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慧律法師《茅蓬語錄》7

慧律法師《茅蓬語錄》經驗的烙印偉人們並非始終聰明。 在生活中未曾作過任何傻事的人,決不如他想像中那麼聰明。 人們的聰明並非以經驗為依歸,而是以接受經驗的程度為依歸。 當你犯了錯誤,不要惘然回顧,應緊記教訓,然後向前看。 任何人都可能有錯誤,但只有愚者才會一錯再錯。 經歷重大變故的人,容易變成智者。 今天是昨天的學生。 一生中沒有過失的人,就是一生中毫無作為的人。 不承認錯誤是個過失。知道犯了錯,還頑固不改的人,更是大錯特錯。 最寶貴的學習是你親自體驗中得來的。 經驗只供你自己用,聽來的知見,充其量不過是知曉而已;如果沒有歷煉,那些知識絕少有實用價值。 很多人生的智慧,需要經驗累積到某一種程度才能開悟。 你必須時時刻刻學取別人的經驗,警惕自己別犯下相同的錯誤。 唯有勇敢面對傷口,才有從災難中走出的可能。 以他人之不幸而學得謹慎乃善事也。 除了「經驗」,沒有什麼可讓「理論」相形見絀。 智慧來自經驗的累積。 最糟的範例可能是最佳的老師。 智慧來自精確的判斷,精確的判斷來自經驗,而經驗則來自判斷錯誤。 如果能從失敗中記取教訓,那就不算是失敗。 智者從錯誤中學習,愚者則重蹈覆轍。 記取教訓,活在當下,仰望明天。 人生像戰爭,採取最少錯誤行動的人,並不就是最好的將軍,真正了不起的是那些從矯正錯誤中獲得輝煌戰果的人。 失敗是教育,是走向成功之路的階梯。 我們多半是乘著我們所抱的計劃底殘跡登上天堂,而發覺我們的失敗就是成功。 只有一個燈籠引導著我的腳步,那便是經驗的燈籠。 經驗若是智慧的朋友,就是它最好的朋友,否則就是最壞的敵人。 借取經驗,而非購買經驗的人是幸運的。 反省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 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是一種恥辱。 永遠不要因承認錯誤而感到羞恥,因為承認錯誤也可以解釋作你比昨天更聰明。 虛心接受錯誤便是勝利。聰明人往往從別人的錯誤中糾正了自己的錯誤。 歷史是一種用實例教訓世人的哲學。 沒有受過傷的人,才會譏笑別人身上的創痕。 一個人的經驗是要在刻苦中得到的,也只有歲月的磨練能夠使他成熟。 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 經一番挫折,長一番見識。 過往的苦痛是讓果實更加甘美的肥料。 如果想早一點到達目的就走老路。 生命是經驗的河流,你游得愈廣愈深,就愈豐富。一生從未當過傻瓜,就永遠成不了聰明人。 任何人都可能犯錯,只有愚者才會一錯再錯。 事情如何發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如何處理,且最後學到了此什麼。 一個偉大的失敗,有時也可能和一個出色的成功一樣有價值。 在你通往成功之路時會發現,以前的失敗只不過是一些必要的繞路。 人不怕失敗,只怕不知道失敗的原因;不怕跌倒,只怕跌倒了不肯爬起來。 生存就是變化,變化就是累積經驗,累積經驗就是無休止地創新自己。 所有的不幸,都是走向未來的踏腳石。 挫折是年輕人最好的禮物。 人生求勝的秘訣,只有那些失敗過的人才瞭若指掌。 不能從失敗中記取教訓的人,他們的成功之路是遙遠的。 一次小小的失足也許會防止重重的跌落。 那些不能牢記過去的人,命中注定要一再重複自己的過去。 引致我們成功的最大嚮導者,便是我們由自己的錯誤所得來的教訓。 「經驗」是智慧的糧食,潛能的起源。 經驗是一把在你喪失頭髮後,生命給你的梳子。 讓生活的每一個經驗,都能成為有價值的經驗。 懂得運用生命偶爾的失足,有時會成為轉機。 錯誤是生活中無可避免的事,重要的是如何面對錯誤。 從失敗中獲得的,遠比從勝利中獲得的更多。 以失敗為師。 眼前的失敗也許孕育著成功的胚芽,它將在日後綻放花朵,結出永恆的甜果。 對大多數人而言,經驗宛如一艘船的尾燈,它只照亮已駛過的航道。 經驗的代價是昂貴的,但愚人只能從經驗中學習。 每一個人都要親身經歷,才知道爐灶是燙的。 唯有穿鞋的人,才知道鞋的那一處擠腳。 實力是要有人生體驗才能培養出來的,從人生的體驗中,自然就會獲得很好的覺悟。 外界事物之意義,即是你生命經驗本身之意義。 經驗所得來的定理,往往勝過光靠想像所得來的理論。 注意!別讓錯誤紊亂了整顆心。你的過失,是最具有意義的教訓,這也是自我教育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失敗」是很好的教育,如果善加反省思考,就能在失敗中,獲得和成功一樣多的珍貴事物。 經驗是優良的老師,只是學費很貴。學習別人的經驗,可以減少我們對生命無謂的浪費。 當你跌倒的時候,不要白白地爬起來。 不要怕犯錯,因為當你老時,這就叫經驗。 錯誤不一定是罪惡,如果錯誤就是罪惡,那麼「成功者」便是滿身罪惡的累積。 聰明的人,從別人的錯誤中警惕自己。 凡事要好,須問三老。 小小失敗的碎石,會鋪成成功的大道。 用經驗來品嘗人生的道理。夢幻泡影如果苦生起,是因為我們並沒有真正地認識它。 名字並不是固有的實體,它們只是暫時性的事實。 有些人終生向幻影追逐,所得到的也只是幻影般的滿足。 所有完美無瑕的東西總是讓人像飛蛾撲火般,不顧一切投身而去。 越能夠看得清這個世界的真實面,我們就越有能力去順應這個變幻無常的世界。 我們的名字,都是黑夜的海波上生出來的閃光,死時不留一點痕迹。 如來真正要你做的,是去超越苦,去探究事物以及捨棄對色、受、想、行、識的執取。 心的活動、愉悅的感覺、不愉悅的感覺等等,都是法塵,它們是「世間」。 世俗的認同里,根本沒有任何的真實存在。 大家都來看這猶如彩飾拉車的世間,愚笨的人會足佇觀看,智者卻不然。 如果你無法放下你的幻相,你將永遠得不到解脫。 根本沒有一個永恆的自我,沒有一樣堅固、不變的東西是我們可以掌握得住的。 