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如果信願沒達到"至心信樂",你就不是阿彌陀佛第18願攝受的那類眾生
(2009-08-04 17:51:58)
轉載標籤:宗教信樂往生佛力蒙佛雜談分類:佛法開示
(原創) 如果信願沒達到"至心信樂",你就不是阿彌陀佛第18願攝受的那類眾生!凈土法門是二力法門。自力和佛力。末學認為,自力和佛力不二,把它們分開是萬萬不妥的。雖然以往祖師大德在講解時對自力和佛力有偏重,如善導大師講佛力講的多,但絕不是沒講自力!祖師大德的講法都是圓融的,決不是某些人曲解的那樣!善導大師曰:"余多見世人,於平常念佛禮讚,發願求生西方,甚是勤拳,乃至臨病,卻又怕死,都不說著往生解脫之事,直至氣消命盡,識投冥界,方始十念,恰如賊去關門,濟何事耶?生死事大,須是自家著力始得。若一念差錯,歷劫受苦,誰人相代?思之!思之!若無事時,當以此法精進受持,是為臨終大事。"有自力才能感得佛力!無自力即是佛不度無緣之人!即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所曰:若子逃逝,雖憶何為?<無量壽經>之十八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此願關鍵之處是至心信樂。至心信樂即是藕益大師講的深信切願!唐代張鍾馗,殺雞為業,臨死時,見緋衣人,驅群雞至,唱言啄啄,雞輒向上啄,兩目流血,痛不可忍。有沙門宏道見之,為設像,勸令念佛,忽覺香氣滿室,群雞散去,即端坐而化.唐代張善和,屠牛為業,臨終見牛數十頭,作人言曰:」汝殺我」。善和告妻,急請僧為我念佛,僧至,謂云:經言若有眾生,作不善業,應墮惡道,至心具足十念稱阿彌陀佛者,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善和云:地獄至急,不暇取香爐矣,即以左手擎火,右手拈香,向西厲聲稱佛,未滿十聲,遽云:佛來也,已與我寶座,言訖而終。以上二例,逆增上緣強化了他們的願力,因對往生髮起了至心信樂即深信切願(自力),故感得彌陀大願加持(佛力),雖念佛功夫不深,亦往生凈土不退成佛!他們正是彌陀18願所攝受的那類眾生!試問此二人念佛時之信願,可會把名利、眷屬,聲色、飲食、衣服、讚譽、供養等一絲一毫放在心上?這種對娑婆厭到極處,對極樂欣慕到極處的心才是至心信樂!用此心念佛,臨終一念十念決定住生!通過以上二案例,請同修們認真體會什麼叫至心信樂!藕益大師講深信切願是要厭離娑婆,欣求極樂!要把名利、聲色、飲食、衣服、讚譽、供養種種順情境界,都看成是毒藥毒箭。印祖所言:深信切願即出離我們娑婆世界的心,要如出坑廁,如出牢獄,欣生凈土的心要如歸故鄉,如奔寶所。如渴思飲,如飢思食,如病苦之思良藥,如嬰兒之思慈母,如避怨家之持刀相迫,如墮水火而急求救援。《無量壽經》的宗要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而藕益大師說深信切願就是無上菩提心。印光大師說菩提心如電,電器通電,力量很大。因此深信切願的力量也是大得不可思議。這個至心信樂即是自力,即信願。乃至十念,即行。此願圓滿具足信願行三資糧。不解釋清楚會讓很多人誤以為自己是至心信樂,其實根本得不到彌陀十八願的加持!!修行不在"至心信樂"上下功夫,以為每天念10聲佛號自己就是符合阿彌陀佛18願所攝受的眾生了,以為自己就上了彌陀的大願之船了!!如此理解,十方一切諸佛都會流淚!可嘆致極!以至耽誤往生大事!別說每天念10聲佛號了,信願不夠,念的再多也不能往生!即古德所謂: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凈空法師曾說:「一萬個念佛人,兩三個往生。你要問為什麼?信願不足。」黃念老認定:「近世念佛人多,而往生者罕睹(很少),皆以信願有缺故。」印祖告誡我們: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只因念佛之人,無深信切願。」三位大德一致認定不得往生,都是因為信願不夠!但切不可認為至心信樂(深信切願)就是念佛功夫至少到了功夫成片的地位。至心信樂是信願,念佛是行。藕益大師說: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低,在於念佛功夫的淺深。<凈土聖賢錄>上記載,宋朝瑩坷法師,一個破戒的法師,因怖畏下地獄,發起了至心信樂(深信切願)心念佛,何以說他是至心信樂呢,因為他只念佛三天就見到阿彌陀佛(你的心若達到瑩坷法師至誠懇切的程度,你也可以念佛三天就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告訴他還有10年陽壽,10年後來接他。他說他怕管不住習氣繼續造業,以致10年後去不了了。所以要舍壽往生。阿彌陀佛滿了他的願,三天後接引他往生極樂。觀他舍壽往生的行為,他決定是對娑婆厭到極處,對極樂欣慕到極處,不會再把世間的名利、眷屬,聲色、飲食、衣服、讚譽、供養等一絲一毫放在心上。瑩坷法師說他怕管不住習氣繼續造業,即可知他念佛功夫並不高,並未達到功夫成片的水平,功夫成片是伏煩惱,瑩坷法師的煩惱並未伏住。可是因為他是至心信樂,所以蒙佛接引,往生極樂!可見,信願是往生的必要條件,真信切願,必定往生;沒有信願,決定不生。