夫打斷,叫你頭腦裡滲透一點別的知見,不讓你成就,破壞你一心不亂,破壞你功夫成片,這就是妖魔鬼怪。甚至於這些妖魔鬼怪,可能是你最好的同參道友。就是你自己,因為好奇心,這裡也想去去,那裡也想看看,所以念佛一輩子,功夫也不得力。

「陰魔干擾」。『陰魔』是五陰:色、受、想、行、識。《楞嚴經》把每一陰魔分作十類,一共五十類。這五十類陰魔,過去是偶爾現前,現在都出籠了。這就麻煩大了!你看曇鸞法師注的《往生論》,就是《往生論注》。曇鸞法師是南北朝時代的人,這是淨宗了不起的一位大德。《往生論注》說:『末法時期(就是講現在),羅剎為君。』古聖先王,不少是佛菩薩再來的聖賢人,示現在世間。而末世世間作領袖的,或是羅剎、阿修羅來示現的。大而國家,小而團體,領導我們團體的若是羅剎、阿修羅,則示現嗔恨心很重。嫉妒心很重,報復心很重,這就是羅剎。所以,我們今天處世、待人、接物,處處要謹慎小心,決定不能得罪這些人。得罪佛菩薩沒有關系,佛的心清淨平等,他不會報復。魔王、羅剎、修羅,不能得罪;得罪他們,他要重重的報復,我們就吃不消。

  「行人正見稍失」。什麼是『正見』?依一部《無量壽經》,依一句『阿彌陀佛』,是正見。還想看看人家怎麼參禪,怎麼念咒的,這正見就失掉了。這是你的心魔,你起了邪知邪見,外面妖魔鬼怪便來誘惑你。你想見神通,某某大德放光,又離地三尺,趕緊去皈依,拜他作老師。『內』有五陰魔,『外』也有妖魔鬼怪,內外一結合,「便陷魔網」。這一生出不了三界,還得搞六道輪回,還得墮三惡道。雖遇佛法,沒有得到真的利益,這多可惜。《楞嚴》曰:『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這是佛在《楞嚴》會上,教我們如何善處現代的社會。 「不作聖心」指見到奇奇怪怪的事情,見怪不怪,心不動搖,這就是「善境界」。他放他的光,他離他的地。他是不是真的放光,真的離地?是真的,不是假的。放光離地,現代魔術師都會,有什麼希奇!所以心裡不要有羨慕心,不要有好奇心,「不作聖心」。境界現前,還是如如不動,這就是好境界。我的心地還是清淨,沒有被染污,沒有被動搖。「若作聖解,即受群邪」。若以為這是真正修行人,真正有功夫,這是佛菩薩再來,就上當了,你就落到魔王手裡。

  黃念祖在《谷響集》最後一篇告訴我們,末法時期,『同修貴精不貴多』。不要搞熱鬧,不要搞場面,三、五個人在一起修行不算少。要的是真正志同道合,決定求生西方的同參道友。『道場重實質,不重形式』。道場莊嚴、香火盛、人數眾多,皆是形式,不必重視這些。『實質』是什麼?道場真正有方向、有目標、有理論、有方法,這是實質。像此地道場,提倡的是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是有目標,有方向。我們的目標是極樂世界,我們的方向是西方。重實質,不重形式。

 修行重悟性,我們淨宗是重在『一心不亂』,也就是修行重在修『清淨心』,不重感應。我們連感應都不求,你想這心多清淨。感應、禪定、神通、一心不亂、見佛、見蓮華,都不求。這些念頭,都是邪念,是五陰魔在作祟。只求心地清淨,功夫成片,一心不亂,就求這個,其他都不求。這樣修行,才能真正得力。雖然世間到處充斥妖魔鬼怪,他們也沒法子害我們。所以,要曉得保護自己。 -可見行人稍有執著,便失正見,即入魔途,求升反降,甚至墮入泥犁。

 外面誘惑力量雖然大,內裡若能如如不動,外面誘惑再多,也無可奈何,也不能傷害。最怕的是自己內心有邪見,好奇、好勝、好強,喜歡奇奇怪怪的。這都是心魔。心裡有魔,就麻煩了,所以說「稍有執著,便失正見,即入魔途」。落在魔王手裡。

「求升反降,甚至墮入泥犁」。『泥犁』是地獄。本來學佛是希望即身成佛,沒有想到即身墮阿鼻地獄。冤不冤枉!尤其是障礙念佛人,破壞念佛人,說『念佛不能成就,要修其他法門才能成就』,使念佛人退失道心。這罪過是墮地獄的,因為他誹謗三寶。念佛是最殊勝的第一法門,成就最高、最圓滿、最究竟。要是誹謗這個法門,障礙眾生往生淨土,墮落也最重,沒有比這墮落更重的,那是墮五無間地獄。許多人不知道事實真相,造作極重的罪業。 -

「發心念佛」。 『發心』是『發菩提心』;『念佛』是『一向專念』。不是說我們現在念佛就是發心念佛了,往往我們自己把經文錯解了,以為自己發心念佛了。『菩提心』是不迷的心,對世出世間法都不迷惑。菩提是『覺心』,覺而不迷。我們沒發心,不但會被世間法所迷,也常常被出世間法迷了。世出世間法無量無邊的法門,這也想學,那也放不下,都是迷,都是不覺。我們能不能得佛菩薩保佑,這四個字是關鍵。

真正能『發心念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才與阿彌陀佛的本願感應道交。中間的障礙沒有了,我們的願心與阿彌陀佛的願心,才能連接得上,才能得到彌陀本願攝受、威神加持。我們的心行跟阿彌陀佛的心行不一樣,就連不起來。現在電腦的新名詞叫『連線』,我們要跟阿彌陀佛連線,自己有障礙,就連不上。

本身具足功德、福慧,再有諸佛護念,威神加持,你在菩薩道上一定一帆風順。這是求佛保佑,求佛加持的不二法門。諸位要求佛菩薩保佑,這樣求法就正確了。這是如理如法,一定得諸佛護念,善神擁護。這個方法是因他力而現自性。二十五位菩薩是他力,彌陀本願威神也是他力,一切諸佛護念亦是他力。借他力, 顯自性,從有念入無念,這是念佛法門真實深妙處。

星雲法師:可怕的神通 不要為神通所迷害人害己

現在社會上有一些人有一種僥幸的心理,總希望有意外的收獲,甚至妄想有神通,可以知道過去、現在、未來,能夠眼看、耳聽十方世界。其實,好在大家沒有神通;如果有神通,日子恐怕會很難過。神通,一般而言有六種,稱為「六神通」,即: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

一個暴虐無道的皇帝,如果有了「天耳通」,聽到背後有群臣罵他昏君,豈不要加重殺戮了嗎?男女朋友,因為有「天眼通」,看到對方另有約會,豈不要情海生波,滋生許多事端了嗎?

自己有「他心通」,知道兒女、朋友、家人在背地裡都對我有意見,豈不要心生反感,造成家庭不和了嗎?自己有了「神足通」,每天東南西北,到處奔波,這日子過得豈不辛苦?

自己有「宿命通」,知道自己過去世是貓、狗、惡人來轉世的,現在又怎能活得自在?假如自己真的「漏盡」了,安住在無住、無相之境,不掛念家庭、兒女、財產、名位等,如此又怎能夠容於社會呢?

所以,神通除非是諸佛菩薩他們因為有定力、戒力、能力,可以用作度眾的方便;否則,凡夫俗子還是不要有神通的好,免得成為可怕的神通。神通其實也不一定是佛、菩薩、羅漢等人有之;神通可以說充塞法界,遍滿虛空。生活中,處處有神通。你看,一粒種子,可以長成一棵大樹,你說,這不神奇嗎?一個貧寒出身的人,可以挺身而出,為國為民,普度世人,不是很神奇嗎?

一句話,可以令人歡喜大笑;一句話,也能令人悲傷痛苦,這不神奇嗎?一家人,早上各奔西東,到了晚上,又會相聚在一起,你說這不神奇嗎?

其實,所謂「怪生於罕而止於習」,如果用平常心來看,這一切都平常無比。所以,吾人對時空、得失,要用平常心來看,不必要求神通,只要活得心安理得,人生就會非常的自在、快樂。

過去的祖師不少人都有大神通,然而所謂「打死會拳的,淹死會游的」,會神通的,死於神通。例如提婆被外道刺死、目犍連被外道壓死,可見神通抵不過業力,神通並不究竟。

學佛應該重視的是道德、慈悲,不要貪圖神通!因此希望宗教界宣揚神通的人,能夠及時剎車,不要為神通所迷,否則誤導他人,害人害己。大家應該宣揚慈悲道德,以佛法的智能來應世,如此才能導人正道,才能真正發揮宗教化世之功!

淨空法師開示:吃素念佛並不就是修行!

1、什麼叫修行?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叫做修行。過去我們沒有接觸佛法,沒有人給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我們的想法錯了,看法錯了,我們說法、做法都錯了,這是錯誤的行為。錯誤的行為招來六道三途的果報,錯誤行為變現這個境界;現在我們明白覺悟了,把這些錯誤行為修正過來。正確、錯誤的標准,我們不能不依靠佛法,所以對佛法要建立堅定的信心。佛是過來人,我們不相信過來人的話,相信誰的話?所以佛說的一切經,就是我們修行的標准。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語、行為,與經典所說的相應,這是好的,是正確的;如果與經典講的不相應,我們自己一定要覺悟,我們錯了。錯了要趕快把它修正過來,這叫修行。

2、所以修行,諸位同修要記住,不是每一天念多少部經,念多少聲佛號,磕多少大頭,不是的,那不是修行。那個作法可以說是什麼?信教。佛有四種經,「教理行果」,你只有一個;你自己修行的方法,「信解行證」,你也只有一個。

3、我信教,理不懂,行沒修,雖然天天念經、念佛,還是胡思亂想,還是干一些損人利己,干這些事情。不但佛經裡面講的功德利益你得不到,你還在造罪業。所以信教不行,要解理;理解了還不行,要修行;修行才管用。修行縱然沒有證果,你決定不墮惡道。你是真修,修的功夫沒到家,到家就證果了;功夫沒到家,雖不證果也必得人天福報,這是決定靠得住的。

4, 、所以修, 行在我們, 整個學習, 過程當中,是第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信教,相信老師的教誨;第二個階段是明理;第三個階段是修行;第四個階段是證果。佛說的教理行果,我們自己的功夫是信解行證,這是精進。這個精進跟前面五力的精進不一樣,那是講的通途法門,這是講的專門。你選擇一個法門,你選擇一部經典,一門深入,這個精進是講這個意思。我們在一生當中修學能不能有成就,這四個字是關鍵,「修行精進」四個是關鍵。

5、諸位一定要明了,佛家常講開悟,常講覺悟,什麼叫開悟?什麼叫覺悟?知道自己的毛病就叫覺悟,就叫做開悟;把自己毛病改正過來就叫修行,就叫功夫。這些名詞術語不能解錯了,不能夠解偏差了,我們發現有不少人說到修行,以為修行就是吃素,吃齋念佛那叫修行,這是很大的誤會。吃齋念佛是修行的樣子,他是不是在修還不知道。

6、真正修行,真正有功夫,不一定吃齋念佛。佛家的法門太多了,八萬四千法門念佛只是其一,不用這個方法用別的方法也是在修行。所以一定要正確的理解,修正我們錯誤的思想行為,一門深入,這才叫真精進。

7、所以諸位就明了,世出世間第一等的福報是什麼?修行,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這是真正的福報。一個真修行人,諸佛護念。諸佛如來五眼圓明,前面跟諸位講了,盡虛空、遍法界沒有看不到的,沒有聽不到的。真正發心修行,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連那些妖魔鬼怪都佩服你,都尊敬你,你了不起,他不敢惹你。真正修行人還有妖魔鬼怪來擾亂,你就可想而知,你是什麼功夫?連妖魔鬼怪都瞧不起你,你的功夫就可想而知。真有功夫的人,妖魔鬼怪尊敬你,即使冤家債主也不敢惹你,這些事理我們都不難懂。

淨空法師開示:不要被別人耍得團團轉

1、有同修來問我,他家裡供養一尊釋迦牟尼佛像,有人告訴他,家裡不可以供佛像,供了這個佛像,一切的緣分都不敢到家裡來了。我說:「什麼緣分?」他說:「陞官發財、生兒生女。」

2、我說:「誰告訴你的?」他說:「有人告訴我的。」「那告訴你的人是妖魔鬼怪。自古以來,或者是現前,多少人家供佛菩薩形像,一家是事事吉祥如意。」

3、你們去念《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供養佛菩薩,只有什麼人不敢來?妖魔鬼怪不敢上門。說話的人正是妖魔鬼怪,希望你把佛菩薩像拿掉,他好入門來。

4、現在這些謠言太多,妖言惑眾,我們自己心裡要明了。換句話說,學佛的人不要去算命看相、看風水,用不著!學佛的人沒有一樣不自在,沒有一樣不吉祥。什麼是好風水?你看到,心裡很歡喜、很滿意,這就是好風水。

5、聽別人胡造謠言,那是真可憐!被人家利用,說得不好聽,被別人耍得團團轉,那才叫愚癡。所以不要相信這些,要相信自己。念念身心清淨,這個才對。不被境界轉,要能轉境界。

6、我們學佛的人,還會去找鬼神、還去算命看相、還去找人看風水,搞這個,全都是障礙,換句話說,就是根本不相信佛菩薩。心裡面夾雜不幹淨,你雖然念佛,你怎麼能得清淨心?你怎麼能得禪定?你怎麼能開智慧?

7、吉凶禍福是果報,起心動念是業因,實實在在說,只要你努力斷惡修善,你的心修到一定的純度,一切境緣當中你一觀察,自己將來的命運、因緣果報,你都能清清楚楚。

8、因緣果報,絲毫不爽,你真正通達明了這個道理,你一生的際遇,無論是順境、是逆境,決定不會怨天尤人,為什麼?因為你知道,命運是自己造的。

淨空法師開示:一門深入,成就學問;至誠感通,成就德行

1、修行,就是將我們對宇宙人生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加以修正。 2、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是凡夫。若我們視一切人為佛菩薩、善知識,我們自己的修行,便已到了相當程度。 3、任何身份、任何行業、男女老少,都可以修圓滿的菩薩道。只要心裡時常想佛、念佛,工作就是修行,修行就是工作。 4、修行第一要緊的條件就是親近善知識,就是要一個好老師。你學佛、學道真正能遇到一位好老師,你就決定成就了。 5、修行人首先要遠離人事的干擾;人事的干擾比環境的干擾嚴重得多。 6、要把佛陀的教育,變成自己的思想行為;把經典中的道理,變成自己的思想境界。 7、念念續佛慧命,念念為正法久住,十方一切諸佛都會來加持。 8、學佛的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做社會大眾的好榜樣。起心動念,為眾生、為社會、為正法,就能入佛境。 9、要常記住「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給社會大眾做個好榜樣。我們心之所思、行之所為,一定要利益眾生。 10、德行、倫理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與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交流,絕對不可自贊毀他,一定要謙虛、忍讓。 11、我們到世間來是作客,就像住旅館一樣,世間事與我都不相干;用這種態度住在世間,心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悟,就不會退轉。 12、修行不能著相,覺得自己修得不錯,即已著相。不著相,可斷分別根。學佛,要斷惡、修善、離相,這是無量法門的總綱領。 13、學佛的人,對已往所做的事,無論善惡,都不必追悔;既往不咎,以後眾善奉行就是 14、規規矩矩地做人,把自己的本分事情做好,如理如法,這是積功累德、修善因結善果 15、我們應當認真修學,至少在劫難來時,自己絕對不驚不怖,知道藉此機會,可以轉換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 16、一個人真修行,一家人都沾光,都得福。真正修持得好,不但自己得度,墮落在地獄的家親眷屬都能得度。 17、把自己的妄想、毛病、煩惱習氣統統懺除,叫真修行。 18、真正持戒修行的人,不見世間過。他思考的時間越來越短,思考的程度也越來越淡薄 19、真修行人,心同佛心、願同佛願、行同佛行。把佛菩薩的教誨,落實在生活中,落實在待人接物中,才是真學佛。 20、修行,是自己的事,不要管他人。不管別人,不想別人,不議論別人,就不會墮落。 21、學佛,要靠自己的力量斷惑辨真,成就自己的智慧德能。 22、修行,要靠自己;自己不肯真修,卻希望佛菩薩加持,那是妄想。 23、學佛,從十善業學起;沒有把十善業學好,受任何戒都是假的。 24、沒有把十善業學好,該怎麼生死,就怎麼生死! 25、每天念佛、念經,在日常生活中起心動念,與十善業相應,這就是真修行。 26、四十八願,是淨土的核心(基本理論)。修行,一定要抓到核心,掌握到原理原則(總持法門)。 27、淨宗同學早課讀誦無量壽經第六品(四十八願),向阿彌陀佛學習;晚課讀誦第三十二品至三十七品(五戒十善),用這個來檢點過失。 28、修行是個樂事,解行都透徹,生活是很快樂的,這就是佛家講的「常生歡喜心」。 29、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嗔癡慢的念頭淡薄,學佛就有利益。 30、有念頭,就是無明;把無明放下,就是修行。 31、修行不是叫你不造作,不是叫你不思想。一樣地思想,一樣有見解,一樣有言語動作,那修的是什麼?斷煩惱,要斷的是貪嗔癡慢。 32、修德有功的跡象是:煩惱輕、智慧長。思想、見解、言語、造作,所有行為裡面不生煩惱,這就叫修行。 33、這一生中,絕不佔人便宜,絕不跟人結怨。吃虧上當,沒有怨恨心,沒有報復心,就是修行。 34、古人常常教給我們,聽經要「消歸自性」,修行要「轉識成智」,這是教給我們修學兩個重要的綱領。我們修學究竟能得到些什麼,關鍵就在這兩句話。 35、佛法要往自性裡面去求,才是真正的佛法。修行修什麼?不外是恢復自己的自性三寶(覺正淨)而已。把「阿彌陀佛」變成自己的自性,那你就明心見性。 36、修行講轉識成智,是從心地上修,這是最上乘的修學法。 37、什麼是「識」?「識」是迷情,妄想分別執著。 38、什麼是智?「智」是清淨心的照用。心裡頭一念不生,六根對六塵境界樣樣清楚、樣樣明了,那是智。 39、貪嗔癡慢、分別執著是識心裡面才有的東西,一接觸就變成智慧,這叫轉識成智。 40、轉識成智是修行重要的原理原則,你轉不過來,你是凡夫;你轉過來了,你就是聖人。 41、佛,教我們「福慧雙修」,把「福」放在「慧」的前面,就是說沒有福報,修行會有很多障礙。 42、真正修行人,不怕障礙;障礙愈多,進步愈快。把全部的時間與精力,用在道上,就不會退轉。 43、「一門深入」,成就學問;「至誠感通」,成就德行。 44、一切法,都是從誠敬中學。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的智慧、德行、福報。 45、能夠精進不懈,不需要依眾,在家裡修行也是一樣。 46、念佛人,生活務必簡單樸實,謝絕一切不必要的交際應酬。若不是為了利益眾生,不是為正法久住,絕不參與任何活動。 47、學佛,是學把妄念伏住;能把妄念伏住,是人生的最高享受。 48、佛在經裡面說得清清楚楚,「末法時期,淨土成就」。真正想得到修行的利益,一定要專。念的經要專,修行的法門也要專,只念一句阿彌陀佛,其它的都用不著了。

淨空法師答疑:古大德講:「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 提問:有人說現前眾生業障深重,念阿彌陀佛太慢,來不及幫助眾生,念咒可以立即幫助眾生,請問這個說法是否正確?

淨空法師答疑:古大德講:「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這問題不就解決了嗎?「念咒不如念佛」,急難的時候愈簡單愈好,咒比名號多,名號好念,只有「阿彌陀佛」四字,緊急關頭時,「南無」二字都不要念了。 蓮池大師的《竹窗隨筆》有記載,有人向他請教:「您老人家如何教人念佛?」大師說:「我教別人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他又問:「您老人家自己怎麼念佛?」大師說:「我念「阿彌陀佛」四字。」 他問:「為什麼教人六字,自己念四字?」大師說:「別人未必這一生中求生極樂世界,加「南無」是皈依、禮敬,這是客氣話。這一生決定要求生淨土,客氣話統統免了,就是這一句佛號。」 《彌陀經》的「執持名號」,名號就是四字,多簡單!愈簡單愈有力量,六字不如四字,四字比六字更有力量!咒更長,愈長你的心力就愈散,愈不能集中;愈簡單,你心的力量愈集中,才能產生力量。懂得這個道理,所以「念咒不如念佛」。 念經不如念咒,因為經比咒長。 念一部《阿彌陀經》,哪裡能比得上念一遍「往生咒」簡單? 往生咒比《阿彌陀經》簡單多了,佛號又比往生咒簡單。記住!愈簡單愈有力量,這個不能有疑惑,不能有誤會。

淨空法師:選擇法門要靠智慧,否則很難成就

1、在我們整個修學過程當中,選擇法門非常重要,這個法門不但要能適合自己的根性,同時還要不妨礙我們的生活與工作,這樣,修起來才比較方便,否則很不容易成就。

2、選擇法門要靠智慧,否則很難成就。佛法的修學是以清淨心為宗旨,如果有妨礙,這心就不容易得到清淨。所以,在今天這個環境之下,我們一般的根性,持名念佛是最方便、最穩當、最殊勝的,所以我們選擇這個法門。

3、法門選擇了,接著要選擇老師。沒有一個好老師幫助你、指導你,法門選對了也很難成就。我們一生能不能有成就,老師的關系太大!

4、有了老師,還要選擇同學。同學互相切磋琢磨,菩提道上有伴,這很重要。如果有老師,沒有同學,好比你走路,你一個人沒有伴侶,你會走得很辛苦。老師是指路的,同學是陪你走路的,不一樣,這不可以不知道。

5、另外就是選擇修學環境,每個人一生福報不相同、根性不相同、緣分不相同,所以這不是一樁容易事情。果然是利根,那就方便多了,為什麼?他淡泊,天性柔和,與人無爭,於世無求,不論是順境、逆境,他都能保持身心的平靜,這是修道最好的條件。

6、你是中等根性以上,如果遇到好的老師,把道理講清楚、講明白,你能夠聽得懂、能理解、能依教奉行,這就好。一個好的老師,能夠把你中上根性,在這一生當中,提升到上上根性,這我們在歷史上看到很多。

7、有很多人問我,人生在世的意義是什麼?價值是什麼?我老老實實告訴他,人生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不是陞官發財,不是今天在這個社會上有地位、有權勢,不是的,而是什麼?提升自己的靈性。能不斷提升自己的靈性,這個有意義、有價值。

8、我們過去生中造了許許多多的業,自己雖然不知道,但是阿賴耶裡面習氣種子在,它不但影響這一生,而且影響來世,這是個麻煩事情!我們縱然能活一百歲,一彈指就過了,有什麼意義?可是來世的時間長,六道裡頭,哪一道都比人道的時間長,這個事情我們不能不知道!

淨空法師:法門無量,我只追隨阿彌陀佛

佛說無量法門,說的時候應機而說,機不同佛說法不同,因此我們要學那個法門,依靠那個經典,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然後才不至於錯解如來真實義。譬如佛跟我們講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是有,我們修淨土就依淨土經典,佛在其它經典講萬法皆空,你要說一切皆空,西方極樂世界也空,佛曾經說過;好了,你就不相信,你不是把自己這一次機會錯過了嗎?學那個法門就依照這個法門經典來修學,與這個法門講的不一樣,那個經典決定不能依靠。

其實這個道理很淺,並不是很深,不難懂。像現在在大學裡念書,你學那一個科系,一定要依照這個科系本科的課程,你不能學別的科;你學的其它的科目,跟你的科目不相同,不但不能有幫助反而要破壞,這不是一個道理嗎?佛在經上常常以醫王來作比喻,這個比喻就更明顯。大夫給病人診斷開的藥方,開給你的藥方別的人不敢吃,害的病不一樣,你吃這個藥一吃就好,別人一吃就吃死。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種不同的藥方,度八萬四千不同的病人,怎麼可以隨便亂吃?所以我們修往生的法門,一定要依據往生經。佛在《大藏經》裡面三經一論叫往生經:《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天親菩薩的《往生論》,這三種。《普賢行願品》、《大勢至圓通章》後人加進去,加得很好,也可以依靠,決定沒有問題,現在稱為五經一論。我們念佛求往生要依據這個經典那就沒錯,不能依靠其它經典。其它經典裡面所說,與我們經典理論、方法、境界相應可以參考,不相應決定不能讀,決定不要去看,我們自己的功行才真正有把握、才會有成就。

如果你什麼經都看、什麼經都學,你的麻煩就大,不但你自己修學不能成就,你也不能教化眾生。你教化眾生這裡扯一點、那裡扯一點,會把眾生搞得迷惑顛倒。今天學佛非常非常困難,我為什麼不教佛學院,道理就在此地。佛學院開了許多課程,請了許多法師,把這些學生天天講得迷惑顛倒,如醉如癡,收不到效果。我自己學佛得一點利益,好在是很幸運遇到善知識,一個人教,接受一家之言,走一條路,這很單純,不復雜 ,不會有疑惑,這一點很重要很重要。以後我們才了解,儒家、佛家所講的師承,就是這個意思。我跟一個老師學,聽一個老師的話,這一個老師對我要負責任。如果我還要去跟別人學,那這個老師沒法子教。真正親近善知識,依照古人那個師承,你跟定這一個老師決定不可以跟第二個人學,不能聽第二個人的教誨,你才會有成就。老師對你要負因果責任,這個責任很重,把你的路指錯、帶錯,他要受惡報。可是你自己不接受,你要到處聽別人,還要看別的東西,那這個老師對你不負責任。

現代往後師承恐怕已經沒有,不可能,所以能不能成就完全在個人。換句話說,沒有對你認真負責這種老師,老師要找這樣的學生實在講也找不到,完全靠自己的覺悟。真正覺悟、真正成就還是要走老路子,跟定一個人學。我勸勉大家,我們今天跟誰學?跟阿彌陀佛學。阿彌陀佛在那裡?《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佛。我們讀《無量壽經》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訓,阿彌陀佛教我們做的,我們認真做,阿彌陀佛不教我們做的,我們決定不做,我們只聽阿彌陀佛,不聽任何人,你這一生決定往生。另外這有一個大德可以幫助我們一把—印光大師,《印光大師文鈔》字字句句與往生經相應,常常讀誦印祖的《文鈔》跟印祖為友,聽他的教誨,遵從他的指導,斷惡修善,敦倫盡分、深信因果、老實念佛,決定得生淨土。這是我們這一生當中,求往生、求出離三界六道,除這一條路之外沒有第二條路。

淨空法師:阿彌陀佛提供我們七寶池,蓮花要自己種

1、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極樂世界有個七寶池。七寶池與往生的人,關系非常密切,為什麼?往生的人都是蓮花化生,而蓮花都生在七寶池當中。

2、經上講,我們一發求生極樂世界之心,七寶池裡面就長一朵蓮花,就一個花苞。這個蓮花上有你的名字,決定錯不了,將來你往生,阿彌陀佛手上拿的蓮花,就是你自己修的蓮花。

3、換句話說,蓮花是自己修的,七寶池是阿彌陀佛提供的。阿彌陀佛提供我們七寶池,蓮花要自己種;自己不種蓮花,阿彌陀佛不能變個蓮花來給你。蓮花是自己種的,這個事情千真萬確,你看有許多人念佛的時候能見到蓮花,可見得這個事情決定不假。

4、我們這裡一起心、一動念,發個真心,「我要生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就有一朵蓮花。你用功,你念佛念得很勤,這個蓮花一天一天就大,光色一天一天就好。

5、如果你念得懈怠,念得不勤快,這個花長得就很慢,光色就差一點。我跟諸位說明白,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這是你真正能得到的。

6、這個蓮花,跟西方極樂世界其他的境界不相同,其他的境界是阿彌陀佛自己的威神功德變現出來的,它沒有從小長到大,沒有生滅法;蓮花是我們自己種的,它會慢慢長大,到我們往生那一天,就長到那一天為止。

7、所以花在經上講「有一由旬者」,一由旬者是小的;「有十由旬、百由旬、千由旬、萬由旬」,那個花就非常之大。

8、這些花的大小都是每一個人念佛功夫勤惰不相同,這不是阿彌陀佛不公平,是我們自己念佛功夫不一樣,所以才有這樣的差別。明白了這些事實真相,我們這個頭腦裡,不能想別的,一定要想阿彌陀佛,一定要想極樂世界!

淨空法師:見到阿彌陀佛光明,照觸其身,自然引發自己自性的智慧光明

選自(淨空法師)2010年淨土大經解演義(無量壽經)

「若有眾生,見我光明,照觸其身,莫不安樂,慈心作善」。

這幾句講的是西方極樂世界,佛與大菩薩們德行的感召,你見到他們,你不能不受感動,你就會以真誠恭敬心跟他學習,他有這種攝受的能力。所以講這些眾生生到極樂世界去,見我光明,這個我是阿彌陀佛自稱,光明相好,你跟他接觸,這是什麼?自性般若智慧透露了。自性的德相,你受它感召,照觸其身,這現前,所以你自自然然被它引發你自己自性裡面的智慧光明,被它引發起來了。所以「泛愛眾,而親仁」這一句話好,慈心作善就是泛愛眾,性德現前,自自然然,像阿彌陀佛一樣,像諸佛與大菩薩觀音、勢至一樣,首先你自己得安樂,就是得法喜,然後你的慈悲心就展開了,自利利他。

我們看到這裡就知道,所謂教學者一定先受教育,先把自己學好,你才能教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自己把自己教好了,自己成就的是究竟圓滿,所以十方世界一切眾生跟他一接觸就被他影響,什麼原因?智慧德相的感召,感召力量強大。你只要受感召,你肯定就不想離開他。 我在年輕的時候跟章嘉大師,他真的有這種攝受能力,我們現在人講他的磁場特別好,沒有事情也願意跟他在一起坐兩個小時,即使不說話,那個感受都非常的圓滿,感到是非常受用。他老人家說話很少,非常難得,末後的三年,每個星期給我兩個小時,這是什麼?身教。諸佛如來教化眾生,身教為主,言教是輔助,你有問題來提問,他給了解答,許許多問題在他言談舉止當中你就領悟到。

淨空法師:煩惱重的人要下決心,趕快到極樂世界,你才會有成就

選自(淨空法師)2010年淨土大經解演義(無量壽經)

「得聞如是種種聲已,其心清淨,無諸分別,正直平等,成熟善根」。

蓮池裡面,你看到蓮花,你聽到蓮池水流的音聲,波揚無量微妙音聲,沒有一樣不是阿彌陀佛在講經說法,在教學。這是性德圓滿發揮,你到極樂世界就完全看到了。聽到這個聲音,你所看到的,你所聽到的,你的心清淨。想想我們現前這個環境,我們所看到的、所聽到的,讓你生煩惱,你所看到的讓你什麼?生貪瞋癡慢,讓你生起想佔有、想控制,生起自私自利,生起損人利己,生起這些念頭。 這兩個世界不一樣,你到極樂世界見色聞聲所看到的,生起什麼?生起清淨平等覺,不一樣。你看清淨心,其心清淨,清淨心現前;無諸分別,平等心現前;正直平等,覺心現前。正直就是真誠,真誠清淨平等覺,他現這個。這是說明在極樂世界,你六根所接觸的,眼見的、耳聽的,你所聞到的寶香,你所嘗到的、所接觸到的,統統都能夠增長清淨平等覺,成熟清淨平等覺。

阿彌陀佛教化眾生的大智、大德、大能,在極樂世界才圓滿體現。因為那個地方沒有障礙,那個地方沒有不良的習氣,所以到那個地方不成佛,煩惱習氣沒有斷,也等於成佛。煩惱習氣沒有斷,他那個世界裡頭不起現行,你的煩惱生不起來。極樂世界貪瞋癡都生不起來,沒有東西好貪的,為什麼?一切你需要的都圓滿具足,你還想貪嗎?其實我們生在這個環境當中,在這個世界最重要的東西大家都不貪。最重要的想想是什麼?空氣。十分鐘沒有空氣,命都沒有了,這樣重要的東西,比什麼東西都重要,誰貪空氣了?沒有人貪,為什麼?太多了。在極樂世界就是太多,你想貪黃金,黃金鋪馬路的,太多了;你想貪珍寶,喜歡珠寶,珠寶是建築材料,你要那些東西嗎?太多了。資源之豐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所以你就不想要它了。

房屋是隨心所欲,住的房子,想什麼樣子,它就變成什麼樣子,想什麼材料,它就變什麼材料。你看看經上講的,想在地上,房子在地面上,想在空中,它就升到空中去。房子裡面乾乾淨淨的,什麼都沒有。為什麼?你想要什麼,東西就在,想換件衣服,衣服已經穿在身上了,舊的,舊的沒有了,不需要收拾。哪要這裡儲藏、那個地方,不需要!所以房屋都很簡單,裡面乾乾淨淨一塵不染。你說居住多自在,衣食住行你不會起貪心。跟一切人往來,一切人都是那麼樣的和氣,都是那麼樣的可愛,你那個瞋恚心生不起來,我慢心生不起來。所以無論是人、無論是事、無論是環境,你在極樂世界決定不會起煩惱。所以煩惱重的人要下決心,趕快到極樂世界,你才會有成就。

佛,還在心中嗎?

在修行人中有句打趣的俗話:「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兩年,佛在大殿;學佛三年,佛在西天。」

隨著時間的流逝,許多學佛之人在五欲六塵的熏染下漸漸忘失了自己當初為了了生脫死而走進佛門的初衷,許多念佛之人在五欲六塵的熏染下漸漸忘失了自己當初為了求生極樂世界速證無上菩提而念佛的初衷。

我看到有些念佛十來年的蓮友,復又沉溺於煙酒麻將種種欲樂之中;我看到有些過去修學精進的蓮友,居然又殺生墮胎、妄語惡口、邪淫綺語,種種惡行,毫無畏懼;我看到有些曾為佛門做過許多功德的蓮友,執著名利,拉幫結派,驕慢多欲……就像開始志同道合的一大群人,熱熱鬧鬧地積聚在山腳下,轟轟烈烈地一同向山頂進發,結果才到山腰,回頭一看,同道只剩寥寥無幾了。那種心情,很不是滋味。

所以,不要去人多熱鬧的地方。依戒為師、依苦為師、依四依法修行、深信因果,常常捫心自問:佛,還在心中嗎?

自己把持住自己,信念堅定,一向專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此生必生西方極樂世界摘自《原平居士的QQ 空間》

道證法師:不是我在念佛,是佛在念我

我現在要講的話很重要,你要記住!我現在是用盡全身的力氣講這些話……,念佛的心態很重要,你知不知道念佛的真義?念佛的心態是『佛在念我』,不是『我在念佛』。……我已經完全明白、了解了!」

 對於我們念佛人,天天說的是念佛,寫的是念佛,想的是念佛,談的是念佛,念的還是南無阿彌陀佛……

 我們卻不知道念佛的真義是:「佛在念我,不是我在念佛」,這是道證法師對我們最後的開示。

 我們念的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是法藏菩薩經過五劫思惟、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的苦修苦行六度萬行所成就的。法藏菩薩當初就是因念我等(十方眾生)欲出輪回而無力修行的垢障凡夫而發願,就是因念我等無功德而修六度萬行,就是因念我等在穢土修行進一退十而建立極樂世界,就是因念我等的往生而成就——「南無阿彌陀佛」萬德洪名。

 此簡簡單單的六個字我們看似得來的很容易,法藏菩薩卻為此而付出了無量億不可說不可說阿僧祗劫的苦修苦行無數次地為我們布施生命。(頭、髓、目、手、足……),世出世間又有什麼能比這句佛號更來之不易,更得之維艱呢?

 僅僅幾秒鐘就可以念完的南無阿彌陀佛中卻飽含著阿彌陀佛無量劫來的大愛,飽含著阿彌陀佛十劫來的呼喚,飽含著阿彌陀佛所成就的四智、三身、十力、四無畏等一切內證功德,相好、光明、說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世出世間又有什麼能比這句佛號更貴重無比,更利益殊勝,更不可思議,更無上功德呢?

 但他(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不僅僅是彌陀的名號,更是彌陀的全體生命,當法藏菩薩成佛的那一剎那間,他的名號與生命就已經融為一體,再也不會分開了,眾生稱念的彌陀名號,就是彌陀無量壽的生命,就是彌陀無量光的生命。

 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眾生,就會與彌陀融為一體,成為「共命之鳥」,念佛人因念佛故就會變成 「佛凡一體」之身。因為「南無阿彌陀佛」的成就是為十方眾生而成就,沒有十方眾生的往生,就不會有南無阿彌陀佛名號。所以稱念名號之人必定往生。這是彌陀以「若不爾者,不取正覺」所重誓的。所以佛凡一體的我們必定往生。

我等念佛只不過幾天、幾年、幾十年,而法藏菩薩念我等已經念了無數劫,回來吧,浪跡天涯的孩子!回來吧!就像慈悲的母親盼著遊子的歸家,肝腸寸斷。而我等無量劫來,卻如聾如盲,無知無覺,不信不受。彌陀苦苦的等待,望眼欲穿,何時何處念我歸家之人,十劫來佇立空中,未敢將息,時時放攝取之光明,照念佛我之行人,刻刻趨來迎之分身,接引當生之眾生。各位蓮友若都能以佛念我的心態來念佛,自會倍感親切,倍覺安心。因為彌陀住頂,光明照身,無數佛菩薩眼前行,都是「家」裡人。身雖在娑婆,心猶似在極樂。我念彌陀.彌陀念我。南無大慈大悲大願大力救苦救難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淨空法師法語:念佛要怎麼念?

