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六根清凈和六根互用--涅槃之光

佛教著名的《心經》說到這麼一句:「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這裡眼耳鼻舌身意即是六根,色聲香味觸法是六塵。佛教把六塵稱為六賊,因為六塵常趁無明黑暗劫掠眾生中的善法,故稱為賊。六塵依六根為媒介,如眼根貪色,耳根貪聲等,六根猶如惡奴,引賊入室,自劫家寶。為了防止六賊劫掠家寶,就必須守護六根,使其面對六塵時勿生貪慾:如果六根不執六塵,六根不受六塵的支配與誘惑,那麼,六根就得到了解脫,便是自由、清凈的六根,雖然仍與六塵打交道,但已不受引誘而造生死的染污之業,所以稱為六根清凈。   所以「無眼耳鼻舌身意」就是使六根對境時,不生攀援追逐的意識,只要剔除眼耳見聞的粘著性,縱然聲色紛紜,也絲毫影響不了心性的澄明,所以「眼耳若通隨處足,水聲山色自悠悠。」只要六根不為境轉,就能顯發妙用,所謂「六根門頭晝夜放大光明,照破山河大地。」   這也是一種對諸法空相的認識,一般人沒有修證是無法體驗的。洞山禪師小的時候誦讀《心經》,讀到「無眼耳鼻舌身意」這一地方,忽然以手捫面,問師父說:「我臉上明明有眼耳鼻舌,身體也好端端地坐在這兒,思想意識也有,為什麼經文說沒有眼耳鼻舌身意?」師父不能回答,於是指示他參謁禪宗大德,終於究明本心。雲門大師指出,只要對境無心,即可剔除六根對六塵的粘著性,從而六根清凈,六塵不染,這就是無「眼耳鼻舌身意」。   體證諸法空相,先要獲得內空(六根空)、外空(六塵空),然後根塵相對,應物無心,達到這種甚深微妙的禪境,才能談得上六根清凈。所以慧覺禪師說:「內空故『無眼耳鼻舌身意』,外空故無『色聲香味觸法』」。   有了清凈自由的六根,彼此就可以互用而不分界限了。六根互用即六根互顯,它是佛菩薩之六根所具有的特殊能力,當六根離染污得清凈的時候,六根之中的任何一根,均可兼備其它五根的功能,眼能見色,也能聞聲、嗅香、味等,耳能聞聲,也能見色、嗅香、味等,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是一樣。《楞嚴經》卷四說到:「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阿難汝豈不知,今此會中,阿那律陀無目而見,跋難陀龍無耳而聽,殑伽神女非鼻聞香,僑梵缽提異舌知味,舜若多神無身覺觸……摩訶迦葉久滅意根,圓明了知,不因心念。」這是因為聖者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已離染污得清凈,故一一根有互具他根的作用。   《法華經》和《涅槃經》中都說到,能得六根清凈,便可六根互用。觀世音菩薩就具有六根互顯的神力。世間種種音聲相,一般人只能用耳朵去聽,而不能用眼睛去看,觀音菩薩卻能夠用眼看。觀音菩薩在用慧眼觀照時,由於他對所有境界都毫不粘滯,心地虛明洞徹,如同十方虛空,故能神力無邊,眼可作耳用,耳可作鼻用,鼻可作舌用,舌可作身用。總之,菩薩的六根妙用無窮,當之無愧「觀自在」的稱號。   六根互用並不是神乎其神的神話,六根的器官代償功能,殘疾人也有,他們可以「以手代目」,「以鼻代目」等等,聽覺、嗅覺、觸覺是盲人重要的近距離感覺,也相當人的六根互用。而且,六根中的意根也不是專指大腦,據記載,自1910年以來,有醫療檔案記載的無腦人已發現了300多個。非但無大腦,而且無小腦。這種無腦人的頭顱與常人無異,都有正常的思維能力,有些還有發明創造。當代科學家發現腸臟也有思維功能,相信隨著科學的發展,還能發現指甲、頭髮也有思維功能。所以意根究竟長在什麼地方不是靠人的器官來判定的。按照佛學「六根互用」的理論,人體器官、細胞、包括人體之外的「場」,無一不具思維功能。當然,這只是類比推理判斷而已,佛法的妙處只有當我們修證以後才能徹底了知。   六根互用是菩薩的境界,凡夫之所以不能六根互用,是因為自己把六根的官能限制住了,眾生就是在眼色耳聲,根塵一一相對的時候,眼隨色轉,耳逐聲流,因此顛倒迷己逐物,難以進入絕對的空性中,體驗六根的妙境。如果六根不執六塵,六根不受六塵的支配與誘惑,那麼,六根就從六塵之中得到了解脫,解脫了的六根,便是自由的六根,自由的六根,自然可以彼此互用而不分界限了。
推薦閱讀:

追求涅槃的南傳佛教信徒是什麼心態?
《涅槃經》第08品 梵行(5)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八
《大涅槃禪》 純陀品第二

TAG:涅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