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氣功入門概要

本篇整理自我跟網友的聊天記錄。因在氣功群結識幾位朋友,向我討教練功之法。鄙人不才,雖與氣功結緣多年,但修為不敢說高,就根據這些年的經歷和感悟總結一下。因為幾位朋友基本都是氣功新人,本篇基本為入門級的經驗總結,不涉及具體功法,給後來者做個參考。如何理解氣功和真氣真氣是人的生命機能的組成部分,雖然現在科學尚且無法有效解釋,但確是真實存在的,超出當前科學的認知能力,但我們可以用自身的直覺和不斷的總結歸納來研究,況且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簡單說,氣功就是通過心理來影響生理的嘗試。心理是否真的能影響生理呢?這個是確確實實的。這也是我當初有緣結識氣功的原因。與氣功結緣曾經,我嘗試過用意念影響身體的免疫系統,來主動激活或提高免疫能力,結果是有效的,甚至會造成過度殺傷,損害正常的細胞,造成某些免疫過度類的炎症。國外也有這方面的研究,證明人的意念或心態對人的生理機能的影響是很大的,比如對一個癌症病人,沮喪的等死心理和陽光的積極心理,對病人的影響是巨大的。所以才有許多善意的謊言出現,讓病人相信自己可以治癒,或吃的是非常有效的藥物,醫學上也承認這種效果,還起了個名字,叫安慰劑效果。既然心理能夠影響生理,那就是有可能通過心理訓練來開發人體的潛能。剩下的只有一個問題,就是方法。如何做到有效的影響生理機能,開發人體潛能。沿著這種思路,很自然的,就同傳統的氣功不謀而合了。原來先人已鑽研實踐了幾千年,並留下了很多著作,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那都是國人的寶貴財富。氣功功法概述談到具體的功法,在中國流派眾多。進入現代社會後,有些小有成就的人根據自己經驗也編纂了許多新的功法,曾經八九十年代的氣功熱,各種功法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包括曾經的普提功,香功,嚴新氣功,甚至後來的法輪功,還有現在仍在流行的真氣運行法,。。。。太多了,很多我都不知道。但基本都是源自佛道兩家氣功的簡化和改編。氣功講究性命雙修。性指心性,命指身體,兩者相輔相成,互為感應。根據切入方法不同,又可分為「先命後性」和「先性後命」兩大分支。前者以丹田為根基,以氣為切入點,以得氣而制心,入門較為容易,視為漸修法。後者以心為根基,以入定為切入點,以定心而得氣,對天資和慧根要求比較高。不論「先命後性」還是「先性後命」,都是切入點不同而已,實質並無差別。我本人是從築基丹田入手的,所以就按我的經驗,說下「先命後性」的功法。練習氣功的三要素談到氣功,無論具體到哪種功法,都是從三樣東西入手,調形,調心,調息調形調形,指的就是調整到練功時需要的姿勢,最常見的姿勢就是坐姿。用一個口訣來表述,就是「中正安舒」。要端正,不能歪,傾斜,但要放鬆,舒適。根據個人條件不同,腿可以選擇雙盤(五心向天),單盤,甚至不盤(比如坐在椅子上)。效果上來講,盤腿比不盤腿要好,可能因為人體內的生物場在盤腿時會形成迴路的緣故,更容積激發氣感(所以,即使坐在椅子上不盤腿,腳踝交叉也會更好)。同理,雙手的交互狀態和手型也會影響氣感,後面再作詳細論述。但是,調形未必就是打坐。說到練功的姿勢,大多數人往往想到打坐,其實這種想法有點片面。雖然打坐也是最重要的姿勢,但不是唯一。比如站樁,也是很重要的姿勢。據我所知,幾位很有成就的氣功人士就是從站樁開始的。因為現代人練氣功,算是很奢侈的健身方法。