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保潔阿姨可以進男廁所,而大爺就不能進女廁所?

知乎用戶,專欄Herstoria同名女權公眾號小編

是性別歧視,同為廁所清潔工,由於性別差異,「阿姨」被普遍視為不具備主體性的性行為客體,對進入男廁所的男性不構成性騷擾的威脅;相應的,「大爺」則因為自己的男性性別身份則是被看做性行為主體,進入女廁所則被看做具有性騷擾的嫌疑。

基於這種極其粗暴的性別角色二分,相關用人單位為了節約用人成本(阿姨比大爺的成本低),往往會傾向於招收可以同時進入男女廁所的「阿姨」作為清潔工,而非無法隨意進入女廁所的「大爺」,大爺因此被用工單位歧視了。

其實這個問題與強姦罪的行為主體被認為是男性以及男性受到的性騷擾問題(女性對男性以及男性之間)被忽略漠視是類似的,是傳統父權性別角色法則的具體體現。

這種父權觀念和傳統倫理通過法律的形式表現出來,並導致男性的性騷擾問題無法通過法律進行有效規制。我們只有根據性別平等原則對相關法律進行修改,去除強姦罪等罪責的性別之分,才能有效保護公民的性自由權。

而這種無處不在的基於性別的區別對待也是男性為何應該支持女權的原因,性別不平等的父權結構不僅僅與女性相關,男性同樣深受其害。

這也是為何女權主義者主張男性也應該支持女權、反抗父權結構的原因。

與很多人的認知不同,身處父權結構中的男性並非全然享受著性別特權,他們同樣會受到嚴格的性別法則約束,承受著結構性歧視,只要不夠陽剛,他們就會被邊緣化。

父權壓迫是一種結構性壓迫,它同時作用於男性和女性身上,性別角色深深鑲嵌入社會交互關係當中,單靠個體抗爭很難擺脫這種頑固的性別角色身份認同(比牛皮癬還恐怖),父權的「規訓」簡直是無處不在的,很多人往往是不加反思和審視得接受父權某些觀念意識,並將訴諸成了自身的邏輯前提,從而完成了自我規訓。可以說,絕大多數的男女個體都是父權的受害者,只不過形式和程度不同。

父權本身為男女雙方框定著兩個相對固定標準,按照這種父權性別角色預設,男性需要扮演好相應的男性角色,男性要有陽剛、勇敢而理性的男性氣質(某種混雜物)、要獨立理智、不要輕易掉眼淚過於感性,要賺錢養家……

而女性則要溫柔賢惠,專註於家庭領域,生兒育女做家務,要懂得給男性留面子以及依賴男性,不要獨立要強(否則會被嘲笑為女漢子)、重視自己的身體價值,努力學習穿著打扮,成長為供男性欣賞的美麗花瓶……

父權系統在結構性剝削女性的同時,同樣也會吞噬男性(不僅僅女人是被建構的,男性也是被建構而成)。

男性在父權結構也受到歧視和壓迫 ,因此男性也應該支持女權主義,反思並試圖改變不合理的社會結構現狀。

同時作為被剝削者,即使我們在現實中無力反抗,起碼意識上不要勸慰其他更慘的被剝削者接受併合理化現有的剝削體系。我們需要建立一種「共同身份」去反抗不合理的結構,而非相互攻擊鬥爭。

只不過有些人看到男性也受到歧視和壓迫,轉而將其歸罪於女性,用來為現有社會結構進行辯護,認為女權沒必要,女權雙標,也應該提倡男權運動 ……

總之這些人就是不肯起來反抗不合理的父權結構,只能說這些人被父權規訓得太好了,徹底內化了父權觀念,自己明明是受害者,卻反過來積極維護這一套制度,別人是否受害與自己無關,只要自己不屬於這個不合理結構下最慘的那群人就好,畢竟相比於反抗殘酷的現實結構,承認被歧視和壓迫的現狀,然後在既定的規則前提下做出最優選擇。

很多人就像電影《被解放的姜戈》里的黑人管家,自己明明是奴隸制度的受害者,卻是最歧視黑人同類的人,無比厭惡自己的黑人身份,充當了奴隸制最堅定的衛道士;在傳統婆媳關係中,婆婆明明是父權的受害者,卻反過來對媳婦最為刁難。在現實生活中,社會心理學所謂的內群體偏見的現象非常普遍。

最終我們往往只能無可奈何地說:你永遠無法叫醒不願醒來的人。

推薦閱讀:

怎麼選擇洗地機的品牌?
廠房裝修後的第一件事情原來是做.....?

TAG:廁所 | 保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