痛苦是歡樂的影子;但不幸的是,影子是人生的真相,而空幻乃真相的根源。 人生的榮華不過是一場瘋狂的胡鬧。 野心的本身,不過是一個夢的影子。 聲名——夜空的煙花。 看人打電動玩具可以悟道。玩的人面對一台冰冷的電視頻頻頓足捶胸,喜怒悲歡不一而足,旁觀者不免啞然失笑——面對幻景,居然可以如此!但玩的人何嘗不知?身在局中,情難自己。 歷史上的故事不乏這樣的例子:男子的生命以追求名利和權勢為目標,女子的生命以追求愛情為目標——其實都只是在追求一個幻覺。 你的心猶如一間房子的主人,而種種的感覺就如來來去去的客人。 人生看似擁有一切,其實是一片虛無。 生死未了的人都是睜眼做夢,還不曉得是夢! 夢不能醒,生死不了;邪念不除,妄生枝節。 人生位於著了顏色的影子上。 來時無跡去無蹤,去與來時事一同;何須更問浮生事,只此浮生是夢中。 所有的生物跟我們並無兩樣。我們同是生、老、病和死的朋友。 感覺是虛假而變遷的。 事實上,人們對於他們的身體擔憂太多;由於錯誤知見(邪見)的關係,他們擔心且黏著他們的身體太多,無法放下。 「苦」,會在我們一無所求、覺悟沒有任何事物值得擁有時遠離。 眾生都緊緊執著於芝麻綠豆的小事。他們執著別人說的話,或是他們所作的回答,乃至他們做過的事或沒有做的事。人生的舞台真是虛妄。 回觀世間,儼如昨夢,生死大夢,隨倒想生,如從夢覺,倒想自離,若得大覺,生死永盡,究竟涅槃,得大安樂。 一切世間境界之相,皆依眾生無明妄念而得建立。 內而身心,外而世界,畢竟幻化,皆不可得。 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野馬,行如芭蕉,識如幻法,依正危脆,無堅牢者,倘以為實,與體不應。 世皆不牢固,如水沫泡焰。汝等咸應當,疾生厭離心。 心名大幻師,身為大幻城,名相為大幻衣食。河沙世界,無有幻外事。 凡夫不識幻,處處迷幻業。佛則轉幻生滅,得不生不滅。 應觀過去所念諸法恍惚如夢;應觀現在所念諸法猶如電光;應觀未來所念諸法猶如於雲,忽爾而起。 若依佛法言,於一切境,皆應視如幻夢。 鏡花水月,當體非真;如是妙觀,可謂智人。 諸法本空無著,境似浮雲會散。 覺悟生死如夢,一切求心自息。 世間諸法如幻,生死猶若雷電。法身自在圓通,出入山河無間。 命如風裡之殘燈,剎那磨滅;身似潭中之聚沫,條爾消洋。 世間種種法,一切皆如幻,若能如是知,其心無所動。 觀一切法如夢幻而空之,便契入如如不動之性。 一切如幻,其幻不實。知幻是幻,守真抱一。 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虛幻不能產生真實,就像骯髒不能產生清潔一樣。 記憶只是意識中的殘影,不值得執著。 縱有珍寶如山,眷屬如恆河沙,開眼即見,合眼還見么?故知有為之法,如夢幻等。 無明與業識幻化所產生的,就是我們現在的世界。 人生與世間,一切皆是一種「潛在意識」所幻現的。 「境界」——乃是自心或業力所變化出來的假相。 不學佛的人,來時歡喜去時悲,空向人間走一回。 生命無常,剎那生滅,莫被幻境所騙。 人睡著了,夢境就真實不虛;人不覺醒,世俗瑣事也成真。 於虛妄處,強加分別執著——即是業障。 生前枉費心千萬,死後空持手一雙。 榮華終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 世間真如夢,財寶亦如幻;如同畫中的高低,雖可見但並非實有。 事如春夢了無痕。 我們的肉體是個緣生之舟。 當意識作用時,一切變化的顯境,亦如影片般的虛幻不實。 羅馬人凱撒大帝,威震歐亞非三大陸,臨終告訴旁邊的人說:「請把我的雙手放在棺材外面,讓世人看看,偉大如我凱撒者,死後也是兩手空空!」 追求虛幻的結果,最後所得到的必定是幻滅。 時間是由人類的妄想刻划出來的,並非真實。 迷妄的世界,不外就是唯心所現的心影而已。 若要臨死不動心,必須平生看得破。 人生因緣際會,皆同影塵幻事;人我過往酬對,本是遊戲三昧。 維摩經上說:是身如影,從顛倒起;是身如焚,為虛妄見,是身如影,從業緣起。 當你知道生命就如夢境時,那麼,生命就是一種修持。 好好體會下面這句話——一切如天上浮雲。 妄本無體性,如人作夢,夢時非無,醒來了不可得。 一切不留,無可記憶。 念乃隨起隨滅,並無實物。一猶之空花,幻有實無也。 覺悟生死如夢,一切求心自息。 自性本來清凈,煩惱菩提,生死涅槃皆是假名,原不與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夢幻泡影。 夢時夢中造作,覺時覺境都無。 空花三界如風捲煙,幻化六塵如湯消冰。 生死與涅槃,凡夫與諸佛,同為空華相,思惟猶幻化,何況詰虛妄!若能了此心,然後求圓覺。 為誰辛苦,為誰忙? 你到底在追求什麼? 開悟的人:我真的一無所有,連立錐之地亦無。 有作思惟,從有心起,皆是六塵妄想緣氣,非實心體。 心性與根塵,皆屬幻化。 可憐凡夫,夢時固是妄心,即其所謂醒時,亦全是妄心也,故其所謂醒,依然是夢。 五濁惡世,種種虛幻,無一真實。 隨境有無,境來即生,境去即滅,因境而起,全境是心,又因心照境,全心是境,各無自性,唯是因緣。 知幻即離,所以無身心受彼生死,則法性如如矣! 世事莫非夢幻,如意不如意,何必認真! 是身如夢,從妄見生;是身如影,由業緣現。 我及眾生皆是虛妄。 虛妄之法,體性皆空,如夢枷鎖,寤則已離。 一枕黃粱夢,千秋汗血功,只知常不朽,誰信轉頭空! 諸行無常 不論誰見到事物的無常,就是見到它們不變的真理。 如果我們真正清楚地洞察無常,就會見到所謂的常。所謂的常,是事物不可避免的都必定會如此,不可能有例外。 修行,從你自己的心和身開始,視它們如無常,其他一切的事物也都如此。 無常的意思是指,沒有恆常的實體存在,也沒有任何事物是穩固不變的。 根本沒有所謂的舊和新的時間,有的只是不斷地變異。 萬物皆會變遷,而其不變遷的即是「法」。「法」不曾變遷,因為它就是真理。 「法」的定義是「自然法則」。 如果這顆心要想,讓它想,但別被它的念頭騙了、抓了。 這世界所提供的,沒有什麼是永遠、持久的。