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六大變化
2016 年 5 月 13 日,國家衛生計生委 5 月例行新聞發布會,期待已久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正式發布。
第一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是 1989 年發布的,並在1997 年、2007 年進行了兩次修訂和發布。但自從 2007 年修訂之後,就未做新的修訂發布。通過近年來有代表性的全國營養和慢病調查結果發現出的我國居民的食物消費、膳食營養攝入、營養健康存在的主要問題,關於食物、營養和健康關係之間的研究也有了新的發現、新的證據,加之居民對膳食、營養及健康的需求不斷增長,幾個綜合的原因啟動了此次指南的修訂。
經過修訂專家委員會百餘位專家兩年多的辛勤工作,本著規範、科學、嚴謹的制定原則,按照證據收集、科學循環、多重論證的工作程序,同時廣泛徵求相關領域專家和社會各界意見,最終形成《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新指南以平衡膳食模式和解決公共營養問題為主導,提高了可操作性和實用性,弘揚新飲食文化,擴大了覆蓋人群,兼顧科學性和科普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實踐三個部分組成。同時推出了中國居民膳食寶塔(2016)、中國居民平衡膳食餐盤(2016)和兒童平衡膳食算盤等三個可視化圖形,指導大眾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具體實踐。為了方便百姓應用,這次特別推出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科普版,以更加貼近百姓生活的方式回答百姓關切,提出科學建議,幫助大家做出有益健康的飲食選擇和行為改變。變化一:從修訂過程來說,此次修訂有兩個很明顯的變化。一是修訂的過程更加規範、更加科學。參考世界衛生組織關於指南制修訂的程序,這次修訂指南制訂了一個程序,從整個過程上更加規範、科學。二是採用詢證的方法,依據了營養健康領域的新研究、新發現,對膳食指南的內容進行論證。其中,包括檢索發表的科學文獻,並對這些文獻進行回顧、綜合、分析,總結出有關食物消費、行為等和健康關係的相關證據。變化二:從內容上來說,新版指南的營養建議發生了較大改變。1989 和 1997 版是 8 條,2007 版是 10 條建議,但最新版的營養建議是 6 條建議,每個建議 8 個字,共計 48 個字。從數量上看好像減少了,但實際內容並未減少。事實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都是針對當前中國居民所存在的一些膳食營養方面的問題,做出的相應建議,因此這一版的指南也是延續了以往指南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更加強調能為廣大居民所用。研究了以往的三版指南就會發現,每一版的膳食指南都有其側重點,比如 1997 年版強調了大家應該多吃一些奶類、豆類、注意補鈣。而在最新版的指南中,更加強調和突出」平衡膳食、均衡營養」這個概念,過往強調的牛奶、大豆的消費問題、蔬菜、水果的消費等,仍會繼續強調。因為近 10 年來我國居民奶類、大豆的消費並沒有增加,所以新版指南的第 3 條改成了多吃蔬果,奶類,大豆,還是必須強調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變化三:新版指南新增了素食人群膳食。指南的每一次修訂,都是對原有指南的一次改進。在 2007 版的膳食指南中,把人群分為一般人群和特殊人群兩類,其中一般人群是指大於 6 歲以上的人群。在最新一版指南中,一般人群的範圍由大於 6 歲擴至大於 2 歲,涵蓋的人群更大。不過相比以往的膳食指南,最大的變化是新增了素食人群膳食。事實上,近年來素食主義已經成為一種時尚,我國有不少的居民基於宗教、信仰、環保、健康等原因吃素。吃素,如果膳食安排不合理,容易出現蛋白質、維生素 B12、n-3 多不飽和脂肪酸、鐵和鋅等微量元營養素的缺乏。素食者應當通過增加大豆和豆製品的消費獲得優質蛋白質,經常吃一些全穀物、堅果和菌藻類的食物,還應選擇多種烹調油,以滿足對必需脂肪酸的需要。變化四:「健康體重」概念提到建議前列。肥胖是眾多慢性疾病的危險因素。雖然大眾都知道肥胖對於身體的影響多為負面,但近十年來中國肥胖率不降反增,而與之相關的慢病發生率也在逐年上升。而通過飲食和運動,來降低肥胖發生率,從而達到降低慢病發生率,已經成為學界共識。也因此在過去的幾版指南中,都曾對控制體重,增加活動量進行提醒。不過隨著肥胖問題的加劇,健康體重的概念更需國人重視,在新版指南中,這一點也得到了體現和強調。新版指南中更加強調了健康體重這個概念。變化五:新版首次提及控制糖分攝入。2015 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了糖攝入指南,更新了對糖攝入量限制的建議。該指南強烈推薦將兒童和成年人的糖攝入量都控制在總能量攝入的 10% 以下,以預防肥胖、齲齒等健康問題。而新版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也參考了 WHO 的建議,首次於建議正文中加入」控糖」。提出對添加糖攝入量進行限制,每日不超過 50 克,最好限制在 25 克以內。添加糖是指在食物的烹調、加工過程中添加進去的單糖、雙糖或糖醇等,主要來源是含糖飲料、糕點及一些加糖的菜肴,攝入過量的添加糖類會增加齲齒、肥胖及2 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 變化六:膳食營養寶塔新增了餐盤和算盤。 1997 年開始,中國營養膳食指南就推出了「中國居民膳食營養寶塔」,以圖形的形式告訴大眾最佳的膳食搭配,蛋奶、肉類、蔬果每天的最佳攝入量。在過去的版本中,每發布一次新的指南,膳食營養寶塔都會做不同程度的微調,以 2007 版為例,就是在 97 版上新增水的攝入量。2016 版指南仍延續以往的風格,寶塔在形式上沒做變動,還是寶塔的形式,只是在食物的建議攝入量上做了細微的調整。為了更加形象、實用,容易理解和操作,這次新增加了兩個圖形,一個是中國居民平衡膳食餐盤,一個是兒童平衡膳食算盤。
