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的修辭藝術 (5)
06-09
修辭藝術五、想像 凡寫詩可以根據作者的想像創造新境,可以在客觀事物的基礎上,加上作者的認識和作者的感情。為了強調事物的某一方面,可以把客觀事物誇大或縮小,這同說假話根本是兩回事,說假話是有意捏造顛倒是非,藉以騙人。想像是不定確有其事,但有此可能,或者是從表面看不符合事實,但所表現的思想感情則是真實的。誇大是確有其事,但有所強調,所提的分寸不定同真實完全符合,或差別很大。詩中的想像又可分為以下三種情況:括概 詩里所寫的事物不一定是忠實地記錄詩人的見聞,往往是根據詩人的見聞加以想像和概括而成。例如: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颱風雨中。 杜牧: 《江南春》明朝楊慎猜想這首詩有校勘問題,他把原詩的「千里」改為「十里」,理由是「千里鶯啼」,誰人聽得? 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楊慎對杜牧詩的修改並沒有校勘上的根據,而是主觀武斷,未免魯莽。原因是他不了解詩人的寫作可以根據想像,把所見所聞的範圍推廣,用點滴概括全面。鶯啼、綠紅、水村、山郭、酒旗、寺院、樓台、煙雨都是作者平時經歷過的實景,他不一定在千里的範圍內進行過實地調查,證實千里之內各處都有這些東西,才去寫詩,這樣做也沒有必要。根據楊慎所說,詩中提到的鶯啼、綠紅等等必須限於耳目所及的十里之內。只就四百八十寺來說,十里之內也很難擠下,水村、山郭更放在何處? 可見「千里」絕非「十里」之誤。 詩人可以充分運用概括的能力創造理想的境界,大至宇宙,小至毫芒,都可以納入一句或一首詩里,不一定必須在視聽的範圍內才可以寫。以下例句都是屬於這一類的: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川》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 祖詠: 《望薊門》三晉雲山皆向北,二陵風雨自東來。崔曙: 《九日登望仙台星劉明府》浮雲連海岱,平野入青徐。 杜甫: 《登兗州城樓》樹色隨關迥,河聲入海遙。許揮: 《秋日赴網題潼關驛樓》一川鍾唄淮南月,萬里帆情海外風。 曾鞏,《甘露寺多景樓》關河北望幾千里,淮海南來第一樓。 柴望: 《多景樓》萬里風濤接瀛海,千年豪傑壯山邱。 元好問: 《橫波亭為青口帥賦》于越地形緣海盡,句吳山色過江來。 張墾: 《西山亭留題》誇張 詩是一種藝術,藝術的真實不同於客觀事物的真實。藝術作品是客觀事物為素材,用來表達作者主觀的思想感情。作者為了得到藝術效果可以把客觀事物加以改造,擴大、縮小、虛構、增飾、美化等都可以。這就是修辭上所說的誇張。例如: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杜甫: 《古柏行》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 辛棄疾: 《賀新郎》以上兩句詩詞中,上句是形容古柏高大,下句是形容白髮極長。已就是誇張。 再看下列例句都是屬於誇張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李白: 《將進酒》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李白: 《將進酒》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 李白: 《北風行》近淚無干土,低空有斷雲。 杜甫: 《別房大尉墓》含情慾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 朱慶餘: 《宮中詞》虛擬 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所寫的事物表達出來,而所寫的事物是作者想像出來的,這就是虛擬。上邊說的誇張是把原有的事物加以誇大,這裡說的虛擬是事實上沒有這樣的事物,有的事實上也不可能有。例如下面這首詩: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劉禹錫: 《烏衣巷》 這首詩是寫東晉王、謝兩個大門閥的衰敗。「朱雀橋」和「烏衣巷」是王、謝兩家住的地方。劉禹錫寫這首詩的時間是中唐,上距東晉王、謝兩家全盛時代有四百多年。王、謝堂前的燕子不可能飛到唐代尋常百姓家裡,這是想像,是虛擬。讀者也知道這是虛擬,並不要求寫真實事。但是這樣寫的結果,卻把人世的滄桑,豪門貴族的下場充分地表現出來。作者通過燕子住處的變化,形象地告誡唐代當時的豪門貴族說「你們的結局也就是這樣!」這要比抽象的說教有力得多。 虛擬這一類包括一般修辭書中所說的「擬人」,擬人也是想像,是屬於虛擬範圍之內的。這裡所說的虛擬包括所有想像出來的不是真實的事物,擬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還有其他的虛擬,是擬人包括不了的,上邊所舉的《烏衣巷》就是其中的一例。以下的例子都屬於虛擬的:春風知別苦,不遺柳條青。 李白: 《勞勞享》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獨坐敬亭山》竹葉於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 杜甫: 《九日》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杜牧: 《贈別》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張沁: 《寄人》惟有鷺鷥知我意,時時翹足對船窗。 王禹偁: 《泛吳淞江》春風取花去,酬我以清陰。 王安石《半山春曉》惟有南風舊相識,徑開門戶又翻書。 劉攽: 《絕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燒高燭照紅妝。 蘇軾: 《海棠》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檐前積雨聲。 蘇軾: 《新城道中》陰雨淹吾駕,浮雲笑此生。 陳與義: 《道中寒食》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