不光只是外在的事物,你內里的事物也是一樣。 對平靜與因緣法的執著,勢必會帶來恐懼與擔憂,因為,任何因緣法都會毀滅。 無論我們喜歡與否,我們都應該觀照我們所擁有的生活,反正,生活是會一直變化的。 身和心不斷地在跟我們說法,聆聽它們的教導便可以斷除疑惑。 過去二十年間不曾發生的事,仍有可能在二十秒內發生。 你永遠不會知道,五分鐘後會遇到什麼事。 今日的孔雀,將成為明日的羽毛撣子。 星光先照山谷,命運的殘酷是不擇高下的。 洪水可以從涓滴細流中發生,大海有時卻出乎奇蹟地會乾涸;最有把握的希望, 結果往往失敗。幾近絕望的事情,反會出人意料地成功。 無常就是一種苦。 宇宙唯一不變的道理,就是一定會有變動,沒有任何連續的兩天可以完全相同。 生命中唯一確定的,就是沒有任何事是可確定的。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只要是想,都是痛苦。思考會有所變異,所以有衝突。任何會變異的事物,都會引起衝突。 沒有任何事物能帶給我們真正的幸福與永遠的安然無恙。 我們無法保留任何事物,一切都是剎那間的。 假若一切都在變動,都會消逝,那麼擔憂又有何用呢? 人就像在風中的花朵和果實,也在生命的不同階段中墜落。兩者都是非常不穩定的。 不要挂念路程的長短或你的目的地,因為一切都在變動當中。 有時風平浪靜比驚濤駭浪潛在的危險性更大。 天下沒有「一定」的事。 華盛頓特區里的美國國防部,有一塊這樣的警世牌:「要珍惜你還活著,你會因為一個按鈕,而消失無蹤。」 世皆無常,會必有離。 幸福、平安與最重要的愛,都可能毫無預警,在傾刻間毀滅。 我們預期的很少發生,我們最不期待的通常都發生了。 某種不可知的力量,正在進行我們不明白的事。 你認為永遠不會發生的事,它會在你的身上發生:你認為絕不會喜歡的工作,就有可能會遇上它。 沒有一件你喜歡的東西可以永久持有,也沒有你討厭的事會緊跟著你不放。 一切的因緣條件,不論是心理、生理或外在的條件,都是無自性的,它們的本質,就是——變化。 沒有任何的生命,可以在這世界上永久的將自己保持在一種狀態當中。 無論什麼在心中顯現,只須說:「這不關我的事,它是無常、苦、無我的。」 你的眼、耳、鼻、舌……,每件事物正逐漸的離去,因為這並不是它們的家。 如果我們真正地見到無常的現象,我們將會看到,無常是常的。那麼,你的心就會感到自在。 能以智慧住世的鑰匙,就是常念「無常」。 事實上,並沒有一個恆常自我的東西存在,沒有任何我們可以把持而不會變遷或堅固的東西。 任何忽略無常的言論,絕非聖者的言語。 如果你真實而清楚地看見無常,你將會見到常。所謂的常是:一切事物絕對是無常的,而且不會其他意外。 不論何時,有什麼在心中生起,不管你喜歡與否,不管它看似對或錯,只要以「這是無常的」來斬斷它。 如果我們了知所有事物都是無常的,那麼,它們的價值便會消退。 了解在心中升起的所有事物,都只是感覺而已,它們是短暫變幻的。它們生起、存在、消失,它們就只是那樣。 別黏著任何事物!洞悉它、超越它,那是你必然要去做的。 一切都是無常的,但我們的慾望卻希望造快樂的事物能恆常不變。 萬古長空,一朝風月。 困陷在諸行(因緣條件)中,黏著快樂、黏著痛苦,會陷在自我和世俗見中。如果在這兩種方式中輾轉的話,他將永遠成不了一位清楚地知曉世間的人。 一切因緣和合的事物都在不停地流轉變遷,這就是「諸行無常」。 在生、死不斷遷移流變化中,沒有任何一點可以讓我們去執著。真正的滿足並不能外求,它是源於內心的。 一切起於因緣的境界,必然都是無常的。 既然一切都在剎那間改變,那自我和滿足哪裡找得到呢? 靜觀萬法,剎那變易,性自空寂,畢竟無體。 有益的或有害的狀況,都只是輪迴的特徵——不斷變 。 生和死二者都是在對「諸行」(因緣條件)的執著與惦念中產生的。 佛所謂的厭離世間,是無貪、無嗔的狀況,它是由看清一切事物皆無常而生起的。 當快樂的感覺在心中生起時,我們了解那並不是長久的,我們稱它為「厭離」,意思是遠離感官上的渴望與熱愛,我們了解沒有任何事物值得我們貪戀。 如果你只呼出而不吸進,因緣和合的事物,必須如此地自然改變。看到這點,就是見法、見無常和變遷。我們依靠這個變遷,你還能活嗎?而生存。當我們知道事物的本來面目時,我們便能夠將它們放下了。 人命在幾間?對曰:呼吸間。 如果你希望事物都是恆常不變的,你是自找苦吃。 「無常」意思是變遷;如果我們執著於變遷的事物,我們必然受苦,因為它們都不是我們或我們的。 在這世上沒有一樁事物是確定的,這就是真相!事物不是真的,事物是會改變的,它唯一擁有的真實在於它不斷地改變。 如果我們了解法,我們就是了解這五蘊,它們是如何不斷地在移動、變化,不曾停息。 一切因緣條件的事物都是無常。 沒有任何事物可以執著、可以握持,因為一切都在剎那間變遷。 一切世間有為之法,無得久停,須臾變壞。 一切心行,念念生滅,以是故苦。 「存在」的第一個事實是無常。凡是存在的東西,都要經過生住異滅的輪迴。 生命是一座橋,因此不要在上面蓋房子。 生命是遷流的過程,執著任何形式的人,都將因為抗拒遷移而受苦。包括我們在內,萬事萬物都只不過是其他力量的聚合而已,終究是要分解的,因此也是虛幻無常的。 我們看事物是永恆的,這就是痴的一種類型。 人生猶似西山日,富貴終如草上霜。 人生像一個喝醉酒之後,爬在桅杆上的水手,隨時都可能跌下來。 「時間流逝」——我們習慣如此說,但時間是靜止不動的,流逝的是我們啊! 無常——於二十四小時中,皆平等地支配著一切眾生。 切記,我們只是世間的管理者,並非世間的擁有者,世間為我所用,非我所有, 一切皆是夢幻泡影,不要執著在這虛妄不實的國度里。 「時間」是無常的代名詞。 我們要時時觀照一切本來就是無相,本來就是緣起性空,得失只是暫時性的東西,如果你能體悟到無常,就能發現真理。 「空」不是否認萬物的存在性,而是透視一切的不永恆。 無常想者能建立無我想,聖弟子住無我想,其心能離我慢,順得涅槃。 任憑你有多大的快樂,無常總是來到。世間一切,為我所用,非我所有。 