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給孩子安全感,孩子就粘誰

誰不給孩子安全感,孩子就粘誰

我聽到許多媽媽講,孩子是她一手帶大的,所以特別粘她;孩子是保姆一手帶大的,所以特別粘保姆;孩子是奶奶一手帶大的,所以特別粘奶奶。 遇到這種情況,我一般都會說: 對這句話,大家不是很理解,因為她們從來沒有嚇唬過孩子——在一個不用「如果不聽話,大老狼會把你叼走」、「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這樣的話嚇唬孩子早成為基本常識的年代,相信現在沒有人這樣做了,但孩子們為什麼仍然沒有安全感呢? 這是因為我們太愛孩子了! 「愛」怎麼會造成孩子沒有安全感呢? 這是因為心理不成熟的我們,會將自己的「愛」及「珍重」通過表情和語言一覽無餘地表現在孩子面前。孩子稍微磕拌一下,就會哎喲大叫;孩子被其他孩子推一下,就會噢地驚呼;尤其是那些保姆和老人,因為是給別人照看寶貝,心理非常有壓力,為了告訴自己、也告訴寶貝的父母,就會將這種一驚一乍的行為表現得更為誇張。 我們的孩子正處在「吸收性心智期」,他們要從環境中的人那裡獲得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如果跟他在一起的人這樣小心亦亦,他就會認為這個世界是不安全的——這就是沒有安全感的根源。 這樣的孩子一步都不能離開那個使他認為「這個世界是不安全」的人。如果父母、老人和保姆同時在帶這個孩子,而保姆最具這種特徵的話,孩子遇到不舒服和危險時,就會去找保姆而不去找自己的父母。在孩子「吸收性心智期」,我們最好不要讓我們的孩子吸收沒有任何內在建構的人的精神狀態而形成孩子自己的精神狀態。 這樣,上班族的媽媽就犯愁了,因為只能找這樣的人來領孩子。 但這不是借口,因為小巫也是一位媽媽,家裡也用保姆,但她的孩子完全不同。 前天,小巫領著兩歲的女兒姆蘭達來回龍觀「兒童之家」為兩位媽媽做諮詢。我因為在天通苑「兒童之家」有點事,去的有些晚了。下了車,只見小巫拉著女兒的手正從陽台樓梯下來。她說到了也就五分鐘,正碰上「兒童之家」的孩子們戶外活動。之前,劉老師和姆蘭達進行了一點熱身活動。我看見,走到樓梯的最後一段時,姆蘭達已經丟開媽媽的手、拉著劉老師的手和小朋友們一起到院子里活動去了。 這是姆蘭達第一次到這裡來,也是第一次上幼兒園,第一次見劉老師,她的年齡剛剛兩歲。 在走向工作場地的時候,姆蘭達拉著劉老師的手並不停地抬頭看她,還不時地回頭看我。以前我去過幾次她的家,每次我倆都玩得不亦樂乎。最後一次去是去年晚秋。現在見面,姆蘭達不主動找我,我也不便向她親熱,因為我拿不準,姆蘭達離開媽媽和令她感到安全的家後對我有沒有安全感。 到了工作場地,姆蘭達緊貼著劉老師工作。工作了一小會兒,就開始與劉老師交流——劉老師做出可笑的動作她就會笑(這對其他剛入園的孩子來說簡直像天方夜譚);還主動指揮劉老師把土倒進桶里;索要其它工具;還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工作並交流…… 姆蘭達在工作當中還看了我幾次,每看一次我都趕快向她微笑,幫她確定我們的確認識。最後一次之後,她就用鏟子端著土謹慎地向我走來,將土朝向我,試探一下,在我做出反應後她便退了回去,連鏟子都不讓我碰。