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鹼體質和健康的關係,聽聽身體怎麼說|生態平衡法

有關「酸性體質引發疾病」、「鹼性食物能防止癌」的謠言流傳已久,樂活君也曾向大家闢謠。那麼,人的體質真有酸鹼之分?靠飲食真能把酸性體質吃成鹼性體質?食物到底有沒有酸鹼性,如果有的話,對健康又有什麼影響呢?真相只有一個,讓我們慢慢看來。

「酸鹼體質」 真的存在嗎?

______

有關酸鹼的問題,你還記得初中化學的PH值嗎?PH酸鹼值(又稱氫離子濃度指數),是溶液中氫離子和總物質量的比值。PH值是一個介於0~14之間的數,當去測量一種溶液時,PH值越小酸性越強;PH越大鹼性越大;而7呈中性。

而人體的PH值即是指人體體液的酸鹼度。通常醫學上用人體血液的酸鹼度作為衡量依據,一個健康人最理想的血液PH值應當在7.35~7.45之間,呈弱鹼性。

另外,人體的唾液與尿液也是最常見的測定項目。我們會在體檢報告中看到這樣的正常區間:唾液為6.6~7.1之間,尿液為5.5~7.4之間,胃酸PH值約為1.25~3.0之間。

事實上,人體自有一套相互配合的奇妙機制,從消化系統到排泄系統,再到呼吸系統都精密地控制著酸鹼平衡,血液變酸可不是狂吃點肉就能辦到的事。我們吃進去的糖、脂肪和蛋白質經過體內代謝反應後的最終產物之一是二氧化碳。它能與水結合生成碳酸,這是體內產生最多的酸性物質。人的肺是調節人體酸鹼平衡效率最高的器官,肺通過不斷吸入氧氣,從而排出酸性的二氧化碳。

如果檢測出血液中的PH值超標,並不是說明你是酸性或鹼性體質,而是提示你身體器官出了問題,應立刻去看醫生。

如果PH<7.35為酸血症,PH>7.45為鹼血症;腎功能不全如尿毒症患者,由於腎臟排酸能力喪失,導致像酮酸、乳酸等非揮發酸過多,使血液中PH值降低,引起代謝性酸中毒。

日常生活中,想要獲得最準確的答案,還是應當去醫院做抽血測試。平時可以通過PH試紙測試能對身體的酸鹼性作一個簡單的了解。用PH試紙來進行唾液檢測。晨起空腹時,測試一下唾液,對比參照試紙說明書的顏色指示,就可以得出結果。

鹼性食物能改善人的體質嗎?

______

首先,要區分食物的酸鹼性,這裡有兩個關鍵指標:一是食物初始組成,比如柑橘,因為它含檸檬酸而呈酸性;二是最終代謝,指食物在體內消化後最終代謝產物的酸鹼性。比如檸檬很酸,但是消化之後都是鹼性了。

其實,短期內的幾頓食物不可能改變正常人血液的酸鹼度。若長期大量的攝入酸性食物,會造成腎臟長期高強度工作後負擔過大,調節酸鹼能力下降。雖然我們的身體能自我調節體液酸鹼度,只有在嚴重的病理條件下才會真正「變酸」。但還是要在飲食上多注意,維持良性健康的酸鹼平衡。

鹼性食物比酸性食物更利於健康?大多數的酸性代謝物都來自動物性食物。營養學家在現代人的膳食結構中發現,大魚大肉、少吃水果蔬菜確實不利於健康。推薦果蔬類食物並不是因為他們的酸鹼性,而是其本身的營養價值,只有合理的搭配攝入,才能夠減少營養缺乏,保持身體健康。

▲ 以上圖片來源於LighthouseHealth

生態蔬果汁平衡法

______

雖然身體能自我調節控制體液酸鹼度,單獨的一餐一飯並不會造成影響。不過,多攝入植物性飲食,確實是有益處的。利用一杯生態蔬果汁來改善體質也是最方便和實用的方法,蔬菜與水果的比例可為2:1,能均衡蔬菜的澀味和水果的甜味。

綠色消脂果菜

蘋果可以健胃和脾、調整腸胃,治療輕度腹瀉或便秘,有降膽固醇的效果;西芹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1、B2、磷、鉀,能補充體內的纖維質及礦物質,對食欲不振、虛冷症也有效果。

青椒可以整腸、利尿、鎮靜,並含有維生素C、維生素A、鉀、維生素B6、葉酸;苦瓜含維生素A及鈣、磷、鐵等,在食療上有促進食慾、解渴、清涼、解毒之功效;大黃瓜清血、涼血、降血壓、解渴、利水、袪瘀消腫、加強新陳代謝。

紅色蔬果酸奶飲

西紅柿中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能有效減少黑色素的形成。西紅柿還含有番茄紅素,它具有抗氧化能力,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

胡蘿蔔中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可清除自由基延緩人體衰老,維持上皮組織的健康。此果汁含豐富維生素。非常適合高血壓、消化不良、便秘、容易感冒者飲用,能有效提升免疫力。

蘆筍葡萄蘿蔔汁

蘆筍在國際市場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稱,富含多種氨基酸、蛋白質和維生素,其含量均高於一般水果和蔬菜,特別是蘆筍中的天冬醯胺和微量元素硒、鉬、鉻、錳等,具有調節機體代謝、提高身體免疫的功效。而葡萄則有補氣、養血、強心之效,身體虛弱、營養不良的人,多吃些葡萄,有助於恢復。

編輯 朱、titi圖片 方磊、getty images選自《LOHAS樂活》2013年1月刊部分數據來源於果殼


推薦閱讀:

零平衡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真實意
肌力不足多練平衡
給初學者6個有助於手臂平衡的瑜伽體式?
在大國間周旋——評東盟的大國平衡戰略
平衡自己的婚姻

TAG:健康 | 身體 | 體質 | 生態 | 生態平衡 | 關係 | 平衡 | 怎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