平時工作繁忙,如果每天拿出固定的時間來練功,很難堅持長久。即便人到位了,心也未必到位。而心性的重要性,是體操這樣的簡單健身法不能比的。所以我一直推薦,練功要跟生活融合到一起。不要拘泥一種姿勢。坐卧行立,都可以。散步的時候,站立等人的時候,坐車出行的時候(當然開車不行),甚至睡覺,跑步的時候。只要把心調整好,姿勢不是問題。正如瑜伽也是氣功的一種修鍊方法,還有太極拳,五禽戲,都是導引氣功的形式,歸入動氣功的範疇。所以,練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調心調心調心,簡單來說,就是要摒除雜念,讓心進入止水境界。有人把這比喻為約束心猿和意馬。因為人的天性,思維是很活潑的,心中雜念甚多,不經意間,各種念頭一閃而過。但斷除這些雜念,做到息心止念,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特別是初學者,只能盡量去做。因此,氣功的入門功法往往會引入一種輔助方法,即把自己的心念拴於一處,以一念止萬念。比如大家常說的「精神內守」,就是用專註體內(或某部位)來轉移雜念,達到一念止萬念的目的,最常見的就是意守丹田。意守丹田也被歸入守竅之法。丹田在肚臍以下小腹位置,之所以叫「田」,就是因為丹田不是一個點,而是一片,是人的元氣所在。但如果認為「意守丹田」就是簡單的把注意力全部轉移到丹田,就錯了,因為這樣很容易造成副作用,就是意念過強,反倒埋下隱患。這個錯誤在初學者中比例相當大,正確的做法叫似守非守,但初學者做起來不容易控制火候。為了便於初學者控制火候,不出偏差,很多靜氣功都引入「存想」之法。「存想」,也可以叫「意念」,在佛家密宗叫「觀想」,在瑜伽叫「冥想」,大同小異,其實是一回事。存想就是在自己的心裡創造一種虛幻的場景,然後把自己投入進去。比如在坐姿的時候,想像身軀通透晶瑩,沐浴天地靈氣,體內(或下丹田)有一朵光芒四射的旋轉蓮花(或內丹),或一盞幽幽燭火,無風無浪,天人合一。進入狀態了,自然能做到精神內守(或意守丹田)的效果。存想的形式可謂五花八門,隨心而發,可以存想蓮花燭火,也可以觀想聖人佛像,還可以觀想自身,全憑個人機緣。方法萬萬種,萬變不離其宗。就演算法輪功,也是靠存想法輪在丹田中旋轉來激活丹田氣入門的,作為入門方法本來也沒什麼問題,要不然也不會騙倒那麼多知識分子。但應注意,意念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意念」是敲門磚,過後是要扔掉的。調心的目的是要達到無念的止水境界。這就像學騎自行車的過程,剛學的時候心裡想著各種要領,等騎上一年,就沒有了要領。氣功剛開始練習的時候依賴各種功法,隨著逐漸純熟,意念逐漸淡出,就沒有了功法。最終「有為法」變「無為法」。 註:關於一念止萬念的方法,跟佛家所說「攝心歸一」是一致的。佛家講六根(不明白六根什麼意思的話可以百度一下),廣義上來講,拴住心念的這一處可以是六根中的任何一根,比如持經咒就是把心念繫於口或耳,也是一種十分實用的輔助方法,心念繫於「意」的話,可以是體內,也也可以是體外。之所以道家功法大多鍾情於心念繫於體內,精神內守,是因為道家更講究性命雙修,此法可一箭雙鵰,即可降伏心性,又能激活經絡之根。調息 調息,也叫吐納,在瑜伽中同樣重要。 簡單說,就是喘氣也要講究方法。正如《射鵰》中馬鈺傳授郭靖呼吸心法,功力可以提升一個層次。當然,這是小說,但看出金老爺子還是挺有料的。 在李連杰版的《太極張三丰》中有段氣功心法,口訣是這麼幾句:氣沉丹田,中正安舒。呼吸綿綿,深入丹田。意動氣動,意行氣行。不管這段來自那裡,我只想說,總結的很好。 