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孔子為什麼述而不作?

雖然被稱為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孔子一生卻沒有寫過任何一本書,甚至留下任何一篇文章。

《春秋》到底是不是孔子編定的,還有疑問。即便是孔子所編,他的工作也僅僅是一個編輯,而不是創作者。

至於《論語》,那是孔子去世很多年後的產物,準確地說,是他的弟子及再傳弟子們的回憶錄。孔子本人,根本不可能知道這樣一本書的存在。

所以細究起來,孔子並沒有為後世寫過一個字。

這未免太不像一個思想家了:我們不和留下浩瀚經典的佛陀比,只比道家的開創者老子和莊子,至少都留下一部能系統闡釋其思想的《老子》和《莊子》。

這看起來似乎有點不可思議。是因為孔子文筆不佳或者懶於動筆嗎?不是。孔子本人對此早有過解釋。

這是孔子有意識的作法。他明確宣稱自已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也就是說,他「只是傳授已有的知識而不妄自進行創作,欽佩並且堅信古代傳下來的真理」。

「已有的知識」和「古代傳下來的真理」是什麼呢?概而言之,就是西周的文化傳統。

西周之時,並沒有「儒家」這個詞。為什麼呢?因為儒家所主張的,在那個時代其實就是西周社會活生生的現實,是習以為常的具體生活。到了春秋戰國,西周禮樂文化已經「禮崩樂壞」,西周的生活方式已經開始被拋棄,才出現了以孔子為代表的力圖恢復「禮樂」文化,以圖 「興滅繼絕」的儒家。孔子認為,儒家已經有了系統化的經典,不需要他勞神再去寫作。他需要做的,就是整理和傳授而已。

因此儒家其實沒有「學說」,它的學說,就是全面復古,一切回到西周,恢復西周的一切,並不需要任何創新。


推薦閱讀:

孔子「眾星拱之」夢想首先在孔廟裡實現了
《論語斬件》1.12 禮之用
蘇格拉底與孔子
十句話讀懂孔子的「仁」
孔子是否迷茫過?在《論語》中是否有體現的語句?

TAG: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