1、我們在講席裡,常常提醒同修們,念佛要把煩惱念掉,要把習氣念掉,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這個心才動,就一句阿彌陀佛,把那個念頭壓下去,這叫功夫。

2、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那有什麼用處?那就是古德講「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所以念佛的目的,《彌陀經》上講得很好,「一心不亂」。

3、一心不亂就是清淨心現前,然後才能真正懂得古人所講的「心淨則土淨」。心地清淨,這是決定得生淨土的條件。

4、這個法門沒有別的訣竅,就像大經裡面所說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彌陀經》裡面所講的「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你只要真正能照這樣做,就決定成功,所以說非常非常地重要。

5、我們必須要記住,西方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的心善、行善、念頭善,這就是深信切願,這就是發菩提心。奉行六波羅蜜,這是善的標准,如果我們的心不善、念頭不善、行不善,縱然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不能往生,只是跟阿彌陀佛結一個緣而已。

6、用清淨心念佛,這個清淨心就是一向專念,所以功夫得力不在於念佛念多少,你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伏不住煩惱,不能得一心。如果你一天只修十念,你這十念得力,真能伏煩惱,那就不得了,那就是功夫。

7、念佛要怎麼念?我們中國的文字,是智慧的符號,「念」,上面是個今,下面是個心,「念」字的意思是現在的心,現在心上有佛,這叫念佛。不一定在口裡頭,口上有佛不管用,一定要心上有佛。

8、心上有佛,行為當中有佛,生活當中有佛,工作當中有佛,處事待人接物當中都有佛,這才叫真正念佛人,這一種念佛,古大德所說,「萬修萬人去」。  

淨空法師法語:佛學家念佛不能往生

1、世尊滅度之前,阿難尊者向世尊請教兩個問題。

一個問題,世尊滅度之後我們以誰為師?佛在世,我們是以佛為老師,依靠佛;佛不在世了,我們以誰為師?佛說了兩句話,「以戒為師,以苦為師」。

2、我們今天選淨土法門,我們有沒有依靠戒律?要是沒有依靠戒律,那就錯了。末法修行,尤其是現在,法弱魔強,你以好心待人,別人不是以好心回報,你說這多痛苦!苦要不要受?想到世尊告訴我們「以苦為師」,心就平,也就歡喜接受——佛教給我們的。

3、不持戒不能成就,戒裡頭,十善業道叫根本戒,你做到了沒有?根本戒是十善業道,不是三皈五戒。三皈五戒是十善業道的上一級,十善業道是第一層樓,三皈是第二層,五戒是第三層,沙彌戒是第四層。你第一層都沒有,你哪裡會有二三?這不能不知道!

4、沒有十善業道,無論學哪個法門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有解無行,這就是我們常講的「佛學」,這跟學佛不一樣。持戒是學佛,沒有戒是佛學,佛學解決不了問題,佛學不能往生極樂世界。解決不了問題,就是說,你脫離不了六道輪回。

5、你不持戒,決定不能成就。我們今天做深層的反省,十善為什麼做不到?十善還有根,有根本的根本。我們想到在中國歷代,無論出家、在家學佛的,為什麼他們有成就?他們從小根就扎得很厚,所以持戒對他們就輕而易舉,一點困難都沒有。為什麼?他們心善、言善、行善。

6、中國五千年的家庭教育,那才叫真正的根本!集家庭教育之大成就是《弟子規》。中國過去出家、在家學佛的這些大德們,根基太厚了,統統都是扎的三個根,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佛家的《十善業道》。這三個根紮下去,不學佛,不想求生淨土,他來生也是人天,不墮三惡道,那叫真正的學儒、學道、學佛!

7、如果連《弟子規》都沒有,我們承認他是「佛學」、「儒學」、「道學」,他可以拿到世間的博士學位,他可以成為一個佛學家、儒學家、道學家。但是,李老師的話,「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也就是說,他在六道裡面依然受業力的牽引,他出不了六道輪回。

8、佛學家念佛不能往生,學佛的人念佛決定往生!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決定不能夠疏忽。疏忽,那你就是真的錯了!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一、常得一切天神隱形守護二、常得一切菩薩常隨守護三、常得諸佛晝夜護念,阿彌陀佛常放光明,攝受此人

四、念佛之人,光明燭身,四十裡之遙。一切惡鬼,皆不能害;一切蛇龍毒藥,悉皆不受。 五、水火冤賊,刀箭牢獄,橫死枉生,悉皆不受 六、先所作業,悉皆消滅。所殺冤命,彼蒙解脫,更無執對。

七、夜夢正直,或夢見阿彌陀佛勝妙色像

八、心常歡喜,顏色光澤,氣力充盛,所作吉利。

九、常為一切世間人民恭敬、喜歡、禮拜。

十、臨命終時,心無怖畏,正念現前,得見阿彌陀佛與諸聖眾,持金蓮花,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摘自《原平居士的QQ 空間》

念佛頭上就有光

明朝萬歷年間的蓮池大師,淨土宗的第八祖。蓮池大師還沒出家的時候,是姓沈,在家時就學佛、念佛。

有一日,他的隔壁有一老人過世,他的子孫為他牽亡,牽亡的時候,仙婆替亡者說話。他覺得很稀奇,蓮池大師還沒出家的時候叫沈居士,他也去聽那個人替亡者說話。他站在旁邊,後來想到:「我是念佛的人,現在我沒有念佛,這樣不好。」自己的心隨時就提起正念,心中在默念阿彌陀佛,繼續在念佛。他一念佛,那位仙婆就說了:「像沈先生這樣用功,這樣修行,就不必煩惱,將來一定能夠成佛!」沈居士聽到,嚇了說:「我默默地站在這裡,你怎麼會知道我有修行?」仙婆就說:「有啊!我知道現在你在念佛。」「你怎麼知道我在念佛?」仙婆說:「你心裡一念阿彌陀佛,你的頭上就放出光明來。光明中就有一尊阿彌陀佛站在那裡,非常慈悲,光明燦爛。所以我知道你心中在念佛。」

由此可見,我們凡是念佛,我們頭上就放光,頭上就有一尊阿彌陀佛在那裡,時時加持我們。所以有人說晚上走路,一個人走會怕的時候,就認真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就不會怕。若一念阿彌陀佛,頭上就放光,光明中有阿彌陀佛,所有的邪魔鬼怪都會遠離,就不會傷害你,所以念佛現在就得到廣大受用,頭上時時放光,佛時時在頭上來加持,這是非常難得。摘自《原平居士的QQ 空間》

淨空法師:我們要怎麼懺悔?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懺悔

1、 「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天到晚胡思亂想,想自己要健康長壽,想自己美貌,那是大錯特錯,沒有這個道理!

2、希望自己相貌美好,你的心善,你的心好,相貌自然就美好;希望自己健康長壽,你的心地清淨,不胡思亂想,自然就健康長壽,這一定的道理!

3、學佛的人,說老實話,是可以不生病的,你真正明白這個道理,曉得修行的秘訣,確實不生病!學佛的人還有病痛,自己要覺悟,這個病痛是什麼?業障現前。

4、業障現前,要至心懺悔,懺除業障!我們要怎麼懺悔?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懺悔。我心裡只有阿彌陀佛,沒有惡念,這是真懺悔!只要業障懺除了,病就會好。可是真正相信的人不多,不相信的人太多太多!

5、要懺除業障,首先要知道,什麼是業障?亂心是業障、妄想是業障、煩惱是業障、憂慮是業障、牽掛是業障。在心上只有這句佛號,業障就統統消除了。

6、諸位要知道,佛法是最高明的養生之道!養生最重要的,要懂得養心!我們身要動,心要靜;心不但要靜,心要虛。心裡頭一無所有,「身心清淨,一絲不掛」,這樣的人決定長壽,這樣的人決定不生病!

7、所以諸位要想一生不生病,不胡思亂想就不生病,胡思亂想是一定會生病的。病從哪裡來?今天大家知道了,從胡思亂想來的。你想得愈多,病就愈多;不想,病就沒有了。

8、諸位要是有什麼病痛的人,從今天起念阿彌陀佛,什麼都不想,念上三個月,不要看醫生,病就好了,就沒有病了,這是佛法,也是最高明的養生之道!

淨空法師:打佛七,念佛不如法,所以你念得沒效果

1、念佛法門裡面,打佛七就是經上講的「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七天功成,是這個意思,剋期取證。

2、念佛七天,就大功告成,也許諸位不相信!你也打了不少次的佛七,結果恐怕佛七打下來之後,煩惱更多,業障習氣更重,連個消息都沒有,所以你不相信。

3、為什麼你七天沒有收到效果?給諸位說,是你念佛不如法,所以你念得沒效果,你不能成功。

4、如果真正是一個如法的道場,掛個招牌打佛七,「七天就往生」,我相信你們也絕對不會去!到這個地方七天就送死了,這還能去?這不能去!可見得你們打佛七,口是心非,根本就不想往生。

5、信不真、願不切、念得也不如法,怎麼能成功!這個法門要是信願行三個條件都如法,七天就成功。

6、我們要問:「七天之內能成功的,過去有沒有人做到?」你們去看《淨土聖賢錄》、《往生傳》,真有!

7、現在的人心不清淨、妄念紛飛,一天念佛念到晚,都不是真念佛。打佛七,心中還有牽掛,充其量只是到道場那裡去培養一下念佛的習慣,除此之外,什麼也得不到!

8、過去我在台中,李老師告訴我,真正打佛七,人數決定不能超過十個人;超過十個人,主七師的精神照顧不過來。所以,打佛七不能超過十個人,那叫真正用功辦道!

淨空法師答:念佛時,經常有很多的惡念

問:下面一個問題,我在念佛堂念佛時,經常有很多的惡念,比如看佛像時,就想我為什麼要拜你!有時還謗佛,產生淫念等等好可怕!請老法師慈悲救救我。 淨空法師答:這些問題不是你一個人有,有的人很多,為什麼會有?這是宿世今生習氣在作祟。你不想降伏它的時候好像沒有事情,其實它是在動你沒注意到。現在念佛了,要修行、要靜下來,它突然好像都冒出來了,要曉得平常就是這個樣子,是你沒注意到。這一注意到,你才曉得日常生活當中,我們這些煩惱習氣是多麼的深,多麼嚴重,怎麼樣?不知道!到念佛堂念一念佛,在止靜全跑出來了。不是這個時候才跑出來、這個時候才有,還有些人不敢念佛,為什麼?那不是的,那完全誤會了。你念佛靜下來才發現它這麼多,不念佛的時候它還是這麼多,沒有發現,這個道理要懂得。發現怎麼辦?不要理它,佛經上如是教我們,祖師大德教我們不要理它。

把你的整個精神意志集中在佛號上,「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憶是心裡想佛,口裡念佛,身拜佛,為什麼要拜佛?就是消除自己這些業障。我不拜佛、不念佛,這個業障沒辦法控制,所以這就是最好的方法。多聽經對你有很大的幫助,為什麼?斷除你的疑惑,多聽經是明理,聽經對初學的人最大的作用就是斷疑生信。經聽得少你懷疑,你的信心不夠堅強,你會被外面境界轉。經聽多了道理漸漸搞明白,外面境界就轉不動,你自己才能做得了主,不為外境所動,你才能堅持原則,才能成就道業。

淨空法師開示:佛號壓不住惡念.怎麼辦?

淨空法師答:還是用佛號,佛號壓不住是你佛號功力不夠,你繼續努力,佛號肯定壓得住。如果想功夫早一點成就,必須得聽經,聽經能幫助你,幫助你信心堅固,幫助你化解你內心裡面的疑慮,你的懷疑、你的顧慮全部能化解,這句佛號很容易化解。佛號現在壓不住,是佛號的功力,敵不過煩惱習氣,你要努力把煩惱習氣放在一邊,不要去想它。你愈想它愈厲害,你不想它、不理它,慢慢它就下降、降溫了。你對於佛號要加強,天天想佛、天天念佛,佛號的力量上升,到上升超過它就壓住,就這麼個道理。所以不可以懷疑:佛號不行,沒有用處,壓不住。

所以這個道理要明白,我們的功力還不夠,你想想看,你自己天天跟煩惱打交道多少年了?你念佛才幾年?你這麼一想就明白了,我煩惱習氣年代久遠,我念佛才幾年怎麼壓得住?所以努力提升,將來一定會壓住。

淨空法師:學佛為什麼沒有效果、沒有進步?

一、我們唯一能夠做的,以真誠心求感應,不僅僅是登台說法要求三寶加持,在平常生活當中,與人交談,勸人學佛,也要求佛加持。求佛加持的心,求佛加持的願絕沒有中斷的時候,然後你自己才真正能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佛法之中,生活在諸佛如來大慈悲之中,也就是說你時時刻刻、念念之中都得到一切諸佛如來的護念,得到諸佛如來的愛護幫助。剛才說過,諸佛如來的心是清淨的,是平等的,我們每個人都可得到,問題就是你肯不肯求,佛家常講『有求必應』,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肯求就有感應,不求就沒有感應。一念求一念感應,念念求念念感應,這個道理太清楚了,太明白了。 我們求為甚麼不能感應呢?我們求不如理、不如法,所以就沒有法子感應。那要怎樣才叫如理如法?你用真誠心求,清淨心求,平等心求就如法了。我們現在最困難的是心不清淨,心不平等,面對一切芸芸眾生心裡有高下,我比別人高,別人比我總要差一點,這個心就不行,就沒有感應。念念還有自私,還有自利,你的感應就沒有了。我們要求一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必須把這個障礙去掉,不平等的念頭去掉,不清淨的污染去掉,然後才『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個要緊,這是真實利益。我們在講台上天天勸,常常勸,為甚麼這樣做呢?天天勸常常勸,你還是不肯捨分別執著,你還是不肯放下自私自利,那有甚麼法子呢?只好天天說,說一千遍說一萬遍,不多。你沒放下,念佛也不相應。 二、罪業要想消除,實不容易!我們造作罪業不是一生一世,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都在造罪業。固然我們常常講懺除業障,能懺除得了嗎?幾個人懺除了?為什麼懺除不了?因為都是在枝葉上用功夫。好比鋤草,把上面剪干淨了,根沒有挖掉,過兩天又長出來了,這就是永遠沒有辦法懺除得盡的道理。在家禮佛、念佛、拜懺,自己一個人的力量不夠,再去請幾位法師,拜幾天《梁皇懺》、罪業就懺掉了嗎?好比草長得快,找個人來修剪修剪,沒有除根。 除根的懺法,別人幫不上忙,不但別的法師,就是佛菩薩來了也幫不上忙。那怎麼辦呢?要自己去做。幾時心清淨了,無始劫來的業障都消除了。所謂是「罪業如霜露,慧日能消除」。無始劫來的罪業,好比霜、好比露水一樣,心清智現時霜露就消除了。如果我們心地不清淨,業障就沒有法子消除干淨,這是一定的道理。我們的心地沒有達到究竟清淨,但是我們向清淨的路上走。心地清淨一分,就消除一分的業障;清淨兩分,就消除兩分的業障,不是沒有效果;到了究竟圓滿的清淨,那就成佛了。無始劫以來的業障全都消除了,這叫做真正的修行。我們會不會呢? 三、要想改造命運,就從這兩句做起。一切不善的念頭,不善的思想,不善的言行,要將之改正。修是修正,修正過來就是善。凡是為自己的都是不善。我們所想的、所說的、所做的,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這就不善。念念為眾生、為社會,這是善。世出世間聖賢的教誨,都是以此為標准。起心動念一切所為,幫助社會,幫助苦難的眾生,奉獻自己的身心;奉獻就是『廣積陰功』,為一切眾生服務,這是功德。何謂陰功?做好事不讓人知道。因為別人曉得了,一稱贊表揚,功德就報掉了。做好事不宣揚,這是陰德,此善德愈積愈厚,果報就不可思議。惡事希望大家都知道,這個人罵你,那個人指責你,惡就報掉了。所以惡不要隱瞞,要宣揚出去;善要藏起來,才積得厚。現在人沒福,做一點好事唯恐人不曉得,大肆宣揚,立刻報光了;造的惡隱瞞,不讓人知道,所以惡愈積愈厚,善沒有積到,將來的果報都是惡報。這兩句真正能做到,就不失人身。 四、為什麼我們修學,學了這麼多年,不能說不努力,不能說不認真,何以功夫不得力?何以不能跟古人相比?原因在哪裡呢?我們沒有從根本修。根本是什麼呢?十善業道,試問問十善業道我們做到了沒有?這個是佛法小學一年級的課程,無論大乘小乘、顯教密教都是用這個作基礎。我們講淨土,淨土最基本的是淨業三福,淨業三福頭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唯有真正修十善業,前面三條才有,孝親尊師慈悲才落實,如果沒有十善業道,前面孝親尊師慈心全是假的,這個是第一個條件。具足這一個條件念佛,這才生凡聖同居土;淨業三福三條,具足兩個條件,往生的時候生方便有餘土;三個條件圓滿具足,是實報莊嚴土。所以我們最低限度要把第一條做到,第一條就落實在十善業道。古人是走這個路子,所以他在短短幾年時間就有成就,我們今天疏忽了,不曉得這個道理,在修學上沒有紮根,起心動念都落在自私自利,這怎麼行?換句話說貪嗔癡慢沒有捨掉,別人贊歎我們我們歡喜;別人罵我們、侮辱我們我們心裡很怨恨,這個就不行,這樣搞法功夫怎麼會得力呢?我們看看古人對於順逆境緣的心態,聽到別人贊歎,自己感到恐懼,我做的是不是像他贊歎的,不會生歡喜心。聽了之後,人家贊歎我好,我做得不夠好,差得很遠;別人毀謗我們,自己一定回過頭來反省,決定不怨恨別人,他毀謗我、侮辱我、陷害我,一定是我做得不好,不能令他滿意,回過頭來反省,改過自新。所以修行人的心地清淨平等慈悲,沒有一個惡的念頭,沒有一個不善的行為,與大眾相處,只記別人的好處,只記別人的恩德,決定沒有不善、抱怨的念頭,這樣才能修到純善。

冤親債主:眾惡莫為、不精進的時候看看,馬上警醒

人與人之間不可以結怨!結怨,生生世世都是麻煩。在許多國家地區,有很多人被「無形」附身,精神萎靡不振,不能工作、不能讀書,受一種無形的控制。無形的,實在講,就是自己的冤親債主。凡是來纏身的「無形」,多半都是餓鬼道,很多很多!

為什麼會是惹鬼上身?要說冤親債主,這個業因我們每個人都有。我這一生沒有得罪人,你前生曾經得罪過人,無量劫來生生世世,這個冤家債主不知道有多少!

為什麼你現在這個冤親債主沒找到身?這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你正在走運,你的運氣很好,你的光明遍照,他不敢接近。

另外一個原因,沒有緣,就是沒有機會。你這個人很善良,心地很正直,這些無形眾生靠不到你身邊來。

但是你一定要知道,冤親債主在你的周邊等待機會,這是肯定的。你什麼時候有一念不善的話,他就來了。

我們修行,有好多人障礙,好多事情阻撓,這是外面來的力量。為什麼有這麼多人障礙?冤親債主。冤親債主不是一世結的,生生世世。我們的天眼沒有開,若是開了天眼的話,就知道冤親債主是一群一群、一隊一隊,人數之多,幾乎沒法子計算!

菩提道為什麼這麼艱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障礙?你要是明白了,就知道是冤親債主在作祟、在障礙。冤親債主不希望我們成就,他們總希望報復;有怨的報怨,有仇的報仇。冤親債主怎麼結下來的?殺生、吃肉,從這個地方結下很深的怨恨。我們凡夫疏忽了,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你的冤親債主太多,你應該要受報!所以自己要認真修行,要忍辱,要能夠讓人,不要動意氣,這非常地重要!我們這個世間,惡友是沒辦法避免的,就是「怨憎會」,所謂不是冤家不聚頭,這個很麻煩!他總是障礙你,障礙你學佛、障礙你念佛,甚至他障礙你往生,這個事情麻煩大了。

當你往生那一剎那,你這些冤親債主統統來了。這個哭一把,那個流眼淚,好了,把你一擾亂,你這一次往生的機會就失掉,這不得了!這些惡友是誰?可能就是你自己父母、妻子、兒女、家親眷屬。實在講,多數念佛人不能往生,都是被冤親債主害了。本來都是可以去的,臨終又哭又鬧,把他搞得一塌糊塗,心搞亂掉了,結果去不了。

所謂不是冤家不聚頭,真的是你想修行想走,硬是把你拉回來,這個太可怕了!非常非常可怕!臨命終時,神志一定要清楚。千萬不要在這一生當中把福享盡,到臨命終時候沒福,那個麻煩就大,冤親債主統統來了。你看到的,都是陰間的妖魔鬼怪的境界。你感到恐怖、害怕、憂慮,那三善道就沒分。無量劫來我們跟許許多多眾生結了冤讎,這些冤親債主常常圍繞著我們,設許多陷阱來陷害我們。

我們如果沒有智慧、沒有能力辨別,「福」就變成禍害了。我們想想無量劫到今生,我們造了多少業?生生世世跟這些眾生結了多少怨?這些冤家債主時時刻刻在那裡等機會要來報復你,這就產生修行人的魔障。我們修行,要把功德迴向給歷劫冤親債主,要真幹才行!他能真得利益,可以放你一馬,不找你麻煩。

人,如果能想到這一生當中的冤親債主,想到過去生生世世的冤親債主,知道修行就是還債,修行就是解冤釋結,就會認真地幹了。我們拜佛、誦經、念佛,都應當迴向給歷劫冤親債主。更應當發願,自己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首先一定來度他們。我們每天誦經、念佛、拜佛,都迴向給冤親債主;他接受了,這個怨就化解了。

我們真正這樣作法,將功德迴向給一切冤親債主,冤親債主就變成我們的護法神;不但不為難,還保護你,這是消冤業的好方法。還有怨恨很深的,他還不服氣、還不接受,偶爾也會碰到;碰到了我們歡歡喜喜接受,帳就了了、就結了。下一次再碰到,就是好朋友,就是同參道友。我們都曉得,我們有很多冤親債主;冤親債主常常來找麻煩,這是因果報應!

知道因果可怕,你才真正不敢造惡業,不但不敢害人,動物都不能害。為什麼?冤冤相報。我們害了他的命的要償命,欠人家錢要還錢,這些冤親債主生生世世不曉得有多少,只要有機會碰到,總是來找麻煩。人臨命終時,冤親債主變成你家親眷屬來誘惑你,來把你帶去,帶去之後來報復你,《地藏經》上說得很清楚。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這個怨怎麼樣能把它解開?這個結如何把它化掉?灌頂大師告訴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有真信切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所有冤親債主的結統統化解掉。一心一意念佛、念經,念成功之後,所有冤親債主自然都得利益,這才是真正解冤釋結的辦法。

自己修行證果之後,首先要度化一切冤親債主;這樣子冤親債主就不再跟你為難;不但不障礙你,反而來幫助你。你念佛功夫念到家,念到心清淨,一切冤親債主就能超度;只要你心裡頭動個念頭就超度了,不要搞形式。你有成就,他得利益,他得好處。我們要常存此心,這個心要真實,才能感動這些冤親債主,才能夠避免一切冤害。

淨空法師開示:生死關頭,自己做得了主宰

1、有很多人念佛,是有口無心,他口裡頭有一句阿彌陀佛,心裡頭沒有,心裡也不懂什麼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無量覺,他口裡是無量覺,心裡是迷惑顛倒,這個沒用處,古德講喊破喉嚨也枉然,那是不會有成就的。

2、另有一種人,所謂的世智辯聰,他能夠把經典從頭到尾背下來,他懂的是皮毛上的道理,他不肯依教修行,他會說,說得天花亂墜,沒功夫,這種人到了生死關頭,自己做不了主宰,該怎麼輪回還是怎麼輪回。

3、從中國佛教史上,我們看到很多人到臨命終時墮落。很多同修都知道「三生石」的故事,唐朝圓澤禪師很了不起,他能知道過去未來,還是免不了來生去投胎,還是要搞六道輪回。

4、他知道在河邊洗衣服的那個婦女,懷孕了三年,等他去投胎。遇到了,沒有法子,他還得去投生,而且跟一個朋友約了十二年之後在杭州西湖見面。十二年之後,果然在那裡見面。

5、十二年後,他是十二歲的小孩,老朋友已經八十多歲,胡須都白了。你看,不求生淨土,又到人間來做人!

6、知道過去、現在、未來,有這樣的神通、能力,依然不能脫離輪回,你看看多苦,多不容易,所以你才曉得一切法門都不如這個法門殊勝。

7、他要是念佛往生淨土的話,他可以站著走,坐著走,他自在。他與淨土沒有緣分,你就想到,差別就在此地。

8、所以這一點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才曉得如果不修這個法門,想脫離六道輪回,太難了。

9、修行唯有念佛最為穩當,一個真正發心求生淨土的人,臨命終時心不顛倒,為什麼?阿彌陀佛神力加持,這真正是慈悲到了極處。為什麼會加持?因為你真心真意求生淨土。

10、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臨命終時我們不害怕,只要我們的信願堅固、清淨,佛決定會保佑我們臨終的時候心不顛倒。

11、 所以我們平時要努力修持,要認真的念佛,一定要把煩惱伏住,不讓它起現行,這個非常重要。平時念佛就是訓練,平時是練兵,臨終是打仗,成敗就在臨終最後一念。

12、人在臨終那一剎那,在斷氣這一剎那,就是他將來往生那一道決定的時刻。他這一剎那當中,是一句阿彌陀佛,他就往生。

13、《無量壽經》第十八願裡頭,臨終十念、一念,必定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最後那一念,是決定、是關鍵。

14、因為往生是臨終一念,人在臨終那一剎那,煩惱起現行,被業力牽著走,這一生念佛的功夫到最後不能成就,那就可惜了。

15、臨命終那一剎那,迷惑顛倒,自己做不了主,被業力牽著走,這是很可怕的一樁事情。所以平常的功夫就好像練兵一樣,臨終是打仗,因此不能疏忽平常的訓練,我們在臨終才有把握。

16、明白這一樁事情,曉得最後那一剎那是關鍵時刻,那麼我們在現在就要訓練,訓練什麼?把惡的習氣止住,就是貪嗔癡這些念頭,不好的念頭,惡念,一定要淡,一定要捨。

17、你能夠把惡念看得淡,能夠把這個捨掉,將來有決定的好處,不生西方世界也不會到三惡道,這一點很重要。

18、我們念佛人,平常努力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依教奉行,要求的就是在生死關頭,心不顛倒,自己做得了主宰——六道裡面哪一道我也不想去,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開願法師開示:千萬不要拿自己這一生的道業開玩笑

,

------節選於開願法師對常住義工的開示

過去在禪宗裡,上根器的人用觀心的方法修行:自己的心到什麼程度了,自己的心念往哪裡跑了,看好自己的心。平時裡嘰嘰喳喳愛多說話的人,他的心肯定是一團亂麻。因為說話的心已經是很粗很粗的相了,真正用功的人,那念頭剛要冒出來的時候就已經「盯」上了,就把它給「消滅」了。這是在心地上下功夫。我們整天嘰嘰喳喳的,還以為自己很精進,感覺自己很了不起了;其實跟功夫都不沾邊,都是口頭上的表象。現在人的根器,因為觀心做不到,就守住一個話頭看牢它,用「參話頭」來治理自己的亂心,進而達到得禪定的境界。 我們淨土宗也不例外,是以一句佛號來將自己的亂心制服,看著你的念頭跑到哪一道裡去。不是你這個身體沒有後才跑到哪一道去,你現前的念頭就已經決定你到哪一道。是觀這個心,把這個心念融化了,六道就沒有了,就超越了。如果沒有明了這個道理,修了一輩子到頭來難免空過啊! 不要以為念念佛,佛就來接你了。古大德常講:萬人修道,一兩人得度。什麼道理啊?不是說萬人修萬人去嗎?不是說念佛人佛必來接引嗎?為什麼只接引一兩個啊?因為我們的心沒管住。心那麼散亂照看不住,佛來了照樣接不走,因為你看不見,阿彌陀佛的手伸出來,你抓不到,佛光照你,你感覺不到。為什麼?心太亂了,太雜了!心猿意馬,每天的妄想紛飛,這是毫無功夫。 修行,不在於進入佛門的長短,而在於你把自心降服了沒有!降服其心是關鍵問題。不是說你念佛,你跟佛關系好,走個後門托個人情你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了。關鍵是你的修行有沒有感應到極樂淨土;有所感應你才能往生啊!你的功夫成片了,低的感應到極樂淨土;到事一心不亂了感應的是方便有餘土;如果再到理一心不亂了,就感應到實報莊嚴土;再往上提升,你就生到常寂光土。不要隨便的以為阿彌陀佛就是救命草了,感覺臨終時我念念佛就能往生了。關鍵是到那個時候你有沒有能力去念佛,業障現前的時候你能不能對治。平時的你就沒有這樣的功夫,臨終時病痛現前你該對佛號起煩惱了,到那時候誰也救不了你。 淨宗之人都知道,阿彌陀佛是大醫王大藥王,能拯救一切眾生。但是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容易。相比較而言,淨土是個特別法門、殊勝法門。但是如果不明了的話,只停留在口善上,沒有做一點兒功夫,這一輩就真的像古大德說的:一萬個人念佛,一兩個人往生。那一兩個人是誰啊?真的是那個實實在在癡癡獃獃的人,說不定人家就是那一兩個人。有人平時耍個小聰明,斗個小心眼兒,你不在這一兩個裡面啊!怎麼辦?只能來生後世繼續修行。如果你會修,如果你明了,可以說都會萬人修萬人去;可惜的是,我們學佛那麼多年,知道極樂世界好,知道學佛好,要超越六道輪回,就是沒有找到方法,沒有真正在自己身上去用工,所以不能成就。一心不亂得不到,念佛三昧就更不用提了,離得太遠了!這是我們學佛的這一生當中做不到而遺憾的事情。 我們的因緣太殊勝了,條件那麼好,這生成就不了能對得起自己的這個人身嗎?對得起自己這生遇到佛法嗎?今天要把這個道理講清楚。古言常講:忠言逆耳。因為煩惱妄念已經養成了習慣,這個不用學,與生俱來的煩惱。不學都那麼旺盛,如果我們再不加以制止這些妄念,不在這個上面用工夫,轉自己的境界,那這生只能與極樂世界種個遠因,什麼時候才能去啊?那隻能來生再說了,即使佛在世也只能如此。 道理只能給大家講清楚,主要還是自己去修,只能自己去做,自己實干。你看哪一個真正的修行人是廢話連篇的?哪一個真修行人嘰嘰喳喳那麼多話的?因為這種妄念還沒有真正成行開口講話的時候,人家已經將這個念頭給轉了,要用這個工夫啊!表面上看有的人感覺是癡癡獃獃的,人家的思想不復雜啊,一旦放下了,就會像鍋爐匠一樣了。還有張善和,一輩子殺牛,為什麼他能臨終往生?直心。就像六祖慧能大師在《壇經》裡講的,「直心是道場」沒有那麼多的彎彎兒小聰明小心眼兒,人家是直心的,就容易到達,這樣離菩提道近啊!可想而知張善和在過去生中也是大修行人,只不過是這生當中沒有遇到佛緣,暫時遇到一個不好的環境做了一個屠夫,臨命終的時候福報大,遇到善知識讓他趕緊念佛,趕緊脫離怨親債主的糾纏,人家真的信了,真的幹了,真的願意去了。這個大心一發,佛真來接了。這是過去生中人家的心已經修的很「直」了。不像我們這個妄念思想還是一團糟,還是那麼的復雜。這是我們菩提道上很麻煩的事情。因為不能說你跟著佛了,業障就讓佛給你消了,這個還要自己去努力啊。像提婆達多跟著佛,照樣是下去了。什麼原因?沒有去下「自己克服自己」的功夫,而是錯用了心,才釀成了這種果報啊!這些道理我們一定要明了啊!因為我們要成就。如果我們不想成就,只想歡歡喜喜的隨波逐流地過日子,浪費的是自己的生命啊! 我們有這樣的因緣住在一起,特別是常住義工。常住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住持佛法啊!住持佛法的心不清淨的話,天天還有煩惱,天天還有那麼多的是非人我,那怎麼才能守住自己的心城啊?在家的人修行中因為有那麼多的事情去處理,天天很忙碌的有情可原;我們住在寺院裡每天還有這些狀況,那怎麼辦呢?怎麼能成就呢?害的是自己啊,沒有害別人!千萬不要拿自己這一生的道業開玩笑啊!自己眼前占點兒上風,得點兒好處,得一點兒榮耀,太短暫太短暫了!剎那就消失了!在自己功夫沒到的情況下真的是誤了自己誤了眾生。 念佛念的是我們的心。祖師也常講:心淨則佛土淨。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心不亂咱雖然現在做不到,但是一定要知道這個才有把握!以為臨命終我念念佛就行了,這是苟且偷安,這是不對的!這就相當於把無上的寶貝、無上的念佛法門當做了兒戲!念佛照樣得一心不亂,念佛照樣得禪定,念佛照樣可以明心見性,本來就是具足無量的,我們怎麼能把她看小了呢?這是對阿彌陀佛的大不敬,是對淨土的玷污。淨土經照樣是大乘經典,跟華嚴跟法華的境界是完全相同的,也是一乘的佛法,佛法的微妙之處太不可思議了,我們所知道的這些太少太少了,都在這個大夢之中醒不過來。總是把自己意識裡面的煩惱牢牢地給看住,哎呀千萬自己不能受點兒損失啊,千萬自己不能受點兒傷啊。其實錯了,不應該是這個樣子,煩惱早就應該拋到九霄雲外了,被佛法給代替了。為什麼還生活在煩惱的世界裡?為什麼不把這些煩惱妄念全部給拋掉呢?這才是真正的修行啊,真正的正道啊。

為什麼必須相信三世因果?

佛教不但講『因果』,而且還特別強調『三世因果』。—你前生種什麼因,這一生就會得什麼果。今生種了什麼因,來生也會受什麼果。就像因果經上所說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我們不能因為看不見過去世和將來世,就否定三世因果的存在,就如同我們夜晚看不見遠處的高山和雲彩,就不承認它們的存在。

對於沒有見過的事物,我們可以運用推理或者類推的方式去了解。試看普天之下哪一樣東西不是由於過去的延續?俗話說:『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假如沒有過去種的樹,現在哪有蔭可以乘涼呢?椅子的前身是木材,木材的前身是樹,……哪一樣東西沒有過去呢?

再說,三世因果並不一定就是前世和來世,也可能是去年、明天。更可能是前一秒鐘,現在這一秒鐘,以後那一秒鐘或者前一剎那,後一剎那。

現在的科學認為:宇宙中每一種現象有它的原因的。心理學也強調:人類的任何行為都是有原因的。這種論點和三世因果的說法不謀而合。

偏偏有許多人主張『一世論』:人不過是父母和合而生的血肉之軀,思想和感覺不外是大腦和神經的運動現象。一死什麼都沒有了。他們處處都為這一生的物質享受和自己的利益打算。他們的生活充滿著短視、殘酷和功利的私慾,甚至為了個人的目標可以不擇手段。

從上面的觀念來看,我們可以發現『一世論』和『無神論』、『唯物論』、『自私的功利主義』、『以物質為中心的實用主義』是相關連的。要提升人格和智力的境界,非突破『一世論』『無神論』和『唯物論』不可。如同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所說的:『人們之所以成為無神論者,是因為對哲學沒有深入的了解。如果一個人能研究精深的哲學,那就不得不歸依佛教了。』(見培根論文集)

另有些宗教進而主張二世論,他們認為:好人死了上天堂,壞人死了下地獄。善人死了為神,惡人死了變鬼。這種思想當然比無神論或唯物論好多了,至少它可以鼓舞人心向上,阻止人們犯罪,對於安定社會實在功不可沒。可是這種理論並不圓融,並同時也不完美。

第一、它不能合理地解釋:人是從何而來?為什麼人一出生在體重和智力上就有種種差異?再者,難道一個人今生做了一點惡,來世就永遠變鬼或者下地獄,而永不能翻身。萬一他當鬼或在地獄時,改過向上,就沒機會再轉生到比較好的世界?………這種理論當然顯得十分死板。

只有三世的理論才是圓滿的,它不但可以解釋宇宙間的種種現象,而且可以使一個人不致埋怨命運而怨天尤人,甚至還可以鼓勵人們努力奮發向上,積極造福社會,造福眾生.

