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語文軒

《我與地壇》教學實錄

於琳麗

一、教學目的:

現在的高中生正當十六七歲的青春年華,卻開始談論生死,尤其進入高中後,消極厭學者不佔少數,為此,我想借這篇課文啟迪學生的心靈,因為作者史鐵生在這篇文章中把人世間最真實,最深藏不露的東西即母愛曝給人看,他用他的苦難提高了我們對生命的警惕,用他的諄諄告誡啟示我們要更好地生活。

讓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和感動成了我講授這篇文章的宗旨。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把握課文涉及的感情生死和親情的內容;

2.體會幾處景物描寫的情味,品味作者沉靜、抒情、創新的語言;

三、課時安排:二課時

四、課型:感情鑒賞課

時間:2004年10月16-18日

以下是我的教學實錄。均憑回憶,有些地方較顯粗糙。

第一課時

師:首先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朱自清先生為什麼去荷塘?

生1:心裡頗不寧靜。

師:很好,每個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精神家園,朱自清的精神家園是荷塘世界,

李樂薇的精神家園是他的空中樓閣,那麼,老是還還問作者為什麼喜歡地壇呢?

生齊答:因為地壇是作者的精神家園!

師:不錯,地壇成了作者情感的寄託,假如你心情不寧靜的時候,你有哪些排

遣方式呢?

生2:我會去山上。(學生大笑)

師:可是當你心緒不寧時,周圍若沒有山那該如何呢?(學生笑,該生也不好

意思了,之後又有很多學生要發言,在此不做贅述)

師:我來總結一下,應該說,史鐵生對生死的感情是和一個特殊的環境聯繫在

一起的,這就是地壇。在人口密集、喧囂的大都市裡,這世外桃源般的寧靜,不僅襯託了作者的心境,也是作者當時需要的環境,它為作者提供了特定的情緒背景。

既然這樣,那麼,這個寧謐、安靜的地壇給了史鐵生什麼啟示?請同學們以組為單位進行討論。

(學生很有興趣,馬上分組討論)

生3:我們組認為是在第七段的幾句話。

師:能給大家讀一下嗎?

生4: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

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他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降臨的節日。

師:你讀的很有感情,大家是不是應該掌聲鼓勵呀?(學生們含笑鼓掌)那麼

誰能談一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生5:我想這是告訴我們,人活著應順從自然,人應該熱愛自己的生命。

師:很好!的確,生不由自己決定,死也不該由自己決定,作者雖然殘疾了,

但不能一味消極地想到死,應該豁達地面對死亡,以平靜的心態看待死亡,從而獲得頑強活下去的信心!接下來,老師想問一下,地壇以什麼樣的特點給了史鐵生這樣的啟示?

(學生馬上開始找起來,很快有學生站起來回答)

生6:荒蕪但並不衰敗!

師:你答的挺快,可你怎麼沒告訴大家,是第幾段哪?(生不好意思地笑了)

師:好,同學們回答得很積極,很準確。請問課文第一部分有哪些文字是描述

地壇荒蕪但並不衰敗的?荒蕪在哪裡?不衰敗在哪裡?

生7:荒蕪很明顯嘛,在第一段和第三段都有,至於不衰敗是說裡面的動物,

哦,還有植物很有生機。

師:我還想補充一點。荒蕪除了殘破之處,還跟人們對它的態度有關,當時的

地壇無人重視,不管是官方還是百姓。(有的學生說,對,人們上下班抄近路才去呢!)說它不衰敗是說裡面各種生物充滿生機,它丟掉的只是——(此時學生在思考,看出此題有難度。)於是教師提醒:剝蝕的是什麼琉璃?淡褪了什麼朱紅?(學生從「浮誇」、「炫耀」中馬上找到了答案)

生8:它只是失去了虛榮、浮華。

教師打出第三段的景物描寫:請同學們品味一下,說說你感興趣的句子。

生9:我喜歡寫螞蟻的句子,想好了才去做,想好了馬上去做。它一定是去找

吃的了!(同學們大笑)

生10:我喜歡作者把小蜜蜂比做一朵小霧停在半空。雲和霧的構成是一樣的,

但是雲給人飄忽感,而霧把人籠罩其間,感覺很穩。

師:很好,這句話既能讓我們感受到蜜蜂停在空中翅翼振動形成的如霧的形態,

又有花朵般的美。那麼,接下來,作者寫到了蟬蛻,你們對此想到了什麼?