體會到生命無常的人,便不會再放蕩和貪逸,所以說,對於生命無常的覺醒是智慧的開端。 人常想病日,則塵念自息。人常想死日,則道念自生。 若了無常之法,得到的不能恆久,失去的終歸復得,得失之心,頓然放下,即能自在。 任何事物可能長久有用,但卻不會永久有用。 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 生命潛伏許多的危機,它比膨脹的氣球更不安定。 黃金不是千年業,紅日能消兩鬢霜。 陶器用泥和水和成,最後仍要歸於碎片。生命亦正如陶器,故知無常才是人生的常理。 世事由來多缺陷,幻軀焉得免無常。 今日脫下鞋和襪,不知明日穿不穿。 眼睛別老是睜那麼大,我且問你,百年後那一樣是你的? 火車站的人潮,每天都在換人,太平間也是抬進抬出,不知道那一天要輪到「我」。 如果你每天臨睡前,念一下:「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也許會早日覺悟無常。 才見好花瓶中放,忽看花萎棄道旁,若人得了此中義,任到何處皆聞香。 電光易滅,石火難留,逝水絕歸源之路,落花無返樹之期,人生之生滅事可同然。 未曾有一事,不被無常吞。 時間並不會因為我們熱愛它,而稍作停留。 「死亡」是身體而非靈魂的習性。它是環繞著生命的悲劇。 地球上的每件事物都很膚淺和短暫。 對未來或死後的生命,可能會產生和面臨的善而心理毫無準備的人,無疑是以雙手自掘墳墓的笨人。 人因俗事纏身,不覺生命一日日聚減;如在風中搖曳的燈火,隨時有熄滅的可能。 流水滔滔無住處,飛光忽忽西沉,世間誰是百年人? 個中須著眼,認取自家身。 過去則無體難追,現在則剎那不住,未來則本無積聚,故曰無常。 疾病是大善知識——令我們淡泊名利。 諸行性相,悉皆無常。 學道深宜退步體究,但以生死為念,世諦無常,是身非堅久,一息不來,便是異世。 是身如電,念念不住。 不求名利不求榮,只么隨緣度此生,一個幻軀能幾日,為他閑事長無明? 天地原為一逆旅,江湖何處是吾家? 死生事大。來日無多。道業未成。實深慚懼。尊客相看。午後炷香。非敢輕疏。 幸垂監恕。東家婦,健如虎,腹孕常將年月數;昨宵獨自倚門閭,今朝命已歸黃土。 從周遭的萬物中,聽取無常的說法。 豈惟年變,亦兼月化,何直(直:僅只。)月化,兼又日遷,沉思諦觀,剎那剎那,念念之間,不得停住。 諦觀一切諸法,念念不住,心心生滅。 鼻息往來,為身命根,一息不來,便同灰土。諸法實相真理沒有屬於它自己的時間。它的時間就是現在——永遠如此。 名字到底有什麼意義?即使我們把玫瑰花改個名字,它仍然是一樣的芳香。 一個人只要決心要修行解脫、決心要開悟,處處都是有禪機的。 一旦我們能夠把時間從觀念中排除,一切敵意不但消失了,而且被超越了。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不幸,但是如果有一半的幸福,就必定有一半的不幸。 我們生命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將自己轉化成整個宇宙共同生命體里的一員。 從一件事情所呈現出的單面性與不圓滿,即可偵測出那是錯誤觀念下的產物。 除變化之外,世上沒有永恆的東西。 太陽有多大,陰影就有多大。 不論誰見到法,即見到如來;不論誰見到如來,即見到涅槃。當你以事物的本然來看待它們時,你將會輕鬆,而且自在。 萬物終歸一致,沒有特例,原因在於無常、苦和無我這自然的法則。 身體僅是你暫時租來的地方,它並不屬於你。不要虧待它,但是不要迷戀或執著它。 所謂的反觀——即是對事物本然的領悟。 當你明了事物的本然時,你會看到,這些心的元素都只是個騙術。 我們怎麼逃得過自己的心及和合事物的三大特質(無常、苦、無我)呢? 我們通常都認為身體是完美和美麗的——而「道」是要你去思惟(觀)它的無常和苦的一面。 接受事物的本然能導致正見。 我們必須看見事物的真實面貌——感覺只是感覺,念頭也只是念頭。這就是結束我們所有問題的方法。 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塵,遍觀諸法性,無假亦無真。 當這顆心如實地了解,它就能放下一切。雖然仍會有念頭和感覺,但是,每一個念頭和感覺都將失去作用。 了悟諸法實相就是了悟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一切皆苦。 所謂「觀照諸法實相」,就是看到無常、苦和無我。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 當你能用心去透視事物的本質時,就會明白,自己已領先走在正確的方向上了。 即使是擁有廣大福德的佛陀,也無法避免肉體的死亡。每一件事都會歷經變化和疏離,這就是生命的真相。 心與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應,則實相初明,開佛知見。 要看清事物的真相,而後放下我們對那些事物的執著。 無論心想到了什麼,都要以智慧去想、去了解,覺知到它的本然。 每一個剎那,我們都在經歷生與死,這就是事物的本來面目。 正視苦並不意謂著充滿苦,而是去反觀苦,以客觀的態度,徹見事物的本然。煩惱業障,本來自空,苦樂罪福,悉如夢幻。 菩薩識幻,不見起滅,即境常虛,達有如幻。 一切諸法,空無所有。無有常住,亦無起滅。 知心無常,知身無我,貪慾為苦,心不染著,慾念自除。 佛教的本質是平靜,而平靜生起於真實地了知一切事物的本然。如果我們再進一步地審查,會看清平靜既不是「樂」也不也「苦」,因為,樂與苦都不是真實的。 一旦我們認清了苦,就要去解開結,我們必須明白事物的本然就是如此,這樣,執著才能根除。 法的修行是去開展對事物本然的了解,使苦不再生起。 當你知道事物是如何時,你會對事物產生厭倦並放下對它們的迷戀。 無論什麼事物「出生」,那事物作為一種自然的條件,必然會 遷流改變並老化,終致必得死亡。 