所以,涅槃經上說:『真正明白善因產生善果,惡因產生惡果的人,就不會再做壞事情了。』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

因不是定因,果不是定果,因果皆循環,因果通三世。

常見善人得善果,今生福報多,常見惡人遭惡果,今生惡報多。

常見善人遭惡果, 前世罪業多,常見惡人得善果,前世積德多。

菩薩也怕遭惡果, 救苦救難多,眾生行善多念佛,一生不謎惑。

有人不明因與果, 生死在顛簸,有人常行菩薩道,煩惱全解脫。

種善因啊得善果,來世修得如來佛,種惡因啊遭惡果,六道輪回出不去。

如是因啊如是果,如是諸惡且莫做,做好事啊說好話,子多孫多福報多。摘自《原平居士的QQ 空間》

父轉為子母為妻 怨仇眾生轉為家人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講

文章來源:摘自《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親友書》雲:「父轉為子母為妻,怨仇眾生轉為親,及其返此而死歿,故於生死全無定。《親友書》說:父親轉為兒子,母親轉為妻子,仇敵轉為親人,以及與此相反,即兒子變成父親,妻子變成母親,親人變成敵人。所以,生死當中根本沒有固定不變的關系。下面以二則公案說明。  《法句喻經》中說:當年,捨衛國有一婆羅門很富裕,但性格慳貪,每次吃飯時,都要關緊大門。有一天,他家煮雞吃,夫妻倆關著門一起享受美味。小孩坐在二人中間,他們時不時地夾雞肉給小孩吃。 佛陀知道此人以宿世的福德,到了應該度脫的時候。於是,佛化現成一個沙門,直接出現在他們面前。婆羅門看見後,生氣地說:「你這個道人真是無恥,為什麼跑到我們家裡? 沙門說:「是你自己愚癡,你殺父、娶母、供養怨家,怎麼反而說道人無恥呢?」婆羅門不明白這句話的含意,便詢問原因。 沙門說:「餐桌上的雞,是你前世的父親。因為他性格慳貪,所以常常墮為雞身受苦。這小孩前世是羅剎鬼,你前世常被他損害。你們之間的宿業未了,所以他又來投胎當你的小孩,讓你償還宿債。你現在的妻子是你前世的母親,她對你感情深厚,所以今世又轉為你的妻子。這種輪轉的戲劇,愚人不知,只有道人看得清楚。」 佛陀顯現威神,讓婆羅門看見自己的宿命之後,婆羅門便懺悔受戒。佛為他說法後,他就證了初果。 在《中阿含經》中也曾說:都提的父親死後轉生為都提家的狗,偷吃盤中食物。旃檀的父親轉生為乞丐,乞討至旃檀家時,被看門的人打斷手臂。 安士先生評論說:世間極為駭異之事,正是世間極平常之事。這些不是駭人聽聞的特異現象,而是家家戶戶極平常的現象。我們身處的環境,正是輪回。一旦認識自己正身陷這樣的處境中,才知輪回是令人厭惡的大苦海。

《安士全書》中記有這樣一則公案: 清朝順治年間,有個名叫梁石柱的富商,十分疼愛兒子。兒子十九歲時身患重病,梁某因此非常悲痛。 有一天,兒子忽然直呼父親的名字說:「我前兩世住在徐州,有三百兩金子,當時和你一起做生意。路上我拉肚子上廁所時,你趁機用利刀刺入我的胸部,將我殺死。然後,你用刀割破自己的手腕,假裝我是被強盜殺死,你的手是因抵擋強盜而受傷。我死後投胎到睢陵縣的王家,二十年前的王某便是前一世的我。你比我晚三年死,死後也投生在睢陵,就是今天的你。 往年我一直找不到你。有一次,我上縣城交納條銀,在櫃台邊忽然遇見你,當時我非常氣憤,用拳頭猛擊你。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何如此沖動。你因為與我素不相識,反而不介意。數日後,我便憤悶而死。 死後,我就投生為你的兒子,算算這十九年的帳:小時候我出痘疹,你花了多少醫藥費?請老師教我讀書,又花費多少?替我成家花費多少?考試拜老師花費多少?還有其它零星的小費,總共是多少金子?錢債你已還清了,但命債還沒有還。看在這十九年,你對我很厚愛,我本來不忍心說,但我現在快要死了,怕陰府不會寬恕你。」 兒子死後,梁石柱傷心得早晚痛哭。他對別人說:「我兒子既孝順又聰明,他是怕我傷心,才編故事來安慰我。天下哪有父子是仇人的呢?」不久,他親手磨了一把長槍。有人問他磨長槍作何用?他說:「今年欠收,准備用這把槍來自衛。」有一天,他把長槍的木柄頂在牆上,把槍頭對著胸口,忽然大叫說:「兒子,你等我自己來撞槍。」說完便奮力朝槍尖猛地一撞,槍尖穿入胸部七八寸,一直釘到脊椎骨。 按照這個公案來思惟,便能對輪回產生厭離。比如,你所疼愛的兒女可能是前世的債主,你能期望他對你做什麼呢?你只是在償還欠他的宿債,直到還完為止。像這樣的法可以依靠嗎?再如,自己現在所迷戀的妻子,上一世也許是條惡狗;或者現在所執著的親友,來世就變成專門壓迫、凌辱自己的怨家。因為輪回中的法本來就沒有固定的自性。如此思惟,就會覺得輪回法都是欺誑之處,心執著在這些法上毫無實義。 我們可以想像整個輪回是個大舞台,台上有父、母、夫、妻、兒、女、親怨、豬狗、天人、餓鬼等各種角色;再將一生縮短為五分鐘,每隔五分鐘就變一次相,夫變成子、子變成妻、妻變成狗、怨變成妻,如此不斷變相。這些假相,哪一樣值得我們貪愛或嗔恨呢?因此,看清輪回的真相之後,應不再分別並且出離生死中的親怨。!!!!摘自《原平居士的QQ 空間》

宣化上人:梁武帝餓死台城之因緣果報

梁武帝姓蕭名衍,字叔達。據說虛雲老和尚是梁武帝的後人,至於是不是就不管它了。他篡北齊,改國號為梁,定都於建康,在位四十八年。他很有治國的方法,而且勤於政事,注重民生,又提倡所有的學術。因為他提倡學術,所以國家就一天比一天興盛起來;因為他真正想把國家治好了,所以勤政愛民。

原先他信道教,以後又改信佛教。為什麼他信道教呢?因為他在因地時,先信婆羅門教,以後又修行佛法;因為他修苦行──即修福修慧,福修的有一點,慧就修得不夠,所以他先信道教,以後才改信佛教。他信道教的時候,沒有什麼建樹;信佛教以後,就十分虔誠,甚至於三次到同泰寺捨身修行。他的皇後郗氏好嫉妒,死後墮入畜生道,變成一隻巨蟒,為了超薦亡後,他延請高僧,作了《梁皇寶懺》,一直流傳至今。

他建了很多寺廟,又印了很多經典,來弘揚佛法,也度了很多僧人,那時很多人都出家。這時他自以為功德很大了,也就很驕傲的;看見菩提達摩祖師從印度來,就想要向他炫示,炫示自己的功德,所以就問達摩祖師說:「我做皇帝以來,建了很多寺廟,又印了很多經典,也度了很多人出家,我這有功德嗎?」他這個問法,意思是想向達摩祖師表示他有功德,令達摩祖師來贊歎、贊歎他。可是達摩祖師不會給人戴高帽子,所以就直話直說:「你這個樣子並沒有功德!」從來是忠言逆耳,所以他聽見人家說真話,就不太高興。於是話不投機半句多,達摩祖師就折蘆渡江,往北到了熊耳山,在少林寺的石洞裡面壁了九年,以後傳法給二祖慧可大師,繼續禪宗的命脈。

有一天,梁武帝問寶志禪師說:「我的壽命還有多少呢?」志公禪師說:「等我圓寂之後,你會造個塔。什麼時候這個塔坍損壞了,那時你的壽命就到了,應該往生了。」

本來志公祖師圓寂時那個塔是木造的,後來他一想到這樣的預言:「這個塔什麼時候倒了、塌了,我就什麼時候往生。好吧!我現在把它造成一個堅固的塔,用石頭造!」你們看看,這個塔大概永遠不會倒了?永遠不會倒、不會塌,那麼他就永遠都活著了?想不到他把這個木塔拆了,造石塔的時候,侯景就造反了,把他抓住,圈到台城裡頭,在那裡餓死了。

弘一大師:我知道我的福薄!

弘一大師主持的南普陀養正院正式開學的第一天,師以「惜福、習勞、持戒、自尊」四事,向青年僧侶說法。

「惜福、習勞、持戒、自尊」,也是弘公提出的院訓,他告訴學人說:他腳上穿的一雙黃鞋,是民國九年,在杭州打佛七時,一位出家人送給他的。一雙鞋子的壽命,在他腳上度過十六年。他床上的棉被面子,是出家前杭州教書時的東西,那就有二十年了。他用的傘,則是二十五年前買自天津。他的草鞋、羅漢衣、小衫褲,綴綴補補,總共伴他六七年。因此,他穿的、用的,多是十年以上的舊東西,平時靠修補縫衲,延續壽命。至於別人送他好的東西、禮物,在非收不可的情況下,他收下來再轉送別人。 

他說:「我知道我的福薄,好東西沒膽量受用,吃的東西,除生病時稍好,此外不敢亂貪口腹!」他說:「印光大師也是這樣!」他一生崇拜印光祖師。他說:「有人問印光大師:『法師,你為什麼不吃好的補品?』「『我的福氣薄,不堪消受!』印光老人說。

「聽見沒有,同學們!印光大師福氣薄嗎?告訴諸位,我們即使有十分福氣,也只好享受二三分,其餘的留給別人或留到日後享受,諸位如能以自己的福氣,布施別人,共同享有,那豈不更偉大……」這是「惜福」啊!然而,弘一大師天性如此,他安詳、平靜、淡泊,粗茶淡飯破衣。之後,他叫學人動手、動腳,為自己安排生活,(教誨人說):「一個和尚,不要等別人侍候你。釋迦牟尼也為他的弟子盛飯,穿針,看護呢!」

淨空法師:你修的福, 未必是真的福報

我們學佛最低的成就,來生決定不墮三惡道,算是這一生沒有白學。這一生學了佛,來生還要墮三惡道,你這個佛法就白學了,你學錯了!

我們細細觀察這個世間學佛的人,走錯路的人多,還不在少數,這樁事情很可怕!我們不要去管別人,常常迴光返照想想自己,這才真正叫有受用。看別人與自己不相干,人家清淨,該升的上升,該墮的往下墮,與自己毫不相干,要緊的是要修自己!

修行裡頭最重要的就是你有能力「分別善惡」,這是智慧。善有真有假,如果你不辨善惡,你持的戒決定不是清淨戒,你修的福未必是真的福報;你種福田,你種在沙土裡,種在石頭上,不會有收成的。

種福,真的還得有福報的人;沒有福報的人想種福,種錯了地方,將來會很失望,得不到結果,所以修福,我常常講,要有智慧。沒有智慧,你修不到福,你所修的福是假的;有智慧,你才能夠知道哪個地方是福田。譬如說,這個寺院花了六千多萬建成,花這麼多的錢建一個廟,一般人以為這福報很大,可是如果這裡頭傳播的不是正法,不是正解,換句話說,這種廟是傳播迷信,這叫什麼福田?

所以,我們一生當中想種福,你首先要認識福田,什麼是真正福田?這個地方有人真修行,有人真正在這裡證果,這才叫真正福田。

淨空法師:如何修福報才能修得財源滾滾?

1、今天大家都想發財,能發嗎?不能。要怎樣才能發?佛告訴我們,你想發財,你就要修財布施,慷慨布施,毫無吝嗇地布施。 2、你修布施,出於自己的誠意,歡歡喜喜、快快樂樂,將來你的財富源源而來——不要操心,錢自自然然就來了。 3、如果你這一世布施,修得很勉強,來生能不能得福報?能得,但是不容易得到,要經過很多周折,很辛苦才能得到。 4、如果你布施了很多錢,之後又後悔了,想盡方法再把它拿回來,好了,你這一生雖然發大財,但是財發了沒幾天,它就丟掉了——什麼樣的因,得什麼樣的果報,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5、中國諺語裡面所謂是「量大福大」,這一句話大家都很熟悉,這句話的意思,懂得的人不多。心量大修小福,你得的福報也大,為什麼?跟你心量平等。 6、得福多少在乎你用心,你的心真誠,你的心量大,你得的福報也大;出錢多的人,如果他心量小,他修再大的福報,他得的果報還是小。 7、像我們現在印善書,出錢很少的,如果他的心量大,修福不為自己、不為一家,為眾生、為佛法,希望這個世間多有一本善書流通,他得的福報反而大。什麼原因?他發的是大心 8、所以修布施,不是說哪個人出錢多,他就得大福,出錢少他就得小福,沒這個道理。我們曉得這個道理,然後才知道自己要怎樣修。 9、就是修供養也是如此,譬如說你要供養法師,請法師到外面菜館去吃飯。不錯,法師接受你供養,你是修了福,但是法師從自己地方辛辛苦苦跑到那個地方去吃一餐飯,將來你得的福報,很辛苦才會得來。 10、如果你這供養是從家裡准備好了,送到法師那個地方去供養他,法師沒有受辛苦,將來你得的福報,自自然然得到,不要受一點辛苦。 11、我們看到有很多人發財,的確沒有操心,財源滾滾而來,你就曉得他從前是修的什麼因;有些人發財,錢賺得好辛苦、好難,這是他前生修布施修得不痛快,就這麼回事情。 12、佛勸我們修布施,歡歡喜喜地布施,痛痛快快地布施,將來這個果報得來就自在,這個事情唯有佛才說得詳細、說得圓滿,其他宗教裡頭都沒有講得這麼詳細的絆腳。

淨空法師:鬼神應不應該崇拜

1、現在這個世間,縱然是學佛的人,拜鬼神的人非常之多,這在今天是非常平常的事,他不曉得,這是迷、這是邪、這是染!

2、現在是亂世,靈界的訊息很普遍,無論在哪個國家地區常常遇到,所以有些人很崇拜鬼神。但是諸位一定要知道,跟鬼神往來,你一定要有智慧、一定要有定力;否則的話,你這一生都要受它的迷惑、受它的擺布!

3、鬼神應不應該崇拜?不應該崇拜,但是要禮敬。《華嚴經》上告訴我們,「禮敬諸佛」,這是應該的,為什麼?鬼神是眾生,他也有佛性。既有佛性,他現在聞佛法,將來也必定成佛,所以禮敬是平等的。

4、能不能信他?你要像孔子所說的,「聽其言而觀其行」,你不能盲從。他的言要是正,可以接納,可以做為生活或者是工作、學習的參考;如果他說的不是正法是邪法,那我們對他「敬而遠之」。

5、「遠之」是什麼意思?完全不能接受他。這個樣子,你就不受其害。你要是盲從的話,你肯定受害,你一受害,你就很難回頭!

6、我們佛弟子不拜鬼神。不拜鬼神,是與我們自己不相干的鬼神,你不必去拜他;你要是拜他,那就是諂媚、巴結。佛教給我們要「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所以我們對於父母祖先、至聖先師,應當要拜,應當要祭祀。

7、印光大師他非常贊歎《安士全書》,《安士全書》是前清周安士居士編輯的。周居士對待鬼神的態度,是我們學佛人的好榜樣。他到鬼神廟,他也燒香,也問訊。三寶弟子不拜鬼神,為什麼?鬼神擔當不起。你拜他,他趕緊讓位,他不敢接受你的禮拜。

8、給他問訊可以,周安士不但問訊,而且還給他說法,勸他皈依三寶,勸他斷除殺心。鬼神嗔恨心重,殺業很重,你得罪他,他會找你麻煩!勸他素食,不要接受葷腥的祭祀,勸他念佛求生淨土,這是佛弟子對待鬼神最好的態度!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 各種苦難,最好是學佛了,是不是? 答:是的。不過學佛的好處,卻不是僅僅可以避免災難,學佛的人所希望的最終目的是,將來也能成佛,和釋迦牟尼佛一樣。 問:真的嗎?請問成了佛,有什麼好處呢? 答:你要知道作為一尊佛的好處,應先明白眾生的不好處。且就我們人類來說吧。我們一生下來,就和苦惱訂了合同,親愛的偏不到頭,仇怨的偏纏攪不休,還有天然的災害,意外的禍患,任你有錢有勢,災禍還是跟在後面。即使那些可以擺脫得了,卻沒有不病不老,更不能不死。這都是因惑造業,因業受苦的自然規律。(關於惑、業、苦,後面再詳說),佛是已經覺行圓滿,了脫生死,進入涅槃,可以不受以上所說的種種苦難。這便是成佛的好處。佛看到我們受苦,象在火坑裡一般,特地教我們許多成佛的方法,使我們脫離這個火坑,改造這個火坑。 問:既然這個世界是個火坑,學佛又很費工夫,我們還不如直截了當弄點毒藥把自己藥死。這樣,不是一了百了,立刻跳出火坑了嗎? 答:你怎麼能這樣說呢?這個世界雖然是火坑,只要我們大家肯發心學佛,是可以用我們的力量把它變成樂園的,這是佛教的積極精神。如果用尋死的辦法,死後真的一切都完了,那倒未嘗不可。應該知道,死後並不是一切都完了,以後還須要轉生的。照佛經來說,自殺是有大罪的,再轉生時,所得的報應將為更苦,那不是跳到火坑更深的地方去了嗎?所以自殺的人往往長期沉淪鬼道非常痛苦! 問:人死了後,靈魂再去轉生,這事是真的嗎? 答:怎麼不真。自古以來,正史上記載死後轉生和借屍還魂的事,不知有多少呢。就是現在,也時常有這類的事情發生。你以為都是哄人的嗎? 問:自然不全是哄人的。但不知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答:你聽說過六道輪回嗎?我來說給你聽聽。一般人所說的靈魂,在佛學上叫作神識。人的肉身死了,他的神識是永遠不死的。那神識憑著他生前行為的善惡,或者升天,或者再轉生做人,或者作阿修羅,或者變畜生,或者變餓鬼,或者入地獄。這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就叫做六道。等到這一道受報完了,再轉入另一道去。這樣死了又生,生了又死,來回輪轉,永遠沒有停止的一天。 問:這六道裡面,哪幾道是好的? 答:比較起來說,天道最享福,壽也最長。人道是也享福也受罪的。再往下說,一道不如一道,餓鬼和地獄兩道所受的罪,那就不堪設想了。 問:那麼,我們最好想法子生到天上去享快樂。不知可有方法嗎? 答:方法雖有,不過我們卻不應該希望生在天上。因為上面說過,無論在哪一道裡,等到報應完了,就要轉到其它的道裡去。那麼,生到天上,就算做了玉皇大帝,等到天福享盡了,也非死不可,死後仍舊可能到畜生或其它道裡去受罪,佛經裡是有許多事實說明的。可見,只要落到六道裡去,就沒有一處是安身之地的。要想享受永久的安樂,非想法子跳出輪回不可。 問:怎樣才可以跳出輪回呢?

答:我不是已經說過,只有學佛了嗎。

問:我們憑著良心多行善事,不能跳出輪回嗎? 答:那不行。行善的人將來能生到天道或人道享受好的報應,上面我也已經說過。可是這些享受是不長久的。要長久,就是脫離六道輪回;要脫離六道輪回,非學佛不可,單憑行善是不夠的。 問:常聽人說:人的生死是玉皇大帝和閻王掌管著的。既然說,學佛就可以脫離輪回,難道佛也管得著這些事嗎? 答:不是這麼說的。你的生死,不但玉皇大帝和閻王管不著,就是佛也管不著,只有你自己能掌管著的。 問:我不願意死,怎麼早晚要死呢?我願意上天堂,怎麼往往入地獄呢?你說生死全是自己管著的話,我真不明白了。 答:這也沒有什麼不容易明白的。懂得因果的道理,就不難了解了。有因就有果,有果必有因。你所做的事情就是因,所得的報應就是果。比方說,你今生的行為合乎人的道理,那麼你來生就還是個人;你今生行為和天道相似,那麼來生就能升天;其它各道都是這樣。這就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樣,都是自然而然毫無足怪的事。你種的是豆,神不能教它變一株瓜。同樣的道理,你種的是人的因,神自然不能強把你變成畜生,這是很顯然的。再說得簡明一點,就是作善的得福,作惡的得禍。作善作惡當然由你自己作主。那麼,生死福禍還不是你自己掌管著嗎? 問:有些好人往往遭著不幸的事,作惡的人反倒運氣很好,你說的因果報應怎麼講得通呢 答:比方種樹,種子剛下到土裡立時就能結果嗎?比方借錢給人家,哪有才交到他的手立刻就來還呢?佛教講的因果報應是包括前生、今生、來生三世來說的。有的前生造的因今生才結果,有的今生造的因,當生就結果,有的今生造的因,隔幾生幾十生或幾千萬生以後才結果。這就和果樹的結果有早晚一樣,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怎麼會講不通呢? 問:閻王、判官、城隍、土地究竟有沒有呢? 答:有是有的,不過他們和世間的法官一樣,只能照著法律辦事。你不犯法,他們怎麼也管不著你的。 問:要不要供養他們? 答:他們也和我們一樣都在輪回之中,但他們造了善業,有福德,我們應向他們表示敬意,但不必象佛菩薩那樣供養他們。 問:玉皇帝呢? 答:玉皇也在輪回之中,但他是護法天神,我們也應當對他表示敬意。 問:神仙呢? 答:神仙有天仙、地仙等等不同。或屬天道,或屬人道,都是六道眾生。我們不應該崇拜他們、學習他們,因為我們是要了生死、出三界的。 問:大仙堂一類的東西,不是就該取消它了? 答:那還用說麼?狐狸之流都在畜生道中,用不著恭敬它們。 問:不恭敬它,它作怪起來怎麼辦呢? 答:學佛的人,天上的神都要來恭敬的,妖魔鬼又怎敢來作怪呢?但我們既然學佛,當普度眾生,雖不要恭敬它,也不要妨礙它才是呢。 問:佛既然也管不著我們的禍福,自然我們也不用恭敬他了。對嗎? 答:那又不然。我們既然想脫離輪回,就要照著佛的教導去學,那麼,佛就是我們的老師了。你不去恭敬老師,那還是個學生嗎? 問:還有菩薩呢,我們應該恭敬他們嗎? 答:菩薩是梵音,照原來的意思翻譯,就是「覺悟眾生」。因為眾生不覺,菩薩就將他們覺悟到的道理來教化眾生、覺悟眾生。菩薩的慈悲心很切,他們專門幫助佛來度脫眾生。拿學校來比方,佛是校長,菩薩是教員。那麼學生恭敬教員是當然的事了。 問:我有這樣的想法,我們學佛的人除了供養佛菩薩以外,再供養天仙鬼神似乎更好些,因為有些神廟裡各類神祗和娘娘很有靈感,求事求財,求病早愈,求消災免禍,也很有感應。我們難道不要去恭敬他們嗎? 答:有的神鬼確實也有一些靈感,可以滿足你的所求,但他們總不如觀世音菩薩的願力大、神通廣。你為什麼不去求觀世音菩薩,以獲得更迅速更圓滿的效果呢?而且信仰了觀世音菩薩,時刻想念他,還能開發智慧,消除人生各種煩惱和痛苦呢。還有,因為你要成佛,須一心一意的學佛才行。假使你一面和佛菩薩接近,一面又常和神鬼來往,心裡自然不專了。等到臨終的時候,可能會把佛忘記了,一直跑到鬼道裡去,也說不定。摘自 《覺海慈航 》

學佛的方法

問:佛法既是人人該學,並且人人能學,我決意學一學了。請你告訴我學佛的方法吧! 答:學佛的法門很多,佛教通常分為五宗:禪、教、律、密、淨。各宗的方法是不一樣的,這需要看每個人的根性和愛好,選擇一門去學了。 問:佛為什麼要說這許多法門呢? 答:這叫做對病下藥。比方眾生是些病人,眾生害的病不一樣,所以佛開的藥方也就不一樣。有的用涼藥,有的用熱藥,其目的都在把病治好。再說一個比方,比如從南京去上海,有的人愛坐火車,佛就教他坐火車的方法,有人愛坐輪船,佛就教他坐輪船的方法,有人愛坐飛機,佛就教他乘飛機的方法。方法雖然不同,目的都是到上海。佛教也是這樣,佛說的法門雖多,其目的都是教人成佛的。 問:學習這許多法門都是一樣費氣力嗎? 答:不是的。有的很難。有的很容易。 問:我沒有什麼才能,你就教我一個頂容易的方法可以嗎? 答:你要學頂容易的,那就最好學淨土宗的法門了。問:什麼叫淨土宗,它的修法是怎樣的?答:上面不是說過,佛教分為五宗嗎,這個淨土宗就是五宗裡的一宗。它的方法就是念佛求生西方淨土。 問:怎麼樣算是念佛求生西方淨土呢? 答:就是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在這個世界的西方,離這個世界很遠,有一個世界叫作極樂世界,也叫作西方淨土。學佛的人應該乞求死後生到那個地方去。所以說求生西方淨土。 問:生在那裡有什麼好處呢? 答:極樂世界的好處多得很。根據《佛說阿彌陀經》和《觀無量壽佛經》所說,生在那裡的人都是從蓮花裡化生出來的,並不是肉骨凡胎。他們想吃什麼食物就有什麼食物,想穿什麼衣服就有什麼衣服。住的是玉宇瓊樓,都用金銀寶貝建築而成的。想到什麼地方去,不論多麼遠,立刻就能到,不用坐車坐船。那裡沒有災荒,沒有疾病,沒有老少,沒有冷熱。並且一生到那裡,就永遠活著,不會死亡,終日能聽到阿彌陀佛說法。我們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一切苦惱,極樂世界裡連影子也找不到。這就是極樂世界大概的情形。至於詳細的好處,盡管說多少時節都說不完的,除非你生到那裡的時候,就一切都明白了。 問:那就算成了佛嗎? 答:那還不算成佛,但總是決定可以成佛了。因為生到極樂世界,已超脫了六道輪回,永遠可以不死了。既然生到那裡,就無憂無慮,不饑不寒,自然可以安安穩穩修行,並且常和阿彌陀佛在一起,可以聽佛說法。這樣,時間長了還愁不成佛嗎? 問:阿彌陀佛就是釋迦牟尼佛嗎? 答:不是的。他是另一尊佛。因為他的願力很大,又和這個世界上的眾生最有緣,所以釋迦牟尼佛才教我們念阿彌陀佛。 問:「阿彌陀佛」前面,為什麼要加「南無」兩個字呢? 答:這是印度話,應該念做「那摩」的音,就是歸投、依託、敬禮等等的意思。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說,我們投托阿彌陀佛為老師,處處學習阿彌陀佛的樣子,求他救度我們。 問:極樂世界誠然很好,但是用什麼方法才能去呢? 答:常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句名號就可以去了。 問:就那麼容易嗎?恐怕還靠不住吧? 答:這是釋迦牟尼佛親口說的,不會有錯的。 問:佛在什麼經上說的呢? 答:專門說這個方法的有三部經。一部是《佛說阿彌陀經》,一部是《觀無量壽佛經》,一部是《無量壽經》,其餘許多大乘經裡,也都附帶地說過的。 問:別的宗裡說的是些什麼方法,也說給我們聽聽行不行? 答:我想你們暫時可以不必去研究它們,因為有句俗話說得好「貪多嚼不爛」。又況且別的法門,都不是我們一般根機的人所能學得到的。有些方法很難,很費工夫,我們的壽命又短促,恐怕等不到修成功,生命已經完了。豈不是枉費一番工夫?還有些方法,非有高明的老師指教不可,否則,往往弄出毛病來,這是很危險的;只有這個念佛求生淨土的法門,最穩當,最容易學,誰學了誰就成功,可是這也盡夠我們一生學習的了,為什麼要放棄容易的,反而去尋找難的呢? 問:這個法門既然是專給我們一般根機的人學的,想來那些有學問很聰明的人,自然不要學這個了? 答:那倒不然。這個法門看似容易,其實佛教各宗的一切法門已經都包括在內了。所以自古以來,有大學問的人,學這個法門的不計其數。例如,在中國最先提倡念佛的晉朝慧遠大師,以及後來的善導、永明、蓮池、藕益、省庵、徹悟等大師都是最有學問、最有道德的人,他們也一生專門念佛。可知念佛不單是愚夫愚婦、齋公齋婆的事了。 問:念佛既然比別的法門容易,將來的成功恐怕比學其它法門的要差一些吧? 答:哪有這種道理。不管什麼事,難的未必便好,容易的未必就差。比方治病吧,不管用什麼藥,都為的要把病治好。所以只要有效力能把病治好,那末,貴重的藥也好,不值錢的藥也好,都是一樣有價值的。「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就比方一服萬病皆治的藥。既然什麼病都能治,又僅僅是單方一味,你想這味藥的效力該有多大呢? 問:念佛可以往生極樂世界,既是經上說的,這一定有個所以然的道理在裡面吧?還須請你說明一下! 答:這個道理很深,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明白的。現在我把《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念給你聽。經上說:「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這就是念佛的人將來一定成佛的道理。 問:這倒也有理。但不知古今念佛往生的人多不多,怎麼知道他是往生西方的呢? 答:《淨土聖賢錄》和《往生傳》等書,記載往生的事實很多,並且敘述了往生時種種的情況。大凡念佛的人到了臨終時候,能自己知道往生的日期和時刻,預先沐浴更衣,和親友從容話別,到臨終的時候,一點痛苦都沒有,依然向西坐著,合掌念佛,看見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來迎接他,他便滿臉笑容地往生。或者有時候侍侯病人的人還能聽到音樂的聲音,聞到奇異的香氣。有以上種種情況的,我們就知道他是決定往生的。你要知道,人在平常的時候可以裝模作樣,到了臨終是不能假裝的。 問:這些書上的話可信嗎? 答:這些書都是歷來很有道德,很有名望,不會說謊的人記述的,怎麼不可信呢?而且近年來往生的人也很多的,各種佛學刊物常有登載,都是確實有據可考的 問:你說臨終的人看見佛來迎接他。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答:原來阿彌陀佛曾發過很大的誓願:「凡一切眾生誠心念佛,願意往生極樂世界的,這人臨終的時候,佛一定來接他到極樂世界去。」歷來至誠念佛的人臨終看見佛來接引,就是體現了佛的宏偉誓願。 問:上面你既然說,凡事都是自作自受,佛管不著。現在又說臨終佛來迎接,不是自相矛盾嗎? 答:我說的何嘗矛盾呀。那還是要靠自己種因,自己得果的。這怎麼說呢?就是先要自己肯學佛、肯念佛作為因,然後臨終才能感到佛來接引的果哩。假使你自己不肯學佛,不肯念佛,佛雖有大願力也不能強拖你去的。這還不是自作自受的道理嗎? 問:學佛的人除了念佛以外,是不是還要念經? 答:經。念也好,不念也好,可以隨各人的忙閒和力量,不必勉強。 問:如果念經,應該念什麼經呢?

答:佛教裡的經論有八千多卷,很少有人把它全都讀完的。學淨土的人,常念的是《佛說無量壽經》、《佛說阿彌陀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圓通章》、《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往生淨土論》、《地藏經》、《妙法蓮華經》、《華嚴離垢地章》、《華嚴第一迴向章》、《普門品》、《金剛經》、等。其中,以《佛說阿彌陀經》、《佛說無量壽經》為最重要。如果不能念,也不要緊,只要念佛號也就足夠了。 問:念咒可以嗎? 答:佛經上的咒叫做陀羅尼,人人都可以念。不過也不如念佛要緊。旁門外道的咒很多,都是任意胡湊,念了毫無用處。就是佛經上的咒,也要有人傳授才好,否則,容易把字音讀錯,失去效益。總之,經、咒都可緩念,都以少念,最要緊的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同上》

念佛以外的助行

問:學佛的人除了念佛以外,沒有別的事了嗎? 答:念佛叫正行,是頂要緊的。還有其它一些事叫作助行,也是不可少的。&n, bsp; 問:助行是什麼呢? 答:那就是多行好事,不作一切不好的事,所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問:什麼事是不好的事呢? 答:最重要的有五種:一是殺生,二是偷盜,三是邪淫,四是妄語,五是飲酒。這五件事在佛教裡是嚴厲禁止的,那就叫做五戒(應該戒除的五種不好的行為)。學佛的人對於五戒是不可不守的。還有,不可吸各類的煙,因為吸煙的人口氣常臭不清淨,這樣去禮佛念佛是不恭敬的,更不必說煙草含有尼古丁毒素,對健康有害了。 問:殺生怎樣戒呢? 答:就是一切生靈都不去殺害,也不吃它們的肉,因為照因果報應的道理講,現在你殺它,將來它必殺你,現在你吃它的肉,將來它必吃你的肉。你想,可以不戒殺嗎?至於殺人,那就更不用說了。 問:這麼說來就不難了。請問戒偷盜是怎麼樣戒的呢? 答:戒偷盜,就是不貪圖不義之財。不屬於你的,不應該拿的財物,絕對不可以拿。明偷暗搶,貪污受賄是要嚴格禁戒的。 問:怎麼叫戒邪淫呢? 答:就是除了正式的夫妻以外,不可和其它男女有******腐化行為,也就是說,要切實遵守一夫一妻制。 問:戒酒自然就是不喝酒了,戒妄語是什麼意思呢? 答:就是不說謊言誑語和不做哄騙人的勾當。 問:這些事都還不很難。 答:不過還要知道,對這五件事不但要戒住身子不去作,也要戒住心不要動犯戒的念頭。就以戒偷盜來說吧,去偷盜或搶奪別人的東西,固然算偷盜,就是看見人家的東西,心裡想著,怎麼可以拿來算自己的,這也是偷盜。其它四戒都是這樣。你不要以為我不過這麼想想,並沒有去實行,又沒有別人知道,還怕什麼呢?不知心裡一來念頭,就種下了因,將來早晚定要結果的,怎麼可以不加小心呢? 問:要掌握住這顆心,那就難了。自己約束不住自己的心,這可怎麼辦呢? 答:念佛就是唯一的好辦法。當你覺得你的心不受約束的時候,趕緊一心念佛,惡念自然就消滅了。 問:不作惡倒還可以勉強著辦。說到行善,我沒有錢,不是沒有辦法嗎? 答:這就錯了。行善不一定要用錢,你有身體,遇見對於人們有益的事,費點氣力去做一做,這便是身善。你有口,遇見有爭斗的,給他們勸解勸解,遇見好人好事極力贊揚贊揚,這便是口善。看見人家做好事,聽見人家說好話,覺得滿心歡喜,這便是心善。有錢的,捨衣施食,修橋鋪路,以及供佛齋僧、印送經書,固然是行善,無錢的,就是聞見善事,心口隨喜,也同樣是行善。 問:做什麼事情,不用費錢而功德最大呢? 答:勸人學佛功德最大。因為捨衣施食,不過救人肉體上一時的痛苦,若能勸人學佛,是救人永遠脫離六道輪回的苦。你想功德大不大呢? 問:念佛還有別的問題嗎? 答:大概就是這樣。不過初入手還有要緊的三件事是必須知道的。 問:是哪三件事呢?請你說說好嗎? 答:學佛難得到是真信,對於西方有個極樂世界,和念佛的人臨終佛來接他生到那裡去,這一事實,要真信不疑。果然能信,那就成功三分之一了。既知這個極樂世界有種種好處,須發切願,要向那裡往生。心中常存著那是我的老家,其它的地方不管是好是歹,我都不去。果能抱定這個念頭,那就成功三分之二了。再加上實行去做,那就完全成功了。話雖這麼說,但是這三件事——信、願、行是聯貫的,缺一便不成功了。《同上》

怎樣念佛

問:念佛不就用嘴念嗎,還要注意什麼呢? 答:有些人口裡雖然不住的念佛,心裡卻盡管胡思亂想。這種念法只種遠因,利益不大。必須口裡念佛,心裡想佛,心口如一,然後才易成功哩。 問:那不是很難嗎? 答:你看,你一會嫌念佛太容易,一會又嫌太難。實在說,念佛一法,說易極易,說難很難。不過不管難易,只管耐著心多念,日子久了,心自然慢慢地不會亂了。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就怕心不專。」堅持下去,就能獲得成功了。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念佛的時候要使每個字都從心裡經過。口裡念得清清楚楚,耳朵聽得清清楚楚,每個字都從心裡發出來,再聽到心裡去,一個字也不可把它放鬆。這樣時間久了,亂想雜念自然少了,心也就安定了。這是最好的一個方法,千萬不要忘記。 問:念佛應該在什麼時候呢? 答:應該在每天早晚兩個時間立一個課程,限定念佛多少,或幾百聲,或幾千聲。可以照各人的情況規定。規定以後,無論忙閒,非念完這個數目不可。此外,不管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都可以念。念的遍數越多越好,念的時間越長越好 問:在工作的時候也能念佛嗎? 答:是的,搬柴挑水的時候可以念佛,刷鍋洗碗的時候可以念佛,耕種除割的時候可以念佛。不論行住坐臥都可以念佛。總之,除了用心的事情,其餘工作都是礙不著念佛的,而且一面工作,一面念佛,能使雜念不生,心志專一,頭腦清醒,工作做得更好。 問:念佛要大聲念,還是小聲念呢? 答:大聲念也好,小聲念也好,口裡不念心裡默念也好。只有睡在床上的時候和不幹淨的地方,只可心裡默念,不可念出聲來。念出聲就不恭敬了。但是遇著危急的時候,無論在什麼場合都可以出聲念的。 問:學佛要供佛像嗎? 答:最好供一張釋迦牟尼佛像,或西方三聖像。(阿彌陀佛和觀音、勢至二菩薩,稱作西方三聖。) 問:佛像供在什麼地方合適呢? 答:有閒屋收拾出一間最好。如果沒有,就供在自己住的房間裡也可以。但總要收拾得干淨些,並且在像的上面遮塊淨布,不念佛時把布放下,這樣就不至於褻瀆了。佛像最好向東,念佛的人向西對著佛像,如果不能這樣,就是隨便向那一邊也都可以供佛的。 問:實在沒有適宜的地方,不供佛像也可以嗎? 答:假使實在辦不到,那末只要誠心,不供佛像也可以。 問:對佛應該行什麼禮呢? 答:這可有多種方式。可以磕頭,可以作揖,可以鞠躬,可以合掌。(把十指伸直,兩手掌並攏一起放在當胸的地方,叫作合掌或合十。)但以磕頭禮拜為最恭敬,最能滅罪得福的。 問:念佛的時候必須跪在佛的面前嗎? 答:也不一定。跪著、站著、走著、坐著都可以念,不過要誠心就是了。當然啦,能跪更好。 問:這佛、法、僧為什麼都稱做寶呢?