我逗她她也不笑。 工作了大約一個小時左右,孩子們回到了「兒童之家」旁邊的小花園。劉老師和姆蘭達坐在鞦韆凳上晃悠著。這時的她已經喜笑顏開了,而她的媽媽一直在「兒童之家」里做諮詢,從來沒有露面。 晃悠了大約10分鐘,姆蘭達試著離開劉老師。她先從凳子上溜下來,回頭對劉老師說:「等著我,」便朝小池跑去。下了小池的台階,回過身站在那裡看了一眼劉老師,再回過頭看了看其他小朋友,然後重上台階,回到劉老師身邊。如此反覆四五次,最後一次,開始向更遠的地方跑去。在跑得遠一點的時候,開始喊「老師過來」。 看來冒險成功了,決定呆在「新大陸」,不再留在「故鄉」,為了安全起見,還要帶上「保鏢」。 在這個大範圍內玩了大約20分鐘後,她突然笑著向我跑來,使勁地推我。為了表示她認識我是對的,我只好倒在了地上。我手裡舉著攝像機,剛洗過的牛仔褲也顧不得了,坐下時還翹起一隻腳,表示的確是被她推倒的。 她笑著站在那裡,我一起來她就來推,我只好再次倒下。這樣折騰了N多次,她就不要劉老師了,拉著讓我跟她走,從此就粘上我了。 吃過午飯,諮詢室的門開著,小巫仍在那裡呱呱呱。姆蘭達跑了進去,我想這麼小點兒人,離開媽媽這麼長時間,也該讓媽媽抱抱了。我也跟了進去,看見姆蘭達用目光在屋內掃視,當掃過媽媽的時候,她的目光是平視的,項多是從媽媽的腰部掃過。她沒抬頭看媽媽臉,那眼神就像看到一把椅子。我這才明白,姆蘭達到諮詢室不是去找媽媽的,不知她在找什麼。她的目光在室內掃了整整一圈,之後便退出諮詢室,繼續忙她的事情。 這樣直到下午3點,她一直在和小朋友玩,沒有再找過媽媽。這中間,還拿著奶瓶,給雙兒餵了一次水。她與雙兒已經成了好朋友。 到了回家的時間(下午3點),她正在投入地玩陶泥,媽媽叫她時,她竟然不哭不鬧地跟著走了。 在這之前,還有一次類似的讓我吃驚的事兒,那是在戶外,她發現了一塊斜著的石頭可以當滑梯滑,一下滑上了癮,每次都要再來。最後,我伸著一根手指說:「就一次」,這次滑完後我要帶她走。她滑了,也伸出一根手指,身子往後拖著,說:「再一次」。我說:「不」。便將她抱走。她沒有絲毫地哭鬧,精神愉悅地被我抱走。 我們看到姆蘭達不是那種見人熟而可以被佰人領走的孩子。她非常睿智地肯定:媽媽委託的人是安全的。既然有一個安全的人在身邊,就用不著害怕了。在探索不是媽媽委託的人時,她的謹慎和智慧大家也看到了。這是真正有安全感的孩子。她也由保姆帶大。 作為一個職業媽媽,小巫從事的工作要比別人多的多。小巫為了做職業媽媽而放棄的社會角色也比大多數媽媽多的多。為什麼小巫沒有因為損失了社會角色而將這個損失轉嫁給孩子呢?我見過一些職業媽媽,因為覺得自己為了孩子損失了這麼多,就一定要對孩子怎麼怎麼樣。這種過分的努力成為一種她營造的氛圍,使孩子緊張。 小巫家的保姆我見過,被調教得很會帶孩子。這是我們每個媽媽要學習的。 小巫的女兒姆蘭達,是我見過的最有安全感的孩子。


推薦閱讀:

「為了在抖音火,我把孩子的頭往門上撞」:其實,你被抖音'玩'了!
孩子到底缺不缺鈣?
長期單身的女孩子,大都得了一種病
父母注意:這5種孩子長大了最有出息!尤其是第3種,太難得!
管教孩子是父母的事

TAG:孩子 | 安全 | 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