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第一位女特首還是位成功的母親!她把兩個兒子培養進劍橋,僅靠這點就很牛!| 特別關注
7月1日上午,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林鄭月娥正式就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這是香港回歸20年來,第一位女特首。
此前,林鄭月娥接受了央視的專訪,讓我們對這位女特首有了更多的了解。其中,林鄭月娥的家教理念引起了中教君的興趣。那麼,除了我們所知道的香港女特首之外,林鄭月娥又是一位怎樣的母親呢?她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來共同感受一下她的育兒經吧!
照顧孩子親力親為 為兒子甘願放棄行政職務
除了公職身份之外,妻子與母親的角色在林鄭月娥的生命中同樣佔有重要的位置。一邊要處理工作上複雜棘手問題,一邊要與柴米油鹽打交道,作為女人、妻子和兩個兒子的母親,林鄭月娥表現出女性的柔情。
林鄭月娥與丈夫林兆波相識的過程頗具戲劇性。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林鄭月娥被派往英國劍橋大學進修,一次騎自行車時發生了事故,被送進了醫院,還被當地報紙報道。
當時的林兆波正是在劍橋讀數學的博士生,看到報道後叫了其他幾位香港同學一同去探望,兩人由此相識,林兆波成為了林鄭月娥的初戀和一生的伴侶。1984年,兩人在香港結婚。
由於林鄭月娥的工作性質,林兆波放棄國外大學任教的機會,回到香港中文大學任教。夫妻倆有兩個兒子,老大林節思、老二林約希。兩個兒子都畢業於知名學府劍橋大學。
林鄭月娥的長子林節思回憶說,自從他和弟弟出生以來,母親總是在為他們擔憂:「她擔憂我們的成長,照顧我們親力親為,從沒聘請傭人。為了爭取多陪伴我們,那段時間甚至沒有和父親去看過一場電影。」
林鄭月娥非常疼愛兩個兒子,總是爭取時間一起吃飯,還常常親自下廚做飯。她提及自己的兩個兒子時稱,自己從來不打兒子,又指子女的不同成長階段需求不同,「比如年幼時,他們需要父母的關懷照顧,時間是必不可少。所以我從來不請海外傭工,這樣會讓自己有『紀律』,準時下班照顧兩個兒子。」
林鄭月娥接受央視記者專訪的問答
記
您長時間為香港做了很多事,但是為自己的家,您覺得做得足夠多嗎?
林鄭月娥:也不太差,尤其是我兩個孩子小的時候,我從來沒有請一個工人,我是親自照顧他們的。
煮飯什麼事都是我親自做。我覺得這個很重要,孩子要感覺到媽媽是照顧他們的。尤其他們年紀小的時候,他要見到媽媽,他要知道媽媽是把孩子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所以我現在很欣慰,我的兩個兒子都已經大了,分別23歲、26歲,但是他跟我是很親近的。尤其是大兒子,差不多每天要跟媽媽說話他才比較舒服。
2003年,林鄭月娥升任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常任秘書長,這是首長級職位。但在半年內,她主動申請調任香港駐倫敦經貿辦事處處長,職位也下降兩級,原因是為了在兒子成長的關鍵期多照顧、管教孩子。
林節思說:「我上中學時她在政府出任高職,算是半個公眾人物,偶爾會見報,同學們常以此取笑和攻擊我。那時年少氣盛,總會跟他們吵架,在學校無心學習,還把壞脾氣帶回家。母親擔憂我的情緒,作出一個重大決定,主動向政府提出降職調至倫敦,帶全家到英國生活。在那邊我得以專心求學,拓展了我的視野和胸襟。」
記
有一段時間,您曾經寧願在行政位階上退一步,也要去英國照顧自己的孩子,為什麼?