答:因為它能增長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就象世間的財寶能養活人的生命一樣。禮念這一句,是表明我全心全意以佛和佛說的經,以及菩薩高僧等為我的老師。我就從此依託他們,做一個佛教的信徒。 問:請問念釋迦牟尼佛作什麼? 答:因為這個念佛法門是他教導我們的。想念他,禮拜他就是不敢忘本。 問:念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又是什麼意思呢? 答:因為念佛的人臨終的時候,是這兩位大菩薩和阿彌陀佛,一同來接引到西方去的。所以念完佛以後,對這二位大菩薩的名號,也要念也要拜。 問:清淨大海眾菩薩是什麼菩薩呢? 答:清淨大海眾菩薩是其它眾位菩薩的總稱,「清淨」是說極樂世界的一切菩薩都是很清淨的。「大海眾」是說菩薩的眾多就和大海一樣。我們早晚就要和這些菩薩作伴侶,所以預先要念他們,拜他們。 問:迴向偈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用處呢? 答:迴向偈的用處很大,修行的人不論念經念佛,念完了,一定要把迴向偈念一遍的。「迴向」有歸攏趨向的意思,就是要把念佛念經的功德,匯集到一個目的上去。那是什麼目的呢?就是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不但念佛念經要迴向極樂世界,就是做了無論什麼善事,也要迴向到極樂世界,而不應要求有什麼名利、健康、長壽等的報應。這樣積得功德多一分,往生的希望也就大一分。若是把所作的功德不迴向到求生極樂世界上去,恐怕下一世只能得天道或人道享福的報應,那麼,依舊不能脫離六道輪回。而且福報越大,造罪越容易,等到再下一世就很危險了。 因此,學佛的人必須把一切功德都迴向到往生西方這個目的上去。這樣,壽終以後就可以盼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功課的最後,念迴向偈的時候,也和念佛一樣,要一字一句都從心裡經過,不能隨口念念就了事的。《同上》

余話

問:那麼,焚化錫箔、紙錢、冥器有沒有用呢? 答:佛教的經典裡不說錫箔、紙錢、冥器可以給鬼使用,或可為生人存庫。這是中國人的習俗,自漢朝「喪葬瘞錢」,才開始演變而來的。因為佛教不認為人死以後一定去做鬼。鬼只是六道之一,人死後說不定能生到其它五道中去。佛教更不相信經過焚燒的紙扎冥器、錫箔、紙錢能夠供鬼使用。 問:一個人能夠修成仙人,有了種種神通,不是也很好嗎?為什麼一定要求生極樂世界去,巴望成佛呢? 答:仙人雖然也有神通,不過他們的神通最多不過得了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五種通罷了。講到六通中最重要的漏盡通,他們是一點也沾不到邊的。所以有一句話叫做「五通神仙,六通羅漢。」就是說仙人只能得到五種神通,羅漢才可以得到六種神通。而且仙人所得到的五種神通,比較羅漢所得的,表面上看起來,雖然一樣是五種神通,但是神通的作用就相差得遠了,就比如土塊比泰山一樣了。那麼,仙人還比不上羅漢,又怎能和佛相比呢? 還應知道,最重要的一點是,那仙人因為得不到漏盡通,所以就不能超出三界,只好仍舊在這個輪回裡不住的轉來轉去。他們花了很長時間和很大的功力,由於沒有依照佛所指示的方法去修行,到頭來還是不能回復本有的佛性,了生脫死,超出三界,實在太可惜了。 問:你的一席話使我了解了佛教的大概情況,不過,我的記性很不好,今天你所談的話又多,我覺得有點模糊了。請你再簡單了當地重說一遍,不知還耐煩嗎? 答:可以的。我且分成幾條來說說吧。

一、人的肉身會死亡,但人的神識是不滅的。因果報應、 六道輪回是確實存在的。要脫離六道輪回必須學佛。

二、信仰不好的教門害處很大。佛教的教理最深,宗旨最純正,歷史最久遠,信徒最眾多,所以我們應該信仰佛教。

三、佛教的法門很多,大多數法門都是很難學的。最方便,最容易的要算淨土宗了。所以我們學佛應該學淨土宗。 四、修淨土的人應該信極樂世界是真有,阿彌陀佛是大慈大悲的,只要我們一心念佛,到了臨終的時候,佛自然會來接引,一定不會錯的。

五、修淨土的人必須願意往生極樂世界,並且要勸化一切眾生同生極樂世界。

六、修淨土的人應當時常誠心念佛。在勞動中,除了用心的工作以外,都可以念佛的。

七、念佛的人應該遵守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並且根據自己的力量,隨時隨地多行善事。

八、學佛的人隨著功夫的深淺,今生就能得到或多或少的利益。

九、學佛的人應該把念佛行善等一切功德,完全迴向往生淨土,不可但求避免災難,或求天上人間的一切享樂。

十、學佛的人應該隨時隨地勸人念佛,對自己的眷屬親戚朋友更為要緊,以便臨終的時候能得到他們的幫助。

十一、學佛的人不可相信外道書籍,不可聽旁門外道的瞎說。以上十一條,你只要記得住,信得真,踏踏實實去修行,往生西方淨土是穩穩當當的。 問:現在我對於佛教,已經絲毫沒有疑問,決計如法去實行了。將來我得脫離苦海,往生極樂,全是沾了你的光,我將怎樣報答你呢? 答:我不敢接受你的報答。把學佛的利益和方法老老實實告訴人,是學佛者的本分。但願你照著我的話多多念佛,同時,多勸別人念佛。這樣,當你生到西方淨土,見佛聞法,證得無生法忍以後,早日回到這個世界上來,把一切在苦惱中的眾生完全度脫,那就是報我的恩了。《同上》

淨空法師:學佛有什麼好處?

1、學佛一定是愈學愈歡喜,所謂法喜充滿、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2、迷惑、煩惱、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不容易做到;至少是一年比一年少,這總是一定要做到的。功夫再好一點,一個月比一個月好,能夠做到一個月比一個月好,那我就很恭喜你。為什麼?你的功夫得力了,非常得力。

3、如果你說你一個星期比一個星期好,那我就可以說,你這一生決定成佛,沒話說,決定成佛。一個星期比一個星期進步,這還得了嗎?這不得了!這是我們要努力的。就是我們的煩惱、習氣、妄想、執著要逐漸地減輕,心一天比一天清淨,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長。智慧增長,對人、對事的看法不一樣了,處理起來也不相同。

4、有很多很用功的人,我教他念經,一天念十遍。念了一年多來見我,他說是不一樣,妄念少了,現在好像是聰明了。為什麼?辦事情很順利,講話也不會顛三倒四了,處理事情好像也很有條理。

5、心清淨,智慧現前,你看看,一、兩年效果就收到了,所以,我們要懂得一門深入!學佛有什麼好處?「佛法德用」。這個德跟得到的「得」是一個意思,古時候這個德是通用的。你所得到的是什麼?是「大覺」,得到的是智慧。

6、智慧起作用,起作用就太多太多了,歸納成兩大類,一類是「大慈」,一類是「大悲」,常講大慈大悲。大慈是「利樂有情」,我快樂,我也要幫助大家都快樂,這是大慈,這是佛法的用處;大悲是「教化眾生」,悲心就是憐憫心。

7、佛大慈大悲,普渡眾生、幫助眾生、成就眾生,令一切眾生在一生當中成就無上菩提。我過去迷惑顛倒,得到佛法的啟示,才能夠恢復自性的清淨光明,我得到這個好處!

8、世間有許多人還沒有得到好處,機緣成熟了,機緣成熟就是他肯接受、肯相信、肯依這個方法去修行,我要把這個法門介紹給他們,讓他們統統都能夠得到好處,統統都能夠離苦得樂,統統都能法喜充滿!這就是學佛!

淨空法師:學佛從哪裡學起

1、人在一世當中,能夠過得最幸福、最美滿是什麼人?知足的人!

2、一生過得最有意義、最有價值、最幸福的人,不一定是大富大貴,不一定有財富,不一定在社會上有很高的地位。

3、像祖師大德所示現,我們社會一般人看的是貧賤,他在社會上沒有地位,這叫賤,賤是沒有地位,貧是沒有財富,但是他過得最幸福。

4、世間大富大貴的人,有地位、有財富,沒有他幸福,沒有他自在,沒有他快樂。所以你要想成就究竟圓滿、幸福自在,首先要懂得知足。

5、知足是大富,知足是大貴,世間人不曉得!何以說知足是大富大貴?知足的人全心全力幫助別人,幫助別人是種善因;既種善因,後面必定有善果,這是一定的道理。

6、知足之人決定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他樣樣都在做,熱心在做,他捨己為人地在做,所以他的果報就無比的殊勝。

7、不知足的人不肯布施,吝嗇!貪吝是一切眾生根本煩惱,所以佛教菩薩斷煩惱,頭一個就對准這個根本煩惱,教菩薩學布施。

8、六度,布施在第一個;四攝法,布施也是在第一個。知足的人能施,不知足的人不能布施,所以把布施擺在第一。我們要細心去觀察,深深體會到這個意思,那我們學佛從哪裡學起?自己就曉得了,從知足學起!

真正修行的人該做什麼?

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廟裡,更在社會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頭、撥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習氣、煩惱依舊,性格、心態依舊,沒有任何改變,這不是真正的修行。

我們修行應該做什麼?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明了我們學佛人的義務和學佛的目的。淨空老法師講,學佛人要「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這就是我們必須盡的義務。

你的工作環境也是你的道場,你的壇城。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都要把你的修行融入到你的工作中,面對境界歷事煉性,對人煉心。要盡你的責任和義務,要盡心盡力地做好你所承擔的一切,要制心一處,用心去做每一項工作。把你的服務對象視為父母眾生,一切為他們的利益著想,以真誠心對待每一個眾生,關心他們,幫助他們,理解他們,體諒他們,做眾生的公僕,全心全意地為他們服務。當你不求任何回報地去給予、去奉獻的時候,這就是你的修行,你會得到無比的快樂。你的事業、你的工作、你的一切都會順利。不要怕遇到違緣障礙,他可以歷煉你的心性,提高你的層次,增長你的智慧。

你的家庭就是淨土,就是你的寂靜處。要把你的淨土打掃的乾乾淨淨,布置的清淨莊嚴,要任勞任怨的盡你的責任和義務,擦掉灰塵就是擦掉你的業障,掃除垃圾就是掃除你的煩惱。你的家人都是你的親人,都是你的父母眾生、兒女眾生,都是你的金剛道友,要關心他們,照顧他們,尊重他們,不要傷害他們,怨恨他們。各有各的因緣,各有各的福報,你執著什麼,什麼就會傷害你,你執著誰,誰就會讓你傷心,一切都要看成如夢如幻,放下所有的妄念,但放下不是放棄,該做的還要去做,還要做好。人生如同一場戲,戲已經開場了,你就要演下去,但是你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知道,你是在演戲,哪裡有真的夫妻?哪裡有真的兒女?既要演好你的角色,又不要假戲當真,其實人間並不是我們的老家,眾生只不過是匆匆過客而已,有什麼可執著的,有什麼可計較的,少說一句又能怎樣?退一步又能怎樣?凡事不要只考慮自己,要為對方考慮。只有去掉了自私、自利、自愛,你才能夠自在。你真正有了慈悲心、菩提心,不但上師三寶會加持你,就連山神土地都會幫助你,只要你如理如法地修,真心誠意地去做,別人自然會尊重你,喜歡你。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待你,不要總是怨天尤人,不要總是挑別人的毛病,看別人不順眼,不要總想去改變別人,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修好自己的心,一切境都會隨心轉。如果你以寬闊的胸懷容納一切,包容一切的時候,你就不會有想不通的事,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看一切境都是好境,能經常查找自己的缺點,能不斷地去掉我執,這就是修行,否則修什麼呢? 其實,修行和生活、工作並不矛盾,佛性是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的,然而人們陷入了繁忙的事務,到處奔走尋求,忘記、失落了自我,不知道最重要的、最寶貴的東西應該從自己心中尋找。佛就在心中,真正的佛就是自己的心。我們一定要有信心,信心有多大,成就有多大。認真學,堅持修,,一門深入、專修專念、一句佛號求生淨土,今生一定能夠成就。摘自《原平居士的QQ 空間》

為何我皈依十年還不敢說自己「信」佛?

「真正的慈悲不僅僅只是單純的行善,更是要勇敢承擔和面對自己靈魂深處隱藏的陰暗,心裡還有一絲一念的虛假和掩飾,就離道遠去。」 ---行者

「真信必見於真行,真行必然是真信」---行者

本文作者:拉珍菩薩

我曾對一個煩惱不堪的行者說:「你不信佛」。她圓瞪眼睛反駁:「我學佛修行十幾年,不信佛信什麼?」我說:「你不信。佛陀說煩惱生時即是我執魔,你不信;佛陀說諸法如夢幻泡影,你也不信。你若真將佛的說法信到心坎裡了,你會放心大膽讓自己進入魔境嗎?你會對一個夢執著成這樣嗎?在煩惱侵襲你的時候,佛說的對治方法你丟在一邊,這能算信佛嗎?」她不說話了。

這是大約兩年前的事,自那時起,「信佛」的問題就常在我心中盤繞。信,是學佛修行的第一個重要課題。《法集要頌經》偈語:「無信不修行」;《說無垢稱經疏》雲:「信為入法之基礎」。可見信的重要,沒有信,其它一切行持都談不上,信如高樓之基。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拉珍今天的題目只是針對那些還沒皈依的門外漢,大多數佛門中人會氣定神閒的給自己下一個不錯的評語:「我當然是信佛的,『信』這個課題早就解決了,要不怎麼會皈依佛門?」其實未必。皈依這個形式並不能代表真的信佛。

就像逛商店,不是每一個進入商店的人都是要買東西的,很多人只是路過隨便逛逛,湊個熱鬧,看個風景,或無聊打發閒暇,即便有人拿起了商品也不見得會買。而在百千萬億佛門弟子中,能算得上真信佛的,很少。正因為不是真信,才不能正解,更不能付諸於行,因而成就解脫的人鳳毛麟角。

一、真信必見於真行

曾經有位老法師,修行幾十年了,弟子也很多,有一天卻發出這樣的感慨:「昨晚我看到院子裡的一個鬼,真沒想到,哎呀,這個世上竟然真的有鬼呢!」

還有位在家弟子,一天非常驚訝地說:「嘿,我才發現啊,動物還真的有感情!」多可歎啊,佛陀說了那麼多六道輪回、眾生平等的道理,他們聽了學了幾十年,且已為人師表,竟然從不曾相信!

那些道理他們認為只是道理,從不實際運用,古人常說「地獄門前僧道多」,他們只是披上了聖潔莊嚴的袈裟,徒有佛弟子的外表,卻從未相信佛說的法義。別以為這種人是少數,事實上,不信佛的佛弟子,遍布佛門。

還有這樣一個公案:一行人,修行多年,神通都修出來了,卻忽然因為修行前種的大惡因,業果成熟,種種惡報現前,最後還鋃鐺入獄。在獄中,他產生了很大的煩惱,覺得學佛無用,幾乎退失道心。此時佛陀化現為一老僧入獄點化他,他對老僧說:「我現在非常痛苦,你能不能跟我說點什麼開導我一下?」老僧遞給他幾卷經書,然後對他開示因果的道理、修行的道理。他卻更煩惱了,對老僧嚷嚷:「這些經書我都讀過,你說的這些道理我早就知道了,怎麼還是這些啊?能不能說點新的啊?」老僧長歎一聲:「唉——你要我說什麼呢?佛陀掌中無秘密啊,一切解脫的方法都教給眾生了,我都說了兩千年了,你們總是不信,我還能怎麼辦呢?」說罷,老僧憑空消失不見。行者此刻才幡然醒悟,生起正信之力,繼而於獄中修成正果。

信佛的概念,不止是皈依了就叫信佛了,不止是在家供個佛像,手腕帶串佛珠,入廟磕頭隨喜就叫信佛了,也不是穿上僧衣,披上喇嘛服,或者登上高位為人師表就真的信佛了,甚至不是聽聞了羌佛法音,熟讀了世尊經卷就叫做信佛了。就像那獄中的行人,他所學頗多,可一到實用對治的時候所學非用,所以佛陀說他不信。

信、不是一種形式,僅僅停留在形式上,遲早會變成虛偽。信的層次有多種不同,每一種層次所相應的修持境界也不同。《大乘莊嚴經論》將信分為十三個品類,「一者可奪信。謂下品信。二者有間信。謂中品信。三者無間信。謂上品信。」直至第十三品「遠入信」也叫「極淨信」,為八地菩薩至等佛覺地所相應之淨信。由此可見,信的問題,絕不是入了佛門,就可以放下不管的,而是貫穿於直至成佛的全部行持,無論任何層次的行者都應該隨時反觀自查的一件大事。

放眼我們的修行人,下品、中品信者居多,上品信者少之又少。而下品、中品信者,嚴格說來不算是信。因為那種「可奪」之信,即易被奪走,易被動搖,易被本人捨棄之信,如牆上之草,根不入土,稍有風吹便轟然倒梉,或者「有間信」,時而信時而疑,時而信時而放逸,像破損的錄像帶,中間不停間插著沒有磁劑的空白畫面,信中有覆,信中有障,不能朗淨如一,這種不淨雜染信因,定然結不出成就解脫妙果,這種信的意義微弱,算不上真的信。

信佛,信佛的什麼?一信佛之實有,二信佛之言教。信佛實有是一個基礎,連佛之實有都不信,聞佛說法還起厭謗的人,正是《究竟大悲經》中所說的「皆是宿世久遠造五逆行謗一切混融行者。以謗因緣而便墜落墮於三途受苦無量。經百劫千劫百千億劫受罪畢已。謗報受飛禽走獸之形。復倍上數受謗報畢。生在人中或為下賤。復受畢已生在種性之中。以本謗因緣還復起謗名為下士。」這類劣根下士不是此文論及的主要對象,本文主要針對已入佛門的弟子和皈依佛門的在家學佛人,對於「信佛」這個概念的片面理解,而這個片面理解正是障礙行人正確行持獲得受用的關鍵所在。

僅就信佛實有這一點,多數佛門弟子大體可以過關,但行人對「信佛」的誤解也往往在於此,以為這就是信的全部。其實,信佛實有只是一個開頭,比如有醫王教你做醫生,信醫生之實有,信醫生之好處只能算一個好的開始,若僅止於這種信,還遠遠不能達成你做醫生的目的,因而更重要的是信醫王之言教,將此言教付諸實踐鍛煉培養才能最終成為醫生。同理,信佛之目的在於解脫輪回成聖,那麼只是信佛實有這一點,並不能直接達成解脫成聖的目標,信奉、遵從、行持佛陀的教言教戒,也就是依教奉行,才是結出解脫成就妙果的真信因。真的信佛,不只是概念上的基本認同,這種大體上的粗糙認識,只會結出下品、中品信。真信是會生力的,因為真信是深入靈魂的,是用全部的身心去迎接,是用徹底的誠懇去受納,這種純淨的信,會在人內心形成一種力量,這力量會排開許多過往和當下的阻礙,帶動人的思考、語言和行為自然的趨向、近附、相應他所相信的對象,這種趨向、近附和相應的程度越深,面越寬廣,其信奉對象對自己產生的作用就越大,效果就越鮮明。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真信的作用效果是表現在身口意三方面,而不僅僅是意識概念大體認同這麼簡單。那麼,當一個佛弟子反觀自己,那種對於諸佛教言的信從,並沒有深入內心生起強大的心力,在身口意三業上並未產生深刻的力用效果,則說明他對諸佛教戒的真信力尚未生起。在《大方等大集經》中,具體列舉了十七種信力,條條都是將佛陀教戒落實於三業無有遮障遲疑的正行,如「能一切施不求果報是名信力」,「若有修行忍辱之法不求其果是名信力」等等,它清楚地告訴行人,只有當我們將佛陀教言實實在在施展到行持上了,才能叫做有信力。有人會說:「唉,要到這種程度才能算真信,太難了吧?」不對,這是最基本、最起碼的。

我來說兩個簡單的世間譬喻:

有一個人,常走一條山路,一日遇見樵夫,樵夫告訴他:「你不要走這條路,這路上毒蛇猛獸很多,危險!你要走山下的大路。」此人萬分感謝樵夫,並表示一定聽從勸誡。但第二天,這人站在路口想了想樵夫的話,覺得山路其實也沒那麼危險,終究放棄了大路繼續走山路。請問,這個人相信樵夫了嗎?你當然會說他不信。你從哪裡看出來的?從他的實際行動上看出來的,是從行上鑒出了他的信。不管他說了多少好聽話給樵夫都不能代表對樵夫的相信,到了實際行動的關口,他放棄樵夫的指點,選擇了自我的判斷,充分說明他其實並不真的相信樵夫,真的信進去了,他一定不會再走山路。

再比如,你生病了,醫生告訴你要吃什麼藥才能痊癒,你不反對他的說法,還不斷贊歎對方學問高,醫術好,但說一千道一萬,你就是不按照他的處方吃藥,這叫什麼?這叫應酬,叫虛偽,你從心底裡並不真的相信他的醫術,或不信他的診斷,或不信他的藥效,你的那些贊歎都是客套應付他的,你對他沒有生起真信心。真的信,你會立即行動,毫不遲疑地按他的藥方抓藥、吃藥。

那麼佛陀告訴眾生:六道輪回是充滿痛苦的,凡夫眾生是必定要生死輪回的,如佛教戒修行才能了生脫死離開輪回痛苦……眾生口頭稱是,恭敬贊歎佛陀偉大佛陀光明佛陀說得太好了,可是一轉頭,照樣熱衷於輪回諸事,漠然於佛說出離之行,這不正是行路人對於樵夫的不以為然,不正是病人對醫生的虛偽嗎?

所以,行者們,真信必見於真行。

二、真行必然真信

, , ; 前些時有人批評我多餘,可能會哪裡用得著你在這裡東呼籲西吶喊的?這個說法雖然只是一時嘲諷氣話不必當真,但它卻又讓我思考到「信佛」這個問題,因為這種增上慢所遮弊的正是對於「信」的誤解,這是一種比較普遍的偏見,很值得一提。

很多人認為佛陀的法,我恭恭敬敬聽過了知道了就萬事大吉,但卻不知,這是「夏蟬高唱知了歌,無常生死半月近」,那不是真知,真知乃真信真行之所獲,否則皆為數他人珍寶的表面敷衍之知,不能解決任何實際問題。釋迦世尊傳三藏十二部佛法在這個世界已經兩千五百年,如果這些法義,每一個修學者當下信奉不二,一絲不苟完全如法施用於三業,那麼娑婆世界應該是菩薩羅漢滿虛空,到處是極樂聖境了。可惜事實不是這樣,佛陀說的法,不是每一個聽過的人都生起了真信力,多數人淺淺的理解一下,口頭掛一掛,在現實的利益興衰湧到面前的當口,無始業力帶動世間八法立刻左右他的心識,他就會無視佛陀教言,選自自我判斷,現實生活、社會人際的標准成為他要採信的主體,佛陀說得再多再好,那些道理他總覺得離自己很遠,甚至用起來還有些別扭,還是不如從小習慣的人世規則來得真實,不如自我利益的需要來得可信,因而修行解脫之途總是在佛法與世間既得利益之間走得坑坑窪窪,成就解脫總是遙不可及。

究其原因,都是因為真信之沒有產生,不能帶動三業相應於諸佛菩薩的加持之力,驅不散惑業無明的緣故。同樣都自以為是在學佛,修行,但究竟有多少人因佛法而徹底醒悟,進入真修實證呢?仔細看下去,多數行人對佛法經典的認識人雲亦雲,嘴上說著了不起,但心中一片茫然混沌,大法義理從心識表面滑過,沒有落進靈魂深處,內心根本沒有產生強大的信力驅散障業生起光明覺醒,學了半天還是凡夫我執依舊。例如,我今簡略舉出行者中常見的一頭一尾三大不信。

第1、不信無常。

八種正見之第一正見「無常心」,很多人以為只有不學佛的人才不信無常,其實不然,佛門弟子大部分都不信無常。諸法無常,苦空無我,這是佛陀醫王對輪回世界的診斷,很多行人對這個偉大的真理,只是聽聽而已,聽的時候覺得很有道理,很贊同,但就是不用它來觀照自己的日常生活,如同病人對醫生的悉心診斷首肯贊歎,但出得門來就把醫生的處方丟進了垃圾桶,好像醫生對自己的診斷只是講了一場事不關己的醫學講座,那是泛泛的理論,跟我沒關系,不是在診斷我。這種人不僅不信醫生,更是侮辱了醫生。而我們學佛修行的弟子們,就經常干這種侮辱佛陀的事。

我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景:有人剛念完佛,懺悔完不一會兒,就跟人忿忿然說著某人的長短是非,沒多久又因為某人做事的方式他看不慣而氣憤數落個沒完沒了,沒過多久又在電話裡教唆他人如何打擊旁人爭奪利益,或者又因為一點吃喝拉撒的生活瑣事吵到掀房頂,或者為了一點利益分配算計到廢寢忘食,或者為了誰的名聲最近比自己大,誰在哪方面佔了自己的上風而機關算盡,如何能讓自己更風光……如此等等,千狀百態的計較執著,這就是剛學完無常心的行人,萬法無常的道理也就是那麼耳邊一聽就不見了,輪回因果的苦處也就那麼一歎就消失了,跟他自己的生活好像毫無關系,他就是不以佛說無常觀來映照周遭從而放開執著,反而以對周遭一切的執著自我蒙蔽,驅趕遠離著佛說的真理,或者因為他現在活得自以為不錯,便並不真的相信他所學到的那些「無常苦」就是自己的前景。輪回無常的問題,在閒坐無事的時候,可以想想,可以感慨,一旦具體面對一件事,一個利益,一個需要,一個矛盾,一個困難,就什麼都是實實在在的恆常了,什麼都是必須抓住不放的了,佛陀的真理就被眼前的現實需求壓下去了。這不是個別現象,幾乎人人都在做這種程度不同的漠視甚至嫌棄佛陀教誨的事情。我們不信佛,因為從不實行佛之所說。

第2、不信六道眾生皆為父母。

大悲我母菩提心第一條「知母:了徹三界六道眾生無始以來於輪回轉折中皆我父母。」這是羌佛和十方諸佛於無量智慧神通中觀照後告知六道眾生的絕對真理,可是,我們很多行人卻有意無意將它看作只是一種理論或心境上的假設,並不十分當真,更不如法觀行。比如我曾親見這樣一幕:道場藏經樓正在整理,螞蟻大軍卻黑壓壓開了進來,僧侶們慌忙用各種柔軟工具將螞蟻裝起來送到藏經樓外,但因為太多了,這邊送走那邊進,時間稍長,有些人不耐煩了,為了自己做事方便,假裝看不見,在螞蟻分布的區域大踏步來回,有人制止,他們狡辯:「我看這一片好像沒有螞蟻了嘛」,繼續走,直到我怒吼:「你腳下踩死的就是你親人父母!」他們才悻悻離開。這些人也是學佛修行的人,也在說自己在修行,但眾生父母這幾個字他們學進去了嗎?真的相信了嗎?若真信眼前的眾生往昔之中就是自己的父母,他會把大腳往父母背上踩嗎?會這麼冷漠的殘害他們的生命嗎?

還有嗔恨,恨矛盾對方恨得咬牙切齒,恨得不能相見,恨得夢中都在鞭撻斥罵,恨得盼其衰敗倒霉,恨得不留任何心理空間給予原諒;還有惡意的算計、整治,還有決不罷手的爭奪,惡毒刻薄的傷害等等,這是學習修行大法的行者應有的觀境?這是佛弟子對佛陀的真信?他若真的相信眾生是父母,他會用這麼惡劣的心境相對嗎?

再如有行人於眾生受難的實驗室、解剖間、展覽場、市場等處,或見眾生悲慘身世、痛苦狼籍的生活,無動於衷,以因果二字為自己生硬荒涼的內心作掩護,卻不知這恰恰不是真的明信因果,是愚癡的錯行,真明信了因果,應該知曉當下一刻面對眾生的苦難,於自心中該生起什麼樣的心念才算種了一個善因,將能結出好果。因而,真信因果的人見到這些苦難會如羌佛所教,明觀眾生無始以來皆是養育愛護過我的父母,生起悲憫心、憐惜心、拔救心,怎麼可能漠然罔顧?此類行人有何資格論及菩提,那麼麻木的心地怎能利益眾生?怎算是佛陀弟子?自當羞愧到無地自容矣。

再者,如果世上所有的在家人,出家法師,都能跟無量慈悲的阿彌陀佛,釋迦世尊一樣,真的把六道眾生看成自己的父母親人一般呵護關懷,則十善、四無量乃至菩提心的行持都能如法建立,哪裡還會有那些為了自己的面子或利益阻礙眾生學到正法的事存在?哪裡還會有用假法邪見殘害眾生的事發生?

這是頭上兩個常見的不信,再說尾上一個不信。你問每個學佛修行的人想不想成菩薩?每個人都會說想。問他有多想,他會說非常想,如果立刻成菩薩,立刻五明通達、神通廣大法力無邊那就最好。但問每日如法觀省七支行條,大悲從善了嗎?多數人卻沒有。為什麼?因為他把佛說的法,只當一句話看過聽過,不曾真心認為是成聖的神效藥而實實在在吃到肚子裡,信到心坎裡。

我這裡只提到三條,再把八基正見、雙七支菩提心法一條一條拿來對照,到底有幾條落到我們的行持當中生用了?多麼偉大的解脫法啊,是我佛大悲,為讓眾生徹底脫胎換骨,直取成就聖道而傳的最上菩提大法,但可惜,醫生的本事再大,開出的藥方再神效,病人不真信,不照章辦事,不照方抓藥吃藥,再神效的藥方也生不了用,病人的病還是不會好。無論佛陀的修行大法有多麼偉大多精深,無論它對修行人的行持有多強大多快捷的幫助,受教的我們,若不對此法生起絕大的信心,不產生深刻的信力,不從靈魂深處徹底認識到佛法是從根本上解決現實問題的良藥,不把它用到觀照行持當中,法再偉大,跟我們是脫節的,沒有實際關聯,佛法的力量怎麼落到我們身上? 怎麼為我們驅除障業?怎麼解脫?就算無量諸佛菩薩都匯聚在我們面前施以加持,不具真信的我們也同樣不能相應其力,解脫不了。佛陀的法不是拿給我們鑒賞的,不是拿給我們贊歎的,不是拿給我們作理論研究的,不是拿給我們供奉而已的,佛陀的法是拿給我們實用的,用來對治輪回的。正如羌佛所說:法音不是聽了就算了的,聽了要照著做才行。一到具體施用時,你放棄佛陀教戒,忽略世尊教誨,忽略至尊三世多傑羌佛法音,這叫信佛嗎?

所有行持的起基,就是一個「信」,無信,無真信,一切成就都無從談起。《維摩經義疏》雲:「通辨一切群生有信心者。則入佛法。故智度論雲。如人有手至於寶山。隨意所取。若其無手。則空無所得。有信心人。入佛法寶山。得諸道果。若無信心。雖解文義。空無所得也。」

釋迦世尊和十方諸佛菩薩的法義如一座寶山,山中有玲琅滿目八萬四千珍寶,寶山無人看守,來者不拒,但憑行者真信心取寶。真信如手,伸手可取寶無數,滿載而歸。無真信,便無手,即便進入寶山,見到真寶,也是空無所獲。其實檢驗自己是否真信就這麼簡單,你有所獲了嗎?無獲因無手,無手即無真信,未曾真行也。

三、魔障與真信

障蓋行者對佛陀法教真正生信的,不僅是疑,諸如多忘、懈怠、惡友、放逸、少聞、驕慢、自卑、迷信、執迷戲論、沉湎享樂、不厭生死等等等等,一切不相應心行,都是阻礙行者生起真信力的障業。

而魔之所為,往往也為在這個「信」字上,以種種相,生種種障,與行者不相應心行共舞,藉助這些凡夫執障全面破毀行者對佛法的信力。於行者初入佛門時,於行者遇到真聖時,於行者得聞正法時,於行者想要思維佛法正理時,於行者欲實際行持時,於行者快要明悟真諦時,於行者功德上升時……於一切時,他們都在盤查,盤查每個行人的內心,還有什麼樣的盤根錯節,還有哪些強盛的凡夫意識,還有哪個角落是把持不松的世俗執境,那種地方正是他們的盤踞棲息之地,他們會在這些用凡夫我執構成的土地上著陸,並以此為根據地漸漸擴大地盤,一點一點啃蝕你心中原有的真信光明領域。或許他們顯現為一種思潮,一種洶湧輿論,形成一種使你舉步維艱的困境,讓你因畏懼而放棄對真諦的信從,放棄智慧清晰的明鑒而甘願隨波逐流;或許他們顯現為某種道貌岸然的說教,迷障你的擇法眼,不知不覺依從他們邪惡貪欲的目的;或許他們顯現為世俗忙碌,讓你完全沒有時間行持佛法甚至思維佛法;或許他們會顯現為某種極具誘惑的利益,讓你在它面前貪念增盛,徹底忘記佛說的一切真理;或許他們顯現為一種權勢,帶給你強大的壓力壓制你的正念,讓你被邪見牽引;或許他們顯現為一種榮譽或尊嚴,讓你為了捍衛它,不惜採用邪行;或許他們顯現為一種逆境,糾纏你,將痛苦悲傷憤怒等等劇烈的情緒充斥你全部內心,什麼樣的真理都被你丟到十萬八千裡;或許他們顯現為現實的需求,習慣的喜好,美麗的執著,醜陋的厭棄,難離的惡友,不可侵犯的驕傲,難以放下的面子……等等等等,以種種相,生種種障,直到你的每一個心念上都站著他們的兵力,你的整個心靈都被他們侵蝕,他們就滿意了,因為你已經徹底被他們俘虜,你已經不再採用佛說的行持法對治他們,你不再真行,也就丟了真信,你滿腦子都是世俗執念,你的心念行為所相應的全是世間八法、邪知邪見,此刻你縱入寶山也是空無所得的結局,一座道場已被破毀,一切佛陀言教於此行者都不再生用,魔之目的達成矣。

當如何是好?如何鏟除這魔障領地?很有意思,魔最喜障弊的是佛弟子的信力,而驅除諸魔的利器,恰恰又是這個「信力」。《說無垢稱經疏》說:「有信根故。萬善因此而生。有信力故。四魔不能屈伏。」「信如水精珠。能清濁水。」為什麼?因為真信力,是驅魔的大利器!因為佛陀教言正是用來對付眾生的迷妄、執著等諸輪回垢病的大善法,佛陀教給眾生的,正是如何鏟除那些用凡夫我執構成的心識土地的方法,一旦行者對佛的教言生起真信,則必真行,一當真行,凡夫執迷心土即刻被化滅,真行一法,化滅一處,直到處處都是佛陀所屬光明智能領域,那時,魔到何處棲居?正因為如此,《大乘集菩薩學論》說:「信能超出諸魔境。顯示最上解脫道。信為不壞功德種。謂能增長菩提苗。信為出生勝智門。」

那麼,信從何處生?不從外面生,從自心中生。怎麼生?主動自我熏習生。常於靜處思悟正法,深切領悟法義,深切審思心行,點佛法之香,遍熏我心。把持自心,觀省自心,常自發心,增上願力,誠贊佛德,憶持法教,除己罪念,觀無常苦,生出離願,求佛珍寶,真信力生。

常觀無常輪回苦,常見眾生苦處掙。常念佛陀智無量,常想我佛大悲勝。常贊佛陀拔救功,憶佛功德信力生。識我無常苦報身,放下我執入教門。百千萬劫遇羌佛,勿失光明成就燈。修行大法教我行,八基雙七松執根。執土松化魔無居,正信真行閉魔門。正信羌佛悲智圓,羌佛法教出真聖。如法造化身口意,依教真行善功盛。善業築壁魔奈何,魔去法耀信力真。信力生時魔軍顫,信力真時魔無門;信力生時智慧增,信力真時聖位等。

四、真行者真信

有真信力的行者是不同的,佛陀對宇宙萬法真相的教言他毫無遮障的全部真信,深深銘記,因而他不會在乎世俗興衰,名利是非,好壞對錯,苦樂榮辱,因而他不會認為現實世界的物質和精神需求有什麼值得把持不放的價值,因而任何來到他面前的世俗境界,他都會用佛說的真理照出它們的原形。如何出離輪回,如何度脫眾生,是他惟一要追尋的事情。

我知道這樣有真信力的行者,每天徒步四十裡來到上師駐地,只為聽一句法,聽完這一句再徒步四十裡返回,每日如此,終究學成大法,成為一代宗師!

我知道這樣有真信力的行者,從普陀山開始,三步一叩拜、朝拜到五台山,途中掉進河裡淹死,一個乞丐將他救活,醒來後他接著拜,歷時三年不變初衷,終於拜到五台山頂得見文殊菩薩真容!

我知道這樣有真信力的行者,即便身處牢獄也不放鬆行持戒律,上個世紀中國文化革命年代,這位僧人被紅衛兵抓起來,強迫他吃肉,他便拒絕進食,四十多天粒米不進打坐禪定!

我知道這樣有真信力的行者,一步一長頭禮拜三世多傑羌佛,無論驕陽烈日還是傾盆大雨,環台灣島禮拜一千多公裡,拜到觀世音菩薩親自出現於虛空贊歎其禮佛功德!

我知道這樣有真信力的行者,棄絕俗世繁華享樂,深居山谷幾十年只為表率於眾生修行成就,並立誓有生之年絕不踏出山谷一步!

我知道這樣有真信力的行者,逃亡到深山十幾年,與獵戶野獸為伍,卻矢志不渝,默默行持,終成一代禪門祖師!

我知道這樣有真信力的行者,在牢獄中,從同牢囚犯仁波切處學到甚深密法,沒有半分疑惑,信奉真行,兩月後修成此法,化紅光飛身佛土!

我知道這樣有真信力的行者,當誹謗三世多傑羌佛的惡浪沖擊到他面前,他哈哈大笑,斥以無稽之談未有絲毫動搖,因此真信功德,他上供時,佛國聖品竟降臨供器之中!

