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道家氣功 | 老子全真氣功

老子全真氣功,是劉理真根據道教龍門派21代傳人紀至隱所傳的「心法秘功」初級功法(內丹築基功、全真醫療保健功)整理而成。

〔功法〕

1.預備功

(1)預備功

雙腳後八字站立,略寬於肩,雙膝自然彎曲,全身放鬆,嘴微閉,目垂簾,左手按放在臍上,右手按在左手掌背上(女相反手勢意守下丹田片刻)。

(2)勞宮呼吸

①隨吸氣,提肛,收腹俯掌,兩臂緩慢從胸前抬起與肩平,意念勞宮穴。

②隨呼氣,掌指直立成九十度。

③隨吸氣,兩手成爪形收縮至胸前,意念勞宮穴,吸氣至下丹田。

④隨呼氣,掌指直立九十度用力向前推至兩臂伸直,意念勞宮穴。

重複三次。

(3)抻拉掌氣

(吸氣)接上式,松掌兩臂稍彎曲,兩手心朝胸內收。(呼氣)變十指相對,呈抱球狀。(吸氣)兩手緩慢向外拉開,略寬於肩,(呼氣)掌心相對,緩慢向內合至距離一拳。重複六次(體會氣感)。

(4)轉運雙掌

①接上式,兩手抱球在腹前,左手俯放在右掌上翻約三個厘米高,右手不動,左手逆時針旋轉(似揉球)三十六圈,再順時針旋轉三十六圈(意念在掌心,體會氣感)。

②接上式,兩手提至胸前,距離拉至一尺遠,意想抱一氣球,提至右胸前,左手向下,右手向上同時翻轉作轉動球體動作三次,然後兩手在胸前沿8字路線作運球動作,隨之轉腰,連續三次後兩臂垂於兩側。

(5)運轉頸椎

①身體自然站立,自然呼吸。

②(呼氣)頭部緩慢下落,收下頜,(吸氣)頭部緩慢後縮。

③(呼氣)頭部緩慢用力上拔,(吸氣)恢復原位。

④(呼氣)頭部緩慢左轉,眼觀左肩,(吸氣)恢復原位。

⑤(呼氣)頭部緩慢右轉,眼觀右肩,(吸氣)復原位後上拔。

⑥頸項由左向右大幅度緩慢旋轉三圈,再相反方向旋轉三圈。

⑦(呼氣)頭部緩慢用力上拔,吸氣時復原。

各重複三次。

(6)轉運雙肩

兩手相對置放胸前,與肩同寬,成抱球狀,大小臂成九十度。

(吸氣)兩肩上抬,以肩為軸,帶動雙臂上提;(吸氣)沉肩,以肩為軸,帶動雙手向前下劃。

重複三或六次,然後再相反方向同樣做三或六次。

(7)轉腰運胯

①自然站立,雙手叉腰,虎口朝上,將腰順時針做圓周旋轉三圈,然後逆時針方向各做圓周旋轉三圈。

②以腰為軸(呼氣)上身向前俯落,(吸氣)上身抬起並後仰。

③(呼氣)抬起上身並下蹲,(吸氣)身體直立。

④兩胯順時針作圓周旋轉三圈,然後作逆時針旋轉三圈。

重複三次。

(8)運轉腿腳

①雙手後叉腰(虎口朝上)體重移至右腿,抬起左腿,將腳面繃緊,緩慢向前伸,然後腳尖上翹九十度,再放鬆,以腳腕為圓心,腳尖以逆時針、順時針方向各旋轉三圈,收回左腳。

②右側同樣進行一——三次。

③腳尖著地,吸氣時將腳跟盡量提起,同時提肛、收腹、握拳,呼氣時兩腳同時落地,同時放鬆,重複八次。

2.放鬆入靜功

(1)盤坐式:雙腿盤坐式,左腿在外,閉目閉嘴,舌勿碰上下齒,雙手分別仰放在膝閃個,自然呼吸。

(2)垂盤式:身體坐在靠背椅或凳上,身體不要靠在靠背上,雙腿下垂,左右腳相搭,左腳在外,右腳在里,大腿與上身成九十度角,身端坐,閉目,閉嘴,舌勿碰牙齒,雙手仰放在兩大腿上,自然呼吸。

(3)站樁式:

①雙腳站成後八字,略寬於肩,雙手自然垂放身體兩側,閉目閉嘴,自然呼吸。

一下無論是盤坐式,垂坐式,站樁式均相同。

②身體放鬆,自覺全身放鬆後,用心意由頭至雙腳逐個部位放鬆,其順序由頭→頸→雙肩→胸背→腰腹→大腿→小腿→雙腳。

③部位放鬆後再進行一次全身放鬆,進一步調整身體緊張部位。

④接前,將左手掌心(女右)扣在下丹田處,右手掌心(女左)扣在左手背上,兩手內外勞宮相搭,意念下丹田守三——五分鐘。

3.祛邪功

(1)站樁式:

①調息:雙腳站成後八字,略寬於肩,兩手俯(掌心朝下)置放在兩側大腿根處。(低血壓,內臟下垂者掌心朝上),拇指各掐本手無名指根橫紋處(子紋,下同)雙膝自然彎曲,全身放鬆,嘴微張,目垂簾(觀前方地面一米處),舌不碰上下齒,心存呼吸,往返於膻中,丹田之間,十五分鐘。

②扇濁:接上式,兩手俯掌,拇指掐本手子紋,掌指重疊提放在膻中空穴前,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張臂擴胸,嘴張開,舌不上頂不碰牙,眼睛圓,目視前方1.5米左右一點,意念:從雙手往下隨呼氣將全身病濁氣從湧泉穴排出,十五分鐘。

收功:雙手攏氣至丹田,意守片刻,將兩手搓熱,再將臉部、耳、脖頸搓熱,再用掌指做梳頭動作,散步片刻。

(2)坐式:

①調息:兩腿盤迴,左腿在外,右腿在內,自右交叉盤成八字形雙手拇指各掐本手子紋,俯放雙腿上(低血壓、內臟下垂掌心朝上)嘴微張開,舌不抵上牙齒縫,雙目垂簾,觀前方地面一米遠一點,正念收心,心存呼吸,往返膻中下至丹田之間十五分鐘。

②扇濁:雙手拇指掐子紋,其餘四指重疊提放在膻中穴前,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張臂擴胸,嘴張開,舌不上頂不碰牙,眼睛圓目視前方地面1.5米左右處一點。意念:隨呼氣由雙手向下將全身病濁氣從湧泉穴排出,十或十五分鐘。

③排濁:雙手緩慢下落,俯掌置放膝蓋上,兩腿伸直,兩腿併攏,嘴張開,舌不上頂不碰牙,目視足尖三寸離,意守湧泉穴十或十五分鐘。

(3)卧式:

①調息:面向左側卧床,右腿彎曲在下,左腿彎曲置於右腿上,身體成弓形,左手臂自然舒展,置放髖關節部位,掌心向下,右手貼右面部,虎口微開,正對右耳垂,嘴微開,目垂簾,舌不抵上牙齒縫,正念收心,心存呼吸,上至膻中下至丹田,十或十五分鐘。

②扇濁:仰卧在床上,頭下枕頭厚度以使下頦微屈為宜。兩腿伸直,併攏,兩手內外勞宮穴重疊(右手在上)按放在頭頂百會穴上,嘴張開,眼觀腳尖前方,舌不上頂不碰牙,意念:呼氣時將全身並濁氣從頭向下從湧泉穴排出,十或十五分鐘。

③排濁:接上式,兩手分開,十指相對,掌向貼身,緩慢下落於體側,嘴張開,眼觀腳尖前方,舌不上頂不碰牙。意守湧泉穴十或十五分鐘。

收功:搓手,並將面、耳、脖頸搓熱,用手梳頭,舒展手和退步。

4.全真吐納引導術

(1)預備功

兩腿平行站立,同肩寬,雙膝微屈,兩手重疊(不接觸)捂在臍上,左手在內,右手在外(女相反)全身放鬆,嘴微閉,眼睜開,平視前方,舌抵上下牙齒縫。

(2)丹田開合

①手內外勞宮穴重疊(不接觸)置放在臍前,左手在內(女相反),右手在外,閉口意守下丹田片刻。

②隨吸氣,兩手掌心向外分開,略寬於肩。

③隨呼氣,翻掌,掌心相對緩慢向下丹田聚攏至距離一拳,一開一合為一次,意守丹田和勞宮穴,重複三次。

④隨吸氣,兩手緩慢(輕飄飄)的向上揚起,掌指不超過鼻。

⑤隨呼氣兩手同時下落,置放臍前,左手在內,右手在外(女相反),互不接觸。

⑥隨吸氣,兩手同時向上揚起,變仰掌與肩平。

⑦隨呼氣,兩手同時從胸前下落,恢復原位。一開一合重複三次,意守下丹田片刻,恢復預備式。

(3)燮理陰陽

①隨吸氣,腳趾抓地,提尾閭,兩手心相對緩慢從胸前提起,與肩平時收至胸前(掌指高度不起過鼻),再度為俯掌,掌指相對,意念兩勞宮穴對轉湧泉穴,意念:勞宮穴和玄關竅(二目之間)吸天陽之氣。

