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殷墟甲骨文

文字的出現與使用,是人類社會的一個重大進步,這是一個必然的歷史過程。今天我們看到了帶有字元性質的夏代陶文和石文,又看到了商代的甲骨文和金文,這些形式文字的出現體現了歷史記述的起源與漸進,從而使3千多年後的今天,人們有能力去解惑一些夏商周等王朝的歷史,這對鑒證中華文明十分重要,對於遠古時代出現的文字,儘管存在考證的爭議,但為此無數的人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令人敬佩與懷念。

上世紀九十年代,台北故宮博物院與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合辦的《殷墟遺文》展,藉由展出的十七件甲骨,再現了商代社會的政治、軍事、農業、信仰等各方面,藉以帶領觀眾悠遊於三千多年前的古中國。本人藉此豐富的題材加以借用和引申,以求充實自己的歷史觀和提高鑒賞古物的能力。

台北故宮的介紹是這樣開始的:文字的出現代表著文明的進程。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出現在公元前三千三百年的兩河流域;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埃及也出現了象形文字;印度文字出現在公元前兩千五百年左右;中國有系統的書寫文字-甲骨文,則出現在公元前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殷商首都,今日被稱為殷墟的河南安陽小屯村。

骨文是目前所知中國最早而且有系統的書寫文字之一。但是甲骨文並不是原始的圖畫文字,已經具備構字法則(傳統所謂「六書」)、句形文法,可以想見在甲骨文之前,中國文字必定已歷經一段長時間的發展。甲骨文上承原始刻繪符號,下啟青銅銘文,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現代漢字即由甲骨文演變而來。  周武王滅商後,商代的文字仍為周人所繼承,歷經西周、東周及公元前三世紀秦始皇進一步統一文字,漢字的書寫仍不斷傳承與發展,至今已歷三千多年,然而古老的甲骨文卻在歷史洪流中逐漸淹沒。  直到清光緒二十五年(西元1899年)偶然地在甲骨上發現有刻字,證實為難得的上古遺文後,埋藏了三千多年的甲骨文才重現於世。一時之間,成為各方搜求的焦點,被盜掘、盜賣的甲骨不知凡幾。民國十七年(西元1928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成立,展開河南安陽殷墟的考古工作,將甲骨的發現帶入科學的世紀。殷墟的考古工作收獲豐富,一共出土了兩萬多片的有字甲骨。從此,甲骨不再孤零零地出現在古董商肆中,伴隨著甲骨出土時的遺物與遺跡,提供了研究者了解商代歷史、進入商代文明的第一手材料。 自古以來,河南省安陽小屯村便常有古物出土,農夫在翻土犁田時也常挖出一些龜甲骨頭,上面隱隱有刻字,有的還塗紅色。這些骨頭便被當作龍骨賣給中藥店,作為治療外傷的金創藥材。

最早發現甲骨價值的是王懿榮(1845-1900),他是有學問的國子監祭酒。據說在八國聯軍的前一年(1899)王懿榮因患瘧疾,請僕人到中藥店抓藥,他的好友劉鶚在檢查藥包時,發現「敗龜版」上有古代刻字,甲骨文的重要性始重現於世。

甲骨重見天日,但也開始了瘋狂盜掘的時代,盜掘出的甲骨分別流散到歐、美、日各地。1928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成立,開啟了科學考古的世紀。根據估計,從1899年王懿榮發現甲骨到1928年殷墟考古開始,三十年間,遭私人盜掘的甲骨大約有八宗,總數達數萬片。

懷特夫婦是加拿大安省皇家博物館中國文物的捐贈者。下圖是該博物館的甲骨文藏品:

該博物館有關該館收藏甲骨文的介紹與來源,8,000多件甲骨文的藏品,證實了該館為中國殷商甲骨文海外的最大收藏者。

日軍佔領安陽期間,日本方面曾組織日本學者在當地發掘甲骨及其他文物,並將所得運往日本:

研究甲骨文的學問稱為「甲骨學」,甲骨學從西元1899年發現至今,不過一百年左右。這一百年中的前四十年是甲骨學的奠基時期,許多研究方法及開創性的論點,直到今日仍經得起考驗,其關鍵人物是:

晚清官員、金石學家王懿榮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從來自河南安陽的甲骨上發現了甲骨文。安陽城西北的小屯村,是商晚期國都遺址「殷墟」的所在地。百餘年來,當地通過考古發掘及其他途徑出土的甲骨已超過十萬塊。王懿榮在發現甲骨後一年,便因八國聯軍攻入北京,以京師團練大臣的身分,因而投井自殺。王懿榮死後,部分甲骨歸好友劉鶚所有。