我知道這樣有真信力的行者,代眾生受苦,真修苦行,以血書經,血流幹了便抱佛像痛哭乞求,鮮血頓又充滿全身,如此用血寫核桃那麼大的字體,寫完三部佛經;他挖心供佛代生受苦,將自己活活燒死在寺廟大殿上,醫生判定他徹底死亡,三天後,他卻奇跡醒轉,完好重生!

我知道這樣有真信力的行者,做苦力,背石頭,房子修起來又讓他拆掉,修起來又讓他拆掉,反反復復,被折磨得皮開肉綻,鮮血淋漓,肉體的痛苦,精神的折磨,什麼不能奪毀他對佛法的真信,終於障業魔除,求得大法,成就為名震佛史的巨聖!

我知道這樣有真信力的行者,無論什麼樣的誹謗、挖苦、謾罵、打擊、磨難,他們坦然承受,未有一刻放逸行持,如法而觀,如法而行,只思自己因果業報,不曾半點向外嗔怨!

我還知道很多很多有真信力的行者……

真的信佛,是心的徹底歸屬,是將佛陀的法義深入反復的琢磨,正確理解,以它為標准來取捨、塑造自己的一切心行,將自己全部的思維、心念作為它的土壤,讓佛法的標准在這片心土中深深植根蔓延,讓它茁壯的生長,生長出一種強大而堅實的信力,一種不為世間八法所生一切障業之力所動搖的堅定力,一種能用此信力撥開所有撲面而來的外相紛擾,將此佛法准則作為惟一擇訣標准、惟一行為原則的定信力。從古至今,所有修得大成就的聖者,其成就聖果均來源於百折不摧、堅定不移、不折不扣如法實施的的真信力,他們真信自己是輪回的病患,真信世界是無常壞滅的幻境,他們真信人生是痛苦的果報,真信佛法是治病的聖藥,他們真信佛陀有無邊的悲智,真信依佛所教,如是奉行,才是惟一的解脫正道!

我願意稱呼那些真修行人為行者,因為他在行,在依佛教戒真行,說明他對佛之所說恭誠真信。他是珍貴的,上品的,真行者真信。

「信佛」,這是一個重大而非常深遠的課題,遠非拉珍此番淺述所能道盡,只是拋磚引玉,希望大家能藉此靜下心來思考,我們經過百千萬劫的磨難才終於有機會遇到三世多傑羌佛的如來正法,但反觀自己,對羌佛之正法教誨我們到底生了多少真信心,到底把這些法義用到三業上沒有?只有這樣深入的自查自省,才不至昏昏然被一些自以為在修行的假象所迷障,冤枉白費了寶貴的時日,才不至於等到自身壞滅臨頭還沒弄懂學佛的真實含義,那就太晚太可惜了。我們應該經常思考這個問題:我真的信佛了嗎?

再請行者銘記,信佛,不僅是信佛實有,更重要,是信佛教言。而信佛教言表現於哪裡?表現於具體如法的行。因為真信必定真行,真行方能表真信。

後記

文章開頭說到的那位行者,她本是個真想修行的人,只是無明障蓋她不了佛陀真意,自那次對話後,她若有所思了好些日子。後來很長時間我忙東忙西,甚少與她見面,僅前不久偶然見她獨坐道場樹下誦讀《什麼叫修行》,不時抬手擦拭眼淚,當時因有法務,未及上前詢問。

大約一月前,忽見郵箱裡有她發來的郵件,是一封發自肺腑的簡訊:

當年您那一句「你不信佛」壓在心頭,幾年揮之不去,可是我卻越來越清楚的看到自己思考一切,判斷一切,處理一切的方法,大多數不是佛說的那些方法,原來,我真的沒有信佛。近來一點一點照自己,每照一遍,就對自己多一些難過和痛切的懺悔,原來,我真的騙了自己十幾年,也敷衍了佛菩薩十幾年,十幾年誦經念佛打坐都在白費時間。我什麼都還沒修,卻總是把修行掛在嘴邊。佛說的成就方法我都不實行,卻大言不慚自己信佛。用修行法照自己,一直照到放棄了心裡最後一絲抵賴,終於看清,原來我連個信佛的佛教徒都還算不上。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以後,我哭了一整天。我從現在開始真的信佛,希望還來得及……摘自《原平居士的QQ 空間》

淨空法師開示:關於開光

一般人在正式供養佛菩薩形象之前,都要舉行一個開光儀式,開光究竟是什麼意義?有沒有必要?開光了,這個佛像就靈;不開光,佛像就不靈?到底什麼樣的人有資格去替佛菩薩形象開光?

這個問題,我們過去在講經、講習當中也多次的提到。現代一般開光,已經趨向形式、迷信,把開光的意義完全喪失掉了。實際上,開光這樁事情非常重要,它真正的意義,就是說明我們供養這一尊佛菩薩形象意義之所在。這個事情就如同我們世俗間一個偉人的形象,我們建築成就了,舉行一個開幕的典禮。在典禮當中一定要向大眾說明,說明這個人他在世的時候,豐功偉業,他對社會大眾的貢獻,對國家民族的貢獻,交待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使社會大眾見到他的形象,就生起效法他的這種心念,這就是佛教開光的意義。譬如我們供養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這個像造好了之後,我們要啟用,供養啟用。在啟用的時候,我們要向大眾說明,我們為什麼供養觀世音菩薩,供養觀世音菩薩意義是在哪裡?借這尊像,開發我們自己自性的光明,所以不是人替佛菩薩開光,是佛菩薩形象為我們開光,這意思在此地。

如果說這一尊佛菩薩形象,請一位法師來給他開光,他就靈了,不開光他就不靈。因為有很多人找我去開光,給佛菩薩開光。我就老實告訴他,你不要供養佛菩薩了,他問為什麼?我叫他靈就靈,叫他不靈就不靈,我比他還靈,你供養我就好了,你供養他干什麼?你想想對不對?這叫迷信。所以我也可以去裝模作樣比劃比劃,我幫他這一比劃,他就靈了,你們想想,我豈不是比他更靈嗎?連這一點都想不通,那你是愚癡迷惑到極處。一個頭腦冷靜聰明人一看就恍然大悟,就明白事實真相。我說替佛菩薩開光,他就靈,這是欺騙眾生,你們未免也太愚癡、太胡塗了,哪有這種道理!所以開光是宣說這個佛菩薩代表的意義。譬如說供養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代表的是慈悲,把菩薩大慈大悲救度一切眾生這個本願宣說出來。我們供養佛菩薩,供養觀世音菩薩,就要效法佛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這一種悲願。所以見到觀音菩薩的形象,聽到觀音菩薩的名號,就把我們大慈悲心引發出來。我們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要以大慈大悲,真正去愛護、關懷、幫助,這是這一尊名號,這一尊形象開發我們自性慈悲的光明,這叫做開光。所以是借佛菩薩名號,開發我們自性的光明;借佛菩薩的形象,啟發我們自性的光明,是這個意思。決定不能搞錯,錯了,那你就迷信。迷,決定不能解決問題,唯有智才能解決問題。這個是學佛不能不知道的。

至於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來給佛像開光,對於佛菩薩的經論、歷史淵源,他所表達的意義,都能夠通達明了,為大家解說清楚、解說明白,這就對了。絕對不在那些形式。每一種形式都有很深的教育意義,都要把它講解清楚、講解明白,才不至於趨向迷信,把佛菩薩當作鬼神來崇敬、來崇拜,祈求天地鬼神、諸佛菩薩來賜福,這是錯誤的觀念,這是不正常的想法。

常用供品:香、燈、水、花、果等物

香——是代表信香。燃一支香,見到這個香,聞到這個香,對於佛陀在經典裡面的教誨深信不疑,它表信,一定要依教奉行。所以香是表信香,表相信。香也代表五分法身香,五分法身是什麼?是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它表這個意思。香不是讓佛聞的。

燈燭——代表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換句話說,我們在社會上,要知道犧牲自己成就別人,這是菩薩行。以我們的智慧、技能、勞力,無條件的為社會大眾服務,這就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花——代表因果的因,開花之後就結果,花好果就好。所以看到花,就要想到種善因得善果。善因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修六度萬行,六度:布施(度慳貪)、持戒(度染污)、忍辱(度瞋恚)、精進(度懈怠)、禪定(度散亂)、智慧(度愚癡)。

果——代表菩薩涅槃的果報是我們希求的。水果不是供給佛菩薩吃的,果代表我們本具的四種果德:常、樂、我、供果就是教我們看到水果時,就要想到破除妄想執著,才能恢復自性德能。

水——表清淨平等。看到水,就要想到像水一樣平等不起波浪。我們的心一天到晚妄念很多,妄念是波浪,心裡面貪瞋癡慢是染污。看到水之後,立刻覺悟,日常生活當中,不論外境善惡美醜,要用清淨平等的心態面對一切人事物。清淨心、平等心就是佛心、就是真心。

願大家都能點燃自己心中的燈,象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用自己的心香去感染別人,用自己的燭光去溫暖他人,種好花,得好果,上善若水,心淨如水。

佛門的一切設施,都含有深廣的教育意義,並不是諸佛菩薩需要,是時刻都提醒我們行菩薩道,讓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念念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是要達到這個目的呀。由此可知,供養這些器具確實有它的必要性,而不是迷信。 摘自《淨土修行必讀第三集》

佛弟子萬勿身上佩帶佛像、觀音像掛件![摘編]

印光大師在《復鄔崇音居士書》 中講:前三日接到歧路指歸二本,見後附之徽章,頗不謂然。民國二年北京法源寺道階法師做佛誕紀念會,以釋迦佛像為徽章,光絕不知其事。事後道階來普陀,送光一徽章,光痛斥其褻瀆。至十, 二年仍復如是。上海亦仿而行之,今居士亦仿而行之。作俑之罪,始於道階。道階尚能講經,而於恭敬尊重,完全不講,亦可歎也。彼會中所來之一切人員,各須身佩一徽章。若佩之拜佛,亦不合宜。佩之拜人,則彼此折福。然現在由道階提倡,已成通規。光亦知此事不易收拾,然以居士過愛,不能不為一說耳。

現今之善男信女及在家居士,不太明白佛理的人們,為了自己及家人和朋友平安吉祥,想依賴佛教吉祥物作為「護身符」,一些工藝品廠家便趁機迎合人們的心理需要,用佛菩薩像做徽章、多以玉制(或金、銀等)佛像、菩薩像、掛件為護身符,不僅不帶在衣服外,還緊貼皮膚,進廁所也不摘,洗澡也不摘,褻瀆之罪絕非淺淺!還妄想依此植福消災,豈有如願之理?還宣揚「男帶觀音女帶佛」,之說!印光大師乃大勢至菩薩化身,於此弊端之始就極陳其過,鑒於此流弊之泛濫,特錄大士之法語示眾!故願在家居士脖不掛念佛珠,手不戴念佛珠上廁所,不穿衣服、不洗手就不掐念珠,以此修恭敬心。唯願大眾惜福,莫遭罪業!

佛菩薩莊嚴聖像不管是金、銀、銅、鐵、木雕、石刻、泥塑、針線所織,筆墨彩繪,只要一成像,那就是佛。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正等無二,無差無別。當受十方一切眾生禮敬供養頂禮恭敬。須知佛法利益當從恭敬中求之,存一分恭敬,則得一分利益,滅一分罪障,增一分福慧。故而一切佛像當視如真佛看待。絕不可輕慢之。故將佛像製成胸章、護身符佩戴、隨意置放,實際是未得實益,先獲其罪。

佛教護身之法物甚多,當依我佛經典開示為據。如楞嚴咒。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七雲:「……若諸世界,隨所國土所有眾生,隨國所生樺皮貝葉紙素白(疊毛)書寫此咒,貯於香囊。是人心昏,未能誦憶。或帶身上。或書宅中。當知是人盡其生年,一切諸毒所不能害。……」

(此卷所言《楞嚴神咒》功德不可思議!內容太多,在此不錄)。密宗經典中開示可佩帶之神咒也甚多,功德皆不可思議!現今科技又加工出許多各種質地的精美飾件,內裝此種神咒,不但植福護身,又不失美感。實乃替代佛像掛件之善法!望大眾廣傳,皆獲殊勝利益!阿彌陀佛!摘自 《 淨土修行必讀第三集》

淨空法師:釋迦牟尼佛禁止看相算命看風水

1、世間有一些人說,天下的風水都被佛家占盡了。有人來問我:是不是你們學佛的人都會看風水?為什麼你們居住的地方都這麼好?這個問題提得不錯,應當提出來的。

2、我告訴他,釋迦牟尼佛教誨我們,不許可看風水。《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裡面,佛就說了,看相、算命、占卜、看風水,都是佛所禁止的,出家人絕不看風水。 3、為什麼出家人選擇這個地方會這麼好?剛才講了,修行,修戒定慧三學,正報轉依報,依報增上正報,互相輾轉,所以這個地方就愈來愈好,是這麼個道理。

4、世間人要想找一塊好風水地,決定找不到,為什麼找不到?心不善。是一個很好風水地,他去住個幾年,這個地方風水破壞了。誰破壞了?佛說了,「境隨心轉」,你的心不善把這塊善地破壞,它也不善了。

5、如果你心很善,你居住這個環境非常不好,過幾年之後,這個地方變成非常好。為什麼?你的心善把那個風水轉過來。有沒有這個例子?有,古代的大舜王,他就是個很明顯的例子。

6、他在年輕時,他所居住的環境極其惡劣,家裡面父母對他不好,兄弟對他不好,他那個日子難受。他唯一真誠盡孝,幾年之後把一家人感動了,一家和睦,鄰裡鄉黨感動,連國王都被他感動,那個時候的國王是堯王。人心感動了,風水也就變了,這不是證明依報隨著正報轉嗎?

7、所以佛教導我們要轉境界,不要被境界所轉。世間人喜歡看相、算命、看風水,這是被環境所轉。這是凡夫,不是聖人。聖人有能力轉環境,不為環境所轉,無論是人事環境、物質環境,自己真正做得了主。

淨空法師開示:趕快解救迷信拜佛的人

摘錄於淨空法師相關佛學講座

現在社會佛法確實衰了。為什麼會衰呢?沒有善知識教誨。經典雖然流通量很多,沒有人講解。他只有讀誦,他讀誦不能理解。他也曉得造像好,也發心造像,可是遇到一些惡知識,告訴他,「你這是迷信,你這沒有功德。」他聽了之後很容易退心。如果這惡緣很廣,遇到一個人,一個人這個說法;遇到兩個人,兩個人也是這個說法;再遇到四、五個人,都是這個說法,他的信心就動搖了。

《地藏經》念的人很多,《地藏經》裡面的意思,幾個人了解?由此可知,如果令一切眾生在佛門裡面做真實功德,現前就能夠得到果報,一定要有人宣揚。將地藏法門講得透徹、講得清楚,人家一見地藏菩薩形象,他感受就不一樣。如果對於佛法完全不了解、不明白,甚至有誤會的,他會說「這是偶像」。地藏菩薩形象供奉著,他看到絲毫恭敬心都沒有,而且還批評拜偶像、迷信。

什麼是多福德?接觸淨土,聽到這個法門,就生歡喜心。能信、能願、能依教奉行,這是多福德啊!我們也聽到了,但聽了不能相信,信了不能夠理解,理解了又不肯做,不肯真正修行,修行不能夠克服自己煩惱習氣,這都叫少福德。善根雖然有,緣有你遇到,你的福報很薄,還是欠缺這一點,這一生當中不能往生,再等來世。來世不是等來一生,不見得,下一個機會可能是無量劫之後,你才曉得這個事情麻煩啊。所以遇到機會,聰明人這一生馬上把它抓住,不要再等來生、下一次。下一次,不曉得什麼時候再等到,絕對不是來生、第二生、第三生……,不是的。下一次,可能就是多少劫,多少億萬年,你才會再遇到。這個事實真相一定要明了。

淨空法師:對佛法不解的人,沒有資格說佛教是否迷信

我們不怕人說我們迷信,實在迷信不是我們,迷信是他。什麼叫迷信?事實真相沒搞清楚你就相信,這就叫迷信。我們學佛的人,對事實真相沒搞清楚就相信佛法,就念經拜佛,這是迷信,沒錯!他說我們迷信的人,他也迷信,為什麼?他對佛法也沒搞清楚、也沒搞明白,就敢說它迷信,所以他那個迷信也是迷信。我們這個迷信有好處,他那個迷信有壞處,沒好處,所以都是迷信。你真把佛法搞清楚、搞明白,你說我們是信還是說是迷信,你那個說的是對。沒搞清楚就說我們迷信,我覺得他是迷信開方,迷信迷信,我們是一層迷信,他是雙重迷信。所以要真正來下批評,你一定要搞清楚,你不搞清楚,隨便妄言,容易得罪,容易遭受經上講的惡報。惡報怎麼形成?愚癡。怎麼愚癡?沒搞清楚就隨便說話、隨便批評,這是不許可的,在做學問的態度上,這是錯誤,不是正確。聽人說的都不行,人說的能靠得住嗎?聽人說的,我們自己還要深入研究求證。正如同我們學佛的人一樣,我們讀釋迦牟尼佛的經典,並不是一味順從聽他的,我們在這裡面修學求證,證明佛所講的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是佛陀教學的殊勝,佛給你說,說了是讓你理解,信解行證,你信了,信了以後求解,單信不行,一定要了解。了解之後,你要去求證,證明你所信、你所解,確確實實是自性本具,不是從外面來的,佛法稱為內學,意思就在此地。

淨空法師:真正的道場,不搞廟會,不勸人供養

釋迦牟尼佛一生,十九歲出去參學,三十歲開悟,開悟之後就開始教學,教了四十九年,七十九歲圓寂。 佛一生的事業是辦班教學,佛一生當中,天天跟大家上課,沒有休息,沒有放假,佛除這樁事情之外,沒有別的事。 佛當年在世,佛的道場在哪裡?佛講經說法的處所,那裡就是道場。 佛坐在大樹下,坐在一個石頭上,這些學生們,有出家的,也有在家的,圍繞在佛的身邊,聽佛講經說法,那就是道場。 所以,真正的道場,它的功能是一方面弘揚正法,另外一方面培養弘法的人才,就像學校一樣,是培養人才的地方,是教學的地方。 如來真正的道場是教學,如果這個寺廟建得富麗堂皇,香火很盛、徒眾很多,裡面沒有道、沒有學,那只有場而已,不能稱之為道場。 要建立道風,要建立學風,這才是個道場。像現在建築得富麗堂皇的寺院庵堂,那都是屬於形式,這些形式是什麼?熱鬧的道場,不是真正修行的道場。 不搞廟會,不搞熱鬧,不勸人來供養,這是真正的道場。黃念祖老居士講得很好,今天學佛要重實質不重形式,不要搞場面,不要搞熱鬧,為什麼?末法時期,真正有善根的人不多,搞那麼大的場面沒用處,勞民傷財! 我們建立道場,是為佛法而建立的,是為眾生而建立的。怎麼樣才是為佛法、為眾生?道場要有道風,要有學風。 所以自古以來,道場裡面一定有宗旨,有獨特的道風、學風。「道風」是什麼?就是修行的法門,大家共同修學一個法門,這是道風。修淨土的同學,一句阿彌陀佛,長年不斷,精進不懈,這就是道風。 什麼是學風?我們淨土宗的道場,依淨土五經一論,學這六樣,這是學風! 道是講行,學是講解,解行並重、解行相應,這才叫真正的道場。如果說這個道場裡面沒有所宗的經論,沒有一定修行的方法,那就不能稱為道場。 李老師常常講「有廟無道,不能興教」,雖然有廟,雖然信徒很多,香火鼎盛,但是他沒有依靠的經典,沒有修行的方法,這不能算為真正的道場。 真正道場一定要有學、有道!哪個道場有獨特的道風、有學風,你到哪裡去修學,一定有成就。 世間人喜歡大場面,所以今天許多道場,建得富麗堂皇,參拜的信眾很多,供養很多,香火鼎盛,比釋迦牟尼佛的興旺太多了!釋迦牟尼佛的道場哪有這麼大?哪有這麼多人?香火哪有這麼盛? 可是,你問他學風?沒有。道風?也沒有。這個道場是什麼道場?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其實只要覺悟,在哪裡都好修行。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希望大家能夠了解到佛法的本質,學習正法,效仿正法。這才是一個如法道場應該做的事。

慧律法師:誤將方便當究竟?

何者為究竟?何者是方便?倘能悟到究竟,所有方便皆是究竟。所謂究竟,就是要見到不生不滅的清淨本性。若一切活動,未能配合覺性的啟發,只能稱之為增上緣。拜懺不能隨文入觀、自我省察惕勵,仍是習氣不改,就失去拜懺的意義。朝遍名山,唯獨遺漏我慢高山,心地如何能平?所有方便法其立意本善,但眾生往往在相上打轉,忽略了應從心地下手。若能了解朝山是緣起法,當體即空,便能悟明心性。但能契入空性,參與一切活動,都能法味盎然。倘誤把方便當作究竟,認為自己在修行,欲覓菩提,了不可得。《祈願正法重現》

宣化上人:斷欲去愛,才能超出三界,了生脫死

生死愛情的海,就是障道的根本。修道人,無論對人或對物,生出愛欲之心,都會障礙修道的發展。詳言之:「愛欲就是生死,生死就是愛欲,愛欲就是生死之根。」若是不破愛欲無明,終不能離開生死大愛海。如何能離開生死?簡單的很,就是「斷欲去愛」,別無他法。

修道人,不要有情愛的思想,更不能有情愛的行為。對任何人,不要生出一種情愛心;有了情愛,苦根不斷;有了情愛,生死不能了。有人說:「人是有感情的動物,食色性也。」就因為這樣,所以才要修道!在《四十二章經》上說:「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脫心,息滅惡念。」我們修道人,就須存這種的觀想。

如果無情無愛,見到人是不是就把嘴堵起來,不理睬人呢?這樣也不對。我們不執著情愛,不生情愛之心,但還不能討厭人,也不能說我不愛人,我就憎恨人,這樣也不對。

那麼,要怎樣才對?就是不愛,也不憎。「不愛不憎為中道」,修道修什麼道?就是修這個中道,對誰都是平等相待,慈悲為懷,但要謹慎行事,不可落在情愛樊籠裡。各位注意!不要被情愛所迷惑。有人寫封信給你,你的心就好像小兔子在懷中,亂蹦亂跳,以為有人愛你,這是好事,其實是想把你拖到地獄去!

各位善知識!要在這個地方用功夫,要真真實實的了解:「愛欲,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從無始劫以來,生死不了,為什麼?就因為被「情愛」二字所害。若能「斷欲去愛」,才能超出三界,了生脫死。凡是你所願意的,就是愛;你所討厭的,就是憎恨。我歡喜這個,就生出愛心;我厭惡那個,就生出憎恨心,這都是感情用事。

修行人不應該用感情來處理一切事。可是也不能像關帝公似的,坐在那裡繃著臉,給他叩頭,他也不理睬。對人要和藹,要有禮貌,不可貢高我慢,目空一切。總之,對人要以慈悲為懷,方便為門,處處為人著想,令人生歡喜心,我們還有這口氣在,就要對人好,可是不應有情愛的思想摻在內。各位!切記切記!這是很重要的法門。

很多人最放不下的是「我」

我們經常習慣說:我的父母,我的家,我的妻子,我的丈夫,我的兒女,我的錢,我的財產、我的面子,我的名譽,我的身體等等。「我的」這兩個字讓人們處處計較,耿耿於懷。

而世間事,常常因求不得而心生煩惱,進而生痛苦,生貪婪;貪婪不滅,人就起罪惡心,如此循環,惡果便接踵而來。一旦破除「我執」,則一切煩惱痛苦之事即時消滅,禪定境界立現於眼前。

庸人自憂,自尋煩惱;愚人自縛,自綁天足。這是世間天天不斷上演的悲劇。我們常常像蠶蛹一樣,忙碌地為自己編制一個精緻難破的繭,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就是作繭自縛。

究其根底,那就是一切都是為了一個「我」,最放不下的也是這個「我」。於是所有人都拼盡一生,去賺取這個「我」所需要的物質享受和精神享受,最終衍生出無窮無盡的痛苦。過於執著於自我,就會讓人常常被外物牽著鼻子走。

【一日禪,感悟人生】

宋代蘇東坡到金山寺和佛印禪師打坐參禪,蘇東坡覺得身心通暢,於是就問禪師道:「禪師!你看我坐的樣子怎麼樣?」

禪師答:「好莊嚴,像一尊佛!」蘇東坡聽了非常高興。

佛印禪師接著反問蘇東坡道:「學士!你看我坐的姿勢怎麼樣?」

蘇東坡從來不放過嘲弄禪師的機會,馬上回答說:「像一堆牛糞!」

佛印禪師聽了也很高興!禪師被人喻為牛糞,竟無以為答,蘇東坡心中以為贏了佛印禪師,於是逢人便說:「我今天贏了禪師!」 消息很快傳到他蘇小妹的耳中,妹妹就問:「哥哥!你究竟是怎麼贏了禪師的?」蘇東坡眉飛色舞,神采飛揚地如實敘述了一遍他與佛印禪師的對話。

蘇小妹天資聰穎,才華出眾,她聽了蘇東坡得意的敘說之後,說道:「哥哥你輸了!禪師心中如佛,所以他看你如佛;而你心中像牛糞,所以你看禪師才像牛糞!」 蘇東坡啞口無言,方知自己禪功不及佛印禪師。

蘇東坡為什麼會輸給佛印禪師?原因就是在於他心中還有一個執著於我的羞恥心,說自己是佛就喜笑顏開;蘇小妹指明了他看佛印禪師像牛糞是因心中像牛糞時,就慚愧不已。人總是趨向於保護自我,相信自我,信賴自己的感覺,憑自己舊有的經驗行事,將自己抓的緊緊的。殊不知,世人所執著的我並不是那個真我,而是自性的一個幻影。因此,星雲大師說:「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給我們的啟示是:要用智慧去莊嚴一切,不要用我執我見去分裂。」 那麼如何放棄「我執」心呢?

星雲大師為我們講了一個禪宗的故事:一次,藥山禪師在山上散步,看到了兩棵樹,一棵很茂盛另一棵卻已枯萎。這時,藥山禪師的兩位徒弟道悟禪師和雲巖禪師恰巧走過來,藥山禪師就問她們:「你們看哪一棵樹好看?」

道悟禪師首先說道:「茂盛的這棵好看!」 藥山禪師聽後,點點頭。

雲巖禪師接著便說:「我倒是覺得枯的那棵好!」 藥山禪師聽後也點點頭。侍者則不解地問藥山禪師:「師父,你都點頭,到底哪一棵好看啊?」

藥山禪師於是反問侍者說:「那麼,你認為哪一棵好看呢?」 侍者想了想,回答道:「枝葉茂盛的那棵固然生氣勃勃,枝葉稀疏的那棵也不失古意盎然。」 藥山禪師聽後微笑不語。

確實,真正的禪者不會以「我」的標准和偏見去要求萬物,因此在他們的心中,萬物平等,並沒有高下之分,沒有善惡美醜高下貴賤的分別。因此,榮枯是一樣美好的。

破除「我執」也是如此,首先要沖出「我」的束縛,打破私慾,拓寬胸懷,提升境界,經常反省自我,學會站在別人和對方的角度看問題,學會關愛他人,關愛有情眾生,甚至關愛無情眾生。這就是《金剛經》裡所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只有這樣,才能破除「我執」。破除我執後,順本心而游於萬物,煩惱不生,心蓮綻放。

淨空法師:《什麼是真我和假我?學佛就是找回真我》

真我是什麼?靈性就是自性,自性才是真我,自性能生萬法,自性_具足無量智慧德能。我們學佛,學佛最後的目標是什麼?就是把我找回來,真我找回來。別再執著假我,我們要把真我找回來,假我也在真我之中,好像真我是我們一個人身,假我是什麼?假我是身上一根汗毛,是身上一個細胞。我們現在忘掉了,真我忘掉,把一根汗毛當作我,把一個細胞當作我,就這麼回事情。在楞嚴會上,釋迦牟尼佛用大海做比喻,把大海比作自性,我們這芸芸眾生是什麼?是大海裡面起一個水泡,浪花一沖水泡就很多,一個水泡個個都執著它是我。什麼時候水泡破掉了,才曉得大海是我,水泡是假我,大海是真我,才曉得自性是真我。從自性裡起的現象,就像大海起的水泡。認識大海了,才曉得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法統統是我,不再分別了,那真的叫覺悟。樹木花草、山河大地跟自己什麼關系?我,是真我。摘自《原平居士的QQ 空間》

淨空法師法語:報復手段之狠,叫你死無葬身之地

1、佛經上說,「斧在口中」,斧頭在哪裡?在口中。縱然這個人有惡,造惡多端,你批評他,他記恨在心,找到機會,肯定報復你,災禍就來了!

2、佛菩薩有智慧,看到眾生造五逆十惡罪,必定墮地獄,受無量苦楚,也不說一句話,什麼原因?不能說,說了他不能接受,懷恨在心。

3、等到什麼時候,他受盡苦頭,回心轉意,能接受了,佛菩薩就來了,「佛氏門中,不捨一人」,這些地方,我們看懂了沒有?我們學到了沒有?

4、我們在歷史上看到,在現實環境裡頭看到,報復手段之狠,叫你傾家蕩產、死無葬身之地,你不知道這個禍根在哪裡,你沒有從過去歷史生活當中吸取教訓,這不叫愚癡嗎?

5、千萬不要小看人家!現在他沒有地位,沒有身分,苦不堪言,你怎麼曉得他將來不發達?

6、自古以來,多少大富大貴之人,青少年的時候都苦不堪言,窮途潦倒。韓信當年受胯下之辱,有誰想到他最後會封王?

7、這就是種種示現,叫我們不敢輕慢一個眾生。你今天侮辱他、欺侮他、瞧不起他、諷刺他,說不定他將來成佛在你前面,你比不上人家,你慚不慚愧?

8、你隨意侮辱人家,諷刺人家,人家修行真有道心,你得罪他不要緊,他不報復你;他如果是凡夫,你跟他結了冤讎,那你的麻煩就大了!

 

如何學會「放下」

人生的一切煩惱,歸根到底就是在生活中沒有學會放下,使身心背負著沉重的包袱,因而生活也變得越來越累,越來越辛苦。「智者無為,愚人自縛」,人通常喜歡給自己的心靈套上枷鎖,精神添加壓力。所以說「放下」,不僅是一種解脫的心態,更是一種清醒的智慧。不管境遇如何,請放下昨日的輝煌,放下昔日的苦難,放下所有束縛你的包袱。放下了,你就會有頓悟之後的豁然開朗,重負頓釋的輕松,雲開霧散後的陽光燦爛。 人往往擁有的越多,煩惱就越多。因為萬事萬物本來就隨著因緣變化而變化,我們卻試圖牢牢把握讓它不變,結果自然沒有人能做得到。人生的道路上,很多人都有貪得無厭的心態,俗話說得好:「欲壑難填。」自古以來,人們都有著對金錢、美女、權利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嚮往,它猶如滔滔江水,在人們內心深處澎湃,因小失大的事情,使自己遺憾終身,正因為有這樣喜貪的毛病,反而失去了太多,結果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只有學會放下,你才能夠騰出手來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對於放下,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其實,放下是一種智慧的選擇。處事時,該放就放,該斷就斷,不要因小失大。放下是一種隨其自然的心態,人生總是在取捨之間,面對不同的選擇,應該學會放下,學會滿足,這是智者的心態,是成功的階梯。人只有放下生活中不必要的東西,才能邁出灑脫的一步,活出自我的風采。 憂慮來自內心,一切的煩惱都來源於自身。人生路上會遭遇到許多不幸,挫折,失敗,打擊,痛苦,孤獨等,當你放下這一切時,心靈就會得到解脫,該放不放,必是大患。同時放下不等於放棄,只有懂得衡量事物間的利弊得失,不過於強求自己,不過於委屈自己。一味地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但會迷失自我,也會徒增煩惱。可見放下是為了更好地選擇。 我們不快樂的原因,就在於我們不知如何放下。我們常常會因為一些事而煩惱,帶著煩惱去忙碌,必然會因為分心和消極情緒而影響我們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事實上,我們擔憂的問題通常並不會像我們擔憂的那樣發生或帶來不利影響。既然如此,又何必讓這些困擾著自己呢?何不放下,全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與工作中,不為這些因素影響呢? 佛教中所說的「放下」,不是說什麼都不要,而是說究竟要什麼,要多少,這才是最重要的。正如利奧·羅斯頓說過:「你的身軀很龐大,但是你的生命需要的僅僅是一顆心髒。多餘的脂肪會壓迫人的心髒,多餘的財富會拖累人的心靈,多餘的追逐、多餘的幻想只會增加一個人生命的負擔。」而人生苦短,必須學會放下,才能享受真正的人生快樂。 在人生路途上,我們要放棄沉重的慾望,放下過度的需求,捨棄不必要的執著,還自己一片純淨的天空。修習佛道的人如果不能放下七情六慾,就無法修習到博大精深的境界。只有懂得放下自我,才能體會到人生的真諦。佛教有一個故事,說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有一位婆羅門兩手各拿了一大朵花前來獻佛,佛陀大聲地對婆羅門說:「放下!」婆羅門聽從指教,將左手拿的那個花朵放下,佛陀又說:「放下!」婆羅門將右手的花朵也放下了,佛陀又說:「放下!」這個婆羅門無奈地回答:「我已經兩手空空,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再放下了,為何還要我放下?」佛陀聽了他的話說:「我的本意並不是讓你放下手中的花朵,而是讓你放下六根、六塵和六識。只有當你將這些都放下時,才能從生死輪回中解脫出來。」  「當斷不斷,反被其亂。」我們應該保留生命中最純粹、最有價值的部分,放棄累贅,調整心態,這樣才是最好的選擇。在當今社會,想要找一個理想的職位並不容易,除了與整個客觀環境有關外,也與許多求職者心態不穩有關,即好高騖遠、自命清高,大事做不好,小事不願做,滿腹牢騷,虛度了許多好時光,人生短短數十年,轉眼即逝,一旦選准了目標就要追求。但是,當目標不適合自己時,應果斷豁達地放棄,懂得以理性來面對一切,這樣才能夠柳暗花明。懂得放下執著,才能獲得新生力量,才會贏得更多的回報。放下是另一種方式的擁有,學會了放下,就是成全了自己的幸福。曾有人說:「世事愚人,追逐功名迷本性。雲山忘我,拋開得失現天真。」 其實禪宗裡有很多公案,都是講教人放下的例子:如禪宗二祖慧可,為斷臂求法,請達摩祖師給他安心。達摩說:「把心拿來,我給你安。」這就是教他把心放下,所以慧可才開悟。另一個是當年六祖慧能受傳五祖衣缽向南去後被慧明等弟子追趕,當慧明要搶回衣缽時,才醒悟到不是為衣缽而來,而是為法而來,這時六祖才出來為他開示說:「不思善,不思惡,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意思是叫他拋棄人我,把善惡念頭都放下,這樣才能獲得心靈的解脫。 其實,人世紛繁,法事俗務,名利地位,私心慾念,聲色犬馬,該放下的就得放下,什麼都抓在手裡,其實是累贅。不少功成名就之人,或捐資濟世,或甘於淡泊,既能入世,又能出世,勇於並捨得「放下」;他們在「放下」的同時,其實已獲得了意外的幸福,這種幸福或許是無形的,卻是雋永的,更高層次的。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是什麼,就是人的慾望,貪、嗔、癡、如果能放下這些念頭就能成就佛果。  一般來說,心胸狹窄的人總是喜歡為難別人,他們不願意幫助別人,也不寬容或原諒別人。有時乘人之危,抓住別人的把柄不放,洋洋自得。其實,將個人的恩怨放下,寬容別人,不難為別人是一種美德。但有些人並不注重這種美德。這種美德能夠感化人,提升人們之間互助親善關系,使社會形成一種寬厚、達觀的向善風氣,小人就不會產生,陰暗的東西就會少一些,當自己有了不幸的時候,也容易得到他人的幫助。 人的一生,要歷經千萬門坎,打開的大門並不完全適合我們的軀體,有時甚至還有人為的障礙,我們會經常碰壁,或不得不伏地而行。因此,要學會低頭,不逞匹夫之勇,胳膊擰不過大腿,該低頭時就低頭,巧妙地穿過人生荊棘,這既是人生進步的一種策略和智慧,也是人生立身處世中不可缺少的風度,同時,這也更是一種修養。 現實生活是殘酷的,很多人都會碰到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有時候,你必須面對現實,學會低頭示弱,說得俗點,也就是該低頭時就要低頭。要放下所謂的「面子」和「尊嚴」。低頭是一種智慧和勇氣。要知道,敢於碰硬,被視為有「骨氣」。若一味地有「骨氣」,到頭來,不但會被拒之門外,而且還會被「門框」撞得頭破血流,元氣大傷,有些人會因此而一敗塗地。正如我們去旅遊時穿過山洞時該低頭就低頭,該彎腰就彎腰,低頭更好走路,彎下腰來避免磕碰,走得過去又一勝境,這是為人處世的一種智慧,也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境界 我們都是常人,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不管昨天你是成功還是失敗,都已成為歷史,不能成為最終的決定因素。因此,不要沉溺於過去,把過去的一切都放下,卸下心頭的包袱,才能更好地重新開始新的生活。摘自《原平居士的QQ 空間》

當你無法包容別人時,看看這則故事

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裡有一個小和尚講故事。這個小和尚對自己的頭腦、學問、智慧還算比較自信。聰明人當然願意和聰明人交流,那確實是一件很快樂的事。而遇到學識淺薄、思維混亂、說話纏夾不清的師兄師弟,每每會氣急敗壞,大發脾氣,常常把一句:「你怎麼還不明白?你豬腦袋啊」掛在嘴邊。師父為此批評了他很多次,他嘴上承認錯誤,但一遇到類似情況,仍然忍不住要發脾氣。可是有一天,一次上山打柴的經歷讓他改變了看法。