生11:我想到蟬蛻皮的時刻一定是十分痛苦的,但它仍然堅持住,於是它完成

了再生,於是它得以飛翔,這會對作者擺脫舊我走向新生有啟示。

生12:我想到蟬蛻皮的過程雖然是痛苦的,但它並不留戀過去,而是勇敢地飛

向新的高度。(學生鼓掌)

生13:我有個問題,為什麼說露珠墜地的聲音是「轟然」?而且草木生長能窸

窸窣窣的聲音嗎?(其它學生也發現了這個問題,給學生一點回味的時間後再交流)

師:我來總結一下,我認為這都是作者心靈的聲音。露珠這樣變通的事物都在

不斷積蓄能量,並且尋找時機釋放自己的美,所以那種墜地的聲音在史鐵生聽來是震撼性的!至於草木生長的聲音,要知道作者曾長時間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中,現在草木競相生長又激起他心中生的熱流,這聲音在他聽來是那樣的真切!

接下來,老師想問,由我們以上的分析,蜂兒、螞蟻、瓢蟲、蟬等小昆蟲真的

如前所述,不明白為什麼要來這世上嗎?作者到底明白了什麼?(學生討論並發表意見後,教師概括。)

小昆蟲和草木當然明白,因為他們知道自己雖然卑微,且處在荒蕪地,但它們都按

自己的方式生存著活動著,向人們展現出繽紛的生命世界,無言地訴說著生命的美麗.而正是由於小昆蟲草木等生生不息,地壇不再衰敗。史鐵生想到了,當然也明白了自己應如園中的小昆蟲和一草一木那樣,雖然身處逆境,但不能頹廢、消極,而而應該像它們那樣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生命的喜悅,為世界增添一份活力與亮色。

請學生朗讀第七段有些人不理解這古園的形體,史鐵生是怎樣理解「任誰也不

能改變的有些東西的」。(生14讀)

師:這一段的景物描寫和前一段相比如何?

生15:我覺得這一段寫得更大氣,這一段寫的是古柏、落日、暴雨,而上一段

寫的是螞蟻、瓢蟲、蟬和蜜蜂。

生16:我認為前一段的生物是自得其樂,而這段的事物大多有某種不好的境遇,

如雨燕、落日都有和命運抗爭的意味。我認為這一部分更厚重更深沉。(不少學生點頭)

生17:我還覺得古柏和落葉身上有很好的東西。古柏永遠那麼鎮靜,落葉

在生命即將結束時那樣坦然。

師:是啊,一個是寵辱不驚,一個把死當成必然降臨的節日。它們是生命中的

長者、智者。作者在此發現生命的根本處境,發現生命的種種狀態,從中體驗到生命的意義就在於創造過程的美好和精彩。世上有些東西是誰也不能改變的、萬古如斯的。

既然如此,就不必太執著於一己的得失、榮辱、哀樂,人生須臾,滄海一粟,

風物長宜放眼量。

地壇在不斷的變化中顯現出永恆的一面,作者由此感受到生命的力量與永恆,

欣賞到人類的步伐和舞姿,讚美著生命的呼喊與歌唱,從不屈中獲得驕傲,從苦難中提取幸福,從虛無中創造意義,完成了他思想的涅槃。

板書:地壇容納我,荒蕪不衰敗生命永恆

教師小結本節課內容:地壇這座歷經400年滄桑的古園,饋贈作者的是如此豐

厚,使他從不幸中走了出來,所以作者「常常要到那園子里去」「去窺看自己的心魂」,去尋找生命的感悟,汲取頑強生活與奮鬥的力量。作者從心底發出這樣的感激:「哦,地壇,我的古園,你是我的精神家園。」

板書:地壇——精神家園

第二課時

教師導讀:作者在地壇想了好幾年,終於找到了答案,地壇幫他解決了該不該

去死和為什麼出生的問題,擺脫了生與死的糾纏,從殘疾的陰影中走了出來。接下來最關鍵的問題是怎樣活下去,怎樣面對殘酷的不公平的命運。這個問題的解答,也不是史鐵生一個人完成的,他精神跋涉的每一步,都有母親的伴行,是母親的愛和理解幫他解決了怎樣活的問題,但這也使母親成為「活得最苦的母親」。請同學們以組為單位,討論一下如何理解這一點。

師:第二部分寫母親為我做了哪些?我所指的不僅僅是事情。

生1:母親讓我去地壇,為我擔憂,去地壇找我。

生2:應該是送我去地壇,而不是讓我去。

生3:我覺得送兒子是很正常的,但理解兒子,不限制他去,就十分難得了。

師:我看有道理,母親到地壇找我的部分是十分感人的,大家推薦一個朗讀能

力強的同學讀一下。(生4孫海濤讀)