是實相看,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法的覺悟就是了知「自然」——那在一切處環繞著我們的真實性,如果我們不了解這「自然」,我們會經驗失望和喜悅,我們會迷失在情緒當中。 不管我們有多快樂或悲傷,這身體就只是隨著它出生、成長、老化,一直都在變化及逐漸衰老。 見一切色時,不起染著。不染著者,不起愛憎心,即名見無所見也。 證涅槃也就恢復眾生的本來面目。 見聞如幻翳,三界若空華。聞復翳根除,塵消覺圓凈。 自性本是空性,若一直強加討論,即永不得見性。 如實知自心,即是實相。自知不隨他,寂滅無戲論,無異無分別,是則名實相。 智慧巧方便,了世皆如幻。而能現世間,無邊諸幻法。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人類的生活方式,離不開感性與理性的衝激。 深刻的體悟了一切法無生,便完成了理性、感性、智性的最高平衡點。 透過不可思議的智慧,去透視一切法的虛妄不存在性,即是妙觀察。 了解一樁事,便能從一樁事中解脫出來。 千聖一心,萬古一理。 覺知自心,本不生滅;覺一切法,無不如是。 不需通過其他事物而知的,它是靜寂的,也沒有依語言的虛構而來的論究,它脫離思惟,超越種種性質,這就是實相。 以不來之相而來,以不見之相而見,名之曰「空」。 生亦未曾生,滅亦未曾滅,了見無心處,自然無法說。 空性的極至,就是一切法無生。 開悟的人,並不否認生滅,而是當下將這一份生滅,轉變為不生不滅的本性。 透視一切變化的結果都是「空」,就不會掛礙任何事物。 法性遍一切處,有相無相,一聲一色,全在一塵中。 一切諸法,自本來今,性相空寂,無大無小,無生無滅,非住非動,不進不退, 猶如虛空,無有二法。 好、壞都會隨時間消失,沒有例外。上蒼對時間的安排、絕對平等。 真實的必是原本的,而且最初的就是最後的。 臨生有何喜?臨死有何懼?若悟空性法,無生亦無死。 變化和無常是生命的特徵。 一切萬物依緣生,依緣滅,是永遠不變的道理。 一切萬物由因緣所成,其本身的本性無實性,故說非有;又由因緣所成之故,並不是無,故說非無。 見有凈穢凡聖是大病,作無凡聖解,又屬撥無因果。 肉體有如在河床里的水,看似有滿滿的水流著;其實,昨天流著的水和今天流著的水卻不相同。 一切的知識源自於至高無上的本體。 空——它是意識真正的本質,至上的喜悅,和平的核心和絕對的本體。 空——是不使心靈走進舊有的習氣中或想像不可知的未來。 禪不是告訴我們,屎尿是玫瑰花,而是屎尿是屎尿,玫瑰是玫瑰。 每一個人一定有這種經驗——不管做了什麼夢,一覺醒來,都不存在了。 萬物皆無常,有生必有滅;不執著生滅,寂靜安樂生。 山水是文章化境,煙雲乃富貴幻形。 空性里所發現的巨大喜悅,即是我們天性的狀態。 凈地何須掃,空門不用關。 明明白白無生死,去去來來不斷常;是是非非如昨夢,真真實實快承當。 實相是無相之相,真心是無心之心,真得是無得之得,真用是無用之用。 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 真性空寂,本自不生,今則不滅。 將山河大地轉歸自己,能如此,便有獨立自由份,生死輪迴,皆不相干。 諸法緣生者,謂一切法本來無生,但由因緣聚會,假現生相耳。 真心空寂,無所不遍。 非有之有為妙有,非空之空為真空。證實相,無人相,剎那滅卻阿鼻業。 法性本來空寂,蕩蕩無有邊畔。 廣長舌相宣妙法,妙法本來不需宣;一音演法法非法,非法之法名為法。 頓覺了如來禪,六度萬行體中圓。 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信心清凈,則生實相。 佛言:不壞世間相而談實相。 夫從緣得者,始終而成壞。非從緣得者,歷劫而常堅。 當知觀諸法緣生之理,若領會得一切法當體是空,便能契入諸法空相,相空則性自顯。 學佛者若不證性,便不能超凡入聖。而性體空寂,故一切修功,必應歸無所得,方與空寂之性相應。 一切諸法,本自不生,今則無滅。 真空無滯,應用無窮。 世間一切生滅法,無有一義不歸如。 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絕對的空是心物一如,空色不二的,是活的。 所有的實相,當下完成對立法。 實際理地,一亦強名。古德云:「本自無二,一亦不立。」 佛是無求人,求之即乖;理是無求理,求之即失。若著無求,復同於有求;若著無為,復同於有為。 法本一如,到家無異。 一切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 雲無心,非無心體,名無心也。但心中無物,名曰無心。如言空瓶,瓶中無物, 名曰空瓶,非瓶體無,名空瓶也。 中道者,名為佛性,以是義故,佛性常恆,無有變易。不得第一義空,不行中道。 法身如虛空,虛空無邊即是一切法。 諸法從本來,皆自寂滅相;春至百花開,黃鶯啼柳上。 諸佛凡夫同是幻,若求實相眼中埃,老僧舍利包天地,莫向空山撥冷灰。 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是中道義。 心不妄想過去法,亦不貪著未來事,不於現在有所住,了達三世悉空寂。 不求真,不斷妄,了知二法空無相,無相無空無不空,即是如來真實相。隨喜贊歡以人為可愛,而我亦可愛矣! 一句溫暖的言語,暖和了漫長的冬天。 常常讚美別人,這是一種愉快而有報償的習慣。 人類天性最深刻的根本,是對於讚美的渴望。 精通讚美的人可以深得人心,甚至於當他死的時候,連殯儀館的人都會覺得惋惜。 人們會照著你所鼓勵的方向去做,而不是依你批評的方向去做。 一句嘉言寒冬暖。 讚賞比指責更能激發人心。 對一件好事表示感謝,也如做一件好事一樣偉大。 讚美和鼓勵,是引發一個人體內潛能的最佳方法。 讚美是所有聲音中最甜蜜的一種。 讓別人來讚美你,讚美不要出自自己的嘴裡。 衷心讚美是一種良好的行動。 能夠欣賞的特質,就可以開始接受自己的極限。 切莫為凸顯自己的好而不惜挖掘他人隱藏的過失,這是卑鄙小人的行徑。 