這一天柴打得特別多,他的心情也很好。回去的路上他累了,就放下柴擔到溪水邊喝點水,洗一把臉。這時「小強」來了。小強是山裡的一隻小猴,經常來這邊玩,也經常碰到上山打柴的小和尚。日子久了,他們就成了好朋友。小和尚洗完想要拿汗巾擦臉,卻發現汗巾還掛在那邊的柴擔上,他也確實是很累了,於是就指著柴擔,示意讓小強替他去拿汗巾。

小強跑過去,從柴擔上抽了一支木柴,給小和尚拿了過來。小和尚覺得很有趣,又讓小強去拿,並用手比劃呈方形,嘴裡說著:「汗巾、汗巾」。小強又去,拿回來的還是木柴。小和尚笑得更開心了,這次他拿一塊石頭丟過去,正好丟到汗巾上,然後指給小強「看到了吧?拿那個汗巾」。小強再去,拿回來的還是木柴,而且還是一幅得意洋洋的表情,好像在說「你看,我多能幹!」看著小強一幅志得意滿的樣子,小和尚笑得前仰後合。

回來以後,小和尚把這件有趣的事告訴了方丈。於是方丈問他:「你跟師弟們講道理,他們聽不明白,你就會發脾氣。可是小強聽不明白,你為什麼反而覺得有趣?」小和尚一愣,回答說:「小強聽不懂是很正常的,因為他是猴。可師弟他們是人,他們不應該聽不懂我說的道理。」

方丈說:「應該?什麼又叫做應該呢?首先每個人天生的悟性不同,悟性好的人,並不是他的功勞;悟性差的人,也不是他的過錯。就算是悟性相同的,後天所處的環境又不一樣。出生在書香門第的人,並不是他的功勞;出生在走卒屠戶的人,也不是他的過錯。就算是環境一樣的,能遇到的師父又不一樣。遇到一燈和尚的,未必是他的功勞;遇到酒肉和尚的,未必是他的過錯。人與人有這樣大的差異,你憑什麼就能說誰『應該能』怎麼樣呢?」

小和尚聽到這裡,低頭不說話了。方丈接著說:「更何況,天道無常,人世無常。今天他比你差,你可以看不起他,明天他若比你強了呢?那時候他再來看不起你,你心裡感受卻又如何?」

小和尚慚愧的說:「師父,我知道我的錯了。」方丈卻搖頭道:「不,其實你最大的錯,卻並不在於此。」小和尚睜大了雙眼問:「那我的錯在哪裡呢?」

方丈說:「錯在你沒有學著用佛的眼睛去看,用佛的心去想。」小和尚忽然覺得,自己似乎就要領會到一些什麼東西了,於是連忙磕頭說:「和尚慈悲,求師父教我!」

方丈微笑道:「你仔細想一想,同樣是不能理解你的意思,為什麼你對師弟就會發怒,對小強就會開懷大笑?他們是相同的,而變化的是你自己。所以問題並不出在他們身上,而出在你身上。你不對小強發怒,是因為你是人,他是猴,你比他的智慧高得多,因此你就可以包容他的錯誤。而你師弟他們是人,你也是人,你的智慧跟他們是同一個檔次,因此就包容不了他們的錯誤。如果是佛呢?佛看到你師弟們的錯誤,他會發怒嗎?他當然不會,因為佛的智慧可以包容一切。」

「你最大的錯誤就在於,沒有試著用佛的眼光去觀察世人,用佛的慈悲去憐憫世人,用佛的智慧去包容世人。」摘自《原平居士的QQ 空間》

淨空法師:願力超過業力,壽命可以自己做主

1、我們能不能延長壽命?能!釋迦牟尼佛的學生迦葉尊者,他還沒有死,現在多大年歲?根據中國人的記載,三千多歲了,外國人的記載也二千五百多歲了,他還在。他要活多久?他要等彌勒菩薩出世,把釋迦牟尼佛的衣缽傳給他,他才能入滅。世尊在《彌勒菩薩下生經》裡面告訴我們,彌勒菩薩什麼時候到這兒來?我們這個世間的時間是五十六億七千萬年,迦葉尊者要活五十六億七千萬歲。

2、壽命可以延長,都在一個願望,這個有道理的。佛在經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只要我們的願力超過業力,自己就做主了。改善命運最明顯的例子,其實最明顯的例子很多很多,沒有人說出來,袁了凡先生說出來了,所以大家知道他。他的壽命五十三歲,他改變了,他活到七十四歲才往生。壽命可以延長,延長壽命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一點都不難。

3.、我在道場,我是一絲毫隱瞞都沒有,完全透明化的,我年輕的時候,很多人給我算命看相,都說我活不過四十五歲,我今年七十五歲,多活了三十年。壽命可以改的,那個看相算命我都很相信,我有研究過,我自己也會算命,學佛之後丟掉了,不搞這些,從前很喜歡搞這個。願力超過業力,命運就轉過來。

4、改變的方法,了凡先生說得好,他講有從事上改,有從理上改,有從心上改。最上乘的是從心上改,心上怎麼改?無我,無我無私,那你就徹底改變過來,你在這世間想住多少年就住多少年,一絲毫妨害都沒有;從事上改,可以延年益壽,但是不會很長;從理上改的,可以再長一點,不是很久的;只有從心上改。《金剛般若》上告訴我們,遠離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是從心上改,這個改得究竟,改得徹底,你會得大自在。

5、最健康的飲食,就是最自然的飲食;最健康的心理,就是回歸大自然的心態,對人對事對物一切都不計較,一切都不執著、都不分別,你的身心完全放鬆,完全自在,沒有憂慮,沒有煩惱,沒有牽掛,你說你多自在!完全回歸大自然,那個壽命就很久了。所以我們一個人在這個世間,保持身心的健康,活個一兩百歲,正常!

6、不是說老了體力就沒有了,愈老身體愈好。老了身體不好,是你沒有修行,沒有修行,是你沒有修正你自己錯誤的思想行為,這叫沒有修行;你能夠常常注意你的思想生活行為,錯誤的修正過來,你一定會得到健康長壽。中國人講的「老當益壯」這四個字意思很深刻,愈老愈強壯,愈老精神愈好、體力愈好,愈有智慧,愈有經驗。不可以老糊塗,那就壞了,那就完全錯誤了。

7、我們修,修個什麼?無論在家出家我們四眾佛門弟子,要曉得我們修行的功夫在哪裡?身體就是招牌。所以我們講到病有三類,生理上的疾病,只要我們自己留意,注意保健,可以避免,飲食特別要注意,藥不能隨便吃。生理上的病一定要請教大夫,讓他提供一些飲食方面的參考,他可以幫助你,這是生理上的病。

8、冤親債主找到身上,這魔鬼、鬼附身了,這個東西醫生沒有辦法,佛有辦法.佛用什麼方法?調解,兩方面調和,如果對方接受了,他就離開,病就好了。第三類很麻煩,業障病,既不是生理上的,也不是冤親債主,業障造作的罪業太重了,這個罪業多半是前生造的,這一生福報享盡,業障現前。所以佛常常勸我們要惜福、要培福,不要疏忽了這兩句話,太重要了!

9、一個人的幸福是在晚年,你年輕少壯的時候,你享福報,你到晚年沒有福報,可憐!真正的福報是在晚年,所以在年輕少壯的時候,要懂得惜福,要懂得培福,希望把福報留在晚年享。有福就不會有這些業障病現前;福報享盡的人業障病現前,現在一般人叫老人病,老年癡呆症,都是屬於這一類業障病,醫生束手無策,佛菩薩幫不上忙。

10、可是有沒有方法治?有,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什麼方法?佛教你懺除業障,只有你自己真正懺悔、真正改過、真正自新、真正回頭,你那個病有救。凡是害這種病,不但自己身體痛苦,連累家人,還要花一筆可觀的醫藥費,所以應當覺悟,把這筆醫藥費拿去做慈善事業,你的病就會好。你要懂得這個道理,把你的醫藥費統統捐出去做好事,後面兩個結果,如果你還有壽命,你的病好了;如果你壽命到了,你就很安詳過世,不受病苦折磨。

淨空法師:真誠心 什麼叫做真?什麼叫做誠?這個要搞清楚

1、學佛一定要用真誠之心,不欺騙自己,不欺騙別人,要真、要誠。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從早到晚,生活處事待人接物,我們一定要用真心、誠心。

2、佛菩薩跟我們什麼地方不一樣,實在講,就是用心不一樣。處事待人接物這些禮節、態度、方式沒有兩樣,就是用心不一樣,佛菩薩用真心,真誠到極處!我們凡夫用的是妄心,妄心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

3、佛菩薩用的心是真誠,我們也用真誠心,跟佛菩薩就沒有兩樣。可是,什麼叫做真?什麼叫做誠?這個要搞清楚。

4、我們常聽到一些人說,「我誠心誠意,用真心待人」,他說他是真心待人,其實他不真,他也不誠。他不曉得「真誠」兩個字怎麼講法,他誤會了。

5、曾國藩在讀書筆記裡,對「誠」下了一個定義,這個定義下得很好,很簡單,也很容易明了,他說:「一念不生謂之誠。」這個念是指妄念。

6、心裡乾乾淨淨,一個妄念都沒有,這個心就是誠心。誠心就是真心,真心裡頭沒有妄想,沒有雜念;你有妄想有雜念,這個心就不真,就不誠了。

7、你沒有受菩薩戒,你會用真誠心,就是你已經發了菩提心,那你就是菩薩。受菩薩戒的,未必是菩薩!你用真心待人,那你是真菩薩,為什麼?發了菩提心。

8、受了菩薩戒,還是以虛情假意待人,那叫什麼菩薩?那個菩薩,說得不好聽,是騙佛的,實在講,是騙自己的。佛哪能騙得了?所以學佛的人,要想在這一生中成就,一定要用真誠心。

諸佛菩薩及龍天護法怎樣暗示真修行人!!!

&, n, bsp; 修行人都會遇到一個共同的問題:財和色。說的委婉點就是錢財和姻緣。 錢財 很多修行人會發現,怎麼自己這兩年突然的運氣不順了,怎麼老破財啊。以前很好賺錢的,現在很難賺錢。甚至負債累累,而越是急著賺錢還債,就越是破財,債務越來越重。 有的人,念佛。發現運氣好了,財運順利了,很歡喜。而有的人,則相反,越是修行,財運反而越背,很是煩惱。因為這些問題很普遍,每位真修行人都要遇上的。佛家有逆度,順度。對財運,講究的是中道。對真修行人,要求的是功德不是福報。也就是說,你如果真修行,佛家護法和菩薩,一定會保障你的衣食住行,不會讓你受凍挨餓,為吃飯而辛勞奔波。護法和菩薩會幫助你,保障你的衣食住行,保障你的生命安全。這是肯定的。

所以窮困的人,誠心念佛,護法和菩薩,會幫助他們,讓他們衣食住行無憂,可以養家糊口,這樣才能安心修行。此為順度。 而對於生活過的很好,甚至奢侈浪費,開始腐敗的弟子。如果他們不是真的修行,只是念佛燒香布施供養,求求福報。他們很多也會事業順利。而因為他們奢侈浪費,這個福報,很快就享受完了。此為順而不度。而真正有福報而真心修行的人,佛菩薩和護法,絕對不會讓他們奢侈揮霍,很快的耗盡福報。所以這個時候就會有磨難。讓他們事業不順利,經常出現破財等等。讓他們煩惱,生起出離心。不執著於世俗的享受和福報。 這時,你如果還一心想著發財,甚至求菩薩讓你發財。你會發現,你越念佛越是求,你越是破財。而有的人這時就會對佛菩薩失去信心,覺得,我都這麼虔誠了,佛菩薩和護法怎麼不保佑我呢? 其實佛菩薩和護法,都是為你好。是真正的再保護你。你只要靜下心來,就會發現。無論你怎麼破財,其實你都沒有傾家蕩產,沒有一無所有。即使有欠債,債主也不大逼迫你。而你其實還是衣食無憂。只是沒法發財。而問題就在這,你是要修行呢,還是要發財?要真修行,就應該放下貪圖發財的念頭。不要再為錢財而勞累一輩子,應該放下對這些東西的執著。做自己該做的喜歡做的事情,不再為錢財而辛勞,而作奴隸。因為你一旦發財了,就會想著要更多。更多了,有想著如何守住,如何讓子孫不會敗掉。所以你一輩子都在為錢財而辛勞。一輩子都在做錢財的奴隸。那你還如何修行? 其實你無須為錢財擔心,因為你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養家糊口。雖然沒有發財做富翁,沒轎車豪宅。但起碼衣食無憂,吃穿住用還是不用愁的。 這就夠了,行者應該安於平淡,清茶淡飯,能有飯食充饑,能有房屋安身,這就夠了。這樣有利於身心健康。也有利於子孫的健康成長,培養健全的人格。所謂「有錢難買少年窮」啊。對孩子不要太過於溺愛,不要讓他們從小就養尊處優,嬌生慣養。而應該培養節儉,勤勞的美德。所以,護法和菩薩,其實一直在努力地讓你從世俗的束縛中擺脫出來。讓你能淨心修行。同時要你懂得「惜福」。此為逆度。也是真度。 而當你碰上這個情況,要恭喜你,因為你是真修行人。同時要提醒你,你現在要作出選擇,是要功德還是福報?是要惜福還是享福?透露一個靈界秘密,冤親債主要害一個人,而如果這個人很有福報,他們不能靠近。他們往往就是想方設法,讓他發財,讓他們享福,讓他們腐敗,這樣他們很快就福報盡了。如果再加上作惡多端,這個人,很快就會讓冤親債主找上,甚至拉到地獄去。所以,一定要記住「惜福」在造福。摘自《原平居士的QQ 空間》

淨空法師開示:迴向眾生、迴向法界

1、眾生,有有形的眾生,還有無形的眾生,諺語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那是無形眾生。無形眾生,比我們肉眼能看到的,不知道要多多少倍。 2、諸佛菩薩,我們肉眼看不到;天地鬼神、妖魔鬼怪,我們也看不到。這些眾生裡面,有善也有惡,數量不知道有多少,無量無邊。 3、有形、無形的眾生,跟我們都有緣分。無量劫來,我們跟他們都有關系,這裡面的關系,世尊給我們講,關系再復雜,不外乎四大類:報恩、報怨、討債、還債。你要是把這人世間看穿了,就這麼回事情。 4、人與人的關系也是如此,不僅父子是四種緣,夫妻也是,親戚朋友都是,那就比較淡一點了,統統都是的。這是佛把人世間的真相給我們說出來了。

5、我們要怎樣處理惡緣?佛教我們要化解,「解冤釋結」,怨要化解。再跟諸位說,恩也要化解,為什麼?恩愛一不謹慎,就會變成冤家。感情會變,所以不要認為恩愛是好事情,你看哪個冤家最初不都是恩愛,後來都變成了冤家的? 6、感情是迷,變幻無常,所以說所有的情結都要用智慧把它化開。智慧出自於真誠心,真誠是無私,決定沒有佔有、控制的念頭。諸位要知道,所有的惡業,都是希望佔有、都是希望控制,這不是智慧。 7、你有真實智慧,你就決定沒有控制別人、沒有佔有別人的念頭,與一切人往來,你就不會跟人結怨了。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冤親債主無論是有形、無形,我們就知道怎樣處理。自己一定要住在甚深高度智慧之中,《無量壽經》上教我們「住真實慧」,就是這個意思。 8、我們要用真實智慧來處理問題,以真誠心、清淨心、慈悲心,對有形的眾生如是,對無形的眾生也如是。我們要將自己修積的一切功德,迴向眾生、迴向法界,與一切眾生共享,叫大家都歡喜!

淨空法師法語:只管自己,不管他人

1、佛家的戒律是戒自己,不是戒別人的,所以佛法這個戒律,真正值得我們贊歎。戒律,我們自己守,不管別人,別人守不守與自己不相干。

2、六祖說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他人過」,不見他人過,你就得定了。自己修行得好,看這個也不順眼,看那個也破戒了,「戒律持得再好再嚴,不會得定。為什麼不得定?心地不清淨,心不平等。

3、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定是清淨平等心,看到別人不持戒、破戒,他生煩惱,他怎麼能得定?一定要知道,定是清淨平等心,這個很要緊很要緊!

4、一心決定是清淨、平等的,如果我常常拿戒律衡量別人,我這個「一心」這一生當中決定得不到。我的戒律學得很好,看到他今天又破戒了,他又犯戒了,我還能得一心嗎?不能得一心。

5、佛的戒律真正是偉大,真正是了不起,他的戒律只戒自己,不戒別人。別人犯戒也好、破戒也好、持戒也好,與我統統不相干,我對於一切人決定不起心、不動念,我自己才能得一心。

6、所以佛教我們每一個人自己守戒律,不要管別人,這真正是了不起!這種構想非常符合現代人講的科學精神,純粹是叫我們自律而不律他。每一個人都能自律,每一個人都能容忍,自己守規矩,不管別人,這個團體當然和合。

7、別人不守規矩的,有,僧團裡頭有不守規矩的,佛教我們一個方法——默擯。默擯就是不理他。不要管他,不要理他,我們的心還是清淨。

8、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清淨心,才能達到一心不亂,這是非常重要的原則。諸位要記住,我們修的是覺正淨,學的是戒定慧,只管自己,不管他人,他清不清淨、覺不覺悟,我們不要理會;一定要問問自己有沒有覺悟,自己有沒有清淨,這個叫做學佛。

南懷謹先生:學佛人易犯的毛病

一、見地不對。平常人到廟裡花百元錢,供上香蕉,然後燒香,磕頭,求丈夫女兒好,陞官發財,然後把香蕉帶回去,自己慢慢吃。學佛人誤以為沒有這種心理,其實是方式不同而已,也想打坐就能成道,雖不求香蕉,卻在求腿。都喜歡打坐的功夫和境界,只要聽說那個人有功夫,反正好奇就去追求了,至於道與功夫是什麼定義,也搞不清楚,這就是見地不清。

二、不信因果。不信六道輪回、三世因果,學禪也好,學密也好,學淨土也好,根本基礎是錯誤的,等於想在沙灘上建房子,這是不可能的。學佛人在理論上搞清楚的沒有,在事實上求證到的更是沒有。這是值得大家反省的地方。

三、喜歡神通。佛法道理談得頭頭是道,卻沒有研究心行。多少人說自己的奇經八脈打通了,三脈七輪打通了。打通了又怎樣呢?又比如神通,神通又怎麼樣?先知又怎麼樣?多少個自稱有神通的人死於高血壓、糖尿病。真正的修行,最後就是一個路子:行願。什麼叫行願?就是修正自己的心理行為。

四、好尋明師求法。我們做功夫、打坐為什麼不能進步呢?大家一定以為方法不對,拚命找明師求方法。不是的。不要自己騙自己。為什麼不能得定?是因為心行沒有轉。學佛的人只高談理論,對於生命根源沒有掌握住,經一萬劫也證不到聖人的境界。

五、不慈悲。學佛人因為學佛,先看空這個人世間,所以先求出離,跳出來不管;因為跳出來不管,慈悲就做不到。我們口口聲聲談慈悲,自己檢查心理看看,慈悲做到多少呢?這個要反省。

六、不謙虛。易經六十四卦中,沒有一卦全好,也沒有一卦全壞,好中有壞,壞中有好。只有一卦比較起來算是六爻皆吉,那就是謙卦。所以佛家教我們學空,戒律上第一個要做到謙虛。試問幾個人做到了?自己反省一下,誰做到了?

七、神經兮兮。什麼是修行人?是永遠嚴格檢查自己的人。所以,不要認為有個方法,有個氣功,什麼三脈七輪啊,或念個咒子啊,然後一天到晚神經兮兮的。那是不相干的。

八、不知不覺跟著煩惱轉。每個人,尤其是學佛人,隨時在煩惱中,一天24小時當中,有幾秒鐘身心都是愉快的?維摩經上講:煩惱即菩提。把煩惱轉過來就是菩提。因煩惱的刺激,引起我們的覺悟,發現自己在煩惱中,知道不對,立刻警覺,這一轉,當下就是菩提。但是我們不知不覺中,總是跟著煩惱在轉。

九、見不得老師罵。大家都佩服木訥祖師(密勒日巴),但學不到。木訥祖的教師故意整他,四幢房子蓋起來後要他拆掉,把背上都磨破了,流濃流血,他沒有怨恨。你們天天想要教師傳密法,只要教師開口罵兩句,你們就要罵教師了。像這樣的心行怎麼行嘛!都想自己當祖師、當六祖。可六祖慧能到五祖那裡求法,五祖叫他舂米舂了三年。我們不必舂米,反過來好像老師欠學生的。

印光大師開示:什麼樣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孫?

印光法師(1861~1940),即釋印光,法名聖量,字印光,自稱常慚愧僧,大師振興佛教尤其是淨土宗,居功至偉,是對中國近代佛教影響最深遠的人物之一。

大師在佛教徒中威望極高,與近代高僧虛雲、太虛、諦閒等大師是均為好友,弘一大師更是拜其為師,其在當代淨土宗信眾中的地位至今無人能及。

印祖言,住持佛法之人,若不依佛制,即是魔類,況彼魔子是魔王眷屬,完全不是佛法乎!今之此種,到處皆是,而無目之人,如蠅逐臭,樂不可支,亦只可隨他去了,因彼勢盛人眾,已喪心病狂,勸之必致反噬,故勸人亦只可勸其可勸者耳。望有識之士,當以佛經、祖訓、戒律為鑒,識其正邪,勿墮魔網,否則險不可言。 一、凡不遵守國家法令,破壞佛門戒律者,不是善知識。

二、凡自稱,或通過他人透露,自己是佛菩薩再來者,不是善知識。

三、凡利用人們的好奇心理,大談感通,編造鬼神故事、佛菩薩顯像、授記,吸引信眾者,不是善知識。 四、凡不修實行,專門做破血湖、還壽生、寄庫、超度等佛事,謀取錢財者,不是善知識。 五、凡不勸人精進,自修了脫生死,謊稱有妙法送人往生者,不是善知識。 六、凡以種種苦行、自我傷殘,妄稱代眾生受過者,不是善知識。 七、凡以弘法利生為借口,巧立名目,控制信眾,騙取錢財者,不是善知識。 八、凡自稱有奇法異能,可以為人借壽,讓人立刻致富,誆騙信眾者,不是善知識。 九、凡已皈依佛門,仍行外道,斂財滅法者,不是善知識。 十、凡嚴守戒律,弘揚正法,教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一門深入,老實念佛者,才是真正的善知識。

淨空法師:如何應對末法時代諸多妖魔的開示

末世修行,多諸障難,陰魔干擾,行人正見稍失,便陷魔網。

這幾句話,正是現前社會的寫實。現前的社會,妖魔鬼怪太多了,是有史以來沒有出現過的現象。世間的任何一個角落,都有妖魔鬼怪。這些妖魔鬼怪,就是來障礙你修行,不讓你成就,障礙你往生。這就是說現在修行難。那些是妖魔鬼怪?顯神通的是。總而言之,凡是用種種方法來誘惑你,不讓你專心修學,就是妖魔鬼怪。我在這裡老實念佛,那邊有個密宗大師灌頂,我們一同去看看。誘惑你,把你念佛功夫打斷,叫你頭腦裡滲透一點別的知見,不讓你成就,破壞你一心不亂,破壞你功夫成片,這就是妖魔鬼怪。甚至於這些妖魔鬼怪,可能是你最好的同參道友。就是你自己,因為好奇心,這裡也想去去,那裡也想看看,所以念佛一輩子,功夫也不得力。

「陰魔干擾」。『陰魔』是五陰:色、受、想、行、識。《楞嚴經》把每一陰魔分作十類,一共五十類。這五十類陰魔,過去是偶爾現前,現在都出籠了。這就麻煩大了!你看曇鸞法師注的《往生論》,就是《往生論注》。曇鸞法師是南北朝時代的人,這是淨宗了不起的一位大德。《往生論注》說:『末法時期(就是講現在),羅剎為君。』古聖先王,不少是佛菩薩再來的聖賢人,示現在世間。而末世世間作領袖的,或是羅剎、阿修羅來示現的。大而國家,小而團體,領導我們團體的若是羅剎、阿修羅,則示現嗔恨心很重。嫉妒心很重,報復心很重,這就是羅剎。所以,我們今天處世、待人、接物,處處要謹慎小心,決定不能得罪這些人。得罪佛菩薩沒有關系,佛的心清淨平等,他不會報復。魔王、羅剎、修羅,不能得罪;得罪他們,他要重重的報復,我們就吃不消。

  「行人正見稍失」。什麼是『正見』?依一部《無量壽經》,依一句『阿彌陀佛』,是正見。還想看看人家怎麼參禪,怎麼念咒的,這正見就失掉了。這是你的心魔,你起了邪知邪見,外面妖魔鬼怪便來誘惑你。你想見神通,某某大德放光,又離地三尺,趕緊去皈依,拜他作老師。『內』有五陰魔,『外』也有妖魔鬼怪,內外一結合,「便陷魔網」。這一生出不了三界,還得搞六道輪回,還得墮三惡道。雖遇佛法,沒有得到真的利益,這多可惜。《楞嚴》曰:『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這是佛在《楞嚴》會上,教我們如何善處現代的社會。 「不作聖心」指見到奇奇怪怪的事情,見怪不怪,心不動搖,這就是「善境界」。他放他的光,他離他的地。他是不是真的放光,真的離地?是真的,不是假的。放光離地,現代魔術師都會,有什麼希奇!所以心裡不要有羨慕心,不要有好奇心,「不作聖心」。境界現前,還是如如不動,這就是好境界。我的心地還是清淨,沒有被染污,沒有被動搖。「若作聖解,即受群邪」。若以為這是真正修行人,真正有功夫,這是佛菩薩再來,就上當了,你就落到魔王手裡。

  黃念祖在《谷響集》最後一篇告訴我們,末法時期,『同修貴精不貴多』。不要搞熱鬧,不要搞場面,三、五個人在一起修行不算少。要的是真正志同道合,決定求生西方的同參道友。『道場重實質,不重形式』。道場莊嚴、香火盛、人數眾多,皆是形式,不必重視這些。『實質』是什麼?道場真正有方向、有目標、有理論、有方法,這是實質。像此地道場,提倡的是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是有目標,有方向。我們的目標是極樂世界,我們的方向是西方。重實質,不重形式。

 修行重悟性,我們淨宗是重在『一心不亂』,也就是修行重在修『清淨心』,不重感應。我們連感應都不求,你想這心多清淨。感應、禪定、神通、一心不亂、見佛、見蓮華,都不求。這些念頭,都是邪念,是五陰魔在作祟。只求心地清淨,功夫成片,一心不亂,就求這個,其他都不求。這樣修行,才能真正得力。雖然世間到處充斥妖魔鬼怪,他們也沒法子害我們。所以,要曉得保護自己。 -可見行人稍有執著,便失正見,即入魔途,求升反降,甚至墮入泥犁。

 外面誘惑力量雖然大,內裡若能如如不動,外面誘惑再多,也無可奈何,也不能傷害。最怕的是自己內心有邪見,好奇、好勝、好強,喜歡奇奇怪怪的。這都是心魔。心裡有魔,就麻煩了,所以說「稍有執著,便失正見,即入魔途」。落在魔王手裡。

「求升反降,甚至墮入泥犁」。『泥犁』是地獄。本來學佛是希望即身成佛,沒有想到即身墮阿鼻地獄。冤不冤枉!尤其是障礙念佛人,破壞念佛人,說『念佛不能成就,要修其他法門才能成就』,使念佛人退失道心。這罪過是墮地獄的,因為他誹謗三寶。念佛是最殊勝的第一法門,成就最高、最圓滿、最究竟。要是誹謗這個法門,障礙眾生往生淨土,墮落也最重,沒有比這墮落更重的,那是墮五無間地獄。許多人不知道事實真相,造作極重的罪業。 -

「發心念佛」。 『發心』是『發菩提心』;『念佛』是『一向專念』。不是說我們現在念佛就是發心念佛了,往往我們自己把經文錯解了,以為自己發心念佛了。『菩提心』是不迷的心,對世出世間法都不迷惑。菩提是『覺心』,覺而不迷。我們沒發心,不但會被世間法所迷,也常常被出世間法迷了。世出世間法無量無邊的法門,這也想學,那也放不下,都是迷,都是不覺。我們能不能得佛菩薩保佑,這四個字是關鍵。

真正能『發心念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才與阿彌陀佛的本願感應道交。中間的障礙沒有了,我們的願心與阿彌陀佛的願心,才能連接得上,才能得到彌陀本願攝受、威神加持。我們的心行跟阿彌陀佛的心行不一樣,就連不起來。現在電腦的新名詞叫『連線』,我們要跟阿彌陀佛連線,自己有障礙,就連不上。

本身具足功德、福慧,再有諸佛護念,威神加持,你在菩薩道上一定一帆風順。這是求佛保佑,求佛加持的不二法門。諸位要求佛菩薩保佑,這樣求法就正確了。這是如理如法,一定得諸佛護念,善神擁護。這個方法是因他力而現自性。二十五位菩薩是他力,彌陀本願威神也是他力,一切諸佛護念亦是他力。借他力, 顯自性,從有念入無念,這是念佛法門真實深妙處。

星雲法師:可怕的神通 不要為神通所迷害人害己

現在社會上有一些人有一種僥幸的心理,總希望有意外的收獲,甚至妄想有神通,可以知道過去、現在、未來,能夠眼看、耳聽十方世界。其實,好在大家沒有神通;如果有神通,日子恐怕會很難過。神通,一般而言有六種,稱為「六神通」,即: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

一個暴虐無道的皇帝,如果有了「天耳通」,聽到背後有群臣罵他昏君,豈不要加重殺戮了嗎?男女朋友,因為有「天眼通」,看到對方另有約會,豈不要情海生波,滋生許多事端了嗎?

自己有「他心通」,知道兒女、朋友、家人在背地裡都對我有意見,豈不要心生反感,造成家庭不和了嗎?自己有了「神足通」,每天東南西北,到處奔波,這日子過得豈不辛苦?

自己有「宿命通」,知道自己過去世是貓、狗、惡人來轉世的,現在又怎能活得自在?假如自己真的「漏盡」了,安住在無住、無相之境,不掛念家庭、兒女、財產、名位等,如此又怎能夠容於社會呢?

所以,神通除非是諸佛菩薩他們因為有定力、戒力、能力,可以用作度眾的方便;否則,凡夫俗子還是不要有神通的好,免得成為可怕的神通。神通其實也不一定是佛、菩薩、羅漢等人有之;神通可以說充塞法界,遍滿虛空。生活中,處處有神通。你看,一粒種子,可以長成一棵大樹,你說,這不神奇嗎?一個貧寒出身的人,可以挺身而出,為國為民,普度世人,不是很神奇嗎?

一句話,可以令人歡喜大笑;一句話,也能令人悲傷痛苦,這不神奇嗎?一家人,早上各奔西東,到了晚上,又會相聚在一起,你說這不神奇嗎?

其實,所謂「怪生於罕而止於習」,如果用平常心來看,這一切都平常無比。所以,吾人對時空、得失,要用平常心來看,不必要求神通,只要活得心安理得,人生就會非常的自在、快樂。

過去的祖師不少人都有大神通,然而所謂「打死會拳的,淹死會游的」,會神通的,死於神通。例如提婆被外道刺死、目犍連被外道壓死,可見神通抵不過業力,神通並不究竟。

學佛應該重視的是道德、慈悲,不要貪圖神通!因此希望宗教界宣揚神通的人,能夠及時剎車,不要為神通所迷,否則誤導他人,害人害己。大家應該宣揚慈悲道德,以佛法的智能來應世,如此才能導人正道,才能真正發揮宗教化世之功!

淨空法師開示:吃素念佛並不就是修行!

1、什麼叫修行?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叫做修行。過去我們沒有接觸佛法,沒有人給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我們的想法錯了,看法錯了,我們說法、做法都錯了,這是錯誤的行為。錯誤的行為招來六道三途的果報,錯誤行為變現這個境界;現在我們明白覺悟了,把這些錯誤行為修正過來。正確、錯誤的標准,我們不能不依靠佛法,所以對佛法要建立堅定的信心。佛是過來人,我們不相信過來人的話,相信誰的話?所以佛說的一切經,就是我們修行的標准。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語、行為,與經典所說的相應,這是好的,是正確的;如果與經典講的不相應,我們自己一定要覺悟,我們錯了。錯了要趕快把它修正過來,這叫修行。

2、所以修行,諸位同修要記住,不是每一天念多少部經,念多少聲佛號,磕多少大頭,不是的,那不是修行。那個作法可以說是什麼?信教。佛有四種經,「教理行果」,你只有一個;你自己修行的方法,「信解行證」,你也只有一個。

3、我信教,理不懂,行沒修,雖然天天念經、念佛,還是胡思亂想,還是干一些損人利己,干這些事情。不但佛經裡面講的功德利益你得不到,你還在造罪業。所以信教不行,要解理;理解了還不行,要修行;修行才管用。修行縱然沒有證果,你決定不墮惡道。你是真修,修的功夫沒到家,到家就證果了;功夫沒到家,雖不證果也必得人天福報,這是決定靠得住的。

4、所以修行在我們整個學習, 過程當中,是第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信教,相信老師的教誨;第二個階段是明理;第三個階段是修行;第四個階段是證果。佛說的教理行果,我們自己的功夫是信解行證,這是精進。這個精進跟前面五力的精進不一樣,那是講的通途法門,這是講的專門。你選擇一個法門,你選擇一部經典,一門深入,這個精進是講這個意思。我們在一生當中修學能不能有成就,這四個字是關鍵,「修行精進」四個是關鍵。

5、諸位一定要明了,佛家常講開悟,常講覺悟,什麼叫開悟?什麼叫覺悟?知道自己的毛病就叫覺悟,就叫做開悟;把自己毛病改正過來就叫修行,就叫功夫。這些名詞術語不能解錯了,不能夠解偏差了,我們發現有不少人說到修行,以為修行就是吃素,吃齋念佛那叫修行,這是很大的誤會。吃齋念佛是修行的樣子,他是不是在修還不知道。

6、真正修行,真正有功夫,不一定吃齋念佛。佛家的法門太多了,八萬四千法門念佛只是其一,不用這個方法用別的方法也是在修行。所以一定要正確的理解,修正我們錯誤的思想行為,一門深入,這才叫真精進。

7、所以諸位就明了,世出世間第一等的福報是什麼?修行,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這是真正的福報。一個真修行人,諸佛護念。諸佛如來五眼圓明,前面跟諸位講了,盡虛空、遍法界沒有看不到的,沒有聽不到的。真正發心修行,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連那些妖魔鬼怪都佩服你,都尊敬你,你了不起,他不敢惹你。真正修行人還有妖魔鬼怪來擾亂,你就可想而知,你是什麼功夫?連妖魔鬼怪都瞧不起你,你的功夫就可想而知。真有功夫的人,妖魔鬼怪尊敬你,即使冤家債主也不敢惹你,這些事理我們都不難懂。

淨空法師開示:不要被別人耍得團團轉

1、有同修來問我,他家裡供養一尊釋迦牟尼佛像,有人告訴他,家裡不可以供佛像,供了這個佛像,一切的緣分都不敢到家裡來了。我說:「什麼緣分?」他說:「陞官發財、生兒生女。」

2、我說:「誰告訴你的?」他說:「有人告訴我的。」「那告訴你的人是妖魔鬼怪。自古以來,或者是現前,多少人家供佛菩薩形像,一家是事事吉祥如意。」

3、你們去念《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供養佛菩薩,只有什麼人不敢來?妖魔鬼怪不敢上門。說話的人正是妖魔鬼怪,希望你把佛菩薩像拿掉,他好入門來。

4、現在這些謠言太多,妖言惑眾,我們自己心裡要明了。換句話說,學佛的人不要去算命看相、看風水,用不著!學佛的人沒有一樣不自在,沒有一樣不吉祥。什麼是好風水?你看到,心裡很歡喜、很滿意,這就是好風水。

5、聽別人胡造謠言,那是真可憐!被人家利用,說得不好聽,被別人耍得團團轉,那才叫愚癡。所以不要相信這些,要相信自己。念念身心清淨,這個才對。不被境界轉,要能轉境界。

6、我們學佛的人,還會去找鬼神、還去算命看相、還去找人看風水,搞這個,全都是障礙,換句話說,就是根本不相信佛菩薩。心裡面夾雜不幹淨,你雖然念佛,你怎麼能得清淨心?你怎麼能得禪定?你怎麼能開智慧?