師:讀的非常有感情,大家掌聲鼓勵!(同學們鼓掌)那麼,現在同學們能回

答我的問題了吧?為什麼我的母親是最苦的。

學生熱烈的討論。

生5:母親理解兒子,送他去地壇,但不敢問有些事,所以她是苦的。

生6:出於一個母親的本能,她又擔心兒子會在地壇里想不開,所以她無法不

為兒子擔憂,於是整日整夜處在痛苦、驚恐當中。

生7:她一定希望自己的兒子能找到一條走向幸福的路,但她有時也懷疑又有

多少成功的可能呢?她的內心一定一直被這種矛盾反覆糾纏而痛苦萬分。

師:以上幾位同學答的很好,我想「我」所承受的,是自己的不幸,母親不但

要承受「我」的痛苦,還要承受不能將這種痛苦現於形色的痛苦,所以,母親是活得最苦的。

板書:母親理解我:默默地愛,痛苦忍耐

生8舉手說:我認為母親的痛苦還有她自己的病。(同學們讚許地點頭)

師:母親默默忍受著活著不如離開人世的痛苦,表現出堅強的意志和驚人

的毅力,她無私地奉獻出毫不張揚的母愛,以行動感染熏陶著殘疾的兒子。史鐵生終於逐漸地理解了母親,懂得了生活。請問同學們,以下部分作者用了哪些材料寫出他對母親的理解?(這道題其實是在理清第二部分的思路)

生8:第2-3段作者設想母親的心理。

生9:第4-5段作者通過寫小說回報母親。

生10:第6-7③小說發表後作者整日懷念母親。

生11:第8段痛悔自己的倔強羞澀來表現對母親的懷念。

師:幾位同學答的很好,那麼哪一則材料或哪幾句話特別打動了你?請你有感情地朗讀並談談理解。(學生紛紛站起來發言朗讀)

教師對每一則材料的概括:第一則材料:「空落的、不眠的」等詞句形象地突出了母親的焦慮、空虛和痛苦,她日日夜夜生活在愁苦之中,生活在憂慮之中,因此「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此段文字,敘述與議論結合,自然滲透深沉的感情,寫得既飽含感情,又富有哲理,是對母愛的最至切的理解。

第二則材料:兒子想著通過寫小說回報母親,這是感受到了母親生命的沉重與痛苦後的希望,而母親來此世上似乎只是替兒子擔憂,她的悲苦太深重了。所以作者說上帝召她回去,也許是對的,因為這對忍受著巨大苦難的母親而言是一種解脫,而作者也只能以此作無奈的安慰。此時,史鐵生真正理解了母親的苦難與偉大。

第三則材料:從清晨到白晝、傍晚直到黑暗,縈繞在作者心頭的「只」有一個人,「只」有一件事:鳥兒歸巢了,我還能回到母親期待的目光中嗎?月亮浮起來了,母親還能「端著眼鏡」再來找我嗎?「我」懂得了母親那份毫不張揚的愛有多麼重要,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地壇的景色與為人之子的情愫交織在一起,魂牽夢繞,痛徹心肺。

第四則材料:想想我們自己,有時是否也有如此的倔強與羞澀?再想想母親因為視力不好,而「端著眼鏡」在如此大的園子里找我,不禁讓我們潸然淚下。假如此時母親正在尋找,作者定會大聲地喊:「我在這裡!」然而母親已離我遠去,痛悔之情無以復加。

師:結合上面一些認識思考:史鐵生從母親身上讀懂了什麼?

生12:苦難的命運、堅韌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為所愛的人承受一切苦難,為所愛的人獻出一切愛,堅定地生活下去。(學生熱烈鼓掌)

板書 我讀懂母親:承擔苦難 堅強生活

師:也就是說,母親的「活法」,母親對待苦難的態度,母親對待兒子的愛,讓作者明白了面對苦難應該怎樣活下去。所以,母親是史鐵生生命的航標。

板書:母親——生命航標

師:請同學們讀史鐵生的另一篇文章《秋天的思念》,老師給你們放《懂你》創設氛圍。(學生默讀,並用心聆聽,逐漸的,有學生的眼睛潤濕了,女孩子更是開始抽咽起來。課堂的氛圍達到了高潮。)(冥想五六分鐘後)

師: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悟。要求從課文內容到自己,自己的生命認識,自己的家庭、親情,自己對殘疾人的認識。

有的學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命,有的同學重新看到了父母的愛,原來與父母有隔閡的,在深思中看到了父母樸素而又偉大的愛,認識到自己的父母可能卑微,可能愚昧,但對子女的愛卻是偉大的不容置疑的。

師小結:讓我們嘗試去解讀母親,去解讀所有受我們的人,為愛我們的人更好地生活。隨著音樂,請大家深情地朗讀第二部分第七節,帶著深深的敬意,一起來解讀母親。

板書:感悟生命

布置作業:給母親寫一封信


推薦閱讀:

怎麼寫家長會過後作文400字?
你教的可能是「假語文」!聽聽統編教材總主編溫儒敏關於語文教學的19個金句!
五年級上冊語文複習資料
三年級語文課外知識競賽
得語文者得天下!不知道這些語文學習方法的精髓,真的很吃虧!

TAG: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