以稱讚替代埋怨與批評,世界就會全然改觀。 指摘他人的缺陷和壞處,是性格上最大的缺陷。 美麗的衣服必須用錢買,一顆懂得萬物皆美的心卻是不分貧富,人人皆可擁有的。 悅耳有力的言語是人的品性中極重要的一部分。 給活人送一朵玫瑰,遠比給死人送一車花圈還要好。 在讚許中成長的孩子,學得獨立。 孩子需要支持遠超過批評。 「鼓勵」比「嘮叨」更能讓人們去做,你想要他們做的事。 我們不應批評拓荒者——我們沒有走過那樣的路。 讚美人之善較批評人之惡更令人愉悅。 永遠不要放棄說人好話的機會。 掌聲是唯一受歡迎的干擾。 讚美優點比批評缺點能獲致更好的結果。 很多人都知道怎樣奉承,但卻只有少數人知道怎樣讚美。 以讚歎替嫉妒,以鼓勵代替譏笑。 上天賦予我們言語的能力,乃在使我們互作耳之辭。 人們往往會為了肯定自己的人而赴湯蹈火。 我們能欣賞眼前的玫瑰牡丹,為何不肯讚美別人的傑作呢? 有時候只是幾句話,就能激勵一個人充分發揮他的才能。 談論別人最妥當的方法,就是只稱道別人的優點。 如果說不出讚美別人的好話,不如什麼都別說。 如果說不讚美別人的好話,不如什麼都別說。 人類天性中最根深蒂固的本性就是渴望被人賞識。 你能在自己能力之內,輕易地為這世界增添快樂。怎麼做呢?對寂寞失意的人說幾句真誠讚賞的話。 肯定別人並不表示否定自己。 共享他人的喜悅也是在造善業。 誇讚別人是美德,誇耀自己是無知。 人只能受你的鼓勵而符合你的期望,不會因你的苛責而如你的意。 人人都會訴苦,很少人能說出優雅的讚歎——那全賴練習。 好話不費錢,但價值卻大。 認同別人的些許功績,也不會有損自己的品味啊! 讚美使別人喜樂,使自己可愛。 誰都會責怪別人,只有專家懂得誇獎讚揚。 愛語不是好聽的話,不是諂媚的語言,而是讚美或讚歎。 絕不可揭人瘡疤或搬弄是非,而要懂得找出理由去讚美別人。 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你要咬緊舌頭;當你想讚美別人的時候,你要隨口說出。 「稱讚」是一種偉大的投資——不會帶給你任何的損失,而能增長人際關係的融洽。 良好人際關係的成功秘訣,在於「不道人短」,而且勇於頌揚他人所有的優點。 我們不可能全部都做英雄,總得有人坐在路邊,當英雄們經過時,為他們鼓掌叫好。 即使是一聲輕輕的讚美,就已拉近了你我的距離。 不肯佩服別人長處的人,生活是無趣的,因為他從未得到過欣賞的快樂。 時常讚美別人的人,自己本身一定具有更多值得讚美的長處和修養。 想改變別人,而不引起反感的第一原則——以稱讚及誠意開始。 讚美好像香水,當你將它灑在別人身上時,你總會沾上幾滴。 讚歎雖然是個普通名詞,但用於每一個人的身上,似乎皆充滿著生命的魔力。 常讚美別人的長處,不背後說人的過錯。 無論何時何處,應當多說一些祝福的話。 讚美是有生命的,因為用在任何人的身上,都很神奇。 德盛者其心和平,見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許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見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棄者眾。 全世界的人,沒有幾個人喜歡聽別人在自我讚歎。 對別人適時、得體的鼓勵與讚美,就是最好的「維他命」。醍醐灌頂佛法使人開智慧,找到真正的生命,找到真實的自我。 入如來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悲心是;著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坐如來座者,一切法空是。 治療怠惰的唯一方法就是工作;治療自私的唯一方法就是犧牲;治療無信仰的唯一方法,就是聽從聖賢的吩咐而捨棄猜疑。 人知利之為利也,不知無害之為利也。人知害之為害也,不知有利之為害也。 引發你所遇到的人內在的「善」。 「無常」、「苦」、「無我」是世間一切的三大真諦。 「友誼」是邁向「慈」的一個階段,但還不是真正的「慈」,它是出自內心喜愛別人的一個特質,但這其中卻也隱藏了它的近敵——「愛染」,也就是所謂的「情感」。 就算我們擁有佛法的知識,而且曾學習和實踐佛法,卻仍見不到真理,那麼我們依舊像流浪漢一樣,無家可歸。 只要使你的身、口清凈無瑕痴,就是功德了。 所謂的真理是:我們無法強迫所有事物聽從我們的慾望,他們都必須遵循自然的法則。 一般人通常所指的平靜只限於心的安定,而非連雜染也平定下來。 想了生死的人,忙用功;不知道了生死的人,忙辛苦。 「行」指的是身和心。「諸行」的存在來自於無常變異,就如呼與吸必須要交替。 當下的你,內心裡就有生、老、病和死的存在。 不要去執著禪坐中的幻相和光芒——光芒有什麼了不起?它無法免除我們的苦啊! 你必須嘗試,如果你還不能做到,便得更深入去探求。掘取這雜染煩惱,根除它們。 迫使自然去符合我們的願望,那全都是無明。 無論我們說的、相信的或做的什麼,會導致痛苦的,全都是邪見。 只接受喜歡的事物而拒絕不喜歡的事物,這並不是佛陀的教導。 存在界沒有圓滿的存在。 存在界的一切都是不可欲求的。 不去貪瞋痴,無法開智慧。 七識不死,法身焉活。 佛法只要沾到一點邊,就受益匪淺。 愛默生說:「當人領略到新的真實,他會有一陣感動。」 莫將容易得,便作等閑看。 欲驗臨終受生自在不自在,但驗平時心行於塵境中自由不自由。應無所住我們必須用這世間的習俗與人互相溝通,但在內心裡,我們必得是空的;心超乎這些事物之上。我們必須帶著心這樣子去超越,這就是聖者的住世。 表面的和超越的必須同時地被領悟;善與惡必須被視作共存,一起生起。 那些我們喜歡和那些我們不喜歡的,都是痛苦;如果它們都是痛苦,那麼便別太靠近它們。 不論你是拿世間或是你自己當作真理,都只是盲目的執著。 經由黏著的力量了解自我,不是真正的了解。 當我們一意會到我們已經得到某樣東西時,痛苦就生起了。 酌留空間,別黏著事物! 我們完全不黏著痛苦,也不黏著快樂乃至任何的狀況。