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專家熊磊:要想小孩少生病,四大原則要牢記
熊磊:雲南省名中醫、教授、碩士生導師、雲南中醫學院院長、雲南省優秀中青年中醫藥領軍人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中醫兒科學」學術暨學科帶頭人。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副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兒科分會副會長、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兒科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雲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會長、雲南省中醫藥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雲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大多數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曾有過各種焦慮和困惑:孩子動不動就生病怎麼辦?厭食偏食怎麼辦?不長個兒怎麼辦?5月11日,雲南省名中醫、著名中醫兒科專家、雲南中醫學院院長熊磊教授做客雲南新聞廣播電台《健康生活》欄目,與廣大父母分享了「怎樣做個合格的父母——讓孩子少生病」。熊教授從優生理念、育兒常識、飲食睡眠、疾病防治等方面,講述了孩子少生病的四大原則。
1、孩子少生病,「優生」是關鍵
熊教授認為,要想有一個少生病的孩子,關注最佳生育年齡,重視婚前體檢是關鍵。生育年齡,女子以21-28歲,男子以24-32歲為佳。熊教授呼籲,適婚男女一定要重視婚前檢查,因為有2500種以上的疾病與遺傳有關。這是優生的重要前提。
熊教授還強調,無病而婚,病癒再育。「十月懷胎,三月定儀」,要重視養胎護胎,孕期要心情愉快,寒溫調攝,營養均衡,勞逸結合,有病早治,謹慎用藥,避免外傷,防止感染。
2、要想小兒安,常帶三分飢和寒
初為父母的忐忑和育兒知識的匱乏,讓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總擔心孩子冷著、餓著,這種心態或行為,無意間其實是坑害了自己的寶寶。
「要想小兒安,常帶三分飢和寒」,這是元代兒科醫家曾世榮的箴言,意思是莫讓孩子吃太飽,以免超過小兒的消化能力。小兒「脾常不足」,對於腸胃來說,消化食物就是在幹活,活幹得多了自然吃不消。因此,飲食要適量,否則腸道負擔太重,腸道受不了,孩子也容易生病。
所謂「乳貴有時,食貴有節」,就是這個道理。同時,要把好「病從口入」關,做到:餐具消毒、食物新鮮、個人衛生。簡言之,吃熱、吃軟、吃少,則不病;反之,吃冷、吃硬、吃多,則生病。
昆明四季如春,但一天當中天氣也常變化莫測,所以應順應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
民間常說「多衣多寒,少衣自然」,所以不要讓孩子穿得太多、太厚,以頭上、身上不出汗為宜。孩子穿得多,就容易出汗,出汗時,汗毛孔大開,就給了病毒(外邪)入侵的機會。所以孩子的衣物一定要合適,大人穿多少,孩子穿多少,或者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平日已經習慣多穿的孩子,要逐漸減衣服,建議洗澡後再減,由於「寒自腳下生」,宜先減上衣,適應後再減褲子。養子十法:「一要背暖,二要肚暖,三要足暖,四要頭涼」。
3、保證睡眠個子高,熱愛運動身體好
熊教授強調,兒童時期應確保每天不少於12小時的睡眠。因為生長激素在睡眠中分泌,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長個兒。
此外,還應根據孩子的年齡選擇適當的遊戲和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長肌肉、增加飯量,同時還能鍛煉孩子勇敢、活潑的性格,每天應不少於二小時的戶外活動,孩子親近大自然,可增強抵抗力,預防佝僂病。
4、遠離垃圾食品,嘗試食物多樣化
熊教授認為,油炸食品、罐頭類食品、腌制食品、加工的肉類食品、肥肉和動物內臟類食物、奶油製品、速食麵、燒烤類食品、冷凍甜點、蜜餞,這十種食物大多都屬於「三高三低」(高熱量,高鈉,高脂肪;低纖維,低維生素,低礦物質),長期食用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不利影響,嚴重可導致癌症。所以孩子應盡量遠離這些垃圾食品。
此外,每種食物都有不同的營養成分,孩子沒必要太忌口,什麼都可以適當吃點,可以培養孩子的適應能力,否則「一沾就病」。
食物也有陰陽屬性,可陰陽互補、寒熱搭配,既飽口福,又無後患。食物分寒、熱、溫、涼、平五種屬性,如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需要添加蔥、姜、酒、醋類溫性調料,以防止菜肴性寒偏涼;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陽類菜肴,配上蛋類等滋陰食材,達到陰陽互補之目的。
熊教授強調,對待孩子,粗生粗養才是最大的關愛,不用太過講究。
常見的屬陽食物:生薑、韭菜、小茴香、辣椒、胡椒、南瓜、香菜、栗子、洋蔥、大蔥、紅茶、酒等。
常見的屬陰食物:苦瓜、空心菜、馬齒莧、魚腥草、菠菜、苦菜、蓮子心、絲瓜、黃瓜、芹菜、綠茶等。
常見的平性食物:銀耳、黃豆、山芋、黑芝麻、花生、土豆、白菜、圓白菜、胡蘿蔔、黑木耳、雞蛋等。
寒涼類的水果:柑、橘、菱、香瓜、西瓜、水梨、香蕉、奇異果、椰汁、芒果柿子、百合等。
溫熱類水果:棗、栗、桃、杏、龍眼、荔枝、葡萄、櫻桃、石榴、榴連等。體質燥熱的人吃這類水果應適量。
甘平類水果:梅、李、木瓜、椰子、枇杷、山楂、菠蘿、蘋果等。這類水果適宜於各種體質的人。
此外,關於一些育兒過程中值得注意的小細節,熊教授也都一一進行了分享。
1、要培養寶寶定時排便(包括小便)的習慣
建議每天早晨起來空腹喝溫淡鹽水,或經常按摩腹部可促進腸蠕動,有助於排便。此外,1歲可以讓孩子坐盆排尿,一歲半以上不用尿片或尿不濕有利於控制排尿。我經常看到三歲以上的小孩還在用尿片,這樣不利於寶寶形成條件反射,日後容易形成功能性遺尿症。
2、兒童用藥有講究
抗生素是老百姓最熟悉,也是最容易被「濫用」的藥物。凡是超時、超量、不對症使用或未嚴格規範使用抗生素,都屬於濫用。一旦濫用,就可能給患者帶來「四重危害」。即毒副作用、過敏反應、二重感染、耐葯等,「超級細菌」很大程度上就是抗菌藥物濫用催生出來的。
對兒童用藥,熊教授的看法是:能口服就不注射,能用中藥就不用西藥,能用自然療法更好。即使用藥,不要太雜太亂,用藥如用兵,貴在少而精,原則上不超過三種以上。
3、推拿、捏脊背等自然療法值得推廣
我們主張以「自然之法治自然之身」,以上這些方法是小兒最容易接受、副作用最少的方法,可以根據不同的疾病選用不同的方法,如哮喘、反覆呼吸道感染可用敷貼;濕疹、出疹性疾病可熏洗;淋巴結炎、腮腺炎可塗敷;預防感冒可佩戴吸入等。目前很多醫院都在開展此類項目,家長也可以自學如捏脊等既簡便又實用的保健手法。
推薦閱讀:
※【擇日擇吉】揭秘結婚擇吉的八大原則
※練太極拳要遵守的二十八原則
※TPO原則 為男人選對襯衫(圖)
※圓通和圓融不是不講原則
※人際關係哪些原則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