信要真信,願要切願,信願不真切,就不能往生。信願夠不夠,自己問問自己是否願意放下一切往生凈土就可以知道。在信願堅固的前提下,以一句佛號伏住煩惱,念佛達到功夫成片,往生是最有保障的。但只要信願堅固,念佛功夫即使達不到功夫成片,亦可往生!藕益大師說,只要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都決定往生;印光大師說,只要是深信切願,無論善根熟不熟,惡業重不重,哪怕五逆十惡,也不論功夫深淺,功德大小,清靜不清靜,到沒到一心不亂,都可仗彌陀慈力往生西方,沒有一個不往生。可知我們要在深信切願上下功夫,往生才真正有保障!修凈業者,不能不在信願問題上認真深刻地自我反省。試問平時不是深信切願,對一切事都不能看破放下,臨終突然能對一切看破放下,可能性有多高呢?你問問自己能否一覺醒來隔天就能開破放下。就知道此事可能性有多高了!現在不真正練習放下,說到臨終時再放下,這種修行靠不住。此生我們幸得人身,幸遇佛法,佛法中又幸聞一生成就的凈土法門!不把握此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機會認真修行,非愚即狂!就像凈空老法師反覆開示的:要徹底看破放下--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嗔痴慢,統統放下,放下對一切人事物控制,佔有的念頭!身心世界一切都放下,才是真信,才是切願;世間、出世間一切法哪怕還有一樣放不下的,還有執著,就不是真信切願,念佛再多,不能往生。善導大師在他的《答往生念佛文》中提出了臨命終時蒙佛接引的四個條件:1.不得怕死:有生必有死,若能生極樂,得大解脫,是大快人心的事,應滿懷喜悅,欣求極樂。2.莫生戀著:要放下一切身心,看得破,放得下,不留戀娑婆,臨終時不再去想如夢幻泡影的世事,也不要捨不得假我的身驅。3.臨終助念:「凡來我前,為我念佛,不得說眼前困難之語,家中長短之事,亦不需軟語安慰,祝願安樂,此皆虛華無益之語。但一時同聲念佛。待氣盡了,方可哀泣。若有絲毫戀世之心,便成挂念,不得解脫。」家屬親友不得哀嘆哭泣,惑亂心神,失其正念。而應「一時同聲念佛」,臨終助念。因為「若有絲毫戀世之心.便成挂念,不得解脫」。此句正好可以解釋程居士助念心得上那些案例!那些助念24小時後一探示發現沒往生的人,不都是有戀世之心嗎?因助念,亡者聽到的佛號何止百句千句?亡者自己若不願放下一切往生凈土,怎能往生呢?所以說"臨終十念一念都能往生,是需要條件的"!條件就是"至心信樂即深信切願",無此,古德說的好,"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ps:助念,不一定助念一個成功一個。這要看是一支什麼樣的助念隊伍。因為中陰身是有神通的,助念的人是否發真誠心在幫助他,他是知道的。如果助念團在現場自由散漫,口念彌陀心散亂,甚至在現場說閑話,更甚者是為收費才來的,他會起嗔心的,你勸他的話聽進去的很有限,助念效果也可想而知了......程居士領導的助念團之所以成功率高,是因為他們是真正發了菩提心的一支助念團,不收費,不吃飯,只喝水而已。不管亡者多大,他們都把他當做自己的父母一般,很多時候跪著助念,助念時之至誠懇切,聞所末聞,感人淚下!所以他們助念成功率高就不難理解了。)末學也請各位同修謹記:往生條件是要具足信願行。助念確屬外緣,助力,非往生正因。但妙在助念能幫助臨終人提起信願行的正念,幫助臨終人往生,這就是古大德經常說的真實福報之一,終臨有善友如法護持。如法的助念,功德不可思議!不是每個人臨終都會有善友如法護持助念和家親眷屬配合的。沒有人能確定自己臨終一定會遇到善友如法護持助念,因為這屬外緣,我們應該在自已能做主的起心動念上下功夫,發菩提心,老實念佛,堅固真信切願,往生才真正有保障!)4.臨終開示:「若得明曉凈土之人,頻來策勵,極為大幸」。此處,善導大師指出了臨終如法開示的重要性!而且開示之人一定得是明曉凈土之人。頻來策勵,可見祖師是教導我們要不斷的開示。極為大幸,可知,得到如法助念的亡者是真正的大福報之人!臨終有善友如法護持助念和自己又能聽善友勸導,此正是善根和福德因緣具足之人啊!善導大師說:「若依此者,決定往生,無可疑也」。末後文中,善導大師又語重心長地告誡我們:「生死事大,須是自家著力始得。若一念差錯,歷劫受苦,誰人相代?思之!思之!若無事時,當以此法精進修持,是為臨終大事」。只有自力無佛力亦不可取。無佛力即是沒有往生之心即沒有信願!此種人即是藕益大師講的,若無信願,就是把名號念到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銀牆鐵壁相似,也沒有得生之理。印光大師說,若無信願,念到一心不亂也不能往生。所以說彌陀大願每一願都圓滿具足自力和佛力。自力和佛力不二,把自力和佛力分開是:依文解意,三世佛冤!離經一字,即為魔說!阿彌陀佛!分享
0
頂閱讀(293)┊評論(5)┊收藏(1)┊轉載(8) ┊頂▼┊列印┊舉報
推薦閱讀:
※【原創】漫談穆斯林飲食禁忌與大環境下的生存之尷尬
※【轉載】甜美潤心的印象江南歌曲30首(原創)
※秋情依依秋韻長(原創)
※格拉蘇蒂原創
※醜奴兒·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