我們就任由事物是它們自然的樣子,讓它循著自身自然的行程流動。 連真理也別握得太緊!如果你盲目地黏著它,就像抓住一條狗的腿,倘若你不放下,它就會轉過頭來咬你。 「錯」是隱匿在「對」裡面的;倘若我們執著它,即使是對的,拒絕對任何人讓步,那也成了錯。 你必須學習在惑生起時去留意它。生疑是自然的;我們都是以疑惑開始的。重要的是你不會認同它們或在無止境的循環中被攫取。 業的止息就是貪嗔痴的止息,就是心中煩惱的止息。 「執著」在各方面禁錮我們的生命,剝奪生命的自由。 千萬不要認為只有你的道場才是聖地,否則它會變成你的囚牢。 事物愈神聖,對人的禁錮愈厲害,對所謂的「神聖」,務必要特別小心。 人們一旦執著善,便為善所系縛,就會向著至高無上的善前進,那時,無上的善也會變成無上的囚牢。 透過執著而產生的清凈,不是真正的清凈。 如果我們依然在世間法中尋求滿足,就表示我們仍未見「法(真理)」。 當樂與苦同時存在時,我們必須明了,後者(苦)是源自排斥的緣故——不是得不到所愛的,就是得到我們所不願的。 有所貪著就有所掛礙。 「善用」我們所擁有的東西,不要對擁有物抱持強烈的執取心,並明白這一切都只是暫時的租借罷了。 偏執於眼前的妄念、業感、種種事相,以為實有,嘴裡雖說要往西方,也只是個妄念而已。 修行乃是舍下身心,修一切功德,行菩薩道。 在常住做事情,不是替誰做,是在為自己消業障做。 修行不能執著,執著即生煩惱。 執幻則隨生死之流;了幻則順涅槃之道。 絕諸幻化,無所依倚,離一切縛,便得中道。 但於境緣,不著不滯,不使染污,無法可得,無行可修,是無上道。 無求無著,不生不滅,念念無為,便是究竟。 知一切法,幻化不實,六根無染,對境寂然,不染不著,念念不住。念念不住,即無系縛。 攀緣而知,作意而解,便與菩提不能相應。 心性不生,何須知見,本無一法,誰論薰煉! 心無所住為頓悟。 如果有所執取,這就叫做「生」。如果我們得到什麼,我們不「生」在高興中,如果我們有所失,我們也不「生」在悲傷里,這就是不生不死。 如果你清楚地了解世間的一切,就會明白它們都處在無常的狀態中;如果你執著它們,它們就變成了污穢。 靈光獨曜,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吾人業識太深,放下不易,故要從降伏其心下手。一切無住,便是降伏。 起妄遣妄,亦成妄。 百種多知,不如無求,最第一也。 汝每日行住坐卧、一切言語,但莫著有為法。出言瞬目,盡同無漏。 實無一法可得,名坐道場。 無住心者是佛心。 無得無證者,即是證佛法身。若有得有證者,即邪見增上慢人也,名為外道。 本自無縛,不用求解,直用直行,是無等等。 無知的人,對於每一件東西,不管好壞,都會有某種形式的執著。 若有眾生能觀無念者,則為向佛智故。 不應隨一切幻事的生住異滅,而起欣厭取捨。 說修說證,都是魔說。 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我輩凡夫,因為妄想所障,所以被萬物所轉。 煩惱因心故有,無心煩惱何居?不勞分別取相,自然得道須臾。 諸聖以無為而得名,圓修以無作而成行。 有心皆苦,無心乃樂。 當知妄心不起,始合法身寂滅樂也。 聖雖知見,常了物虛,如同幻生,無有執著。 但一切處皆無住,則無非般若。 法無行處。若行於法,是則行處,非求法也。法無取捨。若取捨法,是則取捨, 非求法也。法無處所。若著處所,是則著處,非求法也。 法名無相。若隨相識,是則求相,非求法也。 法不可住。若住於法,是則住法,非求法也。 法名無為。若行有為,是求有為,非求法也。 若求法者,於一切法,應無所求。 了知一切法不可得。一切色法都是緣起;一切受法皆為錯覺。 幻相看得開,實相就顯現。 現在修行者,及未世眾生,勤斷諸愛見,便歸大圓覺。 愛憎生於心,諂曲存諸念,是故多迷悶,不能入覺城。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內外不住,去來自由,去除執心,通達無礙,能修此行,與般若經本無差別。 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 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為自縛。 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 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 治生不求富,讀書不求官,修德不求報,能文不求名。 有求皆苦,無求乃樂。 若知瞋喜性空,但不執,即諸業脫。 嚮往安詳的境界,那麼就試著不將任何贊謗、毀譽存放在心上! 我們要將生命化為一種享受,而不要讓它成為一種負擔。妄想、執著即是負擔。 世間人以「有」來享受生滅法的人天福報;菩薩以[無]來享受不生不滅、戒、定、慧的喜悅。 世間人把享樂、奢侈稱之為幸福,而我卻認為「無所求」才是最高的幸福。 要享受人生中任何東西,一定要了解,得失都不能看得太重。 「執著」是生命中最大的缺陷。 執著為生命中的絆腳石。 左手做的好事,不必讓右手知道。 人所妄執的一切事物,比火來得更危險。 念念無所住,念念即是真實性。 若在主觀意識當中不執著,也可以變成客觀;若在客觀的意識當中不能包容,也將落入主觀。 學習著不要去干涉別人,你將會更解脫、自在。 當你無所求時,任何事情都不會讓你失望。 百種多知,不如無求為最。 悟道之人,唯心無境。任何六根的作用,皆無執著。 為而不有,善而不居。 凡有追求,必定有煩惱。 得失心不放下,想要不痛苦,都不可能。 看看十年前的種種計較,今覺可笑,若十年後反觀今日的爭執,應會莞爾。由此可知,對於時間,每個動點上的執著,只會徒增我們的煩惱而已。 欲精神清明飽足,須除得失生滅心。世間無常,諸行非久,雖在世間,常離世間,只住世間地,不染世間情。為了讚美而去行善,有如被踐踏的香花美草。 情生智隔。 