7、吉凶禍福是果報,起心動念是業因,實實在在說,只要你努力斷惡修善,你的心修到一定的純度,一切境緣當中你一觀察,自己將來的命運、因緣果報,你都能清清楚楚。

8、因緣果報,絲毫不爽,你真正通達明了這個道理,你一生的際遇,無論是順境、是逆境,決定不會怨天尤人,為什麼?因為你知道,命運是自己造的。

淨空法師開示:一門深入,成就學問;至誠感通,成就德行

1、修行,就是將我們對宇宙人生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加以修正。 2、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是凡夫。若我們視一切人為佛菩薩、善知識,我們自己的修行,便已到了相當程度。 3、任何身份、任何行業、男女老少,都可以修圓滿的菩薩道。只要心裡時常想佛、念佛,工作就是修行,修行就是工作。 4、修行第一要緊的條件就是親近善知識,就是要一個好老師。你學佛、學道真正能遇到一位好老師,你就決定成就了。 5、修行人首先要遠離人事的干擾;人事的干擾比環境的干擾嚴重得多。 6、要把佛陀的教育,變成自己的思想行為;把經典中的道理,變成自己的思想境界。 7、念念續佛慧命,念念為正法久住,十方一切諸佛都會來加持。 8、學佛的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做社會大眾的好榜樣。起心動念,為眾生、為社會、為正法,就能入佛境。 9、要常記住「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給社會大眾做個好榜樣。我們心之所思、行之所為,一定要利益眾生。 10、德行、倫理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與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交流,絕對不可自贊毀他,一定要謙虛、忍讓。 11、我們到世間來是作客,就像住旅館一樣,世間事與我都不相干;用這種態度住在世間,心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悟,就不會退轉。 12、修行不能著相,覺得自己修得不錯,即已著相。不著相,可斷分別根。學佛,要斷惡、修善、離相,這是無量法門的總綱領。 13、學佛的人,對已往所做的事,無論善惡,都不必追悔;既往不咎,以後眾善奉行就是 14、規規矩矩地做人,把自己的本分事情做好,如理如法,這是積功累德、修善因結善果 15、我們應當認真修學,至少在劫難來時,自己絕對不驚不怖,知道藉此機會,可以轉換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 16、一個人真修行,一家人都沾光,都得福。真正修持得好,不但自己得度,墮落在地獄的家親眷屬都能得度。 17、把自己的妄想、毛病、煩惱習氣統統懺除,叫真修行。 18、真正持戒修行的人,不見世間過。他思考的時間越來越短,思考的程度也越來越淡薄 19、真修行人,心同佛心、願同佛願、行同佛行。把佛菩薩的教誨,落實在生活中,落實在待人接物中,才是真學佛。 20、修行,是自己的事,不要管他人。不管別人,不想別人,不議論別人,就不會墮落。 21、學佛,要靠自己的力量斷惑辨真,成就自己的智慧德能。 22、修行,要靠自己;自己不肯真修,卻希望佛菩薩加持,那是妄想。 23、學佛,從十善業學起;沒有把十善業學好,受任何戒都是假的。 24、沒有把十善業學好,該怎麼生死,就怎麼生死! 25、每天念佛、念經,在日常生活中起心動念,與十善業相應,這就是真修行。 26、四十八願,是淨土的核心(基本理論)。修行,一定要抓到核心,掌握到原理原則(總持法門)。 27、淨宗同學早課讀誦無量壽經第六品(四十八願),向阿彌陀佛學習;晚課讀誦第三十二品至三十七品(五戒十善),用這個來檢點過失。 28、修行是個樂事,解行都透徹,生活是很快樂的,這就是佛家講的「常生歡喜心」。 29、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嗔癡慢的念頭淡薄,學佛就有利益。 30、有念頭,就是無明;把無明放下,就是修行。 31、修行不是叫你不造作,不是叫你不思想。一樣地思想,一樣有見解,一樣有言語動作,那修的是什麼?斷煩惱,要斷的是貪嗔癡慢。 32、修德有功的跡象是:煩惱輕、智慧長。思想、見解、言語、造作,所有行為裡面不生煩惱,這就叫修行。 33、這一生中,絕不佔人便宜,絕不跟人結怨。吃虧上當,沒有怨恨心,沒有報復心,就是修行。 34、古人常常教給我們,聽經要「消歸自性」,修行要「轉識成智」,這是教給我們修學兩個重要的綱領。我們修學究竟能得到些什麼,關鍵就在這兩句話。 35、佛法要往自性裡面去求,才是真正的佛法。修行修什麼?不外是恢復自己的自性三寶(覺正淨)而已。把「阿彌陀佛」變成自己的自性,那你就明心見性。 36、修行講轉識成智,是從心地上修,這是最上乘的修學法。 37、什麼是「識」?「識」是迷情,妄想分別執著。 38、什麼是智?「智」是清淨心的照用。心裡頭一念不生,六根對六塵境界樣樣清楚、樣樣明了,那是智。 39、貪嗔癡慢、分別執著是識心裡面才有的東西,一接觸就變成智慧,這叫轉識成智。 40、轉識成智是修行重要的原理原則,你轉不過來,你是凡夫;你轉過來了,你就是聖人。 41、佛,教我們「福慧雙修」,把「福」放在「慧」的前面,就是說沒有福報,修行會有很多障礙。 42、真正修行人,不怕障礙;障礙愈多,進步愈快。把全部的時間與精力,用在道上,就不會退轉。 43、「一門深入」,成就學問;「至誠感通」,成就德行。 44、一切法,都是從誠敬中學。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的智慧、德行、福報。 45、能夠精進不懈,不需要依眾,在家裡修行也是一樣。 46、念佛人,生活務必簡單樸實,謝絕一切不必要的交際應酬。若不是為了利益眾生,不是為正法久住,絕不參與任何活動。 47、學佛,是學把妄念伏住;能把妄念伏住,是人生的最高享受。 48、佛在經裡面說得清清楚楚,「末法時期,淨土成就」。真正想得到修行的利益,一定要專。念的經要專,修行的法門也要專,只念一句阿彌陀佛,其它的都用不著了。

淨空法師答疑:古大德講:「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 提問:有人說現前眾生業障深重,念阿彌陀佛太慢,來不及幫助眾生,念咒可以立即幫助眾生,請問這個說法是否正確?

淨空法師答疑:古大德講:「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這問題不就解決了嗎?「念咒不如念佛」,急難的時候愈簡單愈好,咒比名號多,名號好念,只有「阿彌陀佛」四字,緊急關頭時,「南無」二字都不要念了。 蓮池大師的《竹窗隨筆》有記載,有人向他請教:「您老人家如何教人念佛?」大師說:「我教別人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他又問:「您老人家自己怎麼念佛?」大師說:「我念「阿彌陀佛」四字。」 他問:「為什麼教人六字,自己念四字?」大師說:「別人未必這一生中求生極樂世界,加「南無」是皈依、禮敬,這是客氣話。這一生決定要求生淨土,客氣話統統免了,就是這一句佛號。」 《彌陀經》的「執持名號」,名號就是四字,多簡單!愈簡單愈有力量,六字不如四字,四字比六字更有力量!咒更長,愈長你的心力就愈散,愈不能集中;愈簡單,你心的力量愈集中,才能產生力量。懂得這個道理,所以「念咒不如念佛」。 念經不如念咒,因為經比咒長。 念一部《阿彌陀經》,哪裡能比得上念一遍「往生咒」簡單? 往生咒比《阿彌陀經》簡單多了,佛號又比往生咒簡單。記住!愈簡單愈有力量,這個不能有疑惑,不能有誤會。

淨空法師:選擇法門要靠智慧,否則很難成就

1、在我們整個修學過程當中,選擇法門非常重要,這個法門不但要能適合自己的根性,同時還要不妨礙我們的生活與工作,這樣,修起來才比較方便,否則很不容易成就。

2、選擇法門要靠智慧,否則很難成就。佛法的修學是以清淨心為宗旨,如果有妨礙,這心就不容易得到清淨。所以,在今天這個環境之下,我們一般的根性,持名念佛是最方便、最穩當、最殊勝的,所以我們選擇這個法門。

3、法門選擇了,接著要選擇老師。沒有一個好老師幫助你、指導你,法門選對了也很難成就。我們一生能不能有成就,老師的關系太大!

4、有了老師,還要選擇同學。同學互相切磋琢磨,菩提道上有伴,這很重要。如果有老師,沒有同學,好比你走路,你一個人沒有伴侶,你會走得很辛苦。老師是指路的,同學是陪你走路的,不一樣,這不可以不知道。

5、另外就是選擇修學環境,每個人一生福報不相同、根性不相同、緣分不相同,所以這不是一樁容易事情。果然是利根,那就方便多了,為什麼?他淡泊,天性柔和,與人無爭,於世無求,不論是順境、逆境,他都能保持身心的平靜,這是修道最好的條件。

6、你是中等根性以上,如果遇到好的老師,把道理講清楚、講明白,你能夠聽得懂、能理解、能依教奉行,這就好。一個好的老師,能夠把你中上根性,在這一生當中,提升到上上根性,這我們在歷史上看到很多。

7、有很多人問我,人生在世的意義是什麼?價值是什麼?我老老實實告訴他,人生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不是陞官發財,不是今天在這個社會上有地位、有權勢,不是的,而是什麼?提升自己的靈性。能不斷提升自己的靈性,這個有意義、有價值。

8、我們過去生中造了許許多多的業,自己雖然不知道,但是阿賴耶裡面習氣種子在,它不但影響這一生,而且影響來世,這是個麻煩事情!我們縱然能活一百歲,一彈指就過了,有什麼意義?可是來世的時間長,六道裡頭,哪一道都比人道的時間長,這個事情我們不能不知道!

淨空法師:法門無量,我只追隨阿彌陀佛

佛說無量法門,說的時候應機而說,機不同佛說法不同,因此我們要學那個法門,依靠那個經典,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然後才不至於錯解如來真實義。譬如佛跟我們講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是有,我們修淨土就依淨土經典,佛在其它經典講萬法皆空,你要說一切皆空,西方極樂世界也空,佛曾經說過;好了,你就不相信,你不是把自己這一次機會錯過了嗎?學那個法門就依照這個法門經典來修學,與這個法門講的不一樣,那個經典決定不能依靠。

其實這個道理很淺,並不是很深,不難懂。像現在在大學裡念書,你學那一個科系,一定要依照這個科系本科的課程,你不能學別的科;你學的其它的科目,跟你的科目不相同,不但不能有幫助反而要破壞,這不是一個道理嗎?佛在經上常常以醫王來作比喻,這個比喻就更明顯。大夫給病人診斷開的藥方,開給你的藥方別的人不敢吃,害的病不一樣,你吃這個藥一吃就好,別人一吃就吃死。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種不同的藥方,度八萬四千不同的病人,怎麼可以隨便亂吃?所以我們修往生的法門,一定要依據往生經。佛在《大藏經》裡面三經一論叫往生經:《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天親菩薩的《往生論》,這三種。《普賢行願品》、《大勢至圓通章》後人加進去,加得很好,也可以依靠,決定沒有問題,現在稱為五經一論。我們念佛求往生要依據這個經典那就沒錯,不能依靠其它經典。其它經典裡面所說,與我們經典理論、方法、境界相應可以參考,不相應決定不能讀,決定不要去看,我們自己的功行才真正有把握、才會有成就。

如果你什麼經都看、什麼經都學,你的麻煩就大,不但你自己修學不能成就,你也不能教化眾生。你教化眾生這裡扯一點、那裡扯一點,會把眾生搞得迷惑顛倒。今天學佛非常非常困難,我為什麼不教佛學院,道理就在此地。佛學院開了許多課程,請了許多法師,把這些學生天天講得迷惑顛倒,如醉如癡,收不到效果。我自己學佛得一點利益,好在是很幸運遇到善知識,一個人教,接受一家之言,走一條路,這很單純,不復雜 ,不會有疑惑,這一點很重要很重要。以後我們才了解,儒家、佛家所講的師承,就是這個意思。我跟一個老師學,聽一個老師的話,這一個老師對我要負責任。如果我還要去跟別人學,那這個老師沒法子教。真正親近善知識,依照古人那個師承,你跟定這一個老師決定不可以跟第二個人學,不能聽第二個人的教誨,你才會有成就。老師對你要負因果責任,這個責任很重,把你的路指錯、帶錯,他要受惡報。可是你自己不接受,你要到處聽別人,還要看別的東西,那這個老師對你不負責任。

現代往後師承恐怕已經沒有,不可能,所以能不能成就完全在個人。換句話說,沒有對你認真負責這種老師,老師要找這樣的學生實在講也找不到,完全靠自己的覺悟。真正覺悟、真正成就還是要走老路子,跟定一個人學。我勸勉大家,我們今天跟誰學?跟阿彌陀佛學。阿彌陀佛在那裡?《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佛。我們讀《無量壽經》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訓,阿彌陀佛教我們做的,我們認真做,阿彌陀佛不教我們做的,我們決定不做,我們只聽阿彌陀佛,不聽任何人,你這一生決定往生。另外這有一個大德可以幫助我們一把—印光大師,《印光大師文鈔》字字句句與往生經相應,常常讀誦印祖的《文鈔》跟印祖為友,聽他的教誨,遵從他的指導,斷惡修善,敦倫盡分、深信因果、老實念佛,決定得生淨土。這是我們這一生當中,求往生、求出離三界六道,除這一條路之外沒有第二條路。

淨空法師:阿彌陀佛提供我們七寶池,蓮花要自己種

1、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極樂世界有個七寶池。七寶池與往生的人,關系非常密切,為什麼?往生的人都是蓮花化生,而蓮花都生在七寶池當中。

2、經上講,我們一發求生極樂世界之心,七寶池裡面就長一朵蓮花,就一個花苞。這個蓮花上有你的名字,決定錯不了,將來你往生,阿彌陀佛手上拿的蓮花,就是你自己修的蓮花。

3、換句話說,蓮花是自己修的,七寶池是阿彌陀佛提供的。阿彌陀佛提供我們七寶池,蓮花要自己種;自己不種蓮花,阿彌陀佛不能變個蓮花來給你。蓮花是自己種的,這個事情千真萬確,你看有許多人念佛的時候能見到蓮花,可見得這個事情決定不假。

4、我們這裡一起心、一動念,發個真心,「我要生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就有一朵蓮花。你用功,你念佛念得很勤,這個蓮花一天一天就大,光色一天一天就好。

5、如果你念得懈怠,念得不勤快,這個花長得就很慢,光色就差一點。我跟諸位說明白,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這是你真正能得到的。

6、這個蓮花,跟西方極樂世界其他的境界不相同,其他的境界是阿彌陀佛自己的威神功德變現出來的,它沒有從小長到大,沒有生滅法;蓮花是我們自己種的,它會慢慢長大,到我們往生那一天,就長到那一天為止。

7、所以花在經上講「有一由旬者」,一由旬者是小的;「有十由旬、百由旬、千由旬、萬由旬」,那個花就非常之大。

8、這些花的大小都是每一個人念佛功夫勤惰不相同,這不是阿彌陀佛不公平,是我們自己念佛功夫不一樣,所以才有這樣的差別。明白了這些事實真相,我們這個頭腦裡,不能想別的,一定要想阿彌陀佛,一定要想極樂世界!

淨空法師:見到阿彌陀佛光明,照觸其身,自然引發自己自性的智慧光明

選自(淨空法師)2010年淨土大經解演義(無量壽經)

「若有眾生,見我光明,照觸其身,莫不安樂,慈心作善」。

這幾句講的是西方極樂世界,佛與大菩薩們德行的感召,你見到他們,你不能不受感動,你就會以真誠恭敬心跟他學習,他有這種攝受的能力。所以講這些眾生生到極樂世界去,見我光明,這個我是阿彌陀佛自稱,光明相好,你跟他接觸,這是什麼?自性般若智慧透露了。自性的德相,你受它感召,照觸其身,這現前,所以你自自然然被它引發你自己自性裡面的智慧光明,被它引發起來了。所以「泛愛眾,而親仁」這一句話好,慈心作善就是泛愛眾,性德現前,自自然然,像阿彌陀佛一樣,像諸佛與大菩薩觀音、勢至一樣,首先你自己得安樂,就是得法喜,然後你的慈悲心就展開了,自利利他。

我們看到這裡就知道,所謂教學者一定先受教育,先把自己學好,你才能教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自己把自己教好了,自己成就的是究竟圓滿,所以十方世界一切眾生跟他一接觸就被他影響,什麼原因?智慧德相的感召,感召力量強大。你只要受感召,你肯定就不想離開他。 我在年輕的時候跟章嘉大師,他真的有這種攝受能力,我們現在人講他的磁場特別好,沒有事情也願意跟他在一起坐兩個小時,即使不說話,那個感受都非常的圓滿,感到是非常受用。他老人家說話很少,非常難得,末後的三年,每個星期給我兩個小時,這是什麼?身教。諸佛如來教化眾生,身教為主,言教是輔助,你有問題來提問,他給了解答,許許多問題在他言談舉止當中你就領悟到。

淨空法師:煩惱重的人要下決心,趕快到極樂世界,你才會有成就

選自(淨空法師)2010年淨土大經解演義(無量壽經)

「得聞如是種種聲已,其心清淨,無諸分別,正直平等,成熟善根」。

蓮池裡面,你看到蓮花,你聽到蓮池水流的音聲,波揚無量微妙音聲,沒有一樣不是阿彌陀佛在講經說法,在教學。這是性德圓滿發揮,你到極樂世界就完全看到了。聽到這個聲音,你所看到的,你所聽到的,你的心清淨。想想我們現前這個環境,我們所看到的、所聽到的,讓你生煩惱,你所看到的讓你什麼?生貪瞋癡慢,讓你生起想佔有、想控制,生起自私自利,生起損人利己,生起這些念頭。 這兩個世界不一樣,你到極樂世界見色聞聲所看到的,生起什麼?生起清淨平等覺,不一樣。你看清淨心,其心清淨,清淨心現前;無諸分別,平等心現前;正直平等,覺心現前。正直就是真誠,真誠清淨平等覺,他現這個。這是說明在極樂世界,你六根所接觸的,眼見的、耳聽的,你所聞到的寶香,你所嘗到的、所接觸到的,統統都能夠增長清淨平等覺,成熟清淨平等覺。

阿彌陀佛教化眾生的大智、大德、大能,在極樂世界才圓滿體現。因為那個地方沒有障礙,那個地方沒有不良的習氣,所以到那個地方不成佛,煩惱習氣沒有斷,也等於成佛。煩惱習氣沒有斷,他那個世界裡頭不起現行,你的煩惱生不起來。極樂世界貪瞋癡都生不起來,沒有東西好貪的,為什麼?一切你需要的都圓滿具足,你還想貪嗎?其實我們生在這個環境當中,在這個世界最重要的東西大家都不貪。最重要的想想是什麼?空氣。十分鐘沒有空氣,命都沒有了,這樣重要的東西,比什麼東西都重要,誰貪空氣了?沒有人貪,為什麼?太多了。在極樂世界就是太多,你想貪黃金,黃金鋪馬路的,太多了;你想貪珍寶,喜歡珠寶,珠寶是建築材料,你要那些東西嗎?太多了。資源之豐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所以你就不想要它了。

房屋是隨心所欲,住的房子,想什麼樣子,它就變成什麼樣子,想什麼材料,它就變什麼材料。你看看經上講的,想在地上,房子在地面上,想在空中,它就升到空中去。房子裡面乾乾淨淨的,什麼都沒有。為什麼?你想要什麼,東西就在,想換件衣服,衣服已經穿在身上了,舊的,舊的沒有了,不需要收拾。哪要這裡儲藏、那個地方,不需要!所以房屋都很簡單,裡面乾乾淨淨一塵不染。你說居住多自在,衣食住行你不會起貪心。跟一切人往來,一切人都是那麼樣的和氣,都是那麼樣的可愛,你那個瞋恚心生不起來,我慢心生不起來。所以無論是人、無論是事、無論是環境,你在極樂世界決定不會起煩惱。所以煩惱重的人要下決心,趕快到極樂世界,你才會有成就。

佛,還在心中嗎?

在修行人中有句打趣的俗話:「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兩年,佛在大殿;學佛三年,佛在西天。」

隨著時間的流逝,許多學佛之人在五欲六塵的熏染下漸漸忘失了自己當初為了了生脫死而走進佛門的初衷,許多念佛之人在五欲六塵的熏染下漸漸忘失了自己當初為了求生極樂世界速證無上菩提而念佛的初衷。

我看到有些念佛十來年的蓮友,復又沉溺於煙酒麻將種種欲樂之中;我看到有些過去修學精進的蓮友,居然又殺生墮胎、妄語惡口、邪淫綺語,種種惡行,毫無畏懼;我看到有些曾為佛門做過許多功德的蓮友,執著名利,拉幫結派,驕慢多欲……就像開始志同道合的一大群人,熱熱鬧鬧地積聚在山腳下,轟轟烈烈地一同向山頂進發,結果才到山腰,回頭一看,同道只剩寥寥無幾了。那種心情,很不是滋味。

所以,不要去人多熱鬧的地方。依戒為師、依苦為師、依四依法修行、深信因果,常常捫心自問:佛,還在心中嗎?

自己把持住自己,信念堅定,一向專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此生必生西方極樂世界摘自《原平居士的QQ 空間》

道證法師:不是我在念佛,是佛在念我

我現在要講的話很重要,你要記住!我現在是用盡全身的力氣講這些話……,念佛的心態很重要,你知不知道念佛的真義?念佛的心態是『佛在念我』,不是『我在念佛』。……我已經完全明白、了解了!」

 對於我們念佛人,天天說的是念佛,寫的是念佛,想的是念佛,談的是念佛,念的還是南無阿彌陀佛……

 我們卻不知道念佛的真義是:「佛在念我,不是我在念佛」,這是道證法師對我們最後的開示。

 我們念的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是法藏菩薩經過五劫思惟、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的苦修苦行六度萬行所成就的。法藏菩薩當初就是因念我等(十方眾生)欲出輪回而無力修行的垢障凡夫而發願,就是因念我等無功德而修六度萬行,就是因念我等在穢土修行進一退十而建立極樂世界,就是因念我等的往生而成就——「南無阿彌陀佛」萬德洪名。

 此簡簡單單的六個字我們看似得來的很容易,法藏菩薩卻為此而付出了無量億不可說不可說阿僧祗劫的苦修苦行無數次地為我們布施生命。(頭、髓、目、手、足……),世出世間又有什麼能比這句佛號更來之不易,更得之維艱呢?

 僅僅幾秒鐘就可以念完的南無阿彌陀佛中卻飽含著阿彌陀佛無量劫來的大愛,飽含著阿彌陀佛十劫來的呼喚,飽含著阿彌陀佛所成就的四智、三身、十力、四無畏等一切內證功德,相好、光明、說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世出世間又有什麼能比這句佛號更貴重無比,更利益殊勝,更不可思議,更無上功德呢?

 但他(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不僅僅是彌陀的名號,更是彌陀的全體生命,當法藏菩薩成佛的那一剎那間,他的名號與生命就已經融為一體,再也不會分開了,眾生稱念的彌陀名號,就是彌陀無量壽的生命,就是彌陀無量光的生命。

 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眾生,就會與彌陀融為一體,成為「共命之鳥」,念佛人因念佛故就會變成 「佛凡一體」之身。因為「南無阿彌陀佛」的成就是為十方眾生而成就,沒有十方眾生的往生,就不會有南無阿彌陀佛名號。所以稱念名號之人必定往生。這是彌陀以「若不爾者,不取正覺」所重誓的。所以佛凡一體的我們必定往生。

我等念佛只不過幾天、幾年、幾十年,而法藏菩薩念我等已經念了無數劫,回來吧,浪跡天涯的孩子!回來吧!就像慈悲的母親盼著遊子的歸家,肝腸寸斷。而我等無量劫來,卻如聾如盲,無知無覺,不信不受。彌陀苦苦的等待,望眼欲穿,何時何處念我歸家之人,十劫來佇立空中,未敢將息,時時放攝取之光明,照念佛我之行人,刻刻趨來迎之分身,接引當生之眾生。各位蓮友若都能以佛念我的心態來念佛,自會倍感親切,倍覺安心。因為彌陀住頂,光明照身,無數佛菩薩眼前行,都是「家」裡人。身雖在娑婆,心猶似在極樂。我念彌陀.彌陀念我。南無大慈大悲大願大力救苦救難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淨空法師法語:念佛要怎麼念?

1、我們在講席裡,常常提醒同修們,念佛要把煩惱念掉,要把習氣念掉,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這個心才動,就一句阿彌陀佛,把那個念頭壓下去,這叫功夫。

2、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那有什麼用處?那就是古德講「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所以念佛的目的,《彌陀經》上講得很好,「一心不亂」。

3、一心不亂就是清淨心現前,然後才能真正懂得古人所講的「心淨則土淨」。心地清淨,這是決定得生淨土的條件。

4、這個法門沒有別的訣竅,就像大經裡面所說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彌陀經》裡面所講的「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你只要真正能照這樣做,就決定成功,所以說非常非常地重要。

5、我們必須要記住,西方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的心善、行善、念頭善,這就是深信切願,這就是發菩提心。奉行六波羅蜜,這是善的標准,如果我們的心不善、念頭不善、行不善,縱然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不能往生,只是跟阿彌陀佛結一個緣而已。

6、用清淨心念佛,這個清淨心就是一向專念,所以功夫得力不在於念佛念多少,你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伏不住煩惱,不能得一心。如果你一天只修十念,你這十念得力,真能伏煩惱,那就不得了,那就是功夫。

7、念佛要怎麼念?我們中國的文字,是智慧的符號,「念」,上面是個今,下面是個心,「念」字的意思是現在的心,現在心上有佛,這叫念佛。不一定在口裡頭,口上有佛不管用,一定要心上有佛。

8、心上有佛,行為當中有佛,生活當中有佛,工作當中有佛,處事待人接物當中都有佛,這才叫真正念佛人,這一種念佛,古大德所說,「萬修萬人去」。  

淨空法師法語:佛學家念佛不能往生

1、世尊滅度之前,阿難尊者向世尊請教兩個問題。

一個問題,世尊滅度之後我們以誰為師?佛在世,我們是以佛為老師,依靠佛;佛不在世了,我們以誰為師?佛說了兩句話,「以戒為師,以苦為師」。

2、我們今天選淨土法門,我們有沒有依靠戒律?要是沒有依靠戒律,那就錯了。末法修行,尤其是現在,法弱魔強,你以好心待人,別人不是以好心回報,你說這多痛苦!苦要不要受?想到世尊告訴我們「以苦為師」,心就平,也就歡喜接受——佛教給我們的。

3、不持戒不能成就,戒裡頭,十善業道叫根本戒,你做到了沒有?根本戒是十善業道,不是三皈五戒。三皈五戒是十善業道的上一級,十善業道是第一層樓,三皈是第二層,五戒是第三層,沙彌戒是第四層。你第一層都沒有,你哪裡會有二三?這不能不知道!

4、沒有十善業道,無論學哪個法門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有解無行,這就是我們常講的「佛學」,這跟學佛不一樣。持戒是學佛,沒有戒是佛學,佛學解決不了問題,佛學不能往生極樂世界。解決不了問題,就是說,你脫離不了六道輪回。

5、你不持戒,決定不能成就。我們今天做深層的反省,十善為什麼做不到?十善還有根,有根本的根本。我們想到在中國歷代,無論出家、在家學佛的,為什麼他們有成就?他們從小根就扎得很厚,所以持戒對他們就輕而易舉,一點困難都沒有。為什麼?他們心善、言善、行善。

6、中國五千年的家庭教育,那才叫真正的根本!集家庭教育之大成就是《弟子規》。中國過去出家、在家學佛的這些大德們,根基太厚了,統統都是扎的三個根,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佛家的《十善業道》。這三個根紮下去,不學佛,不想求生淨土,他來生也是人天,不墮三惡道,那叫真正的學儒、學道、學佛!

7、如果連《弟子規》都沒有,我們承認他是「佛學」、「儒學」、「道學」,他可以拿到世間的博士學位,他可以成為一個佛學家、儒學家、道學家。但是,李老師的話,「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也就是說,他在六道裡面依然受業力的牽引,他出不了六道輪回。

8、佛學家念佛不能往生,學佛的人念佛決定往生!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決定不能夠疏忽。疏忽,那你就是真的錯了!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一、常得一切天神隱形守護二、常得一切菩薩常隨守護三、常得諸佛晝夜護念,阿彌陀佛常放光明,攝受此人

四、念佛之人,光明燭身,四十裡之遙。一切惡鬼,皆不能害;一切蛇龍毒藥,悉皆不受。 五、水火冤賊,刀箭牢獄,橫死枉生,悉皆不受 六、先所作業,悉皆消滅。所殺冤命,彼蒙解脫,更無執對。

七、夜夢正直,或夢見阿彌陀佛勝妙色像

八、心常歡喜,顏色光澤,氣力充盛,所作吉利。

九、常為一切世間人民恭敬、喜歡、禮拜。

十、臨命終時,心無怖畏,正念現前,得見阿彌陀佛與諸聖眾,持金蓮花,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摘自《原平居士的QQ 空間》

念佛頭上就有光

明朝萬歷年間的蓮池大師,淨土宗的第八祖。蓮池大師還沒出家的時候,是姓沈,在家時就學佛、念佛。

有一日,他的隔壁有一老人過世,他的子孫為他牽亡,牽亡的時候,仙婆替亡者說話。他覺得很稀奇,蓮池大師還沒出家的時候叫沈居士,他也去聽那個人替亡者說話。他站在旁邊,後來想到:「我是念佛的人,現在我沒有念佛,這樣不好。」自己的心隨時就提起正念,心中在默念阿彌陀佛,繼續在念佛。他一念佛,那位仙婆就說了:「像沈先生這樣用功,這樣修行,就不必煩惱,將來一定能夠成佛!」沈居士聽到,嚇了說:「我默默地站在這裡,你怎麼會知道我有修行?」仙婆就說:「有啊!我知道現在你在念佛。」「你怎麼知道我在念佛?」仙婆說:「你心裡一念阿彌陀佛,你的頭上就放出光明來。光明中就有一尊阿彌陀佛站在那裡,非常慈悲,光明燦爛。所以我知道你心中在念佛。」

由此可見,我們凡是念佛,我們頭上就放光,頭上就有一尊阿彌陀佛在那裡,時時加持我們。所以有人說晚上走路,一個人走會怕的時候,就認真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就不會怕。若一念阿彌陀佛,頭上就放光,光明中有阿彌陀佛,所有的邪魔鬼怪都會遠離,就不會傷害你,所以念佛現在就得到廣大受用,頭上時時放光,佛時時在頭上來加持,這是非常難得。摘自《, 原平居士的QQ 空間》

淨空法師:我們要怎麼懺悔?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懺悔

1、 「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天到晚胡思亂想,想自己要健康長壽,想自己美貌,那是大錯特錯,沒有這個道理!

2、希望自己相貌美好,你的心善,你的心好,相貌自然就美好;希望自己健康長壽,你的心地清淨,不胡思亂想,自然就健康長壽,這一定的道理!

3、學佛的人,說老實話,是可以不生病的,你真正明白這個道理,曉得修行的秘訣,確實不生病!學佛的人還有病痛,自己要覺悟,這個病痛是什麼?業障現前。

4、業障現前,要至心懺悔,懺除業障!我們要怎麼懺悔?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懺悔。我心裡只有阿彌陀佛,沒有惡念,這是真懺悔!只要業障懺除了,病就會好。可是真正相信的人不多,不相信的人太多太多!

5、要懺除業障,首先要知道,什麼是業障?亂心是業障、妄想是業障、煩惱是業障、憂慮是業障、牽掛是業障。在心上只有這句佛號,業障就統統消除了。

6、諸位要知道,佛法是最高明的養生之道!養生最重要的,要懂得養心!我們身要動,心要靜;心不但要靜,心要虛。心裡頭一無所有,「身心清淨,一絲不掛」,這樣的人決定長壽,這樣的人決定不生病!

7、所以諸位要想一生不生病,不胡思亂想就不生病,胡思亂想是一定會生病的。病從哪裡來?今天大家知道了,從胡思亂想來的。你想得愈多,病就愈多;不想,病就沒有了。

8、諸位要是有什麼病痛的人,從今天起念阿彌陀佛,什麼都不想,念上三個月,不要看醫生,病就好了,就沒有病了,這是佛法,也是最高明的養生之道!

淨空法師:打佛七,念佛不如法,所以你念得沒效果

1、念佛法門裡面,打佛七就是經上講的「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七天功成,是這個意思,剋期取證。

2、念佛七天,就大功告成,也許諸位不相信!你也打了不少次的佛七,結果恐怕佛七打下來之後,煩惱更多,業障習氣更重,連個消息都沒有,所以你不相信。

3、為什麼你七天沒有收到效果?給諸位說,是你念佛不如法,所以你念得沒效果,你不能成功。

4、如果真正是一個如法的道場,掛個招牌打佛七,「七天就往生」,我相信你們也絕對不會去!到這個地方七天就送死了,這還能去?這不能去!可見得你們打佛七,口是心非,根本就不想往生。

5、信不真、願不切、念得也不如法,怎麼能成功!這個法門要是信願行三個條件都如法,七天就成功。

6、我們要問:「七天之內能成功的,過去有沒有人做到?」你們去看《淨土聖賢錄》、《往生傳》,真有!

7、現在的人心不清淨、妄念紛飛,一天念佛念到晚,都不是真念佛。打佛七,心中還有牽掛,充其量只是到道場那裡去培養一下念佛的習慣,除此之外,什麼也得不到!

8、過去我在台中,李老師告訴我,真正打佛七,人數決定不能超過十個人;超過十個人,主七師的精神照顧不過來。所以,打佛七不能超過十個人,那叫真正用功辦道!

淨空法師答:念佛時,經常有很多的惡念

問:下面一個問題,我在念佛堂念佛時,經常有很多的惡念,比如看佛像時,就想我為什麼要拜你!有時還謗佛,產生淫念等等好可怕!請老法師慈悲救救我。 淨空法師答:這些問題不是你一個人有,有的人很多,為什麼會有?這是宿世今生習氣在作祟。你不想降伏它的時候好像沒有事情,其實它是在動你沒注意到。現在念佛了,要修行、要靜下來,它突然好像都冒出來了,要曉得平常就是這個樣子,是你沒注意到。這一注意到,你才曉得日常生活當中,我們這些煩惱習氣是多麼的深,多麼嚴重,怎麼樣?不知道!到念佛堂念一念佛,在止靜全跑出來了。不是這個時候才跑出來、這個時候才有,還有些人不敢念佛,為什麼?那不是的,那完全誤會了。你念佛靜下來才發現它這麼多,不念佛的時候它還是這麼多,沒有發現,這個道理要懂得。發現怎麼辦?不要理它,佛經上如是教我們,祖師大德教我們不要理它。

把你的整個精神意志集中在佛號上,「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憶是心裡想佛,口裡念佛,身拜佛,為什麼要拜佛?就是消除自己這些業障。我不拜佛、不念佛,這個業障沒辦法控制,所以這就是最好的方法。多聽經對你有很大的幫助,為什麼?斷除你的疑惑,多聽經是明理,聽經對初學的人最大的作用就是斷疑生信。經聽得少你懷疑,你的信心不夠堅強,你會被外面境界轉。經聽多了道理漸漸搞明白,外面境界就轉不動,你自己才能做得了主,不為外境所動,你才能堅持原則,才能成就道業。

淨空法師開示:佛號壓不住惡念.怎麼辦?

淨空法師答:還是用佛號,佛號壓不住是你佛號功力不夠,你繼續努力,佛號肯定壓得住。如果想功夫早一點成就,必須得聽經,聽經能幫助你,幫助你信心堅固,幫助你化解你內心裡面的疑慮,你的懷疑、你的顧慮全部能化解,這句佛號很容易化解。佛號現在壓不住,是佛號的功力,敵不過煩惱習氣,你要努力把煩惱習氣放在一邊,不要去想它。你愈想它愈厲害,你不想它、不理它,慢慢它就下降、降溫了。你對於佛號要加強,天天想佛、天天念佛,佛號的力量上升,到上升超過它就壓住,就這麼個道理。所以不可以懷疑:佛號不行,沒有用處,壓不住。

所以這個道理要明白,我們的功力還不夠,你想想看,你自己天天跟煩惱打交道多少年了?你念佛才幾年?你這麼一想就明白了,我煩惱習氣年代久遠,我念佛才幾年怎麼壓得住?所以努力提升,將來一定會壓住。

淨空法師:學佛為什麼沒有效果、沒有進步?