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核心推薦及摘要推薦一:食物多樣,穀類為主 平衡膳食模式是最大程度上保障人體營養需要和健康的基礎,食物多樣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則。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建議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穀類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徵,每天攝入谷薯類食物250~400克,其中全穀物和雜豆類50~150克,薯類50~100克;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應佔總能量的50%以上。推薦二:吃動平衡,健康體重體重是評價人體營養和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吃和動是保持健康體重的關鍵。各個年齡段人群都應該堅持天天運動、維持能量平衡、保持健康體重。體重過低和過高均易增加疾病的發生風險。推薦每周應至少進行5天中等強度身體活動,累計150分鐘以上;堅持日常身體活動,平均每天主動身體活動6000步;盡量減少久坐時間,每小時起來動一動,動則有益。推薦三:多吃蔬果、奶類、大豆蔬菜、水果、奶類和大豆及製品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果是膳食的有益補充。蔬菜和水果是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的重要來源,奶類和大豆類富含鈣、優質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對降低慢性病的發病風險具有重要作用。提倡餐餐有蔬菜,推薦每天攝入300~500克,深色蔬菜應佔1/2。天天吃水果,推薦每天攝入200~350克的新鮮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鮮果。吃各種奶製品,攝入量相當於每天液態奶300克。經常吃豆製品,每天相當於大豆25克以上,適量吃堅果。推薦四:適量吃魚、禽、蛋、瘦肉 魚、禽、蛋和瘦肉可提供人體所需要的優質蛋白質、維生素A、B族維生素等,有些也含有較高的脂肪和膽固醇。動物性食物優選魚和禽類,魚和禽類脂肪含量相對較低,魚類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蛋類各種營養成分齊全;吃畜肉應選擇瘦肉,瘦肉脂肪含量較低。過多食用煙熏和腌制肉類可增加腫瘤的發生風險,應當少吃。推薦每周吃魚280~525克,畜禽肉280~525克,蛋類280~350克,平均每天攝入魚、禽、蛋和瘦肉總量120~200克。推薦五:少鹽少油,控糖限酒我國多數居民目前食鹽、烹調油和脂肪攝入過多,這是高血壓、肥胖和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發病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因此應當培養清淡飲食習慣,成人每天食鹽不超過6克,每天烹調油25~30克。過多攝入添加糖可增加齲齒和超重發生的風險,推薦每天攝入糖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水在生命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應當足量飲水。建議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毫升),提倡飲用白開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兒童少年、孕婦、乳母不應飲酒,成人如飲酒,一天飲酒的酒精量男性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推薦六:杜絕浪費,興新食尚 勤儉節約,珍惜食物,杜絕浪費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按需選購食物、按需備餐,提倡分餐不浪費。選擇新鮮衛生的食物和適宜的烹調方式,保障飲食衛生。學會閱讀食品標籤,合理選擇食品。創造和支持文明飲食新風的社會環境和條件,應該從每個人做起,回家吃飯,享受食物和親情,傳承優良飲食文化,樹健康飲食新風。
推薦閱讀:
※《100句精選的勵志名言名句》中國最著名博客女王干群精美作品編號2012082828
※視界 | 為救大堡礁,澳大利亞人毒殺海星,中國網友表示:放著我來……
※595.中國結—超寬手鏈系列
※哪些國家是中國的「巴鐵」
※蒼井氏在日本處於什麼地位? 哪些才是日本的貴族姓氏?