劉鶚(1857-1909)字鐵雲,是著名小說《老殘遊記》的作者。劉鶚自己也收藏了五千片左右的甲骨,在西元1903年,劉鶚將收藏的甲骨精選一千多件拓印成書,是為第一本將甲骨著錄出版的書籍《鐵雲藏龜》。這套書讓世人大開眼界,認識商代古文字的存在。

  在《鐵雲藏龜》中,他正確地認識到甲骨文是殷人的「刀筆文字」,也嘗試著認字,在他所認出的四十四個字中,有三十四個字認對了,其中十九個是干支、兩個是數字。但因古董商矇騙,他誤以為甲骨出土於河南湯陰。

劉鶚(1857-1909)

第一位真正對甲骨文進行研究的學者是孫詒讓(1848-1908)。孫詒讓,字仲容,一名徵君,浙江瑞安人,是晚清著名的經學家、古文字學家,著有《周禮正義》,是《周禮》集大成的著作。1904年,孫詒讓根據劉鶚的《鐵雲藏龜》作了《契文舉例》,是第一本研究甲骨文的書籍,並試著從甲骨文探討商代的制度,雖然書中論點諸多錯誤,但開創了甲骨學研究的先聲,披荊斬棘之功是無法磨滅的。

孫詒讓(1848-1908)

直到羅振玉,甲骨文的內涵才逐漸清晰。羅振玉(1866-1940)號雪堂,晚年自號貞松老人,浙江上虞人。羅振玉以辦報的財力收羅甲骨,並對甲骨進行整理與出版,他一共購藏三萬多片,並在1913-1916年間出版了四本書籍:《殷墟書契前編》、《殷墟書契菁華》、《鐵雲藏龜之餘》、《殷墟書契後編》。沒有這些材料的發表,根本談不上甲骨研究。

  此外,羅振玉又精於文字考釋,並且審釋出商王名號,確定甲骨文為商王室遺物,並打探出甲骨的真實出土地在河南安陽,甲骨文的真實面貌乃浮現。

羅振玉(1866-1940)

在羅振玉的影響下,王國維(1977-1927)進一步將文字考釋與歷史文獻相結合,利用甲骨文來論證商代的制度。王國維,號觀堂,浙江海寧人。他是清末的才子,對西方哲學、文學都多所涉獵,後來進入中國古代史、古文字的研究領域。王國維在古史研究的方法論上提出「二重證據法」,就是用地下出土文物與傳統文獻相互印證,這樣的歷史研究法直到今天仍為學者所奉行。他考訂出殷商先公先王,並將甲骨中的商王世系與《史記》相互對照,解決了商王世系的問題。

王國維(1977-1927)

商王世系問題大體解決,但對於甲骨年代的斷定卻沒有標準,年代無法斷定,這十數萬片的甲骨就如一盤散沙,難以深入了解古代社會。這個問題,到實際進行殷墟考古的董作賓終獲得解決。董作賓(1895-1963)號彥堂,河南南陽人,是史語所第一個從事殷墟考古的人,不久專門負責研究甲骨文。1931年首先指出甲骨文中貞人(占卜時負責卜問的人)的存在,1933年更提出甲骨斷代的十個標準,對流散各地的甲骨進行年代的推斷。斷代問題的解決,使十多萬片零散的甲骨,考古出土的與以前流傳的,串聯成有條理的史料,成為商史研究的堅實基礎。

董作賓(1895-1963)

郭沫若也把甲骨文作為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的材料。郭沫若(1892-1978)號鼎堂,四川樂山人。郭沫若甚具才華,留學日本習醫,後來棄醫從文,對於文學、史學、考古、哲學、戲劇等皆有所涉獵。他在日本十年的期間(1928-1937),建立起自己的甲骨學研究,出版了甲骨文資料彙編性的著作《卜辭通纂》。

郭沫若(1892-1978)

甲骨文是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文字之一,內容主要是商王的占卜紀錄(卜辭), 也包括一些記事刻辭。《禮記·表記》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當時的商王幾乎無事不卜,從用什麼祭祀上帝祖先?明天會不會下雨?禾黍是否豐收?出征打獵是否平安?到疾病夢幻的吉凶、妻子分娩時間、未來日子的禍福……等都要占卜一番。

甲骨背面的鑽鑿與燒灼痕跡

商王占卜時,通常由卜官在甲骨的背面鑽鑿出凹穴,在凹穴部位加以燒灼,使正面出現裂紋,這些裂紋稱為「兆」,商王便依據兆紋而預言吉凶。占卜完成後,在卜兆的旁邊、背面,將占卜的時間、問卜的人物、問題、測定的吉凶、和應驗的結果刻下,這便是甲骨卜辭。除了占卜記錄之外,有時在龜甲獸骨上也刻記一些與祭祀無關的事,這些屬於記事刻辭。卜辭與記事刻辭兩者通稱甲骨文。