一、我們唯一能夠做的,以真誠心求感應,不僅僅是登台說法要求三寶加持,在平常生活當中,與人交談,勸人學佛,也要求佛加持。求佛加持的心,求佛加持的願絕沒有中斷的時候,然後你自己才真正能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佛法之中,生活在諸佛如來大慈悲之中,也就是說你時時刻刻、念念之中都得到一切諸佛如來的護念,得到諸佛如來的愛護幫助。剛才說過,諸佛如來的心是清淨的,是平等的,我們每個人都可得到,問題就是你肯不肯求,佛家常講『有求必應』,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肯求就有感應,不求就沒有感應。一念求一念感應,念念求念念感應,這個道理太清楚了,太明白了。 我們求為甚麼不能感應呢?我們求不如理、不如法,所以就沒有法子感應。那要怎樣才叫如理如法?你用真誠心求,清淨心求,平等心求就如法了。我們現在最困難的是心不清淨,心不平等,面對一切芸芸眾生心裡有高下,我比別人高,別人比我總要差一點,這個心就不行,就沒有感應。念念還有自私,還有自利,你的感應就沒有了。我們要求一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必須把這個障礙去掉,不平等的念頭去掉,不清淨的污染去掉,然後才『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個要緊,這是真實利益。我們在講台上天天勸,常常勸,為甚麼這樣做呢?天天勸常常勸,你還是不肯捨分別執著,你還是不肯放下自私自利,那有甚麼法子呢?只好天天說,說一千遍說一萬遍,不多。你沒放下,念佛也不相應。 二、罪業要想消除,實不容易!我們造作罪業不是一生一世,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都在造罪業。固然我們常常講懺除業障,能懺除得了嗎?幾個人懺除了?為什麼懺除不了?因為都是在枝葉上用功夫。好比鋤草,把上面剪干淨了,根沒有挖掉,過兩天又長出來了,這就是永遠沒有辦法懺除得盡的道理。在家禮佛、念佛、拜懺,自己一個人的力量不夠,再去請幾位法師,拜幾天《梁皇懺》、罪業就懺掉了嗎?好比草長得快,找個人來修剪修剪,沒有除根。 除根的懺法,別人幫不上忙,不但別的法師,就是佛菩薩來了也幫不上忙。那怎麼辦呢?要自己去做。幾時心清淨了,無始劫來的業障都消除了。所謂是「罪業如霜露,慧日能消除」。無始劫來的罪業,好比霜、好比露水一樣,心清智現時霜露就消除了。如果我們心地不清淨,業障就沒有法子消除干淨,這是一定的道理。我們的心地沒有達到究竟清淨,但是我們向清淨的路上走。心地清淨一分,就消除一分的業障;清淨兩分,就消除兩分的業障,不是沒有效果;到了究竟圓滿的清淨,那就成佛了。無始劫以來的業障全都消除了,這叫做真正的修行。我們會不會呢? 三、要想改造命運,就從這兩句做起。一切不善的念頭,不善的思想,不善的言行,要將之改正。修是修正,修正過來就是善。凡是為自己的都是不善。我們所想的、所說的、所做的,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這就不善。念念為眾生、為社會,這是善。世出世間聖賢的教誨,都是以此為標准。起心動念一切所為,幫助社會,幫助苦難的眾生,奉獻自己的身心;奉獻就是『廣積陰功』,為一切眾生服務,這是功德。何謂陰功?做好事不讓人知道。因為別人曉得了,一稱贊表揚,功德就報掉了。做好事不宣揚,這是陰德,此善德愈積愈厚,果報就不可思議。惡事希望大家都知道,這個人罵你,那個人指責你,惡就報掉了。所以惡不要隱瞞,要宣揚出去;善要藏起來,才積得厚。現在人沒福,做一點好事唯恐人不曉得,大肆宣揚,立刻報光了;造的惡隱瞞,不讓人知道,所以惡愈積愈厚,善沒有積到,將來的果報都是惡報。這兩句真正能做到,就不失人身。 四、為什麼我們修學,學了這麼多年,不能說不努力,不能說不認真,何以功夫不得力?何以不能跟古人相比?原因在哪裡呢?我們沒有從根本修。根本是什麼呢?十善業道,試問問十善業道我們做到了沒有?這個是佛法小學一年級的課程,無論大乘小乘、顯教密教都是用這個作基礎。我們講淨土,淨土最基本的是淨業三福,淨業三福頭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唯有真正修十善業,前面三條才有,孝親尊師慈悲才落實,如果沒有十善業道,前面孝親尊師慈心全是假的,這個是第一個條件。具足這一個條件念佛,這才生凡聖同居土;淨業三福三條,具足兩個條件,往生的時候生方便有餘土;三個條件圓滿具足,是實報莊嚴土。所以我們最低限度要把第一條做到,第一條就落實在十善業道。古人是走這個路子,所以他在短短幾年時間就有成就,我們今天疏忽了,不曉得這個道理,在修學上沒有紮根,起心動念都落在自私自利,這怎麼行?換句話說貪嗔癡慢沒有捨掉,別人贊歎我們我們歡喜;別人罵我們、侮辱我們我們心裡很怨恨,這個就不行,這樣搞法功夫怎麼會得力呢?我們看看古人對於順逆境緣的心態,聽到別人贊歎,自己感到恐懼,我做的是不是像他贊歎的,不會生歡喜心。聽了之後,人家贊歎我好,我做得不夠好,差得很遠;別人毀謗我們,自己一定回過頭來反省,決定不怨恨別人,他毀謗我、侮辱我、陷害我,一定是我做得不好,不能令他滿意,回過頭來反省,改過自新。所以修行人的心地清淨平等慈悲,沒有一個惡的念頭,沒有一個不善的行為,與大眾相處,只記別人的好處,只記別人的恩德,決定沒有不善、抱怨的念頭,這樣才能修到純善。

冤親債主:眾惡莫為、不精進的時候看看,馬上警醒

人與人之間不可以結怨!結怨,生生世世都是麻煩。在許多國家地區,有很多人被「無形」附身,精神萎靡不振,不能工作、不能讀書,受一種無形的控制。無形的,實在講,就是自己的冤親債主。凡是來纏身的「無形」,多半都是餓鬼道,很多很多!

為什麼會是惹鬼上身?要說冤親債主,這個業因我們每個人都有。我這一生沒有得罪人,你前生曾經得罪過人,無量劫來生生世世,這個冤家債主不知道有多少!

為什麼你現在這個冤親債主沒找到身?這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你正在走運,你的運氣很好,你的光明遍照,他不敢接近。

另外一個原因,沒有緣,就是沒有機會。你這個人很善良,心地很正直,這些無形眾生靠不到你身邊來。

但是你一定要知道,冤親債主在你的周邊等待機會,這是肯定的。你什麼時候有一念不善的話,他就來了。

我們修行,有好多人障礙,好多事情阻撓,這是外面來的力量。為什麼有這麼多人障礙?冤親債主。冤親債主不是一世結的,生生世世。我們的天眼沒有開,若是開了天眼的話,就知道冤親債主是一群一群、一隊一隊,人數之多,幾乎沒法子計算!

菩提道為什麼這麼艱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障礙?你要是明白了,就知道是冤親債主在作祟、在障礙。冤親債主不希望我們成就,他們總希望報復;有怨的報怨,有仇的報仇。冤親債主怎麼結下來的?殺生、吃肉,從這個地方結下很深的怨恨。我們凡夫疏忽了,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你的冤親債主太多,你應該要受報!所以自己要認真修行,要忍辱,要能夠讓人,不要動意氣,這非常地重要!我們這個世間,惡友是沒辦法避免的,就是「怨憎會」,所謂不是冤家不聚頭,這個很麻煩!他總是障礙你,障礙你學佛、障礙你念佛,甚至他障礙你往生,這個事情麻煩大了。

當你往生那一剎那,你這些冤親債主統統來了。這個哭一把,那個流眼淚,好了,把你一擾亂,你這一次往生的機會就失掉,這不得了!這些惡友是誰?可能就是你自己父母、妻子、兒女、家親眷屬。實在講,多數念佛人不能往生,都是被冤親債主害了。本來都是可以去的,臨終又哭又鬧,把他搞得一塌糊塗,心搞亂掉了,結果去不了。

所謂不是冤家不聚頭,真的是你想修行想走,硬是把你拉回來,這個太可怕了!非常非常可怕!臨命終時,神志一定要清楚。千萬不要在這一生當中把福享盡,到臨命終時候沒福,那個麻煩就大,冤親債主統統來了。你看到的,都是陰間的妖魔鬼怪的境界。你感到恐怖、害怕、憂慮,那三善道就沒分。無量劫來我們跟許許多多眾生結了冤讎,這些冤親債主常常圍繞著我們,設許多陷阱來陷害我們。

我們如果沒有智慧、沒有能力辨別,「福」就變成禍害了。我們想想無量劫到今生,我們造了多少業?生生世世跟這些眾生結了多少怨?這些冤家債主時時刻刻在那裡等機會要來報復你,這就產生修行人的魔障。我們修行,要把功德迴向給歷劫冤親債主,要真幹才行!他能真得利益,可以放你一馬,不找你麻煩。

人,如果能想到這一生當中的冤親債主,想到過去生生世世的冤親債主,知道修行就是還債,修行就是解冤釋結,就會認真地幹了。我們拜佛、誦經、念佛,都應當迴向給歷劫冤親債主。更應當發願,自己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首先一定來度他們。我們每天誦經、念佛、拜佛,都迴向給冤親債主;他接受了,這個怨就化解了。

我們真正這樣作法,將功德迴向給一切冤親債主,冤親債主就變成我們的護法神;不但不為難,還保護你,這是消冤業的好方法。還有怨恨很深的,他還不服氣、還不接受,偶爾也會碰到;碰到了我們歡歡喜喜接受,帳就了了、就結了。下一次再碰到,就是好朋友,就是同參道友。我們都曉得,我們有很多冤親債主;冤親債主常常來找麻煩,這是因果報應!

知道因果可怕,你才真正不敢造惡業,不但不敢害人,動物都不能害。為什麼?冤冤相報。我們害了他的命的要償命,欠人家錢要還錢,這些冤親債主生生世世不曉得有多少,只要有機會碰到,總是來找麻煩。人臨命終時,冤親債主變成你家親眷屬來誘惑你,來把你帶去,帶去之後來報復你,《地藏經》上說得很清楚。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這個怨怎麼樣能把它解開?這個結如何把它化掉?灌頂大師告訴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有真信切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所有冤親債主的結統統化解掉。一心一意念佛、念經,念成功之後,所有冤親債主自然都得利益,這才是真正解冤釋結的辦法。

自己修行證果之後,首先要度化一切冤親債主;這樣子冤親債主就不再跟你為難;不但不障礙你,反而來幫助你。你念佛功夫念到家,念到心清淨,一切冤親債主就能超度;只要你心裡頭動個念頭就超度了,不要搞形式。你有成就,他得利益,他得好處。我們要常存此心,這個心要真實,才能感動這些冤親債主,才能夠避免一切冤害。

淨空法師開示:生死關頭,自己做得了主宰

1、有很多人念佛,是有口無心,他口裡頭有一句阿彌陀佛,心裡頭沒有,心裡也不懂什麼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無量覺,他口裡是無量覺,心裡是迷惑顛倒,這個沒用處,古德講喊破喉嚨也枉然,那是不會有成就的。

2、另有一種人,所謂的世智辯聰,他能夠把經典從頭到尾背下來,他懂的是皮毛上的道理,他不肯依教修行,他會說,說得天花亂墜,沒功夫,這種人到了生死關頭,自己做不了主宰,該怎麼輪回還是怎麼輪回。

3、從中國佛教史上,我們看到很多人到臨命終時墮落。很多同修都知道「三生石」的故事,唐朝圓澤禪師很了不起,他能知道過去未來,還是免不了來生去投胎,還是要搞六道輪回。

4、他知道在河邊洗衣服的那個婦女,懷孕了三年,等他去投胎。遇到了,沒有法子,他還得去投生,而且跟一個朋友約了十二年之後在杭州西湖見面。十二年之後,果然在那裡見面。

5、十二年後,他是十二歲的小孩,老朋友已經八十多歲,胡須都白了。你看,不求生淨土,又到人間來做人!

6、知道過去、現在、未來,有這樣的神通、能力,依然不能脫離輪回,你看看多苦,多不容易,所以你才曉得一切法門都不如這個法門殊勝。

7、他要是念佛往生淨土的話,他可以站著走,坐著走,他自在。他與淨土沒有緣分,你就想到,差別就在此地。

8、所以這一點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才曉得如果不修這個法門,想脫離六道輪回,太難了。

9、修行唯有念佛最為穩當,一個真正發心求生淨土的人,臨命終時心不顛倒,為什麼?阿彌陀佛神力加持,這真正是慈悲到了極處。為什麼會加持?因為你真心真意求生淨土。

10、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臨命終時我們不害怕,只要我們的信願堅固、清淨,佛決定會保佑我們臨終的時候心不顛倒。

11、 所以我們平時要努力修持,要認真的念佛,一定要把煩惱伏住,不讓它起現行,這個非常重要。平時念佛就是訓練,平時是練兵,臨終是打仗,成敗就在臨終最後一念。

12、人在臨終那一剎那,在斷氣這一剎那,就是他將來往生那一道決定的時刻。他這一剎那當中,是一句阿彌陀佛,他就往生。

13、《無量壽經》第十八願裡頭,臨終十念、一念,必定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最後那一念,是決定、是關鍵。

14、因為往生是臨終一念,人在臨終那一剎那,煩惱起現行,被業力牽著走,這一生念佛的功夫到最後不能成就,那就可惜了。

15、臨命終那一剎那,迷惑顛倒,自己做不了主,被業力牽著走,這是很可怕的一樁事情。所以平常的功夫就好像練兵一樣,臨終是打仗,因此不能疏忽平常的訓練,我們在臨終才有把握。

16、明白這一樁事情,曉得最後那一剎那是關鍵時刻,那麼我們在現在就要訓練,訓練什麼?把惡的習氣止住,就是貪嗔癡這些念頭,不好的念頭,惡念,一定要淡,一定要捨。

17、你能夠把惡念看得淡,能夠把這個捨掉,將來有決定的好處,不生西方世界也不會到三惡道,這一點很重要。

18、我們念佛人,平常努力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依教奉行,要求的就是在生死關頭,心不顛倒,自己做得了主宰——六道裡面哪一道我也不想去,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開願法師開示:千萬不要拿自己這一生的道業開玩笑

------節選於開願法師對常住義工的開示

過去在禪宗裡,上根器的人用觀心的方法修行:自己的心到什麼程度了,自己的心念往哪裡跑了,看好自己的心。平時裡嘰嘰喳喳愛多說話的人,他的心肯定是一團亂麻。因為說話的心已經是很粗很粗的相了,真正用功的人,那念頭剛要冒出來的時候就已經「盯」上了,就把它給「消滅」了。這是在心地上下功夫。我們整天嘰嘰喳喳的,還以為自己很精進,感覺自己很了不起了;其實跟功夫都不沾邊,都是口頭上的表象。現在人的根器,因為觀心做不到,就守住一個話頭看牢它,用「參話頭」來治理自己的亂心,進而達到得禪定的境界。 我們淨土宗也不例外,是以一句佛號來將自己的亂心制服,看著你的念頭跑到哪一道裡去。不是你這個身體沒有後才跑到哪一道去,你現前的念頭就已經決定你到哪一道。是觀這個心,把這個心念融化了,六道就沒有了,就超越了。如果沒有明了這個道理,修了一輩子到頭來難免空過啊! 不要以為念念佛,佛就來接你了。古大德常講:萬人修道,一兩人得度。什麼道理啊?不是說萬人修萬人去嗎?不是說念佛人佛必來接引嗎?為什麼只接引一兩個啊?因為我們的心沒管住。心那麼散亂照看不住,佛來了照樣接不走,因為你看不見,阿彌陀佛的手伸出來,你抓不到,佛光照你,你感覺不到。為什麼?心太亂了,太雜了!心猿意馬,每天的妄想紛飛,這是毫無功夫。 修行,不在於進入佛門的長短,而在於你把自心降服了沒有!降服其心是關鍵問題。不是說你念佛,你跟佛關系好,走個後門托個人情你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了。關鍵是你的修行有沒有感應到極樂淨土;有所感應你才能往生啊!你的功夫成片了,低的感應到極樂淨土;到事一心不亂了感應的是方便有餘土;如果再到理一心不亂了,就感應到實報莊嚴土;再往上提升,你就生到常寂光土。不要隨便的以為阿彌陀佛就是救命草了,感覺臨終時我念念佛就能往生了。關鍵是到那個時候你有沒有能力去念佛,業障現前的時候你能不能對治。平時的你就沒有這樣的功夫,臨終時病痛現前你該對佛號起煩惱了,到那時候誰也救不了你。 淨宗之人都知道,阿彌陀佛是大醫王大藥王,能拯救一切眾生。但是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容易。相比較而言,淨土是個特別法門、殊勝法門。但是如果不明了的話,只停留在口善上,沒有做一點兒功夫,這一輩就真的像古大德說的:一萬個人念佛,一兩個人往生。那一兩個人是誰啊?真的是那個實實在在癡癡獃獃的人,說不定人家就是那一兩個人。有人平時耍個小聰明,斗個小心眼兒,你不在這一兩個裡面啊!怎麼辦?只能來生後世繼續修行。如果你會修,如果你明了,可以說都會萬人修萬人去;可惜的是,我們學佛那麼多年,知道極樂世界好,知道學佛好,要超越六道輪回,就是沒有找到方法,沒有真正在自己身上去用工,所以不能成就。一心不亂得不到,念佛三昧就更不用提了,離得太遠了!這是我們學佛的這一生當中做不到而遺憾的事情。 我們的因緣太殊勝了,條件那麼好,這生成就不了能對得起自己的這個人身嗎?對得起自己這生遇到佛法嗎?今天要把這個道理講清楚。古言常講:忠言逆耳。因為煩惱妄念已經養成了習慣,這個不用學,與生俱來的煩惱。不學都那麼旺盛,如果我們再不加以制止這些妄念,不在這個上面用工夫,轉自己的境界,那這生只能與極樂世界種個遠因,什麼時候才能去啊?那隻能來生再說了,即使佛在世也只能如此。 道理只能給大家講清楚,主要還是自己去修,只能自己去做,自己實干。你看哪一個真正的修行人是廢話連篇的?哪一個真修行人嘰嘰喳喳那麼多話的?因為這種妄念還沒有真正成行開口講話的時候,人家已經將這個念頭給轉了,要用這個工夫啊!表面上看有的人感覺是癡癡獃獃的,人家的思想不復雜啊,一旦放下了,就會像鍋爐匠一樣了。還有張善和,一輩子殺牛,為什麼他能臨終往生?直心。就像六祖慧能大師在《壇經》裡講的,「直心是道場」沒有那麼多的彎彎兒小聰明小心眼兒,人家是直心的,就容易到達,這樣離菩提道近啊!可想而知張善和在過去生中也是大修行人,只不過是這生當中沒有遇到佛緣,暫時遇到一個不好的環境做了一個屠夫,臨命終的時候福報大,遇到善知識讓他趕緊念佛,趕緊脫離怨親債主的糾纏,人家真的信了,真的幹了,真的願意去了。這個大心一發,佛真來接了。這是過去生中人家的心已經修的很「直」了。不像我們這個妄念思想還是一團糟,還是那麼的復雜。這是我們菩提道上很麻煩的事情。因為不能說你跟著佛了,業障就讓佛給你消了,這個還要自己去努力啊。像提婆達多跟著佛,照樣是下去了。什麼原因?沒有去下「自己克服自己」的功夫,而是錯用了心,才釀成了這種果報啊!這些道理我們一定要明了啊!因為我們要成就。如果我們不想成就,只想歡歡喜喜的隨波逐流地過日子,浪費的是自己的生命啊! 我們有這樣的因緣住在一起,特別是常住義工。常住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住持佛法啊!住持佛法的心不清淨的話,天天還有煩惱,天天還有那麼多的是非人我,那怎麼才能守住自己的心城啊?在家的人修行中因為有那麼多的事情去處理,天天很忙碌的有情可原;我們住在寺院裡每天還有這些狀況,那怎麼辦呢?怎麼能成就呢?害的是自己啊,沒有害別人!千萬不要拿自己這一生的道業開玩笑啊!自己眼前占點兒上風,得點兒好處,得一點兒榮耀,太短暫太短暫了!剎那就消失了!在自己功夫沒到的情況下真的是誤了自己誤了眾生。 念佛念的是我們的心。祖師也常講:心淨則佛土淨。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心不亂咱雖然現在做不到,但是一定要知道這個才有把握!以為臨命終我念念佛就行了,這是苟且偷安,這是不對的!這就相當於把無上的寶貝、無上的念佛法門當做了兒戲!念佛照樣得一心不亂,念佛照樣得禪定,念佛照樣可以明心見性,本來就是具足無量的,我們怎麼能把她看小了呢?這是對阿彌陀佛的大不敬,是對淨土的玷污。淨土經照樣是大乘經典,跟華嚴跟法華的境界是完全相同的,也是一乘的佛法,佛法的微妙之處太不可思議了,我們所知道的這些太少太少了,都在這個大夢之中醒不過來。總是把自己意識裡面的煩惱牢牢地給看住,哎呀千萬自己不能受點兒損失啊,千萬自己不能受點兒傷啊。其實錯了,不應該是這個樣子,煩惱早就應該拋到九霄雲外了,被佛法給代替了。為什麼還生活在煩惱的世界裡?為什麼不把這些煩惱妄念全部給拋掉呢?這才是真正的修行啊,真正的正道啊。

為什麼必須相信三世因果?

佛教不但講『因果』,而且還特別強調『三世因果』。—你前生種什麼因,這一生就會得什麼果。今生種了什麼因,來生也會受什麼果。就像因果經上所說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我們不能因為看不見過去世和將來世,就否定三世因果的存在,就如同我們夜晚看不見遠處的高山和雲彩,就不承認它們的存在。

對於沒有見過的事物,我們可以運用推理或者類推的方式去了解。試看普天之下哪一樣東西不是由於過去的延續?俗話說:『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假如沒有過去種的樹,現在哪有蔭可以乘涼呢?椅子的前身是木材,木材的前身是樹,……哪一樣東西沒有過去呢?

再說,三世因果並不一定就是前世和來世,也可能是去年、明天。更可能是前一秒鐘,現在這一秒鐘,以後那一秒鐘或者前一剎那,後一剎那。

現在的科學認為:宇宙中每一種現象有它的原因的。心理學也強調:人類的任何行為都是有原因的。這種論點和三世因果的說法不謀而合。

偏偏有許多人主張『一世論』:人不過是父母和合而生的血肉之軀,思想和感覺不外是大腦和神經的運動現象。一死什麼都沒有了。他們處處都為這一生的物質享受和自己的利益打算。他們的生活充滿著短視、殘酷和功利的私慾,甚至為了個人的目標可以不擇手段。

從上面的觀念來看,我們可以發現『一世論』和『無神論』、『唯物論』、『自私的功利主義』、『以物質為中心的實用主義』是相關連的。要提升人格和智力的境界,非突破『一世論』『無神論』和『唯物論』不可。如同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所說的:『人們之所以成為無神論者,是因為對哲學沒有深入的了解。如果一個人能研究精深的哲學,那就不得不歸依佛教了。』(見培根論文集)

另有些宗教進而主張二世論,他們認為:好人死了上天堂,壞人死了下地獄。善人死了為神,惡人死了變鬼。這種思想當然比無神論或唯物論好多了,至少它可以鼓舞人心向上,阻止人們犯罪,對於安定社會實在功不可沒。可是這種理論並不圓融,並同時也不完美。

第一、它不能合理地解釋:人是從何而來?為什麼人一出生在體重和智力上就有種種差異?再者,難道一個人今生做了一點惡,來世就永遠變鬼或者下地獄,而永不能翻身。萬一他當鬼或在地獄時,改過向上,就沒機會再轉生到比較好的世界?………這種理論當然顯得十分死板。

只有三世的理論才是圓滿的,它不但可以解釋宇宙間的種種現象,而且可以使一個人不致埋怨命運而怨天尤人,甚至還可以鼓勵人們努力奮發向上,積極造福社會,造福眾生.

所以,涅槃經上說:『真正明白善因產生善果,惡因產生惡果的人,就不會再做壞事情了。』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

因不是定因,果不是定果,因果皆循環,因果通三世。

常見善人得善果,今生福報多,常見惡人遭惡果,今生惡報多。

常見善人遭惡果, 前世罪業多,常見惡人得善果,前世積德多。

菩薩也怕遭惡果, 救苦救難多,眾生行善多念佛,一生不謎惑。

有人不明因與果, 生死在顛簸,有人常行菩薩道,煩惱全解脫。

種善因啊得善果,來世修得如來佛,種惡因啊遭惡果,六道輪回出不去。

如是因啊如是果,如是諸惡且莫做,做好事啊說好話,子多孫多福報多。摘自《原平居士的QQ 空間》

父轉為子母為妻 怨仇眾生轉為家人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講

文章來源:摘自《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親友書》雲:「父轉為子母為妻,怨仇眾生轉為親,及其返此而死歿,故於生死全無定。《親友書》說:父親轉為兒子,母親轉為妻子,仇敵轉為親人,以及與此相反,即兒子變成父親,妻子變成母親,親人變成敵人。所以,生死當中根本沒有固定不變的關系。下面以二則公案說明。  《法句喻經》中說:當年,捨衛國有一婆羅門很富裕,但性格慳貪,每次吃飯時,都要關緊大門。有一天,他家煮雞吃,夫妻倆關著門一起享受美味。小孩坐在二人中間,他們時不時地夾雞肉給小孩吃。 佛陀知道此人以宿世的福德,到了應該度脫的時候。於是,佛化現成一個沙門,直接出現在他們面前。婆羅門看見後,生氣地說:「你這個道人真是無恥,為什麼跑到我們家裡? 沙門說:「是你自己愚癡,你殺父、娶母、供養怨家,怎麼反而說道人無恥呢?」婆羅門不明白這句話的含意,便詢問原因。 沙門說:「餐桌上的雞,是你前世的父親。因為他性格慳貪,所以常常墮為雞身受苦。這小孩前世是羅剎鬼,你前世常被他損害。你們之間的宿業未了,所以他又來投胎當你的小孩,讓你償還宿債。你現在的妻子是你前世的母親,她對你感情深厚,所以今世又轉為你的妻子。這種輪轉的戲劇,愚人不知,只有道人看得清楚。」 佛陀顯現威神,讓婆羅門看見自己的宿命之後,婆羅門便懺悔受戒。佛為他說法後,他就證了初果。 在《中阿含經》中也曾說:都提的父親死後轉生為都提家的狗,偷吃盤中食物。旃檀的父親轉生為乞丐,乞討至旃檀家時,被看門的人打斷手臂。 安士先生評論說:世間極為駭異之事,正是世間極平常之事。這些不是駭人聽聞的特異現象,而是家家戶戶極平常的現象。我們身處的環境,正是輪回。一旦認識自己正身陷這樣的處境中,才知輪回是令人厭惡的大苦海。

《安士全書》中記有這樣一則公案: 清朝順治年間,有個名叫梁石柱的富商,十分疼愛兒子。兒子十九歲時身患重病,梁某因此非常悲痛。 有一天,兒子忽然直呼父親的名字說:「我前兩世住在徐州,有三百兩金子,當時和你一起做生意。路上我拉肚子上廁所時,你趁機用利刀刺入我的胸部,將我殺死。然後,你用刀割破自己的手腕,假裝我是被強盜殺死,你的手是因抵擋強盜而受傷。我死後投胎到睢陵縣的王家,二十年前的王某便是前一世的我。你比我晚三年死,死後也投生在睢陵,就是今天的你。 往年我一直找不到你。有一次,我上縣城交納條銀,在櫃台邊忽然遇見你,當時我非常氣憤,用拳頭猛擊你。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何如此沖動。你因為與我素不相識,反而不介意。數日後,我便憤悶而死。 死後,我就投生為你的兒子,算算這十九年的帳:小時候我出痘疹,你花了多少醫藥費?請老師教我讀書,又花費多少?替我成家花費多少?考試拜老師花費多少?還有其它零星的小費,總共是多少金子?錢債你已還清了,但命債還沒有還。看在這十九年,你對我很厚愛,我本來不忍心說,但我現在快要死了,怕陰府不會寬恕你。」 兒子死後,梁石柱傷心得早晚痛哭。他對別人說:「我兒子既孝順又聰明,他是怕我傷心,才編故事來安慰我。天下哪有父子是仇人的呢?」不久,他親手磨了一把長槍。有人問他磨長槍作何用?他說:「今年欠收,准備用這把槍來自衛。」有一天,他把長槍的木柄頂在牆上,把槍頭對著胸口,忽然大叫說:「兒子,你等我自己來撞槍。」說完便奮力朝槍尖猛地一撞,槍尖穿入胸部七八寸,一直釘到脊椎骨。 按照這個公案來思惟,便能對輪回產生厭離。比如,你所疼愛的兒女可能是前世的債主,你能期望他對你做什麼呢?你只是在償還欠他的宿債,直到還完為止。像這樣的法可以依靠嗎?再如,自己現在所迷戀的妻子,上一世也許是條惡狗;或者現在所執著的親友,來世就變成專門壓迫、凌辱自己的怨家。因為輪回中的法本來就沒有固定的自性。如此思惟,就會覺得輪回法都是欺誑之處,心執著在這些法上毫無實義。 我們可以想像整個輪回是個大舞台,台上有父、母、夫、妻、兒、女、親怨、豬狗、天人、餓鬼等各種角色;再將一生縮短為五分鐘,每隔五分鐘就變一次相,夫變成子、子變成妻、妻變成狗、怨變成妻,如此不斷變相。這些假相,哪一樣值得我們貪愛或嗔恨呢?因此,看清輪回的真相之後,應不再分別並且出離生死中的親怨。!!!!摘自《原平居士的QQ 空間》

宣化上人:梁武帝餓死台城之因緣果報

梁武帝姓蕭名衍,字叔達。據說虛雲老和尚是梁武帝的後人,至於是不是就不管它了。他篡北齊,改國號為梁,定都於建康,在位四十八年。他很有治國的方法,而且勤於政事,注重民生,又提倡所有的學術。因為他提倡學術,所以國家就一天比一天興盛起來;因為他真正想把國家治好了,所以勤政愛民。

原先他信道教,以後又改信佛教。為什麼他信道教呢?因為他在因地時,先信婆羅門教,以後又修行佛法;因為他修苦行──即修福修慧,福修的有一點,慧就修得不夠,所以他先信道教,以後才改信佛教。他信道教的時候,沒有什麼建樹;信佛教以後,就十分虔誠,甚至於三次到同泰寺捨身修行。他的皇後郗氏好嫉妒,死後墮入畜生道,變成一隻巨蟒,為了超薦亡後,他延請高僧,作了《梁皇寶懺》,一直流傳至今。

他建了很多寺廟,又印了很多經典,來弘揚佛法,也度了很多僧人,那時很多人都出家。這時他自以為功德很大了,也就很驕傲的;看見菩提達摩祖師從印度來,就想要向他炫示,炫示自己的功德,所以就問達摩祖師說:「我做皇帝以來,建了很多寺廟,又印了很多經典,也度了很多人出家,我這有功德嗎?」他這個問法,意思是想向達摩祖師表示他有功德,令達摩祖師來贊歎、贊歎他。可是達摩祖師不會給人戴高帽子,所以就直話直說:「你這個樣子並沒有功德!」從來是忠言逆耳,所以他聽見人家說真話,就不太高興。於是話不投機半句多,達摩祖師就折蘆渡江,往北到了熊耳山,在少林寺的石洞裡面壁了九年,以後傳法給二祖慧可大師,繼續禪宗的命脈。

有一天,梁武帝問寶志禪師說:「我的壽命還有多少呢?」志公禪師說:「等我圓寂之後,你會造個塔。什麼時候這個塔坍損壞了,那時你的壽命就到了,應該往生了。」

本來志公祖師圓寂時那個塔是木造的,後來他一想到這樣的預言:「這個塔什麼時候倒了、塌了,我就什麼時候往生。好吧!我現在把它造成一個堅固的塔,用石頭造!」你們看看,這個塔大概永遠不會倒了?永遠不會倒、不會塌,那麼他就永遠都活著了?想不到他把這個木塔拆了,造石塔的時候,侯景就造反了,把他抓住,圈到台城裡頭,在那裡餓死了。

弘一大師:我知道我的福薄!

弘一大師主持的南普陀養正院正式開學的第一天,師以「惜福、習勞、持戒、自尊」四事,向青年僧侶說法。

「惜福、習勞、持戒、自尊」,也是弘公提出的院訓,他告訴學人說:他腳上穿的一雙黃鞋,是民國九年,在杭州打佛七時,一位出家人送給他的。一雙鞋子的壽命,在他腳上度過十六年。他床上的棉被面子,是出家前杭州教書時的東西,那就有二十年了。他用的傘,則是二十五年前買自天津。他的草鞋、羅漢衣、小衫褲,綴綴補補,總共伴他六七年。因此,他穿的、用的,多是十年以上的舊東西,平時靠修補縫衲,延續壽命。至於別人送他好的東西、禮物,在非收不可的情況下,他收下來再轉送別人。 

他說:「我知道我的福薄,好東西沒膽量受用,吃的東西,除生病時稍好,此外不敢亂貪口腹!」他說:「印光大師也是這樣!」他一生崇拜印光祖師。他說:「有人問印光大師:『法師,你為什麼不吃好的補品?』「『我的福氣薄,不堪消受!』印光老人說。

「聽見沒有,同學們!印光大師福氣薄嗎?告訴諸位,我們即使有十分福氣,也只好享受二三分,其餘的留給別人或留到日後享受,諸位如能以自己的福氣,布施別人,共同享有,那豈不更偉大……」這是「惜福」啊!然而,弘一大師天性如此,他安詳、平靜、淡泊,粗茶淡飯破衣。之後,他叫學人動手、動腳,為自己安排生活,(教誨人說):「一個和尚,不要等別人侍候你。釋迦牟尼也為他的弟子盛飯,穿針,看護呢!」

淨空法師:你修的福, 未必是真的福報

我們學佛最低的成就,來生決定不墮三惡道,算是這一生沒有白學。這一生學了佛,來生還要墮三惡道,你這個佛法就白學了,你學錯了!

我們細細觀察這個世間學佛的人,走錯路的人多,還不在少數,這樁事情很可怕!我們不要去管別人,常常迴光返照想想自己,這才真正叫有受用。看別人與自己不相干,人家清淨,該升的上升,該墮的往下墮,與自己毫不相干,要緊的是要修自己!

修行裡頭最重要的就是你有能力「分別善惡」,這是智慧。善有真有假,如果你不辨善惡,你持的戒決定不是清淨戒,你修的福未必是真的福報;你種福田,你種在沙土裡,種在石頭上,不會有收成的。

種福,真的還得有福報的人;沒有福報的人想種福,種錯了地方,將來會很失望,得不到結果,所以修福,我常常講,要有智慧。沒有智慧,你修不到福,你所修的福是假的;有智慧,你才能夠知道哪個地方是福田。譬如說,這個寺院花了六千多萬建成,花這麼多的錢建一個廟,一般人以為這福報很大,可是如果這裡頭傳播的不是正法,不是正解,換句話說,這種廟是傳播迷信,這叫什麼福田?

所以,我們一生當中想種福,你首先要認識福田,什麼是真正福田?這個地方有人真修行,有人真正在這裡證果,這才叫真正福田。

淨空法師:如何修福報才能修得財源滾滾?

1、今天大家都想發財,能發嗎?不能。要怎樣才能發?佛告訴我們,你想發財,你就要修財布施,慷慨布施,毫無吝嗇地布施。 2、你修布施,出於自己的誠意,歡歡喜喜、快快樂樂,將來你的財富源源而來——不要操心,錢自自然然就來了。 3、如果你這一世布施,修得很勉強,來生能不能得福報?能得,但是不容易得到,要經過很多周折,很辛苦才能得到。 4、如果你布施了很多錢,之後又後悔了,想盡方法再把它拿回來,好了,你這一生雖然發大財,但是財發了沒幾天,它就丟掉了——什麼樣的因,得什麼樣的果報,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5、中國諺語裡面所謂是「量大福大」,這一句話大家都很熟悉,這句話的意思,懂得的人不多。心量大修小福,你得的福報也大,為什麼?跟你心量平等。 6、得福多少在乎你用心,你的心真誠,你的心量大,你得的福報也大;出錢多的人,如果他心量小,他修再大的福報,他得的果報還是小。 7、像我們現在印善書,出錢很少的,如果他的心量大,修福不為自己、不為一家,為眾生、為佛法,希望這個世間多有一本善書流通,他得的福報反而大。什麼原因?他發的是大心 8、所以修布施,不是說哪個人出錢多,他就得大福,出錢少他就得小福,沒這個道理。我們曉得這個道理,然後才知道自己要怎樣修。 9、就是修供養也是如此,譬如說你要供養法師,請法師到外面菜館去吃飯。不錯,法師接受你供養,你是修了福,但是法師從自己地方辛辛苦苦跑到那個地方去吃一餐飯,將來你得的福報,很辛苦才會得來。 10、如果你這供養是從家裡准備好了,送到法師那個地方去供養他,法師沒有受辛苦,將來你得的福報,自自然然得到,不要受一點辛苦。 11、我們看到有很多人發財,的確沒有操心,財源滾滾而來,你就曉得他從前是修的什麼因;有些人發財,錢賺得好辛苦、好難,這是他前生修布施修得不痛快,就這麼回事情。 12、佛勸我們修布施,歡歡喜喜地布施,痛痛快快地布施,將來這個果報得來就自在,這個事情唯有佛才說得詳細、說得圓滿,其他宗教裡頭都沒有講得這麼詳細的絆腳。

淨空法師:鬼神應不應該崇拜

1、現在這個世間,縱然是學佛的人,拜鬼神的人非常之多,這在今天是非常平常的事,他不曉得,這是迷、這是邪、這是染!

2、現在是亂世,靈界的訊息很普遍,無論在哪個國家地區常常遇到,所以有些人很崇拜鬼神。但是諸位一定要知道,跟鬼神往來,你一定要有智慧、一定要有定力;否則的話,你這一生都要受它的迷惑、受它的擺布!

3、鬼神應不應該崇拜?不應該崇拜,但是要禮敬。《華嚴經》上告訴我們,「禮敬諸佛」,這是應該的,為什麼?鬼神是眾生,他也有佛性。既有佛性,他現在聞佛法,將來也必定成佛,所以禮敬是平等的。

4、能不能信他?你要像孔子所說的,「聽其言而觀其行」,你不能盲從。他的言要是正,可以接納,可以做為生活或者是工作、學習的參考;如果他說的不是正法是邪法,那我們對他「敬而遠之」。

5、「遠之」是什麼意思?完全不能接受他。這個樣子,你就不受其害。你要是盲從的話,你肯定受害,你一受害,你就很難回頭!

6、我們佛弟子不拜鬼神。不拜鬼神,是與我們自己不相干的鬼神,你不必去拜他;你要是拜他,那就是諂媚、巴結。佛教給我們要「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所以我們對於父母祖先、至聖先師,應當要拜,應當要祭祀。

7、印光大師他非常贊歎《安士全書》,《安士全書》是前清周安士居士編輯的。周居士對待鬼神的態度,是我們學佛人的好榜樣。他到鬼神廟,他也燒香,也問訊。三寶弟子不拜鬼神,為什麼?鬼神擔當不起。你拜他,他趕緊讓位,他不敢接受你的禮拜。

8、給他問訊可以,周安士不但問訊,而且還給他說法,勸他皈依三寶,勸他斷除殺心。鬼神嗔恨心重,殺業很重,你得罪他,他會找你麻煩!勸他素食,不要接受葷腥的祭祀,勸他念佛求生淨土,這是佛弟子對待鬼神最好的態度!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推薦閱讀:

學佛是求智慧的,不是求知識的
學佛,千萬不要搞這種東西
學佛,你真的行動了么?
學佛人臨終時輪迴到哪個世界?

TAG:學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