氣功的呼吸法,就是講究細,長,慢,勻,呼氣間,感覺像呼入丹田似的(一般呼吸法只能到胸)。這種呼吸法同時也會對丹田有激活作用,能積蓄丹田氣。 有種說法叫逆腹式呼吸(可以百度一下,很容易查到)。很多氣功練習者一開始會練習這個。我覺的知道就好,無須刻意,當你做到呼氣入丹田的時候,自然而然會進入這種呼吸狀態。 同時,呼吸法也是最容易融入到生活中的,應該讓丹田呼吸法變成習慣,變成常態,丹田之氣自然會逐漸充實起來。同時,丹田的充實也反過來影響心性,讓頭腦變的清明,雜念越來越少。 調形,調息,調心,這三者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先後之分,是一種整體的狀態。一種沒做好會影響到另一種,一種做好了,也會無形中規範另一種。所以這種能力需要練,在不斷的重複中強化這種能力。通過這個過程,把丹田氣涵養起來,逐漸做到丹田充實。快的話,幾天就可能感覺到丹田氣,慢的話,可能數月,因人天資不同,練習的用心程度不同。 大部分氣功方法都提到舌頂上顎,也不要刻意,刻意的話,其實初學者並不知道正確的姿態。逐漸進入狀態了,會不經意間做出來,那時絕對正確。 還有要節慾,但不是禁慾。道家練氣,講究練精化氣,泄一次精,可能練氣好幾天會狀態不佳,這是有生理學基礎的,很多過來人驗證過的。但也不要完全禁止,違背生理規律,可能會滋生其他的毛病。 關於坐姿的選擇,要看自己的腿腳能做到什麼姿勢。最推薦的是雙盤,也叫五心向天。但我一直做不到,腿腳不夠軟。但這不是硬性條件。感覺單盤也挺好,我基本是單盤,並且沒刻意做過,直覺告訴我這姿勢最舒服。 很多功法都是拘泥坐姿的,初學者往往容易瞌睡。並且功力不到,不但很難持久,還會久坐氣枯。這裡有個視頻鏈接,武當的一個教學視頻,對初學者還是很有用的。自古以來,醫 武 道 不分家,研習氣功,不可避免會接觸到中醫和武術的東西。//v.youku.com/v_show/id_XMjI3Mjk3Mzk2.html?from=s1.8-1-1.2這個視頻有點長,看看哪些是對自己有用的東西。之所以推薦這個視頻,就是因為裡面有各種姿勢的介紹,包括睡姿。不錯,睡覺也是練功的機會。睡前做到收神,內守,涵養丹田,盡量採用好的睡姿。視頻中介紹的睡眠姿勢叫盤龍式,古人有句話,叫」修道不修道,先學狗睡覺「,指的就是這。 正如《射鵰》中,馬鈺偷教郭靖那段,也是讓郭靜先練習睡覺。一個內氣修為好,內氣調順的人,和普通人的睡眠感覺和質量都是不一樣的。當年我初學氣功的時候,早上起來,丹田有很強的舒暢感 但姿勢只是形的範疇,還要配合心法才好。精神內守,同時把神識像關燈一樣關掉。除了狗睡覺之外,自己可以感覺下各種睡姿有何不同。只要有心法的配合,任何姿勢都會跟以前不一樣。再談「意念」氣功的入門三要素中,調心是最關鍵,也是最難的。這裡強調下「意念」這個詞。「意念」是方法,而不是目的。「意念」是敲門磚,過後是要扔掉的,因為意念同樣是雜念的一種,只是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需要藉助意念來斷除雜念。同時,也需要利用意念來激發體內的生理反射。古人有忘梅而止渴的典故(可以百度一下),正是這種原理的體現。 特別需要提醒的是,不要用意念直接引領氣的運行,這種意念太直接,會逐漸干預體內真氣的運行路徑。而人體真氣的運行有自己的規律,不是一般人摸得清的,很多後期出偏的也正是因為此。雖然初學者的氣感弱,沒有那麼大能量干預真氣運轉,但這種習慣一旦形成,很難改變,同時為後面的修行帶來麻煩,甚至傷害。多意念一些場景,動作(包括影視作品中見到的),或觀想蓮花,燭火,甚至聖人佛像,這些意念場景會間接導引氣機運轉。 "意念"的導引作用是很複雜的。