煩惱重的人,芝麻小事都令他煩惱;想解脫的人,天大的事都束縛不了他。 「無所著」是——得到一千萬,還是一覺到天明。 不「留戀」則心無掛礙。 人生恰似戲文場,是非黑白莫逞強,頃刻一聲鑼鼓息,不知何處是家鄉。 一般人認為的不執著、不動心,即是逃離此惱人的世界而住到山洞或森林裡。這僅是膚淺的看法。 只是事來不受,一切法「不受」,即是本來面目。 出家雖一無所有,但內心卻無所不有。 一般人總認為跳進水坑比跳進糞坑要好得多,但是聰明的人什麼坑也不跳進去。 枝頭秋葉,將落猶然戀樹。簷前野鳥,除死方得離籠。人之處世,可憐如此。 拋卻一切計較,捐棄無謂的拘執與醜陋的心機,讓自己生活在無一物之中。猶如仰望穹蒼,萬里無雲的碧空,令人心情豁然開朗。 執著於我們最終都無法擁有的,實在是不幸的事情。 一切無心無住著,世出世法莫不皆爾。 若於一切處不住相,於彼相中不生憎愛,亦無取捨,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閑恬靜,虛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過去事或善或惡,不復思量,思量則障道矣!未來事不須計較,計較則狂亂矣! 現在事在面前,或順或逆,亦不須著意,著意則擾方寸矣! 樂天知命,無喜無憂,妙性朗然,其樂難述。 便離妄緣,即如如佛。 若能自識本心,念念磨鍊;莫住著,即自見佛性也。 世人多以有所得心,求無所得法。何謂有所得心?聰明靈利,思量計較者是。何謂無所得法?思量不行,計較不到,聰明靈利無處安著者是。 諸學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總不用學,但學無求無著。 無求即心不生,無著即心不滅,不生不滅便是佛也。 一切萬法,皆從心生,心無所生,法無所住。不住法者,謂照見身心法相空也。 心無所住,隨處解脫,內外根塵,悉皆鎖殞,若一切無心,即無所住也。 知心無住,即是修行,無住而知,即為法味。 住著於法,斯為初念,如人如暗,則無所見。 無所住,不染不著,如人有目,及日光明,見種種法。 了了知心不住一切處,即名了了見本心也。 不見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 言若離相,言亦名解脫;默若著相,默即是系縛。 離心者,非是遠離於心,但使不著心相。 凈律凈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無別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聲聞住空修空被空縛,修定住定被定縛,修靜住靜被靜縛,修寂住寂被寂縛。 生計恰為一野鶴,粗疏飲啄總隨緣。 若有見處,即名外道。 離相為離念之方便,離念為離相之究竟。 夫眾生處處執著,一言執著,便有能所。就能執一面言,無非妄念。就所執一面言,便是諸法。 心住無住處,心不住一切處。心不住善惡、有無、內外中間,不住空不住不空, 不住定不住不定,如是名無住心也。 不住六塵生心。 無住心似何物?不青不黃,不赤不白,不長不短,不去不來,非垢非凈,不生不滅,湛然常寂。 至道本乎一心,心法本乎無住。 無為法門,若欲會得,但知無心。忽悟即得,若用心擬學取,即轉遠去。 菩提無住處,是故無有得者。 如今但向無中棲泊,即是行諸佛路。 學道人若馳求心不歇,縱與之眉毛廝結理會,何益之有? 道亦不可學,情存學解,卻成迷道。 夫學道者,先須屏卻雜學諸緣,決定不求決定不著。 卻識佛性義,當觀時節因緣。要得不隨時節,但一時放下著,放到無可放處,此語亦不受。 生死涅槃如同昨夢。必一無所住,乃為大覺耳! 於無住本,立一切法。 見在無相,不在其外;應用無窮,不在於內;中間無住處,三際不可得。 不造生死業即得大涅槃,若求大涅槃即造生死業。 雖以無量珍寶莊嚴,虛空終不能住。佛性同虛空,雖以無量功德,智慧莊嚴,終不能住。 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 所求別生心,究竟非成就。 大乘人用功不住心,不看凈,不入空,不入定。 但學無心,亦無分別,亦無依倚,亦無住著,終日運騰騰,如痴人相似。世人盡不識你,你亦不用教,人識不識,心如頑石頭,。一切法透汝心不入,兀然無著。 一切萬法皆從心生,心無所生,法無所住,不住法者,謂照見心法相空也。 「執」為禪之大病。 寶滿三千界,齋持作福田,唯成有漏業,終不離人天。 至道本乎其心,心法本乎無住。無住心體,靈知不昧。 問曰:家賊(妄念)難防如何?答曰:識得不為冤。又問:識得後如何?答:貶向無生國里去。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萬法無咎。 心無所住,即是心心在道;心心在道,則舉足下足,無非是道。 為人不可強求,為隔不可執著,為理不可偏計。 諸法唯空,了不可得,執則成妄! 知見非障,因執成障。 隨緣消舊業,任運著衣裳,要行即行,要坐即坐,無一念心希求佛果。 立一塵而不著,悟萬法之未生。 至道本乎其心,心法本乎無住。 本性空遍,非身內非身外。真心不住,不即身,不離身。 先覺知事相非真,明而不昧謂之覺,知而不迷謂之悟。 但無一切心,即名無漏智。汝每日行住坐卧,一切言語,但莫著有為法。 智者應觀身,不貪染世樂,無累無所欲,是名真涅槃。 告諸學者,無外馳求,若最上乘,應當作。 塵外不相關,幾閱桑田幾滄海;胸中無所得,半是青山半白雲。 不求皆苦,忘心即樂。 不見一法即如來,是則名為觀自在。 欲得速成佛,只學無生忍,非常省心力,當時煩惱盡,七寶藏門開,智慧無窮盡,廣演羅蜜,無心可鄙吝,只恐著有人,愚痴自不信。
推薦閱讀:

周立波語錄--特了不起
張愛玲經典語錄,句句戳心窩,值得一讀!
微博語錄59
樂育堂語錄(二)
開講啦有哪些嘉賓語錄?

TAG:語錄 | 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