林鄭月娥:因為他當時13歲,從小學升到中學,一方面可能有一些適應的問題,另外由於那個時候我還是一個比較高調的官員,處理一些很有爭議性的事,每天在報紙看到我的新聞而且不是好的新聞,孩子受了一些打擊。
從不強迫孩子,給孩子足夠的空間
林鄭二兒子林約希(中)在劍橋大學三一書院的畢業禮,攝於2016年
她的兩個兒子,中學是在本地傳統津助學校華仁書院就讀。其後,她為了當時正值青春期、躁動不安的長子節思,決定一家往英國生活,兩名兒子便在當地升學。雖然後來她回港工作,但兒子留在英國讀書,原因包括學習香港沒有的學科,「他們想讀俄羅斯文、古希臘文,作為家長我隨便他們學。」
她對教育的理念是一定要寬鬆,從來不會要求孩子要學什麼或修讀什麼科系,兩個兒子「從來沒有補習,也沒有學小提琴,也沒有學奧數什麼的」,結果兩個兒子都畢業於知名學府劍橋大學。
關於教育孩子,林鄭月娥這樣分享道:「小孩自己會學,你只要給他一個啟發、富滿足感的環境,他們自己會學,尤其是今天網路發達,不用你灌輸知識,反而要培養追求知識的熱誠跟動力。」
與孩子做朋友,平等交流
林鄭月娥一家四口
林鄭月娥說,到子女稍微年長時,就要平等交流,不要以大人的口吻去教訓他們,「我們當時還是青少年的時候,和今天完全不同,當時不能上網,吸收的知識有限,但現時青少年每天都知道世界在發生什麼事。」
林鄭月娥又指,到子女長大之後,就要以朋友方式和他們相處,學會放手讓子女去經歷。
林鄭月娥笑言,當初孩子們說要出外闖時自己都會擔心,但明白也要放手讓他們開拓眼界。她更認為,父母過分關心會造成無形壓力,現時互聯網發達,距離不是問題,只要有心不會阻礙溝通。
她強調,要達至家庭共融,重點就在於「一齊講、一齊聽、有商有量」,若父母可以多從子女的角度了解他們,子女不但會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更會享受與家人相處的時光。
以身作則,給孩子做榜樣
在林鄭月娥的密友眼中,她「為人高尚、有同理心、友善、體恤別人、而且風趣」,而這也一定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產生影響。這些特質,也許可以從她的成長經歷中找到內在的邏輯。
林鄭月娥祖籍寧波,1957年出生於香港。全家人生活在灣仔一棟唐樓的板間房裡。唐樓,就是沒有電梯和沖水廁所的樓;板間房,就是內地正在整治的「群租房」。
林鄭月娥曾說,自己的性格深受母親的影響。母親操持著一大家子的起居飲食,祖母、外祖母、父親相繼中風,也是母親負責照料,任勞任怨。雖然母親沒有學歷,但她堅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女兒找所好學校。林鄭月娥因母親的努力而進入灣仔一所條件較好且樂於招收中下階層子女的教會學校讀書,度過了十多年求學時光。母親指引著林鄭月娥,林鄭月娥又將這份愛傳承,深刻地影響著自己的孩子。
十年苦讀,林鄭留下一段成績優異的求學之路。中學時,她曾滿懷醫者仁心,夢想懸壺濟世;後來,她又立志成為社工,服務社會,為此,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香港大學社工系。大二時,林鄭從社工系轉到社會系,畢業後考錄政務官,加入政府隊伍。
她亦笑指自己幾乎年年考第一,只有一次期中考只得第四名,就覺得是相當大的挫折,更回家大哭。林鄭月娥自言多年仍記得此事,相信與自己愛面子有關,不過現時回看亦覺是小事一樁。
一個人的成長軌跡,往往為未來的人生埋下伏筆。貧寒的出身讓林鄭十分懂得珍惜,林鄭月娥亦有於訪問中回憶自己童年往事,雖然自己基層家庭出身,但未有羨慕他人,亦不計較生活物質,她曾笑言,現在只要晚上回家洗澡時打開花灑能有熱水出來,就會覺得好幸福。
2017香港特首選舉,林鄭月娥丈夫林兆波
和大兒子林節思送上鮮花祝賀
見習編輯 | 高美微
責任編輯 | 齊曉君
文匯教育《出身貧寒,今天成為香港第一位女特首。兩個兒子畢業於劍橋,林鄭月娥教育觀值得品味》
央視新聞 《獨家專訪香港女特首林鄭月娥:公職之外,也做好妻子與母親》
環球人物 《林鄭月娥:「外冷內熱」的香港女特首》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就給小編點贊吧
推薦閱讀:
※腐竹的三種家常做法,吃起來特別香,吃都吃不膩
※為什麼張若虛僅憑一首《春江花月夜》就能「孤篇壓全唐」?這首詩特別在哪裡?
※【特別推薦】今天,讓音樂做你的情人!
※今天11月18,一個特別的日子,送給你的,打開看看
※特別狠心特別愛》讀後感(漣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