自己製造的場景意念可以導引真氣,日久有心了,真實看到的場景也可以見景生意,不自覺間觸動體內真氣流轉。比如看行家演練太極拳,或是看到極具內功或禪意水準的影視鏡頭,都會不自覺間有所感應。「觀想」作為佛家密宗修行的三要素(身密,口密,意密)之一的"意密",地位同樣重要。再談「精神內守」 精神內首是氣功的重要的口訣之一。就是讓人主動關閉聯繫外部世界的神識,從而增強對內部世界的感應,回歸體內的小宇宙,達到」定「的境界。之所以用這個「定」而不用靜,就是因為「定」既不是俗家說的清靜概念,也與睡眠狀態大有不同。清靜是依賴外部世界的真的清靜,而"定"是斷開神識與外部喧囂世界的聯繫,風自吹,柳自擺,而我心不動,達到無念境界。定的狀態,神識清明,不倦不怠,與睡眠大不相同。有人把這種狀態歸入睡眠與清醒之外的第三種狀態,叫氣功態。 與」定「的狀態相配合的,未必是坐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瑜伽。瑜伽就是將「定」發揮到極致的氣功方法(雖然大多數商業瑜伽未必有這個造詣)。任何姿態,只要不動念,定住身形,都是很好的氣功態。平常人做不到的長時間定形,氣功態可以做到。中國的武術界也有訓練定功的方法,比如頭上頂碗水,長時間不動不撒。或是站樁時旁邊點根香,身形稍微晃動會燙到。武術界的這些訓練方法,是要用強迫的方法把人帶到定的狀態。因為單靠小心翼翼很難做到這些,只有改變狀態才能做到如鶴般金雞獨立的境界。這也正是很多人選擇練習站樁的原因。雖然我不是站樁入門的,但後來機緣巧合在大學的軍訓期間站過軍姿,體驗到了能量充沛真氣翻騰的感覺,成就了一次練氣的絕佳時機。 所以,心法到了,姿勢不是問題。隨著功力的增長,"定"的狀態可以可以融入到坐卧行立各種姿勢中去,這就為氣功練習融入生活提供了機會。結語 入門級的氣功心法,用五個字就可以概括,"神凝則氣聚",配合呼吸和身法,做到了就能成就。就這麼簡單。但簡單中有乾坤,只有靠自己的悟性在實踐中去挖掘了。前面說的所有功法,基本都是為這五個字服務的,或是為了實現這五個字而存在的。 天資好的人,可能不用繁雜的方法就能做到這五個字,而天資差的人,可能需要各種各樣的方法,斷除一切後天陋習,一步步靠近,才能有所成就。這就是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功法門派的原因,因資質不同,需要的功法也不同。什麼樣的人資質高,什麼樣的人資質差,除了天賦外,還與人的年齡,身體狀況,脾性等有關。但氣功心法都推崇一點,就是返璞歸真。嬰兒時期心性純潔,能與天合,而隨著年齡增大,心性逐漸蒙塵,身體日漸衰老,自然資質越來越差,成就難度加大。不論那種方法,修氣必修心,修心必修德。這也是很多過來人的經驗。真氣就像能量,以丹田為根,而心性猶如開關,把控著人與天地合的頻率,只有把心調到一定狀態,才能接通天地人,氣機才能發動,隨著功力的增長逐漸由弱到強,慢慢衝破關竅,最終會灌溉全身。而德行對心性的影響,隨著功力的提升會顯現的越來越明顯,最終成為制約的上限。多一份善念,多一份慈悲,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平等,都會受益匪淺。要戒除貪念,既不貪物,也不貪功,也不貪心,莫要急功近利。恬淡虛無,真氣從之,要有練氣而不求氣之境界,方能擺正心態,順天應人,不出偏差。否則氣感增強後有出偏之慮。動氣功和導引術動氣功主要包含各種武術氣功和導引氣功,比如太極拳,五禽戲等。如果說靜氣功是靜極生動,那動氣功就是動中有靜。動氣功也講究形神合一,入門功法也多藉助意念來凝神聚氣。