記事刻辭-鹿頭刻辭,商王在鹿頭上刻辭以紀錄田獵經過

一版完整的甲骨通常包括下列記錄,識讀的順序如下

  1. 「前辭」:占卜的時間與負責貞問的貞人姓名。
  2. 「命辭」:這次占卜要問的問題。
  3. 「占辭」:商王根據卜兆所作的預言。
  4. 「驗辭」:實際應驗的結果。

其中,占辭與驗辭常被省略,僅留下前辭與命辭。

表現了中國文字圖象之美:

中國文字起源於圖畫,在甲骨上最容易看出,本版甲骨上刻鳥形象形文字,由上而下是由鳥嘴、鳥頭、鳥身進而全部鳥形的刻畫過程,這是稀有的例子。

從右至左版上刻有獼猴、馬在火上、虎、雉(?)等物之形。雖是習刻,但說明了圖畫與文字的關係。

祭祀卜辭:

商人祭祀的對象包括祖先與自然神祇(帝、日、風、雨、社、山、川),尤以祖先的祭祀最為頻繁。祭祀時多用牛、羊、豬、犬為犧牲。 本版為長卵形,乃由龜背甲切割而成。中間穿洞以示可以用繩索串聯成冊。上面刻有二段卜辭,卜問祭祀祖先要用五牛或是三牛。

方國關係:

殷代中央與地方諸侯或獨立性更強的方國的關係複雜,包括:進貢、交涉、戰爭,時好時壞。本版卜辭相當長,存六十二字。內容記載商王將征伐「盂國」,出征前告於上下神祇,祈求平安無禍。

戰爭:

卜辭記載戰爭的史實相當多,卜問內容包括戰事的時間、地點、將領、吉凶禍福等。本版甲骨記載有二類不同的內容。殷王將征伐,卜問哪位將領合適。另外一段紀錄殷王牙齒有病,卜問是否來自祖先作祟,能否痊癒。

作邑:

商王卜問是否要建立新的有圍牆的大聚落(作邑)。

天候:

記載天候的卜辭相當多,因為天候狀況與農業、出巡、田獵有密切的關係。本龜版是占卜今日或明日是否會下雨。

農業:

民以食為天」古今皆然,商代以農業為主,年成好壞影響國運,自然是殷王關心的事。本片甲骨占問「東方的領地」是否能得上天眷顧有好的收成。

田遊:

殷王經常出外巡行、田獵,不僅有政治、軍事的用意,同時也是一種娛樂。本片甲骨由商王親自占卜,卜問田遊往來是否平安,地點是「

」、「

」。

宗教(宇宙觀):

古代國家有二件極重要的大事:祭祀與軍事。從祭祀卜辭中可以了解殷人對鬼神的想法和宇宙觀。本龜版占卜上帝會不會給這個都邑帶來困窮。

疾病:

殷王生病多認為是祖先作祟或其他原因。攘疾的方法通常是舉行祭祀。龜版上刻的是殷王耳鳴及除病的方法。

生育:

王室嬪妃生產的日子、生男或生女等都是殷王關心的事。龜版上刻有六組卜辭,主要在卜問生產的月份。

1928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成立,創辦人傅斯年很快提出殷墟發掘計劃。8月,在考古學家董作賓領導之下,第一次對殷墟進行了科學發掘,直到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抗戰爆發前夕,前後共進行十五次發掘,獲得有字甲骨24918片,尤其是其中民國二十五年的第十三次挖掘,於YH127坑獲得極重要的巨量甲骨一萬六千餘版,震驚海內外學術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科學院等部門繼續開展甲骨發掘工作,共獲得5300多片。 甲骨發掘存世的有十五萬四千片[15],其中中國大陸藏有十萬多片,台灣藏有三萬多片,香港藏有約一百片,其他國家如日本、英國、加拿大、瑞典等12個國家藏有大約兩萬七千多片。 讓我們重新回到歷史,在中國新石器時代各遺址都有發現用牛、羊肩胛骨占卜的痕跡,上面留有鑽鑿燒灼的痕跡,但是並沒有占卜記錄。一直到商晚期的殷墟(大約公元前十四世紀末)才在占卜的龜甲獸骨上加刻占卜記錄,成為我們今日所見的甲骨文。
推薦閱讀:

這塊骨頭上是什麼字?
甲骨文曾經流行全球?
甲骨文中有關於夏朝的記載嗎?
甲骨文與象形字是一回事嗎
咱們來學習學習甲骨文

TAG:甲骨文 | 殷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