②隨呼氣,兩手用力下按至兩腿根,意念:外導內行,將全身病濁氣從湧泉穴排地下。

③隨吸氣,兩手緩慢提至膻中小腹前,意念湧泉穴吸地之清氣上行至丹田。

④隨呼氣,兩手俯掌繼續用力下按至兩臂伸直,意念:外導內行,將全身病濁氣從湧泉穴排入地下深處,以上重複三次。

(4)昇陽降陰

①兩掌心相對置放兩大腿根處,意守會陰穴。

②吸氣,提肛(尾閭),兩手向外拉開寬於肩,張臂擴胸,收小腹。

③呼氣微提肛,兩手向內合略窄於肩,小腹鼓起,意念沿督脈(脊柱)上升。

④兩手隨呼吸外拉內合,逐漸上升高度,意念:隨之沿督脈節節上升直至大椎穴。

⑤兩手在面前隨呼吸外拉內合,意念轉至承漿穴。

⑥兩手隨呼吸邊外拉內合,逐漸下降高度,意念:隨兩手下行而沿任脈逐漸下降。

⑦當兩手下降至腿根時,意念下行至會陰穴。

重複三或六次。

(5)開闊胸懷

①隨呼氣,將左腳向前跨出一步成弓形步,同時兩手俯掌從兩側提起,與肩平時隨上身前傾劃弧撲向右膝蓋,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互不接觸)。

②隨吸氣,兩手隨上身後仰而左右分開,掌心朝前,向後劃弧,拉到腰後三十度角,腳尖翹起。

③隨呼氣,上身前傾,左腿成弓步,兩手翻掌,手心向後,隨之游向前方,兩手在腹前十字交叉,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④隨吸氣,兩手上游至胸前時左右分開,同時上身後仰,兩手落於兩側,與肩平成一字形,左腳尖翹起。

⑤隨呼氣,上身前傾,兩手向前劃弧下落在左膝蓋上,左腿成弓步,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不接觸)。

⑥隨吸氣,收回左腳,自然站立。

⑦右腳向前跨出一步,同樣進行一次。

左右輪流,重複三次。

(6)採納天陽

①隨吸氣,兩臂從兩側緩慢提起,與肩平,成一字形,俯掌,意念勞宮吸氣至下丹田。

②隨呼氣,兩臂向胸前平行靠攏與肩同寬。

③隨吸氣,兩臂揚起上抬高於頭頂,然後分落兩側,仰掌成抱球狀,同時上升後仰成弓形,閉嘴,目視天空。

④隨呼氣,沉肩,兩手臂放鬆,意守下丹田。

⑤再吸氣時,聳肩,兩臂上抬,兩手抓氣,同時擴胸,胯和臀部向後擺動。

⑥再呼氣時沉肩,兩手臂和腰胯同時放鬆,意守下丹田。

⑦第九息時,兩手作向上抓氣動作,然後兩臂緩慢下落於兩側,意念:抓氣時勞宮穴和玄關吸氣至下丹田,呼氣時意守下丹田。

(7)壯旺腎陽

①隨吸氣,兩手從兩側緩慢提起,與肩平,俯掌。

②隨呼氣,俯掌,兩臂向前平行靠攏,與肩同寬。

③隨吸氣,兩手收至膻中穴,掌心相距五寸。

④進行三息,(吸氣)腳趾抓地,提肛(意念兩肩),(呼氣)全身放鬆(意念勞宮穴),然後將兩手互相搓擦至熱。

⑤兩手伸拉三次,邊伸拉邊下移至臍前,兩手掌心朝內沿帶脈(不貼身)繞向背後至腎俞穴,再繞回臍前。三次後兩手內勞宮穴捂在左右腎俞上,兩手隨呼吸,上下按摩腎俞21次同時落腳根並松肛。