比如某些武術氣功在初練的時候,站樁的同時意念雙掌慢慢前推,推開巨石(發丹田力),或是雙手牽拉重物,或是意念一股清氣流入丹田...這些意念中的動作或發力,既能協助練功者摒除雜念而凝神,又能激活丹田的生理反射,增強丹田氣感,達到氣沉丹田的境界。再比如太極拳,講究氣沉丹田,意動而身隨,以意領氣,以氣領身,也是非常注重意念。平時多看下各種導引氣功的視頻,像五禽戲,太極拳等,未必去學分拆動作,多看連貫的演練就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平時跑步或搬運重物的時候,多嘗試下氣沉丹田的感覺,嘗試下發丹田力,只要有心,生活中的舉手投足之間都是修行的機會。導引氣功對初學者培養氣感還是很有用的,同時對疏通經絡大有幫助。散步也是練功散步是一種很特殊的狀態,既不像打坐站樁那般穩定,也不像太極導引那般洒脫。散步的時候,要做到心無旁騖,形神合一,不去想走到哪兒,也不去想走多遠,為走而走,自然進入動中有定的止水境界。散步雖是動態,卻不能簡單的歸入動氣功範疇。隨心法不同,可靜可動。若心神盤坐,抱元守一,則可有打坐般的境界,若氣沉丹田,心有太極,則意念亦可導引真氣流轉,甚至走路時會不經意間激發外動現象,做出各種簡練的上肢動作或手型。散步時引入的意念也可以取材於影視作品的內功,超能力,神通,全憑機緣。意念雖然是虛幻的,但同樣可以起到導引內氣的作用。我初學氣功散步的時候,就曾經意念師傅掌擊我的小腹(丹田)以激活丹田氣感。後來在氣感較為清晰後,若碰到感冒咳嗽,也經常意念元神出其後或師傅以真氣衝擊後背穴位,真氣循經絡直達病灶。至於穴位是哪裡,在氣感清晰後自然知道,直覺會告訴你一切。不用看什麼醫書典籍。對靜氣功與動氣功的不同認識 不論哪種氣功形態,心法都要摒除雜念,凝神聚氣,盡量達到定的境界,但依照雜念的多少,"定"的程度是有區別的,相對來說,功力深的人,打坐能達到較高的"定",而散步和各種導引術能達到相對的"定",但對初學者和功力不夠者另當別論。兩種氣功都能開發人體潛能,聚氣通脈,調順生命,但氣的側重點不同。靜氣功側重於「養」,練精化氣,練氣化神,而動氣功側重於「用」,真氣流轉,舒筋活血,聚氣發力。靜氣功長於治病療傷,動氣功長於保健長壽,兩者各有所長,又互為所用。自古以來,真人都是動靜相合。比如武當張三丰,不但是內丹高人,也創立了聞名天下的太極拳。道家很多修行人,都是將打坐與導引作為兩門不同的功課並修並重。作為初學者,有條件的話,當然是同時修習的為最好。當然,如果以治療疾病為目的話,應當以靜氣功為主,導引氣功為輔。真氣的純度**************************************************************************************************************************************** 以上所述,都是氣功最基礎的東西。至於如何打通經脈,打好基礎之前,最好連知道都不要知道。因為知道的越多,雜念越多,越不利。基礎打好了,後面的都不晚。打不好,後面的知道了也等於零。 練功就像學自行車,光有理論是不行的。一個從沒騎過自行車的人,告訴他怎麼騎,他上去了還是不會。氣功是煉出來的,實修比理論更重要。對人體穴位,氣脈及氣場的認識打通氣脈的各種景象 驀然回首 寫於 2016年3月23日
推薦閱讀:

道學、丹道學與氣功健身的探討之一
[轉載]簡便易行隨時可練的氣功健身法
淺談氣功拳
氣功功法 (三)
循天園的文件夾【氣功療法】

TAG:氣功 | 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