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和錢鍾書的婚姻告訴我們: 最好的愛情是既有乍見之歡,又有久處不厭
楊絳和錢鍾書的婚姻告訴我們:
最好的愛情是既有乍見之歡,又有久處不厭
文|晴朗海月
一個女人,活過百歲,人品、學識、婚姻居然都能留下佳話。在我心目中,楊絳先生是位真正的「女神」。她和錢鍾書的愛情想必是眾多現代男女艷羨和嚮往的:那是真正的執子之手,與子共箸;執子之手,與子同眠;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執子之手,夫復何求。
傳說中的愛你千遍也不厭倦,傳說中的靈魂伴侶式的長久浪漫,被這對文化名人的婚姻實踐得如此真切通透,如此雋永感人。他們之間的愛情無疑是人世間最美好最優質的愛情。
楊絳和錢鍾書的婚姻告訴我們:最好的愛情需要具備什麼?那便是既要有乍見之歡,又要有久處不厭。
一對男女是否有乍見之歡非常重要,有乍見之歡便意味著彼此有心動的感覺,進一步相處起來才會「來電」,愛情的小花火才會噝噝閃現,才會有令人心醉神搖的激情和浪漫。如果初見面時便沒什麼感覺,他們的交往就很容易「見光死」(當然也不排除有日久生情的可能性)。許多當代年輕人都很重視初見面時對彼此的感覺,的確這個最初印象非常重要。
楊絳和錢鍾書的戀情便屬於「一見鍾情」式的。楊絳初見錢鍾書時,見他身著青布大衫,戴一副老式眼鏡,氣質儒雅俊朗,便覺得他「蔚然而深秀」。而錢鍾書也感覺楊絳面容白晳清秀,性格溫婉和藹,自有一番神韻。當時雖是匆匆一見,甚至沒說一句話,但彼此竟然相互難忘。日後,錢鍾書寫信給楊絳,約她相會。第一次約會,二人相談甚歡,從此便開始鴻雁往來,越寫越勤,直至一天一封,雙雙墜入愛河。
「只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的容顏」,多麼浪漫傳奇的戀情啊!
戀情很快修成正果,1935年7月,楊絳和錢鍾書在蘇州舉行了結婚儀式,婚後不久,錢鍾書便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學獎學金,楊絳考慮到丈夫是位生活不能自理的大少爺,怕他照顧不好自己的身體,便毫不猶豫地中斷清華學業,陪丈夫遠赴英法遊學。遊學過程中,楊絳包攬下日常生活里的一切雜事,做飯制衣,打掃採買,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成了錢鍾書心目中「最賢的妻」。
她還是他心目中「最才的女」。楊絳在創作上成名其實是早於錢鍾書的。《圍城》出版的時候,人們還不知道錢鍾書是誰,被告知是「楊絳的丈夫」。楊絳曾創作過多部大獲成功的戲劇,還翻譯了名著《堂·吉訶德》,散文尤其寫得好。連錢鍾書也承認:「楊絳的散文比我好。」他的小說《圍城》被改成劇本上演前,楊絳邊讀劇本邊逐段寫出修改意見,對他的創作給予了鼎力支持。這一對文壇伉儷多年來相互欣賞、相互支持、相互輝映、相互包容。真的既是相濡以沫的俗世夫妻,又是心意相通的靈魂伴侶。
1994年,錢鍾書因病住院,80多歲的楊絳悉心全力照顧他。不久,女兒錢瑗也生病住院,父女倆所住的醫院相距大半個北京城,楊絳奔波著照顧二人,不辭辛苦。不幸女兒和丈夫先後去逝,她多年來傾盡愛心營造的三個人的美滿家庭,最後只剩下她一個人,但她並未因此消沉,晚年依然筆耕不輟,悉心整理錢鍾書留下的學術遺物,繼續享受他們不老不死的愛情。
多年前,楊絳讀到英國傳記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錢鍾書聽後當即說:「我和他一樣。」楊絳說:「我也一樣。」可見二人的婚姻是多麼地琴瑟和鳴,彼此之間是怎樣地專一鍾情、又是怎樣地情深意長。
在現代男女的愛情中,「乍見之歡」並不稀少,難得的是「久處不厭」。相愛容易相處難。不少男女在剛開始的時候往往愛得轟轟烈烈死去活來,可是過不了多久便矛盾四起爭吵不斷,鬧分手鬧離婚的現象比比皆是,愛情要麼敗給時間,要麼敗給金錢,要麼敗給柴米油鹽,總之是以慘敗收場,不得善終。我們不妨向楊絳和錢鍾書學習一下,看看他們是如何經營愛情如何經營婚姻的。可以讀一讀楊絳先生的《我們仨》,這部書十年前本人便已讀過,當時曾被感動得熱淚盈眶。在這部書里楊絳先生記錄了許多她和錢鍾書在一起時的真實生活片斷,每一個字都浸潤著她和丈夫之間的深愛摯情,又閃爍著智慧的熒光,可以給我們許多愛情方面的啟示和教益。
我們也應該讀一讀下面這段話,這是楊絳先生特意寫給當代年輕人的:
「我是一位老人,凈說些老話。對於時代,我是落伍者,沒有什麼良言貢獻給現代婚姻。只是在物質至上的時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輕的朋友,男女結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雙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賞、吸引、支持和鼓勵,兩情相悅。門當戶對及其他,並不重要。」
這段話說得多麼好!在此本人還想補充和強調一點:對愛情來說,物質的門當戶對不重要,靈魂的門當戶對才是關鍵。我以為,一對男女只有靈魂上門當戶對,才能既有乍見之歡,又有久處不厭。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合作QQ1511332864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