⑥隨呼氣,兩手沿臀部下落至兩臂伸直,同時下蹲,然後恢復預備式,意念外導內行並從湧泉穴排除泄氣。

(8)腦後撥筋

①左手內勞宮穴貼大椎穴,右手外勞宮貼命門穴。

②兩手同時分別向上向下擺動,右手向下擺至尾閭,左手向上擺過頭頂三次。

③右手劃弧上提貼大椎穴,左手繞過頭頂向下劃,使外勞宮貼命門穴。

④兩手同時向上向下擺動,右手向下擺至尾閭,左手向上擺過頭頂三次。

(9)放鬆四肢

①抬起右臂,自然彎曲放在左胸前,俯掌,提起右手俯掌置放在左肩上(不觸體)。

②隨呼氣,右手沿左臂外側下行,經手背從手指滑出停在右胸前。

③隨吸氣將左手俯掌收回置放在右肩上(不觸體)。

④隨呼氣,左手沿右臂外側下行,經手背從掌指滑出。

⑤右臂停在左胸前,並變為仰掌,收回右手,掌心貼置於左腋下。

⑥隨呼氣,右手沿左臂內側下行,經掌心從手指滑出停在右胸前並變為仰掌,收回左手貼置於右腋下,再進行右側一次。

以上重複進行三次。

⑦左腳向左轉45度,向前跨出半步,上身不動,將左手內勞宮穴貼於肚臍上,右手外勞宮貼於命門上。

⑧隨吸氣,上身向左轉45度,同時腳尖翹起,兩手向前劃弧,上身前傾,兩手置放在左腿根外側(左手在外,右手在內)呈抱球狀。

⑨隨呼氣,彎腰,兩手下推(可不觸體),從左腳尖滑去。

⑩以腳跟為軸,先將右腳尖向右轉90度,再將兩腳尖向右轉90度,同時兩手隨身轉動,將右手內勞宮貼在肚臍上,左手外勞宮貼在命門穴上。

?隨吸氣,兩手分別劃弧置放在右腿根(左手在內,右手在外)呈抱球狀。

?隨呼氣,彎腰,兩手下推(可不觸體),從左腳尖滑出。

重複三次,意念均在掌心。

(10)吸清排濁

①左腳向前跨半步,右手仰掌置於右胯,隨吸氣,左手仰掌沿左腿外側向前攏氣,同時身體重心隨之前移,邊攏氣邊回縮小臂,同時上身隨之右傾,腳尖翹起,身體重心移至右腿,左手攏氣隨上身後傾上舉高於頭頂百會穴,然後從百會穴貫氣,左手變俯掌貼在右胯部。

②隨呼氣,左手沿左耳前下落,外導內行勁左體側至右腿根,意念湧泉穴。

③以腳跟為軸,將左腳尖右轉90度,再將右腳尖向右轉90度,從右側排濁一次。

重複三次。

④(吸氣)兩手俯掌緩慢從兩側提起,提至頭頂時變掌指相對(不觸體),置放百會穴上(意念百會,勞宮吸氣)。

(呼氣)兩手緩慢從面前下落至膻中穴,(吸氣)張臂擴胸(體弱氣短者可用),(呼氣)兩手繼續下落,垂於體側(意念外導內行,兩手過臍中,意念湧泉穴排濁氣)。

⑤(吸氣)兩手俯掌緩慢從兩側提起落於兩眼前,變成掌指相對(不接觸),意念玄關隨勞宮吸氣。

(呼氣)兩臂緩慢下落,垂於兩側(意念外導內行,過臍中意念湧泉穴)。

⑥(吸氣)兩手俯掌從胸前劃弧提放在膻中穴前,掌指相對(不接觸),張臂擴胸。

(呼氣)兩臂下落,同時屈膝微蹲,手過臍中分垂體側,(意念外導內行,手過臍中意念湧泉穴排濁氣),恢復預備式。

(11)轉運雙掌

①隨吸氣,兩臂從胸前提至四十五度時,收小臂,至胸前距離五寸遠,兩掌相對停留三息時間(吸氣時提肛,意念兩臂,呼氣時意念勞宮穴)。

②兩手伸拉氣(吸氣外拉,呼氣內合,體會氣感),伸拉至與肩同寬,成抱球狀。

③上身向左轉四十五度,兩手成抱球狀向前伸至兩臂微屈。

④以腰為軸,從左下向右順時針大轉三周(先呼後吸),再從右下向左逆時針大轉三周,恢復預備式,(先呼後吸)兩眼觀手。意念下丹田和勞宮穴。

(12)收功

①兩手從兩側劃弧攏氣,同時雙膝微屈下蹲,十指相對,成抱球狀,然後攏氣入下丹田(邊攏氣邊起立)。兩手重疊(不接觸)置放在臍前(左手在內,右手在外,女則相反),閉目意守丹田片刻。

②以肚臍為圓心,先逆時針由小到大旋轉三十六圈,後順時針由大到小旋轉三十六圈,兩手內外勞宮相對置放臍上,再意守下丹田一分鐘,恢復預備式。

——摘自劉理真《老子全真氣功》


推薦閱讀:

《老子》勘校 白鶴飛
第一節《老子》
老子哲學的核心思想
《老子指歸》
老子名言,老子說過的話。

TAG:道家 | 中華 | 氣功 | 老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